运动与心率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心率与运动的关系有哪些想要运动锻炼健身的朋友,对于运动的以及心率之间的关系问题都不能够忽视,因为注重这些运动锻炼问题,对我们的健身才可以达到更理想的效果,而且当我们认识了解运动,以及心理之间的关系在之后,才可以知道选择什么样的运动强度,才更符合自己的身体情况。
正如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心血管系统也只有在一定的运动强度刺激下才能得到改善,但这个强度又不能太高,否则就变成了无氧代谢运动了。
这个心率范围叫做“有效心率区”。
掌握了有效心率区后,就能在从事不同运动时自己控制运动量和强度了。
首先记住安静时的脉搏数,可以在颈部(锁骨上面)、腕部或直接在胸部摸到心跳,然后数15秒钟,再乘4,这样一来就知道自己安静时的心率了。
第二步是按年龄确定最高心率,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心率越高。
计算公式是这样的:男子最高心率=205-年龄/2。
女子最高心率=220-年龄。
第三确定运动时的有效心率范围。
对普通锻炼者来说,最高心率的60%~85%是合适有效的运动心率范围。
对老年人来说,130~140是最合适的。
不管是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
都有一个合适的心率才能达到较佳的运动效果。
常用的公式是(最大心率-运动前的心率)/2+运动前心率。
这个公式可以反应出不同性别、年龄的个体心率。
这个公式适用于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尽管运动形式不同,但是都能[1]在运动时提高心率。
比如在涉及游泳等运动的间隙训练中,一般多将心率控制在120-150次/分的最佳范围内。
一般学生的早操跑步中的心率控制在130-150次/分。
而成年人的健身可用170-年龄来控制运动强度。
所以,不管你是在做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你都可以用那个公式,知道自己做运动时的最佳心率。
相信在了解以上介绍的这些运动常识之后,那么每个运动的朋友对这些问题,就应该有更全面的了解了吧!运动本身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就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但是绝对不能够盲目,要根据身体情况去决定,不是盲目的追求运动量。
心率与有氧运动:提高心肺功能的关键引言健康的心肺功能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
而有氧运动是提高心肺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进行有氧运动的过程中,心率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心率与有氧运动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阐述如何通过有氧运动提高心肺功能。
什么是心率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它是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身体代谢水平的重要参考。
正常成年人的安静心率通常在60到100次/分钟之间。
心率的变化可以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情绪、体温、药物以及体育锻炼等。
在有氧运动中,心率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身体在运动时的能量消耗和代谢状态。
心率与有氧运动的关系有氧运动是一种较低强度、较长持续时间的运动,例如慢跑、游泳和骑自行车等。
在这些运动中,我们的身体需要大量的氧气来供给肌肉,以维持持续的运动。
心率在有氧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开始运动时,我们的肌肉需要更多的氧气,这导致心脏加快跳动以满足肌肉的需求。
在有氧运动中,心率会逐渐增加,但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这个稳定的心率称为有氧心率。
有氧心率是指在进行有氧运动时,心率能够保持在一个较低、稳定的水平。
通过保持适当的有氧心率,我们可以达到最佳的有氧代谢状态,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
如何测量心率在进行有氧运动时,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心率来了解我们的运动强度和代谢状态。
测量心率的一种简单方法是通过手腕或颈动脉感触到自己的脉搏,并计算出一分钟内跳动的次数。
另一种更精确的方法是使用心率监测设备,例如心率手环或心率胸带。
这些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心率,并提供更准确的数据,以便我们更好地掌握运动的情况。
有氧心率的计算方法有氧心率可以通过计算最大心率的百分比来确定。
最大心率是指我们能够达到的最高心率。
传统的计算方法是220减去年龄,得到的结果就是预测的最大心率。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个计算方法并不适用于每个人。
每个人的最大心率可能会有所不同,受到遗传、健康状况和锻炼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探究运动对心率的影响运动是人们保持健康和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心率则是人体运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
