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体尾癌邵永孚
- 格式:ppt
- 大小:3.56 MB
- 文档页数:38
大家都知道癌症是一种很可怕的疾病,它直接关系到到人的性命。
胰尾癌就是比较严重的疾病,当它出现症状期间就会直接检查出来已经成为晚期,病情恶化速度很快,癌细胞很容易向其他部位扩散转移,使治疗变得非常棘手,此时全身性的中医治疗更加适合患者,安全、副作用小,疗效确切,那转移后的胰尾癌患者到哪求中医好呢?当胰尾癌出现转移时意味着病情进入晚期,此时已经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放化疗虽然短期内能控制病情,缩小瘤体,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命,但也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导致患者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身体也越来越弱,对后期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配合扶正抗癌的中药,则能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缓解不适症状,提高放化疗的敏感性,增强机体的耐受程度,有助于患者顺利完成治疗,还能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并大大降低了复发转移的几率。
中医治疗除了能联合放化疗达到增效减毒的功效,还能单独作用于患者,尤其是年龄大、身体弱、广泛转移,无法或者不愿放化疗的患者。
中医治疗胰尾癌从患者的整体出发,将抗癌与调理并重,不仅能抑杀机体内的癌细胞,控制病情发展,还能调节人体的各项器官,恢复气血阴阳脏腑功能的平衡,补充患者元气,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使患者能抵抗癌肿的发展,并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
中医治疗讲究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等综合分析,制定合适的方案,因此一定要在专业的中医指导下用药。
在选择中医治疗时,很多患者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院长袁希福的帮助,由于出身中医世家,袁希福院长自小便开始接触中医中药,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中医名著。
为了提高临床水平,袁希福院长还曾先后至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
如今,近40年的临床抗癌实践经验,不仅让袁希福院长对恶性肿瘤的诊治积累了丰富有效的经验,而且对这种病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袁希福院长认为,胰尾癌等恶性肿瘤可以用“虚”、“瘀”、“毒”三个字来概括其实质,而在临床工作中,其提出的三联平衡理念通过对这三大病因病机进行用药,使大多数患者都能够获得满意疗效,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甚至促使不少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赢得了用药患者的信赖和认可。
胰腺囊腺瘤及囊腺癌
邵永孚;单毅;王翔;赵东兵;王成峰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年(卷),期】1996(3)1
【摘要】1958-1990年该院收治16例胰腺囊性肿瘤,其中包括7例胰
腺囊腺瘤和9例胰腺囊腺癌。
体征主要为上腹疼痛和肿块,本组大部在诊断前已有5-10年病史。
肿瘤直径平均8厘米。
病变2例位于胰头,14例位于胰尾和体部。
7例在治疗前误诊为胰腺假性囊肿。
远侧胰腺切除7例,4例肿瘤局部切除,5/9囊腺癌术中已发现有腹内转移。
胰腺囊腺瘤手术后得到长期生存7~25年。
胰腺囊腺癌术后生存8月至6.5年。
作者认为对胰腺囊性肿瘤,如条件许可,应争取外科治疗并可取得长期生存的结果。
【总页数】3页(P1-3)
【关键词】胰腺囊腺瘤;胰腺囊腺癌;胰腺肿瘤
【作者】邵永孚;单毅;王翔;赵东兵;王成峰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9
【相关文献】
1.胰腺囊腺瘤和胰腺囊腺癌8例诊治体会 [J], 范文涛;苗雄鹰;王群伟;黄生福;李永
国
2.胰腺囊腺瘤和胰腺囊腺癌的临床与病理 [J], 魏萍;秦洪义
3.胰腺囊腺瘤和胰腺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分析 [J], 杨光;刘君;崔刚
4.多层螺旋CT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癌诊断中的准确性 [J], 杨尊帅;胡秋根;杨少民;陈海雄;徐锦
5.胰腺囊腺瘤和胰腺囊腺癌的外科诊治体会 [J], 徐方贵;周金宝;朱峰;钱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摘要:胰岛占尾癌是一种罕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晚期患者病情严重,预后较差。
本文旨在探讨胰岛占尾癌晚期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胰岛占尾癌概述胰岛占尾癌是一种起源于胰岛占尾细胞的胰腺内分泌肿瘤,占所有胰腺内分泌肿瘤的5%左右。
该肿瘤生长迅速,易侵犯周围组织,晚期患者预后较差。
胰岛占尾癌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腹痛、体重减轻、血糖异常等。
二、胰岛占尾癌晚期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1)手术适应症:对于胰岛占尾癌晚期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适应症包括:肿瘤局限在胰腺内、肿瘤未侵犯周围脏器、患者身体状况良好等。
(2)手术方式: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侵犯范围,手术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1)单纯胰腺切除:适用于肿瘤局限在胰腺内的患者。
