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部位作为源范畴的隐喻构词
- 格式:pdf
- 大小:113.07 KB
- 文档页数:4
汉语成语中人体隐喻的认知研究作者:刘少杰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年第12期【摘要】人体在人类认知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体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文将汉语成语中的身体隐喻划分为四种类型:身体作为源域、身体作为靶域、身体同为源域和靶域、身体部位之间关系与其他事物或人之间关系的投射。
【关键词】概念隐喻人体隐喻汉语成语基金项目:本研究受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4年院级科研基金项目资助(立项号:2014QNRS062)。
隐喻研究有着悠远的历史。
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是“利用一种物体表达另一物体”的修辞手法(孙毅2009)。
传统的语言学家和早期的语言学理论都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性语言(蔡宇学2009)。
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首次提出了关于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给隐喻研究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的本质是概念性的,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层面的现象,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基本的思维、认知和概念化方式。
随着概念隐喻理论的不断成熟、研究对象的细化,人体隐喻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很多学者作了相关方面的研究。
有的研究侧重于探讨人体隐喻的具体体现(卢卫中2003;朱芙蓉2004;王彩丽2002);有的研究侧重于对不同语言中的隐喻进行比较,总结出不同语言中某一特定隐喻现象的异同(陈家旭2005);也有大量研究旨在分析一个器官的具体隐喻机制和文化内涵(王文斌2001;钱建成2011;项成东2010)。
在众多的关于身体隐喻的研究中,有的学者将汉语中的熟语,惯用语与认知研究结合,从转喻和隐喻的认知功能入手进行分析(张辉 2003;梁茂成2004)。
然而将汉语成语和隐喻结合起来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是对人体隐喻研究的有效补充。
语料分布本文的全部语料来源于《汉语成语大词典》。
该词典较其同类词典更加全面,包含了17000余条成语,保证了语料的代表性、真实性和解释力。
在语料搜集之前,通过查阅新华字典,确立了可以被称为身体部位的65个词,接着作者计算了各个身体部位在该词典中出现的频次和比例。
论人体器官词语的主要构词方式作者:刘敏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3期摘要:人体器官词语作为汉语中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类词汇,可以在隐喻认知模式的基础之上,通过两种主要的构词方式即联合式和偏正式构词方式,创造出一个庞大的人体词语群。
关键词:人体器官词语,构词方式,隐喻认知模式作者简介:刘敏(1987-),籍贯:四川,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引言人体器官词语,是指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词语,如头、手、心、口等。
在任何语言里,这类词语都是属于最基本的词汇。
在汉语丰富多彩的词汇世界里,人体器官词语也绝不仅仅局限于表示它们本身的基本语义。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还贯穿着许多与人体器官词语密切相关的更为多样的词语,诸如进口、山腰、泉眼、眉目、心胸等。
这些词语大部分都超出了人体器官词语本身的、具体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更为抽象、复杂的语义。
这不仅大大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而且也使人体器官词语本身的意义范畴得到扩展,增强了它们的语言表现力。
那么人体器官词语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构成这些新词汇的呢?本文旨在分析人体器官词语的两种主要构词方式以及其产生的主要理论依据。
一、人体器官词语的主要构词方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而合成词又可以分为派生词和复合词。
本节将从复合词的角度来讨论人体器官词语的主要构词方式。
复合词指的是词根词素相组合的合成词。
这类词的几个词根都是根据句法的结构规则组合在一起的,可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联合式、偏正式、动宾式、主谓式、补充式和重叠式。
其中的联合式和偏正式是人体器官词语的主要构词方式。
1、几种主要的构词方式主谓式的构词方式,指由两个存在着陈述与被陈述关系的词根词素组合成一个复合词。
前一个词根是被陈述的主体,后一个词根表说明。
如:雪崩、地震、海啸等。
