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感染新型禽起源流感A型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11
人感染禽流感最常见的原因人感染禽流感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主要原因。
首先,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播的流感病毒所引起的疾病。
禽流感病毒属于A 型流感病毒,主要包括H5N1、H7N9等亚型。
这些禽流感病毒主要存在于野生鸟类和家禽中。
因此,人感染禽流感的最主要原因是与病毒感染的禽类接触。
其次,人感染禽流感的常见方式包括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源。
直接接触感染源指的是与感染禽类接触,如密切接触活禽、禽类的粪便、唾液、血液等。
这种接触可能发生在农场工人、养鸟者、养宠物的人、动物市场工作人员等人群身上。
间接接触感染源指人与中间宿主接触,如经过污染的水源、污染的环境表面,或者食用了受污染的禽类及其制品。
第三,人感染禽流感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呼吸道吸入病毒。
当感染源存在于空气中时,人在呼吸的过程中容易吸入病毒颗粒。
这种途径主要存在于家禽扑死、屠宰、处理家禽产物等操作中,会产生气溶胶形式的病毒,在未采取适当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就会被吸入呼吸道。
第四,人感染禽流感还涉及到病毒的变异和转换。
禽流感病毒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性,有时可发生人际传播,形成人传人的传播链。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家庭成员、医务人员、密切接触者中。
当禽流感病毒从禽类传播到人类后,它有可能在人类中变异,使其具备更高的传染性,从而导致人际传播。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因素也可能导致人感染禽流感,如生产和消费习惯的改变。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养殖和贸易活动的日益增多,使得禽流感病毒传播的机会增加。
此外,人们对食用禽类及其制品有较高的需求,而不当的加工、烹饪和食用习惯也会导致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和人感染的发生。
为了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传播,政府、农民和公众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对禽流感的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控制措施。
其次,要加强对家禽饲养的管理和环境卫生的监管,建立规范的养殖场和屠宰场。
此外,公众也要提高防范意识,避免接触感染源,尤其是生禽及其粪便、血液等。
禽流感生物学特征
禽流感,也被称为鸟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动物传染病。
以下是禽流感病毒的一些生物学特征:
1. 病原体:
病毒类型:禽流感病毒主要属于A型流感病毒,其中H5、H7、H9是与家禽相关的亚型。
2. 抗原变异性:
抗原演变:禽流感病毒的表面糖蛋白(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容易发生抗原演变,使得人类和动物难以对抗不断变异的病毒。
3. 宿主范围:
禽类: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包括家禽,如鸡、鸭、鹅等。
哺乳动物:在某些情况下,禽流感病毒也可能传播给哺乳动物,包括人类。
4.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通过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禽类之间通过飞沫传播是常见的感染方式。
直接接触:直接接触感染源、污染物或患病的动物也是一种传播途径。
5. 致病性:
变异性致病性: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对鸟类和人类的致病性有所不同,某些亚型可能导致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
6. 潜伏期:
潜伏期短:禽流感病毒通常具有较短的潜伏期,病情发展较快。
7. 症状:
鸟类症状:在家禽中,症状包括呼吸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可能导致高死亡率。
人类症状: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症状可变,从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到重症甚至死亡。
8. 预防和控制:
疫苗研发:针对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进行疫苗研发是预防和控制的主要手段。
