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校园文化比较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95.85 KB
- 文档页数:5
中西方校园文化差异Chinese and western campus culture differences抚松一中一年一班研究性学习英语小组指导教师:王长青幻灯片制作:范馨元、颜子惠、张伟琦、江虹儒、宿桐、秦培妍、黄露萱资料收集:李文静、田芳雪、赵伟编辑:李长晟、孙雨禾、王倩茹、贾雯涵2015年6月内容摘要: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亦策善能的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在内,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
Campus culture in his student as the main body, in the cultural activities as the main content and also strategy is goo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campus as the main space, school leadership, teachers, in the spirit of campus culture a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a group. One of the most can reflect the essential content of campus culture is the campus culture and campus spirit.本小组将从以下(1)——(6)六个方面对中西方校园文化差异进行研究,通过这次研究学习,我们对西方文化有了更好的了解,对我国校园文化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差异性的研究促进我们从多角度来看待世界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学习中开阔自身的视野,促进自身发展。
一、精神文化差异(1)办学宗旨(a)高级中学西方中学:伊顿公学(Eton College)坐落在伦敦20英里的温莎小镇,是英国最著名的贵族中学,排名全球第一。
中外高校文化建设的比较研究与经验借鉴中外高校文化建设的比较研究与经验借鉴现代高校不仅承担培养人才的任务,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文化建设越来越被重视。
中外高校在文化建设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和共性,比较研究和经验借鉴对中外高校文化建设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外高校文化建设的比较1. 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中外高校的文化价值观念有所不同。
中国高校文化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学生的人文素质、学术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而西方高校文化思潮注重自由、人权、进步、多元化,宣扬弱势群体的权力和价值,重视学生的人格自由和思想独立性,并注重实践与研究的结合。
2. 创新教育方法的差异中外高校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等创新教育方法也有所不同。
中国高校注重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培养,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提倡集体教学和文化交流。
而西方高校注重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和研究,并提倡小班授课和导师制等教学方式。
3. 不同文化衍生的社交活动差异中外高校文化衍生的社交活动也有所不同。
中国高校以学生会、社团、文艺汇演、竞技运动等为主要形式,主要以团队合作为主要宗旨,以发扬集体主义为文化核心。
而西方大学重视单独的个体价值,更加注重学生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国际交流、摄影比赛、游泳比赛等活动来促进多元化的文化交流。
二、中外高校文化建设的经验借鉴从中外高校文化建设的比较中不难发现,中外高校在文化建设方面各有优劣点。
中方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表现优异,但在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仍有空间。
而西方高校在开放和包容、多元文化交流方面较为优秀,但在教育理念和价值观传承方面仍需加强。
因此,中外高校在文化建设方面应进行互补和借鉴。
中国高校可以借鉴西方高校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重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在文化交流方面,也应重视开放与多元化,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
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比较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美两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异同点,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
文章首先将对“校园文化”这一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为后续的比较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文章将从历史、社会、教育等多个维度,分析中美两国高校校园文化形成的背景,揭示两国校园文化特色的形成过程。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比较中美两国高校在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以及行为文化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分析两国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的优势和不足。
文章将提出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和建议,以期推动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对中美两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为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中美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中国高校校园文化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注重集体主义和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在校园文化的构建中,强调和谐、稳定与秩序,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学术氛围浓厚,重视学术研究与创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书法、音乐等元素也在校园文化中得到体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
