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典型病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61.00 KB
- 文档页数:16
脑⾎管疾病病例摘要男性,65岁,⼲部。
3天前⽆明显诱因头痛、头晕、意识不清,经头部CT检查诊断为脑出⾎,收住神经内科治疗,今⽇从胃管内抽出咖啡样物质约200ml,排柏油试验样便约200ml,胃液隐⾎阳性。
既往有⾼⾎压病 10年,平时⼝服“北京降压0号”治疗,⼝服阿司匹林,⾎压控制在140-160、80-90mmHg。
查体:右侧⾯神经⿇痹及左侧上、下肢瘫痪,急性病容、⾎压140/90mmHg,双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尿蛋⽩(+)。
⾎常规检查基本上⽆异常,腹部B超肝胆胰脾肾未见异常。
⼀、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诊断(4分)1.⾼⾎压1分2.脑出⾎1分3.消化道出⾎1分4.应激性溃疡1分(⼆)诊断依据 (4分)1.⽼年男性、急性起病。
1分2.意识障碍,伴有定位体征。
1分3.⾼⾎压病史,头痛、头晕、意识不清(剧烈头痛、视物模糊),呕吐及右侧⾯神经⿇痹及左侧上、下肢瘫痪,1分4.脑⾎管病的同时出现上消化道出⾎。
胃管内抽出咖啡样物质约200ml,⾎压140/90mmHg,双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尿蛋⽩(+)。
1分⼆、鉴别诊断(5分) 1.脑梗塞 2分2.蛛膜下腔出⾎ 1分3.⾼⾎压脑病 1分4.脑变性疾病1分三、进⼀步检查(4分)1.头颅CT或MRI 1分2.呕吐物隐⾎1分3.⾎、尿、便常规1分4.电解质、⾎糖、肝肾功能0.5分5.⾎脂检查0.5分四、治疗原则(3分)1.急性期治疗总体原则是保持安静,防⽌继续出⾎,积极抗脑⽔肿1分2.减低颅内压,调整⾎压改善循环,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1分3.必要时⼿术清除⾎肿1分。
第三章病例分析——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也称自发性脑出血。
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
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部位以基底节区最多见,主要是因供应此处的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发出,在原有血管病的基础上,受到压力较高的血流冲击后易致血管破裂。
临床表现常发生于50岁以上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
常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起病,患者一般无前驱症状,发病后症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
血压常明显升高,并出现头痛、呕吐、肢体瘫痪、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痫性发作等。
1.基底节区出血其中壳核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
基底节(1)壳核出血:出血量较小时仅表现为纯运动或纯感觉障碍。
中等和大量出血可因导致内囊完全损害引起三偏征:对侧偏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和对侧同向性偏盲。
可有双眼向病灶侧凝视。
优势半球受累可有失语,出血量大时很快出现昏迷。
(2)丘脑出血:可因压迫内囊引起三偏征,感觉障碍较重,深感觉障碍明显,可伴偏身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度。
丘脑出血可出现精神障碍,表现为情感淡漠、视幻觉及情绪低落等,还可出现丘脑语言和丘脑痴呆。
(3)尾状核头出血:较少见。
表现为头痛、呕吐、对侧中枢性面舌瘫。
也可仅表现为脑膜刺激征。
2.脑叶出血:一般以顶叶最多见,其次为颞叶,枕叶及额叶。
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等,癫痫发作相对多见,昏迷少见。
额叶出血可有偏瘫、Broca失语,尿便障碍,并出现摸索和强握反射等。
顶叶出血可有偏身感觉障碍,非优势半球受累有体像障碍。
颞叶出血表现为Wernicke失语,精神症状等。
枕叶出血表现为视野缺损。
3.脑桥出血:临床表现为突然头痛、呕吐、眩晕、复视、眼球不同轴、侧视麻痹、交叉性瘫痪或偏瘫、四肢瘫等。
大量出血时,患者很快进入昏迷,双瞳孔针尖样,呼吸困难,去大脑强直,中枢性高热,常迅速死亡。
4.小脑出血:发病突然,眩晕和共济失调明显,可伴有频繁呕吐及枕部疼痛等。
5.脑室出血:原发性脑室出血表现为突然头痛、呕吐、颈强,Kernig征阳性,一般意识清楚。
心脑血管病例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是发生在心脏和大脑血管系统的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之一。
本文将对一位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进行分析,探讨其病情和治疗情况。
病例描述:患者,女性,55岁,身高160cm,体重70kg。
患者罹患高血压和冠心病已有5年之久,并且家族中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遗传史。
最近几个月,患者开始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和持续性头晕的症状。
体检结果显示其血压升高和心率异常。
诊断与病因分析: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检结果,我们初步怀疑患者可能存在冠心病加重、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的情况。
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
心功能不全是指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送到全身不同部位,导致各种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和疲劳。
而心律失常是心脏电活动出现异常,导致心跳节奏不正常的情况。
治疗措施:基于所见的症状和初步诊断,我们决定采取以下治疗措施:1. 药物治疗:- 抗高血压药物:给予患者适当的药物来降低血压稳定患者的病情。
- 心肌保护药物:为了保护心肌,我们给予患者某些药物以提高心脏的功能。
- 心律控制药物:给予患者适当的药物以稳定心律,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2. 介入治疗:- 冠脉造影:通过导管插入血管,注入造影剂,观察冠状动脉是否狭窄或堵塞,以确定治疗方案。
- 支架植入术: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我们可以通过在狭窄部位植入支架来扩张血管,恢复血液供应。
