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作文专项训练复习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86.00 KB
- 文档页数:3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教案教案标题:中考语文作文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考语文作文的题型和要求;2. 掌握中考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3. 提高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教学内容:1. 中考语文作文题型和要求的介绍;2. 中考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3. 中考作文的常见错误和改进方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顾一下中考语文作文的题型和要求。
2. 提问学生对中考作文的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二、讲解中考语文作文题型和要求(10分钟)1. 介绍中考语文作文的常见题型,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2. 分析每种题型的要求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同题型的写作技巧。
三、讲解中考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15分钟)1. 引导学生理解作文的结构,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的写作技巧。
2. 分析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提供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如合理安排时间、扩充写作素材、运用修辞手法等。
四、展示中考作文的常见错误和改进方法(15分钟)1. 分析学生在作文中常见的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并给予指导和纠正。
2.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优秀范文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指导学生如何借鉴他人的经验并加以改进。
五、练习与反馈(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篇中考作文题目,并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
2. 收集学生的作文,并进行评阅和点评,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六、总结与延伸(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
2. 提供一些延伸阅读和写作的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教学资源:1. 中考语文作文题目和范文;2. 教学PPT或白板;3. 学生作文纸。
教学评估:1.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回答问题的情况;2. 学生完成的作文质量和改进的程度。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考语文作文的题型和要求,掌握中考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并能够改进自己的写作能力。
2024年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第一章:词语理解与运用1.1 教学目标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含义。
能够正确运用词语进行表达。
1.2 教学内容重点词语的释义与运用。
词语的搭配与辨析。
1.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词语。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步骤三:通过例句练习,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词语。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句子理解与运用2.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句子的含义和结构。
能够正确运用各种句子进行表达。
2.2 教学内容句子的类型与结构。
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2.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和类型。
步骤二:讲解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各种句子。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与理解3.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能够正确解读文言文。
3.2 教学内容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
3.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文言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内容。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要点。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解读文言文。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与理解4.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现代文的基本内容。
能够正确解读现代文。
4.2 教学内容现代文的阅读技巧。
现代文的理解与分析。
4.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现代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内容。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现代文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要点。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解读现代文。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作文写作技巧与训练5.1 教学目标能够掌握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
能够独立完成一篇作文。
5.2 教学内容作文的写作技巧。
作文的训练与修改。
5.3 教学步骤步骤一:讲解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和要点。
步骤二:进行作文训练,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作文。
