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歌剧《白毛女》选段教学课件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4.74 MB
- 文档页数:24
歌剧《白毛女》选段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分析与体验音乐作品,了解歌剧这一艺术形式,熟悉有关歌剧的一些基本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曲,指出人物声音特点以及音乐的旋律特点,并用语言表达作品丰富的情感。
创新能力目标——学生以模唱、表演歌剧片段的形式,感受其艺术魅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听流行音乐,他们大都进入了变声期,喜欢聆听不喜欢自己演唱歌曲,这跟他们青春期心理与生理的变化有关,因此,我想多让他们聆听音乐也是一种学习,在聆听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知识的学习,扩大学生音乐视野。
通过培养他们自主创新能力,让八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音乐歌曲,尝试做音乐老师来教同学唱歌,这样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学教能力。
在教学的方式我不会像以前陈旧的教学模式只教学生学完歌曲就行了,我会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用肢体表演来展示歌曲的内涵,结合“说、唱、跳、演、人声伴奏”等形式进行,做到完整音乐剧表演,全面开发学生的方面的能力,培养独特的艺术感觉。
3重点难点通过对一部音乐作品不同段落的欣赏使学生懂得情感体验及欣赏音乐的重要通道,音乐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刻画出不同艺术形象表达不同的情感,并理解音乐的本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鉴赏对比《北风吹》{过渡语}师:刚才我们欣赏了歌剧《白毛女》的几个著名片段,你能在刚才的歌曲中找一找歌剧需要具备的要素吗?同学们来比较一下:北风和扎红头绳表现出的不同的音乐要素?下面由同学们来一起分组讨论:曲目速度力度音色演唱形式表达情绪音乐特点《北风吹》中中弱女高音女声独唱天真、期盼下行休止符运用《扎红头绳》快中女高音对唱欢快、活泼旋律跳进,节奏密集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选用合适的音乐为故事配音的活动,更深刻地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师:刚从我们的小演员的表现中我们所感受到不同的音乐情绪天真期盼、欢快、悲恸。
《白毛女》选段关于戏剧《白毛女》是戏剧这一章节的第一篇作品,阅读戏剧的内容提要,了解本章需要了解的文学常识,明确《白毛女》的地位,它堪称工农兵戏剧文学的开山之作,它对工农兵的戏剧文学产生了根本性和整体性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和学习歌剧剧本《白毛女》。
音乐欣赏《北风吹,红头绳》设置问题,这首歌曲的基调是什么?并且仔细倾听唱词,了解这幕歌剧的主要情节。
这首歌曲主要出现在歌剧的第一幕中,总体来讲,节奏是十分欢快的,描绘了一个那经典的杨白劳给喜儿扎红头绳的画面,特别温暖和感人,随后故事的发展就由喜转悲了。
了解《白毛女》在晋察冀边区某地,盛传一个“白毛仙姑”的传说,一个浑身毛发皆白的“仙姑”,经常在村头的奶奶庙“显灵”——把人们送到奶奶庙的供品吃得一干二净。
当地老百姓因此各个心惊胆战,每逢初一、十五都定时到奶奶庙烧香上供,乞求“白毛仙姑”保佑一方平安。
抗日战争爆发后,共产党、八路军来到这里,一位八路军区干部是无神论者,不信邪,一天夜里在人们烧香上供走后,就带人守候在神坛暗处。
当“白毛仙姑”来到庙中正准备拿走供桌上的食品时,八路军干部突然大吼一声:“你到底是人是鬼?”“白毛仙姑”大吃一惊,狂奔而逃,八路军干部紧追不舍,追到一个山洞里,发现是一个白发女子,怀里抱着一个婴儿。
经询问得知,这“白毛仙姑”原本是一个农家少女,因长的好看,被恶霸地主逼死爷爷,强抢回家,不久又强奸了她,使她怀孕。
但恶霸地主后来又厌弃了她,另娶新欢,还图谋害死她。
她在别人的帮助下逃了出来,逃进山洞。
由于终日不见阳光,又吃不到盐,所以毛发皆白,只能靠吃奶奶庙中的供品勉强度日。
八路军区干部非常同情她的遭遇,并把她解救回来,从此她回到了人间,获得了新生。
这就是《白毛女》的原版故事。
关于作者本剧的作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作家群。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
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炽等作曲。
其主题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段-鲁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识别歌剧和白毛女主题,并理解歌剧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2.学生能够理解歌剧音乐的结构及其呈现的情感效果。
3.学生能够学习集体协作、合作,即使在各自分部中精细打磨。
4.学生能够欣赏这段歌剧并试图自己唱出这段歌剧。
5.学生能够欣赏这段歌剧的艺术性,发挥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歌剧的基本结构和音乐风格。
2.如何欣赏这段歌剧并学习唱歌。
难点:1.理解歌剧的戏剧性和情感表现。
2.呈现歌剧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三、学情分析学生常见的流行音乐多是快节奏的音乐,在音乐节奏上较为自由。
因此,学生在理解歌剧上,需要注意歌剧的音乐性质、戏剧性和表现性。
一些表现技巧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也可能难以理解与表现。
四、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可以为学生介绍歌剧、白毛女主题以及这部作品代表的意义,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这段歌剧。