心率是指心脏一分钟内跳动的次数,它可以反映出我们体内代谢、心脏的功能状态等许多方面的信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究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静息心率约为60-100次/分钟。
心率由心脏自主调控,主要通过自律性结构(例如心房结和心室结)控制。
当人体进行运动时,身体需要增加氧气供应以满足身体代谢的需求。
这时,人体通过增加心率和肺活量,以及扩张血管来应对身体的需求。
心率上升是这种应对体现出的一个重要生理变化。
每当身体进行体育运动时,心率都会随之升高。
例如,当你快速走路或跑步时,心率会迅速上升,以应对身体消耗的额外氧气数量。
当你停止运动时,心率会随着身体的恢复而慢慢下降。
这是因为身体会逐渐恢复到其正常代谢水平,从而减少对氧气的需求。
另外,身体进行不同类型的运动时,心率上升的速度和幅度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进行高强度的有氧运动(例如高强度跳舞)时,心率上升速度和幅度都会比较快,而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例如慢跑)时,心率上升速度和幅度会比较慢。
这是因为高强度的运动需要更多的氧气供应,因此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来满足需求。
此外,运动对心率的影响还与个人的年龄、性别、身体状态等因素有关。
年轻人、男性和身体健康的人心率上升的速度和幅度可能比年迈的人、女性和身体不健康的人更快。
总之,运动对心率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无论是高强度的运动还是低强度的运动,都会导致心率的上升。
然而,这种上升是正常的、健康的反应。
通过定期锻炼,我们可以帮助我们的心脏更加健康和强壮,提高我们的代谢水平,同时改善我们的心理健康。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态和兴趣爱好的运动方式,从而更好地体验运动的乐趣。
心率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对心率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心率监测运动效果引言运动是一个人保持健康和积极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人通过运动来控制体重、增强心肺功能、预防疾病以及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在进行一项运动活动时,我们经常会注意到自己的心率。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它可以提供有关我们健康状况和体能水平的宝贵信息。
本文将探讨心率与运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心率监测来评估运动效果。
心率与运动的关系了解心率心率是衡量心脏健康和身体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
人体的心脏是一个肌肉,它通过跳动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心率的正常范围是每分钟60到100次,但它可以根据人的年龄、生理状况和运动水平而有所不同。
运动对心率的影响运动可以显着影响我们的心率。
当我们开始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来支持肌肉活动。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心脏开始加快跳动,以增加血液流动和氧气输送。
这就是为什么在运动期间,我们的心率会增加。
运动的强度和类型对心率的影响有所不同。
有氧运动,例如快走、跑步、骑车以及游泳,可以让心率逐渐增加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数值范围内。
而高强度的运动,例如激烈的跑步、跳舞和跳绳,会迅速增加心率,并使其达到较高的数值。
心率与运动强度的关系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有一个紧密的关系。
运动强度是用来衡量运动活动的强度和挑战程度的指标。
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这个百分比基于一个人的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是一个人在最大努力水平时的最高心率。
通过将最大心率的百分之几作为目标心率范围进行运动,可以在不过度或过轻负荷的情况下运动。
心率监测仪是控制和管理运动强度的有用工具。
运动时使用心率监测仪,可以实时了解自己的心率水平,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通过保持心率在目标范围内,可以确保我们的运动达到最佳效果,并避免运动过度或过轻的风险。
如何通过心率监测运动效果选择适合的心率监测仪为了有效地监测运动效果,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心率监测仪。
正常人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公式
正常人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公式是一个通用的公式,即:
运动心率 = 220 - 年龄 + 运动强度