人体器官词语通过这种构词方式产生的新词主要有两大类:名词和形容词。
名词如:血虚、耳鸣、肺结核、脑溢血、胃溃疡、胃下垂、肾结石。
这些名词大都具有专门术语的性质。
人体名称词语的比喻意义班级姓名学号头脑——眼光、首领首脑——领袖、领导眉睫——近在眼前眉目——条理、线索、头绪。
耳目——替人打听消息的人。
口腹——比喻饮食。
口齿——口才口舌——比喻劝说、争辩、交涉时候所说的话长舌——喜欢搬弄是非、说长道短的人喉舌——代言人或新闻宣传机关,关键的东西舌头——表示活口咽喉——形势险要的交通通道。
唇齿——互相接近而且有共同厉害的双方。
唇舌——言辞。
脸面——情面、面子面貌——状况体面——身份、光彩鼻祖——创始人须眉——男子肺腑——内心世界。
腹背——前面和后面腰杆——靠山肝胆——真诚的心、勇气胃口——食量或兴趣,欲望心腹——亲信的人。
一般用于反面人物。
心尖儿——父母用来称自己最喜爱的儿女。
心肝——良心,还用来成最亲热、最心爱的人。
心脏——中心或要害部分。
心血——精力心肠——本性心胸——气量脉络——线索、条理骨头——人的品质,气概,品节或气节。
软骨头——贪生怕死者骨干——在集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人。
中坚力量骨架——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
骨肉——亲人,比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关系。
膀臂、臂膀——得力的助手。
手脚——暗中采取行动手头——个人经济状况手腕——手段,一般用作贬义。
比喻本领或能耐手足——亲兄弟手心——所控制的范围脚跟——比喻立场拳脚——表示功夫腿子——坏人的帮凶、走狗屁股——立场辫子——被别人掌握的把柄和短处毫毛——极少的数量。
人体头部器官类词语的隐喻研究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设计
人类认识世界最简单的方式总是从身边开始的,人体是我们认知世界的基础,为我们了解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
人体词看似简单,实则纷繁复杂。
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光是对“头”的释义就有13个,但是真正表示人体器官的只有第一个义项,其他义项都是遵循一定规律隐喻而来的。
隐喻是我们运用已知事物和已有经验了解未知事物的重要思维方式,隐喻使人体词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通过对人体词语隐喻规律的学习不仅能丰富词汇量,对学生们了解中国人的隐喻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好处。
本文选取了构词能力比较强的几个人体头部器官类词语:头、脸(面)、嘴(口)、眼(目)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人体词汇的隐喻意义及教学应用。
在研究中发现,这些词的隐喻义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大体可概括为以下五类:形状类似、位置相似、功能相似、转喻类、比喻类。
学生们了解到这些规律,猜测词义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这些词汇分门别类,对每一类隐喻规律都做详细地分析,最终探讨出适合对外汉语教学应用的一些策略:1、联想教学,螺旋复习;2、词汇教学中增加中国文化的内容;3、有意识地引入跨文化对比的因素。
通过这些策略以及教学实例希望能对词汇教学有所帮助。
论汉英语人体词的隐喻认知相似性由于人类具有相同的认知世界过程、生理基础和生活体验,导致汉英两种语言在人体词的隐喻认知上具有很多相似性。
本文拟根据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通过对汉英语人体词“手”构成的隐喻性词汇进行对比分析,揭示汉英语“手”类词在隐喻构建及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相似性。
标签:人体词隐喻认知相似性一、引言对隐喻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隐喻一贯被传统语言学视作一种语言现象,被认为仅仅是修辞学中的一种修辞格。
当代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喻不仅属于纯语言的范畴,更属于思维和认知的范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认知、思维和概念化方式。
koff和M. Johnson(1980:52)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指出,隐喻是从一个范畴域向另一个范畴域的结构映射,即从“始源域”(source domain)向“目标域”(target domain)的映射。
隐喻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类认知思维有关,人类认知活动植根于人们日常的自身体验,而不同民族的自身体验又具有共性。
这种相同的自身体验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就形成了相似的隐喻表达方法。
人类由近及远、由实体到非实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决定着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有力工具和重要认知参照点。
希腊哲学家Protagoras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命题,中国先人也有“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说法。
