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涉外礼仪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172.51 KB
- 文档页数:68
涉外礼仪常识1.涉外迎送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迎送车辆应事先安排好,不可临时调遣,给人以仓促之感。
(2)对于身份较高的客人,事先应在机场或车站、码头安排贵宾休息室,准备饮料。
(3)客人的住处、膳食应事先安排好,如有条件,在客人抵达之前就应将住房地点、房间号码、用膳方式、日程活动安排、联络方式、联络人等事宜通知到具体客人,如做不到,也可将上述内容打印成文字材料,在客人到达时分发给每位客人,或通过对方的联络秘书传达,这既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混乱,又可使客人心中有数,主动配合。
(4)客人到达后一般不要立即安排活动,应给客人留下一定的休息时间或适应时差的时间。
(5)指派专人协助客人办理入境手续及机票或车票、船票和行李提运、托运手续等事宜,客人到达后,应尽快进行清点并将行李取出,送到住处。
2.涉外交往中的称呼礼仪人与人见面,首先就是如何称呼。
一个得体的称呼,可以使人心情愉悦,愿与之交往。
特别是在涉外交往中,称呼在某种程度上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国、各民族由于语言的不同、风俗习惯的不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称呼上差别很大。
国际上的称呼要求有:(1)一般对男子统称“先生”;对已婚女子称“夫人”或“女士”;对已婚年纪较大的女士称“太太”;对未婚女子统称“小姐”;对不了解其婚姻状况的女子可泛称“小姐”或“女士”。
这些称呼前均可冠以姓名、职称、头衔等。
(2)对地位较高的,一般为部级以上的官方人士,可称“阁下”,或职衔加先生,如“部长先生”、“总理先生”等。
对有高级官衔的妇女也可称之为“阁下”。
(3)对来自君主制国家的贵宾,习惯上称国王、王后为“陛下”,称公主、王子为“殿下”。
对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既可称其爵位,也可称“阁下”,一般也称“先生”。
(4)对医生、律师、法官、教授、博士等,均可单独称其职称或学位,也可加上姓氏和“先生”,如“法官先生”、“约翰教授”等。
(5)对军人一般称其军衔加“先生”,知其姓名的,可加上姓与名。
涉外礼仪知识大全1、选节目选定节目要从两方面考虑:一从活动的目的与可能动身,二要适当从客人的爱好考虑。
主要应支配客人观看具有本国民族特色的节目。
对节目的内容应事先了解,以免因政治内容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问题引起不开心。
组织专场晚会,如是歌舞节目,尽可能支配一些外宾所在国家的节目,以体现对外宾的友好。
2、发邀请发邀请与宴请大致相同。
商定邀请人数时,要考虑场地的容量,肯定要给客人预备足够的座位。
3、排座位观看演出应按客人的身份事先支配座位。
观看文艺节目,贵宾席一般是第七、八排座位(外国大剧院以包厢为最好)。
看电影则是15排前后(宽银幕影片再靠后一些)。
专场演出通常把贵宾席留给仆人和主要客人,其他客人可排座位,也可自由入座。
如对号入座,可将座位号与请柬一道发出。
4、专场演出的`入席与退席专场演出,可支配一般观众先入座。
主宾席客人在开幕前由仆人伴随入场。
他们入场时,其他观众应起立鼓掌欢迎。
演出进行中,观众不得退场,演出结束,全场起立向演员热闹鼓掌表示感谢,一般观众待贵宾退场后再离去。
5、摄影很多国家禁止在演出期间摄影,这既是为了保证演出效果,也是维护剧团专利。
外国文艺团体演出,拍摄电影、电视、照相、录音,尤其是现场转播,事先必需征得剧团同意。
音乐演奏会,演出过程中,不要因拍照而随便加灯光。
我国款待外宾进行的专场文艺演出,可以拍摄新闻照片和电视。
6、说明书如是专场演出,应备有说明书,用中、外文印成,并提前将剧情介绍或说明书供应客人。
7、献花很多国家习惯在演出结束时向演员献花。
我国在专场或首场演出结束时,也往往献花篮或花束,主宾在仆人伴随下登台向演员致谢。
这种支配,仆人一般不提示客人献花,更不肯定要让客人登台与演员握手。
但我国代表团出国访问,则应事前了解状况,如当地有献花习惯,应主动表示献花。
也有客人献花而不登台,但不献花而登台则较罕见。
涉外礼仪学问大全篇2在走访外国人时,需要严格遵守的礼仪规范,主要涉及以下六条:1.有约在先访问外国人时,切勿未经商定便不邀而至。
涉外礼仪基本内容外事礼仪,亦称涉外礼仪或国际礼仪,与外事纪律一样,也是外事人员在涉外活动中应当遵守的一种行为标准。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涉外礼仪根本内容,盼望能够协助大家!涉外礼仪根本内容一、根本要求讲究仪表与衣帽干净,面、手、衣履要干净。
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