其中,220 是你的心率极限,年龄是你当前的年龄,运动强度可以是任意合适的运动强度,比如散步、跑步、游泳等。
这个公式旨在帮助你在运动过程中保持适当的心率水平,以达到最佳的健身效果和安全保证。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个体的身体条件和运动习惯都不同,因此最好在运动前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以确定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和心率范围。
心率与运动的关系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关于心率和运动的讨论。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衡量人体心血管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而运动则是保持身体健康和增强体能的重要方式。
那么,心率和运动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本文将详细探讨心率与运动的关系,并解释为什么运动对心率有积极的影响。
什么是心率?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平常人的安静心率大约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这是人体正常的心率范围。
心率的调节是由心脏内部的“起搏点”决定的,其中最关键的是位于心脏右心房内的窦房结。
通过神经和激素的调节,窦房结能够控制心脏的跳动频率。
运动对心率的影响运动前的心率变化在开始运动之前,人体的心率通常会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运动使得身体的各个器官需要更多的能量和氧气来支持肌肉活动。
为了满足这个需求,心脏需要增加供血量,因此心率会加快。
运动时的心率变化当我们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时,心率会更加明显地增加。
这是因为有氧运动会加强肌肉的收缩力度和频率,从而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能量。
为了满足这个需求,心脏需要更多地泵血,从而增加了心率。
运动后的心率变化在完成运动后,人体的心率会逐渐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
这是因为身体的代谢速率在运动之后会渐渐回归正常水平,肌肉也会逐渐放松。
此时,心脏不再需要供应大量的血液,心率也随之减慢。
运动对心率的益处提高心脏健康适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脏的健康。
由于运动可以增加心脏的负荷,心肌会逐渐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也会增加。
这样一来,心脏每次收缩所排出的血液量也会增加,从而降低了心脏的工作负荷和心率。
降低高血压风险动态运动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高血压。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使得血压得到良好的调节。
通过降低心脏的工作负荷和心率,运动有助于提高血压的稳定性,减少了高血压的发生机率。
改善心脏病患者的症状对于已经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定期运动对于改善症状和预防疾病进展非常重要。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加心肌的耐力和协调性,改善心脏收缩的能力。
锻炼后心率变慢的原因
锻炼后心率变慢的原因
运动员经常练习有氧运动,例如跑步、跳绳等,他们会发现,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同样强度下,心率会变慢。
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可以影响心率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基础的基因、身体
的物理状态和心理状态。
这也是人们锻炼后心率变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由于锻炼促进身体变得更强壮,心肌更强健,这有利于减少心肌负荷,
改善心肌血液循环,从而使心率变慢,从而达到最佳状态,有利于健康。
再者,运动训练也可以增强心律的稳定性,使心室内的血液变得越来越畅通,
使心率变慢,这也是锻炼后心率变慢的原因之一。
再者,运动锻炼可以增强我们的抗压能力,提高心脏的功能,使人体得到放松,改善心理状态,也会促使心率变慢。
总之,运动锻炼后心率变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以上几点:基因特点、
身体物理状态、心肌强健和心脏功能强化以及心理压力稳定等原因都是造成心率变慢的因素。
锻炼后心率变慢,这既有利于人们的健康,又能节约体力,减少负荷。
心率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体育运动是人类长期以来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增强人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而在体育运动中,心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从而更好地进行锻炼。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它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也是衡量身体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体育运动中,心率可以反映人体的代谢状态、肌肉运动的强度和氧气的摄取量等。
