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高性能计算集群的设计与实现
- 格式:pdf
- 大小:303.39 KB
- 文档页数:3
前言高性能计算集群(HPCC-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Cluster)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以解决复杂的科学计算或数值计算问题为目的,是由多台节点机(服务器)构成的一种松散耦合的计算节点集合。
为用户提供高性能计算、网络请求响应或专业的应用程序(包括并行计算、数据库、Web)等服务。
相比起传统的小型机,集群系统有极强的伸缩性,可通过在集群中增加或删减节点的方式,在不影响原有应用与计算任务的情况下,随时增加和降低系统的处理能力。
还可以通过人为分配的方式,将一个大型集群系统分割为多个小型集群分给多个用户使用,运行不同的业务与应用。
集群系统中的多台节点服务器系统通过相应的硬件及高速网络互连,由软件控制着,将复杂的问题分解开来,分配到各个计算节点上去,每个集群节点独立运行自己的进程,这些进程之间可以彼此通信(通常是利用MPI -消息传递接口),共同读取统一的数据资源,协同完成整个计算任务,以多台计算节点共同运算的模式来换取较小的计算时间。
根据不同的计算模式与规模,构成集群系统的节点数可以从几个到上千个。
对于以国家政府、军方及大型组织机构来讲,节点数目可以达到数千甚至上万。
而随着HPCC 应用的普及,中小规模的高性能计算集群也慢慢走进中小型用户的视野,高性能计算集群系统的部署,极大地满足了此类用户对复杂运算的能力的需求,大大拓展了其业务范围,为中小型用户的成长提供支持。
本次方案研究适合于中小规模用户的典型系统:基于32个计算节点和In finiBand 高速网络的Linux 集群。
惠普Linux 高性能集群方案方案描述此次方案中,高性能计算集群系统的节点由 HP BladeSystem 刀片服务器搭建,节点间通过InfiniBand 高速网络相连,管理、登录和存储节点由HP ProLiant机架式服务器构成,存储节点通过SAN 交换机外挂HPStorageWorks 磁盘阵列来存储大容量数据。
高性能计算集群的搭建与配置技巧高性能计算集群是一种利用多台计算机协同工作来完成强大计算任务的解决方案。
它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效率,加快数据处理速度,并且适用于各种应用领域,如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数据分析等。
本文将介绍高性能计算集群的搭建与配置技巧,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创建一个高效的计算环境。
1. 硬件选型与配置高性能计算集群的性能关键在于硬件的选择与配置。
首先要确定集群规模和预算,然后选择适合的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存储系统。
在选购服务器时,要考虑计算性能、内存容量、硬盘速度以及网络带宽等因素。
确保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连接速度快且稳定,并采用合适的交换机和路由器来管理网络流量。
存储系统也要具备足够的容量和读写速度,以满足大规模数据存储和访问的需求。
2. 软件安装与配置高性能计算集群需要安装和配置一系列软件来实现任务调度、资源管理、数据共享等功能。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软件组件:- 操作系统:可以选择Linux发行版作为集群的操作系统,如CentOS、Ubuntu等。
这些操作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并且有大量的软件和工具可用于集群管理和开发。
- 并行编程库:高性能计算集群通常使用并行编程来实现任务的分配和调度。
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是一种常用的并行编程库,用于实现多节点计算。
在安装MPI时,要确保版本兼容性并准确设置环境变量。
- 任务调度器:任务调度器负责分配和管理集群中的计算任务。
常用的任务调度器包括Slurm、PBS等。
在安装和配置任务调度器时,要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不同的参数,如资源分配、任务优先级等。
- 分布式文件系统:为了实现集群中的数据共享和访问,需要安装和配置适当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如NFS、GlusterFS等。
这些文件系统能够提供高性能和可靠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服务。
3. 网络设置与安全在搭建高性能计算集群时,网络设置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个关键方面:- IP地址规划:根据集群规模和网络拓扑,设置合理的IP地址规划方案,确保每个节点都有唯一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第7卷第4期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voI.7No.42009年12月JoumalofChina1nstituteofWaterResourcesandHydropowerResearchDecember,2009文章编号:1672.303l(2009)04-0302.05基于LINUX和MPICH2的高性能科学计算集群搭建及其性能评测叶茂,缪纶,王志璋,李江华(中国永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信息网络中心,北京100044)摘要:在水利工程计算中,单机计算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科研和生产的需要,大型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都越来越依赖于高性能科学计算。