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假设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着要干净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
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
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须要着装。
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干净手绢与梳子。
皮鞋应擦亮。
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
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对一旁,幸免发出大声响。
举止大方得体,看法随和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
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风光。
说话客气,留意身份。
说话时神情衿持随和,面带微笑。
随意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前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搅扰、影响别人,敬重别人。
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
发表争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静谧。
在隆重的场合,如举办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安静。
守约遵时。
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
参与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
过早抵达,会使主子因打算未毕而尴尬;迟迟不到,那么让主子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
因故迟到,要向主子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子,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
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
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需讲“信用”,按时做好。
二、涉外宴请礼仪〔1〕驾驭出席宴请的时间。
依据活动的性质和当地的习惯驾驭时间,迟到、早退、逗留时间过短那么被视为失礼或有意冷落。
涉外礼仪的介绍涉外礼仪的介绍(6篇)涉外礼仪的介绍1涉外商务礼仪要点如果是身份较高的客人,应事前在机场(车站、码头)安排好休息室、备好饮料;最好在客人到达前就把房间和乘车表告知客人,若做不到,应在客人到达后立即将住房和乘车表告诉客人,或请对方联络人转达;在安排好外商或外国经济专家(包括家属)的食、宿、行、工作场所、文娱活动的同时,还应搞好安全保卫、环境卫生等工作;指派专人按规定协助客人办理入境手续及机(车、船)票和行李提取等事宜;客人到达住处后,一般不宜立即安排活动,应请客人稍事休息,起码要留给客人更衣整容时间;涉外交往中,不要主动赠送礼品;外商来本单位参观时,对本单位介绍应简明扼要、实事求是;陪同参观人员不宜过多,同时应做好保卫工作;参观时,不仅要照顾好主宾,还应照顾好其他客人,防止队伍首尾不接。
涉外商务见面礼仪在涉外交往中所应遵守的见面礼仪,主要涉及介绍、问好、互换名片以及座次的排列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介绍礼仪:在涉外活动中的介绍礼仪分为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
自我介绍要简单并且介绍内容全面包括本人的姓名、工作单位、所在部门、具体职务等四项内容构成。
介绍他认识要注意即先介绍主人,后介绍客人;先介绍职务低者,后介绍职务高者;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辈;先介绍个人,后介绍集体;问好:要注意问候的先后次序。
在交往双方相见时,通常应由身份较低的一方首先向身份较高的一方。
若同时需要问候许多人时,要以由尊而卑或者由近而远,依次而行;一定要面含真诚的微笑;互换名片:参加涉外交往时,应随身必备名片,在外事活动中,一般不宜主动向外国友人索取名片,接受他人名片时,应当毕恭毕敬,起身站立,迎上前去,中称“谢谢”,然后,务必要用右手或双手并用将对方的名片郑重其事地接过来,捧到面前,仔细默念一遍。
涉外商务礼仪拜访原则1、提前预约拜访外商时,一定要提前预约。
