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疾病基础:神经递质
- 格式:ppt
- 大小:3.26 MB
- 文档页数:50
专治老年痴呆症药物有哪些老年痴呆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脑功能障碍疾病,导致患者日常生活技能和社交技能的减退,生活质量的下降。
目前,虽然没有对老年痴呆症的治愈,但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来缓解和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1.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可以短暂性地增强神经信号传递。
老年痴呆症患者通常发现乙酰胆碱的功能严重缺失,因此AChEI可以增加神经递质的水平,从而提高认知功能。
目前,三个AChEI药物被FDA批准用于老年痴呆症的治疗,包括多奈哌齐(Donepezil)、加林吡咯(Galantamine)和毒蕈碱(Rivastigmine)。
这些药物在控制症状和延缓疾病进程方面有一定疗效。
2.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NMDA)NMDA受体是大脑神经元之间信号传递的关键环节,而老年痴呆症通常导致NMDA受体数量和功能的下降。
因此NMDA拮抗剂Memantine可以阻止老年痴呆症的症状进一步恶化。
尽管这些药物有一定的疗效,但治疗效果有时是有限的,因此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方法。
此外,应该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失眠和头痛等。
非药物治疗1.认知训练认知训练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训练患者去练习记忆和思维技能,提高认知能力和工作记忆。
与药物治疗相比,它具有副作用更小、适用范围更广、疗效更稳定等优点。
2.行为治疗行为治疗主要通过重塑患者的行为模式来缓解症状,例如建立日常生活技能、饮食和沟通技能等。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实现日常生活的自理和社交技能的提高,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注意事项1.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失眠等。
2.在给予药物治疗之前,应该仔细了解患者的病历和药物敏感史,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且遵循剂量的准则。
3.老年痴呆症的治疗应该以整体化为基础,包括家庭治疗、社会支持、心理治疗等。
4.老年痴呆症的治疗的效果可能是有限的,而且病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恶化,因此家庭和社会应该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精神病学中级(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3(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A2型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以下是精神疾病的共同特点的是(分数:2.00)A.幻觉B.妄想C.人格障碍D.无自知力E.心理活动异常√解析:解析:精神疾病是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的总称。
异常心理现象是人脑功能障碍的表现,按普通心理学的概念,异常心理现象包括感知、思维、记忆、注意、智能、意志行为、意识障碍以及性格(或人格)障碍等方面。
2.在现况研究中,可以用来衡量某人群发生某种精神障碍危险性大小的指标是(分数:2.00)A.患病率B.死亡率C.残疾率D.发病率√E.病死率解析:解析:在现况研究中,常用来表示障碍频度的指标有患病率和发病率。
患病率与发病率基本的区别是:发病率是指在某一时期人群中发生的新病例;而患病率是指在某一时点(或时期)人群中存在的所有病例,而不管这些病例发生的时间。
发病率反映人群发病的危险概率,而患病率反映人群中某种患者存在的多少。
3.关于我国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B.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C.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D.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E.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城市患病率等于农村解析:4.心理社会因素在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类疾病是(分数:2.00)A.精神分裂症B.心身疾病√C.神经症D.创伤后应激障碍E.急性应激反应解析:解析:心理社会因素在精神障碍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其中心身疾病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躯体疾病,它们具有器质性病变的表现或确定的病理生理过程,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中有相对重要的作用。
急性应激反应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与急性应激有关。
脑功能评估的指标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应该简要介绍文章的主题和内容,以及为什么脑功能评估的指标是重要的。
可以这样编写:概述:脑功能评估是一种用于衡量个体大脑功能状态的重要方法。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脑功能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并逐渐认识到脑功能评估的重要性。
