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鲁【宗教学基础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9
王重阳立教十五论解析【王重阳立教十五论解析】王重阳立教十五论是道教中重要的教义,它通过十五个论述,阐明了道教的核心思想和修炼方法。
以下是对每个论述的解析。
1. 道不言自喻这一论述强调了道的无言无形。
道是宇宙间永恒不变的原理,无论是否被言语表达,它仍然存在于万物之中。
修行者应当通过默默感悟与体验,领悟道的存在和运行。
2. 道者以生为本道教注重追求健康长寿,因为只有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才能修行达道。
这个论述告诉人们,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应当珍惜和保护生命。
3. 人为尊,天下博爱这是一个关于人伦的教义。
王重阳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尊重,他认为人类是万物之灵,应当互相关爱,和谐相处。
4. 无名曰谓之道道教强调了无名无形的道,真正的道没有限制和界限,它超越了一切的名物和形象。
修行者应当超越对形式和名利的追求,追求没有名字的真理。
5. 心无所用而贵于泰山这个论述告诉人们,心灵清净无欲望才是最有价值的。
修行者应当超越贪欲和欲望的束缚,保持心灵的平静和宁静。
6. 君子生非其身,庸者求其身利这是一种关于内外修行的教义。
君子追求的是全人类的利益和幸福,而庸者只关注个人的利益和欲望。
7. 合虚仗静,裁躁激发怒这个论述告诉人们,修行者应当保持内心的虚空和平静,不被外界的嘈杂和激情所干扰。
只有在虚静中,才能净化心灵。
8. 忘我于虚无,寂以生清静这是关于修行方法的教义。
修行者应当忘却自我,放下欲望和执念,归于虚无中,达到心灵的安宁和纯净。
9. 抱一以为宗抱一即是抱持阴阳相合、万物并育的道的观念。
修行者应当将道视为心灵的引导宗旨,以它为依托和根本,调和内外苦乐。
10. 反者道之动道教强调了反思和调整的重要性。
修行者应当通过观察和反思自己的言行,了解自己的错漏和偏差,从而更好地修正和提升。
11. 悟者自知,虚者无间距这个论述强调了觉悟和虚空的境界。
修行者应当通过觉悟,认识自己的真正本性和存在,从而达到超越物质的虚无境地。
《宗教学原理》《宗教学》段德智宗教学(Science of Religion)段德智著第⼀篇概论篇第⼀章宗教学的历史沿⾰与学科性质第⼀节宗教学的历史沿⾰与学科性质1、宗教学的奠基⼈:麦克斯·缪勒。
代表作:《宗教学导论》《宗教的起源与发展》2、宗教学的问世:以麦克斯·缪勒1870年在英国皇家学会作出的宗教学讲座《宗教学导论》为标志。
3、宗教学产⽣的背景:①19世纪中叶,欧洲掀起了以“拒斥形⽽上学”为主题⼝号的实证主义-逻辑经验主义思潮;②“进化”概念的普及;③缪勒“西⽅⽂化中⼼论”的精神⽓质,尊重事实的理性态度和东西融通的知识结构。
4、缪勒的宗教研究法:⽐较研究法。
具有实证主义性质。
5、缪勒的宗教思想:⾸先,缪勒阐述了宗教的变化原则、成长(进化)原则,将宗教的发展描述成从“单⼀神教”到“多神教”,从“唯⼀神教”再到“诚实的⽆神论”的过程。
其次,他提出和阐述了宗教的“否定原则”和“⾃否定原则”,否定是宗教发展的根本原则。
最后,他在宗教的⾃否定原则上突出了宗教的⼈学意义,强调宗教的主观⽅⾯。
6、宗教学的发展阶段:第⼀阶段:宗教学的奠基阶段。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重⼤事件:1870年,缪勒发表《宗教学导论》演讲;1879年,法兰西学院设⽴了世界上第⼀个宗教史讲席。
1900年,法国巴黎⼤学发起召开了第⼀届国际宗教史会议,标志着宗教学学科独⽴,享有崇⾼的国际学术地位。
代表⼈物:麦克斯·缪勒,代表作《宗教学导论》《宗教的起源与发展》;蒂勒,代表作《宗教史纲》理论特征:形成了“⽐较宗教学”和“宗教史学”的基础学科;注重从宏观上阐述宗教学问题,专注宗教的本质、起源、发展等问题;洋溢着“执两⽤中”的理论智慧,注重对宗教现象的描述性研究,也注重规范性研究。
第⼆阶段:宗教学学科分化阶段。
(20世纪初-70年代)代表⼈物:威廉·詹姆斯,《宗教经验之种种》;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读书与宗教宗教学者的必读书单一、宗教经典著作1、《圣经》作为基督教最重要的经典,包含了旧约和新约。
对于研究基督教的教义、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2、《古兰经》伊斯兰教唯一的根本经典,是穆斯林信仰和行为的准则,对于理解伊斯兰教的核心教义和宗教实践至关重要。
3、《吠陀经》印度教最古老的经典,包含了丰富的宗教哲学、神话传说和祭祀仪式的内容。
4、《佛典》包括经、律、论三藏,是研究佛教教义、历史和修行方法的重要依据。
二、宗教史研究1、《宗教的历史》(凯伦·阿姆斯特朗著)本书以宏观的视角梳理了世界各大宗教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宗教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2、《中国宗教通史》(牟钟鉴、张践著)系统阐述了中国历史上各种宗教的演变和相互关系,对于研究中国宗教的独特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3、《基督教史》(胡斯托·L冈萨雷斯著)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基督教从起源到现代的发展历程,是研究基督教历史的经典之作。
三、宗教哲学1、《宗教哲学》(保罗·蒂利希著)深入探讨了宗教的本质、宗教与文化、宗教与存在等重要哲学问题,对宗教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宗教经验之种种》(威廉·詹姆斯著)通过对个人宗教经验的研究,探讨了宗教情感、神秘体验等方面的问题,为宗教心理学和宗教哲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3、《轴心时代》(凯伦·阿姆斯特朗著)探讨了公元前 800 年至公元前 200 年之间,世界各大文明中出现的精神突破,对于理解宗教的起源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
四、宗教社会学1、《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爱弥尔·涂尔干著)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宗教现象,对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仪式等进行了深入分析。
2、《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著)探讨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宗教与社会发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
3、《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杨庆堃著)研究了中国社会中宗教的组织形式、社会功能等问题,对理解中国宗教的社会角色具有重要价值。
