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多克与窃听门事件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06.00 KB
- 文档页数:19
英国窃听门事件再发酵:众多名人要齐诉默多克 2011年01月23日16:01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01月23日讯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事件,在曝光4年后,仍在继续发酵。
英国前国脚保罗·加斯科因16日向法院起诉《世界新闻报》窃听其手机,而窃听门丑闻的数十名受害名人也纷纷准备采取法律行动,起诉《世界新闻报》记者及其雇佣的私家侦探。
在网络、博客、微博和社交网站将信息的传播逐渐交互化和平面化之后,新闻的独家早已是可遇而不可求,在虚拟世界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以几何级扩大,传统纸质媒体赖以生存的基础进一步被蚕食。
以《世界新闻报》、《太阳报》为代表的英国小报,在博取读者眼球上不得不剑走偏峰,将其获取消息来源的手段用到极致。
王室工作人员的内部谈话被窃听2005年11月,英国王室的3名助手注意到他们的手机有点奇怪,有些短消息和语音信箱自己从未看过和听过,却被显示有人已经打开浏览被储存,一名助手的语音信箱被打开了433次。
而短消息透露的消息,往往没多久就出现在英国最大的政治小报《世界新闻报》上。
有一次,威廉王子跟腱拉伤,消息很隐秘,只有威廉身边贴身的几位朋友和助手知道。
但第二天,《世界新闻报》却捅出了这条消息,随后,多家媒体纷纷跟进。
英国王室开始怀疑隔墙有耳,有人窃听王室的内部谈话。
情报机构苏格兰场迅速介入调查,2006年1月,调查的焦点锁定两位关键人物:一个是《世界新闻报》专门跑王室新闻的记者古德曼,一个是《世界新闻报》雇佣的私家侦探穆尔加里。
根据警方掌握的初步证据,这两个人不知从什么渠道拿到了几位王室助手手机的PIN码,从而能够窃听到助手们的谈话。
秘密调查持续了几个月,直到2006年4月,一件轰动一时的王室丑闻让《世界新闻报》的这两个“鼹鼠”露出了尾巴。
伦敦另一家著名小报《太阳报》登出耸人消息:《哈里王子把脸贴在脱衣舞女的大波波上》。
《世界新闻报》不甘示弱,随即跟进,头条以大幅标题《切尔西泪洒哈里染指脱衣舞女》刊登记者古德曼的文章,绘声绘色地描述哈里王子的哥哥威廉王子如何打电话嘲笑他的绯闻,并引述了部分电话录音。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答案整理1.媒介审判:是指新闻传播媒体在报道消息、评论是非时,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造成破坏司法原则的后果。
2.邻接权:又叫“传播者权”,是指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是作品传播者对其传播作品过程中所创造的成果所享用的权利。
3.著作权:也称版权,它是指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基于创作某种作品而享有的署名、发表、出版、获取报酬等权利。
4.名誉权:就是公民享有应该受到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利和要求他人不得非法损害这种公平评价的权利5.记者证:是新闻机构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使用的有效工作身份证件,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编号并核发。
6.判例法:就是基于法院的判决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定,这种判定对以后的判决具有法律规范效力,能够作为法院判案的法律依据。
7.煽动罪:是指通过演讲、文字乃至广播电视、书画等方式公然散布虚假的信息,以蛊惑人们的反常情绪,采取某种不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罪名。
8.诽谤:是指散布虚假事实,无中生有、无事生非,损害他人名誉造成新闻严重失实或基本内容失实的后果。
9.两个分开:是指新闻报道活动与经营管理活动分开、新闻采编队伍与经营管理队伍分开。
10.国际公认的三大抗辩事由:内容真实、公正评论、特许权1.报纸出版秩序方面存在的较为突出的违法、违规现象有哪些?①擅自改变刊期、随意改变开版或版数、临时增版、增刊、增加“号外”,或是将专版、专刊、临时增版增期转由社外编辑部或个人承包,或是用一个刊号办多份报纸,或是故意把专版、专刊名的字号放大并让其占据报头位置,造成一种假象。