在校园活动中,传统节日庆典、文艺比赛等形式多样,传承并发扬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美国高校校园文化则更加多元和自由,强调个人主义和创新精神。
在美国,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受到高度重视,校园文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挑战权威。
学术氛围开放,注重跨学科的研究与合作,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研究方向。
美国高校校园文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力,通过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贡献社会。
在校园生活中,体育竞赛、艺术节、音乐节等活动丰富多样,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和锻炼能力的平台。
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在价值观、学术氛围、活动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国高校注重集体主义和传统文化传承,强调和谐与稳定;而美国高校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由发展和挑战权威。
中西校园文化比较浅究摘要:校园文化是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世界各国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格局,中西校园文化呈现出相互吸收、互相融合的发展趋势,直接导致了两种校园文化之间的共性日趋明显化。
同时,又由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造成了两种不同发展模式的校园文化之间的差异。
文章旨在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校园文化的合理成分,为我国的校园文化建设,开拓某些有价值的思路。
关键词:中西校园文化创新品质个性发展比较教育环境对于人的品格形成具有巨大的潜移默化影响作用,它是健康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前提条件。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
2O世纪8O年代历史学家哈德罗•珀金曾指出:“高等教育机构既不是独立于社会其他部门之外的独出心裁地存在,也不是被动地受社会需要牵制的社会机构,而是一个与社会发展有密切相关的能主动影响社会进步与否的社会中心机构。
”因此,学校不是一个自身封闭发展、与世隔绝的实体,而是融人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之中,并对其产生直接影响的社会组织机构。
学校的这种开放和兼容并蓄的基本特征,使得作为学校重要的精神载体的校园文化,也具有相应的文化特质。
开放意味着互动的交流。
随着世界各国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和西方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交流乃至学校之间的往来也日益频繁,中西校园文化在不断碰撞、交融中呈现出相互吸收、互相融合的发展趋势,直接导致了两种校园文化之间的共性日趋明显化。
诚然,中西校园文化又由于置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造就了两种风格独特、迥然有异的校园文化模式。
一、校园文化概述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
2009年第4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 14,2009(总第116期) J OU RNAL OF MUDANJ IAN G COLL EGE OF EDUCA TION Serial No 1116[收稿日期]2009-04-01[作者简介]柳春波(1977-),女,黑龙江牡丹江人,昌吉学院外语系助教,吉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学、教学法。
中西方课堂文化对比研究柳 春 波(昌吉学院,新疆 昌吉 831100) [摘 要] 语言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新的研究方法层出不穷,课堂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对比和分析了中西方在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文化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力图加深中国师生对中西方课堂文化的认识,推动中西方文化教育领域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 中国;西方;课堂文化[中图分类号]G 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23(2009)04-0082-02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交流日益广泛和深入,中西方的频繁交流互动进一步推动了文化教育领域的深入发展。
然而,在中国学生出国深造以及外教在华执教的过程中,中国学生发现,我们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与西方课堂教学存在显著差异。
[1]外教通常采用讲解、互动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国学生的沉默寡言常使外教不知所措。
在课堂教学情境当中,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各文化以自身文化属性表达的目的性行为形成了课堂文化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引发了研究者对课堂以及课堂文化的深刻思考。
二、课堂文化的界定课堂文化是指在课堂当中教师和学生所共享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信念以及行为模式等的总和。
课堂既可以作为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以及具有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和学生所构成的教学组织单位,也可以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沟通的时间、空间与心理情境。
[2]“课堂文化是把课堂作为一种课程和教学系统,由于此系统的构成要素、所要完成的独特任务以及形成历史的不同,在其运行过程中会形成其自身独有的文化模式———课堂文化。
关于中外大学校园文化差异的对比——英语(师范)11101班李万景摘要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美高等教育由于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形成了多元化的高校文化体系。
通过分析、对比我国与欧美高校文化的核心差异,强调可供我国大学吸收与借鉴的因素和有价值的文化成果。
结合国情,为我国建设更加丰富和完善的大学校园文化谏言献策。
