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山简介导游词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2
崆峒山导游词讲解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被誉为“中华道教名山”的崆峒山。
我是您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走进崆峒山,感受这里的美丽风光和深厚文化底蕴。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崆峒山的概况。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海拔 2000-3000 米,是我国五大仙山之一,同时也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
据史书记载,崆峒山历史悠久,已有 1.8 亿年的历史,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现在,我们来到了崆峒山的第一站——问道宫。
问道宫是崆峒山道教的发源地,始建于东汉时期。
这里供奉着道教创立者张三丰真人,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道教的神秘氛围,领略道教文化的魅力。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前行,来到崆峒山的第二大景点——观音岩。
观音岩地势险要,宛如观音菩萨凌空飞翔。
这里的观音殿内有一尊观音像,栩栩如生,游客们可以在这里祈求平安、健康和幸福。
沿着观音岩往上走,我们来到了崆峒山的三号景点——乌龟峰。
乌龟峰是因为形状酷似乌龟而得名,这里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当年王母娘娘曾在这里饲养乌龟,用以镇守洪水。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乌龟峰上的乌龟石,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接下来,我们将前往崆峒山的主峰——玉皇顶。
玉皇顶是崆峒山的最高峰,海拔 3000 米。
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一览众山小”的壮观景象。
同时,山顶的玉皇殿让我们感受到道教的神秘氛围,游客们可以在这里烧香拜佛,祈求平安和幸福。
在玉皇顶欣赏完美景后,我们将继续下行,来到崆峒山的第四大景点——飞升宫。
飞升宫是为纪念道教神仙王乔、王子晋而建,这里有许多关于他们的传说和故事。
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最后,我们来到了崆峒山的最后一站——崆峒古镇。
这里保留了古老的建筑风格和民俗文化,游客们可以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购买纪念品,感受古镇的魅力。
总之,崆峒山的美景和道教文化令人陶醉。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在游览过程中,请大家注意安全,保护环境,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甘肃崆峒山导游词(9)中国大多数寺院把弥勒佛塑成笑口常开,袒胸露怀的样子。
据说弥勒和尚是五代后梁时期浙江奉化岳林寺里的一位胖和尚,法名契此,经常携布袋云游四方,既能预知天时变化,又能测查祸福,人称布袋和尚。
圆寂时他念了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
中国人将弥勒佛造成笑佛,大肚佛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表现他的慈悲、大度、无往不乐的心态。
这尊塑像是由崆峒山艺人戴国华先生所塑,看上去多么的和蔼可亲,不由让人想起一幅有关此佛的一句名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已何以不容。
昭示了做人度量要大。
这里有三扇门,中间的叫做空门,两边为无座门和无相门,大家进入的时候只能从两边进入,不可以走中间,否则就会遁入空门,说明你有出家当和尚的想法。
进入寺院,正对大雄宝殿的三洲感应殿内供奉的是韦驮菩萨,韦驮菩萨原本是佛国中的“神行太保”,有善走如风的法术本领,佛经上说,有一个名叫“捷疾鬼”的家伙,偷走了佛门两颗牙齿,韦驮得知后大怒,一气之下便将“捷疾鬼”捉拿回来,追回两颗牙齿,因而立下了大功。
就这样韦驮成了护持佛法的一员大将,他保护释迦牟尼的坟墓,打退各路盗贼,为佛门立下了大功。
韦驮手持金刚杵的姿势是很有讲究的,如果金刚杵杵天,则表示这个寺院为皇家寺院,杵地则表示这个寺院只可上香,不可留宿。
如果金刚杵横放于肘间,则表示这个寺院为十方丛林,既可上香,又可留宿。
全国各地寺院的天王殿几乎都是一个样的天王,而且在天王殿的屋楣上有“风调雨顺”四字,相应的在屋脊后面有“国泰民安”四字,这有什么讲究呢?因为这四大天王在佛教中都是有来历的。
佛欲界不但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地狱、饿鬼,甚至天界。
“四大天王”就是佛教传说中欲界四方人类社会(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各护一天下”的护世四天王。
大家看他们的称谓与着装一般是这个样子的:东方持国天王,身着白色甲胄,手持琵琶琴。
所谓持国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要以慈悲为怀,用琵琶弹奏,以音乐感化众生,皈依佛门。
崆峒山简介第一篇:崆峒山简介崆峒山简介“山川雄秀甲于关塞。
”明朝“八大才子”之一赵时春这样赞美崆峒山。