采用并行计算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高性能科学计算集群,能够有效提高计算速度并降低运算成本。
本文探讨了基于Beo讯llf集群模型,利用普通Pc机和以太网,通过在uNUx操作系统下搭建基于MPIcH2的并行计算集群,实现低成本并行计算平台的技术,并介绍了利用unpack测试对并行计算集群进行性能评测的具体方法。
这一技术对于解决较大规模科学和工程计算问题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意义。
关键词:科学计算集群;并行运算;性能评测中图分类号:’I鸭93.02文献标识码:A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利科学研究和大型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等都越来越依赖于高性能科学计算。
但由于超级计算机的价格昂贵并且运行成本高昂,普通用户难以承受其巨大投资。
因此,利用网络和普通Pc机构建集群以支持高性能科学计算,能够大幅度节约投资并有效降低运行维护成本,而倍受欢迎。
本文介绍在uNux环境下利用普通Pc机构建Be洲lf型高性能科学计算集群的搭建技术以及运用UNPACK计算性能测试评价方法。
1集群系统及并行计算原理集群(Cluster)是一组计算机,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向用户提供一组网络资源。
这些单个的计算机系统就是集群的节点(N0de),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集群是一个整体系统而非多台计算机,在应用中用户从来不会感觉到集群系统底层的节点;从管理员角度来看集群是由若干计算机节点组成的系统,他可以方便的进行集群系统节点的增减和重新组合。
如何配置超级计算机集群超级计算机集群是一种由多个高性能计算机组成的并行计算系统,能够同时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和复杂的计算任务。
配置超级计算机集群需要考虑硬件、网络架构、软件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如何配置一个高效可靠的超级计算机集群。
首先,超级计算机集群的硬件配置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的硬件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
服务器的选择应基于计算需求和预算限制。
在挑选服务器时,需要考虑处理器速度、内存容量和硬盘容量。
对于大规模的计算任务,可以考虑选择多个高性能处理器和大容量内存的服务器。
此外,存储设备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可以使用硬盘阵列或闪存盘等高速存储设备来提高计算效率。
对于超级计算机集群的网络架构,建议使用高速的以太网或InfiniBand网络,以实现快速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其次,超级计算机集群的软件配置也至关重要。
首先,操作系统的选择非常重要。
大多数超级计算机集群使用Linux操作系统,因为Linux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其次,需要安装并配置集群管理软件,如Slurm或OpenPBS,以便有效地管理和调度计算任务。
此外,还可以安装并配置分布式文件系统,如Lustre或GPFS,以提供高性能的文件存储和共享。
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集群的管理。
这包括集群的部署、监控和维护。
部署集群时,需要进行硬件和软件的安装、配置和测试。
在集群运行期间,需要进行实时监控和故障排除,以确保集群正常运行。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工作,如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优化配置和性能调整等。
此外,还需要设置合适的权限和安全措施,以保护集群的安全和数据的保密性。
最后,为了充分利用超级计算机集群的计算能力,还需要进行任务调度和并行编程的优化。
任务调度是指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和任务安排,提高集群的整体效率。
通常,可以使用集群管理软件提供的调度器来实现任务调度。
而并行编程的优化则是通过将程序划分为多个并行任务,利用集群的多个节点和多个处理器来加速计算过程。
高性能计算集群的配置与使用教程高性能计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HPC)集群是一种强大的计算工具,能够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和执行复杂的计算任务。
本文将介绍高性能计算集群的配置和使用方法,并为您提供详细的教程。
1. 配置高性能计算集群配置高性能计算集群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1 硬件要求选择适合的硬件设备是配置高性能计算集群的第一步。
您需要选择性能强大的服务器,并确保服务器之间能够互相通信。
此外,还需要大容量的存储设备来存储数据和计算结果。
1.2 操作系统安装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安装在每个服务器上。
常用的操作系统有Linux和Windows Server,其中Linux被广泛使用于高性能计算集群。