步骤三: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和指导。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切题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切题的方法和技巧。
2. 提高学生作文的得分能力,让学生在考试中能够更好地发挥。
3. 通过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文切题的含义和重要性。
2. 作文切题的方法和技巧。
3. 作文切题的实战训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作文切题的含义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
2. 讲解:讲解作文切题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训练:给出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切题训练,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作文切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战训练中的表现和进步。
3. 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作文切题的方法和技巧讲解,以及实战训练题目。
2. 作文评分标准:用于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和反馈。
3. 作文素材库:提供学生作文写作所需的素材和参考。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作文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切题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作文切题的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个性化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切题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作文切题的训练。
3. 反馈法: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和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并改进。
八、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讲解或讨论,引入作文切题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作文切题的方法和技巧。
3. 练习:给出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切题练习。
4. 点评: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切题的优点和不足。
5.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要点和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次课程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作文练习,尝试运用所学切题方法。
3. 收集作文素材,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
九年级中招作文专题复习教案教案标题:九年级中招作文专题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九年级中招作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在中考作文中表达清晰、连贯、有逻辑性的观点。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在作文中展示个性和独特的观点。
教案步骤:第一步:复习作文基本知识和技巧(时间:20分钟)1. 回顾作文的基本结构:引言、主体、结尾。
2. 复习作文的基本要素:标题、开头、主题句、扩展句、结尾。
3. 引导学生回顾九年级中招作文的题材和要求,包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
第二步:分析中考作文题型和要求(时间:10分钟)1. 分析中考作文题目的类型和要求,如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
2. 分析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包括内容、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
第三步:展示优秀作文范文(时间:20分钟)1. 展示一篇优秀的中考作文范文,让学生对优秀作文的结构和语言运用有更直观的认识。
2. 分析范文的优点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鉴范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第四步:练习写作技巧(时间:30分钟)1. 针对不同的作文类型,设计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 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连贯性和逻辑性。
3.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展示个性和独特的观点,培养创新意识。
第五步:互评与讨论(时间:20分钟)1. 学生交换作文,进行互评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
2.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并给予建议。
第六步:总结与反思(时间:10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作文知识和技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案评估:1. 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和互评,评估学生对九年级中招作文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评估学生对自己写作能力的认识和改进意识。
教案拓展:1. 鼓励学生多读优秀作文,拓宽自己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2. 提供更多的写作练习题目,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写作能力。
教案名称:初中语文习作复习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巩固和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等。
2.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回顾和巩固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
2. 分析常见的写作技巧及其在作文中的应用。
3. 欣赏和分析优秀的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本学期的语文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