相传广成子修炼得道于此山,黄帝前来向道家仙人广成子问道,人称崆峒山为“天下道教第一山”。
崆峒山后来发展为道、儒、佛三教合一、共尊共荣的宗教摇篮。
崆峒山还是中国五大武术流派之一崆峒派的发祥地。
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均以登崆峒为盛事。
崆峒山峰峦叠嶂,崖壁峭立,平台幽寂,怪石嶙峋,洞穴深邃,林木葱郁,湖光野岚,相映成趣,既有北方山势之雄,又有南方山色之秀,不愧为“西镇奇观”、“神州西来第一山”。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城关西12公里处。
由大小数十座山峰组成,主峰马鬃山(也称绝顶)海拔2025米。
主峰之后有翠屏山,是崆峒山最高峰,海拔2123米。
泾河和胭脂河回护前后,交汇环抱于突兀耸立的望驾山下。
崆峒山由上三迭系紫红色坚硬砾岩构成,是年代古老的丹霞地貌。
中台被切割形成北台、东台、南台、凤凰岭和灵龟台等,顶平、身陡、麓缓。
山上曾发现齐家文化遗址,说明在三千年前就有先民生活在这里。
《尔雅》载:“北戴斗极为崆桐。
”《汲冢周书》释:“正北的大夏、莎车、戎翟、月氏、空同、姑臧”等十族统归空同。
部族融合发展并消亡后,中心区域的名山加以山字偏旁专用指山。
也有认为,崆峒山名与道教无为思想有关,取其空空同同之意。
“高龄崆峒,山川险阻。
雄视三关,控制五原”(宋人郑文宝《萧关议》)。
崆峒山在中古以前又称“笄头山”,汉时,笄头道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北路第二站。
西汉至唐宋,商旅不绝,驼铃丁当。
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年轻时游览平凉时,写了《崆峒》一诗,描写了崆峒山的险峻壮美:“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
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
松拿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
”崆峒山历史:秦汉时期,崆峒山开始有了人文景观。
历代陆续兴建,亭台楼阁,宝刹梵宫,庙宇殿堂,古塔鸣钟,遍布诸峰。
明、清时期,人们把山上名胜景观称为“崆峒十二景”:香峰斗连、仙桥虹跨、笄头叠翠、月石含珠、春融蜡烛、玉喷琉璃,鹤洞元云、凤山彩雾、广成丹穴、元武针崖、天门铁柱、中台宝塔。
崆峒山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导游小李,我给大家讲解的是崆峒山。
崆峒山耸立在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是六盘山的支脉,北依关山,南望太统,面积约83平方千米,主要包括前山景区、五台山景区、香山景区、后峡景区等。
崆峒山水相映,既有北国之雄,又兼南方之秀,集自然美、历史美、人文美于一身,自古就有“西镇奇观”、“西来第一山”之美誉。
又因相传为仙人广成子修炼得道之所,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亲临问道于此山而被尊为“天下道教第一山”。
关于崆峒山名称的来历,历来有很多说法。
一说是与道教“空空洞的,清静自然”的观念有关;二是据说,这里是空同氏部族的居住地,所以崆峒就变成这座山的名称了;第三种是取“崆峒崆峒,遍山空洞,洞洞相连,山山相通”之意。
崆峒山峰林耸峙,拥有大小山峰数10座,最高的一座山峰是香山,海拔2123米的。
崆峒山上有东西南北中五台,形似莲花,四面展开,托起了主峰马鬃山。
中台是崆峒山的中心,海拔1894米,地势平坦宽广,视野开阔。
这座人称“绝顶”的马鬃山海拔2025米,俊俏挺拔,气势磅礴,堪称崆峒山的典范。
崆峒南与仰驾山相望,中间峡谷为前峡,泾河从中流出,声若弹筝,故又名弹筝峡。
北与马屯山对峙,中间峡谷为后峡,胭脂河从中流出,在崆峒山前汇入泾河。
崆峒山涵洞遍布,怪石嶙峋,说到洞,给大家讲个玄鹤洞的故事。
相传黄帝问道之时,洞中有双鹤飞出,有人说,这对玄鹤本来是广成子座前的童男童女,耳濡目染也最终得道,化作仙鹤了;也有人说,这对童男童女,整天一起伺候广成子日久生情,结果触犯了道规,被罚到凡间做仙鹤。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崆峒山最东面有一座突兀而立的高峰望驾山,相传这就是黄帝驾临而得名的。
广成子云游四方,最后在崆峒山得道成仙,轩辕黄帝两次问道于此,于是崆峒山就名闻天下,成为我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提到崆峒和道教,我们最先想到武术。
崆峒武术创始于崆峒山,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
崆峒武术和少林、武当、峨眉、昆仑并称为我国的五大武术流派。
平凉导游词篇一:崆峒山导游词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城西15公里,泾河上游主流与其北岸支流后峡河之间。
长100公里,平均宽15公里,海拔1870~2100米。
最高峰山势陡峻,树木葱茏,形成北西西走向的一道天然绿色屏障,故名翠屏山,海拔2123米。
地质构造上属小关山逆断层,垂直断距约700米,上三叠统延长群的褐紫色与绿色砾岩及白垩纪底砾岩等垂直节理发育,经侵蚀形成许多岩崖峡谷及奇峰绝壁等特殊地貌。
山顶有两级老夷平面:2100米的香山顶,上覆第三纪红层;1900米左右的一级经切割为东、西、南、北、中“五台”。
中台突起,诸台环列,各有奇势胜景。
合天台、插香台与灵龟台,号称“八台”,与“四岭”(凤凰岭、狮子岭、苍松岭与棋盘岭)、“二峰”(蜡烛峰与雷声峰),同为崆峒山地貌的自然奇观。
诸平台与山麓带先后修建了佛、道二教基地的“九院”、“十二宫”,共有寺观42处,大多集中分布在“五台”区,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现仅保存法轮寺的宋石经幢,十方院的元蟠龙石柱,东台宝庆寺的元代石壁及明建凌空塔,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崆峒山多特殊文化胜迹,山上有广成子洞,山麓有问道宫和广成泉。