因此,掌握心率的变化规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体育运动,避免过度运动或运动不足的情况出现。
在体育运动中,心率的变化与运动的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当人体进行低强度的运动时,心率会逐渐升高,但升高的速度较慢,并且相对稳定;当人体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时,心率的升高速度会加快,但仍然相对稳定;当人体进行高强度的运动时,心率的升高速度会非常快,并且相对不稳定。
因此,根据心率的变化规律,可以判断出人体所进行的运动强度,并且调整运动强度,以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在体育运动中,心率的变化还可以反映出身体的代谢状态。
当人体进行运动时,身体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并且产生大量的代谢废物,如乳酸等。
这些代谢废物会影响到身体的代谢功能,从而影响到运动的效果。
因此,通过监测心率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身体的代谢状态,从而调整运动强度和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在体育运动中,心率的变化还可以反映出身体的氧气摄取量。
当人体进行运动时,身体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以产生能量。
因此,当运动强度增加时,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来产生能量。
而心脏则是负责将氧气输送到各个器官和组织的重要器官,因此,通过监测心率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身体的氧气摄取量,从而调整运动强度和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总之,在体育运动中,心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从而更好地进行锻炼。
通过监测心率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身体的代谢状态、氧气摄取量和运动强度,从而调整运动方式和强度,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课堂】⼼跳的奥秘—《运动与⼼率》(上篇)本期课堂是对运动医学副主任医师、第⼀防护专家组成员(上海)季培⽼师的8⽉17⽇微信公开课的语⾳讲课内容的⽂字整理本次课程的内容整理后⼀共有以下⼏点:1、⼼率的定义2、⼼率与⾎管和寿命的关系3、运动中⼼率的变化4、⼼率评价的意义⼼率的定义定义:⼀分钟⼼脏跳动的次数▶相关因素:和⾎⾊素浓度、肺脏的⽓体交换效能、基础代谢、运动、⼼脏容积、每搏输出量、⾎管的通畅程度等因素有关,受神经内分泌调控,接受⼼跳中枢直接指令。
▶决定性因素:正常健康⼈,在⾎⾊素为恒值,肺功能正常,基础代谢、⼼脏容积、每搏输出量和⾎管通畅程度均为恒值的情况下,⼼率的波动和运动相关性最⼤▶测试⽅法:1、搭脉法,可在⼿腕劳动脉处或胸⼝⼼脏跳动处感受⼼脏跳动次数和频率,以10秒为单位乘以6,或者以15秒为单位乘以4,这样的⽅式来测试。
2、使⽤科技⼿段,很多运动⼿环都可以测试⼼率波动。
▶氧在⼼脏的运输通道⼼脏是⼀个输⾎的机器,它主要是完成氧的运输,下⾯这个图是整个的⼀个⾎液循环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脏的波动直接决定了,把多少的氧⽓输送到组织。
有多少的能⼒把⼆氧化碳组织⾥⾯的⼆氧化碳这个输送出来。
⼼率与⾎管和寿命的关系▶⼼率与⾎管:·长期缺乏锻炼的⼈,⾎管壁附着了⼤量的污垢,管径狭窄,⾎管变硬,⼼脏播出量⼩,每分钟的输出量⼩,安静⼼率上升。
·经常锻炼的⼈,⾎管通畅,管径恢复,⼼脏搏出量⼤,每分钟的输出量⼤,安静⼼率下降▶⼼率与寿命:·有研究认为,⼈体⼀⽣,⼼脏的跳动次数是⼀个恒值·经常锻炼的⼈,安静⼼率⽐较低,⼼脏的使⽤寿命⽐较长。
运动中⼼率的变化·体育运动时,肌⾁对外做功,需要消耗更多的氧⽓,⼼率上升。
·随着运动强度的不断增加,⼼率也不断增加。
·前期,两者呈线性相关。
·但随着运动强度的不断增强,当⼼率超过170次/分(此时⾎乳酸⼤约4mmol/L)时,⼼率曲线出现拐点,两者不再呈线性相关。
心率与运动及训练的关系及应用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是体内心血管系统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与运动和训练密切相关,并在运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心率与运动及训练的关系,并介绍其在运动中的应用。
一、心率与运动的关系1.1 低强度运动与心率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轻松骑行等,心率一般较为平稳,保持在安静状态下的基础心率或稍高水平。
这种运动可提高心脏的效率,增加心肺功能,但对于提高心率的变化并不明显。
1.2 中强度运动与心率中强度运动包括快走、游泳、有氧操等,能够使心率逐渐上升,但并未达到最大心率。
在这个心率区间进行训练,可以促进脂肪燃烧、增强心肺功能和提高耐力。
1.3 高强度运动与心率高强度运动如快速跑步、举重、爬山等会导致心率明显增加,达到或接近个体的最大心率。
