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豆生产的发展与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3
实施大豆战略,加强我国大豆产业竞争力实施大豆战略,加强我国大豆产业竞争力引言: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农业供给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国内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我国的大豆产业竞争力面临着挑战。
因此,实施大豆战略,加强我国大豆产业竞争力势在必行。
一、加强大豆品种改良通过加强大豆品种改良,提高我国品种的适应性、产量和质量是实施大豆战略的关键所在。
首先,应注重培育适应不同地区的高产优质大豆品种,以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
其次,通过遗传改良和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提高大豆的抗病虫害、耐逆性和品质特性。
最后,加强大豆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建立健全的大豆种质资源库。
二、提高大豆种植技术提高大豆种植技术是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首先,应加强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种植效率。
其次,加强大豆的耕作管理,包括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高产量和质量。
此外,加强大豆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提高种植者的技术水平。
三、拓宽大豆产业链拓宽大豆产业链是提高大豆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首先,要鼓励农民种植大豆,并提供相应的补贴和支持政策,增加大豆的种植面积。
其次,加大对大豆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大豆的加工技术水平和附加值。
此外,加强大豆的流通和贸易,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大豆的销售渠道和竞争力。
四、加强大豆产业科研与创新加强大豆产业科研与创新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首先,加强大豆产业的前沿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其次,加强大豆产业的科研基地建设,提供科研设施和条件,吸引优秀科研人才。
此外,加强大豆产业与相关领域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五、加强大豆产业的国际合作与竞争加强大豆产业的国际合作与竞争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首先,加强与主要大豆生产国的合作,学习其经验和技术,提高我国产业的竞争力。
其次,加强大豆的国际贸易,扩大出口市场,提高大豆的国际声誉和市场份额。
广西大豆育种四十年进展与展望广西作为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在大豆育种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广西大豆育种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广西大豆产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广西大豆育种的四十年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一、广西大豆育种的四十年进展1. 20世纪80年代初期,广西开始启动大豆育种工作,主要集中在大豆品种的引进和试验基地的建设上。
引进了一批国外优良的大豆种质资源,为后续的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2. 随着大豆产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广西大豆育种逐渐由引进转向了自主育种。
在大豆抗逆性、产量、品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育种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3. 19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初期,广西大豆育种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如川北大豆等优异品种陆续面世,为广西大豆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 近年来,广西大豆育种的研究方向逐渐扩大,不仅注重品种的生长特性和产量,还注重了抗病性、品质等因素,为广西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广西大豆育种的展望1. 加强国内外合作,引进更多国外的优良大豆种质资源,并结合本地的特点进行杂交育种和创新育种,推出更多适应广西气候和土壤的优良大豆品种。
2. 进一步深入研究大豆的抗逆性,提高大豆对逆境的适应能力,如抗旱、抗盐碱、抗病害等,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3. 强化市场导向,充分调查市场需求,针对市场对大豆品质的需求,加大对大豆品质的研究和育种力度,推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大豆品种。
4. 推动大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大豆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完善,进一步提升广西大豆产业的整体实力。
5. 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团队建设,引进更多优秀的人才和专家,以不断提高广西大豆育种的科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四十年来,广西大豆育种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中,逐步完善了自己的研究体系,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广西粮食生产工作总结范文广西粮食生产工作总结。
回顾过去一年的粮食生产工作,广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积极开展农业生产,为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首先,广西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技术,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
通过推广高产优质稻种、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等措施,全区粮食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广西还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次,广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拓展了粮食销售渠道。
通过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广西农产品得到了更广泛的市场推广,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
同时,广西还大力发展农村电商,通过互联网销售农产品,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
再次,广西加大了农业生产的科技支持力度,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能。
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示范基地建设,广西农民的生产技能得到了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提升。
