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使至塞上》杨炯《战城南》阅读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2019-2020】使至塞上(王维)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使至塞上(王维)阅读答案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分)
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7.(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
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8.(3分)“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
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
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1分)(意思对即可)。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及答案—阅读题答案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课内阅读1、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题目⑴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方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⑵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⑶尾联用典故流露了憧憬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答:⑷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字以内〕答:⑸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末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⑹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迫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芜,景物单调,间或涌现的一股烟尘分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曲折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终点。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精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原来简单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暖和的感受,意境雄浑。
答案一、1.⑴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方漂泊不定的行踪。
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非常忧愤。
⑵燕然⑶直和圆精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芜孤独中透着挺立宏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温柔暖和。
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怪壮美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丽的名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6)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战城南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①,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化用陈琳诗句“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对句开起,上句“塞北途辽远”,开门见山交待了战争的地点,描绘出了塞外广袤的环境。
B.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军队威武雄壮的气魄,以及士兵高昂的斗志。
C.尾联下句以景作结,通过描绘大漠黄沙飞天的自然景色,渲染了战争的激烈,衬托出将士们的英勇卫国精神。
D.诗歌以旁观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刻画了边塞将士们豪情满怀、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2)诗歌的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借此抒发了什么感情?对表现本诗的主题有何作用?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王维吴道子画苏轼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①。
中有至人②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③。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④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⑤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⑥。
[注]①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日出之处。
暾:太阳升起。
②至人:指释迦摩尼。
③鼋(yuán):大鳖,背青黄色,头有疙瘩,能伸缩。
④交柯:枝叶交叉。
⑤翮(hé),鸟翎的茎,即指鸟。
⑥间言:非议。
(1)下面对这首诗内容和形式上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起始四句交待吴、王二人画迹所在。
“吾观画品中”二句,紧接着对二人的成就作概要评断,肯定了他们在画苑中的崇高地位。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使至塞上》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 ___,"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___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使:出使;征蓬:飘飞的蓬草(2)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试题2: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2)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2分)答案:1)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分)2)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2分,意思对即可)试题3: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阅读下边两首唐诗,回答26-28 题。
(8 分)【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夕阳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理解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白天:喻指君主。
典出宋玉《九辩》:“去白天之昭昭兮,袭永夜之悠悠。
”26.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A.甲诗经过描绘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心里的郁闷和激怒。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示意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忍场面写得酣畅淋漓,读者从诗句里能够感觉到将十心里的低沉与哀怨。
D.乙诗颔联经过典型光景“幡旗” “甲胄”来描述战场情景。
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只写出了军队威严,并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27.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如何的思想感情?( 2 分)28.两首诗颈联都描绘了边塞风景,请联合诗句简要剖析风景的特色。
(4 分)26.C (“将战场的血腥与残忍场面写得酣畅淋漓”“将士心里的低沉与哀怨”不合诗意。
)27.尾联揭露了征战者光明的心里世界。
只管征尘千里,铺天盖地,但征战者心中一直充满光亮的阳光,心系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杀身成仁,报效君王 ( 国家 ) 。
( 诗句的理解 1 分,答到“心系祖国、发奋杀敌、报效祖国”给 1 分,粗心正确即可。
共 2 分)28.甲诗 : “大漠孤烟直,长河夕阳圆。
”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上,远处战火台 - 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终点的黄河横贯此间,天空中挂者一轮圆圆的夕阳。
此句选用了塞外独有的光景“大漠” “长河”“孤烟”“夕阳”,描述了雄浑寥廓、奇异壮丽的塞外风光。
乙诗 :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冰冻的水严寒得使马受了伤,凄凉的寒风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此句抓住冬季的光景“冻水”“悲风”,极言天气之寒,突出了严寒、萧瑟凄清的边塞风景。
专题15:边塞征战类诗歌鉴赏(模拟专练)分)(满分1001.(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各题。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赏析“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本诗中的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2.(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木兰诗(节选)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兰诗》是中国诗史上的杰作,诗中塑造了一位替父从军的不朽的女英雄形象。
《使至塞上》阅读练习及答案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课内阅读1、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题目⑴“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方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⑵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⑶尾联用典故流露了憧憬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答:⑷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字以内〕答:⑸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末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⑹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迫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芜,景物单调,间或涌现的一股烟尘分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曲折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终点。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精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原来简单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暖和的感受,意境雄浑。
答案一、1.⑴“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方漂泊不定的行踪。
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非常忧愤。
⑵燕然⑶“直”和“圆”精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芜孤独中透着挺立宏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温柔暖和。
《使至塞上》阅读练习及答案《使至塞上》阅读练习及答案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课内阅读1、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题目⑴“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⑵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⑶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答:⑷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字以内)答:⑸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⑹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答案一、1.⑴“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⑵燕然⑶“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使至塞上》阅读答案《使至塞上》阅读答案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壮丽。
C.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
D.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13.有人说“归雁天”“归雁是作者自比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2分)答案:12.B13.同意的理由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身处“胡天”,二是作者出使边塞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京城,情境上如同“归雁”,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不同意的理由是认为此句是实写,是作者所见。
当然两个方面兼顾也可以。
《使至塞上》阅读答案210.诗歌鉴赏。
(4分)(1)(2分)答: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2分)答:如: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壮阔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2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23.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2分)参考答案:22.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分)23.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2分,意思对即可)①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联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2分)答:。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训练附答案王维《使至塞上》阅读训练附答案「篇一」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2分)10、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