2)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适用于肿瘤侵犯胰头、十二指肠的患者。
3)胰腺部分切除术:适用于肿瘤局限于胰腺某一部分的患者。
2. 化疗治疗(1)化疗适应症:胰岛占尾癌晚期患者化疗适用于肿瘤切除术后辅助治疗,以及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
(2)化疗方案:化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类型进行调整。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1)5-氟尿嘧啶(5-FU):为常用的化疗药物,可用于胰岛占尾癌的化疗。
2)伊立替康:对胰岛占尾癌有一定疗效。
3)奥沙利铂:对胰岛占尾癌有一定疗效。
3. 靶向治疗(1)靶向治疗适应症:胰岛占尾癌晚期患者靶向治疗适用于肿瘤切除术后辅助治疗,以及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
(2)靶向治疗药物: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包括:1)索拉非尼:可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2)瑞格列奈:可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4. 免疫治疗(1)免疫治疗适应症:胰岛占尾癌晚期患者免疫治疗适用于肿瘤切除术后辅助治疗,以及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
(2)免疫治疗药物:常用的免疫治疗药物包括:1)PD-1/PD-L1抑制剂: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
2)CTLA-4抑制剂: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
一、引言胰腺位于人体上腹部,是重要的消化腺之一。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其中胰尾部肿瘤占胰腺癌的5%左右。
由于胰腺位置特殊,胰尾部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诊断困难,预后较差。
本文将针对胰尾部肿瘤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诊断与分期1. 诊断(1)临床表现:胰尾部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体重减轻、黄疸、消化道症状等。
(2)实验室检查:血液肿瘤标志物如CA199、CA242等可能升高。
(3)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检查可明确肿瘤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关系等。
2. 分期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制定的胰腺癌分期标准,胰尾部肿瘤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T1期:肿瘤局限于胰腺组织内,最大直径≤2cm。
(2)T2期:肿瘤局限于胰腺组织内,最大直径>2cm。
(3)T3期: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或血管。
(4)T4期:肿瘤侵犯远处器官或广泛转移。
三、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1)根治性手术:对于早期(T1、T2期)胰尾部肿瘤,根治性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
手术方式包括: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适用于肿瘤侵犯胆管、十二指肠、胃等器官的情况。
2)胰体尾切除术:适用于肿瘤局限于胰腺体尾部,未侵犯邻近器官的情况。
3)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适用于肿瘤侵犯胆管、十二指肠、胃等器官,但需保留幽门的情况。
(2)姑息性手术:对于晚期(T3、T4期)或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可行姑息性手术,如胆道引流术、胃空肠吻合术等,以缓解症状。
2. 放射治疗(1)根治性放疗:适用于根治性手术切除后,局部复发或残留的患者。
(2)姑息性放疗: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或晚期患者,以缓解症状、减轻疼痛。
3. 化学治疗(1)新辅助化疗:在手术前进行化疗,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
(2)辅助化疗:在手术后进行化疗,以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风险。
(3)姑息性化疗:对于晚期或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可行姑息性化疗,以缓解症状、减轻疼痛。
