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规范标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考核标准及评分细则
- 格式:doc
- 大小:57.07 KB
- 文档页数:6
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
以下是7 条主题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的内容:
1. 咱得想办法让这些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像种子一样,在老百姓中间生根发芽!比如说针灸吧,好多人头疼脑热的都可以试试针灸呀,效果那叫一个棒!咱不能让这么好的技术只停留在医院里,得让大家都知道,都受益才行啊!
2. 你们想想看,要是每个基层的百姓都能掌握一些简单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那该多好啊!就像艾灸,调理身体多有效啊。
我们就得大力去推广,不能让这些宝贝技术被埋没了呀!
3. 哎呀呀,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可不简单哦!但就像教小朋友走路一样,一步一步来。
比如推拿,对很多小毛病都很管用呢。
只要我们用心,肯定能把这件事做好,让更多人享受到好处,对不对?
4. 中医药适宜技术对于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简直就是大救星呀!像拔罐,谁不知道它能缓解好多不适呢。
我们要赶紧行动起来,把这些技术送到每个人身边,让大家都感受感受它们的神奇呀!
5. 难道我们不应该让基层的大爷大妈们都了解一下中医药适宜技术吗?像中药贴敷,多简单又好用啊!咱们得加把劲,让他们都能轻松用上这些技术来保卫自己的健康哦。
6. 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就是老百姓的好朋友啊!好比耳穴压豆,多有意思的疗法。
我们可不能磨蹭了,得赶快把它们推广开来,让大家都和它们交上朋友呀!
7. 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呀,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有着广阔的天地!就像食疗,平时注意饮食就能调理不少毛病呢。
我们要想尽各种办法,让这些技术在基层发光发热,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结论: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有着巨大的推广价值和意义,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去让更多人知晓并受益,共同为基层百姓的健康努力。
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实施方案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 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的精神, 结合我区实际, 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训目标通过项目推广培训, 全面提高我区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专业技术水平, 切实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让广大基层人民群众能方便享受到“简、便、验、廉、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服务。
本项目结束后, 使我区所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100%, 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1人掌握不少于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每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有1人掌握不少于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二、培训范围及要求1.培训范围榆次区所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
2.培训要求榆次区所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人掌握不少于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人掌握不少于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三、培训内容1.培训方式采取脱产学习, 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培训教材使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三步六病翼。
3.培训内容(1)三步六病学说(2)调神温经通督三步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针刺加灸翳风穴并刺络拔罐治疗面瘫(4)“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5)锋勾针疗法概论与临床应用(6)督脉与膀胱经在治疗腰腿痛中的新认识(7)拇中指十穴推拿法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的技术(8)中医外治适宜技术(9)磁圆梅针疗法(10)火针疗法(11)名中医进行专题讲座四、培训时间2014年2月起分批完成培训任务。
五、培训实施与组织管理1.成立领导组:组长: 刘春云副组长: 郝进华张争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负责人:闫春兰2、培训专家及师资队伍: 武德卿副主任医师、王大飞副主任医师、康守义主治医师、郝进华主治医师、闫春兰主治医师、魏占峰医师、张丽红医师、赵晋龙医师。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一、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评分标准二、推拿捏脊疗法操作评分标准三、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评分标准四、雷火灸疗法操作评分标准五、耳穴压豆(耳针)疗法操作评分标准六、中药熏洗(足浴)疗法操作评分标准七、揿针疗法操作评分标准八、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考核评分标准九、热奄包治疗操作评分标准十、塌渍治疗操作评分标准十一、红外线治疗操作评分标准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评分标准适应症:肺炎、腹痛、发热的辅助治疗、妇科盆腔性炎症、术后排气不畅、术后刀口疼、流产后或产后小腹疼痛、恶露不尽等(适应范围相当广泛,既可治疗某些慢性病,又可治疗一些急性病,还可以预防疾病。