安装操作系统后,您还需要配置网络设置、安装必要的软件和驱动程序。
1.3 服务器网络连接为了保证高性能计算集群的正常工作,需要配置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连接。
您可以选择以太网、光纤等网络连接方式,并确保每个服务器都能够互相访问。
1.4 集群管理软件安装为了方便管理和控制高性能计算集群,您需要安装相应的集群管理软件。
常用的集群管理软件有Hadoop、Slurm和PBS等。
这些软件可以帮助您管理任务队列、分配资源和监控集群的运行状态。
2. 使用高性能计算集群配置完高性能计算集群后,您可以开始使用它进行计算任务。
以下是使用高性能计算集群的一般步骤:2.1 编写并提交任务首先,您需要编写计算任务的代码。
根据您的需求,可以选择编写Shell脚本、Python脚本或其他编程语言的代码。
编写完毕后,您需要将任务提交到集群管理软件中。
2.2 监控任务状态一旦任务提交成功,您可以使用集群管理软件提供的监控功能来跟踪任务的状态。
您可以查看任务的进度、资源使用情况和错误信息等。
2.3 调整任务与资源如果您发现任务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或运行时间,您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任务的资源配置。
集群管理软件通常提供了资源调整的功能,您可以根据任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基于Linux的Beowulf集群的实现来源:1 概述1977年,DEC公司推出了以VAX为结点机的松散耦合的集群系统,并成功地将VMS操作系统移植到该系统上。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RISC技术的发展和高性能网络产品的出现,集群系统在性能价格比(Performance/Cost)、可扩展性(Scalabi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等方面都显示出了很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它在对现有单机上的软硬件产品的继承和对商用软硬件最新研究成果的快速运用方面表现出了传统大规模并行处理机(Massively Parallel Processor,MPP)无法比拟的优势。
目前,集群系统已在许多领域获得应用。
可以预见,随着对称多处理机(Symmetric Multiprocessor,SMP)产品的大量使用和高性能网络产品的完善,以及各种软硬件支持的增多和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丰富,新一代高性能集群系统必将成为未来高性能计算领域的主流平台之一。
具有代表性的集群系统有IBM的SP2、SGI 的POWER CHALLENGEarray、Microsoft 的Wolfpack、DEC的TruClusters、SUN的SPARC cluster 1000/2000PDB以及Berkeley NOW 等。
我国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的曙光-1000A、曙光-2000I和曙光-2000II也都属于集群系统的并行计算机。
简单地说,并行计算机就是用若干(几到几千)处理器并行执行一个作业,以提高计算效率。
并行计算机的结构、规模、性能可以有很大的差异,其价格也就可以从人民币数万元到数亿元。
以较低的投资,用若干台性能较高的PC机组装成集群并行计算机,采用Linux操作系统以及目前在各类并行机上通用的信息传递接口MPI并行环境,以此为起步发展并行计算和研究,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在高性能计算领域为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宽广的平台。
如何进行超级计算机集群的搭建超级计算机集群是一种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强大计算力的系统。
它的搭建能够为科学研究、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领域提供高性能计算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如何进行超级计算机集群的搭建。
1. 硬件准备超级计算机集群需要多台计算机进行连接,因此首先需要准备足够多的计算机。
这些计算机可以是台式机或者服务器,它们应该具备充足的处理能力和内存容量。
2. 网络配置搭建超级计算机集群的关键是将各个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网络,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通常,可以使用交换机或者路由器来建立内部网络,确保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畅通。
3. 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在每台计算机上安装相同的操作系统,如Linux操作系统。
选择合适的Linux发行版本,如Ubuntu、CentOS等,并进行基本的配置。
确保每台计算机的网络设置正确,并指定固定的IP地址。
4. 并行计算框架选择超级计算机集群可以通过并行计算框架来实现任务的分发和并行计算。
常用的并行计算框架包括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和OpenMP。
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计算任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框架。