胰腺癌的介入治疗现状张争运;晋江涛;王交运【摘要】介入治疗已成为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目前胰腺癌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影像导向下放射粒子的永久植入、经皮穿刺消融术、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经口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及腹腔神经节阻滞术等.联合多种介入治疗方法可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缓解或解除病人的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期刊名称】《山西中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3)005【总页数】5页(P69-73)【关键词】胰腺癌;放射粒子植入;经导管化疗灌注;胆道内外引流;腹腔神经节阻滞【作者】张争运;晋江涛;王交运【作者单位】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天津300162;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山西晋城048000;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山西晋城04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9胰腺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胰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2]。
以上海地区为例,1978年-1982年发病率为5.5例/10万人口,1995年升至9.4例/10万人口[3]。
由于胰腺特殊的解剖和独特的生理功能,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多隐匿,使得其早期诊断异常困难。
此外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易转移,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差,死亡率与发病率几乎一致,目前胰腺癌在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中列第4位[4-5]。
绝大多数胰腺癌患者明确诊断时均已属中晚期,失去手术根治机会。
而介入治疗因其操作简便、适应证广、可重复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在胰腺癌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胰腺癌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TAI)、影像导向下放射粒子的永久植入、经皮穿刺消融术、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PTCD)、经口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及腹腔神经节阻滞术等。
现就胰腺癌的介入治疗予以综述。
1 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胰腺的血供较复杂,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胰头部的血供,即肝总动脉发出的胃十二指肠动脉的分支——胰十二指肠前上动脉、后上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形成的前后动脉弓。
胰腺癌研究进展
邵永孚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年(卷),期】1993(2)1
【摘要】本文介绍近年发病率日渐增加的胰腺癌诊断、治疗进展。
血生化检查和CA19-9,CA-50等免疫检查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缺乏特异性。
目前 B 型超声和 CT
等影像检查在胰腺癌诊断中仍占重要地位。
早期胰腺癌已占胰腺癌的1.5%-7.6%。
胰腺癌目前仍首选外科治疗,70年代与80年代对比,手术切除率由10%升至20%;
手术死亡率由17%降至9%;外科治疗生存率由平均12.7月提高到17月。
本文介
绍了降低胰腺手术并发症、全胰切除术、姑息性外科治疗进展。
胰腺癌外照射、术中放疗、近距离间质治疗等放射治疗方法在胰腺癌治疗中亦有一定作用。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邵永孚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9
【相关文献】
1.胰腺癌雌激素受体及抗激素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J], 袁兴华;余宏迢
2.胰腺癌血清学标记物在胰腺癌初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J], 曾强;巩燕;
3.胰腺癌血清学标记物在胰腺癌初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J], 曾强;巩燕
4.胰腺癌干细胞作为胰腺癌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J], 刘旭;董勤
5.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J], 钟晓芳;程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6年12月 第5卷 第6期 Chin J Colorec Dis ( Electronic Edition ) , December 2016, V ol.5, No.6·457·大 家GREAT MASTER邵永孚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外科首席专家,中央保健专家。
1941年出生于重庆市,1964年毕业于南京医学院,后一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工作,历任腹部外科副主任、主任职务,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待遇。
1988年4月至1989年10月赴法国里昂市肿瘤医院以访问学者身份进修。
曾任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协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协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协会胰腺癌主任委员、国际遗传性大肠癌协会委员及英国牛津大学国际乳腺癌协作委员会委员。