人们常常把自己熟悉的身体器官和部位当成始源域映射到其他复杂、抽象的目标域,从而达到对新概念域进行认知的目的,如“山头,桌脚,针眼”等。
“手”是人体重要的部位之一,人类主要通过它与外部世界进行接触、互动并参与形成基本的自然关系,构筑了人类语言中丰富的词汇系统。
本文根据概念隐喻的相关理论,以汉英语“手/han d”类词为例,探讨汉英语人体词在隐喻构建及运行机制方面的相似性。
二、隐喻的本质按Lakoff和Johnson(1980:5)所说,“隐喻的本质是指借助它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该类事物”。
英汉身体部位词的隐喻研究作者:朱琼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2年第04期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文化及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
隐喻无处不在,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
从本质上说,隐喻就是一个由始源域映射到目标域的过程。
本文主要基于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和映射理论,通过对身体部位词英语“eye”和汉语“眼”所产生的隐喻性语料进行分析,从而揭示“eye(眼)”的隐喻意义。
一、引言隐喻是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隐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经常会用身体部位词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这就是隐喻中常见的身体隐喻。
所谓身体隐喻,就是人们常用身体某个部位或器官的特殊功能或特点构成隐喻概念,而相应的表示身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这些基本词语,便有了喻义,可作为起点域来映射目标域的概念(朱芙蓉,2004:46)。
Ungerer和Schmid对英语中有关人体的常规隐喻进行了总结,如“Head of department,Mouth of a hole,Lips of a cup,Nose of an aircraft,Neck of land”等(赵艳芳,2005:104)。
汉语里,身体部位词的隐喻现象也普遍存在,如“床头、手册、山脚、脸面、针眼”等。
可见,无论在英语还是汉语中,表示人体任何部位的词语都有隐喻的用法。
人类的认知活动与其日常的身体体验是密不可分的,众多身体隐喻都是人类以自身躯体的亲身体验为基础的。
鉴于此,本文基于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和映射理论,对身体部位词英语“eye”和汉语“眼”所产生的隐喻性语料进行了分析,进而揭示“eye(眼)”的隐喻意义。
二、隐喻理论(一)概念隐喻Lakoff和Johnson(1980)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意义是两个处于不同范畴的概念相互映射产生的。
人们日常生活中通常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和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赵艳芳,2005)。
俄汉语言中人体词“眼”和“гла3”的隐喻对比分析吴芳;常璐【摘要】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同时也是一种认知现象,对人类思维方式、艺术创造、语言使用等方面都能够产生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人体词作为人类语言的最基本词汇之一,所体现出的隐喻也是人类普遍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眼/гла3”是人体面部五官的核心、观察世界的起点和获取知识的来源,在众多人体词中尤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俄汉语言中人体词“眼”和“глаз”的含义、隐喻表现形式的对比和隐喻表现形式存在异同的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学习者与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达到相互理解与沟通,实现有效交际.【期刊名称】《林区教学》【年(卷),期】2018(000)009【总页数】3页(P62-64)【关键词】眼;глаз;隐喻;人体词【作者】吴芳;常璐【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9隐喻的认知是人们将熟悉已知的事物映射到陌生未知的领域中。
而隐喻的主要特征则是人类中心论的原则,人类从自身出发,以“体认”的方式来认识世界。
在隐喻认知当中,最常见也是最普遍的即人体隐喻。
“人体词”这个概念最早由语言学家巴克提出。
在他看来,人体属于语言中最古老的部分之一,也是成语中一种最常用的部分[1]。
人体词汇可以反映出人类的思维方式更倾向于认知方式,人类在早期认识世界时,以自身作为衡量万物的标准,“人是万物的尺度”和“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等中西哲学思想都可体现出人的体认思维。
中外学者都对人体词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
