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2018年秋三年级上册语文11卢沟桥的狮子教案及作业题含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14
《卢沟桥的狮子》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读通课文,理解重点词语“偎依、挑衅”;练说句式“有的……好象……”,学会在一定情境下想象。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法、读书指导法,充分展开练说句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卢沟晓月”的美好意境;收集、交流“七七事变”的资料,激发爱国情感。
培养主动获取信息、主动读书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和这座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
2、学习生字新词,尤其是准确理解甚至、形态各异、大概、淘气等词语。
教学流程:一、歇后语导入。
1、理解马可·波罗的话:“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2、板书:独一无二独一无二是什么意思?过渡:为什么卢沟桥的狮子是独一无二的?二、读课文,检查巩固字词。
出示词语:联拱石桥长吼偎依大概侵华挑衅驻宛平歇后语淘气厘米卢沟桥难字书空:联偎侵歇卢回答问题。
板书: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狮子独一无二战争考验三、品读课文,启发想象,体会和平年代里狮子的无忧无虑。
过渡:卢沟桥的狮子到底有多少?请你一边读,一边找。
(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交流。
补充文物工作者三易数狮子的只数。
过渡:卢沟桥的狮子真多,更有意思的是这五百多只狮子形状也各不相同。
2、请大家自由读下面的课文,最喜欢的狮子重点练读。
3、指名读最喜欢的一句,重点指导后面三句。
(二)创设意境,激发想象。
1、欣赏“卢沟晓月”,配画外音。
体会卢沟桥的美丽壮观。
2、齐读课文第二段。
(配乐)3、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能帮作者再想下去吗?有的狮子(),好象()。
想象要跟周围的整个氛围协调。
狮子们都在尽情地享受着这份祥和与美丽呢。
4、再读马可·波罗的话。
过渡:就是这么一座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却被日寇的铁蹄打破了是那么美好的意境。
鲜血染红了洁白的石柱。
四、了解历史、渲染气氛,想象战争年代里狮子饱受沧桑。
1、交流信息,了解历史。
(1)、读课文最后一段。
课前准备:师长尺、生分组、预习纸、铅笔、尺子。
诵读前三首古诗。
一、复习导入。
1、师:“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生:数不清。
”【板书】2、师:卢沟桥的狮子很多,大家想不想看看这多得数都数不清的狮子呢?CAI展示:卢沟桥及卢沟桥的狮子图片。
3、师:就是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石桥,曾被世界闻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谁来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预设:【请两位学生回答】(1)卢沟桥是世界上设计最完美的桥;(2)世界上只有这么一座卢沟桥。
4、这是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让我们再次齐声读“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5、师:卢沟桥的狮子到底是怎么样的?以至于被世界闻名的意大利旅行家称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卢沟桥的狮子除了多之外还有哪些特点?二、紧扣关键,上贯下连,落实训练。
1、师:请同学们轻轻地翻开书54页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些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狮子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呢?2、师:CAI:是呀,这些狮子真有意思。
3、师:这些狮子怎么有意思呢?作者是怎么描写出来的呢?拿出你们的铅笔赶快在书上用直线把描写大小的句子画下来,用波浪线把描写狮子形状的句子。
4、指名读描写卢沟桥狮子大小的句子,(CAI: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
)说说怎样有意思。
师:顺手竖起讲台上的一根长1米的直尺。
同学们请看,“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谁来比划比划小的又多小呢?为了说明小的程度,作者又是怎么描写的呢?(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呀!)这么小的石狮子就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真是有意思呀。
谁愿意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读这句。
【指名朗读】请你读一读这句话,读出有大有小的特点来。
5、师:噢!原来有你说的这么大,小的这么小呀,难怪作者会说:(CAI:生接:这些狮子真有意思!)6、师:如果用书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相同,那就是(板书:大小不一)。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卢沟桥的狮子一、教材分析教材版本:鄂教版年级:三年级学科:语文教材名称: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章节:第二单元《小动物的故事》第三课《卢沟桥的狮子》二、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朗读、理解和背诵课文。
2.能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内容,认识到历史对当今的影响。