曾任《中华胃肠外科》《中华普通外科》《中华肝脏病》及《肿瘤防治》等多个杂志副主编或编委,发表论文160余篇,共主编或参编肿瘤学和外科学领域专著16部。
从事腹部肿瘤外科50余年,邵永孚教授一直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
自从医以来,累计进行2万余例肿瘤外科手术,特别是在肝胆胰和胃肠肿瘤外科领域具有丰富经验。
其技术精湛,发明许多新术式和新技术,并在处理复杂手术方面具有很多的经验和造诣,为国内同道所赞誉。
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四点法胰管吻合术”、“不阻断肝门肝 切除术”和“复杂乳腺癌切除及胸壁修复术”等术式多次获奖。
邵永孚教授培养硕士和博士生共21人。
其主要主持中国-英国国际合作大样本临床循证医学研究,其中,“乳腺癌不同术式对生存率的影响”的研究纳入6 800例患者,“大肠癌术中门静脉灌注对预防肝转移的影响”的研究纳入11 000例患者,“服用三苯氧胺不同周期对生存率和复发率的影响”的研究纳入5 000例患者,1991年其陆续主持了国际肿瘤协作课题,最早开启了国内多中心大样本临床循证医学肿瘤临床研究。
——邵永孚教授。
20例胰体尾癌的外科治疗体会
刘吉宝;郭予;魏毓龙
【期刊名称】《医药论坛杂志》
【年(卷),期】2006(27)14
【摘要】目的探讨胰体尾癌的临床特征,提高术前切除率的估计,总结手术切除方法以提高切除率。
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5月至2005年5月对20例经外科治疗胰体尾癌的临床资料。
结果确认胰体尾癌后从CT图像结合三维图像重建,确认肠系膜血管未受侵,提高术前切除率的评估,本组20例胰体尾癌均行手术切除,联合脏器切除15例,保留胰尾和脾3例,单纯胰体尾切除2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
平均生存时间14个月。
结论通过术前的充分评估,提高了手术切除率。
术中采取合理的途径保留脾脏是可行的。
【总页数】2页(P44-45)
【关键词】胰体尾癌;外科手术;分析
【作者】刘吉宝;郭予;魏毓龙
【作者单位】新乡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9
【相关文献】
1.胰体尾癌的外科治疗 [J], 周静;李祥;朱耀明;邱红根
2.胰体尾癌的外科治疗 [J], 邱应和;刘也夫;姜小清;刘辰;罗祥基;易滨;谭尉峰;于勇;
冯飞灵
3.胰体尾癌95例诊断与外科治疗分析 [J], 施长鹰;孙勇伟;吴婷婷;蒋春晖;罗蒙;吴志勇
4.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在胰体尾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J], 温天富;崔云甫
5.胰体尾恶性肿瘤与胰头癌外科治疗效果比较 [J], 吴铁成;邵永孚;单毅;吴健雄;赵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胰腺体尾部癌外科治疗的几个焦点问题王志东;崔云甫【期刊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年(卷),期】2015(0)16【摘要】胰腺体尾部癌症状隐匿,恶性程度高,切除率低,预后差,整体治疗有待提高.外科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手段,手术治疗为核心的多学科协作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应该成为标准模式."可能切除"患者先接受新辅助治疗,再判断是否手术有助于提高R0切除率,改善预后.根治性顺行胰腺体尾部癌整体切除术(radical antegrade modular pancreatosplenectomy,RAMPS)手术符合肿瘤切除原则,有望成为标准的根治手术方式.腹腔镜探查术能够发现肝转移和腹腔播散,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手术.腹腔镜下胰腺体尾部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相比有诸多优势,但仅限于肿瘤体积较小的早期患者,肿瘤学方面的远期效果仍需验证,建议有选择地开展.联合腹腔干切除的根治性远端胰腺癌切除术(radical distal or left pancreatectomy with resection of the celiac axis,DP-CAR)适合于肝总动脉或腹腔干受侵犯但仍有条件切除的患者,需谨慎开展.胰腺体尾部癌在早期诊断、分子水平个体化治疗方面需要突破,新辅助治疗和腹腔镜手术的开展需要进一步多中心联合前瞻实验研究提供循证证据支持.【总页数】8页(P2515-2522)【关键词】胰腺体尾部癌;可能切除;腹腔镜手术;新辅助治疗;多学科协作;个体化治疗;根治性顺行胰腺体尾部癌整体切除术;联合腹腔干切除的根治性远端胰腺癌切除术【作者】王志东;崔云甫【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通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9【相关文献】1.胰腺体尾部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J], 刘帅峰2.62例胰腺体尾部癌的外科治疗体会 [J], 赵向前;周宁新;冯玉泉;张文智;黄晓强3.28例胰腺体尾部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J], 唐春;刘宏鸣;刘孟刚;陈平;杨俊涛;袁涛;吴刚;谢斌;顾红光4.可能切除性胰腺体尾部癌的外科手术治疗研究 [J], 李鸿侠;尚海涛;张西波;鲍建亨;郝成飞;刘军舰;李忠廉5.胰腺体尾部癌的外科治疗 [J], 陈焕年;杨尹默;高红桥;庄岩;万远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34例的诊治与预后分析荣维淇;吴健雄;邵永孚;赵平【期刊名称】《中华胰腺病杂志》【年(卷),期】2004(004)002【摘要】目的提高胰岛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1986年1月~ 2001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34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多以腹部包块和腹痛为首发症状.