大乘百法15课心得【最新版4篇】目录(篇1)一、引言1.介绍大乘百法15课的重要性。
2.阐述本心得的背景和意义。
二、大乘百法15课的核心内容1.详细解释大乘百法15课的内容。
2.阐述该课程的主要观点和理论。
3.说明该课程在佛学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
三、大乘百法15课的理论价值和应用1.分析大乘百法15课的理论价值。
2.探讨该课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3.举例说明该课程对于佛学爱好者的重要性。
四、总结1.总结大乘百法15课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强调该课程对于佛学爱好者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正文(篇1)大乘百法15课是佛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主要探讨了佛教中的百种基本法,这些法构成了佛教理论的基础。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佛教的哲学思想和实践应用。
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深入了解佛教基本法大乘百法15课是一门系统性地梳理佛教基本法的课程,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佛教中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等基本概念和理论。
这些基本法构成了佛教的核心教义,对于我们理解佛教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学习佛教哲学思想大乘百法15课不仅介绍了佛教的基本法,还深入探讨了佛教的哲学思想。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佛教认为世界是由五蕴等基本元素构成的,而人生的痛苦和烦恼源于对自我的执着和追求。
因此,佛教强调通过修行来超越自我,达到解脱的境界。
这种哲学思想对于我们思考人生和修行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实践应用佛教理论大乘百法15课不仅介绍了佛教的基本法和哲学思想,还探讨了佛教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应用。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佛教修行的方法包括禅修、念佛、念咒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放松身心,达到身心的平衡。
目录(篇2)I.引言A.大乘百法15课心得的背景和意义B.文章结构安排II.论述大乘百法15课的内容A.详细介绍15课的主题和内容B.讲解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C.分析15课在佛教思想中的意义和作用III.论述大乘百法和大乘佛法的关系A.阐述大乘百法的概念和意义B.分析大乘百法和大乘佛法的联系和区别C.总结大乘百法对佛教修行的重要作用IV.结论A.总结大乘百法15课的心得体会B.强调大乘百法对佛教修行的重要意义C.倡导学习大乘百法,提高自身修行水平正文(篇2)一、引言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大乘佛法更是其中的精髓。
《中国佛教哲学》教学大纲李虎群 编写615目录前言 (619)一、本课程性质、编写目的、课程简介 (619)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619)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619)序论中国佛教特色与学习方法 (620)第一节宗教的基础和宗教学研究 (620)一、宗教的基础 (620)二、宗教研究的基础 (620)第二节 中国佛教的特色和学习方法 (621)一、中国佛教的特色 (621)二、学习方法 (622)复习与思考题 (622)拓展阅读书目 (622)第一章印度佛教思想源流 (623)一、小乘兴盛时期 (623)二、大乘兴盛时期 (623)三、密咒兴盛的时期 (623)复习与思考题 (623)拓展阅读书目 (623)第二章 中国佛教思想源流 (624)第一节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佛教的特点 (624)一、取决于佛教自身的开放、含容性质。
(624)二、取决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制约和融摄。
(624)三、中国佛学至少有如下四个特点 (625)四、佛教在适应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优良传统的同时,也屈从了其中的消极面,付出了影响至今的负面代价。
(625)第二节源流 (626)一、首先是传入阶段 (626)二、传播阶段 (626)三、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第三阶段,也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 (627)第三节中国佛教主要宗派介绍 (628)一、三论宗 (628)二、天台宗 (628)三、华严宗 (628)四、唯识宗哲学 (629)五、禅宗哲学 (629)复习与思考题 (629)拓展阅读书目 (629)第三章佛教基本理论 (630)第一节缘起性空 (630)616一、“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世间灭。
” (630)二、缘起法和人生的关系 (630)三、性空与修学 (630)第二节四圣谛 (630)一、苦 (630)二、苦集 (631)三、苦灭。
苦灭道 (631)第三节《般若心经》解读 (631)复习与思考题 (631)拓展阅读书目 (631)第四章佛教修持法门(上):解脱道 (632)绪论 (632)一、佛法并不是一种在理论上单独存在的东西。
《重阳立教十五论》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重阳立教十五论》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重阳立教十五论》是金代全真教著作。
宗教学导论读书笔记【篇一:哲学类-宗教学专业】宗教学专业概述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备较全面的宗教学知识,了解世界各大宗教的历史与现状,熟悉我国宗教法规和政策,能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或政府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宗教事务管理、理论宣传、政策调研等工作的宗教学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基本情况1、培养目标2、培养要求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识;◆◆◆◆◆34中国哲学史、外国哲学史、东方哲学、宗教学导论、佛教史、道教史、基督教史、伊斯兰教史、民间宗教研究、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宗教伦理学、宗教问题社会调查与方法、宗教学原著选读等。