②擅自出版各种增刊、专刊或者搞“一号多报”。
③以“周末版”为代表的专版、专刊的刊头字样直接或间接取代报头名称,专刊、专版俨然是一份单独的报纸。
④直接或变相转让,出卖报刊号或版面的行为。
⑤未经申请批准就私自编辑出版报刊⑥擅自编印非法报刊2.在我国,有哪些特殊新闻信息须由国家指定的统一部门发布?①地震等震况和抗震救灾信息由国务院统一发布②有关传染病疫情的新闻与信息的发布。
新自由主义的集中表现是"华盛顿共识"。
它的核心思想是由曾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和世界银行副行长的斯蒂格利茨所概括的三句话:"政府的角色最小化"、"快速的私有化"和"快速的自由化"。
国际金融与经济危机,进一步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
证明我国学者开展批判新自由主义的正确性和必然性。
这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相联系的。
新自由主义鼓吹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市场万能),反对在微观领域和宏观层次政府对经济的调控。
强调市场逻辑、反对国家干预。
美国电讯和传媒领域的放松管制(deregulation)是新自由主义思想背景和经济政策背景在传播领域的反映。
中国需走出新自由主义影响误区主要观点: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以来出现的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的思想。
该思想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推崇市场"原教旨主义"、倡导市场自由的竞争和个人主义、主张经济、贸易和金融自由化与私有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演变历程:古典自由主义发源于17世纪和18世纪。
它的核心思想是: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其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对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统治地位被凯恩斯主义所取代。
然而,仍有经济学家同凯恩斯主义对抗,主张回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新自由主义就形成于这个时期。
在1974-1975年的经济危机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多年受冷落的新自由主义适应这一需要,在否定凯恩斯主义的声浪中占据了美英等国主流经济学地位,自由主义经济思潮重新抬头。
为与原来的古典自由主义相区别,称之为"新自由主义"。
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的发展,新自由主义开始从理论、学术转变为国家政治的体现和意识形态的思潮,成为美英等国在世界上推行全球一体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默多克事件的来龙去脉《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里迅速发酵,最终把不可一世的传媒大帝国——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和英国首相卡梅伦,双双逼到危机的漩涡中心,且事件的影响仍在不断蔓延、扩大。
那么,“窃听门”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样的?事态的发展,对默多克帝国、对英国政坛,又将有怎样的影响/老问题新麻烦“窃听门”事件其实是个老问题。
早在2005年底,《世界新闻报》就被发现涉嫌窃听皇室成员,并入侵威廉王子的语音信箱,事件牵涉到该报记者克里文.古德曼和私人侦探格里恩.穆尔卡,此事导致当时的报社总编安迪.库尔森辞职,但库尔森本人拒绝承认事先知情;到2010年,不断有新的类似事件被曝光,范围涉及皇室、政坛人物、文体明星等等,且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此事并非如默多克集团所一直一口咬定的,系个别操守不佳记者、编辑的个人行为,而是普遍的、见怪不怪的常态,对此报社、乃至新闻集团在英国的分支——新闻国际许多重要人物是知情、默认或乐见其成的,默多克父子对此也难辞其咎。