动物卫生措施:通过动物卫生措施,如隔离、检疫、清洁消毒,防止病毒传播。
了解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对于预防和控制其传播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农业和公共卫生领域。
随着禽流感病毒的不断变异,对其进行监测和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一、标准制定背景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是由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
在2005年至2021年期间,高致病性禽流感已导致全球3.16亿多只家禽死亡和扑杀,最多的年份是在2016,2020,2021年。
另外,在2006,2016,2017和2021年,这几年受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影响的国家或地区超过50个。
此外,人偶尔也会感染禽流感病毒。
据WHO统计,人感染H5N1亚型约850例,其中约半数出现死亡;人感染H7N9约1500例,死亡约600例、感染H5N6病例约80例,死亡约30例,感染H9N2约75例,其中2例死亡,还有其他的H3N8,H7N4, H7N7和H10N8亚型感染人的报告。
这些数据表明,高致病性禽流感不仅会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因此要密切监测禽流感的动态以及发生发展趋势。
监测一个病原,离不开有效的诊断技术。
国际上禽流感诊断的依据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出版的WOAH陆生动物法典和WOAH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标准手册,通常简称为陆生动物手册。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缩写,今年5月份更改为WOAH。
陆生动物手册,每过一两年,都会根据病原的变化进行更新。
我国对禽流感诊断的依据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今天要和大家共同学习的《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国家标准,第一版是在2003年制定的,标准起草单位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经过十几年的应用,伴随禽流感病毒不断遗传演化,伴随科技不断发展进步,新的诊断技术、诊断方法逐渐成熟,2003年出版的标准已经出现了滞后现象,对一些常用的,国际公认的检测方法,例如荧光RT-PCR检测方法,没有收录进来,因此,在2017年,我们提出了修订,该工作得到动卫中心全国动物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力支持,并且在标准的征求意见阶段,得到大学、省市疫控部门、出入境检疫部门、大型养殖企业的大力帮助。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在各位同行的帮助下,2020年末,《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新版国家标准正式出版。
人感染HN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前言禽流感病毒是属于A型流感病毒,可以感染禽类和人类。
人类被感染后往往会出现呼吸道症状,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死亡。
由于禽类和人类之间的感染易于发生,因此医院是禽流感病毒传播的高风险区域。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感染风险。
本文主要从医院的管理、环境卫生、医疗器械使用、医务人员培训和防护措施等方面,为医院提供一份人感染HN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1.医院管理1.1 明确责任和职责医院应设立专门的禽流感感染管理小组,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和职责。
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感染管理小组成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每名工作人员都了解自己的职责和相关规定。
1.2 健全制度和规范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范,明确每个流程的规范和要求。
所有相关的工作人员和服务商都应该清楚这些规范并严格遵守。
1.3 定期演练和评估医院应定期组织演练,检查和完善人感染HN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的实施效果。
与此同时,医院应定期对感染管理小组和医院员工进行培训,提高防范能力。
2.环境卫生2.1 空气紫外线灭菌医院应该在强迫症状区,ICU,急诊和其他高危区域安装紫外线灯,空气经过处理后,病毒会被彻底灭活。