5、实践教学宗教问题社会调查,一般安排6周左右。
6、修业时间4年。
7、学位情况哲学学士。
8、相关专业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
9、原专业名宗教学。
专业综合介绍“站在外”的立场来看待宗教的。
1995年9月北京大学率先成立了宗教学系,蒸日上。
宗教神秘而又富有内涵,宗教学年轻而充满活力,还有很多领域等待去开拓,宗教学研究大有可为。
对宗教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考虑报考这个专业,她需要你有一定理论思维能力,同时还需要一点敏锐的直觉,因为宗教学虽然不是宗教,但是研究的毕竟是宗教,需要一点点宗教的感悟能力。
这个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素养和扎实全面的宗教学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或政府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宗教事务管理、理论宣传、政策调研等工作,也可以到相关的新闻出版和文化事业单位工作。
我国开展宗教学的教学和研究的时间还不长,尽管近年来加大了培养的力度,但是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还很缺乏,有很多工作岗位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就业前景比较乐观。
专业教育发展状况宗教学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人文学科,是近百年来对社会宗教现象进行广泛、深入的科学研究的成果。
但是思想家致力于宗教的本质、起源和历史沿革的考察,经历了千百年之久,作为一种哲学思想的宗教观,早在古代希腊罗马时期就产生了,从希腊埃利亚学派的包诺芬学意义上的努力。
西方哲学十五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十五讲》是一本介绍西方哲学的读物,本书分为十五讲,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以及主要的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观点。
下面是我对每一讲的读书笔记。
第一讲:希腊哲学的奇迹这一讲主要介绍了希腊哲学的起源和基本特点。
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起源,它的特点是理性主义和思辨性,这与古希腊社会的特点相对应。
希腊哲学家注重思考和探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问题,并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哲学观点。
其中,柏拉图的理念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思维是希腊哲学的两个重要方面。
第二讲:柏拉图的不朽思想本讲详细介绍了柏拉图的哲学观点。
柏拉图以其形式本体论和理念哲学而著名。
他认为真理存在于理念的世界,而物质世界只是理念的一种影子。
他还提出了思想家王国的观念,即理念统治者应该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柏拉图的思想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关于道德和政治哲学的理论。
第三讲: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思维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哲学的另一个重要代表,他对逻辑的研究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他主张通过逻辑来进行推理和论证,他的分类学和演绎法至今仍广泛应用于科学和哲学领域。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欧洲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中世纪的哲学思想。
第四讲:波义耳的变革本讲介绍了笛卡尔、休谟和康德等思想家对西方哲学的重要影响。
笛卡尔是第一个在哲学上试图建立一个无疑真理的思想家,他的“我思故我在”成为现代欧洲哲学的基础。
休谟则对知识和认识论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我们的知识只是基于习惯和经验的。
康德则试图合并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提出了他著名的“理性的边界”。
第五讲:黑格尔与历史辩证法黑格尔是十九世纪哲学家,他对历史辩证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认为历史是逐步发展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和动力。
黑格尔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关于社会和历史的观点。
第六讲:尼采的力量哲学尼采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一位重要哲学家,他对西方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10—11学年第一学期北大哲学系课表本科生课表:课程名课程类别参考学分起止周班号专业教师姓名教师职称上课时间教室备注哲学导论任选 2.0 1-17 1 李猛副教授周二10-11二教319大类平台课逻辑导论通选课3.0 1-17 1 陈波教授周一10-11单周三10-11二教205现代西方哲学通选课2.0 1-17 1 李超杰副教授周一10-11文史219本系学生不可选伦理学导论通选课2.0 1-17 2 王海明教授周一10-11二教401本系学生不可选美国环境思想通选课2.0 1-17 1 苏贤贵副教授周四5-6三教307管理哲学通选课2.0 1-17 1 陈少峰教授周三10-11理教211波普的历史哲学限选 2.0 1-17 1 席大民副教授周一10-11二教509科学社会学导论全校任选2.0 1-17 1 朱效民副教授周二10-11二教210投影、电脑日本佛教全校任选2.0 1-17 1 王颂副教授周三10-11二教404模态逻辑限选 4.0 1-17 1 周北海教授周二5-6 周三10-11一教209数学哲学专题限选 2.0 1-17 1 叶峰教授周一10-12 本研合上数学结构限选 2.0 1-17 1 刘壮虎教授周一7-9 理教120佛教文献与佛学研究全校任选2.0 1-17 1 