2. 提问:大家在写作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有哪些收获?二、知识梳理(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等。
2. 针对写作方面,教师讲解和分析常见的写作技巧,如开头、结尾、过渡、描写、抒情、议论等,并指出这些技巧在作文中的应用。
三、作品欣赏与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作品的亮点,如构思、情节、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写作实践(10分钟)1. 教师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文讲评与总结(10分钟)1. 教师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讲评和分析。
2.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评价。
3. 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教师提出改进意见和期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 学生运用写作技巧进行创作的水平。
3. 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和巩固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运用写作技巧进行创作,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作文内容专题训练教案初中语文作文内容专题训练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初中语文作文内容专题训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语文作文内容专题训练教案篇1教学目的1.了解中考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
3.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4.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2. 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教学难点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指导学生选材,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段时间,我们训练了以“窗外”为话题的作文,有一个同学的拟题、立意和内容表达都很好,但却让人一眼就看出是虚构的材料:一个老大娘在雨中摸针,能让人相信这是真的吗?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训练的专题--选材。
二、学生结合自己选材的实际,分析选材失误的原因,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请学生小结。
选材失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司空见惯的“大路货”。
表现在材料陈旧,无法吸引读者。
二是毫无新意的“陈旧货”。
有的材料用的人多了,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
三是简单模仿的“舶来货”。
一味的模仿,进入抄袭的误区。
三、引导学生掌握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选材”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对选材引起高度重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材料去体现,也是镜中月,水中花,是虚的。
课标指出:写作时要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
这是课标对选材提出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
2008年各地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在材料方面要求很高。
如重庆“选材新颖,最高可多加5分”;湖北黄岗“选材新颖,有个性可多加1-3分”。
中考作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中考作文的要求和评分标准。
2. 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应试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考作文要求与评分标准文章结构完整,包括开头、和结尾。
语言表达清晰,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内容丰富,有逻辑性,条理清晰。
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符合题目要求。
2. 作文基本结构开头:引起读者兴趣,提出主题。
分段落论述,每个段落清晰明了。
3. 写作技巧选用合适的词语和成语,丰富语言表达。
运用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的表现力。
结合实例和例子,使论述更有说服力。
三、教学过程1. 讲解中考作文要求与评分标准,让学生明确写作目标。
2. 分析作文基本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组织方式。
3. 教授写作技巧,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论述能力。
4. 进行作文练习,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修改。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作文练习中的表现,评估其写作能力。
2. 检查学生的作文,评估其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模拟测试的成绩,评估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教学资源1.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资料。
2. 作文范文和实例。
3. 写作技巧指导资料。
4. 模拟测试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中考作文要求与评分标准,让学生明确了写作目标。
通过分析作文基本结构和教授写作技巧,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进行作文练习和模拟测试,学生的应试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讨论,分享写作心得和经验。
2. 开展作文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组织作文展览,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优秀作文,学习写作技巧。
2. 采用任务驱动法,布置写作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创作。
3.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互相评改作文,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八、教学计划1. 第1-2周:讲解中考作文要求与评分标准,明确写作目标。