最后,广西还加强了农业生产的环境保护工作,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通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产品质量监管,广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总的来看,广西在粮食生产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广西能够继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广西省豆类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前言广西省豆类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围绕核心要素主要粮食总产量,豆类产量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广西省豆类产量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广西省豆类产量情况分析报告中数据来源于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全面解读广西省豆类产量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客观反映当前广西省豆类产量情况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广西省豆类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广西省豆类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目录第一节广西省豆类产量情况现状概况 (1)第二节广西省主要粮食总产量指标分析 (3)一、广西省主要粮食总产量现状统计 (3)二、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现状统计 (3)三、广西省主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比重统计 (3)四、广西省主要粮食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广西省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广西省主要粮食总产量同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广西省豆类产量指标分析 (7)一、广西省豆类产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豆类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广西省豆类产量占全国豆类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广西省豆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广西省豆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豆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豆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广西省豆类产量同全国豆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广西省豆类产量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广西省主要粮食总产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现状统计表 (3)表4:广西省主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比重统计表 (3)表5:广西省主要粮食总产量(2016-2018)统计表 (4)表6:广西省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广西省主要粮食总产量同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广西省豆类产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豆类产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广西省豆类产量占全国豆类产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广西省豆类产量(2016-2018)统计表 (8)表14:广西省豆类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豆类产量(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豆类产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广西省豆类产量同全国豆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第一节广西省豆类产量情况现状概况广西省豆类产量情况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广西省豆类产量情况现状统计表注:报告中主要粮食包含谷物、稻谷、小麦,玉米,豆类,薯类。
广西大豆育种四十年进展与展望【摘要】广西大豆育种是近四十年来在广西省农业发展中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文从历史回顾、技术发展、品种改良成果、未来发展方向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历经数十年的努力,广西大豆育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品种改良、产量提升和抗逆性提高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也提出了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需解决的问题,以及广西大豆育种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及发展前景。
广西大豆育种在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改善农民收入和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必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广西大豆育种,历史回顾,技术发展,品种改良,成果展示,未来发展方向,农业生产影响,挑战,发展前景,重要性。
1. 引言1.1 广西大豆育种四十年进展与展望广西大豆育种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广西乃至整个中国的大豆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广西大豆育种经历了起伏和跌宕,但始终秉持着科学、实用、创新的原则,不断探索、实践、总结,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技术体系和育种方法。
未来,广西大豆育种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育种技术将更加精准、高效,新品种的培育速度将大大加快。
伴随着气候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广西大豆育种需要更加注重适应性和市场导向性,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展望未来,广西大豆育种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加强与科研机构、企业和农民的合作,推动大豆产业的繁荣发展。
广西大豆育种也将继续关注品质、产量、抗逆性等方面的提升,努力开发更多适应性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广西大豆育种的历史回顾广西大豆育种起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起初,广西大豆育种主要集中在品种筛选和改良上,通过不断的选育,逐步培育出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品种。
在农业生产需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广西大豆育种技术逐渐向着高产、优质、抗逆方向发展。