脑功能评估可以通过对脑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诊断脑部疾病、监测脑部恢复以及评估认知功能和心理状态。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增加,脑功能评估的需求越来越大。
临床上,脑功能评估可以帮助医生确诊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并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在科学研究领域,脑功能评估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脑部机制,并为脑部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着重介绍脑功能评估的指标分类和其重要性。
通过系统地梳理和总结脑功能评估的各类指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脑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为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手段和策略。
此外,我们也将展望脑功能评估的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促进脑科学研究的进步,为人类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和架构方式。
文章结构的设计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在本文中,为了系统地介绍脑功能评估的指标,文章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首先是引言部分,其中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脑功能评估的背景和意义,引起读者的兴趣。
在文章结构部分,会提及本文的整体架构,让读者清楚知道接下来将涉及到哪些内容。
最后,在目的部分,会明确本文的目标是为了介绍脑功能评估的指标。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主要包括脑功能评估的重要性和脑功能评估的指标分类。
在脑功能评估的重要性部分,将详细说明为什么进行脑功能评估以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
在脑功能评估的指标分类部分,将对脑功能评估的指标进行分类和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指标。
最后是结论部分,主要包括总结脑功能评估的指标和对脑功能评估的未来展望。
精神病学中级(基础知识)-试卷4(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B1型题(总题数:3,分数:22.00)A.皮层下边缘系统的DA功能亢进B.大脑皮质内DA功能低下C.脑部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减少D.5-HT降低E.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功能降低(分数:8.00)(1).与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有关的多巴胺功能活动是(分数:2.00)A.B. √C.D.E.解析:(2).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有关的多巴胺功能活动是(分数:2.00)A. √B.C.D.E.解析:(3).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的机制(分数:2.00)A.B.C.D.E. √解析:(4).阿尔茨海默病神经递质变化(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与皮层下边缘系统的DA功能亢进有关,阴性症状与大脑皮质内、尤其是前额叶皮质DA功能相对低下有关。
5-HT系统功能亢进或低下与患者的情绪、食欲、睡眠及内分泌功能变化有关。
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通过阻滞多巴胺能受体的作用,使精神症状得到缓解,同时影响了大脑中枢黑质-纹状体内共存的主要神经元多巴胺,造成胆碱能神经亢进,兴奋性增高,最终导致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
阿尔茨海默病脑部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减少。
A.记忆增强B.记忆错构和虚构C.遗忘症D.记忆减退E.潜隐记忆(分数:6.00)(1).正常老年人也可见的记忆障碍是(分数:2.00)A.B.C.D. √E.解析:(2).识记障碍有关的是(分数:2.00)A.B.C.D.E. √解析:(3).除记忆减退和定向障碍外,科萨科夫综合征同时还存在(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临床上记忆障碍大致分为两个方面,记忆量包括记忆增强、记忆减退、和遗忘等。
记忆增强是一种病理性记忆,病前不能够且不重要的事都回忆得起来;记忆减退是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的普遍减退,早期可表现为近、远记忆减退,多见于神经衰弱、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也可见于正常老人;遗忘则是“回忆的空白”,指局限于某一事件或某一时间内经历的遗忘。