3.能够学会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4.能够学习和模仿写作短文,体验写作的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内容及表达方式。
2.学会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卢沟桥事变的历史事件及对当今中国的影响。
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历史事件的背景及对当时中国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2.帮助学生在运用表达方式时体现更多的细节,把更多的自己的思考融入到口语和写作中去。
四、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并呈现短文。
2.情景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及时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词汇及语境表达的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原因及对当时中国的影响,逐步引导学生成为历史事件的感性接收者。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前因后果。
•对事件的背景和影响进行归纳和总结。
•让学生自己了解课文,提出一些问题一起讨论。
2. 形成表达学生通过形象化场景的演练,并在语音学习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
可以让学生进行以下活动:1.让学生学习课文《卢沟桥的狮子》,并让学生重复朗读,提高口语表达。
2.让学生参加课堂小组讨论,梳理知识点,分享理解。
3.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商讨和协作,完成短文的撰写,同时也可以进行以下活动:1.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写作过程中的困难和想法,并找到可行的方案,共同解决问题。
2.让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展示与交流,哪个小组的作品更出色?4. 个人总结让学生回顾课上所学内容,自己做一个总结并给出问题:1.总结课文中的知识点有哪些?2.细节和逻辑推理之间有何联系?3.这篇课文对你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六、教学反思理解历史,就是从遥远的生活与现实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一笔一划地呈现出一个人或民族的发展史。
鄂教版三年级上《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执教人:江夏区第一小学刘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生字,理解词义。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卢沟桥的狮子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特点。
学习边观察、边想象的描述方法。
3.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从石柱上雕刻的狮子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精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
2.学会抓关键词句品读、感悟,学习观察与联想相结合的描述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对卢沟桥和卢沟桥狮子的了解,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责任感。
教具准备:课件、词卡、田字格磁贴教学过程:创设氛围,课前互动1.出示一幅卢沟桥的大图,师述:卢沟桥是一座举世的桥梁,到此游览的中外游客都会被卢沟桥的狮子深深地吸引住。
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游览一下这座著名的卢沟桥,好吗?2.播放多幅带有狮子的卢沟桥画面(伴随音乐,由远及近、从高到低、从正面到侧面,用简要的话语指引学生欣赏卢沟桥)。
谁能用一两句话描述一下你眼前的卢沟桥。
(生自由说,师引导学生抓住最大的特点:狮子多。
)同学们,咱们开始上课了,好吗?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着重向我们介绍卢沟桥的狮子的。
板书:卢沟桥的狮子(边写边指导写“卢”:“卢”字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不要写成“户” )。
生齐读课题。
咱们先来读读词语吧!二.扫清字词障碍,初读课文1.检查词语,纠正读音。
课件出示:长吼h ǒu 偎w ēi 依y ī 淘t áo 气 甚sh èn 至大概g ài 挑ti ǎo 衅x ìn 建ji àn 筑z h ù 抗k àng 日数s h u 不清 歇x i ē后语联li án 拱g ǒng 石桥 大小不一 形态各异y ì(指名读,一个人读一行词语,字音不对的请小老师纠正;然后重点停留:指出多音字“挑”,另一个读音组词:挑水,理解本课“挑衅”的意思,注意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简笔画理解“联拱石桥”;最后简介“歇后语”的相关文化,明确文中开篇第一句歇后语的用意,突出卢沟桥的狮子多的特点,引起全文。
11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本课8个生字,认读本课7个生字。
2.正确读写“歇后语、联拱石桥、厘米、甚至、鼻子、大概、淘气、清楚、挑衅、驻扎、抗日战争”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
难点:引导对卢沟桥的狮子进行再造想象,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歇、雕、厘”等7个生字,会写本课“卢联”的8个生字。
2.正确读写“卢沟桥、联拱石桥、石柱、厘米、专心、形态各异、大概、淘气、依偎、挑衅、驻扎、抗日战争”等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一、揭示课题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