广西当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广西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首先,广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其次,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方式更加智能化。
最后,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稳步增长,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在农业结构优化方面,广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培育壮大优势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目前,广西已经形成了以水果、茶叶、畜牧等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产业格局,有效提高了广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农业科技水平提高方面,广西加大了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农业生产
方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广西不断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农业科技专家和技术人员,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示范推广。
同时,广西还大力推广智能农业设施和新型农业机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增长方面,广西坚持“品质兴农”的发展理念,不断提高
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广西积极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打造了一批绿色食品基地和有机农产品示范区,提升了广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广西还加大了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推动了农产品产量的稳步增长。
总的来说,广西当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广西将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广西农民带来更加丰富的农业收益,为广西农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大豆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作者:陈慧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22年第01期摘要大豆起源于中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但由于耕地面积基本饱和,大豆供需矛盾短期内难以解决。
如何提高国产大豆产量,降低大豆对外依存度,是当前阶段的重要课题。
分析我国大豆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包括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加快大豆品种创新、拓宽大豆产业链。
关键词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F326.12;S565.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22.02.057大豆是一种含有丰富蛋白质的豆科植物,起源于中国,是一种重要的粮油兼用农产品。
随着国内大豆加工业和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大豆消费量迅速增加。
但是大豆种植成本高、收益低,多数豆农都放弃大豆转而种植其他作物,加上城镇化的加快促使农业向其他产业转型等诸多因素,全国多地大豆种植产量出现下滑[1]。
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国内大豆种植面积有所增长。
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探讨大豆发展对策。
1 大豆发展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现在每年的大豆消费量超过1亿t,产需缺口约9 000万t,缺口巨大,高度依赖进口。
中国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10 033万t,首次超过1亿t,创历史新高。
如此巨大的市场,亟待国产大豆弥补[2]。
虽然中国是大豆的起源地,但由于耕地面积基本饱和,大豆供需矛盾短期内难以解决。
面对当前国内外大豆市场形势,我国必须立足国内生产,提高国产大豆产量,提高国产大豆自给率,逐步降低对进口大豆的过度依赖,提升大豆产业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近年来,为促进大豆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积极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政府相继发布一系列政策,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多年实现“双增长”。
2020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约0.099亿hm2,总产量为1 960万t,同比增长8.35%,播种面积与产量再创历史最高纪录,超期完成大豆振兴计划2020年预期目标,有效地降低了大豆消费对外依存度。
广西大豆育种四十年进展与展望近四十年来,广西大豆育种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教育引导、技术创新和科学实践,广西大豆育种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广西大豆的品质和产量增长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广西大豆育种的主要进展如下:1.品种丰富多样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广西大豆品种的丰富程度越来越高。
今天,广西有着各种不同的大豆品种,包括黄豆、黑豆、绿豆、红豆、紫豆等。
每个品种都有着独特的品质和生长条件,让种植者能够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获得最佳的收成。
2.生产效率显著提高通过育种技术的不断改进,广西大豆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大豆的生长期短、产量高,加之对土地和气候的适应性强,使得广西种植大豆的效益非常不错。
大豆种植已经成为广西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3.抗病性和适应性的提高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广西大豆育种增强了大豆的抗病性和适应性。
育种者将不同的品种进行杂交,从而增加大豆的适应性和耐受性,使大豆能够在更多的不同环境下良好地生长。
大豆的抗病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现在的大豆品种更能够抵御病虫害带来的影响。
4.培育新的品种近年来,广西大豆育种还关注了一些新的品种,如菜用大豆、豆芽大豆、生豆油大豆等,这些新品种具有更多的用途和更高的价值,为农民增加了更多的收入来源。
未来展望:未来,广西大豆育种的重心将清晰地放在育种技术的改进和新品种的开发上。
这将包括推动基因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增加学术研究的投入,制定新的育种方案,以及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提高生态效益等。
在这一系列的举措下,广西大豆育种将在未来继续取得重大的进展,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粮食、能源和生物质资源。
广西大豆育种四十年进展与展望