《神经病学》补考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A. 脑炎B. 脑出血C. 坐骨神经痛D. 多发性硬化症2. 下列关于神经元的描述,错误的是:A.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B.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C. 神经元的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D.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互连接A. 脑电图B. 肌电图C. 头部CTD. 腰椎穿刺4. 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A. 高血压B. 脑动脉瘤C. 脑肿瘤D. 血液病A. 全面性发作B. 部分性发作C. 精神运动性发作D. 偏头痛性发作6. 多发性硬化症的主要临床特点包括:A. 左旋多巴B. 卡比多巴C. 苍术苷D. 美多巴8. 脑梗死的病理生理基础是:A. 脑出血B. 脑栓塞C. 脑动脉痉挛D. 脑动脉狭窄A.亨廷顿病B. 帕金森病C. 肌肉萎缩症D. 阿尔茨海默病A. 多巴胺B. 乙酰胆碱C. 5羟色胺D. 去甲肾上腺素A. 多发性硬化症B. 癫痫C. 脑炎D. 脑肿瘤A. 新斯的明B.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C. 环磷酰胺D. 阿托品A.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B. 遗传性感觉神经病C. 肿瘤压迫神经D. 营养不良A. 脑电图B. 头部CTC. 腰椎穿刺D. 磁共振成像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16. 神经系统由______和______两部分组成。
17.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18. 神经递质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19. 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______。
20. 癫痫发作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21. 多发性硬化症的主要病理改变是______。
22. 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3. 脑梗死的临床类型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24. 亨廷顿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
25. 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病理改变是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26. 神经元27. 突触28. 癫痫29. 多发性硬化症30. 帕金森病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31. 简述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肝性脑病病生1、肝性脑病的正确概念是:A.肝功能衰竭所致的昏迷B.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神经精神综合征C.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紊乱性疾病D.肝功能衰竭并发脑水肿E.肝疾病并发脑部疾病2、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氨清除不足的主要原因是:A.丙氨酸合成障碍B.谷氨酰胺合成障碍C.谷氨酸合成障碍D.尿素合成障碍E.以上都不是3、肝性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肝区疼痛B.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C.食欲不振D.都有昏迷现象E.黄疸4、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A.低血容量性休克B.脑组织缺血缺氧C.DICD.促使假性递质通过血脑屏障肠道产氨增加E.肠道产氨增加5、以下说法中,那一项是错误的:A.血氨可刺激呼吸中枢,易致呼吸性碱中毒B.肝功能严重障碍,妨碍尿素合成使血氨升高C.氨可阻碍三羧酸循环,影响葡萄糖的氧化D.PH降低使血氨易于通过血脑屏障E.低钾时肾产氨增加6、血氨增高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A.影响脑干网状结构的正常活动B.影响大脑皮层的正常活动C.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D.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E.取代去甲肾上腺素功能8、肝性脑病时血浆氨基酸失衡表现为芳香族氨基酸支链氨基酸A.↑↑B.↓↓C.↑↓D.↓↑E.↑正常9、治疗肝性脑病,下列哪项不正确:A.口服抗生素B.酸性液体灌肠C.大剂量利尿剂D.限制蛋白质饮食E.给左旋多巴10、假性神经递质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A.干扰脑的能量代谢B.使脑细胞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C.干扰脑细胞膜的功能D.竞争性地取代正常神经递质,但其效应远较正常递质为弱E.引起血浆氨基酸失衡11、假性神经递质的主要作用部位在A.大脑皮质B 小脑C.丘脑D.间脑E.脑干网状结构12、高胰岛素血症可降低血中支链氨基酸含量的主要机制是A.促进支链氨基酸合成蛋白质B.促进骨骼肌和脂肪组织利用支链氨基酸C.促进肾脏对支链氨基酸清除增加D.减少支链氨基酸进入脑组织E.促进支链氨基酸进入脑组织14、下列哪项因素不会诱发肝性脑病A.应用利尿剂B.便秘C.感染D.消化道出血E.酸中毒15、给肝性脑病患者应用肠道抗生素的目的是;A.预防肠道感染B.防止腹水感染C.抑制肠道细菌,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D.抑制肠道对氨的吸收E.预防肝胆系统感染16.肝性脑病是指()A.严重肝病所继发的脑水肿B.严重肝病所继发的昏迷C.严重肝病所继发的精神症状D.严重肝病所继发的神经症状E.严重肝病所继发的神经精神综合征17.引起肝性脑病主要是由于()A.皮质结构破坏B.下丘脑结构破坏C.大脑网状结构破坏D.上行激活系统结构破坏E.脑组织功能和代谢障碍18.血氨增高所致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是()A.谷氨酸增多B.乙酰胆碱增多C.谷氨酰胺减少D.γ-氨基丁酸增多E.儿茶酚胺增多19.