又有望驾山及撒宝岩,传为望秦始皇驾临及始皇巡幸撒宝处。
东台悬崖的岩洞有玄鹤洞和青龙洞(一名归云洞),亦为崆峒名胜。
1980年在山南的崆峒前峡修成崆峒峡水库,水电站装机容量1890千瓦,具有发电、养鱼、灌溉及游览等综合效益。
有直达中台的登山公路。
下面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崆峒山佛教僧徒的生活。
在原始佛教时期,僧众的日常行事一般是出外化缘,各自修行。
修行的方法有两项:一是学习教理,主要是听佛说法,互相讨论;二是修习禅定,指打坐,或者经行(经行是在林间来往徘徊)。
后来寺院中有了佛像,经典记录成文字以后,才出现礼拜供养和读诵经典的礼仪。
根据佛所制定的戒律,僧众于每月望晦(农历十五日、三十日)两日齐集在法轮寺,共诵《戒本》,自我检查有无违犯戒律之事。
如有违犯,要按照情节依法忏悔。
崆峒山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让大家清醒一下!现在啊,请揉揉你们惺忪的睡眼,把你们的耳朵叫醒。
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把你们的目光聚焦在车窗外。
不错,不远处的那座山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素有“天下道教第一山”美誉度崆峒山了。
现在还有不到十分钟的时间,请大家收拾好自己的细软白银,顺便听我把崆峒山给您唠一唠。
在介绍之前呢我想问一下大家,有没有哪位朋友知道这座山名称的由来呢恩与道教有关这位小朋友很聪明,说的有那么点意思。
关于崆峒山名称的来历呢,历来有很多说法。
第一种呢,就是与道教“空空洞的,清静自然”的观念有关。
“空洞”与“崆峒”呢,古音相同时无可厚非的,但是以崆峒山这么悠久的历史来看,我们无从判断到底是先有崆峒山这个名称呢,还是先有道教“空空洞洞,清净自然”的观念;第二种说法呢,据史书记载啊,早在商周时期呢,这里是空同氏部族的居住地,所以崆峒就变成这座山的名称了。
但是这样就本末倒置了,因为从来都是先有标志物再有族号国号的,也就是说,先有崆峒山再有空同氏部族;第三种也是比较被我们大家所认可的一种,大家听过这样几句话吧,“崆峒崆峒,遍山空洞,洞洞相连,山山相通”。
说它遍山空洞呢,确实有点夸张。
但是一会大家到了山上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山上,真的有数不清的洞穴呢。
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说,物体内部虚空就是“空”字和“同”字。
而山有洞穴,自然就是“崆峒”咯!说到洞,真是洞洞有传说,洞洞有故事啊!给大家讲一个玄鹤洞的故事吧。
相传黄帝问道之时,洞中有双鹤飞出,黑羽丹頂。
有人说,这对玄鹤本来是广成子座前的童男童女,耳濡目染也最终得道,化作仙鹤了;也有人说呢,这对童男童女啊,整天呆在一起伺候广成子,时间长了就日久生情了,那个缠绵悱恻啊。
结果呢,还是触犯了道规,被罚到凡间做仙鹤。
世世代代啊,崆峒山屡有飞鹤出现,你们能不能见到,就看咱们大家都运气咯。
崆峒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1月份呢,又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称号。
二年级崆峒山的导游词
二年级崆峒山的导游词
大家好,我们是导游小组,我们这个队的成员有:李奇蔚,陈芳圆,刘浩男,摆家辉,这次我们要带你们这些游客去“崆峒山。
”
首先,我们要带你们去崆峒山的.缆车卖票处,你会看见那里的缆车是由红与白组成的,形状是正方体,四面都是玻璃,里面是长椅子,坐在上面,你会看见底下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还可以看见山下的崆峒水库,湖水清澈,水波荡漾,在阳光的照射下,水面上银光闪闪,美丽极了。
缆车到了崆峒山上,进入眼帘的石碑上,上面写着崆峒山这三个大字,北边是塔院,南边是皇城,东边是香山。
我们先带你去皇城吧!首先,你得先上天梯,天梯好像足足1000多个台阶,你得上好一会,终于上到山顶了,你会看见广成子洞、问道宫、广成泉。
然后,我们去塔院,你到了那里,会特别轻松,我会先给你买一瓶茶喝,再让你看看戏,再带你去少林寺的宝塔上,宝塔下面有一个静心院,这里是山上佛教的聚集点。
最后,我会带你去最高的香山,路过天仙宫、黄龙泉、静乐宫、寒山寺等景点。
工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最后终于登上了到崆峒山的最高峰——香山。
香山海拔2123米。
站在山顶往下望,崆峒山美景尽收眼底。
崆峒山上有佛、道、儒三教并存。
在山上休息了一会就从前山下山了。
好了,这次的旅游已经结束了,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游崆峒山的导游词作文四百字优秀6篇整理游崆峒山的导游词作文四百字优秀6篇我们会在保障每位游客的平安前提下让各位游客查找到更多好玩的玩乐方式和体验方法,从而达到一个最佳的行程效果。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游崆峒山的导游词作文四百字,欢迎大家阅读与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游崆峒山的导游词作文四百字【篇1】我的家乡在甘肃平凉,那里山青水秀,绿树成荫,最让人忘不了的是那座很出名的山——崆峒山。
那里,一座座的山峰凹凸起伏、连绵不断,在山脚下,有一条终年缓缓流淌的小溪,小溪边栽满了四季常青的松柏。
啊好一幅山水环绕的风景画卷!崆峒山的顶峰有一个僧房,里面住着很多德高望重的僧人,每天早晨,他们都要进行晨练。