5. 软件安装与配置根据计算任务的需求,在每台计算机上安装所需的软件和库。
如若进行机器学习任务,可以安装TensorFlow、PyTorch等深度学习框架。
确保软件版本一致,并配置环境变量。
6. 分发任务通过并行计算框架将任务分发给集群中的不同计算节点,以实现任务的并行计算。
通过指定计算节点的IP地址和端口号,将任务分发给集群中的特定节点。
7. 结果收集与整合在计算完成后,将各个计算节点的结果进行收集和整合。
可以使用并行计算框架提供的API或者自行编写代码来实现结果的整合。
确保结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8. 系统监控与管理超级计算机集群通常包含大量的计算节点,因此需要实时监控集群的运行状态和资源使用情况。
可以使用系统监控软件来实现对计算节点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高性能计算集群(HPC CLUSTER)1.1什么是高性能计算集群?简单的说,高性能计算(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致力于开发超级计算机,研究并行算法和开发相关软件。
高性能集群主要用于处理复杂的计算问题,应用在需要大规模科学计算的环境中,如天气预报、石油勘探与油藏模拟、分子模拟、基因测序等。
高性能集群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一般使用并行算法,把一个大的普通问题根据一定的规则分为许多小的子问题,在集群内的不同节点上进行计算,而这些小问题的处理结果,经过处理可合并为原问题的最终结果。
由于这些小问题的计算一般是可以并行完成的,从而可以缩短问题的处理时间。
高性能集群在计算过程中,各节点是协同工作的,它们分别处理大问题的一部分,并在处理中根据需要进行数据交换,各节点的处理结果都是最终结果的一部分。
高性能集群的处理能力与集群的规模成正比,是集群内各节点处理能力之和,但这种集群一般没有高可用性。
1.2 高性能计算分类·高性能计算的分类方法很多。
这里从并行任务间的关系角度来对高性能计算分类。
1.2.1 高吞吐计算(High-throughput Computing)有一类高性能计算,可以把它分成若干可以并行的子任务,而且各个子任务彼此间没有什么关联。
因为这种类型应用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在海量数据上搜索某些特定模式,所以把这类计算称为高吞吐计算。
所谓的Internet计算都属于这一类。
按照Flynn的分类,高吞吐计算属于SIMD(Single Instruction/Multiple Data,单指令流-多数据流)的范畴。
1.2.2 分布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另一类计算刚好和高吞吐计算相反,它们虽然可以给分成若干并行的子任务,但是子任务间联系很紧密,需要大量的数据交换。
按照Flynn的分类,分布式的高性能计算属于MIMD(Multiple Instruction/Multiple Data,多指令流-多数据流)的范畴。
高性能计算集群的设计与部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始利用高性能计算集群来处理复杂的计算任务。
高性能计算集群是由多台计算机组成的并行系统,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部署,能够实现高并发和高计算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计算速度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高性能计算集群的设计原则、硬件配置和系统部署方案,并讨论其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进行高性能计算集群的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原则:1.可扩展性:集群应能够根据需求进行横向扩展,即随着计算任务的增加,可以方便地增加计算节点和存储容量。
2.高可用性:集群应具备冗余机制,即当某个节点发生故障时,其他节点可以接替其工作,保证计算任务的连续性。
3.性能均衡:集群中的计算节点应尽可能均衡地分担负载,避免某些节点负载过高,造成瓶颈。
4.高速互联:计算节点之间应采用高速网络互联,以确保数据传输的高效率和低时延。
设计高性能计算集群时,首先需要考虑硬件配置。
集群的核心是计算节点,每个计算节点都应配置高性能的处理器、大内存容量和快速硬盘。
此外,为了满足大规模计算任务的需求,可以考虑使用多个高速互联网络,如InfiniBand或以太网。
存储系统也是集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选择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统,以提供高性能和可靠的数据存储和访问。
在部署高性能计算集群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操作系统选择:选择适合高性能计算的操作系统,如Linux,以提供稳定和高效的计算环境。
2.任务调度器:使用合适的任务调度器来管理计算任务的执行顺序和分配资源,以达到最佳的性能和效率。
常用的任务调度器有PBS、Slurm等。
3.并行编程模型:针对不同类型的计算任务,选择合适的并行编程模型,如MPI、OpenMP等,以充分利用集群的计算资源。
4.监控和管理:使用监控工具来监测集群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集群的稳定运行。
此外,进行定期的系统维护和升级也是必要的。
高性能计算集群的应用广泛,包括科学计算、大数据分析、仿真模拟等领域。
