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构造(摘要)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构造(摘要)

——陈学明我首先说一下,今天的讲座主要研究和探讨什么问题。德国诗人海涅讲过的一句话:“每一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一步。”那么当前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和我们世界所面临的最大的课题是什么呢?有人说主要是“发展”问题,我不完全赞同。当代人类面临的问题,表面上是发展问题,实际上是人的生活问题。从全世界范围来说,二十世纪,特别是二十世纪的下半叶,人类基本上是按照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现实主义、个人主义和科学主义的价值取向生活的。但是现在我们到了反思的时候了。我们要不要换一种价值取向?要不要换一种新的活法?

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只能是社会的精英来思考。当今中国有三大精英:行政干部、领导,知识分子,和企业家。我认为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在企业家。当代中国的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应该承担起民族的使命和历史的使命。当代中国的重要问题是,要闯出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要寻找到中国人自己的生活道路。所以今天我这个讲座要探讨的问题就是,如何构建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如何构建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在正式进入演讲之前,有几个概念必须要澄清。

首先是什么是文化?按照文化学奠基人泰勒在的《原始文化》中定义,所有东西都可以包容下文化这个概念之下。文化就是人化,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文化与人化,揭示了人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文化这个定义,我们要把握两点。第一,文化与生活方式密切不可分。第二,我们不要把文化看作一个静态的实体,它是一个包括了静态实体的动态过程。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中国的博物馆”,而是我们提炼出来的一个动态的,影响我们现代的思想资源。它不仅仅是跟中国传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还跟我们当下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下面是生活方式。“在不同的社会和时代中生活的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下和在一定的价值观念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需要的生活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总和。”这就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有三大要素:条件加主体加形式就是生活方式。生活又可以分成两类,人类的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我们今天的讲座主要是围绕如何建构日常生活展开的。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人获得了很多的成果。其中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日常生活获得了合法性。但是中国人又走向了反面。我们不珍惜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彻底丧失了它应有的意义。日常生活世界成了一个无意义的世界。所以我们需要反思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

那么我们人类的日常生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最主要的是五大要素。第一个问题是劳动。劳动是生活方式的第一内容。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守望相助;田园牧歌等,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劳动的看法。白居易的诗和陶渊明的名句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劳动的状态。古代人并没有把劳动仅仅看作是谋取生活资料的手段,他们还希望在劳动过程中获取某种欢乐,他们把劳动等同于消遣。

从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100多年的历史,在劳动问题上,中国基本上实行西方化。劳动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谋取生活资料,组织劳动的过程就是要谋取最大的效益。这样人们在劳动过程当中,实际上仅仅是作为工具在起作用。这就产生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劳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它的目的是否仅仅为了创造物质生活资料?劳动的组织是效率优先为宗旨,人们的劳动过程本身是否也会充满着欢乐?

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的一些思想值得我们重视。马克思提出劳动对人类主要的意义就在于,劳动能满足人的三大需求:生存、发展和享受。在劳动过程当中,人得到实现,获得幸福。但是人们往往拼命从消费领域寻找满足,而不知道人的幸福感跟快乐感主要是来自于劳动过程。作为一个企业来说,要把企业建设成为具有文化涵养的现代企业,第一个要求就

是让企业的员工能快乐的工作着,这是一种境界。

第二个话题是消费。中国传统文化的消费观是,够了就行,知足常乐,同时还要节俭而且不吝惜。现在,消费主义在中国开始流行。东西越多越好,越奇越好。目前全人类都在消费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消费不是出于我们内心实际需要,是社会强加给我们的。人跟商品的关系完全颠倒了。不是商品的制造和存在是为人服务的,而是人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消费商品。这样,现代人在成为劳动的机器的同时,又成为一个消费的机器。因此,我们要创建一种新文明,就要从改变我们消费方式开始。

第三个方面是性爱。男女授受不亲;明媒正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一而终;守身如玉等,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性爱的态度。从这些性爱的态度中,引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家庭本位的看法。中国是家庭本位的社会,性爱生活和家庭生活是合二为一的。中国传统的性爱生活的弊端主要是,它具有强制性。但是,它也有一个可取之处,那就是责任。性爱是和责任联系在一起的,要对对对方负责任,要对家庭负责任,要对自己负责任。

近二十年来对中国性爱生活的最大冲击,就是商品交换原则侵入到两性关系中。人与人的性爱之间是不负责任的。如果说在中国传统社会里面,性爱的主要敌人是道德的话,那么今天它的主要敌人是金钱和权力。当代社会从表面上看,它的性的自由增加了,但实际上人的性爱生活没有得到满足,人们没有得到真爱,人们还渴求真爱。前几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四个地方对几百个青年妇女做了关于唐僧师徒四人谁最适合做丈夫的调查,其结果就反映了当代妇女内心的渴望,渴望一种真正的爱情生活。但是真正的爱情的生活的构建跟现实是有碰撞的。我们不能放弃爱情这个目标,同时我们也不能无视现实来追求爱情生活。

第四个方面的人类日常生活研究的是交往。交往的问题,可能是现在生活中最严重的问题。中国传统社会的交往一是讲等级,二是讲人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向西方学习,最大的一个手段,就是向中国的人情世界开炮。现在中国人正在努力寻求的一种新的交往方式,那就是注重实利。我们希望人情法则向法律规范转换,“耻感文化”向“罪感文化”转换。从注重人情关系,讲求为他人尽义务,转向注重法律关系,讲求维护自身权利。这就是当前中国人际关系的现状。

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面前:当前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当中是继续沿着注重利,注重理、注重法的道路继续下去,还是继承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情,注重义?我们中国人既不能没有情,也不能没有义,要在情和义之间要保持平衡。企业的战斗力,纯粹靠契约关系和规范,在西方文化中可能可以,但在中国不行,因为中国人是讲良知的。人和人的关系不可能完全按照理和利来进行交往,而很大程度上是情跟利的结合,我们要创造这样的生活方式。

最后一个方面是休闲。中国传统文化对休闲有很多论述,它跟做诗、画画、音乐、旅游、学习、打太极拳联系在一起,是具有文化含量的。现在中国人是有着休闲时间和休闲的可能性。但是很可惜,他们没有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而是反文化,迎合人的一种劣根性。

休闲有三个环节,旅游、学习和艺术活动。旅游是具有文化涵养的人才能真正享受的。没有文化涵养的人,没有美感的人,旅游充其量是体育锻炼。学习也是这个问题。学习不仅是谋生手段,终身学习也有一种快乐人生的感受。所以按照中国传统文化,休闲的关键是要培养美感,阐发人的新感性。

EMBA的学员在学管理学方面的东西的时候,如果再接受点文化和人文的教育,是极其有必要的。现代社会是竞争社会,对每个人来说,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就是指文化竞争力。它有三要素,第一是精神境界,境界;第二是的德性;第三是方法。境界就是高度,高度就决定一切。德性是人的素养,品德,道德素养。第三个方面是方法。在我看来MBA、MPA课程的学习主要集中在第三个方面,而个人能力、竞争力的其他的两个方面,仅仅从MBA、MPA当中不能完全得到,还要靠人文知识,靠哲学、靠美学、靠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