然而默多克父子和新闻集团5年来却一直试图淡化、推诿责任,拒绝公开负责、认错,并一直试图“一对一”和受害人庭外和解,最高一笔庭外和解费竟高达70万英镑。
由于事态越来越严重,2011年1月,伦敦警察局重新调查电话窃听案,令“窃听门”从总体上上升为刑事案件范畴,至4月,已有24件个案被正式起诉,包括电话窃听、盗取语音信箱信息、窃取当事人银行密码、入侵对方电子邮箱账户等等,对此默多克集团直到4月才有保留地对部分当事人公开道歉,且承认对其中8起个案负责。
几乎与默多克集团吞吞吐吐开始道歉同时,一条消息从警方传出,并被默多克系英国传媒的冤家对头《卫报》首先披露,消息称,《世界新闻报》涉嫌窃取2002年失踪、后发现已经死亡的13岁女童米莉.多尔语音信箱,偷窥者不但从中非法获取大量个人信息,还刻意删除一部分信息,以便更多“新料”可以及时收到。
此事成为“窃听门”的爆发点。
在此后短短几天里,新的受害者不断浮出水面,其中包括被窃取儿子病情细节的前首相布朗,诸多各界名流,也包括阿富汗阵亡士兵家属等许多普通人,涉及人数达数千人之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窃听门”绝不是一起个案,而是整个新闻集团的总体性危机,到了7月初,前《世界新闻报》主编丽贝卡.布鲁克斯,乃至默多克父子本人,都相继被牵扯在内,其以78亿英镑全资收购天空电视台的计划,也遭到广泛质疑而陷入困境。
课文全文参考译文第一课漏油经济:低估风险戴维伦哈特·[1] 回想起来,模式似乎很清楚。
早在“深水地平线”钻机自爆前的很多年,BP 石油公司为了省钱甘冒安全的风险就已经声名狼藉。
2005 年得克萨斯州炼油厂爆炸中有15 名工人丧生。
联邦监管机构和前国务卿詹姆斯·贝克三世领导的专门小组认为,削减成本是事故的部分原因。
第二年,阿拉斯加腐蚀的管道将石油漏入普拉德霍湾。
就连乔·巴顿,对全球变暖持怀疑态度、来自得克萨斯州的共和党众议员,都谴责BP 管理人员“对安全和环境问题表现得漠不关心”。
[2] 这种冷漠大部分源于对利润的过度追求,不管出现什么情况。
但似乎也还有另一个因素在起作用,一个更普遍的人性的因素。
BP 的管理人员在估计似乎不太可能发生但一旦发生就会带来巨大损失的事件真正会发生的可能性时,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
[3] 也许理解这一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思考一下BP 高管们如今的想法。
显然,考虑到清理费用和对BP 声誉的影响,高管们真希望可以回到过去,多花些钱让“深水地平线”更安全。
他们没有增加这笔费用就表明他们认为钻机在当时的状态下不会出问题。
[4] 尽管针对BP 高管的所有批评可能都是他们应得的,但是他们绝不是唯一艰难应对这种低概率、高成本事件的人。
几乎每个人都会如此。
“这些正是我们人类处理时很难做出合理反应的一类事件,”哈佛大学环境经济学家罗伯特·斯塔文斯说。
我们经常犯两种基本且性质相反的错误。
当一件事情是很难想象的,我们往往会低估它的可能性。
这就是众所周知的黑天鹅(稀有之物)现象。
大多数在“深水地平线”工作的人可能从未经历过钻井平台爆炸。
因此他们认为这不会发生,至少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
[5] 同样,不久以前,本·伯南克和艾伦·格林斯潘也喜欢称全国房地产市场没有泡沫,因为以前从未有过泡沫。
华尔街交易员也持同样观点,他们建立的数学模型根本不存在房价下降的可能性。
最新中国近代名人优秀事迹给大家带来的中国近代名人优秀事迹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中国近代名人优秀事迹1被誉为“当代保尔”的张海迪,1970至1983年一直生活、工作在莘县,她将莘县称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张海迪,1955年9月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
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
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
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
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
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了哲学硕士学位。
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