这种运动对于提高肌肉力量、爆发力和耐力具有显著效果,但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心脏负荷过重。
二、心率与训练的关系2.1 心率在训练中的监测通过监测心率,我们可以了解身体在不同强度运动下的状态,并根据个人的运动目标调整训练强度。
一般来说,以最大心率的百分比作为参考,即个体的最大心率乘以相应的训练强度百分比。
通过心率监测,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训练强度,避免过度劳累或训练不够。
2.2 心率与有氧与无氧训练有氧训练主要以长时间、低至中等强度的运动为主,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有氧训练可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耐力和脂肪燃烧。
在有氧训练中,心率一般控制在个体最大心率的60% ~ 85%之间,以保证训练效果。
无氧训练则以短时间、高强度的活动为主,如重量训练、爬山、冲刺等。
无氧训练主要提高爆发力和肌肉力量,心率一般会迅速上升至个体最大心率的85%以上。
2.3 心率与恢复训练心率的恢复速度也是训练效果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心率在运动后迅速回到安静状态可以说明心脏功能较好。
通过训练可以提高心率的恢复速度,减少运动后的疲劳感,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
运动科学知识:运动科学中的心率控制运动科学是一个研究人类运动的学科领域,其目的是探索运动与身体健康之间的联系,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运动改善健康。
在运动科学中,心率控制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因为心率是反映身体运动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什么是心率?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正常情况下,人的心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但跑步、游泳等剧烈运动会使心率上升。
心率是人体在运动时透过心脏向全身输送氧气、营养物质的能力的体现。
心率控制的重要性心率控制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在运动过程中避免过度劳累,从而更好地保护心脏、增强身体抵抗力。
通过控制心率,人们可以跑出更长时间的距离或者完成更多的重量训练。
如果心率控制得当,可以提高运动效果以及身体的适应性。
心率控制的方法1.最大心率计算首先需要的是测量个人的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测量,一种方法是通过进行类似于长时间慢跑5-6公里,最后在30秒以内达到最大心率值,然后通过计算占人体最大心率的百分比来确定运动的强度。
例如,一个人的最大心率为180次/分钟,如果想达到70%的运动强度,那么他的心率应该达到126次/分钟。
2.心率带使用心率带是一种可以监测心率的装置,称为“心率计”。
这种装置可以测量心率,让人们了解自己的运动强度。
通过使用心率带,可以确保自己始终处在适当的锻炼强度下。
3.心率与运动强度的关系根据心率与运动强度的关系,我们可以将运动强度分为以下5个等级:舒适运动、有氧运动、无氧运动、阈值训练和超阈值训练。
舒适运动是指初级的、轻松的运动,此时人的心率处于60-70%的最大心率范围内;有氧运动是指中等强度的运动,此时人的心率将达到70-80%的最大心率;无氧运动是指高强度的训练,此时人的心率达到80-90%的最大心率;阈值训练通常需要达到90%的最大心率,而超阈值训练需要高达95%的最大心率。
4.运动中的心率控制当人们开始运动时,心率会逐渐上升。
心率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还能够改善心理状态,增强人们的自信心。
但是,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过度锻炼或不足锻炼都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因此,了解自己的心率变化,对于我们合理安排体育锻炼和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一、心率的定义和意义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通常用次/分钟表示。
正常成年人的心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但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不同的运动状态下,心率会有所不同。
心率的变化反映了人体的代谢状态和心血管系统的负荷情况,因此可以作为评估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二、心率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1.评估身体健康状况心率的变化反映了身体代谢状态和心血管系统的负荷情况,因此可以作为评估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年人的心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如果心率过高或过低,都可能意味着身体存在问题。
例如,心率过高可能意味着身体处于运动状态或处于紧张状态,也可能是心血管系统存在问题,如心脏病、高血压等。
心率过低则可能意味着心血管系统存在问题,如心脏病、心律失常等。