)主要选穴:呼吸系统:肺腧、天突、膻中;消化系统:神阙;发热:足三里。
妇产主要选穴:消炎止痛:子宫穴、三阴交、神阙穴排气不畅:支沟穴、天枢穴、足三里穴、神阙穴、大肠俞妊娠剧吐:内关穴、足三里穴、中脘穴产后促进子宫收缩:神阙穴、关元穴、血海穴禁忌症:有皮肤受损、瘢痕体质者、皮肤过敏者慎用。
注意事项:贴敷时间4-6小时,如局部感觉有疼痛、灼热感可提前揭下,外敷后多数患者会出现局部皮肤发红、发热、发痒或伴少量小水泡,属正常反应,一般不作处理;外敷后皮肤可暂时有色素沉着,一般不会留疤;如有全身不适症状,请及时就诊。
穴位位置:膻中穴:取穴预在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天突穴:取穴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肺腧穴:取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神阙穴:脐中央足三里:小腿胫骨旁,外膝眼下3寸处。
天枢穴:肚脐旁开2寸支沟穴:腕背横纹正中直上3寸中脘穴;上腹部前正中穴线上脐上4寸血海穴:髌骨内侧端上2寸大肠俞: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推拿捏脊疗法操作考核评分表科室:姓名:考核时间:年月日注:1、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大椎。
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
2、施术时患者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务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
永清县中医医院《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的培训计划为振兴永清县中医药事业,进一步加强基层乡村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根据财政厅《关于下达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的通知》、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振兴中医药事业决定》精神,2013年我县启动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筛选推广项目,大力组织推广,全面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防病治病能力,不断推进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制定本培训计划。
一、项目组织管理永清县卫生局负责县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工作,加强项目推广组织领导,安排专人具体负责项目开展、推广培训、督查考核。
永清县中医医院遴选名老中医药专家成立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专家组,结合本地实际筛选制定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
根据工作需要确定相对固定的技术推广项目培训专家,制定技术推广培训计划,科学组织适宜技术培训推广活动。
二、项目培训对象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对象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及中西医结合科所有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安排1名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具有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优先安排参培)。
三、推广项目内容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支持贴切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防治实际需要,安全有效,切实可行,注重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传统优势,结合本县常见病多发病,积极开展中医院适宜技术(详见培训内容)。
四、项目培训实施2013年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要完成6项基础常见病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培训任务。
项目培训的具体方式:1、培训师资必须由参加省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师资培训班并经考核合格的县中医医院中医师担任。
培训资金:讲课费8000元;教室费5000元;资料费32000元;招待费30000元;其它2000元。
2、采取集中到县中医院培训方式,乡镇卫生院集中培训三天(根据实际情况可连续培训或间断培训),每天培训两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共完成6项技术推广项目计划,村卫生室集中培训4天,根据情况可分期培训,共完成4项推广项目培训。
中医适宜技术评分标准中医适宜技术实践手册操作评分标准1、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参赛队员姓名:评委签名:得分:项目扣分目标评分细则分值扣分标准及理由1、医师准备一项未做到扣1分操作未做到着装整洁、洗手、修剪指甲、戴口罩。
42、评估病人评估不全每缺一项扣1分了解病情,评估病人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心理状态、体质、按摩部位皮肤情况。
83、用物准备每缺一项扣4分将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医嘱,向病人解释,取得合作,协助排便。