2.2 室内空气质量管理医院应该加强室内通风和空气质量管理,使用空气净化器、空气消毒器等措施来减少病毒在室内的停留时间和传播范围。
2.3 定期消毒医院应定期对环境表面、空气和废物处置设施进行消毒杀菌,特别是对禽类及其它动物标本、饲料等要定期进行彻底消毒处理。
3.医疗器械使用3.1 专门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专门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对所有的医疗器械进行分类管理,并落实消毒和消毒后存储等流程。
3.2 个体使用防护器材医务人员在进行禽流感病人的诊疗时应统一着防护耗材,高档口罩、手套、防护衣、手部卫生等防护措施。
4.医务人员培训4.1 知识普及医院要组织每个科室和岗位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讲解由人感染HN禽流感病毒的特点和传播特性,以及预防和控制疫情的措施。
《禽流感》高一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禽流感》高一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禽流感》高一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禽流感通俗地说,就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
其传染源主要是鸡、鸭,人类在直接接触受H5N1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H5N1病毒后也可能会受到感染。
此外,飞沫、呼吸道分泌物也能传播病毒。
候鸟有可能将禽流感病毒带到更远的地方,目前缺乏能像跟踪人类疾病那样监控动物疾病的有力机制,这些都进一步说明了这个世界的脆弱。
世卫组织发言人迪克·汤普森说:“全球公共卫生网络在监控许多对人类造成影响的动物疾病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
世界需要明白,第三世界国家的动物疾病与其利益息息相关。
”虽然世卫组织研究一些动物疾病,但它并没有要求成员向其报告这些动物疾病的情况。
专家们说,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以改善对动物疾病的监控。
这些措施包括改进实验室设施、降低诊断试验的费用以及在国际卫生组织之间分享更多的信息。
虽然兽医是亚洲禽流感暴发调查小组必不可少的成员,但许多专家认为有必要让更多的兽医参与公共卫生事务。
医学院和兽医学院需要更多合作。
专家们还敦促有关国家政府更为明智地看待隐瞒信息所带来的长期后果。
如果及早发现并做出有效反应,本来可能控制禽流感的蔓延、减少经济损失,并使科学家们能确定传播病毒的动物。
传染病的形成,需要合适的条件:但是精确的机制还很不清楚。
世卫组织已开始研究建造水坝和其他环境因素可能怎样改变了鸟类的迁徒方式,并促进了禽流感的传播。
关于禽流感的记载最早是在一个多世纪前的意大利,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卫生官员一直没有跟踪禽流感在鸟类或人群中小规模暴发的机制。
另一个未知数是,是什么导致H5N1变异成鸭子和其他候鸟致命性病毒,而较早的病毒的危害却相对较小。
专家说,这种病毒最近从鸭子、鹅、天鹅和火烈鸟等各种动物身上查出。
10、下列对“禽流感”的定义,准确的一项是。
人类感染新型禽起源流感A型(H7N9)病毒-----------临八1201班陈盼、魏玲译提示性摘要背景家禽与甲型流感H7亚型病毒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但以前没有发现有关这个子类型的亚洲人类的介绍。
2013年3月,上海和中国安徽的三个城市居民被发现感染了新型重组禽起源流感(H7N9)病毒,症状是快速进行的呼吸道感染。
方法我们获取并分析这些来自病人的临床、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的数据,为了解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病毒专家通过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病毒培养和序列分析来测试呼吸道标本。
结果新型重组禽起源流感(H7N9)病毒是从三名病人的呼吸标本中分离获得的,这种病毒被命名为H7N9.测序的分析显示,这三种带有禽流感H9N2病毒的六种内部基因的病毒的基因就是禽流感的起源。
在血凝素(HA)基因中210环上的Q226L替代被发现在A/ 安徽/1/2013年和A/上海/2/2013年患者的致病病毒中,但没有被发现在在A/上海/1/2013年患者的致病病毒中。
T160A突变被确定在150环在所有三个病毒的HA基因上。
在三个病毒上都发现有神经氨(糖)酸苷酶秸秆区域上五个氨基酸的删除。
三名病人均出现发烧、咳嗽和呼吸困难的症状。
两个病人最近有家禽接触史。
胸片呈现弥漫性混浊和变实,并发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衰竭。
三个病人均已死亡。
结论新型重组H7N9病毒都与这三个患者严重的和致命的呼吸道疾病有关(由中国国家基础研究计划和其他机构资助)断断续续有人感染禽流感病毒,通常发生在最近接触家禽之后,引发了多种疾病,从结膜炎和上呼吸道疾病到肺炎和多脏器衰竭。