因此,通过监测自己的心率变化,可以及时发现身体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2.评估运动强度不同的运动强度对心率有不同的影响。
如果运动强度过低,心率变化不大,运动效果不佳;如果运动强度过高,心率过高容易引起身体不适,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了解自己的最大心率和靶心率,可以帮助我们控制运动强度,以达到最佳的运动效果。
最大心率是指人体在最大负荷下的心率,通常用220减去年龄来估算;靶心率是指人体在运动时达到的心率,通常为最大心率的60%~85%。
因此,通过监测自己的心率变化,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运动强度,达到最佳的运动效果。
3.监测运动效果心率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还可以用于监测运动效果。
在进行有氧运动时,心率和运动强度是成正比的,当心率达到靶心率时,人体开始燃烧脂肪,达到减肥的效果。
运动时间与心率的关系总结一、引言运动是人们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
而心率是衡量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探讨运动时间与心率之间的关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通过控制运动时间来达到心率的目标范围。
二、运动时间与心率的基本概念1. 运动时间:指进行有氧运动的时间长度,通常以分钟为单位。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
2. 心率: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通常以次/分钟(bpm)表示。
心率是人体运动状态下心脏泵血能力的反映。
三、运动时间与心率的关系1. 低强度运动时间与心率:低强度运动时间较长,心率较低。
例如,散步、慢跑等低强度运动,可以使心率保持在60-70%的最大心率范围内,有助于促进脂肪燃烧。
2. 中等强度运动时间与心率:中等强度运动时间适中,心率适中。
例如,快走、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可以使心率保持在70-80%的最大心率范围内,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和提高耐力。
3. 高强度运动时间与心率:高强度运动时间较短,心率较高。
例如,快跑、跳绳等高强度运动,可以使心率保持在80-90%的最大心率范围内,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加速脂肪燃烧。
四、如何控制运动时间以达到心率目标1. 确定目标心率范围: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健康目标,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心率范围。
2. 测量心率:可以使用心率监测器或手动测量的方法,监控自己的心率变化。
3. 调整运动时间:根据目标心率范围,适当调整运动时间。
如果心率过低,可以增加运动时间;如果心率过高,可以减少运动时间。
4. 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在达到目标心率范围的基础上,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可以提高心率水平,增强身体适应能力。
五、运动时间与心率的注意事项1. 不同人群的目标心率范围不同,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2. 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身体的反应,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心率过高或不适。
3. 建议在医生或专业教练指导下进行运动,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4. 运动时间与心率只是衡量运动强度的指标之一,还应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运动频率、运动方式等。
不同运动方式对心率的影响心率是人体运动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够反映身体的机能状态。
不同的运动方式会对心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从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两个方面,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心率的影响。
一、有氧运动对心率的影响有氧运动是一种通过提供充足氧气来支持长时间持续运动的方式,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
这些运动主要通过增加心脏泵血量和加快血液循环速度来提高身体对氧气的利用效率,从而引起心率的升高。
在进行有氧运动时,身体需要增加供氧量,心脏需要增加泵血量以满足肌肉组织的需求,因此心率会相应地升高。
一般而言,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使心率保持在60%至80%的最大心率范围内。
这个范围被认为是较为安全和有效的心率训练区间。
尽管有氧运动会引起心率的升高,但它也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和增强心脏的耐力。