关键词: 校园文化; 高等教育; 欧美文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 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
要进步,要创新就要不断地学习,并及时引入鲜活的元素使大学教育工作时刻保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不可否认的是欧美高校校园文化就为我国高等院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1、大学校园文化的含义从广义上说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为主体的校园生活与学习生活的总和。
狭义地讲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以德育活动、课内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校园生活的思想行为表现活动为载体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现象之一,其产生与学校的产生是同步的,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也包含着校园文化发展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影响着高校自身的发展,同时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磨炼意志的作用。
因而建设合理的、科学的大学校园文化既是新时期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同时又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进步的需要。
由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教育制度、经济体制等诸多因素不同,中外校园文化建设各有特点。
欧美国家中美国教育发展十分迅速,充分发育的市场经济体系,兼容并包的各民族文化杂交系统以及高度的思想自由、学术自由氛围,使美国校园文化在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与中国呈现一定的差异。
中西方大学校园建筑文化的差异主要有那些方面??中国学校的围墙与大门相对校内心脏部分是边缘或外围,很少与主体建筑相连。
而在西方,学校大门两边往往不是围墙,而是学校的实体建筑。
更准确的说,学校大门与其他实体建筑融为一体,边缘与中心的传统色彩不如中国文化那么浓。
中国大学一般都建有行政办公大楼,它往往是独立的、突出的建筑。
办公楼多地处显眼地带或全校的中心地带,不论在建筑造型或室内装修上都是超出一般教学楼的。
而在西方,人们在许多大学校园建筑群中,是不易分辨出校长办公楼的;专门、独立而显赫的办公楼也不普遍。
这些行政办公机构常常设在大教学楼内。
领导管理层和教学科研在空间不是隔离而是接近,这可以说是西方文化中亲民性、平民性的一种表现。
(3).以“师”为本与以“生”为本我国教室几乎千篇一律的长方形平面。
教室一侧前后开门。
室内布置一般分两部分,前面是教师的讲台,后面是学生的课桌。
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侧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这种设计思想可以说是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书院。
如岳麓书院中,讲坛设在台基之上。
台基不但宽大而且比平地高出数尺,突出了讲坛主人的中心地位与意义,产生了视觉上的凝重感和心理上的庄重感。
在西方,应该说传统上也以这种长方形教室为主体。
但今日他们已意识到了这种建筑模式对教学的不利影响,因而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所谓开放教室、活动教室、蜂窝式教室等就是其中的典型。
西方一些学校的教室采用圆桌形排列,便于师生交流、学生交流,弱化了教师中心主义。
在所谓的开放式教室(open classroom open-plan schools)中,传统教室的前后之分被打破了,课桌椅的安排能使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环境显得轻松自如。
有些教室与资料室、工作间、洗手间直接相连。
设计时既考虑了功能性,又方便了学生的使用,充满了人情味。
(4).交流空间的缺乏与“泛教室”概念我国20世纪50年代校园规划主要学习前苏联的模式,大多采用轴线对称手法与院落式建筑群体组合,以道路作为功能区划分的界线,使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群与建筑群之间缺乏联系。
中西方校园文化差异Chinese and western campus culture differences抚松一中一年一班研究性学习英语小组指导教师:王长青幻灯片制作:范馨元、颜子惠、张伟琦、江虹儒、宿桐、秦培妍、黄露萱资料收集:李文静、田芳雪、赵伟编辑:李长晟、孙雨禾、王倩茹、贾雯涵2015 年 6 月内容摘要: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亦策善能的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在内,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
Campus culture in his student as the main body, in the cultural activities as the main content and also strategy is goo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campus as the main space, school leadership, teachers, in the spirit of campus culture a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a group. One of the most can reflect the essential content of campus culture is the campus culture and campus spirit.本小组将从以下(1)——(6)六个方面对中西方校园文化差异进行研究,通过这次研究学习,我们对西方文化有了更好的了解,对我国校园文化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差异性的研究促进我们从多角度来看待世界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学习中开阔自身的视野,促进自身发展。
一、精神文化差异(1)办学宗旨(a)高级中学西方中学:伊顿公学(Eton College)坐落在伦敦 20 英里的温莎小镇,是英国最著名的贵族中学,排名全球第一。
摘要: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以及其他因素的不同,中西方文化各具特色,中华文化是一元的,而西方文化是多元的。
中华文化崇尚推已及人的恕道,而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
中西方校园文化也存在本质的差异:各自体现的时代精神不同;价值特征不同;理论基础不同。
面对这种冲突,我们应该坚持扬弃、发展与创新、立足实际等原则,批判地吸收借鉴西方校园文化,建设民主、开放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中西文化;校园文化;文化冲突.两千多年来,中国在自己独立生长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化。
然而,到了19世纪中叶,清王朝江河日下,经济凋敝,导致了中国文化的窒息。
而此时,西方科学文化却迅速发展起来,并开始向古老的中国文化挑战。
于是,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标志,中华民族被迫走上了文化反省和比较选择的道路。