广西作为中国的主要农业省份之一,大豆育种事业在这里也展开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广西的大豆育种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为大豆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下面就是广西大豆育种四十年的进展与展望的相关内容。
广西大豆育种工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当时广西对外国引进的材料进行了试验性种植和繁殖工作。
通过对引进种质的筛选和杂交育种,广西成功培育出了一系列优良品种,如广豆1号、广豆6号等。
这些品种具有抗病性好、适应性广、产量高等特点,为广西大豆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广西大豆育种的过程中,科研人员还面临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广西地处南方,气候湿热,适合大豆病虫害的生长。
广西又是中国的西南边陲,与云南等地相邻,引进外来材料的难度较大,容易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广西的科研人员始终坚持创新,克服了各种困难,为大豆育种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望未来,广西大豆育种工作仍面临着很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豆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大豆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传统的大豆品种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需要开展品种改良工作,培育更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
在未来的发展中,广西的大豆育种工作应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整个大豆产业的发展。
应加大对新技术的应用与研发力度,提高育种效率和品种质量。
还应加强对大豆病虫害的研究与防治,提高大豆的抗病虫害能力,降低生产风险。
广西大豆育种四十年进展与展望广西作为中国大豆的主要生产省份之一,大豆育种工作在这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广西大豆育种四十年来取得的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四十年来的进展1. 遗传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广西大豆育种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遗传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工作成为了大豆育种工作的基础。
通过对当地的优质大豆品种进行收集和鉴定,为后续的育种工作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2. 杂交育种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上世纪90年代,广西大豆育种工作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杂交育种技术,在当地进行了广泛的应用。
这为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广西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 品种选育成果显著经过多年的育种工作,广西大豆育种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如丰林大豆、泰国大豆、玉大豆等,这些品种在当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广西大豆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抗逆性品种的培育近年来,广西大豆育种工作在培育抗逆性品种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些抗逆性品种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病虫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广西大豆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5. 科研力量的增强四十年来,广西大豆育种工作不断增强了科研力量,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
这支团队在大豆遗传育种、生物技术、种质资源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为广西大豆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动力。
二、展望未来1. 建立遗传资源库未来,广西大豆育种工作将进一步建立遗传资源库,充分发挥当地的遗传资源优势,为大豆的育种工作提供更多更好的遗传资源。
2. 加强品种选育未来,广西大豆育种工作将加强对新品种的选育,努力培育出更高产、更抗逆、更优质的新品种,以适应当地日益增长的大豆产业需求。
3. 推广应用新技术未来,广西大豆育种工作将继续推广应用新技术,如基因编辑技术、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等,以加速大豆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
4. 加强国际合作未来,广西大豆育种工作将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大豆育种工作,充分利用国际先进的育种技术和资源,提高广西大豆育种水平。
广西大豆育种四十年进展与展望近四十年来,广西大豆育种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从1979年至今,广西大豆产量持续增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豆品种也不断优化。
下面将对广西大豆育种四十年的进展进行概述,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进展方面,广西大豆育种取得了以下几个重要的成果:一是大豆产量和种植面积的不断增长。
从1979年的1400万亩到现在的9000万亩,广西大豆种植面积增长了近六倍,产量从53万吨增长到了500万吨以上。
这一方面得益于广西得天独厚的农业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大豆育种的努力。
二是大豆品种的不断涌现。
广西大豆育种在品种改良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培育出了一批抗逆性强,产量丰富,品质优良的大豆品种,其中不乏一些高油、高蛋白、高产的优势品种。
这些品种的推广应用,对提高广西大豆产量和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大豆育种技术的不断创新。
广西大豆育种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引进了先进的育种手段和方法,如基因改良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育种的效率和准确性,也为培育优异品种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展望未来,广西大豆育种将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挑战:一是病虫害防治问题。
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扩大,病虫害问题逐渐凸显。
广西大豆育种需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研究和防治,培育出更多的抗病虫品种,提高大豆的抗病虫能力。
二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问题。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广西面临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大豆育种需要加强对气候适应性的研究,培育出适应广西气候特点的新品种。
三是提高大豆品质的问题。