中考语文作文专题训练优秀教案《中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写作的基本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写出有深度的作文。
3. 通过对优秀作文的分析和模仿,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作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如选题、构思、行文等。
2. 优秀作文的分析和模仿。
3. 写作练习和指导。
三、教学过程:1. 作文写作的基本技巧讲解: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作文写作的基本技巧。
2. 优秀作文分析:选取一些中考优秀作文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其优点和可借鉴之处。
3.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和分析优秀作文。
2. 示例法:通过具体的示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技巧。
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写作练习和反馈,观察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否有明显的提升。
2. 学生对作文写作技巧的掌握:通过学生的写作和提问,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作文写作的基本技巧。
3. 学生对优秀作文的理解和借鉴能力:通过分析优秀作文和学生模仿的情况,评估学生对优秀作文的理解和借鉴能力。
教案示例:1. 作文写作的基本技巧讲解:介绍如何选题、构思和行文,以及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2. 优秀作文分析:选取一篇中考优秀作文,分析其选题、构思和行文的优点,以及使用的修辞手法等。
3. 写作练习: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写作练习,要求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4. 教师反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 学生自我评估:让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自我评估,总结所学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以及如何在以后的写作中更好地运用。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的中考满分作文,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作文是如何构建的。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彼此的写作经验和心得,相互学习。
中考语文复习话题型记叙文写作专题教案第一章:话题型记叙文写作概述1.1 话题型记叙文的定义1.2 话题型记叙文的特点1.3 话题型记叙文的写作要求第二章:选择合适的话题2.1 如何选择有趣且具有可写性的话题2.2 如何在话题中挖掘深层含义2.3 选择话题的注意事项第三章:构思与立意3.1 构思的独特性与创新性3.2 立意的重要性和确定方法3.3 如何使构思与立意相互配合第四章:记叙文的结构安排4.1 记叙文的常见结构模式4.2 如何安排合理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4.3 结构安排中的注意事项第五章:记叙文中的描写与刻画5.1 人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5.2 环境描写的作用与方法5.3 情感描写的切入点和方法第六章:记叙文中的对话与内心独白6.1 对话在记叙文中的作用6.2 内心独白的运用技巧6.3 对话与内心独白的实战演练第七章: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7.1 细节描写的重要性7.2 细节描写的方法与技巧7.3 细节描写的实战演练第八章:记叙文中的修辞手法8.1 常见修辞手法的讲解与示例8.2 修辞手法在记叙文中的运用8.3 修辞手法的实战演练第九章:记叙文的修改与润色9.1 修改记叙文的基本原则9.2 常见问题的修改方法9.3 润色记叙文的语言与表达第十章:话题型记叙文写作的综合训练10.1 综合训练的目标与要求10.2 综合训练的步骤与方法10.3 综合训练的实战演练第十一章:真题解析与写作指导11.1 近三年中考话题型记叙文真题解析11.2 写作指导:如何根据真题要求进行文章构思11.3 真题演练与修改建议第十二章:模拟试题与写作训练12.1 模拟试题的设计与解析12.2 写作训练:根据模拟试题进行话题型记叙文写作12.3 学生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十三章:学生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13.1 学生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分析13.2 解决策略: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写作难题13.3 学生作品修改案例分析第十四章:优秀作文欣赏与分析14.1 优秀作文的标准与特点14.2 精选优秀作文欣赏14.3 分析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与思路第十五章:中考话题型记叙文写作备考策略15.1 中考写作备考的时间安排与计划15.2 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与技巧15.3 中考写作备考的心理调适与应试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话题型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写作要求。
中考作文专项训练之“点面结合”教学设计【前言导入】为了使文章条理更加清楚,突出中心内容,使情节有张有弛,舒缓有度。
有时我们需要用到“点面结合”这一写作技法。
一、“点面结合”的类型1.【范文引路】以鲁迅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此前概括性描绘春天百草园中的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等多个事物,呈现百草园整体景象——是“面”)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由描写整个百草园,转而特写“泥墙根”,由“面”向“点”转化)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把镜头聚焦在“泥墙根一带”——对特定的空间进行详细刻画——是“点”。
)【总结归纳】1.概述群像——为“面”;聚焦个体——为“点”2.【范文引路】以《童年趣事》为例这里是我儿时的乐园,每寸土地都埋藏着我童年的趣事:春天,田边开满了白色的野茶花,我和小伙伴们便拿着剪子,剪下一束束的茶花,把自己心爱的小花瓶装扮得漂漂亮亮的;夏天,我们女孩子儿们虽不敢像男孩子那样,在浪中嬉闹,却也能光着脚丫,手提小篮儿,在沙滩上寻觅好看的石子和贝壳。
这样,我们又能在男孩子面前炫耀一番了;秋天,这里会举办盛大的清明会,人们都以各种方式寄托对死者的哀思,艺人们舞着龙灯,耍着猴戏,在路边招揽游人。
这时,也是小孩们最高兴的时候。
九年级作文复习课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九年级作文复习课教案九年级作文复习课教案一、引入作文复习还有两个多月我们将参加中考,中考语文试卷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作文。