拜访的时间一般在上午十点或下午四点左右。
尽量避免前往其私人住所进行拜访。
涉外礼仪交际礼仪涉外礼仪交际礼仪1. 介绍在交际场合见面时,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
介绍具体人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点。
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
2. 握手一般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
通常,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
多人同时握手注意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再伸手。
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
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要看着第三方。
此外,有些国家还有一些传统的见面礼节,如东南亚佛教国家是双手合十致意,日本人是行鞠躬礼。
在西方,亲人、熟人之间见面多是拥抱、亲脸、贴面颊等。
对这些礼节应有所了解,顺其自然,不必拘谨。
但切记过于主动对外宾拥抱、亲昵等,尤其是对女士。
3.名片递送名片时,应面带微笑,双目注视对方,双手将名片正面朝向对方(不要将字体倒着给对方)。
接收名片时,应用双手接,浏览一下并适当寒暄,切忌不看而直接放入口袋。
不要将名片放到裤子后面的口袋里、遗忘在桌子上或随意丢弃。
4. 称呼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子称先生,对已婚女子称夫人,未婚女子称小姐。
不了解婚姻状况的女子称女士。
对职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为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按国家情况称“阁下”、职衔或先生/女士。
5. 交谈交谈时,要尊重他人隐私、了解对方所在国家风俗与禁忌。
不打听外宾的年龄、工资收入、婚姻状况等,不谈论政治及宗教问题,不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话题。
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刨根问底。
注意交谈时与对方保持目光交流,特别是对方回答自己的问题时,要注意倾听,不要心不在焉。
不要随意打断他人谈话。
涉外礼仪仪表服饰注重仪表服饰是涉外礼宾的基本要求,是对外宾的尊重和礼貌,也是自尊自重的体现。
1. 仪表注意个人卫生。
适时理发,不留长发,指甲、鼻毛应勤修剪。
衬衣、外衣保持整洁,特别是衣领、袖口要保持干净。
衬衣里面的内衣不要露出衣领或衣袖。
不要在公众场合擤鼻涕、掏鼻孔、打哈欠、修指甲、剔牙齿、挖耳朵等。
涉外活动中入座要注意哪些礼仪第一篇:涉外活动中入座要注意哪些礼仪(1)应邀出席重大的涉外政务、公务、商务活动或隆重的仪式活动,需服从礼宾次序安排。
(2)入座前,预先了解自己的桌次和座次。
(3)入座时注意桌上座位卡是否写着自己的名字,忌鲁莽或随意入座。
(4)女性入座时应注意姿态端正并整理裙装。
(5)在条件许可时应从座椅的左侧入座。
(6)入座时如遇邻座是身份高者、年长者、妇孺、残疾人士,应主动礼让或协助他们先坐下。
第二篇:涉外活动礼仪涉外活动礼仪一、日常交往礼节1、尊重各国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共道德。
2、遵守时间,不要失约。
参加别人举办的活动要按约定时间到达,不要过早,使主人因未准备好而难堪,也不要晚到,不守时是很失礼的。
迎接外宾、参加外事活动更要遵守时间,不能迟到。
3、尊重老人和妇女。
上下楼梯让老人、妇女先行,主动予以照顾。
对同行的老人妇女,男子帮助提拿较重物品。
进出大门主动帮助老人妇女开门、关门,帮助他们穿脱大衣外套。
同桌用餐,两旁若是老人或妇女,男子应主动照顾,帮助他们入、离座位等。
4、举止端庄,注意言行。
不要作一些异乎寻常的动作,不要用手指指人,不喧哗,不放声大笑,不在远距离大声喊人。
走路不要搭肩膀,脚步要轻,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不可慌张奔跑。
无论站立或坐下,姿势都要端正,不要蹲在地上等车、等人。
站立时,身子不要歪在墙上或柱子上,不要坐在椅子、沙发扶手上。
坐下时腿不要乱跷、摇晃,更不要把腿搭到椅子扶手上或把裤管撩起。
手不要搭到邻座的椅背上。
女同志不要叉开双腿。
5、切勿随地吐痰,实在要吐,可吐在自己手帕或餐巾纸里带走。
不要乱扔烟头或其他废弃物品。
6、公共场合不可修指甲,剔牙齿,掏鼻孔,擤鼻涕,挖耳朵,挖眼屎,搓泥垢,搔痒,摇腿,脱鞋,打饱噎,伸懒腰,哼小调,打喷嚏,打哈欠应用手帕捂住嘴、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声音。