王颂副教授周一10-11二教519印度佛教史通选课2.0 1-17 1 姚卫群教授周二10-11二教410话筒阿拉伯哲学限选 2.0 1-17 1 沙宗平副教授周二7-9 本研合上道家哲学专题限选 2.0 1-17 1 周四3-4 三教103郑开老师讲授基督教原典限选 2.0 1-17 1 吴玉萍讲师周五3-4 二教529旧约导读圣经神学限选 2.0 1-17 1 周二10-11 一教107讲授东正教艺术通选课2.0 1-17 1 徐凤林教授周二10-11二教401宗教哲学专题限选 2.0 1-17 1 吴飞副教授周三7-9 本研合上基督教专题限选 2.0 1-17 1 吴玉萍讲师周五1-2 文史102路加福音(下)印度佛教经典选读限选 2.0 1-17 1 周学农副教授周四3-4三教201投影、主机本体论论证限选 2.0 1-17 1 邢滔滔副教授周一5-6二教408宗教哲学英文课全球化时代的宗教关系全校任选2.0 1-17 1 赵敦华教授周三10-11二教425后现代主义哲学全校任选2.0 1-17 1 赵光武教授周三7-9本研合上02311260政治哲学通选课2.0 1-17 1 吴增定副教授周四10-11二教205语言哲学全校任选2.0 1-17 1 韩林合教授周二10-11二教211民主理论限选 2.0 1-17 1 韩水法教授周四5-6 文史115为元培学生开设资本论哲学研究限选 2.0 1-17 1 王东教授周二7-9 本研合上哲学之用任选 1.0 1-17 1 于晓凤副教授周五5-6单二教308就业指导课复杂性科学与哲学全校任选2.0 1-17 1 赵光武教授周六7-9本研合上02311700文学与伦理通选课2.0 1-17 1 何怀宏教授周一10-11二教307世界文明中的科学技术通选课2.0 1-17 1 周程副教授周二10-11二教109博物学导论全校任选2.0 1-17 1 刘华杰教授周二5-6三教508投影、电脑中国现代哲学史专业必修2.0 1-17 1哲学胡军教授周一7-8三教306伦理学导论专业必修2.0 1-17 1哲学李猛副教授周四7-8二教307美学原理专业必修2.0 1-17 1哲学彭锋副教授周三7-8二教309西方马克思主义专题专业必修2.0 1-17 1哲学仰海峰教授周二7-8理教122伊斯兰教史限选 2.0 1-17 1 宗教沙宗平副教授周一10-11二教511本研合上02318372宗教社会学专业必修2.0 1-17 1宗教学孙尚扬教授周三3-4二教315中国宗教史专业必修2.0 1-17 1宗教学王宗昱教授周二3-4二教304哲学导论专业必修2.0 1-17 1哲学类赵敦华教授周三5-6电教114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下)专业必修2.0 1-17 1哲学类杨学功副教授周一7-8二教311宗教学导论专业必修2.0 1-17 1哲学类吴飞副教授周四1-2电教112和大类平台课合上西方哲学史(下)专业必修2.0 1-17 1哲学类先刚副教授周三3-4理教205中国哲学史(下)专业必修2.0 1-17 1哲学类张学智教授周一3-4理教103研究生课表:课程名课程类别参考学分起止周班号专业教师姓名教师职称上课时间教室备注马列原著精读专业必修4.0 1-17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丰子义教授周一7-9周三6-8教研室上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1)专业必修3.0 1-17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丰子义教授周三2-4周三上午教研室授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研究(下)专业必修3.0 1-17 1马克思主义哲学徐春副教授周二7-9四教406《资本论》哲学研究任选 3.0 1-17 1马克思主义哲学王东教授周二7-9二教512哲学前沿问题研究专业必修3.0 1-17 1马克思主义哲丰子义教授周四7-9 合上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任选 3.0 1-17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仰海峰 教授 周四7-9 文史112西方历史哲学研究 任选 3.0 1-17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席大民 副教授周二10-12教研室上课中国佛教哲学原著选读 专业必修 3.0 1-17 1 中国哲学 周学农 副教授 周一7-9 四教302儒家哲学著作选读专业必修3.0 1-17 1中国哲学王 博 教授 周二7-9文史107中国哲学专题 任选 2.0 1-17 1中国哲学 王中江 教授 周二3-4 二教424德国古典哲学原著 专业必修 3.0 1-17 1外国哲学 刘哲副教授周二2-4 外哲基地227上课 现代欧陆哲学 任选 3.0 1-17 1外国哲学靳希平 教授 周二6-8外哲基地227上课 欧洲近代哲学原著 专业必修 3.0 1-17 1 外国哲学 尚新建 教授 周三2-4外哲基地227上课 海德格尔后期哲学研究 任选 3.0 1-17 1 外国哲学 吴增定 副教授 周三10-12上课 英美分析哲学原著 专业必修 3.0 1-17 1 外国哲学 叶 闯 教授 周日10-12外哲基地227上课 递归论基础 任选 3.0 1-17 1 逻辑学 叶 峰 教授 周四7-9 文史106一阶逻辑 专业必修3.0 1-17 1 逻辑学 邢滔滔副教授 周三10-12 文史117数学哲学 任选 3.0 1-17 1 逻辑学 叶 峰 教授 周一10-12 文史110数学结构 任选 3.0 1-17 1 逻辑学 刘壮虎 教授 周一7-9理教120逻辑前沿问题(上)专业必修 3.0 1-17 1 逻辑学 周北海 教授 周二7-9 二教421正义理论研究 任选 3.0 1-17 1 伦理学 徐向东 教授 周四6-8 外哲基地227上课 中国伦理学史研究专业必修3.0 1-17 1 伦理学 陈少峰 教授 周二7-9文史112伦理学问题研究 专业必修 2.0 1-17 1 伦理学 王海明 教授 周一7-8 文史107生命伦理学经典任选 2.0 1-17 1 伦理学文献选读#中国美学专题任选 3.0 1-17 1 美学朱良志教授周三10-12西方美学概论专业必修3.0 1-17 1 美学宁晓萌讲师周一7-9四教406中国美学概论专业必修3.0 1-17 1 美学王锦民副教授周二7-9文史110西方美学专题任选 3.0 1-17 1 美学章启群教授周四7-9 一教216美学前沿问题研究任选 3.0 1-17 1 美学叶朗教授周三7-9四教411佛教研究方法任选 3.0 1-17 1 宗教学李四龙副教授周一7-9一教106俄罗斯哲学研究任选 3.0 1-17 1 宗教学徐凤林教授周一7-9 二教530佛典精读专业必修3.0 1-17 1 宗教学姚卫群教授周四7-9一教309汉译佛典选读(三)专业必修3.0 1-17 1 宗教学姚卫群教授周四7-9《坛经》导读任选 3.0 1-17 1 宗教学周学农副教授周二7-9一教308宗教学专题专业必修3.0 1-17 1 宗教学张志刚教授周二10-12教研室上课灵宝经选读专业必修3.0 1-17 1 宗教学王宗昱教授周四7-9二教521宗教哲学专题专业必修3.0 1-17 1 宗教学吴飞副教授周三7-9二教506伊斯兰教研究专题任选 2.0 1-17 1 宗教学沙宗平副教授周一10-11本科生课表《阿拉伯哲学》任选 3.0 1-17 1 宗教学沙宗平副教授周二7-9四教407以赛亚书和罗马书任选 