怎样能在炎炎的夏日里,让你的不同凡响的佳作给阅卷老师送去一个惊喜,考出好成绩,我想,这是每一位同学所期盼的。
今天我们将在以前作文专题复习的基础上进行一次拓展思路的强化训练。
希望借这节课的复习帮助你进一步写好作文。
二、提问有关话题作文的知识要点近两年来,中考大作文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形式来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
所谓话题作文,是用一段揭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限制范围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
1、它的题目通常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呢?2、话题作文的特点主要有哪三点呢?三、明确本节课的训练目标并以例导航,总结出事物类话题拓展思路的方法。
1、总结近两年来襄樊市的中考作文试题,话题范围多是一些事物类的话题,如“水”、“台阶”等,这类话题如何拓展思路,请大家跟我一起用具体的作文材料进行训练。
2、通过“桥”这一话题的指导,帮助学生拓展思路。
①展示话题桥是什么?桥梁专家茅以升说:桥不过是一条放大的板凳。
生活中,我们见过形形色色的桥:水上的桥,陆地的桥;独木桥,石板桥;运用高科技设计的立交桥、斜拉桥……古今中外画家爱桥、觅桥、画桥。
宋朝的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当代画家吴冠中也曾描绘过各种各样的桥。
文学作品也常常离不开桥。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电影《魂断蓝桥》《卡桑德拉大桥》;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的西湖断桥,《牛郎织女》中的鹊桥……现实生活中沟通人与人心灵的心桥,建立商业往来的商桥……请以“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诗歌不少于20行。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②分析指导a思路拓展的前提是必须审好话题,这样思路的拓展才是有的放矢的。
从题目看,“桥”这个话题属于哪一类话题,审题时要考虑什么?(请生回答)桥的本义与比喻义分别是什么?b读懂了题目以后,我们可以借助哪两种基本的形象思维方法展开思路?c话题作文所用的材料是引出话题的触媒,是引发考生思考和展开联想、想象的“由头”,是启发学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
中考语文作文选材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选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意选材的能力。
3. 提高学生中考作文的得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文选材的基本原则:真实、典型、新颖、有趣。
2. 作文选材的方法:从生活中选材、从阅读中选材、从想象中选材。
3. 作文选材的注意事项:避免陈词滥调、避免偏题、避免素材重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篇优秀的中考作文为例,分析其选材的优点和亮点。
2. 讲解:详细讲解作文选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题目,尝试运用所学的选材方法进行练习。
4. 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
5. 总结: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强调作文选材的重要性和技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作文选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学生能够在练习中灵活运用所学的选材方法。
3. 学生的作文选材能力有所提高,作文内容更加丰富和新颖。
五、教学资源1. 优秀中考作文样本。
2. 相关作文选材的参考资料。
3. 教学PPT或黑板。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和选择素材,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鼓励他们选择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从而提高作文的质量和得分能力。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分析一篇中考作文,找出其选材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给定的作文题目,讨论并选择出合适的素材。
3. 分享讨论: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成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4. 素材库建设: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包括名言警句、名人故事、生活经历等。
5.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所选素材,进行现场写作练习。
七、教学策略1. 示范引导:教师通过示范,展示如何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素材。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反馈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写作练习进行反馈,提供指导和修改建议。
2016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环境描写写作指导【教学目标】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总结、归纳环境描写的技巧,并在作文中恰当运用环境描写。
【教学重点】分析归纳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在作文中恰当运用环境描写.【活动准备】寻找课文中的环境描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每次想起孔乙己,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那个在瑟瑟秋风中,坐着用手走来的身影;每次想起于勒,我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那片紫色的如镜的大海,每次想起少年闰土,我们就仿佛看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二明确中考题型“同学们知道这些都属于什么描写吗?(环境描写)你答出了中考中关于环境描写的第一个考点。
"出示中考常考题型:第几段运用了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第二个考点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大家齐读学习目标。
"三出示学习目标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总结、归纳环节描写的写作技巧,并在作文中恰当运用环境描写。
“明确了目标,让我们带上任务开启今天的环境描写学习之旅。