7、在许多场合,如看演出和进餐时不许抽烟。
在允许抽烟的场合,应先敬左右的人,如妇女在座,应征得妇女同意。
涉外交往礼仪
涉外交往礼仪是指在与外国人或外国机构进行交往时,应该遵守的礼仪规范。
这些规范包括了不同文化背景的礼仪、礼品的选择和赠送、交流方式等。
在进行涉外交往时,需注意以下礼仪规范:
1. 注意穿着:不同场合需要穿着不同的服装,例如参加正式活动需要穿着正装,而在休闲场合则可以穿着舒适的休闲装。
2. 尊重对方文化:要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尊重对方的习俗和传统。
3. 使用正确的称呼:在称呼对方时,需使用正确的称呼,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4. 礼品选择:在送礼时,需选择对方喜欢且符合场合的礼品,避免送出不合适的礼物。
5. 礼品赠送:赠送礼品时,需要注意礼品的包装、送礼时间和方式等细节。
6. 交流方式:在与外国人交流时,需要注意语言表达、肢体语言等,避免因交流方式上的不当而引起误会。
以上是涉外交往礼仪的几个方面,遵守这些礼仪规范可以有效提升外交交往的效果和成果。
- 1 -。
秘书证涉外礼仪一、涉外交往礼仪中的穿着要点1、衣裤要整洁、干净,尤其是衣领和袖口。
2、穿长袖衬衣时应将衬衣扎在裤内,不要卷袖子和裤脚。
3、穿西装时,若西装是单扣或多扣,则应全部扣起来,双扣的可以只系上面一个。
4、男士不应穿短裤参加涉外活动。
女士穿凉鞋的话可以光脚,若穿袜子则不要将袜口露在衣裙外面。
5、涉外交往中应注意不要穿着睡衣、睡裤或者拖鞋接待外国客人。
二、涉外商务礼仪中的注意事项1、进入室内场所后通常应脱下手套和帽子,脱掉大衣、外套、风衣等等。
2、室内通常不戴墨镜或其他有色眼镜,特殊情况下必须带有色眼镜是应主动说明并表示歉意,而且握手交谈时应该摘下墨镜。
3、西方妇女的纱手套、纱面罩、披肩、短外套等作为服装的一部分是可以在室内穿戴的。
三、涉外交往礼仪中握手的注意事项1、先打招呼,然后握手。
如果是初次见面,一般在介绍自己时主动伸手,如“I’mGreen,nicemeetingyou.”同时握手。
2、在一般情况下,握手时间不宜过长,一下即可,不可太用力。
关系很熟的话握手时间可以稍微长一些。
有时年轻的对年长的、身份低的对身份高的可以稍欠身,用双手握住对方的手,表示敬重。
3、男士与女士握手,轻轻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分即可。
4、涉外礼仪中握手时伸手的顺序也有些讲究: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和妇女先伸手。
5、多人握手时不要交叉,等别人握手完毕后再伸手,握手前脱帽并摘下手套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
四、涉外礼仪知识之谈话技巧1、谈话时表情自然,语言得体,可适当做些手势,不要手舞足蹈地动作太大。
2、不要用手指他人,有这样的习惯的朋友可以手上握支笔或拿本书以消除这样的动作。
3、如果要参加别人的谈话应打招呼,比如说“E____cuseme,mayIjoinyou?”如果别人在个别私聊,就不要凑过去了。
4、尊重别人的讲话,别人发言时尽量不要打断,需要发言可以等别人讲完再说。
5、谈话中如果有要离开,应向对方打招呼并表示歉意,例如“I’msorryI’vegottago.It’sverylatenow.”6、交谈过程中应目光注视对方,别人讲话不要东张西望,心不在焉的样子,不要玩弄其他东西或者老看手表,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涉外礼仪的基本内容涉外礼仪的基本内容涉外礼仪,是涉外交际礼仪的简称。
即,中国人在对外交际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对外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
一、日常礼仪在西方国家,用正餐的时间比中国要晚。
请柬上注明两个时间:晚7:30到场,8:00用餐(7:30 for 8:00p.m.),意即7:30到场,8:00晚宴开始。
在此情况下,可在上述两个时间之间到场。
如果请柬上只写一个时间,便应在该时到场。
晚宴开始前通常备有淡酒,一般是鸡尾酒或雪梨酒。
这时,应邀的宾客边饮酒,边走动,与人交谈,等到宣布晚宴开始时便步入餐厅入座。
1.座次安排餐桌为正方形或长方形,西方国家中唯一拥有圆桌的乃是神话中的亚瑟王。
亚瑟王是英国的一位传奇性的国王,他在西欧神话中所享有的地位有如皇帝之在中国的地位。
虽然根据神话所说,亚瑟王是英国国王,但大多数关于他的故事却载于法国及法国文学著作之中。
亚瑟王有一个圆桌,这样他手下那些文武百官便谁也不感到比别人低人一等:他们的等级都是相同的。
2.感恩祷告千万注意!还不到用餐的时候,在正式晚餐上,而且有时在家庭晚餐上,要做饭前感恩祷告,为所用饭食而感谢上帝。
这种祷告可用任何语言进行,而时常用拉丁文。
在此场合,如果其它客人起立,则应起立,否则不用起立,仍坐原位。
如果你不信仰宗教,你就目光向下,双手合十。
感恩祷告时间不长。