伴着花香,和着鸟鸣,罩着薄雾,他们是那样专注,是那样闲静,是的那样雅致……在一边观望的我,被眼前的情景怔住了,啊!莫非我身处仙境?在这里空气是那么清鲜,畅游于崆峒山之间,总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在这种境界里,即使人赞叹,又叫人舒适,既愿久立回望,又想坐下来低吟一首秀丽的小诗,表示我满心的开心。
岁月如流,往事如烟。
如今离开家乡已有五年了,记忆中的崆峒山依旧那样清楚,使人无法抹去,无法忘却。
家乡的崆峒山啊,我爱你。
游崆峒山的导游词作文四百字【篇2】今日是星期六,我和妈妈一起去了崆峒山。
坐车来到山下,我就崆峒山被那漂亮的景色吸引住了:漫山遍野的大树,五彩缤纷小花漂亮极了!上到半山腰,再看山下的树林,就似乎一个放大了的西兰花,远处的山峰一座连着一座,好像一幅幅漂亮的风景画。
来到山顶,首先映入眼帘是太清宫的一刻千年古树,树缝里夹满了钱币,我问妈妈这是什么意思?妈妈说可能是他们求平安放的吧?往前走就是中台了,我们坐下休息了一会,又去了东台和北台。
突然,我发觉有好多的蚂蚁在搬家,我告知妈妈快要下雨了!妈妈说那我们就下山吧。
我们刚下山,就下起了小雨,等我们回到家的时候,雨下大了……游崆峒山的导游词作文四百字【篇3】崆峒山是一个美丽的处所,一年四季都很美。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城西15公里,泾河上游主流与其北岸支流后峡河之间。
长100公里,平均宽15公里,海拔1870~2100米。
最高峰山势陡峻,树木葱茏,形成北西西走向的一道天然绿色屏障,故名翠屏山,海拔2123米。
地质构造上属小关山逆断层,垂直断距约700米,上三叠统延长群的褐紫色与绿色砾岩及白垩纪底砾岩等垂直节理发育,经侵蚀形成许多岩崖峡谷及奇峰绝壁等特殊地貌。
山顶有两级老夷平面:2100米的香山顶,上覆第三纪红层;1900米左右的一级经切割为东、西、南、北、中“五台”。
中台突起,诸台环列,各有奇势胜景。
合天台、插香台与灵龟台,号称“八台”,与“四岭”(凤凰岭、狮子岭、苍松岭与棋盘岭)、“二峰”(蜡烛峰与雷声峰),同为崆峒山地貌的自然奇观。
诸平台与山麓带先后修建了佛、道二教基地的“九院”、“十二宫”,共有寺观42处,大多集中分布在“五台”区,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现仅保存法轮寺的宋石经幢,十方院的元蟠龙石柱,东台宝庆寺的元代石壁及明建凌空塔,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崆峒山多特殊文化胜迹,山上有广成子洞,山麓有问道宫和广成泉。
又有望驾山及撒宝岩,传为望秦始皇驾临及始皇巡幸撒宝处。
东台悬崖的岩洞有玄鹤洞和青龙洞(一名归云洞),亦为崆峒名胜。
1980年在山南的崆峒前峡修成崆峒峡水库,水电站装机容量1890千瓦,具有发电、养鱼、灌溉及游览等综合效益。
有直达中台的登山公路。
下面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崆峒山佛教僧徒的生活。
在原始佛教时期,僧众的日常行事一般是出外化缘,各自修行。
修行的方法有两项:一是学习教理,主要是听佛说法,互相讨论;二是修习禅定,指打坐,或者经行(经行是在林间来往徘徊)。
后来寺院中有了佛像,经典记录成文字以后,才出现礼拜供养和读诵经典的礼仪。
根据佛所制定的戒律,僧众于每月望晦(农历十五日、三十日)两日齐集在法轮寺,共诵《戒本》,自我检查有无违犯戒律之事。
如有违犯,要按照情节依法忏悔。
在全年之中,僧徒必需有的三个月安居在法轮寺之中,专心修道,不得随意他往。
崆峒山导游词范文介绍崆峒山导游词1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
崆峒山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
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和“道源圣地”之美誉。
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
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
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厚。
古往今来,崆峒山吸引了众多的风流才俊。
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亲自登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黄帝问道这一千古盛事在《庄子·在宥》和《史记》等典籍中均有记载;秦皇、汉武因“慕黄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黄帝西登崆峒;司马迁、王符、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华章、碑碣、铭文。
崆峒武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等武术流派驰名华夏。
崆峒山导游词2早晨起来,听爸爸说,我们全家要去崆峒山游玩。
顿时,我的心情分外激动。
三下五除二地把衣服、裤子穿上。
拉开窗帘一看,哇,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使我更加兴奋不已。
我们一同收拾好行李之后,在车上又唱又笑,真想一下就到目的地。
时间在欢声笑语中过去了,我们终于来到了盼望已久的崆峒山。
我们来到了崆峒山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崆峒山”这三个钢劲有力的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门口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广场正中央有一台大电视,是专门介绍景区的风景。
走进大门,我们乘着索道来到了半山腰的景点——中台。