”四.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活动一:火眼金睛辨作用找出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教师出示部分学生提到的课文语段,学生板演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教师板书.)《变色龙》中环境描写:四下一片寂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主要作用:描写了社会环境的冷清、萧条,死气沉沉,到处充满着饥饿和贫穷,反映了俄国沙皇统治的黑暗,暗示“案子”发生的社会背景。
板书:暗示社会背景.《故乡》中环境描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主要作用:交代了时令,渲染了萧索、荒凉的气氛,衬托了“我"悲凉的心情。
作文专项训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淮安市语文中考复习指南》中关于选材的内容和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时出现的“偏、俗、陈”问题,让学生明白“文材∕好,文∕才好”的道理。
3、提高学生“选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时出现的“空、暗、陈”问题。
2、提高学生“选材”的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选材”的能力。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今一些同学,写教师,无非是灯下批改作业、比赛前的鼓励话语、生病时的嘘寒问暖;写同学,无非是一件纠纷、一次误会、赠送礼品,突然转学;所引用的名人事例也不外乎爱迪生、海伦、霍金。
事例非常陈旧,千人一面,提不起读者的兴趣。
有一则广告说得好——“药材好、药才好”,我想一篇好文章也是如此,要想让人爱不释手,令人印象深刻,必须有一些典型、新颖、真实的材料。
二、分析作文选材时出现的“偏、暗、陈”问题
(一)“偏”的问题
1、文题(2013年淮安中考试题)
书签是夹在书里用来标记阅读的,它让阅读更加方便。
书签取材广泛,哪怕是用过的一张车票,喜欢的一片树叶……皆可成为书签。
书签大都画面随意,文字简洁,富有哲理,体现着设计者的匠心。
一枚小小的书签往往承载着动人的故事,寄托着别样的情愫。
书签还具有一定的隐喻意义,引发着我们无数的联想……
请以“一枚书签”为题(也可根据上面材料自拟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问题:有一名同学在写《一枚书签》时,介绍了书签的制作过程和给自己的影响,忽略了书签的来历和引发的故事。
(二)“暗”的问题
1、文题(2011年湛江中考试题)
在毕业告别的晚会上,有位同学在纪念册上写了这样的一首诗:
妈妈,我知道你爱我,可我长大了,总会离开你;老师,我知道你爱我,可我毕业了,总会离开你;朋友,我知道你爱我,可我升学了,总会离开你……
亲爱的同学,读了这首诗,你会想到些什么呢?请你以“总有离开的时候”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2、问题:有一名同学在写《总有离开的时候》,写对初三生活、学习的厌倦和对老师、同学的厌恶之情。
不能表现积极、乐观、青春的人生。
(三)“陈”的问题
1、文题(2010年衡阳中考试题)
材料一:汶川大地震中,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躯保护了四名学生的生命,自己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材料二:湖南身患绝症的黄舸少年,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他的爱心让受捐的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让光明生生不息……
材料三: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湘潭导游文花枝,在一次带团出游中遭遇车祸。
在自己受重伤的危难时刻,她把救助的机会让给游客,并用"挺住!加油!"的鼓励声让游客获得了支
撑下去的勇气,并让他们在噩梦中看到生的希望,兑现了自己对游客的服务承诺。
为此,她尽管付出了截肢的代价,但还是像以前一样,用真情和微笑面对生活和工作。
细读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爱,让生活更美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2、问题:有一名同学在写《爱,让生活更美好》时,写了自己生病时,成绩不理想时,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不能切合时代和自己真实的感受区写。
三、《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淮安市语文中考复习指南》中关于选材的内容和要求。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2、《淮安市语文中考复习指南》
鼓励有新意的选材和构思。
四、掌握选材的技法
1、范文
在书桌前,挂着一枚小小的书签,每天一坐在书桌前,看着书签在阳光的照射下折射出五色的光芒,心中就会燃起一团前进的火焰。
不久前,学校有一场英语口语大赛,许多同学都踊跃报名参加,当老师将这一消息在我班宣布的时候,我立刻来了兴致,老师说报名的同学可以举手,我毫不犹豫地要举手报名,可就在手要举起的那一刹那,仿佛被什么东西压住,突然垂下来,自己的心里一下子变得失落起来。
"自己能行吗?万一出丑怎么办?高手那么多,自己的水平肯定不行呀!"一大堆问题瞬间涌向我的思绪,看着别人争先恐后地报名,我一直没办法让自己没办让自己自信起来,我一直在参加与不参加中挣扎,最中,我还是没有报名,尽管,自己真的很想参加比赛……
回到家,我躺在床上,一直想着比赛的事。
姐姐看我不高兴,问我怎么了,我便把事情告诉了她,还问我她应不应该参加比赛,她笑了笑,说:"你不是一直有希望自己能变得自信,勇敢吗?你认为自己是个勇敢者么?""我是勇敢者!"可说完,自己又低下头去。
姐姐没再说什么,递给我一张书签,我接过书签,一团火红火红的火焰映入眼帘,红哄耀眼,我翻过来“勇者无惧”4个大字,它就想一缕火苗,瞬间点燃了我新里那团已冷却的奋斗之火,我全身的能量似乎都被激发出来了。
"我懂了!"我报名参加了比赛,而且,取得了我意想不到的成绩,那枚小小的书签给了我无比的信心,让我成为一个真正的勇者。
这枚书签,就想人生的航标,在我迷茫的时候,我人生当中一个重要的引领者!
在我的书桌前,一直挂着一枚小小的书签……
2、学生分析这篇作文的成功之处
(1)来自于自己的生活——鲜活、真实
(2)一段经历既表明书签的来历,又表明书签给自己的巨大影响——典型、有感情
3、概括选材的技法
(1)途径
生活、教材、课本外
(2)技法
熟而不暗——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历。
独而不偏——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兴趣爱好。
翻陈出新——变换角度,逆向思维,发散思维。
五、指导学生作文
2013南通中考作文题目——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生活中有许多声音,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鸟鸣声,声声入耳;校园里的书声、歌声、呐喊声,声声传情;生活中的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动听……这些声音或温暖、或温馨、或感人,在泛黄的生活影像中,总有一种声音会叩动你的心灵……请以《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一)学生可能选择的材料:
1、写爷爷奶奶的声音、爸爸妈妈的声音、老师同学的声音
2、大自然的声音
3、乡音
4、历史名人的声音。
第一种普通
第二、三、四种新颖。
(二)技法指导
六、学生列提纲,打草稿
七、学生誊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