”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着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
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
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的孩子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
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六章默多克:成也政治,败也政治2在1990年海湾战争中,戳多克看到了CNN的卫星直播所显示出的极大优越性和“巨大威力”,因而近年来加快了发展卫星电视的步伐,并创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卫星电视集团一一“天际电视公司”。
他认为亚洲地区国家众多,地域辽阔,卫星直播电视市场潜力巨大,应是今后的主攻方向。
而已经有相当经济基础的中国则是这一战略的核心。
事实上默多克已有所行动,他在几年前就已经通过他在香港的电视台——包括凤凰电影台、卫星体育台和卫星电视中文台——向中国内地转播节目。
1994年,卫星体育台转播并“资助”中国篮球联赛。
1995年,这家电视台与中国方面合作,开始转播职业足球联赛。
此外,默多克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充满信心。
1995年1月26日,中国为亚卫财团支持的一家香港财团在西昌发射的“亚太二号”通讯卫星刚一升空就发生爆炸,该卫星预定的轨道涉及整个澳大利亚、东亚、印度次大陆、中东、东欧和前苏联的部分地区。
它的使用客户有默多克的新闻公司下属的卫星电视台、美联社电视台APTV、设在葡萄牙的马科尼通信公司和世界电视新闻公司。
尽管这样,默多克没有就此看轻中国的卫星发射技术。
1996年2月,一枚中国新型运载火箭携带2.05亿美元卫星升空失利,这颗卫星属于总部设在美国的国际通讯卫星组织。
如果正常进入轨道的话,它本应归默多克新闻公司和美国电信公司使用。
在这两次发射活动中,默多克的新闻公司都选用了中国的火箭,避而不用美国和欧洲的运载火箭,可以说默多克对中国充满信心。
65岁的默多克不仅子承父业,经营报纸,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如今收入他旗下的有英国的《泰晤上报》。
《太阳报》,美国的《纽约邮报》、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他控制了大部分发达国家的主要媒体。
在拉丁美洲,他的“运河福克斯”在18个拉丁美洲国家拥有380万的收视户。
此外,他还跟墨西哥的格热波电视以及巴西的格罗伯机构签约,向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国家提供卫星服务。
蚯蚓小八卦,八一八勇敢护夫的女人——邓文迪提到邓文迪,不禁要从上周的听证会护夫事件说起。
北京时间7月20日凌晨,在英国议会就《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质询默多克父子时,一名男子突然从听众席窜起,手拿餐盘,跨过默多克旁边的人对其袭击。
身后的邓文迪迅速起身反击,第一时间抬手准备给袭击者一巴掌。
袭击者随后被警方带走。
袭击默多克者被抓这边有一段邓文迪护夫的慢动作重放的视频,让人不禁感叹:这女人真猛啊!视频地址:/u42/v_NjIwMzA3MDM.html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掀起轩然大波,邓文迪迅速成为热点人物。
路透社称赞邓文迪“为自己的男人站出身来”,成为了当天的英雄。
而中国网友也大赞其这一巴掌扇出了爱情的味道,邓文迪是“新一代爱情励志姐。
”很多人都说,“又相信爱情了”。
看默老头看着报纸上的护夫报道多得意邓文迪是谁?有人骂她是“心机拜金女”、“千年小三”;有人说她是中国女强人,甚至称她为“一个传奇的中国女人”。
蚯蚓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她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本事,能当上世界传媒大亨的老婆?先说说邓文迪的身世。
她1968年12月5日出生于山东济南(射手座),妈妈是济南人,爸爸是东莞人。
她本来叫邓文革,从小在徐州长大,曾经是徐州市第一中学排球队里的一名成员。
父亲当时任徐州工程机械厂厂长,母亲也是工程师,在徐州机械局工作。
家中还有两个姐姐邓瑜及邓准玲,邓瑜曾任徐州通用机械厂技术员,邓准玲是大学生,全家在徐州时居住在徐州工程机械厂宿舍一套三居室的公寓里,家庭环境较好。