眼前的一幕使我惊叹不已,放眼望去,陡峭的石壁上到处长满了树木,有笔直挺立的松树,有高大挺拔的白桦树,还有很多不知名的树,真是五彩缤纷!有的金灿灿;有的红似火;还有的翠色欲滴,真是美不胜收呀!我们顺着天梯继续步行爬山,看着眼前的各种树木。
崆峒山景点讲解《崆峒山:西北的仙境奇观》嘿,各位朋友!今天咱要唠唠那超有魅力的崆峒山,它就像一颗镶嵌在西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我第一次去崆峒山的时候,那心情,就像要去见一位久仰大名的明星。
一大早就爬起来,坐着车往那儿赶。
到了山脚下,抬头一望,哇塞,这山可真高啊!云雾缭绕在山间,就像给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纱巾。
沿着山路开始往上爬,一路上的景色那叫一个绝。
先说说那些树木吧,郁郁葱葱的,有高大挺拔的松树,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崆峒山;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树,枝叶交错在一起,仿佛在互相说着悄悄话。
我看到一只小松鼠在树枝间跳来跳去,那毛茸茸的大尾巴,一甩一甩的,可爱极了。
它的小爪子紧紧地抓着松果,眼睛滴溜溜地转,好像在警惕着周围有没有危险。
我想靠近点看它,刚一动,它就“嗖”地一下跑没影了,真是个机灵鬼。
再往上走,就到了中台。
中台这儿可热闹了,有不少的庙宇道观。
那些建筑古色古香的,飞檐斗拱,雕梁画栋。
我走进一座道观,里面的道士穿着道袍,神情安详,正在给香客们讲解着道教文化。
我好奇地凑过去听,道士说的一些养生之道还挺有意思的,什么顺应自然、心平气和之类的。
我在心里琢磨着,这崆峒山的灵气是不是也能让我沾点光,变得更有精气神呢。
接着往主峰爬,这一段路可有点挑战性了。
台阶又陡又窄,我爬得气喘吁吁的。
不过当我终于登上主峰的时候,那感觉,就像征服了全世界。
站在山顶往下看,连绵的山脉尽收眼底,远处的云海翻腾着,像一片白色的海洋。
我张开双臂,大声呼喊,声音在山谷里回荡,仿佛山也在和我一起欢呼。
崆峒山可不光是景色美,它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传说黄帝都曾来这儿问道呢,这一下子就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武侠小说里也常常提到崆峒派,那些武功高强的侠客们在这山上修炼武艺,行侠仗义。
我就想象着自己要是也能在这儿学个一招半式的,那该多酷啊。
这崆峒山啊,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
它既有大自然赋予的壮丽景色,又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
三一文库()〔导游词作文400字崆峒山〕崆峒山道教圣地,距离甘肃省平凉市区12公里,东至西安市300多公里。
传说黄帝问道于崆峒山的广成子,因此被称为道家第一山。
导游词作文400字崆峒山一府君山坐落于蓟县城北1.5公里处,明代以前叫崆峒山,山中多洞,其中穿云洞、山顶洞、白大洞等较为有名,崆峒积雪,为古代渔阳八景之一。
明嘉靖,清康熙、道光,民国时期的《蓟州志》和《钦定盘山志》等,对此山都有著述,并都有黄帝登此山问道广成子的记载。
《名胜志》、《太平寰宇记》、《光绪顺天府志》、《天府广记》、《畿辅通志》、《日下旧闻考》等志书也大都肯定了《蓟州志》关于黄帝问道崆峒山(府君山)的说法。
清代道光年间《蓟州志》里附有一幅《崆峒山图》,清晰地标明了广成子殿的位置。
明代以后,山上建有崔府君庙,故改称为府君山,沿用至今,府君山乃道教文化之古山。
1996年,县委、县政府本着突出旅游功能、注重文化品位、挖掘历史内涵、展示山水园林、体现生态宜居的总体要求,实现构建中等旅游城市的宏伟目标,开始动工兴建府君山公园,公园总规划面积5000亩。
目前公园内设有管理用房、入口三处(其中山门牌楼一座)、功德亭、望湖亭各一座、电视转播和观光塔一座,园内设有比较完善的道路、停车场、开放式运动场、路灯、动物雕塑、地质景观石碑等设施。
现在府君山公园作为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县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的重要场所,也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旅游、观光的重要场所。
导游词作文400字崆峒山二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城西15公里,泾河上游主流与其北岸支流后峡河之间。
长100公里,平均宽15公里,海拔1870~2100米。
最高峰山势陡峻,树木葱茏,形成北西西走向的一道天然绿色屏障,故名翠屏山,海拔2123米。
地质构造上属小关山逆断层,垂直断距约700米,上三叠统延长群的褐紫色与绿色砾岩及白垩纪底砾岩等垂直节理发育,经侵蚀形成许多岩崖峡谷及奇峰绝壁等特殊地貌。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甘肃导游词崆峒山简介道教圣地。
中国史志记载最早名山之一,号称西来第一名山”。
古籍名空桐,俗称崆峒。
又因山体特征,有鸡头、笄头等别名。
位于甘肃省平凉城西15公里,泾河上游主流与其北岸支流后峡河之间。
长100公里,平均宽15公里,海拔1870~2100米。
最高峰山势陡峻,树木葱茏,形成北西西走向的一道天然绿色屏障,故名翠屏山,海拔2123米。
地质构造上属小关山逆断层,垂直断距约700米,上三叠统延长群的褐紫色与绿色砾岩及白垩纪底砾岩等垂直节理发育,经侵蚀形成许多岩崖峡谷及奇峰绝壁等特殊地貌。
山顶有两级老夷平面:2100米的香山顶,上覆第三纪红层;1900米左右的一级经切割为东、西、南、北、中五台”。
中台突起,诸台环列,各有奇势胜景。
合天台、插香台与灵台,号称八台”,与四岭”(凤凰岭、狮子岭、苍松岭与棋盘岭)、二峰”(蜡烛峰与雷声峰),同为崆峒山地貌的自然奇观。