高性能计算集群的设计与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扩大,高性能计算(HPC)集群在科学研究、工程仿真、大数据处理等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实现高效、可靠、稳定的计算能力,设计和优化高性能计算集群是至关重要的。
高性能计算集群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硬件架构、网络拓扑、系统软件配置和任务划分。
首先,硬件架构是高性能计算集群设计的基础。
在选择硬件时,需要考虑计算节点的处理器类型、数量和频率,内存容量和带宽,以及存储设备的类型和容量。
同时,优秀的互联网络是确保高性能计算集群高效通信的关键,因此需要选择高带宽、低延迟的网络设备。
此外,大规模集群也需要考虑故障容错能力,通过冗余计算和存储节点来确保集群的可靠性。
其次,网络拓扑对于高性能计算集群的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全互连、树状、背靠背互连和多维互连等。
选择适合特定应用需求的网络拓扑结构可以提高集群的整体性能和可扩展性。
此外,网络拓扑结构也决定了数据传输的路径和延迟,对任务调度和负载均衡也有影响。
第三,系统软件配置对高性能计算集群的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操作系统的选择和配置对于集群的稳定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通用的操作系统如Linux在科学计算领域有很好的支持,但也可以根据特定需求选择其他操作系统。
另外,集群管理软件如Slurm、OpenPBS等也可以提供任务调度和资源管理的功能,合理配置这些软件可以提高任务执行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最后,任务划分是优化高性能计算集群性能的关键步骤之一。
任务划分指的是将一个大型计算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并将它们分配到集群上的多个计算节点上进行并行计算。
合理划分和分配任务可以充分利用集群的计算资源,提高计算效率。
任务划分的策略可以根据任务的特点和集群的性能进行调整,例如,根据任务的计算需求和通信开销来决定任务的分配方式,以及优化任务调度算法以提高集群的整体性能。
为了进一步优化高性能计算集群的性能,可以采取一些附加的优化技术。
高性能计算集群的使用方法及性能调优高性能计算集群是一种用于处理大规模计算任务的分布式计算环境。
它能够利用多台计算机的计算资源来达到高性能计算的目的。
对于需要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复杂模拟与计算的任务,如天气预测、基因序列分析等,使用高性能计算集群可以显著提升计算效率。
本文将介绍高性能计算集群的使用方法以及性能调优的一些技巧,帮助用户充分利用集群资源,提高计算效率。
一、高性能计算集群的使用方法1.选择合适的集群:在选择使用高性能计算集群之前,需要根据自己的任务需求和预算来选择合适的集群。
可以考虑集群的硬件配置、网络带宽、存储容量等因素,以及集群提供的服务支持。
2.提交任务:在使用高性能计算集群之前,需要准备好需要计算的任务。
一般来说,任务会被拆分为多个小的计算单元,每个计算单元可以在集群中的不同节点上运行。
可以使用集群提供的作业调度系统来提交任务。
3.编写任务脚本:在提交任务之前,需要编写一个任务脚本。
这个脚本可以用来描述任务的运行环境、所需资源以及运行的流程。
脚本可以使用编程语言或者脚本语言编写,提供了一个自动化的方式来管理和运行任务。
4.调试和优化:在提交任务之后,可以通过监控任务的运行状态来进行调试和优化。
可以根据任务的运行日志来分析任务的瓶颈,找出性能瓶颈并进行优化。
5.结果分析:在任务完成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
可以使用数据分析工具来处理和可视化结果,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结果。
二、高性能计算集群的性能调优1.任务并行化:高性能计算集群通常有多个计算节点,可以将任务拆分为多个子任务,并将这些子任务分配到不同的计算节点上并行运行。
通过合理划分任务,可以充分利用集群的计算资源,提高计算效率。
2.数据分区与通信优化:针对需要处理大规模数据的任务,在划分任务的同时,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分布和通信的开销。
可以将数据分布在集群的不同节点上,以减少数据传输的开销。
同时,可以选择合适的通信模式和算法来减少通信的延迟和带宽占用。
高性能计算集群的配置与优化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对计算性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处理大规模的数据计算、模拟和仿真等复杂任务时,传统的计算机往往力不从心。
因此,为了满足这些高性能计算需求,高性能计算集群应运而生。
高性能计算集群是由大量的计算节点组成的并行计算系统,它们通过高速互联网络连接在一起,共同完成需要大量计算资源的任务。
在配置和优化高性能计算集群时,我们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硬件选型、网络架构、文件系统、并行算法和运行环境等。
首先,硬件选型是配置高性能计算集群的基础。
对于计算节点,我们应选择高性能的多核处理器和大容量内存。
同时,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应选择具备高速缓存和向量计算能力的处理器。
此外,磁盘存储也是关键因素,可以选择高速固态硬盘或者RAID阵列,以提高数据存取的速度。
其次,网络架构对高性能计算集群的性能至关重要。
在配置集群时,我们可以选择高速以太网、InfiniBand网络或者Omni-Path Architecture网络,以提供低延迟和高带宽的互联能力。