8 一项未做到扣1分4、操作技巧缺少一种手法扣2分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择适宜的四种以上推拿手法,动作要领一个不正确作法和刺激强度,确定穴位,进行按摩。
25 穴位定位不准确扣5分,方法不正确扣2分5、反应调整未告知扣2分随时询问对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意外。
10 未询问扣3分,未做调整扣5分6、操作规范一项未做到扣2分禁用暴力,推拿手法衔接流畅,推拿时间安排合理。
取穴准确,所选穴位与疾病相符。
10 不正确确扣3分2、穴位注射(水针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参赛队员姓名:评委签名:得分:项目操作要点分值扣分及理由基本素质要求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服装整洁,衣帽整齐 5全面、正确,核对医嘱、治疗卡,明确药物、穴位 4评估询问病人既往史,有无药物过敏史2,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2,了解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2 6告知告知患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症状及操作后注意事项 2 操作治疗盘、皮肤消毒剂、无菌注射器、无菌棉签、前物品无菌纱布、药液、砂轮、弯盘、治疗巾 6准确注射穴位定位准确,注射技巧娴熟7 不准确扣3分,技巧不熟练扣5分安全操作操作时注意安全,无交叉感染 5总分 351.水针注射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参赛队员姓名:评委签名:得分:项目操作要点分值扣分及理由基本素质要求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服装整洁,衣帽整齐 5患者评估包括姓名、床号、既往史、体位选择、穴位定位、药液核对、消毒 20穴位选择遵医嘱选取合理穴位 5铺盘方法铺盘方法正确,无污染 2药液抽吸药液抽吸方法正确,不遗漏,不污染 5消毒消毒由内向外,直径大于5厘米 2排气排气方法正确,不浪费药液 2进针核对后,注射器持握正确,进针方法正确 10注射局部皮肤清洁,回抽无血,注射药液 5观察观察是否有晕针、弯针、折针、滞针及不良反应 3退针患者有触电感,应立即退针,改换角度再进针 2起针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核对床号及患者姓名 2操作整理整理床位,协助整理衣着,合理安排体位 5洗手洗手 2记录记录实施水针法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3技能评价操作熟练,无菌观念强,动作轻巧、稳重、准确;技能评价持、进、运针方法,选穴正确,铺无菌盘方法、注射方法正确 10理论提问回答全面、正确 102.拔火罐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参赛队员姓名:评委签名:得分:项目操作要点分值扣分及理由基本素质要求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服装整洁,衣帽整齐 5患者评估包括姓名、诊断、解释、体位选择、拔罐部位、皮肤情况、疼痛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15医师操作洗手戴口罩 2准备物品治疗盘、火罐、95%酒精棉球、血管钳、火柴、小口瓶、弯盘、纱布块、笔、纸 10核对姓名、诊断、解释、患者取合理体位,松开衣着,暴露拔火罐部位,保暖 4定位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 5检查罐口有无缺损裂缝 5拔罐持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95%酒精棉球点燃,深入罐中下段绕1-2周后抽出,迅速将罐口扣在选定的部位,记录留罐时间 10灭火灭火方法正确 5观察检查罐口吸附情况,观察局部皮肤颜色,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疼痛、过紧,及时起罐,注意留罐时间 5起罐起罐方法正确,清洁皮肤 5操作后整理整理床位,衣着,合理安排体位 5清理用物常规消毒 2记录按要求记录并签名 3技能评价操作熟练,拔罐方法正确,手法稳、准、快 10 理论提问回答全面、正确 1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考核标准及评分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0.01.08•【文号】国中医药办发[2010]2号•【施行日期】2010.01.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考核标准及评分细则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10〕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做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工作,确保项目取得实效,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2009-2010年)》(国中医药办发〔2009〕18号)的要求,我局组织制定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考核标准及评分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把考核工作作为确保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取得实效的重要环节,会同地市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考核标准及评分细则》对项目县(区、市)逐一进行考核。
二、2007年和2008年安排项目的县(市、区)考核工作请于2010年7月底前完成,2009年安排项目的县(市、区)考核工作请于2010年11月底完成。
考核工作结束后,请及时填写《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考核情况汇总表》,连同每个项目县(市、区)原始考核表一起,于2010年12月底前寄送我局医政司。
三、我局将组织专家对部分地区考核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
对在考核工作中伪造材料、弄虚作假的,将予以通报批评。