3. 心脏康复与生活方式改变:- 心理援助:提供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援助,帮助其积极面对病情。
- 饮食建议: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脂肪和盐摄入,增加蔬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
- 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指导其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提高心肺功能和身体健康水平。
- 戒烟酒:敦促患者戒烟戒酒,以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对疾病的影响。
近期随访:在治疗开始后的近期随访中,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
她的胸痛、呼吸困难和头晕等症状减轻,血压和心率也恢复正常。
总结: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通过及时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青年脑小血管病病例分析、疾病类型、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遗传性因素及诊治经验病例简介患者37岁女性,因7言语笨拙伴反应迟钝2天7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笨拙伴反应迟钝,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四肢乏力,偶有左眼视物模糊,无胸闷、胸痛、大汗等症状,否认发热、中毒等病史。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查体:BP155/100mmHg,神清,言语缓慢,计算力差,近期记忆力减退,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灵敏,额纹、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右偏,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双侧病理征阴性。
定位诊断:患者以言语缓慢,计算力差,近期记忆力减退及反应迟钝定位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白质;伸舌右偏定位于左侧皮质核束。
定性诊断:急性期病,无发热,否认中毒史,暂不考虑感染,中毒等疾病,头颅CT排除脑出血,考虑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可能性。
次日复查头颅核磁:头颅MRI+MRA+MRV提示:双侧大脑半球多发异常信号,提示脱髓鞘病变;左侧大脑中动脉M2〜M3局部管腔轻中度变窄;左侧颈内动脉虹吸部局部管腔稍突起;MRV:下矢状窦未见明确显影。
图,患者入院后完善头颅磁共振检查因DWI未见新发脑梗死,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家属要求转至上级医院。
数日后对病例进行随访:考虑为脑小血管病变可能性大,遗传性脑小血管病不除外。
基因检测报告提示:Ne)TCH3,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遗传性脑动脉病I型。
讨论脑小血管病常见于老年人。
年轻患者脑小血管病做出诊断的比较少,该患者以头痛、反应迟钝为主要临床表现,头颅MRI以多发缺血灶,尤其以双侧颗叶缺血灶为特点。
单基因遗传性脑小血管病是不同基因突变所致,以脑小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异常的一类疾病,由基因检测可进行确诊。
目前较为明确的单基因遗传性CSVD可归类为:血管平滑肌细胞病(如CADAS11、CARASI1)、血管间质性病(如CAA)、遗传性胶原蛋白病(如IV型胶原突变所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微动脉病和白质脑病)、血管内皮细胞病(如RVCD>血管代谢性病(如Fabry病、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等。
病例9韩xx,男,56岁.主诉:突发左侧肢体无力,感觉减退3小时。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3小时安静时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可抬举,感觉减退,伴口角歪斜,口齿不清,伴口角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无四肢抽搐,无饮水呛咳。
遂就诊于我院急诊,行头颅CT提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脑室受压。
经我科医师会诊后以“急性脑血管病”收入我科。
自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烦躁,无大小便失禁,近期体重减轻。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20年,口服伲福达效果不明显;糖尿病发现半月余,口服二甲双胍;半月前与我院行心脏支架植入术,患者长期大量吸烟,饮酒。
阳性体征:有。
(左侧肢体无力)。
辅助检查:头颅CT提示:右侧基底节区高密度影,脑室受压。
护理查体:T:37℃ P:100次/分 R:22次/分 BP:120/80mmHg 体重75kg 左侧肢体无力,患者神志呈药镇静状,意识模糊,精神差,查体不合作,疼痛刺激有退缩反应,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4mm,对光反应均灵敏,中枢性面瘫,伸舌查体不合作,四肢肌张力减低,四肢腱反射未引出,双侧病理征阳性,颈软,无抵抗。
患者右侧肢体肌力4级,左侧肢体肌力1级;全身皮肤完好,Brande 评分11分。
诊断1.急性脑血管病2.高血压脑出血3.高血压3级4.2型糖尿病5.冠心病处理措施(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2.脱水降颅压3.调控血压、血糖4.止血和凝血治疗5.康复治疗护理诊断1.有受伤的危险与脑出血导致脑功能损害、意识障碍有关2.潜在并发症脑疝3.自理能力缺陷与肢体瘫痪有关4.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肢体瘫痪、长期卧床皮肤受压有关5.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下肢静脉血、误吸、泌尿系感染、组织灌注量改变护理措施1.有受伤的危险:(1)休息与安全:绝对卧床2-4周,抬高床头15º-30º,减轻脑水肿。
躁动患者加保护性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持续低流量吸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