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0中小学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苏亚玲)
- 格式:ppt
- 大小:629.00 KB
- 文档页数:62
如何进行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帮助我们发现心理问题,并及时采取行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防止悲剧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来识别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
1. 观察学生的变化:密切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情绪变化,比如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情绪异常波动,疲倦消沉,退缩等。
这些变化可能是心理危机的迹象。
2. 建立信任关系: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他们才会愿意向你透露他们的困扰。
和学生建立积极的互动,倾听他们的问题和疑虑,尊重他们的感受。
3. 主动倾听:学会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困扰,不要过早下结论或给予评价。
采用开放式的问题来帮助学生表达他们的感受,比如“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让你感到如此困扰?”或者“你想和我分享一下你现在的感受吗?”。
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4.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你觉得学生的心理困扰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或者他们表现出明显的自杀意念或自残行为时,寻求专业帮助是必要的。
通知学生的家长、学校辅导员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并确保学生尽快得到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5. 建立安全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感到被接纳和尊重。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避免对他们的感受进行评判或嘲笑。
通过建立积极的班级文化和互助机制,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
6. 培养心理健康意识:开展关于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疾病和危机的早期迹象。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鼓励他们寻求帮助并与他人分享他们的感受。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关注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并鼓励他们寻求帮助。
及时的识别和干预心理危机,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和学习成绩,确保他们健康成长。
继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生心理危机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许多学校里都存在。
由于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家庭问题等,一些学生可能会遭受心理困扰,且长时间无法解决。
如果我们能够及早识别并及时干预这些心理危机,将有助于预防学生自残、自杀等悲剧的发生,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某小学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专题心理极端事件(如自杀)是中小学生在一种严重的心理失调状态下的绝望选择。
这种严重的心理失调状态即是一种心理危机,会导致中小学生的情绪、认知、行为产生一系列“明显”的变化。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是可以被识别并预防的,这就有赖于全省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体系的建立。
一、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体系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主要依托以下三大途径进行:一是班主任与心理委员的日常观察,二是学校的心理普查,三是心理教师的辅导工作。
(一)通过班主任与心理委员的日常观察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班主任与心理委员是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群体,比较方便对学生进行心理的观察与关注,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二)通过学校的心理普查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学校的心理普查能够筛选出有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等)的学生,发现有明显的性格异常(如极度偏执、抑郁、敏感等)的学生,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三)通过心理教师的辅导工作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通过学校常规的心理辅导也可以有效地识别中小学生的异常心理,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学校通过以上途径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后,应组织心理教师(学校心理评估小组)对相关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个别心理辅导和评估,最后根据其严重程度来确定心理危机级别,建立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库。
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第一类为一般心理危机,相对而言,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占较大比例。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在心理普查或心理辅导中发现的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2、因情感受挫、人际关系失调、学习困难、适应困难等出现轻微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3、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心理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如自杀或他杀者的同宿舍、同班的学生等。
(二)第二类为严重危机,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所占比例较少。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体系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体系心理极端事件,如自杀,是中小学生在心理失调状态下的绝望选择。
因此,建立全省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体系至关重要。
一、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体系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主要依托以下三种途径:班主任与心理委员的日常观察、学校的心理普查和心理教师的辅导工作。
一)班主任与心理委员的日常观察班主任与心理委员是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群体,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并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二)学校的心理普查学校的心理普查能够筛选出有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并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三)心理教师的辅导工作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通过常规的心理辅导也可以有效地识别中小学生的异常心理,并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学校通过以上途径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后,应组织心理教师对相关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个别心理辅导和评估,最后根据严重程度来确定心理危机级别,建立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库。
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第一类为一般心理危机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占较大比例,主要包括在心理普查或心理辅导中发现的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因情感受挫、人际关系失调、研究困难、适应困难等出现轻微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以及受到身边同学心理危机状况影响而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
二)第二类为严重危机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所占比例较少,主要包括在心理普查或心理辅导中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并出现明显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以及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明显情绪行为异常的学生。
三)第三类为极端危机这部分学生心理危机已经到达极端状态,需要紧急干预和救助。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其原因包括家庭问题、突发事件、失败经历以及人际冲突等。
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可以将其分为三类,包括一般心理危机、重大危机以及已确诊的心理障碍。
对于第一类学生,学校可以采取班级、年级的二级跟踪关注制度,由班主任、心理教师以及任课教师一起进行心理支持和辅导。
小学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专题某小学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专题心理极端事件(如自杀)是中小学生在一种严重的心理失调状态下的绝望选择。
这种严重的心理失调状态即是一种心理危机,会导致中小学生的情绪、认知、行为产生一系列“明显”的变化。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是可以被识别并预防的,这就有赖于全省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体系的建立。
一、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体系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主要依托以下三大途径进行:一是班主任与心理委员的日常观察,二是学校的心理普查,三是心理教师的辅导工作。