四、民族地区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可结合本地区民族医药实际情况,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考核标准及评分细则》进行适当修改,并报我局医政司备案后实施。
在考核过程中有何问题和意见建议,请与我局医政司二处联系。
一、青岛市基层卫生技术人员2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项目一、三棱针点刺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急性结膜炎主治:急性结膜炎。
症状:初期病症包括眼睛刺痒、有异物感、结膜充血、或眼部分泌物增加。
后期病症包括畏光、流泪、眼睑肿胀、结膜严重水肿或出血。
双眼可以同时或先后发病。
当眼部分泌物及充血消失后,表示病人已经康复。
(20分)操作要点:1、取穴:耳尖、太阳穴。
(20分)2、三棱针点刺法:在针刺局部,先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乙醇棉球脱碘,针刺时左手拇、食、中三指挟紧被刺部位,右手持针,刺入3-5mm深,随即将针迅速退出,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少许,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30分)单验方:野菊花30g,酒大黄6g,水煎服,日一剂。
(20分)注意事项:1、对患者做必要的解释工作,以消除思想顾虑;2、操作手法宜轻、稳、准、快,不可用力过猛,防止刺入过深,创伤过大;3、严格消毒,防止感染;4、体弱、贫血、低血压、妇女怀孕和产后等,要慎重使用。
(10分)考核要点:1、三棱针点刺法治疗急性结膜炎的操作与注意要点;2、中药组成与剂量。
项目二、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主治:急性腰扭伤症状:患者有搬抬重物史,常能听到清脆的响声。
伤后重者疼痛剧烈,当即不能活动;轻者尚能工作,但休息后或次日疼痛加重,甚至不能起床。
检查时见患者腰部僵硬,腰前凸消失,可有脊柱侧弯及骶棘肌痉挛。
在损伤部位可找到明显压痛点。
(20分)操作要点:取穴:后溪、人中、腰痛穴。
(20分)1、病在足太阳经,针刺后溪穴。
(10分)2、病在督脉,针刺人中。
(10分)3、病在足太阳与足少阳两经,针刺腰痛点。
(10分)针后可选命门、委中及局部阿是穴刺络拔罐放血。
(10分)注意事项:1、精神过度紧张者或患者处于饥饿,疲劳时不宜进行针刺;2、怀孕者谨慎进行针刺;3、有凝血障碍者不宜进行针刺;4、机体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5、急性腰扭伤伴随出现典型下肢放射痛而且针灸疗效不显者,应注意有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并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08.08.25•【文号】国中医药办发[2008]38号•【施行日期】2008.08.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08〕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从2007年开始,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
根据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下达2007年中央补助地方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通知》(财社〔2007〕159号),2007年底,中央财政已经安排中西部地区22个省(区、市)200个县级行政区划开展项目实施工作。
2008年,中央财政还将继续安排部分县级行政区划继续开展项目实施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确保项目取得实效,根据财社〔2007〕159号文件附件《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管理方案》的要求,我局制定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目标与要求》(附件1),从我局已发布的三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中筛选确定了《46个基层常见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附件2),组织专家制定了《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附件3),现印发给你们,供在项目实施工作中使用。
现就项目实施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项目实施工作,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作为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
(一)要安排专人具体负责项目实施,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目标与要求》,加强项目县(市、区)实施工作的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取得实效。
关于印发《永福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县中医院、各镇卫生院:为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农村卫生机构服务水平,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项目有关情况及工作要求》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永福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二年二月五日永福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目标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在我县逐步建立起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有效网络和机制,全面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专业技术水平,切实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二、项目实施范围和内容1.师资培训:由省级基地为我县培训8名县级师资,每人培训30天,掌握不少于10项适宜技术及相关教学内容。