3.0 1-17 1 宗教学周四10-12二教508读书与写作专业必修3.0 1-17 1科学技术哲学冀建中研究员周一2-49-12点承泽园上课科学哲学原著选读专业必修3.0 1-17 1科学技术哲学孙永平副教授周二6-8科学史名著选读专业必修3.0 1-17 1科学技术哲学吴国盛教授周三2-4科学的社会研究专题专业必修3.0 1-17 1科学技术哲学苏贤贵副教授周二2-4科学技术与社会(STS)任选 3.0 1-17 1科学技术哲学王骏副教授周四2-4中国近现代科学与社会任选 3.0 1-17 1科学技术哲学任元彪副教授周四7-9二教507科技哲学前沿I任选 3.0 1-17 1 科学技术哲学吴国盛教授周二6-8科技政策文献选读任选 3.0 1-17 1科学技术哲学王骏副教授周二6-8科学社会史研究专题专业必修3.0 1-17 1科学技术史周程副教授周二7-9一教208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专业必修2.0 1-17 1 杨学功副教授周三7-8二教206中国哲学名著概论专业必修3.0 1-17 1 杨立华教授周二10-12一教302后现代主义哲学研究任选 3.0 1-17 1 赵光武教授周三7-9一教104复杂性科学与哲学任选 3.0 1-17 1 赵光武教授周六7-9二教210古希腊语导论(下)任选 3.0 1-17 1 靳希平教授周一7-9外哲基地227上课政府管理学院西方政治思想专题研究限选3.0 1-17 00政治学理论李强教授周二1-3政管514政管514 党史专业限选本科课程详细介绍课程号02330001 参考学分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32.0修读对象课程名称哲学导论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教材参考书1、《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8月第1版2、The Republic of Plato, translated, with notes, an interpretive essay, and a new introduction by Allan Bloom, Basic Books, 1968.课程介绍"哲学"的希腊文本义是"爱智慧"。
【宗教学基础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第一部分书目内容简介王晓朝先生在《宗教学基础十五讲》一书中,从区分宗教学与宗教入手,分析了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以及古代各个民族宗教;而后概括分析世界三大宗教的创立、教义、传播;继而从广义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宗教的基本要素、社会功能;最后具体到中国,分析了宗教在中国的发展与演化,同时也介绍了我们党与政府对于宗教的态度,内容深入浅出,使读者能够在宏观上把握宗教学的基本内容。
第二部分读书总体要求和读书目标读《宗教学基础十五讲》。
通过本书目的了解宗教学的基本问题,掌握宗教学的基本理论,认识诸种宗教的基本内容。
第三部分书目基本内容第一讲宗教学与宗教的界定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宗教学的诞生2.宗教学的分支学科与发展3.宗教的界定4.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宗教学与宗教的区别。
重点知识解析:(1)宗教的几种含义。
(2)宗教学一般认为是使用客观的态度、比较的方法以及实证的精神研究宗教的科学。
三、思考题1.宗教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2.“宗教四要素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第二讲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原始宗教的产生2.宗教与神话3.宗教与崇拜4.宗教与巫术5.原始宗教的特点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原始宗教的特点。
重点知识解析:(1)原始宗教的宗教观念非常朴素,原始宗教的崇拜对象非常直观。
(2)原始宗教的神灵崇拜具有个别性和多样性。
(3)原始人信仰宗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现实生活。
三、思考题1.灵魂观念对于宗教的产生与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2.原始宗教有哪些基本特点?第三讲古代民族宗教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主要民族宗教的形成2.古代埃及宗教3.古代中国宗教4.古代中国宗教5.民族宗教向世界宗教发展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古代中国宗教的形成与发展。
重点知识解析:(1)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以天神和祖先崇拜为核心。
读书:王晓朝《宗教学基础十五讲》短评本书是我从网上收来的二手书,估计是某高校学生上相关选修课时的教材。
书上着墨不多,从原书的笔记来看,还是翻到了最后一章。
我看到一些熟悉的东西,往往会心一笑——就像看到我上学时翻书做笔记的情景:比如教材通常是前旧后新,除考试内容外,后面几章几乎一片空白;又如笔记往往是前工整后潦草,刚开始写字恨不得斧凿刀刻一样,越到后面越放飞自我;再如第一章上总要照着老师的板书或PPT郑重其事地抄上本学科或某核心概念的定义(往往与书上的还有差异),原书主记的是“宗教学是以宗教和宗教发展史为研究对象的现代社会科学门类,是哲学的二级学科。
宗教学旨在通过对宗教现象、宗教起源、演化、性质、规律、作用的研究,解释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规律”……当然,重要的还有这个:名词解释:宗教学(P1)、宗教巫术(P8-12)、宗教观念、世界宗教(P60)、四谛(P109)、四法印(P110)、神秘主义(P174)、苏菲派(P155);简答题:宗教的社会功能(P203)、基督教的核心信仰(教义P144)、宗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P288)、中国宗教五性(P319);问答题:宗教文化传播(P222)、宗教科学(P271);上面的题目,涵盖了本书大部分的重要内容与章节,从深度来讲,本书也只能达到这种深度了。
这些题目包括了宗教学与宗教界定(第一讲)、宗教起源和原始宗教(第二讲)、三大宗教基本知识(第五、六、七讲)、宗教的社会功能(第九讲)、宗教与文化传播(第十讲)、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第十二讲),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第十三讲);还有几讲,不太适合考试出题,比如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第十四讲),宗教对话与世界和平(第十五讲);如果是我出题,想要考得难点,那么就会考宗教与古代哲学的关系(第四讲),比如希腊理性神学的神灵观念,或者论述一下怎么以信仰为中介把握宗教与道德的关系(第十一讲)——毕竟我辛辛苦苦讲了一学期的宗教学基础,考试就让你们背宗教常识吗?这反映出了本书给人的整体印象:它太像一本教材了,无论是结构还是内容都像是一门概论类选修课所需要的,而且看起来是那种划划水就能过的选修课。