这座桥就是“卢沟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看图学文,着重写的是卢沟桥的狮子。
(板书课题:卢沟桥的狮子)二、(出示第一幅挂图)【此处为课件2】1.边观察边说出桥上的景物。
(供人通行的桥面、桥栏杆和栏杆之间的望柱、望柱上的狮子。
)(培养观察能力)2.拿出课前自己准备的有关卢沟桥的图片,说一说图片的内容。
(训练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看图片,讨论对卢沟桥的总体感觉。
(卢沟桥非常雄伟、壮观,桥上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主要介绍了什么?2.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先讲卢沟桥的特点,接着讲卢沟桥上狮子以及形状,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2、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
3、通过对卢沟桥和卢沟桥狮子的了解,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收集有关卢沟桥和七七事变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课后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第11课《卢沟桥的狮子》,这些词还会读吗?出示课件(词语):厘米甚至长吼大概挑衅联拱石桥石柱淘气形态各异抗日战争建筑2、我们还学习了第一自然段,了解到卢沟桥的相关知识:建造的时间、桥的造型、长度及桥上的柱子等。
其中有一句歇后语是出示课件(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3、这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狮子怎么样?生:多。
二、品读课文、启发想象,体会和平年代里狮子的无忧无虑。
(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同学们,卢沟桥的狮子仅仅是多吗?请自由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想卢沟桥的狮子除了多这个特点,还有什么特点?指名答,师板书:大小不一、形态各异2、哪些句子是具体写大小不一?用“——”画出。
哪些句子是具体写形态各异?用“~~~~”画出。
2、卢沟桥的狮子到底是怎样的大小不一呢?生答。
出示课件(有大有小)。
生读。
教师点评:我觉得这个大的还不够大,小的还不够小。
出示课件(有大有小两句对比)。
“有……只(仅仅)有……甚至(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生读。
教师点评:噢,原来大的这么大,小的这么小,卢沟桥的狮子有意思吧!3、更有意思的是它们的形态也不一样,哪些句子是具体写形态各异?出示课件(形状各异)。
把你最喜欢的那尊狮子的语句多读几遍。
4、咱们展示一下,把你最喜欢的那尊狮子的语句有声有色地读给大家听。
指导朗读。
(二)创设意境,激发想象。
1、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觉得这些狮子是有灵性的,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儿,我们不禁要问了:作者是怎样把石头狮子的形态写得这么活灵活现呢?出示课件(形态:蓝)生答:写了眼睛看到的,出示课件(形态:红)还写了想象的。
《卢沟桥的狮子》学习目标:1. 学会10个字,认识7个字,正确读写”卢沟桥、拱桥、建筑、石柱、淘气、清楚、难忘、抗日战争”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自然段。
3. 通过对卢沟桥和卢沟桥狮子的了解,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对卢沟桥的狮子进行再造想象,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新课1.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卢沟桥的狮子》,能不能说说你们对卢沟桥的了解?2. 学生交流。
3. 师小结:(CIA课件出示卢沟桥全景图)同学们对卢沟桥的了解还真不少,卢沟桥位于天安门西南十五公里的永定河上,它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多孔联拱石桥,建于1189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卢沟桥工程浩大,建筑宏伟,结构精良,工艺高超,是我国古桥中的佼佼者。
卢沟桥全长265米,桥面宽度9.3米,有241根望拄。
最吸引人的是卢沟桥的建筑装饰,那就是在每根望拄上都雕着狮子。
这些狮子使卢沟桥举世闻名,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
卢沟桥的狮子到底有什么特点?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思考,解开心中的疑团。
二、品味语言激发想象1. 学生自渎课文,想想看: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阅读哪些段落来领悟呢?哪一段是概括的写了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CAI出示以上问题)2. 集体交流:(1)哪一段是概括的写了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找到的段落,(CAI 课件出示这一段: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
)(2)指名读,说说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卢沟桥的狮子有什么特点?(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数不清)(3)齐读。
3. 师:哪些段落具体地写了卢沟桥的狮子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数不清这些特点的?生回答。
4. 学生默读1、2自然段,划出有关的词句,再小组交流。