虽然广西大豆品种优良,但在品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蛋白质含量不高,油脂含量不稳定等。
广西大豆育种需要注重提高大豆的品质,培育出更高蛋白、更高油脂、更好口感的新品种。
四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问题。
广西大豆育种需要注重科技创新,不断引进先进的育种技术和方法。
也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培养更多的专业化、创新性人才,为广西大豆育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广西大豆育种四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广西大豆育种四十年进展与展望广西大豆育种作为广西重点农业产业之一,近四十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广西大豆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广西大豆育种科研人员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本文将从广西大豆育种的历史沿革、取得的进展与成就、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沿革广西是中国大豆的重要产区之一,早在1958年,广西就开始进行大豆的育种工作。
而后,广西大豆育种逐步发展,不断引进优良品种和探索适合广西地区生长的新品种。
在政策的支持下,广西大豆育种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繁荣。
二、取得的进展与成就近四十年来,广西大豆育种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就。
广西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成为了广西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
广西大豆育种取得了很多优秀品种,适合广西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大豆的生长提供了保障。
广西大豆育种在抗病、抗逆性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虽然在广西大豆育种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种质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广西大豆的优质种质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在抗病、抗逆性能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继续加强研究。
由于气候和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广西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仍然不稳定,需要在这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改进。
四、未来展望未来,广西大豆育种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但也充满了希望。
广西将继续加强对大豆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注重培育适合广西地区生长的优良品种。
广西大豆育种将不断加强对抗病、抗逆性等方面的研究,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广西将加强大豆的功能研究,提高大豆的多种利用价值。
广西大豆育种四十年进展与展望中国广西是重要的大豆种植区域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开展了大豆育种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概述了广西大豆育种四十年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广西大豆育种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大豆育种工作提出了建议。
一、广西大豆育种的发展历程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广西大豆育种工作在广西农科院的带领下逐渐开展。
1986年首次在南宁市开展了大豆品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金桂1号、金牛2号、融华1号、翔鹰1号等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均较好,金桂1号已成为广西重要的大豆品种之一。
1991年开始开展大豆遗传育种工作,陆续选育出金桂5号、金桂8号、金梦1号、金梦2号等优良品种,其中金梦1号和金梦2号具有高产、抗逆、质优的特点,在广西和云南等地均有推广。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创新,广西大豆育种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一是优良品种不断涌现。
爆秧优良、深根穿石、芽床敏感、旱地生存能力较强的品种不断涌现;高产、适应性强、抗逆性高、深根、抗旱性好、品质优异等各类优良品种不断育成。
二是品种选配合理。
在引进、自育的基础上,结合广西生态、农业条件及其发展方向,选配了适宜生长、高产稳产、品质优异的品种。
三是技术创新。
广西大豆育种在揭示遗传规律、遗传改良、种子生产、品种鉴定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工作。
四是产业发展。
广西大豆育种工作不仅实现了广西大豆品种替代、配套、失地补种等方面的技术突破,同时也推动了广西大豆产业的发展。
广西大豆育种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抗病性和品质的改良。
当前广西大豆育种工作的重点还是在抗逆、高产、适应性强等方面,而品质和抗病性的改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是科研水平提高。
广西大豆育种工作者需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水平,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创新育种方法,提高育种技术水平。
三是品种认证和保护。
在不断推广和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和认证广西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品种资源,也是广西大豆育种工作面临的挑战。
广西春大豆育种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兰生葵
【期刊名称】《广西农学报》
【年(卷),期】2002(000)001
【摘要】广西6月中旬以后降雨量大,雨日多,常造成大豆籽粒发芽霉烂,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选育早熟和极早熟品种,避过成熟多雨时段,是春大豆育种首要目标,也是育种成败的关键.本文从多角度论述了选育早熟种的依据以及与此相对应的经济性状要求;阐述了选择广适应性品种的重要性以及优异性状累加集成途径;加强外引资源的研究利用,创造大量中间材料以求实现育种突破;在栽培方面提出适当早播是实现早熟种安全高产的保证.
【总页数】5页(P1-5)
【作者】兰生葵
【作者单位】柳州地区农科所大豆育种室,545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
【相关文献】
1.大豆杂交育种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J], 武丽石;吕桂兰;宋书宏;王文斌;苏黎;于晓莹;
2.夏大豆种质在春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J], 孙家柱;田力平;尹峻玉;张福胜
3.夏大豆种质在春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J], 胡喜平
4.美国扁茎大豆在春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J], 胡喜平
5.外引大豆品种在南方春大豆育种中的作用 [J], 沈克琴;顾和平;宣亚南;范海若;孙水金;荆玉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