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亲子共读讲稿思维导图知识点归纳总结
- 格式:pdf
- 大小:6.04 MB
- 文档页数:45
2.3 伴性遗传【思维导图】【基础知识】一、伴性遗传性染色体(X 、Y 或Z 、W)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方式。
二、性别决定方式1.XY 型:(哺乳动物、很多种类的昆虫、很多雌雄异株的植物,如菠菜)2.ZW 型:(鸟类、爬行类和少数昆虫类)3. 染色体数目决定性别4.其他因素决定性别---温度可以影响乌龟的性别注意:并非所有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只有雌雄异体(雌雄异株)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
例如:酵母菌,豌豆,玉米,水稻均没有性染色体三、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以人类红绿色盲症为例)(1)遗传图解:(2)遗传特点:①交叉遗传: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由母亲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②隔代遗传:女性携带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患病③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女性只有基因型为X b X b 时才表现为色盲,而男性只要X 染色体上带有色盲基因b 就表现为色盲。
(3)实例:红绿色盲、血友病四、伴X 显性遗传(1)实例:抗维生素D 佝偻病。
(2)特点:①连续遗传:患者具有的显性致病基因来自其父亲或母亲,父母至少一方为患者。
②交叉遗传: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正常女性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正常。
③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女性只有X d X d 才能表现正常,而男性只要X 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基因d ,就表现为正常。
五、伴Y 遗传(1)实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2)特点:①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正常:因为致病基因只位于Y 染色体上,无显隐性之分。
②具有世代连续遗传现象: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也称为限雄遗传。
总结:伴性遗传的类型和遗传特点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遗传连续性 双亲正常子病;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子正常双亲病;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没有显隐性之分,患者全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六、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1)推测后代发病率,指导优生优育原因:该夫妇所生女孩全患病,男孩正常①控制鸡的羽毛有横斑条纹的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
思维导图用于绘本阅读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用于绘本阅读读书笔记
绘本—之前听过过是家长陪着孩子看的故事,但一直没有仔细了解过,以为没结婚没孩子,与我也没有多大关系。
可是今天听了南子老师讲的绘本后,我发现错了,绘本的阅读不仅仅适合孩子,大人在其中也能收获很多。
南子老师的讲解让我对绘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首先绘本的阅读要遵循十个关键,定义、真绘本、读者结构、独特价值、图文关系、独特性、艺术表现、语言功能、艺术创意、多种多样。
那如何阅读绘本呢?第一步,主题讨论,与孩子讨论他的感受、想法、变化等等,先通过讨论对绘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二步,课前准备,对绘本内容进行解析,并找出绘本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可以有的放矢的掌握整个内容,同时准备好需要的材料;第三步,绘本教学,讲准备好的内容引导着孩子跟着思维走,不断开拓已有的`知识点,并发现更多的可能性;第四步,绘本延展,绘本的阅读就是一种全脑思维,可以通过探讨碰撞,找到更多的可能性,还可以通过导图将绘本内容提炼,迅速掌握要点。
通过这样的四步曲,你会不会阅读绘本了呢?