5. 集体交流:(1)指名读第一段,找找文中哪个词语最能说明卢沟桥的狮子多?(2)为什么说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3)出示课件看全景图。
《卢沟桥的狮子》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读通课文,理解重点词语“偎依、挑衅”;练说句式“有的……好象……”,学会在一定情境下想象。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法、读书指导法,充分展开练说句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卢沟晓月”的美好意境;收集、交流“七七事变”的资料,激发爱国情感。
培养主动获取信息、主动读书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和这座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
2、学习生字新词,尤其是准确理解甚至、形态各异、大概、淘气等词语。
教学流程:一、歇后语导入。
1、理解马可·波罗的话:“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2、板书:独一无二独一无二是什么意思?过渡:为什么卢沟桥的狮子是独一无二的?二、读课文,检查巩固字词。
出示词语:联拱石桥长吼偎依大概侵华挑衅驻宛平歇后语淘气厘米卢沟桥难字书空:联偎侵歇卢回答问题。
板书: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狮子独一无二战争考验三、品读课文,启发想象,体会和平年代里狮子的无忧无虑。
过渡:卢沟桥的狮子到底有多少?请你一边读,一边找。
(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交流。
补充文物工作者三易数狮子的只数。
过渡:卢沟桥的狮子真多,更有意思的是这五百多只狮子形状也各不相同。
2、请大家自由读下面的课文,最喜欢的狮子重点练读。
3、指名读最喜欢的一句,重点指导后面三句。
(二)创设意境,激发想象。
1、欣赏“卢沟晓月”,配画外音。
体会卢沟桥的美丽壮观。
2、齐读课文第二段。
(配乐)3、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能帮作者再想下去吗?有的狮子(),好象()。
想象要跟周围的整个氛围协调。
狮子们都在尽情地享受着这份祥和与美丽呢。
4、再读马可·波罗的话。
过渡:就是这么一座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却被日寇的铁蹄打破了是那么美好的意境。
鲜血染红了洁白的石柱。
四、了解历史、渲染气氛,想象战争年代里狮子饱受沧桑。
1、交流信息,了解历史。
(1)、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卢沟桥的狮子鄂教版是一个多音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你知道什么是歇后语吗?卢沟桥的狮子不容易数清楚,课文第三自然里有一句话写了,请大家找出这句话来。
板书: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学习三个生字,理解这两个词。
关于“数不清”的卢沟桥狮子,还有一个故事,想听吗?288只大狮子,其余的小狮子都是在大狮子身上。
卢沟桥的狮子为什么数不清楚,你能根据这句话猜一猜吗?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大小不一”和“形态各异”两个方面写了卢沟桥的狮子。
请你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哪些是写狮子大小不一的,哪些是写狮子形态各异的?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标出来。
2、学习“大小不一”。
指名朗读。
板书理解“甚至”,认读两个生字。
练习说话。
教室里的地板非常干净,甚至------;今天小朋友们上课发言非常积极,甚至------;小朋友把课文读得非常熟,甚至都能背下来了。
齐读这两句。
能不能把大的读得更大,小的读得更小些?背诵这两句。
3、学习“形态各异”。
听录音读课文,这一部分写了五种狮子的样子,请你分别找出来。
你最喜欢哪种样子,你就练习读哪句,要读到什么程度呢,要让我们听了你的读,就像看到那个狮子一样。
(1)这种石狮子我们见得最多,在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有两只这样威风凛凛的狮子。
狮子吼叫起来可就了不得,你们学学狮子的吼叫。
表演。
再读。
(2)轻声读。
板书“专心”,学习“专”字,共几笔,书空一遍。
说话。
表演“低着头,专心听”的样子。
读这句要轻一点,不要影响倾听哦。
(3)“依在怀里”是什么样子,谁上台来和老师一起表演?是这样“依”的吗?看看他熟睡了没有?请你们全体读一读这句,看着小狮子熟睡的样子,该怎样读,知道了吧?(4)从这个“藏”字,你知道在做什么游戏?小狮子藏在大狮子身后,可能在说什么?(5)大狮子很生气,怎么读?狮子的力很大哦,该怎样读?连起来把这段读一遍。
引读。
背诵。
只有这五种吗?你能想象一种狮子的样子?4、第二自然段除了我们学习的内容,还有一句话,找到没?现在,你是不是感觉到了这些狮子真有意思?这一段呀,就是先用一句话总写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再分别从大小不一和形态各异两个方面来具体写狮子是怎样有意思的。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2、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
3、通过对卢沟桥和卢沟桥狮子的了解,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收集有关卢沟桥和七七事变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课后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第11课《卢沟桥的狮子》,这些词还会读吗?出示课件(词语):厘米甚至长吼大概挑衅联拱石桥石柱淘气形态各异抗日战争建筑2、我们还学习了第一自然段,了解到卢沟桥的相关知识:建造的时间、桥的造型、长度及桥上的柱子等。
其中有一句歇后语是出示课件(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3、这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狮子怎么样?生:多。