氨进入脑内可引起()A.α-酮戊二酸增多B.NADH增多C.谷氨酰胺增多D.乙酰辅酶A增多E.A TP产生增多20.γ-氨基丁酸发挥突触后抑制作用的机制是由于()A.Na+ 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B.K+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C.Cl-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D.Na+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E.K+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21.γ-氨基丁酸发挥突触前抑制作用的机制是由于()A.Na+ 由轴突内流向轴突外B.K+由轴突内流向轴突外C.Cl-由轴突内流向轴突外D.Na+由轴突外流向轴突内E.K+由轴突外流向轴突内22.肝性脑病时肾血管收缩是由于()A.醛固酮活性不足B.缓激肽活性不足C.白三烯产生减少D.内皮素-1生成减少E.肾交感神经张力降低23.外源性肝性脑病的常见原因是()A.病毒性暴发性肝炎B.门脉性肝硬变C.药物性肝炎D.伴有肝细胞坏死的中毒E.肝癌24.肝性脑病的神经精神症状有()A.睡眠节律变化B.行为异常C.精神错乱D.昏迷E.以上均可出现25.肝性脑病时血氨增高的主要原因是()A.谷氨酰胺合成障碍B.鸟氨酸循环障碍C.肠道细菌产生的尿素酶增多D.肠道细菌产生的氨基酸氧化酶增多E.γ-氨基丁酸合成障碍26.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A.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及传导功能B.使乙酰胆碱产生过多C.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D.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正常活动E.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27.肝性脑病常见的诱因是()A.胃肠蠕动增强B.上消化道出血C.脂肪摄入增多D.糖类摄入增多E.肠道内细菌活动减弱28.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真性神经递质是指()A.苯乙胺B.酪胺C.多巴胺D.苯乙醇胺E.羟苯乙醇胺29.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中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A.干扰乙酰胆碱的功能B.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C.干扰三羧酸循环D.干扰糖酵解E.干扰γ-氨基丁酸的功能30.正常人血浆中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接近()A.1~1.5B.2~2.5C.3~3.5D.4~4.5E.5~5.531.肝性脑病患者血液中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多可使脑内的()A .γ-氨基丁酸增多B.羟苯乙醇胺增多C.乙酰胆碱增多D.去甲肾上腺素增多E.多巴胺增多32.肝性脑病时脑对神经毒质敏感性增高是由于()A.缺氧B.应用镇静剂C.感染D.电解质紊乱E.以上都是33.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A.引起失血性休克B.经肠道细菌作用而产生氨C.脑组织缺血缺氧D.血液苯乙胺和酪胺增加E.破坏血脑屏障,假性神经递质入脑34.下列治疗肝性脑病的措施中哪一项不妥当()A.输入谷氨酸钠B.给予碱性药物C.输入葡萄糖D.补充钾盐E.给予左旋多巴35.假性神经递质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是:A.干扰脑的能量代谢B.使脑细胞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C.干扰脑细胞膜的功能D.与正常递质竞争受体,但其效应远较正常递质为弱E.引起血浆氨基酸失衡36.肝性脑病患者氨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肠道产氨增多B.氨的清除不足C.肌肉产氨增多D.血中NH4+向NH3转化增多E.肾小管向血液弥散的氨增多37.氨对脑的毒性作用不包括:A.干扰脑的能量代谢B.使脑内兴奋性递质产生减少C.使脑内抑制性递质产生增多D.使脑的敏感性增高E.抑制脑细胞膜的功能38.肝性脑病患者血浆支链氨基酸减少的原因是:A.血浆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所致B.高胰岛素血症所致C.肝对支链氨基酸灭活减少D.支链氨基酸合成来源减少E.血浆芳香族氨基酸增多引起39.肝性脑病时,患者氨生成过多的最常见原因是:A.肠道产氨增多B.肌肉产氨增多C.脑产氨增多D.肾产氨产多、并向血液弥散增多E.血液NH4+向NH3转化增多40.使正常递质生成增多、加强正常递质竞争作用的药物是:A.谷氨酸B.精氨酸C.谷氨酸钠D.乳果糖E.左旋多巴41.肝性脑病患者氨清除不足的原因主要见于:A.三羟酸循环障碍B.谷氨酸合成障碍C.谷氨酰胺合成障碍D.鸟氨酸循环障碍E.肾小管分泌氨减少42.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中所说的支链氨基酸包括:A.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B.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C.亮氨酸、缬氨酸和色氨酸D.亮丙氨酸和色氨酸和缬氨酸E.苯丙氨酸和酪氨酸43.苯乙醇胺的生成过程是:A 酪氨酸脱羧B 苯丙氨酸脱羧C酪氨酸先脱羧,再羟化D苯丙氨酸先脱羧,再羟化E 酪氨酸先羟化,再脱羧44.列哪一项因素直接影响脑的能量代谢A 苯乙醇氨B 羟苯乙醇氨C 谷氨酰胺血D 5-羟色氨酸E 氨45.哪项氨基酸不是产生肝性脑病的主要因素:A 苯丙氨酸B 酪氨酸C色氨酸D 亮氨酸E 蛋氨酸46.左旋多巴治疗肝性脑病的理论基础是A 氨中毒学说B 血浆氨基酸学说C 假神经递质学说D GABA学说E 神经毒素综合学说47.下列哪项不是肝性脑病的特点:A 大脑形态学有典型改变B 主要以代谢障碍为主C 扑翼样震颤D 神经精神系统变化E 晚期病人出现肝昏迷48.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理论基础:A氨中毒学说B 血浆氨基酸学说C 假神经递质学说D GABA学说E 神经毒素综合学说49.肝硬化病人血氨增高的主要原因是:A.胃肠运动增强B.胃肠道出血C.脂肪摄入减少D.碳水化合物增多E.肠道细菌活动减弱50肝性脑病的特征性病变是:A.大脑皮质变薄B.皮质深部块状坏死C.AlzheimerⅡ型细胞D.神经纤维脱髓鞘E.不同程度的脑水肿1-20 BDBED CECCD EBCECEEDCC21-40CBBEBCBCBC BEBBDBDBAE41-50DADEDCAABD1.肝性脑病时,血氨升高的原因是什么?肝性脑病时,血氨升高的原因有:①尿素合成减少,氨清除不足。