在本次课程中南子老师以《安的种子》这本为例,非常细致的从他们自身的想法、行为、雪花、小狗、着装等等各方面全面分析这本书。
每一个小细节,如果让我自己看肯定看不到这些点,顶多只是看看图画,知道最后是安的莲花开了而已。
如果那样真真的是对不起这本书,完全没有掌握到精髓。
通过《安的种子》,我知道了等待的重要性,耐得住寂寞,用智慧看准时机,不要急躁、患得患失。
绘本是充满人生哲理的智慧书,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带着我的孩子一起读,让他们从书本中感悟人生,发散思维,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思维导图,十招教你高质量陪伴读透原版(纯干货)天使爸天使爸想告诉大家,千万不要被思维导图本身所束缚,工具再美,实用才是王道!运用在阅读技巧中,思维导图的精髓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的培养。
阅读的过程本身也是思考的过程,READING IS THINKING!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思维本身是虚拟的,家长很难有抓手去衡量自己或者孩子的阅读能力,而思维导图就能很好的将阅读内容可视化,通过导图的使用,不仅能训练我们的框架性和逻辑性的思维能力,更能帮我们理清故事里的人物关系、事件发展的主线、矛盾冲突的解决、人物性格差异带来的命运不同等等。
但是阅读技巧只有思维导图(Thinking Map)这一种吗?肯定不是。
本文我们就将以《老鼠记者-2》的故事为案例,以思维导图为主要工具,穿插使用了一些其它适用的阅读技巧,这些阅读技巧的使用不需要专业的绘画技法与色彩搭配能力,简单高效却又非常直观的可视化了阅读的主旨。
《老鼠记者》是一套适合6~12岁孩子的经典章节书读物,畅销全球1.15亿册,130多个国家地区争相出版。
2001年,作者Elisabetta Dami凭借《老鼠记者》获得了安徒生奖。
主人公Geronimo Stilton更成为全球最著名的童书形象之一。
主人公“老鼠记者”Geronimo Stilton到埃及去看过木乃伊;曾登上珠峰发现了长毛猛犸象的化石;他也去过热带森林,学会了很多炫酷的野外生存技巧……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目的地,每一次的阅读,都是一场跨国之旅。
无论是从趣味性,还是科学性,这套书都很好地做到了寓教于乐,既让孩子在阅读中收获极大地乐趣,又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
本文挑选了Geronimo的古埃及之旅。
不幸的Geronimo被外公督促着节省一切开支,卖掉了心爱的古董家具,辞掉了所有的员工,还不得不自己兼职所有的职务,但是外公却还分配给了他一个新任务——去埃及采访一位科学家!去埃及!?Geronimo马不停蹄的奔去了飞机场,但是接下来的旅程会怎样呢?和天使爸一起,用这十个颇具实用性的阅读工具来感受Geronimo在埃及的经历吧!圆圈图圆圈图类似于头脑风暴,可以把所有与主题有关的内容统统放到外圆中。
我这样用思维导图教孩子深度阅读(转)欧阳家百(2021.03.07)热度5已有 109 次阅读2016-4-20 13:34 |个人分类:转载|系统分类:其他| 思维导图“阅读”是我最关注的教育话题之一。
从女儿11个月起,我们就开始了“亲子阅读”之旅,读书贯穿了女儿双语启蒙的整个过程。
随着孩子进入小学阶段,“阅读”这个曾经得心应手的老题目却让我困惑起来。
女儿很喜欢看书,是班级里有名的小书虫。
我却从她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的阅读方式——把读书作为消遣,沉浸于曲折的情节或细腻的描写,阅读的过程缺乏思考和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在女儿已经养成看书习惯之后,我该如何引导她学会更深入的阅读呢?与此同时,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思辨能力,是另一个给我带来更多困扰的问题。
2014年孩子进入小学,我开始教她同步使用加利福尼亚小学教材。
一年级的Science(科学),每一课都在重复“观察、提问、做计划、实施、记录结果、反复实施、得出结论、交流”这8个步骤,将科学方法反复灌输给学生。
当我看到这8个步骤时,不由得苦笑自己弄明白这个方法竟用了三十多年。
2012年撰写MBA毕业论文时,我自认为初稿写的无懈可击,有问卷、有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有理有据。
然而,我兴冲冲的将论文初稿提交上去,却遭到了导师的当头棒喝,她直言整篇论文完全没有逻辑可言。
这篇论文最终大改了两次,真是脱了一层皮才通过了答辩。
这件事刺激到了我。
无论如何,我也接受了近二十年的正统教育,竟然不具备基本的研究思路,这真是赤裸裸的讽刺啊!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亲身经历,在对孩子的培养上,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补偿大环境的不足,帮助孩子保有洞察问题的好奇心,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帮助孩子不是习惯于接受知识和观念的灌输,而是通过思辨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
带着困惑的阅读总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小花生网发布了一系列介绍国外教学常用的阅读、写作工具的文章,缘此我初步接触了Thinking Map(思维导图),发现这个工具很贴近女儿当前阶段(小学二年级)的认知和表达能力,并冒出了教孩子使用思维导图来辅助阅读的念头。
教你如何分析和理解小学读书笔记中的思维导图如何分析和理解小学读书笔记中的思维导图在小学阶段,读书笔记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常见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和梳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将介绍如何分析和理解小学读书笔记中的思维导图。
一、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和作用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通过图形化的方式来表达和组织思维的工具。
它以中心主题为核心,通过分支和关联的方式展开,帮助学生整理和连接各种知识点。