诸平台与山麓先后修建了佛、道二教基地的九院”、十二宫”,共有寺观42处,大多集中分在五台”区,形成规模宏大的群。
现仅保存法轮寺的宋石经幢,十方院的元蟠龙石柱,东台宝庆寺的元代石壁及明建凌空塔,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崆峒山多特殊文化胜迹,山上有广成子洞,山麓有问道和广成泉。
又有望驾山及撒宝岩,传为望秦始皇驾临及始皇巡幸撒宝处。
东台悬崖的岩洞有玄鹤洞和青龙洞(一名归云洞),亦为崆峒名胜。
1980年在山南的崆峒前峡修成崆峒峡水库,水电站装机容量1890千瓦,具有发电、养鱼、灌溉及游览等综合效益。
有直达中台的登山公路。
以下文字仅用于测试排版效果, 请使用时删除!当撩开窗的刹那,当推开门楣的倥偬,当抬头仰望天空时刻,秋阳光芒,总是令你防不胜防,把它光和热,幻化成清晰影子,将你打得,招架难熬,只有默默承受,从早到晚,变为它之囚徒,渴望于之脱逃。
崆峒山旅游景点介绍400字
崆峒山,位于中国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之一。
崆峒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朝拜。
崆峒山是一座悬崖峭壁、峰峦叠嶂的山脉,山势雄伟壮丽。
登临山顶,可以俯瞰到山下的风光和甘肃大漠的广袤,美不胜收。
崆峒山以其险峻的山势和奇特的地貌而闻名,山上有许多雄奇的石峰、怪石和岩洞,形状各异,独具特色。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是“南岩”和“北岩”,南岩状如司母戊(古代神话中的石母),北岩则形似鹰拿巨蛇。
此外,还有“一线天”、“豹子楼”等景点,让人大开眼界。
崆峒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许多古老的道观和庙宇。
其中最著名的是崆峒山李公道观,它是崆峒派的发祥地,也是中国道教史上的重要圣地。
李公道观内供奉着我国道教的创始人之一李广利,每年都会有众多的道士和信徒来此朝拜和修行。
此外,还有蓬莱洞、玉女洞等古老的道观和洞窟,使人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
崆峒山还有丰富的植被和野生动物资源。
山上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许多珍稀的植物和动物栖息其中。
这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着大量的野生动植物,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和金丝猴等。
登山寻幽之余,还可以欣赏到各种珍稀的植物和鸟类,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
总的来说,崆峒山是一座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宗教氛围于
一体的旅游胜地。
它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地貌,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宗教建筑。
无论是追求宗教信仰,还是寻求自然的宁静,都可以在崆峒山找到心灵的归宿。
如果你喜欢山水之间的悠闲与宁静,那么崆峒山将是您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崆峒山导游词
崆峒山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导游陈睿,我现在要带大家去美丽的崆峒上旅游了,我想我把大家带到崆峒山的时候,大家一定会刮目相看的,在我们要去的路上,希望大家多多关照呀
今天,我要把大家带到风光秀丽的崆峒山上来,希望等我带你们旅游完了以后,大家回到家了也会把这个乐趣和家人一起分享呀植物有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
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
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
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
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
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厚。
大家肯定已经转累了,现在大家赶快回家休息吧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崆峒山旅游,我会再次欢迎大家来做客呀如果来年大家再来旅游的话,可别忘了找我当你们的导游呀我会再次给大家当导游的。
二年级崆峒山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欢迎来到崆峒山!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著名的名山,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也是中国山脉形态多样的代表,是中国五岳之外的首位,也是我国文化名山。
首先,崆峒山的名字来源于古代道教传说中的崆峒洞天,相传这里是东海龙王敕封给太乙真人修道的地方。
崆峒山主峰双峰石,海拔2212.8米,是陇南重要山脉之一。
崆峒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山上山下绿树葱茏,山间清泉瀑布,风景极为优美。
山上有许多名胜景点,如李白铜像广场、碧水寒潭、天门洞、群仙庙等等,都是崆峒山的独特之处。
其中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是碧水寒潭,它位于崆峒山主峰的中山腰上,是一块宛如大水缸的巨石,清澈见底,潭水四季不涸,永恒不变。