《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细胞,掌握其基本结构和功能。
(2)掌握人体的主要组织类型及其特点和功能。
(3)了解人体的器官和系统,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人体结构进行简单的解析。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进行基本的解剖操作。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人体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健康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1. 细胞的概念和分类2. 细胞的基本结构3. 细胞的功能第二课时:人体的主要组织类型1. 上皮组织2. 结缔组织3. 肌肉组织4. 神经组织第三课时:人体的器官和系统1. 器官的概念和分类2. 系统的概念和分类3. 器官和系统之间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展示人体结构。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人体结构。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解剖模型:用于直观展示人体结构。
3. 教学PPT:包含课程重点内容、案例分析等。
六、教学内容第四课时:运动系统1. 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肌肉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运动系统的协调与控制第五课时:消化系统1. 消化道的组成和功能2. 消化腺的组成和功能3. 营养物质的吸收与排泄七、教学内容第六课时:呼吸系统1. 呼吸道的主要构成和功能2. 肺的结构和功能3. 呼吸的过程和调节第八课时:循环系统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 血管的类型和功能3. 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调节八、教学内容第七课时:泌尿系统1.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3. 水平衡的调节第九课时:神经系统1.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3. 脑的高级功能九、教学内容第八课时:内分泌系统1.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激素的作用和调节3. 内分泌疾病的概述十、教学内容第九课时:生殖系统1. 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生殖过程和计划生育十、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EFG-DNR脑神经递质平衡体系是由重庆仁爱医院精神科带头,联合国内多家医院数十位专家、教授,攻关联合课题,在“EFG脑神经递质的检测技术”和“EFG脑神经递质免疫再生疗法”的基础上,研制出的一套精神疾病体系疗法。
2009年,该疗法经过了美国药监局FDA、中国药监局SFDA和欧洲CE等多家国际医疗机构的权威认证。
2012年12月,重庆仁爱医院从德国引进“EFG-DNR脑神经递质检测仪”,成为重庆地区首家拥有该技术和设备的医院,辨证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恐惧症等精神疾病,疗效显著。
0对于精神疾病,一般的医院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但病人长期服药,存在着潜在的不良影响,病人长期依赖药物,使病情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采取其他手段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
但是从医学精神病学的角度来看,精神病是绝对可以治愈的。
因此重庆仁爱医院摆脱纯粹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局限性采用最新疗法“EFG-DNR脑神经递质平衡体系”,成为治疗精神疾病上最好的疗法。
同时经过一年的临床应用和跟踪观察:接受“EFG-DNR脑神经递质平衡体系”疗法的精神疾病治愈率大幅度提高,使患者彻底告别了反复发作的困扰,而且六个月内复发率不足1%。
成功创造了精神疾病治疗史上的奇迹。
0该体系疗法适用多种病症的治疗00精神疾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自闭症(孤独症)、疑病症、躁狂症0神经症:失眠症、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神经衰弱、植物神经紊乱症、多动症、、抽动症、三叉神经痛、帕金森综合症0诊疗原理01、EFG-DNR脑神经递质检测仪,8分钟查出病灶所在0仅需8分钟就能自动分析出9种与精神疾病有关的脑神经递质,并能根据测得的数据自行归类,精确判断导致疾病的病灶所在,同时建立配体与受体互相作用的一整套理论,为分析病因提供依据。
2、利用脑循环综合治疗仪等物理治疗改善脑血循环0利用电场,由光、电、磁、热等物理因素发出的能量,在细胞内迅速产生理子化反应,加强代谢功能,并通过脑循环综合治疗仪对患者脑部进行安全刺激,扩张大脑血管,改善脑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