此外,合理划分网络子网,使用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进行隔离,可以进一步提高网络性能。
高性能计算集群的文件系统也需要注意。
在配置时,我们可以选择分布式文件系统(如Lustre或GPFS),以提供高性能和高可用性的文件存储服务。
为了减少磁盘I/O的瓶颈,可以使用RAID技术组织存储空间,并合理划分文件系统的层次结构。
并行算法是高性能计算集群的核心。
在编写并行程序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集群的计算资源,采用适当的并行算法来实现任务分解和负载均衡。
并行算法应该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在不同规模的计算节点上进行高效的并行计算。
最后,运行环境的配置也是不可忽视的。
操作系统的选择和配置对集群的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我们可以选择支持多个计算节点的高性能操作系统(如Linux的某些发行版),并进行合适的调优,以提高计算节点的性能。
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的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广泛,大量数据需要被高效地处理。
高性能计算机集群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如何设计与实现高性能计算机集群。
二、集群架构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由多个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包含一到多个处理器。
节点通过高速网络相连,构成一个并行计算的整体。
1. 节点节点是集群的最小计算单元。
每个节点包含一到多个处理器(CPU)。
CPU有多种类型,包括X86、Power、ARM等。
具体选择CPU应根据节点的实际需求和预算进行考虑。
2. 网络集群中各节点之间的通信网络非常重要,决定了集群的性能和扩展能力。
集群网络通常采用高速以太网,如Infiniband、10GbE 等。
3. 存储在集群中,节点需要共享数据,因此需要共享存储。
共享存储可以是网络存储(如NAS、SAN),也可以是分布式文件系统(如HDFS、Lustre)。
三、软件环境集群中需要安装一些软件环境,包括操作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MPI等。
不同的应用需要不同的运行环境,在部署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1. 操作系统集群的操作系统应该具备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和易管理性。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Linux、Unix、Windows等。
2. 分布式文件系统集群中需要共享数据,因此需要安装分布式文件系统。
常见的分布式文件系统有HDFS、Lustre等。
3. MPI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是一种通信接口,用于在分布式内存并行计算中的通信。
MPI实现了在不同节点上的多线程之间通信和同步机制。
集群中一般安装OpenMPI、MPICH等MPI 库。
四、集群管理集群需要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节点的添加、删除和故障排除。
为了保证集群的稳定性和高可用性,需要进行管理和监控。
1. 集群管理工具集群管理工具可以方便地对集群进行管理和维护。
常用的集群管理工具有Rocks、Bright Cluster Manager等。
高性能计算集群(PC Cluster)用户指南大气科学系应越第二版2008-12目录-认识cluster-使用cluster-linux常用命令-软件-文件传输第一章:认识cluster1.什么是cluster系统cluster一般由一台主机(master)和多台节点机(node)构成,是一种松散耦合的计算节点集合。
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或应用程序的单一客户视图,同时提供接近容错机的故障恢复能力。
通常cluster的每台机器通过相应的硬件及软件互连,每个群集节点都是运行其自己进程的独立服务器。
这些进程可以彼此通信,对网络客户机来说就像是形成了一个单一系统,协同起来向用户提供应用程序、系统资源和数据。
cluster概念的提出在70年代主要是为了进行一些大运算量的科学计算。
随着网络的发展,之后的cluster系统还被用作网络服务器,发挥其故障恢复和均衡负载的能力。
使用PC机构建cluster的好处在于开发成本低,而且由于每台节点机都是普通的PC机,在某一台机器发生故障的时候,可以方便的进行维护,而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大气科学系的cluster系统,由16台64位的PC机组成。
其中一台主机(master),15台节点机(node01∼node15)。
这16台机器每台有两个4核的CPU,也就是说每个节点上可以同时提供8个CPU。
操作系统使用的是CentOS的Linux发行版。
图1为大气科学系cluster目前的结构。
其中console 和c0101∼c0107是大气系早期的cluster系统,节点安装的是RedHat的Linux发行版,precluster曾经作为门户机,目前已经更新为CentOS的操作系统。
登录master的IP地址为162.105.245.3,这个地址由于物理大楼的IP变动比较频繁,所以可能会时不时改变,而precluster的IP地址162.105.245.238则比较稳定。
这两个地址目前都可以从校外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