2.基层推广:按计划完成10名乡镇卫生院人员的培训(每人30天,掌握不少于10项适宜技术)和90名村卫生室人员的培训(每人20天,掌握不少于4项适宜技术)。
三、项目组织实施(一)组织形式(1)各乡镇卫生院负责按照培训任务选派本单位和本辖区的两级人员按时参加培训。
(2)县卫生局负责全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项目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组织人员参加县级师资培训,组织本县辖区的培训工作,建立培训对象技术档案,及时对培训对象进行考核,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报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
(3)项目承办单位为县中医院,负责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有关人员培训任务并将培训计划、培训进度以及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及时报卫生局中医股。
(二)资金安排一。
、中央财政补助培训经费20万元,经费的使用管理、拨付,按照省财政厅、省卫生厅有关规定执行。
二、30万元设备专用基金使用范围:1.网络系统设备所需硬件费用。
2购买.视频软件费用。
3.4M专用宽带网费用。
四、项目执行时间(一)2012年2月底前,选拔县级师资。
(二)2012年3月至2014年11月底前,组织完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培训工作。
附件1国家公布的基层常见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国中医药办发〔2008〕38号附件2甘肃省调剂使用院内中药制剂(第一批)定价表甘发改商价〔2010〕1336号柳河乡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情况项目一、推拿治疗落枕主治:落枕症状:夜间睡眠时枕姿不良、感受风寒,晨起后出现颈项或者项背部疼痛、僵硬、转侧不便等症。
操作要点:1、拇指按揉肩井、肩中俞等,以酸胀为度,同时令患者缓缓转动颈项,使肌肉放松;2、轻轻捏揉颈项及患肩,或弹拨紧张的肌肉,重点为压痛点,使肌肉逐渐放松;3、用滚法放松颈项及肩背部肌肉,进一步缓解肌痉挛;4、在按揉、弹拨、滚动过程中,适当配合数次颈部屈伸、侧屈及左右旋转等被动活动,以改善颈部功能。
旋转活动可在用双手用力拔伸颈项的状态下进行,缓慢左右旋转头颈数次,以活动颈椎小关节。
注意事项:1、落枕时肌肉痉挛,本身就会有水肿,所以一定不能用重手法,以免水肿及炎症加重;2、推拿后可在疼痛部位拔罐或者走罐,以增加疗效;3、反复发生落枕常为颈椎病的表现。
考核要点:1、推拿手法的规范性及熟练程度;2、推拿操作的注意事项。
项目二、艾灸至阴穴纠正胎位不正主治:胎位不正取穴:主穴:至阴配穴:隐白、三阴交、京门治法:取双侧至阴穴,如效不显酌加1~2个配穴。
用艾卷两支(长30厘米),直径1.2厘米,点燃后,术者双手执柱分别在两侧穴位行温和灸,艾火距离穴位约为2~3厘米,以不产生灼痛而有明显的温热感为度。
每次施灸10~15分钟,每日灸治1次,连续4次一疗程。
施灸时,孕妇可取坐位,脚踏凳上,并解开裤带,亦可取仰卧位,两腿伸直。
嘱孕妇灸治的当天晚上睡眠时解开腰带,膝胸卧位臀部抬高10分钟左右。
接受灸治之后,灸治一疗程复诊,胎位转正后即停灸,但仍须继续复查。
注意事项:1、空腹、过饱、酒后、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用灸法;2、对阴虚阳亢及邪热内炽者,如兼有一切热性红肿疾病者禁止艾灸;3、注意操作规范,以防烫伤;4、如果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涂以龙胆紫。
乡镇卫生院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从农村卫生实际出发,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疗服务人员应掌握规定的针灸、推拿、刮痧技术以及应用针灸推拿技术至少治疗总纲第一条所列的20个常见病。
一、中医适宜技术治疗25个常见病1.掌握25个疾病的简单诊断;2.掌握25个疾病的治疗操作。
感冒头痛、偏头痛、麦粒肿、急性结膜炎、牙痛、急性咽痛、急性胃痛、痛经、急性腰扭伤、落枕、腱鞘囊肿、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足跟痛、腮腺炎、小儿泄泻、小儿食积、小儿遗尿、肩周炎、颈椎病、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坐骨神经痛、膝关节骨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面瘫、三叉神经痛。
二、针灸技术1.掌握针具选择、体位选择及消毒;2.掌握毫针刺法---进针手法、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捻转)操作规范;3.掌握得气的表现,熟悉得气的意义、不得气原因及如何促使得气;4.熟悉针刺的角度和深度;5.掌握留针和出针;6.掌握针刺注意事项;7.掌握针刺异常情况(晕针、滞针、弯针、断针、出血、血肿)处理及预防;8.掌握灸法---艾条灸、温针灸的操作规范;9.熟悉腧穴的定位方法;10.掌握60个常用腧穴的定位,包括:列缺、少商、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天枢、梁丘、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内庭、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后溪、肩贞、天柱、风门、肺俞、脾俞、胃俞、委中、肾俞、大肠俞、关元俞、秩边、承山、昆仑、至阴、太溪、水泉、内关、肩髎、外关、关冲、瞳子髎、率谷、风池、环跳、阳陵泉、太冲、关元、承浆、百会、水沟、神阙、中脘、大椎、印堂、太阳、鱼腰、耳尖、夹脊。
11.掌握拔罐法---火罐(闪火法);12.掌握三棱针法---点刺法;13.熟悉耳针疗法。
三、推拿、刮痧技术1.掌握成人推拿常用手法,包括:滚法、揉法、摩法、擦法、推法、按法;2.掌握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3.掌握常用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操作手法;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天门、坎宫、太阳、耳后高骨、腹、腹阴阳、脐、七节骨、脾经、大肠、八卦、三关、六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