(一)通过班主任与心理委员的日常观察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班主任与心理委员是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群体,比较方便对学生进行心理的观察与关注,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二)通过学校的心理普查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学校的心理普查能够筛选出有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等)的学生,发现有明显的性格异常(如极度偏执、抑郁、敏感等)的学生,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三)通过心理教师的辅导工作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通过学校常规的心理辅导也可以有效地识别中小学生的异常心理,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学校通过以上途径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后,应组织心理教师(学校心理评估小组)对相关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个别心理辅导和评估,最后根据其严重程度来确定心理危机级别,建立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库。
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第一类为一般心理危机,相对而言,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占较大比例。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在心理普查或心理辅导中发现的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2、因情感受挫、人际关系失调、学习困难、适应困难等出现轻微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3、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心理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如自杀或他杀者的同宿舍、同班的学生等。
(二)第二类为严重危机,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所占比例较少。
某小学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专题心理极端事件(如自杀)是中小学生在一种严重的心理失调状态下的绝望选择。
这种严重的心理失调状态即是一种心理危机,会导致中小学生的情绪、认知、行为产生一系列“明显”的变化。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是可以被识别并预防的,这就有赖于全省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体系的建立。
一、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体系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主要依托以下三大途径进行:一是班主任与心理委员的日常观察,二是学校的心理普查,三是心理教师的辅导工作.(一)通过班主任与心理委员的日常观察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班主任与心理委员是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群体,比较方便对学生进行心理的观察与关注,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二)通过学校的心理普查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学校的心理普查能够筛选出有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等)的学生,发现有明显的性格异常(如极度偏执、抑郁、敏感等)的学生,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三)通过心理教师的辅导工作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通过学校常规的心理辅导也可以有效地识别中小学生的异常心理,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学校通过以上途径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后,应组织心理教师(学校心理评估小组)对相关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个别心理辅导和评估,最后根据其严重程度来确定心理危机级别,建立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库.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第一类为一般心理危机,相对而言,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占较大比例。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在心理普查或心理辅导中发现的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2、因情感受挫、人际关系失调、学习困难、适应困难等出现轻微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3、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心理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如自杀或他杀者的同宿舍、同班的学生等。
(二)第二类为严重危机,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所占比例较少。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识别管理作者:王春,高海燕来源:《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16年第11期【摘要】对学生心理危机及时识别,明确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对象,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可有效减少危机事件引起的不利后果,对学生保持心理平衡、适应学校生活具有保障作用。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识别管理【中图分类号】G4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9-0043-02【作者简介】1.王春,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南京,210019)教师,高级讲师;2.高海燕,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南京,210019)校医。
危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如水灾、疾病暴发、恐怖事件、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
心理危机是由于人们遇到一些一时无法接受、无法解决的事情而反应在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上的心理状态。
心理危机普遍存在,如失恋、落榜、人际关系冲突等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都可能是危机事件。
学校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的学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引起的伤害行为的发生,提高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一、心理危机的表现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人,主要有六个方面的表现,语言方面: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者无价值感中。
情绪方面:容易激动愤怒,过分依赖,持续不断地悲伤或焦虑;社会功能方面: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人际交往方面:孤僻、人际交往减少、无缘无故地生气或与人敌对;行为方面:不信任他人,不敢出门,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生理方面:头痛、失眠、肌肉紧张、食欲下降等。
个体危机反应的严重程度并不一定与事件的强度成正比,不同个体对危机事件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异,相同的刺激引起的反应是不同的。
危机反应程度与个体的个性特点、对事件的认知和解释、以前的危机经历、健康状况、个人适应能力、所处的环境等因素有关。
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经历危机,由于处理危机的方法不同,后果也不同。
教师观看《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培训感悟近年来,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发展,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影响了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2021年12月31日下午,观看《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化解他们的心理问题。
1.提高认识,积极应对。
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正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因此,这个时期出现种种心理问题是非常正常的。
要清醒地认识到,焦虑、抑郁、自卑、偏执,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加重心理负担,挫伤自己的情感。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做到精神不倒、信心不败。
2.学会倾诉,寻求支持。
当感到心理压抑难耐无法缓解时,一定不要憋着,要寻找途径及时倾诉、宣泄。
可以找自己的亲朋好友倾诉,也可以找心理辅导老师帮助自己,也可以通过写日记等方式来倾诉自己的情感。
还可以和植物或者动物说话,倾诉烦恼。
3.学会微笑微笑能使人心情舒畅,振奋精神。
当你养成微笑的好习惯,就会觉得内心充满力量、充满信心。
一开始可以对着镜子微笑,效果会更好。
4.多想自己开心的事俗话说:“人生之不如意事常八九。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有一幅对联,上联是:不思八九;下联是:常想一二,横批是:如意。
很值得我们学习。
多想开心的事,能坚定自已的信心,产生巨大的力量。
5.语言调节法比如,当你遇到紧急情况,心里反复默念“镇静”二字;当你遇到大喜的事情,心里默念“不要激动”,当你遇到愤怒的事情时,可默念“息怒”二字;当你要发脾气时,心里默念“忍!忍!”同学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语言来调节自己情绪。
自卑的同学,应牢记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才必有用”,要经常在心里默念“我能行”、“我很棒”、“我帮你”这样的句子,通过心理暗示来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6.深呼吸身心放松法身心放松对紧张、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有很好的调适作用。
静下心来,站立或坐着,闭上眼睛,心里默念“静神养气”四个字,然后做深呼吸,吸气要缓慢,节奏感顺畅,然后慢慢呼气,呼气要细、长,速度比吸气还要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