14岁的邓文迪,前排左四16岁的邓文迪,后排左三凑近点看邓文迪小时候居住在旭光小区9号楼3单元2楼邓文迪高中时期居住在徐州工程机械厂宿舍在邓文迪念高二下半学期时全家人因父母亲工作调动搬到广州居住,但是邓文迪为了继续能在重点中学徐州一中念书继续独自在徐州生活了两年直到其1985年高中毕业。
当时由于其父已是广州人民机器厂厂长,所以家里相对比较富裕,在1985年家中购置了一台电视机使她眼界开阔开始向往外界的生活。
谁撼动了默多克的传媒帝国?——“窃听门”事件分析案例概述2011年7月4日,英国《卫报》头条爆料,英国老牌“小报”《世界新闻报》在2002年非法窃听失踪少女米莉·道勒及其家人的电话,并擅自删除语音信箱中的信息,扰乱警方破案。
失踪六个月后,道勒的遗体在树林中被发现。
消息一出,英国举国哗然。
2002年3月的一天,13岁英国伦敦女孩米莉在放学回家途中失踪。
6个月后,采蘑菇者在森林里发现米莉尸体,警方最后证实米莉遭到一个夜总会门卫绑架并杀害,但米莉遭绑架后活了多久,至今不清楚。
米莉失踪期间,《世界新闻报》雇用私家侦探窃听她的手机语音信箱,这个侦探还删除了语音信箱内部分信息,以留出手机接收新信息的存储空间,从而有利于“更多新闻报道”。
此举让米莉父母误以为女儿还活着,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干扰了警方对案件的侦破。
这种行为终于激起英国各界公愤,成为压倒这份报纸的“最后一根稻草”。
《世界新闻报》是一份英国小报,每周日发行。
该报纸是传媒大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旗下的报纸,通常被认为是太阳报的周日版。
该报纸停发之前每周出版印刷3445459份,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英语报纸,以报道许多名人以及涉及名人的丑闻的文章而出名。
2011年7月6日,英国议会针对《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召开紧急会议,首相卡梅伦承诺展开独立调查。
于是,默多克宣布关闭《世界新闻报》,这份已有168年历史的报纸,让其在7月10日发行的最后一份报纸的头版上发出“谢谢大家,再见。
”的绝唱中屈辱地死去。
据称这期发行量达到500万份。
随着调查的深入,更多隐情浮出水面,被卷进本次窃听风暴的人物好似多米诺骨牌,纷纷都被拉下水。
窃听阀门被彻底打开,丑闻如洪水般涌出,在英国掀起惊涛骇浪。
自此,默多克传媒帝国伸往英国的触角遭到重重一击。
案例分析一、新闻的过度自由与媒介传播的伦理道德1.新闻自由—是权利也是责任自17世纪弥尔顿“出版自由”的口号提出以来,“新闻自由”的口号也随之诞生,这标志着人类步入一个新时代。
詹姆斯·默多克辞职,但不低头3月15日,新闻集团董事长鲁伯特·默多克的小儿子詹姆斯·默多克正式为电话窃听行为道歉。
在媒体巨大的传播效应下,新闻集团以及默多克家族短期内恐怕无法摆脱聚光灯,或许,小默多克这个传媒帝国的“王子”第一次对这一行有了“爱恨交加”之情。
第一次被扼住命运作为含着金汤勺长大、一直在新闻集团被低调保护着的詹姆斯·默多克而言,这或许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感觉“命运被握在别人手中了。
”鲁伯特·默多克最喜爱的儿子、新闻集团最热门的继承人、前新闻国际执行董事长的詹姆斯·默多克于3月15日向负责调查电话窃听丑闻的英国议会委员会提交了书面书函,为整个电话窃听事件道歉。
他说自己愿意承担未能揭发窃听行为的责任,但是也辩解说,“我此前确实不知道有这种不道德的行为发生,这并不是我有意隐瞒这些行为。
”尽管卸任引来的讨论和风波,被称为小默多克的詹姆斯·默多克并没有退出新闻集团的舞台。
作为董事会主席,他仍然掌控着英国最大的电视运营商BSkyB的最大权力。
但是,祸不单行,这块原本甜蜜的大蛋糕,如今对39岁的詹姆斯而言,也变得生冷和苦涩了。
因为英国通信办公室正在考虑,詹姆斯和持有BSkyB 39.1%股份的新闻集团是否有能力继续做BSkyB的所有者。
这样的“考虑”让新闻集团这家全球最大的传媒机构面临着巨大压力。
因为新闻集团《世界新闻报》去年爆出电话窃听丑闻,英国通信委员会于今年1月成立了专门小组,来审阅警察局在调查中发现和提交的一些资料。
而这个委员会如今也拥有对新闻集团是否能够继续持有广播执照资格的评估权力——这无疑是扼住了新闻集团在英国广播业务的命脉。
所以,英国通讯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将决定詹姆斯和新闻集团在英国的命运。
而据路透社称,英国议会委员会也可能在近期公布一份“略带诽谤性”的调查报告,詹姆斯应该更焦虑了。
所有的调查都在不断升级,而且似乎对新闻集团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