2. 学生合唱•引导学生听这段歌剧,并分析其音乐结构和节奏。
•为学生分配唱词和角色并组织他们进行合唱练习。
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唱出这段歌剧,以便在实际演出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3. 学生分组•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指定演员和配乐团队员。
演员和配乐团队员需要合作完成他们各自的任务。
•每个小组的演员都可以练习唱歌、演绎角色。
每个小组的配乐团队员可以练习演奏乐器、指挥和调音技巧。
4. 小组演出和交流•学生可以把他们的表演独自完成。
然后,老师组织学生为小组表演进行交流和评判。
这些分析和反馈可以协助学生完善他们的表演技巧。
5. 课堂总结•老师可以向学生简明地介绍本节课的希望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在本节课上所取得的成就。
•还可以将学生的表演录制下来,以便于以后的分析和反思,或者将学生的表演向其他班级演出。
五、教学评估•老师可根据学生在本节课上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在欣赏和表演歌剧方面取得的实际成绩。
•学生也可以互相评估彼此的表演,并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
歌剧《白毛女》选段教学设计课型:音乐欣赏课课时:一课时教学理念:歌剧《白毛女》一课以音乐要素为主线,通过分析乐曲中的音高、速度、力度、节奏、音色提高学生理解作品的能力,使学生懂得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思想内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并体验一部音乐作品不同的音乐段落表达的不同情感。
教材分析:歌剧《白毛女》是我国第一部新歌剧,该剧通过杨白劳及喜儿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
全剧以“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为主题,歌颂人民军队发动群众进行了解放斗争的胜利。
音乐采取了山西、河北、山西等地的民歌与地方戏的曲调加以改编和创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分析与体验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使学生懂得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思想内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一部音乐作品不同的音乐段落表达的不同情感。
教学重点:欣赏《北风吹》、《十里风雪》、《扎红头绳》选段,体会情境。
教学难点:理解音乐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刻画出不同艺术形象,表达不同的情感。
教学方法:对比法、体验法、听赏法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播放《白毛女》片段)师:这是一部什么作品?生:白毛女师:对,这是歌剧《白毛女》》,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歌剧之夜---《白毛女》选段(板书歌剧《白毛女》选段)二、欣赏1、什么是歌剧(课件出示,找学生读一遍)2、了解《白毛女》剧情,分享课前收集的资料师总结3、欣赏第一场《北风吹》。
(播放视频)思考:(1)该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愉快地)(2)边欣赏音乐边联想,喜儿是一个怎样的人?(欣赏第二遍)(3)体会休止符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
师分别示范演唱有休止符的,和没有休止符的歌谱,让学生体会休止符在情绪表达中的作用。
(解决重难点)(4)歌曲旋律进行的特点?(下行)(5)这种旋律进行的特点擅长表现什么样的情绪?(愉快而又忧愁)(6)再欣赏一遍,同时大家可以跟着哼唱旋律.(播放视频)4、总结,列表格5、欣赏第二场《十里风雪》。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3单元《歌剧《白毛女北风吹》选段》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3单元《歌剧《白毛女北风吹》选段》教学设计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一班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上午第一节课4.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歌剧《白毛女》的故事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学会演唱《白毛女北风吹》选段,掌握其旋律和节奏。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介绍歌剧《白毛女》的故事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学习《白毛女北风吹》选段的旋律和节奏。
3. 练习演唱《白毛女北风吹》选段。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歌剧《白毛女》的故事背景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白毛女北风吹》选段的旋律和节奏(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白毛女北风吹》选段,让学生跟随学习。
3. 练习演唱《白毛女北风吹》选段(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给予指导。
4. 展示演唱(10分钟)各组学生依次展示演唱成果,教师给予点评。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音乐的发展。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演唱《白毛女北风吹》选段。