中国学者陈年福从甲骨文中提取出19个人体名词[2];俄罗斯学者卡尔梅沙科夫将人体词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瓦伊特拉乌普则将人体名词分类成了规约人体名词和自然人体名词[3]。
本文认为,人体名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外部特征的人体名词,如汉语的头、手、眼睛等;俄语的рука, ухо, голова等。
从隐喻的角度看人体器官词[摘要] 本文从认知思维的角度出发,采取英汉类比的方式,系统分析了英语词汇中以人体部位为源范畴的各种结构隐喻的隐喻构词,进一步阐述了隐喻对于人类的知识体系和语言体系发展的深远影响和带动意义。
[关键词] 隐喻人体器官辞格为了深入分析隐喻概念及其语言表现形式,《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将隐喻概念划分为三大类型: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实体隐喻。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切语种里,大部分涉及无生命事物的表达方式,都是人体及其部分以及用人的感觉和情欲的隐喻来形成的。
”(维克:新科学,1987:180)。
在任何一种语言里,最初的基本词(有派生能力的词)中都有表示人体部位的词,以人体部位来喻指物体部位。
这种派生方式可能同人类特有的思维联想有关,人类虽然到现在还不能完全弄清自己身体的奥秘,却总是用自身的一切去类比大千世界。
人体构成的隐喻在几乎所有语言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
如在汉语里表现为词、成语、警句、谚语、惯用语等,在英语里有words,phrases, idioms 等。
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根据人体部位的形状、特性来形成词语head(头):与头有关的隐喻首先是根据它的形状构成的,例如:head of lettuce(莴苣头)、head of cabbage(卷心菜的菜包)、汉语里有“山头”“笼头”“枝头”等。
由于头是人身体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它构成的隐喻又有headmaster(校长)、headman(头目、酋长)、head office(总机构)、headquarters(总部、司令部)、head gate(总水闸门)等。
hair(头发):纤细是它最典型的特征,所以由hair构成的隐喻一般与此特点有关:像汉语里有“千钧一发”,英语里有hairline(细缝、细微的区别)、hair space(印字之间的最小间隔)、hairsping(钟、表等细弹簧、游丝)等。
mouth(口),有“口状物”的隐喻,比如说“门口”“洞口”“河口”“碗口”等,在英语里有:the mouth of the Mississppi ,the mouth of a cave等。
汉语中的人体隐喻与反隐喻冯凌宇(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京 100081)[摘 要]汉语中有关人体的隐喻有两种:一是“以身喻物”,即以人体各器官部位为喻体,将各种人体以外的事物冠以拟人化的名称或描述;二是“以物喻身”,即反过来以非人体为喻体,人体为本体,从社会各种文化角度来关注人体器官的特点和功能,给人体各器官部位以异名和性状描述,我们称之为人体的反隐喻。
拟人化的名称、描述和人体异名、人体物化描述都是隐喻机制作用下的语言结果,反映了人类认知思维中人体与世界双向作用的本质。
[关键词]汉语;人体隐喻;人体反隐喻[中图分类号]H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07)04-0067-04H uman Metaphor and Counter -metaphor in ChineseFE NGLing -yu(C ollege of Literatur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9,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tw o kinds of metaphors about human in Chinese :first ,“explain things with the body ”,regard every organ of hu 2man body as metaphor ,make various things bey ond the body to add pers onification name or description ;second ,“explain the body with the thing ”,namely take the non -human body as metaphor in turn ,the human body is the main body ,pay attention to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function of human organs from the s ocial each culture angle ,give the different name and the character description of human body various or 2gans.W e call it the human counter -metaphor.The pers onification name ,the description and the different name of human ,the materialized description of human all are the language result under the mechanism of metaphor ,has reflected the essence of the bidirectional function be 2tween the human and the w orld in cognition thought of human.K ey w ords :Chinese ;human metaphor ;human counter -metaphor[收稿日期]2007-03-20 身体是人类经验中的独特对象:一方面,它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是我们与世界交互作用的对象中的一种。