(3分)答案:9、(2分。
语言生动形象给2分,只是陈述诗句内容得1分)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烽烟像根柱子,笔直地伸向天空。
弯弯曲曲的黄河似一条金带,平躺在大漠远方。
一轮浑圆的红日,正静静地悬挂在西边的地平线上。
10、(3分。
修辞1分,赏析2分)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飞出汉家边塞,飞进胡人境地。
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内心抑郁激愤之情。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训练附答案「篇二」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僻字难典]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
燕然:本来是地名,即爱杭山,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所以后来以“勒石燕然”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3.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4.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左右字内)5.诗人奉命出使边塞慰军,为什么却以“蓬”、“雁”自比?(2分)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奇观,请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2分)7.“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8.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2分)9.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联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2分)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1、《使至塞上》写的是什么情景内容?12.你能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及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13.这里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的是哪一联诗句,说说它的意境吗?14.《使至塞上》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古诗:《使至塞上》阅读及答案古诗:《使至塞上》阅读及答案《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鉴赏关键点】诗歌叙事中重在写景,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长河、孤烟等物巧妙组合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意境奇特,气象博大。
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以十分工整的对仗,描绘出塞外雄奇壮阔的独特风光。
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壮阔。
”直”状孤烟之高,”圆”状落日之低。
这两个字极状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堪称千古名句。
全诗三层意思:出使路线、沿途风光、最新消息,与题目紧紧相扣。
【思想内容】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
【名句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对偶,“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表现了诗人对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以及边塞奇异风光的赞美之情。
2010年广西百色市(一)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17~18题。
(6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7.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表达了的感情。
(3分)18.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
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美。
(1分)②美的具体表现:(2分)参考答案:17.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1分) 诗人孤独、思乡(2分)18.(考生能选一个角度答题,赏析合理,即给3分,否则酌情扣分)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
(一)阅读古诗,完成11、12题。
(5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1、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1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3分)
11、(3分)(B)
12、(4分)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答案不求同一,紧扣诗句,符合题意,描写境界阔大,气象雄浑、有文采,4分;“大漠”、“孤烟”、“直”、“黄河”、“圆”,少1个点扣1分。
)。
《使至塞上》阅读答案《使至塞上》阅读答案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壮丽。
C.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
D.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13.有人说“归雁天”“归雁是作者自比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2分)答案:12.B13.同意的理由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身处“胡天”,二是作者出使边塞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京城,情境上如同“归雁”,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不同意的理由是认为此句是实写,是作者所见。
当然两个方面兼顾也可以。
《使至塞上》阅读答案210.诗歌鉴赏。
(4分)(1)(2分)答: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2分)答:如: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壮阔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2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23.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2分)参考答案:22.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分)23.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2分,意思对即可)①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联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2分)答:。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僻字难典]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
燕然:本来是地名,即爱杭山,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因为东汉将军宪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所以后来以“勒石燕然”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3.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4.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左右字内)5.诗人奉命出使边塞慰军,为什么却以“蓬”、“雁”自比?(2分)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奇观,请自选角度,进行赏。
(2分)7.“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8.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2分)【参考答案】1.“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2.“燕然”二字。
3.“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4.(略)5.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6.如: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壮阔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7.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分)8.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⑴—⑵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使至塞上》中的“征蓬”是什么含意?(2分)
【答案】飘飞的蓬草,比喻诗人自己(或:比喻漂泊的旅人,又泛指远行之人)。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诗歌意象的含义的能力。
“征蓬出汉塞”就是“飘飞的蓬草出使汉朝的边塞”,“征蓬”字面意思“飘飞的蓬草”,诗人出使边塞,被人排挤,形单影只,见到这“征蓬”,睹物生情,自己不就是这“蓬草”吗?所以,此处诗人用其比喻自己。
(2)这两首诗同为边塞诗,但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3分)
【答案】《使至塞上》抒发的是诗人只身出塞的飘零落寞、抑郁激愤之情。
《从军行》抒发的是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的主题的能力。
《使至塞上》是作者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飘零落寞、抑郁激愤之情。
《从军行》写书生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篇一」三、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6-7题。
(2分)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答案:7答案.D(“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
)8答案: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
“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
“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
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篇二」【原文】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题】(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2)请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
(不超过40个字)(3分)【参考答案】(1)修辞方法:对偶、比喻。
(答对一个得0.5分,答对两个得1分)表达效果: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抑郁的心情。
(意思相近即可得2分)(2)(3分)画面描述合情合理即可。
答案示例:浩瀚的大漠之上,是一片漫无边际的'黄沙。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练习及答案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课内阅读1、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题目⑴“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⑵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⑶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答:⑷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字以内)答:⑸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⑹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答案一、1.⑴“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⑵燕然⑶“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26-28题。
(8分)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白日:喻指君主。
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
26.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十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
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27.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8.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
(4分)
26. C(“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将士内心的低落
与哀怨”不合诗意。
)
27.尾联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
尽管征尘千里,遮天蔽日,
但征战者心中始终充满明亮的阳光,心系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报效君王(国家)。
(诗句的理解1分,答到“心系祖国、立志杀敌、报效祖国”给1分,大意正确即可。
共2分) 28.甲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
上,远处烽火台-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者一轮圆圆的落日。
此句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
“长河”“孤烟”“落日”,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
乙诗:“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冰冻的水寒冷得使马受了伤,悲凉的北风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此句抓住冬天的景物“冻水”
“悲风”,极言天气之寒,突出了寒冷、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