相传,这是太乙真人在此修炼成仙后,留下的仙水。
另外,天门洞也是崆峒山的一大特色景点,洞口宽阔直通崆峒山顶,从洞中可以一览山下的美丽景色,令人陶醉其中。
崆峒山还有许多民间故事和传说,每年都会举办各种盛大的庆典和祭祀活动,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最后,请大家在游览崆峒山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随意破坏山上的植被和文物,让我们共同爱护这片美丽的自然风景。
谢谢大家的聆听,祝大家在崆峒山度过一个愉快的旅程!。
崆峒山导游词篇一:崆峒山导游词崆峒山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让大家清醒一下!现在啊,请揉揉你们惺忪的睡眼,大家好!让大家清醒一下!现在啊,请揉揉你们惺忪的睡眼,把你们的耳朵叫醒.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把你们的目光聚焦在车窗把你们的耳朵叫醒.不错,不远处的那座山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素有天”外.不错,不远处的那座山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素有下道教第一山”美誉度崆峒山了.现在还有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下道教第一山”美誉度崆峒山了.现在还有不到十分钟的时间,请大家收拾好自己的细软白银,顺便听我把崆峒山给您唠一唠.请大家收拾好自己的细软白银,顺便听我把崆峒山给您唠一唠.在介绍之前呢?我想问一下大家,在介绍之前呢?我想问一下大家,有没有哪位朋友知道这座山名称的由来呢?说的有山名称的由来呢?恩?与道教有关?这位小朋友很聪明,与道教有关?这位小朋友很聪明,那么点意思.关于崆峒山名称的来历呢,历来有很多说法.那么点意思.关于崆峒山名称的来历呢,历来有很多说法.第一种呢,就是与道教”空空洞的,静自然”的观念有关.空洞”“种呢,就是与道教”空空洞的,清静自然”的观念有关.空洞”与”崆峒”呢,古音相同时无可厚非的,但是以崆峒山这么悠久崆峒”古音相同时无可厚非的,的历史来看,我们无从判断到底是先有崆峒山这个名称呢,还是的历史来看,我们无从判断到底是先有崆峒山这个名称呢,先有道教”空空洞洞,清净自然”的观念;第二种说法呢,先有道教”空空洞洞,清净自然”的观念;第二种说法呢,据史书记载啊,早在商周时期呢,这里是空同氏部族的居住地,书记载啊,早在商周时期呢,这里是空同氏部族的居住地,所以崆峒就变成这座山的名称了.因为从来崆峒就变成这座山的名称了.但是这样就本末倒置了,但是这样就本末倒置了,都是先有标志物再有族号国号的,先有崆峒山再有空都是先有标志物再有族号国号的,也就是说,也就是说,同氏部族;大家听过同氏部族;第三种也是比较被我们大家所认可的一种,第三种也是比较被我们大家所认可的一种,这样几句话吧,崆峒崆峒,遍山空洞,洞洞相连,山山相通”“这样几句话吧,崆峒崆峒,遍山空洞,洞洞相连,山山相通”.说它遍山空洞呢,确实有点夸张.说它遍山空洞呢,确实有点夸张.但是一会大家到了山上留意一但是一会大家到了山上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山上,真的有数不清的洞穴呢.下就会发现,山上,真的有数不清的洞穴呢.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说,物体内部虚空就是”空”字和”同”字.而山有洞穴,自然物体内部虚空就是”字和”而山有洞穴,就是”崆峒”就是”崆峒”咯!说到洞,真是洞洞有传说,洞洞有故事啊!说到洞,真是洞洞有传说,洞洞有故事啊!给大家讲一个玄鹤洞的故事吧.相传黄帝问道之时,洞中有双鹤飞出,黑羽丹顶.鹤洞的故事吧.相传黄帝问道之时,洞中有双鹤飞出,黑羽丹顶.有人说,这对玄鹤本来是广成子座前的童男童女,耳濡目染也最有人说,这对玄鹤本来是广成子座前的童男童女,终得道,化作仙鹤了;也有人说呢,这对童男童女啊,终得道,化作仙鹤了;也有人说呢,这对童男童女啊,整天呆在一起伺候广成子,时间长了就日久生情了,那个缠绵悱恻啊.一起伺候广成子,时间长了就日久生情了,那个缠绵悱恻啊.结果呢,还是触犯了道规,被罚到凡间做仙鹤.世世代代啊,果呢,还是触犯了道规,被罚到凡间做仙鹤.世世代代啊,崆峒山屡有飞鹤出现,你们能不能见到,就看咱们大家都运气咯.山屡有飞鹤出现,你们能不能见到,就看咱们大家都运气咯.见到崆峒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月份呢,崆峒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XX年1月份呢,又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首批”级旅游景区”称号.旅游局授予中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称号.它位于平凉市西公里处,是六盘山的支脉,12公里处,是六盘山的支脉,拥有大小山峰数10座,方圆约90平方公里.最高的一座山峰呢,米的翠屏山.平方公里.最高的一座山峰呢,是海拔2123米的翠屏山.崆峒山上有东西南北中五台,山上有东西南北中五台,您老人家不知道什么是台?吆,瞧我这您老人家不知道什么是台?粗心的,台就是山顶上平而宽阔的地带.话说崆峒山上东西南北粗心的,台就是山顶上平而宽阔的地带.中五台呢,形似莲花,四面展开,托起了主峰马松山.中五台呢,形似莲花,四面展开,托起了主峰马松山.马松山的不记得了吗?海拔只比最高峰低98米,不记得了吗?最高峰翠屏山的海拔是98,米就是这座人称”绝顶”2123米,所以2123减去98,2025米就是这座人称”绝顶”的马松山的海拔了.马松山呢,俊俏挺拔,气势磅礴,马松山的海拔了.马松山呢,俊俏挺拔,气势磅礴,无论是格调还是神韵,都堪称整个崆峒山的典范.