人体部位构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研究作者:解伟莉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0年第03期人类各种语言中都有相应的表示器官和部位的名词,人们常常利用自己最熟悉的身体器官和部位,通过丰富的联想来构词,语言中有许多由器官名词重新搭配组合构成的新词,这些新词的意义不是两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引申和联想方式产生出新的比喻意义,这样的隐喻不胜枚举。
隐喻作为“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在构词过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隐喻被当作一种传统的修辞格由来已久,但是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工具和思维方式,即人们在思想中对于不同事物特征建立联系的方式。
联想是隐喻的基础,没有丰富的联想就不会有生机盎然的隐喻,人们谈论隐喻时,往往参照他们熟悉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理解、命名那些不熟悉的、抽象的概念,而人的身体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源范畴的集合体,所以人类语言系统中就有许多包含人体的词语、成语、谚语等。
但这些词语本义和由其所引申出来的联想义、比喻义之间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关系,是很少有涉及到的。
因此,本文试图以身体部位构词为起点,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探讨身体部位名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旨在对词本义及其引申义之间的联想关系做一简单的梳理。
在新词语的创造过程中,形象化的类比、想象、联想等多种隐喻思维方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复合构词和词义派生是语言中两种隐喻构词手段。
(一)复合构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也有称作词素)组成的词叫合成词。
现代汉语词汇中,合成词占了绝大多数。
合成词中,多数由两个语素构成,很少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素构词的,但是这些语素有些是不同义的(包括无关和相反),有些是同义的(包括相同和相近),按照这种分法,本文将从这两个大的方面来说明复合构词。
1.不同义的语素并列构词(1)无关语素构词语素和语素并列构词,组合成新词以后,新词的意义不再是原来的两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产生出新的组合意义。
同样由身体器官名词组合而成的复合词也产生了它们的新的词义。
- 225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研究简析语言隐喻化中身体词隐喻的特征南京师范大学/窦贤路【摘要】语言的隐喻化现象在生活中十分常见,而且由于人类由近及远,由熟悉到陌生,由抽象到具体的认知特点,身体词隐喻在语言隐喻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目的则是想探讨身体词隐喻中的映射机制,包括相似性,系统性以及突显和隐藏机制,此外,文章也分析了身体词隐喻中隐喻和转喻相互作用的关系。
【关键词】身体词隐喻 映射规律 隐喻与转喻一、引言在传统语言学中,隐喻被单纯地认为是一种语言的修辞现象。
然而,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喻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本身,而是和人的认知相关。
隐喻的本质就是:使用对一种事物的认知经验去理解另一种事物。
语言的隐喻化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映射(Mapping),既从源域(Source domain)向目标域(Target domain)的映射。
语言隐喻化现象中有很多不同类型的隐喻,在这些隐喻之中,身体词隐喻是最为典型的隐喻之一。
对于人类来说,身体以及身体器官是最熟悉和具体的事物。
身体词在词汇范畴中也是最基本的词汇。
然而,有些身体词隐喻会和转喻相结合,形成一个隐喻-转喻连续体。
本文拟探讨身体词隐喻在语言隐喻化中的映射机制以及身体词隐喻和转喻相互作用的机制。
二、身体词隐喻的映射机制(Mapping mechanism)隐喻以人的基本经验为基础,作为一种隐喻类型,身体词隐喻的基础是人对自身感知的基本经验。
然而,这并不是说身体词隐喻的形成毫无规律可言。