良性肿瘤28例,恶性6例.术前B超、CT及MRI检查可作肿瘤定位,其中30例肿瘤来源于胰腺.手术治疗33例,采用肿瘤切除术、远端胰腺切除加脾切除术、或Whipple手术,肿瘤恶性者术后辅以放、化疗.随访24例,其中良性18例,均存活;恶性6例中1例于术后6年死亡,5例存活,至目前已生存1年者2例,3年者2例,9年者1例.结论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早期缺乏临床症状,不易发现.B超、CT及MRI是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肿瘤对周围组织浸润和肿瘤转移是恶性胰岛细胞瘤最可靠的诊断标准.手术切除是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恶性者辅以放、化疗,预后一般较好.【总页数】4页(P86-89)【作者】荣维淇;吴健雄;邵永孚;赵平【作者单位】100021,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腹部外科;100021,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腹部外科;100021,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腹部外科;100021,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腹部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6.7【相关文献】1.功能性胰岛细胞瘤20例诊治分析 [J], 刘晓晨;段建峰2.无功能性恶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治分析 [J], 范惠文;邱铝;史讯3.18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治分析 [J], 张喜;邢涛;张友文;徐秋红;马玉洁4.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5例诊治分析 [J], 孟建彬;崔桂敏;马金海;左方;孙红;于长游;王成锋5.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22例诊治分析 [J], 崔连珉;王悦华;张文智;冯玉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胰腺癌根治术及扩大根治术的观点和评价
邵永孚
【期刊名称】《实用肿瘤学杂志》
【年(卷),期】1993(007)002
【摘要】胰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上海、天津市肿瘤统计胰腺癌癌亡死因已由15
年前10位以下,上升到第5位。
作为人体重要的内脏实体瘤,胰腺癌至今无论在早
期诊断和治疗难度上是最棘手的恶性肿瘤之一。
胰腺癌首选外科治疗,但胰腺癌外
科治疗效果仍不理想,Gud-jonsson综合了世界各国外科治疗37,000例胰腺癌,其中4.100例行根治手术,全部病例中.5年生存率仅156例,其中尚有12例为非根治手术,5年生存率0.4%,近200所医院资料,无任何作者报告5年生存率超过3.4%。
可见胰腺癌治疗远期效果差。
目前对胰腺癌外科治疗主要有如下见解:(1)认为胰腺
癌外科治疗疗效差。
【总页数】3页(P14-15,2)
【作者】邵永孚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905
【相关文献】
1.标准根治术和扩大根治术治疗胰腺癌的疗效比较 [J], 陈新;刘洋伯;陈和平;李颖
2.标准根治术与扩大根治术对于胰腺癌治疗的意义 [J], 杨运泉
3.胰腺癌标准根治术与扩大根治术的疗效比较 [J], 关佳楠;宋伟
4.标准根治术与扩大根治术对于胰腺癌治疗的临床价值探究 [J], 李世楠;何祥午;付博;唐海龙
5.胰腺癌标准根治术与扩大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J], 伍松;张君莉;杨志明;马明坤;罗道蕴;侯军;付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努力提高胰体尾癌的治疗水平王福顺;冷希圣【期刊名称】《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年(卷),期】2002(002)003【摘要】@@胰腺癌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
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其发病率均有增长趋势,欧美地区增加了3倍。
我国发病率虽低于欧美,但据北京、上海几家报道,其发病率也在明显上升。
胰腺癌中,约2/3癌肿位于胰头,另有约1/3位于胰体尾或全胰。
由于胰腺位置深在,胰腺癌早期缺乏特异症状,一旦出现明显症状,诸如胰头癌的梗阻性黄疸、胰体尾癌的腰背部疼痛,则已属晚期,手术切除率低;即使切除,效果亦差。
近年来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仍徘徊在20%左右,而胰体尾癌切除率还不到10%。
即使行扩大根治术,其5年生存率亦在10%以下。
作者就提高胰体尾癌治疗效果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总页数】2页(P129-130)【作者】王福顺;冷希圣【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中心,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中心,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癌临床研究 [J], 宋贤超2.腹腔镜胰体尾脾联合胆囊切除治疗胰尾癌并胆囊癌探讨 [J], 金俊哲;李恒;马冬岩;梁健;林飞峰3.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J], 王耀东;朱峰4.根治性顺行性模块化胰脾切除术与传统胰体尾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癌的临床经验[J], 聂晓涵;耿诚;程坤;苏利丹卡扎•仇曼;伊力旦•热合曼;艾尼•买买提;冷昆增;陈启龙;韩玮5.腹腔镜保脾胰体尾整块切除手术治疗早期胰体尾癌患者肿瘤学预后及并发症研究[J], 黄罗顺;周显飞;张阳;聂寒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胰腺癌术后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效应