二、品读课文、启发想象,体会和平年代里狮子的无忧无虑。
(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同学们,卢沟桥的狮子仅仅是多吗?请自由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想卢沟桥的狮子除了多这个特点,还有什么特点?指名答,师板书:大小不一、形态各异2、哪些句子是具体写大小不一?用“——”画出。
哪些句子是具体写形态各异?用“~~~~”画出。
2、卢沟桥的狮子到底是怎样的大小不一呢?生答。
出示课件(有大有小)。
生读。
教师点评:我觉得这个大的还不够大,小的还不够小。
出示课件(有大有小两句对比)。
“有……只(仅仅)有……甚至(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生读。
教师点评:噢,原来大的这么大,小的这么小,卢沟桥的狮子有意思吧!3、更有意思的是它们的形态也不一样,哪些句子是具体写形态各异?出示课件(形状各异)。
把你最喜欢的那尊狮子的语句多读几遍。
4、咱们展示一下,把你最喜欢的那尊狮子的语句有声有色地读给大家听。
指导朗读。
(二)创设意境,激发想象。
1、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觉得这些狮子是有灵性的,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儿,我们不禁要问了:作者是怎样把石头狮子的形态写得这么活灵活现呢?出示课件(形态:蓝)生答:写了眼睛看到的,出示课件(形态:红)还写了想象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卢沟桥的狮子鄂教版观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打算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明白得的观看内容。
随机观看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味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小孩一边观看,一边提问,爱好专门浓。
我提供的观看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亮,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看,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看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关心幼儿学习正确的观看方法,即按顺序观看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重点观看,观看与说话相结合,在观看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看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模样的,有的小孩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小孩说“乌云跑得飞速。
”我加以确信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确实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如何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看,让幼儿把握“倾盆大雨”那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看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如此抓住特点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体会联系起来,在进展想象力中进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大夫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看对象。
一、教学目标:1、凭借图文,通过读、悟、写,着重明白得卢沟桥的狮子的“独一无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及马可波罗关于描写卢沟桥的语句。
3、把阅读、观看、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和制造力。
二、教学重点:以读促悟,明白得狮子的“独一无二”。
三、教学难点:结合“七七事变”体会狮子的“独一无二”,进行写话练习。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图文对照学习理解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练习用“甚至”、“大概”造句。
(二)能力训练点
1.运用查找有关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了解“七七事变”经过,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正式开始的地点的历史意义,从中受到爱憎分明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石狮子形状的描写。
(二)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事物和描写的方法。
(三)解决的办法
1.运用反复读的方法,理解和体会文中描写狮子形状的句子。
2.课前预习时重点让学生阅读一些抗日战争的有关资料,并向
家长了解一些有关“七七事变”的经过,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3.根据学生搜集的图片,传阅观察(或做实物投影),说说观察到的狮子的特点,归纳特点让学生试着描写。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四、活动设计
(一)展示一下自己课下所搜集的图片。
(二)小组讨论交流。
五、教具准备
挂图和投影片、图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它因为桥%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卢沟桥的狮子鄂教版一、教学目的:1、仰仗图文,经过读、悟、写,着重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无独有偶〞。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及马可波罗关于描写卢沟桥的语句。