下面本文将介绍身体词隐喻映射机制中三个重要的方面:相似性,系统性以及映射的突显和隐藏。
1.相似性(Similarity)。
总地来说,隐喻的生成就是两个概念域的结构性映射:从源域映射到目标域。
作为源域的事物一般是人们熟悉的,具体的事物,而目标域则是人们不熟悉的,抽象的事物。
但是,在一些情况下,抽象的或不熟悉的事物也是作为源域。
在大多数身体词隐喻中,身体词作为源域被映射到目标域中。
汉语中表人体器官、部位词的隐喻分析
汉语的隐喻一般可以分为自然世界的隐喻和人体器官、部位词的隐喻。
在日常生活中,人
们经常用隐喻形式来表达感情,向他人传达某种情绪及信息。
人体器官、部位词的隐喻就
是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传达情感。
人体器官、部位词的隐喻丰富多样,体现着自然生活中的许多细微变化。
“眼见”就可以
用来表达事物的可信度,表达主观判断的可靠性,比如“我亲眼看见他的行为”,“眼见
为实”。
“耳闻”也常被用于表达真实可信的意思,比如“信以耳闻”,“闻风而动”。
“心疼”可用来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强烈怜悯之情,而“心照不宣”则表示友谊之情十分
珍重,不需要用言语来进一步表达。
另外,“口蜜腹剑”也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形象地反映了表面上表现出友好、宽容,
而实则背地里展开攻击的某种情景。
“气吞山河”指某人情绪极度激动,无法再抑制,达
到显著而突出的“超越正常”层次。
“胆小如鼠”这句常被用来形容某人害怕到极致,毫不敢行动,可以体现出一种穷思极境时,甚至术语都可能不足以描述的态度。
“面如土色”用来描述某人状态不佳,比如失败、恐惧、失望等的情绪,有时还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比喻以使深层次的表达更加形象化。
不过,当用隐喻来描述某个人时,有时会使语言显得不太礼貌,令对方难堪,所以,我们
应该在使用隐喻时谨慎,让语言更易接受,更有效地传达信息。
总之,人体器官、部位词的隐喻是一种千变万化的概念,无论是夸张还是轻描淡写,都能
够有效地表达一种更深层次的情感,并使语言更加富有表达力。
人体器官名词的隐喻与转喻研究人是社会的核心,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因此在汉语中存在着大量与人体有关的词语。
今天,这些词语已不再单单指称人体器官,而是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人体器官名词的语义从隐喻和转喻两方面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说明了人体词语隐喻和转喻的系统性及形成。
标签:人体器官名词隐喻转喻机制系统为了满足人类交流的需要,语言应运而生。
人体词语作为名词与汉语里普通名词一样具有语义的共时性和历时性、多义性和文化性,除此之外,人体词语还具有隐喻性和转喻性两个个性语义特征。
其中,人体词语的隐喻性包括对外界事物整体的隐喻和对人体部位的部分隐喻两个方面;人体词语的转喻性包括人体词语转指人、转指长度单位、转指人体相应部位的特征或功能、转指人体部位相应的动作行为四个方面。
一、人体词语与普通名词的共性语义特征(一)客观性语义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所以语义是客观的。
正是因为世界上客观存在“山、人、狗”等事物或现象,人们才有可能通过认识形成相应的概念从而创造出表现这些概念的音义结合词来。
“头”这个词之所以“是人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的最前部分,长着口、鼻、眼等器官”,是由“头”这个器官的特点决定的。
古代典籍中没有“人造卫星”“电脑”这些词,因为这些事物在古代不是客观存在的。
(二)历时变化性语义的历时变化由两方面原因形成。
一方面源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词义以客观世界为内容,客观世界的变化必然引起语义的变化。
《汉语大词典》列出的“心”的15个义项中有14个义项呈现出从具体到抽象的演变过程。
前三个义项为具体的器官实物义项——“心脏:人和脊椎动物体内血液循环的肌性器官”“心脏所在的部位泛指胸部”和“胃部”。
另外有三个义项体现了从实物义到非实物义之间的过渡:“木上的尖刺、花蕊或草木的芽尖等”“某些点心的馅子,如包子心、饺子心”“中心,中央”。
这是人们由心脏在人体所处的位置而联想到外界处于中心位置的具体事物。
人体部位词语的比喻义:
头脑:一是用作“头绪”,一是比作首领。
眉睫:比喻事情紧迫。
眉目:一是用来比喻文章的条理,一是用来比喻事情的线索、头绪。
耳目:比喻替人刺探消息的人。
咽喉:比喻形势险要的交通孔道。
肝胆:比喻真诚的心,还用来比喻勇气。
胃口:比喻食欲或食量,还比喻对事物或活动的兴趣。
心腹:指亲近而信任的人,一般用于反面人物。
心尖儿:父母用来称自己最喜爱的儿女。
心肝:指良心。
心脏:比喻中心,如“首都北京是祖国的心脏”。
骨头:比喻人的品质、气概,如“懒骨头、硬骨头”。
骨干:比喻在集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人,。
骨架: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
骨肉:指亲人,如“骨肉团聚”。
腰杆:比喻靠山。
手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
手腕:指手段,一般用作贬义,指待人处事所用的不正当的方法,也可以指本领,能耐。
手足:比喻兄弟,如“情同手足”。
臂膀:比喻得力助手。
脚跟:比喻立场,如“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