赵鹏;邵永孚;余宏迢;张保宁;袁兴华;毕建军;克力木
【期刊名称】《肠外与肠内营养》
【年(卷),期】1998(5)3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癌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EN)对手术后代谢反应和治疗结果的影响。
方法:30例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及常规治疗,检验两组病人术后不同的代谢变化。
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后体重变化、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累积氮平衡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
【总页数】2页(P129-130)
【关键词】胰腺癌;围手术斯;营养支持;氮平衡
【作者】赵鹏;邵永孚;余宏迢;张保宁;袁兴华;毕建军;克力木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腹部外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普外一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9;R459.3
【相关文献】
1.老年胃肠道手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比较 [J], 孙晓林;宋展;杨玉兵;和青森;钱国武
2.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对胃肠激素及免疫状况的影响分析 [J],
江良县;喻潇葳;毕铁男;周申康
3.胰腺癌术后行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促进机体胃肠功能、免疫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J], 叶培军
4.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对胰腺癌术后营养不良患者免疫及胃肠功能改善效果观察[J], 宁红建;韦宗萍
5.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对胰腺癌术后营养不良患者免疫和胃肠功能改善作用 [J], 李前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临床外科病理分析吴铁成;邵永孚;王滨;徐立彬;吴健雄;单毅;赵平【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年(卷),期】2004(11)2【摘要】目的研究壶腹周围肿瘤的临床外科病理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2000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收治的454例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用SSPS10.0统计软件包比较不同部位恶性肿瘤临床外科病理特点之间的差异。
结果全组292例(64.3%)患者不能手术切除,其中胰头恶性肿瘤的症状持续时间显著长于胆总管、壶腹肿瘤(P<0.05),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壶腹、胆总管肿瘤患者(P<0.001);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转氨酶水平显著低于其他3种恶性肿瘤(P<0.05)。
与非胰腺来源的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相比,胰头恶性肿瘤更易侵犯血管(P<0.001);与胰头、壶腹恶性肿瘤相比,胆总管恶性肿瘤、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更易侵犯周围组织(P<0.05)。
全组有162例(35.7%)手术切除,其中十二指肠、胰头恶性肿瘤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显著长于胆总管、壶腹肿瘤(P均<0.05);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转氨酶水平显著低于胰头(P<0.001)、胆总管(P=0.025)和壶腹肿瘤(P=0.001)。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出现总胆红素升高的比例显著低于壶腹(P=0.004)、胰头(P=0.003);壶腹恶性肿瘤比胰头恶性肿瘤更易侵犯十二指肠(P=0.008)。
结论胰头恶性肿瘤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长,容易出现血管侵犯。
胆总管、壶腹恶性肿瘤症状持续时间短,总胆红素?【总页数】5页(P97-101)【关键词】壶腹周围肿瘤;外科学;壶腹周围肿瘤;病理学【作者】吴铁成;邵永孚;王滨;徐立彬;吴健雄;单毅;赵平【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9;R730.2【相关文献】1.壶腹周围恶性肿瘤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J], 吴铁成;邵永孚;徐立彬;王滨;吴健雄;王翔;赵平2.壶腹周围恶性肿瘤19例临床分析 [J], 王平3.壶腹周围癌631例的临床病理表现和外科疗效 [J], 邵永孚;吴铁成;单毅;吴健雄;王翔;赵平4.胰头及壶腹周围恶性肿瘤32例的临床分析(摘要) [J], 郑扶民;孟宪民;黄大鹤;何尔斯泰5.胰腺及壶腹周围恶性肿瘤48例手术切除临床分析 [J], 朱少立;李国材;李真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