3、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现代休息人民的智慧和发明力。
二、教学重点:以读促悟,了解狮子的〝无独有偶〞。
三、教学难点:结合〝七七事故〞体会狮子的〝无独有偶〞,停止写话练习。
一、提醒课题,学习第一自然段。
板书课题:卢沟桥的狮子。
这个标题里有几个生字,〝卢〞〝沟〞〝狮〞是要会认的字,〝桥〞是要求会写的字。
你觉得用什么方法记这几个字好?早上已读了课文,谁知道〝卢沟桥〞在哪里?翻开书,请你找出那句话,读一读。
了解〝举世知名〞的意思。
教员复杂引见卢沟桥:建于800多年前,意大利有位著名的旅行家曾经说过,卢沟桥是世界上无独有偶的最美丽的石桥。
那么,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卢沟桥还是写卢沟桥的狮子呢?第一自然段哪句话是写狮子的?谁找出来了?这句话有不懂的中央吗?看图:这些狮子是真的吗?但是刻得像真狮子一样,所以课文说〝栩栩如生〞。
读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三自然段。
关于卢沟桥的狮子,还有一句歇后语,是?板书:数不清。
留意〝数〞是一个多音字,在写的时分要留意什么?你知道什么是歇后语吗?卢沟桥的狮子不容易数清楚,课文第三自然里有一句话写了,请大家找出这句话来。
板书:大小不一,形状万千。
学习三个生字,了解这两个词。
关于〝数不清〞的卢沟桥狮子,还有一个故事,想听吗?288只大狮子,其他的小狮子都是在大狮子身上。
卢沟桥的狮子为什么数不清楚,你能依据这句话猜一猜吗?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大小不一〞和〝形状万千〞两个方面写了卢沟桥的狮子。
请你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哪些是写狮子大小不一的,哪些是写狮子形状万千的?区分用横线和波浪线标出来。
2、学习〝大小不一〞。
指名朗诵。
板书了解〝甚至〞,认读两个生字。
练习说话。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
欣赏生动的句子。
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
2、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
教学准备有关“7、7”事变的资料。
有关卢沟桥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由学生根据课下查找的资料对卢沟桥进行简要的介绍。
(艺术班由老师查找)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
它始建于1189年,桥的总长265米,有241根望柱。
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
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
这座桥就是卢沟桥(板书课题)二、观察第一幅图画1、仔细看图,桥上都有哪些景物?2、把你看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一段话。
3、谈一谈你对卢沟桥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填空。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__,接着讲了,最后讲了。
其中重点写的是什么?2、完成思考题及填空后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后明确:(1)本文主要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的形态。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狮子多,接着讲卢沟桥上的狮子姿态万千,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重点是写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
4、按叙述顺序进行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意思第一段:(1)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
第二段:(2-3)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重点段)第三段:(4)卢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5、认识歇后语出示: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1)歇后语分为前后两部分,仔细观察,看看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前一部分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像是谜语的谜底。
11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本课8个生字,认读本课7个生字。
2.正确读写“歇后语、联拱石桥、厘米、甚至、鼻子、大概、淘气、清楚、挑衅、驻扎、抗日战争”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
难点:引导对卢沟桥的狮子进行再造想象,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歇、雕、厘”等7个生字,会写本课“卢联”的8个生字。
2.正确读写“卢沟桥、联拱石桥、石柱、厘米、专心、形态各异、大概、淘气、依偎、挑衅、驻扎、抗日战争”等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一、揭示课题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
这座桥就是“卢沟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看图学文,着重写的是卢沟桥的狮子。
(板书课题:卢沟桥的狮子)二、(出示第一幅挂图)【此处为课件2】1.边观察边说出桥上的景物。