崆峒山集峰,还是神韵,都堪称整个崆峒山的典范.崆峒山集峰,石,洞,峡,水和林木为一体,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不管是山势,水和林木为一体,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不管是山势,草木还是浓浓的宗教氛围,它的木还是浓浓的宗教氛围,都能给我们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都能给我们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瑰丽,苍翠,清秀.俊逸,让我们叹为观止.瑰丽,苍翠,清秀.俊逸,让我们叹为观止.所以啊崆峒山是既凝聚了泰山,华山的旷达气势,也显现了庐山,峨嵋的秀丽风姿.凝聚了泰山,华山的旷达气势,也显现了庐山,峨嵋的秀丽风姿.也难怪明才子赵时春会说它”有北国山势之雄,又并南国山色之”也难怪明才子赵时春会说它有北国山势之雄,秀”了.说完自然就是人文了.崆峒山可谓是得天地之精华,说完自然就是人文了.崆峒山可谓是得天地之精华,纳人文之底蕴.相传,古仙人广成子和赤松子云游四方,之底蕴.相传,上古仙人广成子和赤松子云游四方,最后选定了崆峒山为栖息修炼之地,崆峒山为栖息修炼之地,在这里成仙得道.在这里成仙得道.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两次登临崆峒,两次登临崆峒,向广成子求教养生之术和治国之道.向广成子求教养生之术和治国之道.于是崆峒山就名闻天下,成为我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了.应了那句诗所云山”就名闻天下,成为我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了.不在高,有仙则名”不在高,有仙则名”.崆峒山最东面有一座突兀而立的高峰望驾相传这就是黄帝驾临而得名的.至于山下的问道宫和山腰的山.相传这就是黄帝驾临而得名的.问道处,更是崆峒胜境,一会到了呢,咱们再详加介绍.还有啊,问道处,更是崆峒胜境,一会到了呢,咱们再详加介绍.还有啊,提到道教和崆峒,你们最先想到什么?提到道教和崆峒,你们最先想到什么?恩,就是武术.相信大家就是武术.呢,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不难见到.崆峒武术和少林,武当,峨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不难见到.崆峒武术和少林,武当,眉,昆仑并称为我国的五大武术流派.有喜欢武术的朋友吧,相昆仑并称为我国的五大武术流派.有喜欢武术的朋友吧,五大武术流派信一会上了山,您不会失望的!信一会上了山,您不会失望的!深远悠久的历史,雄秀幽奇的自然景观,深远悠久的历史,雄秀幽奇的自然景观,使崆峒山成为历代君王将相和文人骚客竞相拜谒的名山,从司马迁,皇甫谧,杜甫,君王将相和文人骚客竞相拜谒的名山,从司马迁,皇甫谧,杜甫,白居易再到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这些传奇帝王,白居易再到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这些传奇帝王,无不把登临崆峒当作人生幸事.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崆峒当作人生幸事.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不知道是崆峒山的灵秀启迪了他们,还是他们为崆峒山增添了几不知道是崆峒山的灵秀启迪了他们,丝风采和神韵呢?应该是都有滴丝风采和神韵呢?应该是都有滴用一首诗来总结崆峒山呢,就是”万顷林海隐寺观,用一首诗来总结崆峒山呢,就是”万顷林海隐寺观,曲径通幽别有天.兼备南北神奇秀,中国道教第一山.幽别有天.兼备南北神奇秀,中国道教第一山.”刘师傅,该停车了.同志们带好东西,刘师傅,该停车了.同志们带好东西,让我们去和崆峒山零距离接触!距离接触!篇二:崆峒山导游词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城西15公里,泾河上游主流与其北岸支流后峡河之间。
崆峒山简介导游词
道教圣地。
中国史志记载最早名山之一,号称“西来第一名山”。
古籍名空桐,俗称崆峒。
又因山体特征,有鸡头、笄头等别名。
位于甘肃省平凉城西15公里,泾河上游主流与其北岸支流后峡河之间。
长100公里,平均宽15公里,海拔 1870~2100米。
最高峰山势陡峻,树木葱茏,形成北西西走向的一道天然绿色屏障,故名翠屏山,海拔2123米。
地质构造上属小关山逆断层,垂直断距约700米,上三叠统延长群的褐紫色与绿色砾岩及白垩纪底砾岩等垂直节理发育,经侵蚀形成许多岩崖峡谷及奇峰绝壁等特殊地貌。
山顶有两级老夷平面:2100米的香山顶,上覆第三纪红层;1900米左右的一级经切割为东、西、南、北、中“五台”。
中台突起,诸台环列,各有奇势胜景。
合天台、插香台与灵龟台,号称“八台”,与“四岭”(凤凰岭、狮子岭、苍松岭与棋盘岭)、“二峰”(蜡烛峰与雷声峰),同为崆峒山地貌的自然奇观。
诸平台与山麓带先后修建了佛、道二教基地的“九院”、“十二宫”,共有寺观42处,大多集中分布在“五台”区,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现仅保存法轮寺的宋石经幢,十方院的元蟠龙石柱,东台宝庆寺的元代石壁及明建凌空塔,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崆峒山多特殊文化胜迹,山上有广成子洞,山麓有问道宫和广成泉。
又有望驾山及撒宝岩,传为望秦始皇驾临及始皇巡幸撒
宝处。
东台悬崖的岩洞有玄鹤洞和青龙洞(一名归云洞),亦为崆峒名胜。
1980年在山南的崆峒前峡修成崆峒峡水库,水电站装机容量1890千瓦,具有发电、养鱼、灌溉及游览等综合效益。
有直达中台的登山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