1.王晓朝:《宗教学基础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英)拉德克利夫•布朗:《安达曼岛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3.(英)拉德克利夫•布朗:《原始社会的结构和功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4.(英)弗雷泽:《金枝》,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英):《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德)西美尔,曹卫东译:《现代人与宗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7.(美)贝格尔,高师宁译:《天使的传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8.(法)薇依,顾嘉琛、杜小真译:《重负与神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德)舍勒,孙周兴译:《死、永生、上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0.刘师伯:《上帝在教堂内外:对广州基督徒群体人类学研究》,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11.刘昭瑞:《上帝的山葡萄园——一个天主教村的调查报告》,载刘小枫主编:《基督教文化评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12.吴梓明:《圣山脚下的十字架——宗教与社会互动个案研究》,香港道风书社,2005年.13.(美)孔飞力著,陈兼、刘昶译:《叫魂:1768年的中国妖术大恐慌》,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14.李安宅:《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15.吴飞:《麦芒上的圣言:一个乡村天主教群体中的信仰和生活》,香港道风书社出版,2001年。
16.周敏:《动荡的围龙屋:一个客家宗教的城市化遭遇与文化抗争》,商务印书馆,1995年。
17.[美] 塞缪尔·亨廷顿,周琪.刘绯.张立平.王圆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2年。
18.(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周昌忠译:《神话学:生食到熟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19.(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周昌忠译:《从蜂蜜到烟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王重阳立教十五论内容《王重阳立教十五论》是道教主要经典之一,是王重阳在逍遥派创立之初所撰写的重要著作。
本书是一部道教的经典之作,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包括道教的根本思想、修行方法、追求长生不老的理念等。
下面将以简体中文的形式,进行详细介绍。
《王重阳立教十五论》的第一论是《道教的基本原理》。
王重阳在这一论中阐述了道教的基本思想和哲学观点。
他认为,道教的根本原理是道,即宇宙的普遍规律和永恒之道。
他指出,生命是道的体现,而人的任务就是通过修行,与道合一,追求长生不老。
他还强调了道教的无为而治的个人修行方法,即以无为而治来管理个人生活和社会事务。
第二论是《道教修行的基本途径》。
王重阳在这一论中介绍了道教修行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他提出了道家的三宝,即道、德、经。
他认为修行者应当通过修养道德,在生活中体现道教的价值观念和教义。
他还详细说明了修炼内丹的方法和功效,鼓励修行者将心向道,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第三论是《追求长生不老的道路》。
王重阳在这一论中详细介绍了道教的长生不老理念和方法。
他指出,长生不老是道教修行者的最高目标,道教通过修行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他介绍了悟道、修心、修真、修神的方法,以及如何练成药师、妙手、百变等术法,以帮助修行者达到长生不老的愿望。
第四论是《修行者的境界和层次》。
王重阳在这一论中详细介绍了修行者的境界和层次。
他将修行者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相应的修行方法和境界。
他认为修行者的境界高低决定了他们修行的效果和成就。
第五论是《道家的修行戒律》。
王重阳在这一论中提出了道教修行者应当遵守的戒律和规范。
他认为,修行者应当遵守“无思无为”、“安心宁神”等戒律,以帮助他们达到修行的最终目标。
第六论是《修行者的修养和品行》。
王重阳在这一论中强调修行者应当注重个人修养和品行。
他指出,修行者应当保持纯洁的心灵和良好的品格,以便更好地与道合一,达到修行的目的。
第七论是《修行者的修行方法和技巧》。
图解佛教基础知识书籍佛教基础知识是了解佛教文化和信仰体系的关键。
通过图解的形式,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佛教的核心概念和教义。
本文将向您介绍一本图解佛教基础知识书籍,帮助您快速而全面地了解佛教。
这本图解佛教基础知识书籍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佛教教义、佛陀的生平事迹、佛教文化和佛教修行方法等内容。
通过插图和图表的运用,读者不仅可以轻松读懂佛教的基本概念,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佛教的精髓。
首先,本书对佛教的起源和历史进行了简要介绍。
它向读者解释了佛教如何在印度兴起,以及佛陀的生平和教诲。
读者可以通过图解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形象和重要场景,更好地理解佛教的根源和历史演变。
其次,该书详细阐述了佛教教义中的核心概念和教导。
例如,它清晰地解释了“四圣谛”、“八正道”等佛教教义的含义和实践方法。
每个概念都配有生动的插图,有助于读者理解并运用这些思想于生活中。
此外,该书还着重介绍了佛教文化和佛教艺术的特点。
佛教文化在亚洲各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而佛教艺术则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意象而闻名于世。