(供人通行的桥面、桥栏杆和栏杆之间的望柱、望柱上的狮子。
)(培养观察能力)2.拿出课前自己准备的有关卢沟桥的图片,说一说图片的内容。
(训练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看图片,讨论对卢沟桥的总体感觉。
(卢沟桥非常雄伟、壮观,桥上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主要介绍了什么?2.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先讲卢沟桥的特点,接着讲卢沟桥上狮子以及形状,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3.按叙述顺序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2、3自然段〉第三段:〈第4四自然段〉4.检查预习情况(1)课件出示本课的会认字会写字,教师指导学生认读,书写。
①卢联柱厘米专异驻歇吼偎概挑衅宛【此处为课件3】②课件展示会写字,教师重点指导会写字的书写。
【此处为课件4】“柱”的右半部分是“主”,不要丢掉一点,变成“王”;“异”的上半部分不是“己”,要把口封死。
(2)出示本课词语,要求学生读一读。
【此处为课件5】卢沟桥、联拱石桥、石柱、厘米、专心、挑衅形态各异、大概、淘气、依偎、抗日战争、驻扎、(2)出示带有重点词语的句子,重点检查词语的理解。
(从理解词语入手,加深对句的理解,培养语境解词的能力)①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
②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③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学生对歇后语的理解,只知道什么样的语句是歇后语即可。
出示歇后语【此处为课件6】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此处为课件7】偎依:是说小狮子紧挨着大狮子,亲热地依靠。
挑衅:指日军借理由惹事生非,以引起冲突和战争。
奋起:指振作起来,打击敌人。
(3)检查朗读情况①分段读②自由读全文(为进入重点、难点的学习打基础)四、学习第二段〈重、难点部分的学习〉1.通过读你认为最有趣的是哪部分?为什么?(具体写狮子的第二段,这段写出了卢沟桥狮子的各种形状,写出了狮子的千姿百态。
)2.安排学习第二段的自学内容:【此处为课件8】①把描写卢沟桥狮子形态的句子用笔画出来,看是从几方面描写的?②观察书中两幅狮子的特写图,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3.学习第二段(1)指读第二段思考:“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大小、形状、神态)(2)逐步读出描写狮子形态的句子,理解“甚至”一词。
【此处为课件9】蹲坐吼低着头听偎依熟睡藏游戏淘气按(看)(想)(3)提问:作者为什么在段末用省略号?(说明各具情态的狮子还有很多)结合省略号的作用,让学生展开想象,继续想象狮子的情态。
(4)观察两幅特写图,在书中找一找描写这种情态的句子。
(5)概括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板书: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完成课后思考练习1、第(1)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6)用引读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这些狮子……它们有大有小。
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7)概括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相机板书: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五、小结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作者没有一一写出来,因为卢沟桥的狮子多得很难数得清,请同学们课下再多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生动具体描写的。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
2.引导对卢沟桥的狮子进行再造想象,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卢沟桥建立联拱石桥淘气抗战建筑2.指名背诵第二段。
二、学习第一、三段引导谈话1.卢沟桥的狮子这么有特点,如果你不上桥能看到这么有趣的狮子吗?2.学习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
思考:在这一段中,都讲了什么?桥有什么特点?【此处为课件11】(板书: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桥的特点:联拱石桥,板画理解)(2)结合桥的特点说一说这种设计的好处,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渗透德育教育)(3)齐读第一段。
3.第二段的学习(1)启发谈话:卢沟桥的出名不光是因为狮子多,各具情态,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2)齐读第三段出示【此处为课件12】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最重要的一句是哪一句?为什么?(第二句最重要,概述“七七事变”是怎么发生的,是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原因。
)(3)每4人为一小组,根据课前向爸爸妈妈了解的知识,请同学们讲一讲。
(4)各组选出一个代表讲出“七七事变”的经过,其间要学生明确以下问题:①事变的时间:1937年7月7日。
②挑衅的理由。
③挑衅的结果。
【此处为课件13】三、指导朗读这一段告诉我们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读这一段时要牢记侵华日军罪恶,牢记这段历史。
课件出示“七七事变”事件【此处为课件14】四、朗读指导。
下列词语要读重音【此处为课件15】挑衅奋起难忘具有历史意义五、朗读全文六、知识拓展【此处为课件16】把课前搜集到的图片传阅观察(或作实物投影)归纳图上狮子的特点,运用文中抓特点做具体描写的方法。