低致病性禽流感(H7N2、H7N3、H9N2或H10N7)4-1病毒感染造成的下呼吸道疾病是温和的(结膜炎或简单的流感样疾病)没有很严重。
大多数人类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7)病毒会导致结膜炎(H7N3)或无并发症的流感疾病,但有一个病人是患致命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窘迫综合征),据报告该人是暴发在荷兰的H7N7病毒的感染者。
相比之下,自2003年以来致命病毒H5NI的累计个案病死率约为60%。
在亚洲,只有很少的有关H7病毒对哺乳动物的报道文章。
人类感染N9亚型病毒的历史尚未在世界任何地方得到记录。
2013年2月3日,三名患有不明原因的严重下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被送到医院。
我们报告这种新型禽起源重组流感病毒(H7N9)于这些感染症状关联的鉴定。
方法监控、报告和数据收集咽喉拭子标本来自三个成年中国男子(两个来自上海、一个来自安徽省),他们患有严重的双侧肺炎,还伴随白细胞减少和淋巴细胞减少,然后被分别送到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和安徽省疾控中心。
之后进行呼吸病原体的初步检测,样品于2013年3月25日送到中国全国流感中心。
标准化监测报告表示用来收集流行性病学,包括人口统计特征;基础医疗条件;季节性注射流感疫苗的历史;最近接触猪、家禽或其他动物的情况;最近去的动物市场的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胸部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包括流感的诊断测试和其他呼吸道病毒;抗病毒治疗情况;临床并发症;及以上实验的成果。
一个人类感染禽起源流感病毒(H7N9)的确诊病例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被作为肺炎由H7N9病毒的RNA引发或在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H7N9病毒的证据。
病毒的分离从三个病人出获得的咽喉拭子标本被保存在病毒运送介质中。
标本先是在尿囊和羊膜腔繁殖9—11天,然后在无特定病原体的鸡胚鸡的鸡蛋中35摄氏度条件下繁殖48至72小时。
RNA提取和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按照制造商的说明,RNA提取自咽拭子样品使用的QiAamp病毒RNA迷你工具包(Qiagen)。
具体的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季节性流感病毒(H1、H3、或B),H5N1,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并且使用了新型冠状病毒。
带有自制特异引物和探针的实时RT-pcr用来检测H1到H16、N1到N9的亚型,然后用此来验证病毒亚型。
基因组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共198底漆管用于放大全基因组测序且与Qiagen次氯酸钠一步法RT-PCR试剂盒的使用。
PCR产物由使用QIAquick凝胶萃取工具包(Qiagen)的琼脂糖凝胶中纯化获得。
根据制造商建议,我们通过使用ABI 3730xl全自动基因分析仪(生活技术)和ABI BiaDye终结者y3.1周期测序工具包(生活技术)执行测序。
2013年3月29日,来自这些患者的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已被存放在共享禽流感流感数据(GISAID)数据库中(加入的数字放置在补充目录的表S1,可用在上的这篇文章的全文)我们通过ClustalW程序使用MEGA软件,版本5.05执行多序列比对。
系统发育树是用邻接法通过用MEGA软件,版本5.05来构造,来估计病毒基因与从基因库获得的选定流感病毒株的关系。
结果病人1号病人是一名87岁的老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和高血压,他还会咳嗽和生痰。
发病一周后会高烧和呼吸困难。
他没有和活禽的接触史在发病之前的两个星期内。
2号病人是一名27岁男子,患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且仍是阳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他被送到医院时发高烧并咳嗽。
这个病人是个屠夫,他曾在涉及活禽交易的市场工作。
他出售猪肉,在发病前没有接触过鸟肉。
两个病人均住在上海市闵行区,并被送往第五人民医院。
三号病人是一名35岁女子,住在安徽省。
她有抑郁症史、乙型肝炎感染史和肥胖。
三号病人在疾病爆发时有高烧和咳嗽。
她在发病前一周去过一个鸡禽市场。
这三个病人的人口和流行病学特征总结在表1中。
致病病原体的测定我们确定,通过实时RT-PCR,病毒的分离,全基因组测序,这三个病人感染了一种新型的鸟类起源流感(H7N9)病毒。
取自这三个病人的原始临床样本证实,通过实时RT-PCR,是为H7N9变阳性和季节性流感病毒(H1,H3,或B),H5N1,SARS病毒,和HCOV伊拉斯谟医学中心(EMC)变阴性。
流感病毒分别从三名病人A/ 上海/2/2013年和A/上海/2/2013年A/ 安徽/1/2013年上临床分离。