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力和创造力,使得学习更加有条理和高效。
二、分析思维导图的结构和内容在分析小学读书笔记中的思维导图时,我们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结构分析首先,我们可以观察思维导图的整体结构。
思维导图通常以中心主题为起点,通过分支和关联的方式展开。
我们可以看看思维导图中的分支数量和分支之间的关系,是否有明显的层次结构。
同时,还可以关注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和关键概念,它们往往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思维导图的主旨和重点。
其次,我们可以观察思维导图中的细节部分。
思维导图中的每个分支都代表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或者观点,我们可以仔细阅读每个分支的内容,理解其含义和关联性。
此外,还可以注意思维导图中的标注和注释,它们可以提供更多的解释和信息。
2. 内容分析除了结构,我们还可以从内容的角度来分析思维导图。
首先,我们可以关注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和关键概念。
这些关键词和概念往往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思维导图的主题和核心内容。
我们可以通过查阅词典或者其他资料来深入理解这些关键词和概念的含义。
其次,我们可以观察思维导图中的逻辑关系和推理过程。
思维导图的分支和关联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比如因果关系、对比关系、分类关系等。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些逻辑关系,深入理解思维导图中的论点和论证过程。
三、培养分析和理解思维导图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小学读书笔记中的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张思维导图,就能让孩子逻辑思维更强大!火星的妈妈2016-08-30 10:05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表达能力强的小能人,最好还有逻辑清晰、聪明伶俐、人见人爱等光环加持。
在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方面,大多数妈妈无师自通,天生就会开发自己孩子的语言天分:先教孩子一些简单的常用词汇,然后再逐渐培养孩子连成简单的句子,慢慢的孩子会在与各种不同的人沟通过程中说出越来越多的句子,直到变成完整的一段话。
为宝宝们鼓掌!那么你知道怎样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吗?举个例子。
Tom小朋友想要办个生日party,在他的脑海中为了办好自己的生日爬梯产生了很多想法,不会写字的他在纸上画了下来: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以便通知朋友们那一天来呀);然后生日这天他决定邀请三个好朋友分享他的快乐(很好,人数定下来,妈妈就知道准备多少菜肴了);接着,他想在温馨的家里庆祝生日,生日前要用彩链、气球、星星来装饰一下客厅(下图3、4中内容);他还想准备许多好吃的好玩的:巧克力、蛋糕、芭比娃娃、国际象棋、画画板(真是个有模有样的小主人);生日结束他还想送好朋友每人一件礼物(啧啧,有贴心暖男潜质)。
看到这里你一定感叹,好聪明的孩子,还不会写字,逻辑就已经形成了!其实,这位小Tom用图形表达逻辑想法的方式叫做画思维导图(Thinking Map)。
思维导图是世界著名的英国学者TONY BUZAN 在1970发明的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把我们大脑中的想法用彩色的笔画在纸上。
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等各种因素全部调动起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开启我们大脑的无限潜能。
再举个例子。
一位想吃苹果派的小朋友,通过观察和思考,追根思源到一颗苹果种子,于是画了下面的思维导图。
不得不感叹,会画思维导图的孩子简直是赢在了逻辑的起跑线上!宝爸宝妈们一定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这样清晰的逻辑吧~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让孩子掌握画思维导图的方法呢?1、拿出一张白纸,鼓励孩子将思考主题写在纸中央鼓励孩子头脑中冒出的每一个想法,让他画或者写在白纸中央。
怎么写读后感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整理自己的思维,提高写作效率。
对于如何写读后感,我们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
以下是一份关于怎么写读后感的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
一、确定阅读目的
1. 了解书籍内容
2. 分析书籍主题
3. 研究作者意图
二、理解书籍要点
1. 内容概括
2. 重点分析
3. 书籍特点
三、撰写读后感
1. 书籍评价
2. 个人感受
3. 反思思考
四、注意事项
1. 按照事实撰写
2. 注意语言质量
3. 体现个人思考
通过以上的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写读后感需要注意的一些要点。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只有理解了书籍的目的,才能更好地写出读后感。
其次,我们需要理解书籍要点,包括内容概括、重点分析和书籍特点等等。
只有明确了这些要点,我们才能更好地撰写读后感。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一些撰写注意事项,如按照事实撰写、注意语言质量和体现个人思考等等。
总的来说,写读后感需要注意的要点是很多的,我们需要仔细分析、整理思路,按照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撰写。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优秀的读后感,提高自己的语文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