此后,中国的文化一直是在新旧、中西之间奔突,久久处于困窘的矛盾状态。
一方面叹服西方科学文明,渴望新知,另一方面又因曾受到列强的侵略而排外;一方面看到中国科学文化的落后,另一方面又为悠久的历史文化所陶醉;一方面在物质上想创新,另一方面在观念上却想守旧;一方面民族自卑,另一方面民族自大??。
而这种文化的困窘,关键就在于对传统文化不能进行彻底的自省,对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不能大胆地借鉴和吸收。
一、西方文化的特点及中西文化的差异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它因素的不同,各民族都有其特性,而东西方的文化也各有其特点。
(一)西方文化的特点西方文化以英美文化为代表,包括英国文化、美国文化、法国文化等,主要有以下特征:1.个人自由发展和独立精神。
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创造自由的氛围。
个人自由在美国人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成为美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之一。
与个人自由相辅相成的,就是自力更生。
他们认为,人不能过多地依赖家庭和政府的支持。
2.竞争和机会均等。
西方人的竞争压力从孩童时代就开始了。
直到他退休为止。
这种竞争在行为取向上,就表现为生活的快节奏,工作的高效率和注重实用性;在时间取向上,表现为不满足现状,注重未来,格外珍惜时间。
中西校园差异研究报告中西校园差异研究报告一、引言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校园文化差异逐渐增大,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报告旨在对中西校园文化差异进行研究。
二、教育体制中西教育体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教育体制强调以考试为导向,注重学生的知识获取和成绩排名。
学生通常需要参加较多的考试,并且存在着晚上和周末的课外辅导班。
而西方教育体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学生通常没有过多的考试,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程设置中西校园的课程设置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课程设置非常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学生需要学习较多的核心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且课程设置严格。
而西方的课程设置更加多元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选修课程,如音乐、艺术、体育等。
四、教学方法中西校园的教学方法也有较大的不同。
中国的教育注重传授知识,教师通常是权威者,学生需要被动接受知识。
教师所讲授的知识通常以讲解和记忆为主,学生的角色较为被动。
而西方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教师更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学生的角色更加主动。
五、学生管理中西校园的学生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学生管理较为严格,通常有严格的考勤制度、校规校纪和班级纪律。
学生需要遵守学校的规定,并接受老师的教导和督促。
而西方的学生管理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学校通常会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和责任,鼓励学生自己做决策和解决问题。
六、结论综上所述,中西校园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生管理等方面。
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考试成绩,而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
中国学生的学习方式较为被动,而西方学生更加主动。
此外,中国学生管理较为严格,西方更倾向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
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两个文化的差异,也影响了学生的教育体验和发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中西校园文化比较研究
作者:汪昌平, 江立成, Wang Changping, Jiang Licheng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刊名: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5,21(5)
1.苏国红当代中国大学校园文化新变化[期刊论文]-青年研究 2002(01)
2.石麟中国传统文化概说 2000
3.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 1994
4.陶国富大学校园文化 1997
5.王邦虎校园文化论 1999
6.亨利·罗索夫斯基.谢宗仙美国校园文化--学生·教授·管理 1996
7.彭未名中西校园文化及其走向[期刊论文]-教育与现代化 2002(02)
8.吴刚人文精神与新人文教育[期刊论文]-全球教育展望 2001(09)
9.王德广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特点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期刊论文]-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5)
1.韩志强.杨淑娣.马洪亮国内外大学校园文化品位建设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法制与社会2009(3)
2.彭未名.Peng Weiming中西校园文化及其走向[期刊论文]-教育与现代化2002(2)
3.袁素卓.李东校园文化差异剖析与交际策略[期刊论文]-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3)
4.赵静.郁晓燕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学、思、行[期刊论文]-科教导刊2009(4)
5.陈佃生关于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期刊论文]-南方论刊2007(9)
6.王庆报.吴晓飞.耿晓东.高志一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2010(4)
7.李书芹.LI Shu-qin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性与策略[期刊论文]-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2)
8.王冬艳.沈进中美大学校园文化比较及启示[期刊论文]-文教资料2008(15)
9.赵夏娣.王效良.余香中日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22(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dlgdxxb-shkx20050502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