这三个完整的H7N9流感病毒序列表明在八个基因片段中它们有97.7至100%是相同的。
所有基因的分离株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每个基因是禽源(图一和S1补充附录中)编码血凝素(HA)基因共享身份最高的A/鸭/浙江/12/2011(H7N3,ZJ12的子类型)。
酸苷酶编码基因(NA)的蛋白质是最紧密相关A/野生的鸟/韩国/A14/2011年(H7N9,KO14的子类型);然而,从三个患者处取得的H7N9病毒的HA基因是完全不同与KO14病毒,所有的六个内部基因与A/花鸡/北京/16/2012年共享罪最高的相似性。
系统发育结果表明,这是一个三重重组H7N9病毒。
在所有三个病毒中,医管局网站拥有只有单一氨基酸R(精氨酸),用于指示在家禽中的低致病性影响。
在三种病毒的HA基因中一种在150环上的突变已被确定。
HA基因中210环上的Q226L替代被发现在A/安徽/1/2013 HA基因,但不在A/上海/2/2013病毒,上海/1/2013病毒上。
五个氨基酸是在NA残留69至73的桔干区域被删除。
M2蛋白质包含S31N替代,指示电阻金刚烷胺。
其他突变------在PB2和42NS1中的89V和E627K,在NS1中的PB2和42NS1YE也是确定的。
A/上海/1/2013年的氨基酸有别于那些在A/安徽/1/2013年和A/上海/2/2013年,显示在S2补充附录表中。
五个额外H7N9病毒已从五名病人隔绝。
测序分析表示所有五个病毒都是和A/上海/2/2013、A/安徽/1/2013高度相似的。
一些变化可被观察到,比如,HA中的Q226L,NA中的R292K。
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新型重组H7N9病毒的诊断测试已经发展。
这个特定序列可在世界健康组织的网站上查到。
患者的临床特症和结果患者的临床特征如表S3补充附录中所示。
发烧和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还有白细胞的数目正常或略有减少,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升高,在所有病人体内都观察到了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在X光胸片中检测到双边磨玻璃的不透明度和整合度(图。
3) 等症状。
观察到了几种复杂的疾病。
所有病人均患有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症,有3名病人感染性休克和急性肾功能损害。
取进行机械通风后的两名病人的下呼吸道样品中的抗碳青霉素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培养。
并且让这三名病人服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静脉免疫球蛋白组合物,在发病后6到7天开始进行抗病毒治疗(表1)。
1号病人拒绝进入密集病房(重症监护)和插管。
他在发病后13天死于难治性低氧血症。
2号病人被送入重症监护室,在进入后由于出现渐进式呼吸困难,对其插管48小时。
他在送入重症监护室后4天,也死于难治性低氧血症。
3号病人发病后6天,出现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症和感染性休克加重症状。
她立即被送入重症监护室,并且开始出现体外膜肺氧合,最终死于4月9日。
讨论我们已经确认了一种新型的与严重的人类感染有关的重组流感病毒(H7N9)。
目前,在基因库中只有25个H7N9病毒。
我们在这3名病人体内发现的H7N9病毒都属于以禽流感为来源的病毒,但是只有NA基因与另一种H7N9病毒(KO14)中的基因密切相关。
HA基因与在中国浙江附近地区发现的H7N9基因极为相似。
其所有的内部基因片段都与H9N2禽流感病毒中的片段非常相似,尤其是从北京燕雀体内分离出来的一种病毒(BJ16)(表1、附录中的表S1)。
因此,人类禽流感病毒只是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的产品。
此外,系统树显示,病毒A/上海/1/2013在所有基因片段上不同于病毒A/安徽/1/2013和病毒A/上海/2/2013,这表明,已有至少两种病毒传入人类(表1、补充附录中的表S1)。
目前,没有数据显示,这种遗传物质是以在哺乳动物体内产生为主,人类禽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相似性可能直接是这种病毒能像禽流感一样传播的有力支持因素。
然而,在中国和邻近国家,对于鸟类、猪和人类流感的监测技术是有限的,因此很难解决这问题。
虽然人感染禽流感变体H7禽流感病毒的情况已经被发现1,2,5,10,11,但是人类感染N9亚型流感病毒在之前还未被报道过。
即便一个致命性的病例在H7N9爆发之前已经报道过,但人感染H7禽流感的症状一般比较轻微,只会导致结膜炎或谦虚呼吸道症状。
报道的三个H7N9感染的病毒是强致病性的,都是病人情况恶化,重症肺炎发展与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症迅速加重,并最终导致死亡。
所有病人都有应有的医疗条件,而且其中两人曾直接与家禽接触过的历史。
两名病人均出现横纹肌溶解症,这在感染H1N1或H5N112流感病毒患者中还未有过报道。
两名病人均发现患有脑病,这种病在流感病毒13感染的小儿流感患者中更为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