通过插图展示佛教建筑、佛教艺术品和佛教节日等内容,读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佛教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样性。
最后,该书对佛教修行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
从禅定、般若、戒律到布施、忍辱、精进等修行方法,读者可以了解到佛教修行的多元性和相互关系。
图解的形式使得这些修行方法更易于理解和实践。
这本图解佛教基础知识书籍以其内容的科学性和易读性而备受推崇。
它通过图解的形式,使得抽象的佛教概念更加具体、形象,让读者轻松地掌握佛教基础知识。
无论是对佛教感兴趣的初学者,还是对佛教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士,都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取到宝贵的信息。
综上所述,这本图解佛教基础知识书籍是了解佛教的理想选择。
它以直观明了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佛教的核心概念、教义、历史和修行方法。
无论是作为入门读物,还是作为进一步学习佛教的资料,这本书都将为读者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发。
让我们一同走进佛教的世界,探索其博大精深的智慧。
【宗教学基础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第一部分书目内容简介王晓朝先生在《宗教学基础十五讲》一书中,从区分宗教学与宗教入手,分析了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以及古代各个民族宗教;而后概括分析世界三大宗教的创立、教义、传播;继而从广义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宗教的基本要素、社会功能;最后具体到中国,分析了宗教在中国的发展与演化,同时也介绍了我们党与政府对于宗教的态度,内容深入浅出,使读者能够在宏观上把握宗教学的基本内容。
第二部分读书总体要求和读书目标读《宗教学基础十五讲》。
通过本书目的了解宗教学的基本问题,掌握宗教学的基本理论,认识诸种宗教的基本内容。
第三部分书目基本内容第一讲宗教学与宗教的界定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宗教学的诞生2.宗教学的分支学科与发展3.宗教的界定4.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宗教学与宗教的区别。
重点知识解析:(1)宗教的几种含义。
(2)宗教学一般认为是使用客观的态度、比较的方法以及实证的精神研究宗教的科学。
三、思考题1.宗教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2.“宗教四要素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第二讲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原始宗教的产生2.宗教与神话3.宗教与崇拜4.宗教与巫术5.原始宗教的特点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原始宗教的特点。
重点知识解析:(1)原始宗教的宗教观念非常朴素,原始宗教的崇拜对象非常直观。
(2)原始宗教的神灵崇拜具有个别性和多样性。
(3)原始人信仰宗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现实生活。
三、思考题1.灵魂观念对于宗教的产生与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2.原始宗教有哪些基本特点?第三讲古代民族宗教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主要民族宗教的形成2.古代埃及宗教3.古代中国宗教4.古代中国宗教5.民族宗教向世界宗教发展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古代中国宗教的形成与发展。
重点知识解析:(1)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以天神和祖先崇拜为核心。
(2)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的特点。
三、思考题1.世界宗教史上最重要的民族宗教有哪些?2.在民族宗教向世界宗教发展的过程中,有哪些主要因素在起作用?第四讲宗教与古代哲学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生命活动的两种基本方式1.宗教与希腊哲学的起源2.神灵观念的理性化与希腊理性神学3.希腊化时期的宗教与神学4.基督教接纳希腊哲学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神灵观念的理性化与希腊理性神学。
重点知识解析:(1)希腊哲学家的神灵观念的理性化。
(2)基督教接纳希腊哲学的理由。
三、思考题1.为什么说西方理性神学源于希腊哲学家对神的思考?2.希腊哲学与基督教具有什么样的关系?第五讲佛教基本知识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佛教的创立与发展2.佛教的基本教义3.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经典4.佛教的主要礼仪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经典。
重点知识解析:(1)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
(2)佛教在中国的宗派。
三、思考题1.如何理解佛教的基本教义?2.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第六讲基督教基本知识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基督教的前身2.基督教的诞生和发展3.基督教的经典4.基督教的核心信仰与基本礼仪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基督教的诞生和发展,基督教的核心信仰与基本礼仪。
重点知识解析:(1)基督教的兴起几乎与罗马帝国的发展同步。
(2)天主教与东正教的信仰与教义。
三、思考题1. 基督教有哪三大主要派别?2.基督教的基本信仰是什么?第七讲伊斯兰教基本知识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伊斯兰教的诞生与发展2.伊斯兰教基本信条3.伊斯兰教的礼仪4.伊斯兰教的经典5.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伊斯兰教基本信条,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重点知识解析:(1)伊斯兰教基本信条为“六大信纲”。
(2)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经过了六个时期。