长期坚持有氧运动可以使心脏更加强大和健康,降低患心脏疾病的风险。
二、力量训练对心率的影响与有氧运动不同,力量训练是一种通过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来增强身体机能的运动方式。
典型的力量训练包括举重、引体向上、深蹲等。
与有氧运动相比,力量训练对心率的影响不太明显。
在进行单次力量训练时,心率升高的幅度相对较小。
这是因为力量训练主要依靠肌肉的爆发力,而不是持久的有氧代谢。
然而,长期进行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质量,改善身体的体态和平衡能力,从而提高心脏的整体工作效率。
虽然力量训练本身对心率的提升影响较小,但是通过增加肌肉的力量,可以提高整体的身体代谢水平,从而提高心脏的功能。
三、综合比较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不同运动方式对心率的影响因素各有不同。
有氧运动通过增加心脏泵血量和加快血液循环速度来提高氧气利用效率,引起心率的升高。
力量训练通过增加肌肉力量,改善身体机能,间接提高心脏的整体功能。
综合来看,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都对心率有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在日常运动中,合理结合这两种运动方式可以更好地保持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总结起来,不同运动方式对心率的影响是有差异的。
运动与心率心率训练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也许还是一个新名词,但在欧美,随着运动心率表的普遍使用,这种锻炼方式早已被人们认识并接受。
早在七、八十年代,运动科学研究就表明,心率与是对应的,越大,心率越快,而且最好的运动心率是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被称为目标心率。
通过心率表来控制,能很方便地进行减体重和心肺功能的锻炼。
锻炼者可以使用运动心率表对自己进行指导。
有了心率表,你可以通过热身运动对自己的运动能力进行测试,从而确定自己的目标心率,然后有针对性地设定锻炼时间进行心率训练。
当你的心率超过目标心率范围时,心率表会自动“报警”,这样,你的就能始终保持在最有利于提高你心肺功能的水平上。
心率训练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室内健身设备都是用年龄来估算目标心率,同年龄的人不管是男是女、是胖是瘦,器械可参照的目标心率都是一样的,而现在的心率表则与之不同,它一般是根据运动逐级递增过程中的心率变化曲线来确定目标心率的,比先前的标准更细致,更具科学性和可参照性。
二是心率表是在低强度运动中测试人的目标心率区域的,安全性好,而跑台、功率车等是在人达到运动极限强度后才给出目标心率的,体质差或有心脏病隐患的人很容易发生危险。
三是运动心率表在运动后可以很准确地显示出本次运动所消耗能量和脂肪的百分比,这对我们了解自己的运动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
心率心率(HR)是指单位时间内心脏搏动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也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平均在75次/分左右(60—100次/分之间)。
心率可因年龄、性别及其他生理情况而不同。
初生儿的心率很快,可达130次/分以上。
在成年人中,女性的心率一般比男性稍快。
心率作为血液循环机能的重要生理指标而在运动中被广泛地应用。
运动中,心率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可反映、机体的代谢水平,在运动中常用心率作为控制的指标。
运动后,心率的恢复又可作为评定运动负荷适宜与否以及心脏机能状态的指标和依据。
安静状态时基础心率的测定,在医务监督中则可作为判断某一阶段机体是否有过度疲劳和评定运动员训练程度的指标。
怎样测量一个人的心率?简单的办法就是:盯住表的秒针,并将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摸手腕部的桡动脉或下颌骨(下巴)的颌下动脉或置于颈部可以感觉到脉搏的地方,找到脉搏以后,盯住表的秒针开始数脉搏的跳动次数直到秒针达到10秒钟,将所得的次数乘以6就得到你的心率(次/分钟)。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佩戴心率表会更加理想。
许多人都知道“运动”对身体有好处,但究竟什么是“运动”,多数人却不能说得清。
在一些运动项目中,由于运动时间短,大,氧气来不及充分地供应,致使乳酸在体内大量积累,这时人体呈现缺氧状态,这样的运动叫无氧运动。
如径赛项目中的400米以下的项目,都属于无氧运动。
在运动中氧气能充分地得到供应,身体基本上处于不缺氧状态,这样的运动项目叫运动。
多数运动项目都是运动。
因此,健身与训练不能用和无氧来区分。
说到底,是不是“运动”,衡量的标准还是心率。
统常来讲,运动要取得效果,就要通过运动使脉搏达到120次/分以上,并持续一段时间。
为了不损伤身体,最高脉搏作为控制运动量上限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常可以用:(220-年龄)×85%来进行计算。
当然如果要达到一定的锻炼效果,每次运动心率也应达到一定下限的值,这个值一般计算方法为:(220-年龄)×60%。
当心率在上、下限之间时都为运动,因为此时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如果心率达到上限值时为半运动,此时血液对心肌供肌已不充分;如果心率超过上限了,便为无氧运动了,即血液中的氧气对心肌已是供不应求了;当然如果心率没有达到下限值时也是达不到锻炼的效果的。