1.传阅图片2.归纳特点3.指导描写【板书设计】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有大有小形态各异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教学反思】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后,我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认为有两个方面的亮点需要我继续在教学中实践着。
1.整个课堂能够牢牢立足文本,通过读、说、演、再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仔细品味语言,对语言文字进行再创造,激发想象,在脑海中浮现画面,去体味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并且模仿课文句式“有的……好像……”说话,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卢沟桥的狮子更多形态的想象,也有对学生进行了说话训练。
这些都落实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
2.创设情境,体验感悟。
卢沟桥的狮子大大小小,形态各异,富有情趣。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自己想像成那只威武或顽皮的狮子,发挥想象。
走进狮子们的内心,用语言、动作来表现狮子们内心想法和活动,去体会狮子们的趣味和情趣,使狮子们“活”起来。
存在的问题:1.整堂课的内容过多,使最后一段课文的学习没有完全到位,应该把第一段课文的学习安排到第二课时,在本课时把力度和时间放到重点和难点上。
2.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放手,采用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重点段第二自然段中,用五句话生动地描写了狮子的不同形态。
我先让学生读了之后,在找出自己喜欢的狮子及相关句子品读,然后逐句指名读、说、演,教学形式显得单一呆板。
此时,教师应相机指导学生品读一两句后,可以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领会作者想象的妙处,拓宽学生的思维,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教学资源创新教案《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一、交流资料,使学生对桥有一个全面而生动的印象。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回家搜集一些各种桥的资料,现在我们就来分组交流一下。
然后请每组选一名代表把你们小组的资料进行汇报。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同学们搜集的资料非常好也非常好,看老师这儿有一个桥的专题网站,里面的图片和文字材料都非常多,大家可以利用微机课的时间上去欣赏一下。
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祖国各地留下了许多造型精美的古桥,我们同学在外出旅游的时间可以仔细地观察一下。
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中外驰名。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它更因为抗日战争由此开始,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
这座桥就是“卢沟桥”。
我们今天学的这篇看图学文着重写的是卢沟桥的狮子。
三、欣赏卢沟桥全景或远景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使他们感受到卢沟桥十分壮美,桥上的石狮子多得数不清。
同学们看这些卢沟桥的图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谁能用几句话来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这些形态不同的石狮子?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是如何描绘卢沟桥的狮子的?四、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一)默读课文,看看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第一句: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第二句:这座桥已有八百年的历史。
第三句:讲桥的长度、结构,并通过柱子多说明雕的狮子多。
第四句:借一句歇后语,很难数得清,进一步说明卢沟桥的狮子多。
(二)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呢?这一段主要讲了卢沟桥这座有八百年历史的石桥,上面雕刻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三)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卢沟桥的狮子,除了多得数不清的特点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第2、3自然段。
1.观察石狮子的特写,逐个说出石狮子的大小、形状、神态。
2.朗读第2自然段,看一看课文是如何写这些狮子的?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描写石狮子大小的一句话:“大的……小的……甚至……”,要求学生准确地理解甚至。
再画出描写石狮子形状的一句话:“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要重点引导学生想象文中的四个好像,知道想象使石狮子的形态栩栩如生,二要引导学生注意这种并列的句式,使学生意识到并列句式的好处,知道石狮子千姿百态一个省略号,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3.进行课堂练笔。
课文中写了这么多的狮子,你们还有哪些想象?现在就请同学们用并列句式,写三种以上狮子的形态。
4.用引读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这些狮子……它们有大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