三、思考题1.伊斯兰教的信仰对象是什么?2.伊斯兰教怎样看待今生与来世的关系?第八讲宗教的基本要素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宗教意识2.宗教组织3.宗教礼仪4.宗教器物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宗教意识与宗教礼仪。
重点知识解析:(1)宗教意识对宗教的其他层面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2)宗教礼仪是构成宗教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宗教意识的行为表现,是信教者用来沟通人与神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化的行为表达方式。
三、思考题1.什么是宗教神秘主义?2.宗教礼仪与宗教信仰有什么关系?第九讲宗教的社会功能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社会整合与控制功能2.社会心理调节功能3.社会化与交往功能4.宗教社会功能的两重性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社会整合与控制功能,宗教社会功能的两重性。
重点知识解析:(1)宗教的社会整合功能主要通过宗教信仰来发挥。
(2)宗教具有社会整合与控制功能,但是其功能的发挥所产生的结果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并非都是积极的。
三、思考题1.宗教的整合功能是如何实现的?2.宗教的社会化功能与家庭、学校、单位等世俗组织有什么不同?第十讲宗教与文化传播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文化视域的形成2.文化传播的规律性3.外来宗教本土化问题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文化传播的规律性,外来宗教本土化问题。
重点知识解析:(1)文化互动转型论以不同类型文化间的文化传播为解释对象,以强调本有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互动”与“转型”为主要特征。
(2)在文化研究的影响下,研究宗教学学者把文化传播学的一些术语移植到宗教领域,用来思考宗与文化的关系,反思宗教传播的历史,确定宗教传播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三、思考题1.文化传播有哪些规律性?2.为什么外来宗教本土化是一种必然现象?第十一讲宗教与道德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宗教与道德在文化系统中的不对称2.以信仰为中介把握宗教与道德的关系3.中介伦理的共同准则4.发挥宗教道德在现时代的积极作用5.倡导和平与宽容的伦理原则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宗教与道德在文化系统中的不对称,发挥宗教道德在现时代的积极作用。
重点知识解析:(1)宗教与道德在文化系统中的不对称表现为三个主要的方面。
(2)宗教伦理的共通原则适用于一切个人、团体、民族、国家、宗教。
三、思考题1.全球伦理有什么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2.积极开展宗教间对话对于促进世界和平有什么重要的作用?第十二讲宗教与科学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原始时代的融为一体2.古代的分化与对立3.近代的矛盾与冲突4.现代的调适与共存5.二者关系的若干种模式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宗教与科学在近代的矛盾与冲突,以及现代的调适与共存。
重点知识解析:(1)现代科学已经将解释自然现象的权利从宗教手中夺了过来。
不过宗教只是被迫把其已无法维持的解释自然现象的权利交还给科学,但并没有退却。
(2)宗教与科学调和的具体表现。
三、思考题1.在近代社会当中,宗教与科学的冲突和对立的原因何在?2.当代宗教与科学应当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当中?第十三讲宗教与中国文化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中国文化的整体结构2.宗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宗教与中国文化的动态互补4.中国的民间宗教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宗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宗教与中国文化的动态互补。
重点知识解析:(1)宗教是中国文化的整体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宗教与中国文化的各种形态构成了具有内在统一性的完整的文化共同体。
(2)在宗教与中国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当中,宗教不是消极地适合中国文化,而是积极地对中国文化产生影响,与中国文化形成一种动态互补的关系。
三、思考题1.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包括哪些基本要素?2.为什么说本土化是外来宗教融入中国文化的惟一通道?第十四讲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新制度下宗教的调适2.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一贯主张3.中国宗教五性的提出4.历史的曲折与教训5.新时期党和政府宗教工作的基本任务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中国宗教五性的提出,新时期党和政府宗教工作的基本任务重点知识解析:(1)中国宗教五性: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于宗教问题的十项基本观点与基本政策。
三、思考题1.宗教五性说是如何提出来的?2.如何理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第十五讲宗教对话与世界和平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战争与宗教关系2.思考战争问题的不同纬度3.宗教的和平使命4.大力推进宗教对话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思考战争问题的不同纬度,宗教的和平使命。
重点知识解析:(1)“克制文化扩张的欲望”。
(2)宗教领袖与宗教徒在对话中既要捍卫宗教信仰自由,又要尊重人类多元的文化传统、政治观念和价值体系。
三、思考题1.宗教对话有哪些层次?2.宗教对话对于促进世界和平有什么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