2. 学生对歌剧《白毛女》的故事背景和艺术特点有所了解。
3. 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愿意主动学习。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2. 音频:《白毛女北风吹》选段3. 图片:歌剧《白毛女》相关图片4. 视频:歌剧《白毛女》片段二、核心素养目标1.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欣赏并分析《白毛女北风吹》选段的音乐旋律和节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 艺术表现:学生能够熟练演唱《白毛女北风吹》选段,培养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文化理解:学生将了解歌剧《白毛女》的故事背景和艺术特点,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4. 创新实践:学生将探索音乐创作和表演的新方式,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歌剧《白毛女》选段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歌剧;了解中国歌剧的定义及发展脉络;欣赏中国歌剧代表作《白毛女》,培养学生对中国歌剧的兴趣和爱好。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成熟的音乐鉴赏能力,偏向于喜欢流行音乐而对课本内容是不感冒甚至是排斥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多穿插一些视频、音频等,紧紧抓住学生兴趣,让他们紧跟思路,然后发现中国歌剧乃至中国优秀音乐的魅力所在。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欣赏歌剧《白毛女》,掌握代表唱段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理解歌剧《白毛女》的深层含义。
4教学过程1【导入】一、导入课前教师播放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洪湖水浪打浪》,上课后提问:这是什么歌?选自哪部歌剧?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歌剧。
2【讲授】二、歌剧歌剧在说中国歌剧之前呢,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歌剧教师: 我想问一下大家所理解的歌剧是什么?教师: 歌剧是集音乐、文学、戏剧、美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艺术,发源地是16c末的佛罗伦萨。
(可举例,歌剧中运用到文学、戏剧、美术等等具体有哪些因素)16c西方正处于什么时期啊?教师: 16世纪末正是文艺复兴时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些进步的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音乐家们组成一个团体,叫“同志会”,他们首先创作了一些表现人的感情的独唱曲, 1954年,他们创作并上演了第一部抒情音乐剧《月桂女神和太阳神》,又称《达芙妮》,有人称这部“抒情音乐剧”是世界上的第一部歌剧,但它已失传。
所以人们通常就把他们创作的并于1600年在佛罗伦萨上演的《尤丽狄茜》作为当今世界最早的并流传至今的歌剧。
1600年也被认为是歌剧开始的年代。
17世纪歌剧传到法国,18到20世纪,歌剧艺术遍及全球。
歌剧的演唱形式有很多种,比如独唱、重唱、对唱、合唱等歌剧的曲调通常有两种,分别是宣叙调和咏叹调。
宣叙调:类似说话,一般用于叙述故事情节和介绍事件,歌唱性不强,常用半说半唱的形式(可举例,有音调的说话)咏叹调:是歌剧中主角们抒发感情的主要唱段,一般篇幅较大,音域宽,技巧性强,用于集中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
⼈教版⾳乐⼋年级上册歌剧《⽩⽑⼥》选段教案01《⽩⽑⼥》选段教学⽬标:知识⽬标——通过欣赏分析与体验⾳乐作品,了解歌剧这⼀艺术形式,熟悉有关歌剧的⼀些基本知识。
情感⽬标——通过欣赏歌剧《⽩⽑⼥》选曲,指出⼈物声⾳特点以及⾳乐的旋律特点,并⽤语⾔表达作品丰富的情感。
创新能⼒⽬标——学⽣以模唱、表演歌剧⽚段的形式,感受其艺术魅⼒。
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欣赏,培养学⽣对⾳乐的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
教学⽅法:对⽐法、参与体验法、表演法、听赏法、情境教学法、设问法、分析法、归纳法。
教学重点:背唱并表演《北风吹》、《⼗⾥风雪》、《扎红头绳》选曲体会情境。
教学难点:通过对⼀部⾳乐作品不同段落的欣赏使学⽣懂得情感体验及欣赏⾳乐的重要通道,⾳乐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刻画出不同艺术形象表达不同的情感,并理解⾳乐的本质—⾳乐是情感的艺术。
教具准备:红头绳等表演道具、丰富的影⾳资料、CAI课件、录⾳机。
教学过程:⼀、鉴赏对⽐《北风吹》《扎红头绳》{过渡语}师:刚才我们欣赏了歌剧《⽩⽑⼥》的⼏个著名⽚段,你能在刚才的歌曲中找⼀找歌剧需要具备的要素吗?同学们来⽐较⼀下:北风吹和扎红头绳表现出的不同的⾳乐要素?下⾯由同学们来⼀起分组讨论:曲⽬速度⼒度⾳⾊演唱形式表达情绪⾳乐特点《北风吹》中中弱⼥⾼⾳⼥声独唱天真、期盼下⾏休⽌符运⽤《扎红头绳》快中⼥⾼⾳对唱欢快、活泼旋律跳进,节奏密集设计意图:学⽣通过选⽤合适的⾳乐为故事配⾳的活动,更深刻地认识⾳乐在其中的作⽤。
师:刚从我们的⼩演员的表现中我们所感受到不同的⾳乐情绪:天真期盼、欢快、悲恸。
⾳乐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刻画出不同的艺术形象表达不同的情感。
我们还知道了对塑造刻画⾳乐形象起重要作⽤的是⾳乐作品中的⾳乐要素。
⼆、情景剧编创⽼师简析:(导出情景剧表演)1,师:你能说⼀说他们的声⾳有什么特点吗?(喜⼉:声⾳清脆、甜美杨:浑厚、低沉)2. 出⽰歌谱,学⽣模仿⼆⼈的声⾳朗读歌词。
再次听赏歌曲,体会两⾸歌曲的旋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