上述两个指标有它的统用性,在实际运动实践中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参与者可以根据医生专家的建议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适当调整。
固定心跳率訓練方法與優點運動訓練強度設定的指標,主要有最大攝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 VO2max) 百分比法、速度法、功能代謝能力法(Metabolic equivalent, METs)、心跳法(程文欣,2006)。
其中最常見且最精確的就是VO2max 百分比法,但它經費昂貴且需在生理實驗室中測驗,所以有其使用上的限制;速度法及功能代謝能力法有著主觀和無法顯現運動參與者的個別化別差異的缺點。
目前心跳法是兼顧方便、精確及個別化的良好測驗方法。
王順正(2005) 指出運動健身器材與設備,已經廣泛應用heart rate control (心跳率控制) ,只是實際進行固定心跳率訓練的效益評估還太少。
除了健身器材產業廣泛應用heart rate control以外,adidas公司與Polar 合作將Polar WearLink WIND 心跳監測儀、特製的adiStar Fusion襯衫、以及adiStar Fusion跑鞋結合,透過科技的方法進行跑步時心跳率的監測。
由此可見,運動時應用心跳率監測的時代已經來臨。
何謂心跳率控制1.心率錶Polar公司的心率錶是目前最有名的即時心跳率紀錄錶。
依據Polar公司網站對於心率錶優點的描述,心率錶的優點包括:1.就如同一個周期計算器,提供精確量表;2.用心率錶你可在自己理想的速度運動;3.運動時直接量度心跳率是檢測表現的最準確法;4.可監測和量度進度,增加推動力;5.在有限時間內把運動的益處擴至最大;6.引入客觀的觀察:你的運動是否在正確的軌道上?你是否在進步中?7.這是調節鍛練次數和強度的工具;8.提供即時回饋,監測心跳率是鍛練的良伴。
2.心跳率控制心跳率控制是使用「最大心跳率」及越大心跳越快之簡單原理,進行運動時控制的方法。
當你開始運動時戴上心率表,利用最大心跳率算出自己最佳,假設以年齡20歲,為百分之八十最大心跳率為例,就是[(220-20)×80%-5]=155,其目標心跳率就是介於155-160次/分鐘間。
而運動心率會和成正比,Polar心率錶的心率帶會偵測心電圖並且發出訊號到心率表上,Polar心率錶提供使用者當時心跳資訊作為控制調整參考。
心跳率控制的優點程文欣(2006) 以33名(男性31名、女性2名)大學生為對象,隨機分配至固定心跳率訓練組11人、固定速度訓練組11人與控制組(不訓練)11人,進行持續八週、每週三次、每次30分鐘的耐力跑步訓練。
固定心跳率訓練組以維持80%最大心跳率(maximal heart rate,以220減年齡) 的方式進行訓練,固定速度訓練組則以67.47±9.03 % vVO2max的固定速度方式進行訓練。
研究發現在八週的訓練當中,固定速度組隨著訓練時間的增加,在相同強度的跑步速度下,心跳率(以訓練時第10分鐘的心跳率為準) 呈現漸減的情形(下圖) ;心跳率控制訓練組在維持固定心跳率的條件下,跑步訓練的速度會持續增加(以訓練時第10分鐘的訓練速度為準,下下圖) 。
固定心跳率訓練組與固定速度訓練組,在VO2max的進步情形(4.93±3.84 ml/kg/min與4.88±5.18 ml/kg/min)皆顯著優於控制組(-0.20±3.57 ml/kg/min),在VT的進步情形(4.06±2.92 ml/kg/min與3.56±4.22 ml/kg/min)也皆顯著優於控制組(0.95±3.45 ml/kg/min),在vVO2max的進步情形(1.36±1.74 km/hr與0.17±1.32 km/hr)則與控制組(-0.24±0.90 km/hr)產生不同影響。
八週固定心跳率與固定速度跑步訓練均會增進VO2max與VT,固定心跳率組還可以有效增進vVO2max。
固定心跳率跑步訓練為更有效的心肺適能訓練方法。
心跳率控制訓練不僅有效,還具備以下的優點:1.可依年齡與個別差異設定強度由於心跳率控制是利用最大心跳率控制來設定,因此年齡是設定的重要因素,使用者可以依其本身的年齡設定適合自己的強度,較不容易訂出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之目標。
2.依據臨場的身體狀況調整,安全性高心跳率是隨著我們人體變動的生理指標,隨著生理狀況改變而有所不同,當今天訓練者的身體狀況不佳,心跳可能呈現偏高狀況,因此以相同強度百分比訓練,就會呈現較低強度訓練之情形,以符合訓練者當時之生理狀態。
運動猝死時有所聞,因此運動安全也日愈受到重視,而心跳法是一種安全的設定法,醫界也廣為利用此方法為心血管病患作為復健用。
邱艷芬、于博芮、陳幸眉(2002) 以十位高血壓病患為實驗組另十位為對照組,實驗組進行每週兩次、每次六十分鐘、強度介於50%~85%心跳儲備值,研究結果顯示中度運動對高血壓病人是安全的,且能有效降低血壓與維持心肺適能。
所以在最重視安全的醫療場所都以此方式作為設定方式,可見固定心跳率訓練是一個安全有效的運動訓練方式。
3.隨著訓練者能力改變為防止運動傷害,訓練中我們非常重視循序漸進,以固定心跳率作為訓練強度依據,心跳率強度控制訓練可以隨著運動者的狀況作調整,隨著運動者的能力進步而增加速度,反之,則降低速度,符合訓練者當日當時之能力狀況。
4.使用時場地、器材不受限制,機動性高心跳率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取得的運動資訊,不管是安靜心跳率、運動時心跳率以及運動後恢復心跳率,都或多或少的能代表心肺適能的優劣。
人體在固定負荷下持續運動時,心跳率會隨著時間逐漸增加,而心跳率增加的速度則與其體能狀況有關(王順正,1998) 。
只要訓練時戴上心率表,訓練者就可以利用心跳率控制方法,進行運動時身體生理反應的監測,不受到運動參與方式、器材選擇的影響,相當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