3.用餐器皿(刀、叉、勺、盘、杯)在正式晚餐上,用餐器皿为数甚多。
据悉,全人类有三分之一使用筷子,三分之一用刀、叉、勺,三分之一用手取食。
在法国,刀常常是吃完一道菜之后继续使用,他们净刀放在刀架上,如同在中国将筷子放在筷架上那样。
在英国和美国,刀不放在刀架上。
但在美国有另一个关于用刀的习惯。
那就是,在菜盘中切割食物,然后将刀放在菜盘左边,再将叉子转到右手。
这种作法已经不多见了,但是如与一个美国家庭聚餐,或与年长的美国人用餐,便可能看到这种使用刀叉的方式。
靠左边的小盘是盛面包用的,有时用于放色拉和水果的盘子也摆放在那个位置。
有关涉外服务礼仪涉外礼仪,主要是指我们在涉外交往中所应遵守的国际惯例与交际规那么。
那么大家知道有关涉外效劳礼仪有哪些吗?下面我给大家共享有关涉外效劳礼仪,盼望能够协助大家!有关涉外效劳礼仪一、敬重隐私一般而论,在国际交往中,以下八个方面的私人问题,均被海外人士视为个人隐私问题。
其一,是收入支出。
其二,是年龄大小。
其三,是恋爱婚姻。
其四,是身体安康。
其五,是家庭住址。
其六,是个经验。
其七,是信仰政见。
其八,是所忙何事。
要敬重外国友人的个人隐私权,首先就必需自觉地幸免在对方交谈时,主动涉及这八个方面的问题。
为了便于记忆,它们亦可简称为“个人隐私八不问”。
二、女士优先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敬重、照看、体谅、关怀、爱护妇女,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
这并不代表女性是弱者,而是象敬重母亲一样敬重女性。
所谓“女士优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条重要的礼仪原那么,它主要适用于成年的异性进展社交活动之时。
“女士优先”的含意是: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实际行动,去敬重妇女,照看妇女,体谅妇女,关怀妇女,爱护妇女,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
倘如因为男士的不慎,而使妇女陷于为难、困难的境况,便意味着男士的失职。
“女士优先”原那么还要求,在敬重、照看、体谅、关怀、爱护妇女方面,男士们对全部的妇女都一视同仁。
六、热忱有度三、热忱有度“热忱有度”,是涉外礼仪的根本原那么之一。
它的含意是要示人们在参加国际交往,干脆同外国人打交道时,不仅待人要热忱而友好。
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忱友好的详细分寸。
否那么就会事与愿违,过犹不及。
涉外人员设宴和赴宴留意事项以东道主的身份设宴款待外国人时,须要留意的问题主要有菜单的选定、就餐的方式、宴会的位次、用餐的环境,等等.首先,是要确定宴请的菜单.不宜宴请外国人的菜肴主要有以下在类.一是触犯个人禁忌的菜肴.对此必须要在宴请外宾之前有所了解.在宴请多名外宾时,对每个人的个人禁忌都要有所了解.二是触犯民族禁忌的菜肴.比方说,美国人不吃羊肉和大蒜,俄罗斯人不吃海参、海蛰、墨鱼、木耳,英国人不吃狗肉和动物的头、爪,法国人不吃无鳞鱼,德国人不吃核桃,日本人不吃皮蛋.三是触犯宗教禁忌的菜肴.在全部的饮食禁忌之中,宗教方面的饮食禁忌最为严格,而且肯定不容许丝毫有所违犯.哪些菜肴相宜于宴请外国友人.遵照一般规律,可有用以宴请外国人的菜肴根本上可以分作以下四类.其一,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菜肴.通常,春卷、元宵、水饺、龙须面、扬州炒饭、清炒豆芽、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麻婆豆腐、咕老肉、酸辣汤,等等.具备中华民族特色的菜肴,往往受外国友人的欢送.其二,是具有本地风味的菜肴.在饮食方面讲究的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各地的菜肴,风味不同.上海的“小绍兴三黄鸡”,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西安的“老孙家羊肉泡馍”,成都的“龙抄手”、“赖汤元”,开封的“灌汤包子,蒙自的“过桥米线”,西双版纳的“菠萝饭”,都在国内久负盛名.可用以款待外国友人.其三,是自己比拟拿手的菜肴.餐馆有餐馆的“特色菜”,各家有各家的“看家菜”.主子还须细说其有关的掌故,并且慎重其事向客人们进展引荐.其四,是外宾本人喜爱的菜肴.在宴请外宾时,在有条件的时候,在以中国菜为主的同时,上一些对方所钟意的家乡菜.其次,是要选择就餐的方式.世界上主要存在三种就餐方式:一是用筷子就餐,二是用刀叉就餐,三是用右手干脆就餐.运用筷子就餐时,可细分为以下四种详细形式.一是“混餐式”就餐方式.它也叫“合餐式”就餐方式.二是“分餐式”就餐方式.人们亦称之为“中餐西吃”.三是“自助式”就餐方式.通常也叫自助餐.四是“公筷式”就餐方式.再次,是要排定宾主的座次.对于宴会的组织者来讲,宴会的座次问题,又可以进上步地分为座次的排列与座次的通知等两个方面的详细问题.国内所通行的宴会座次排列方法.其一,是“居中为上”.即各桌围绕在一起进,居于正中心的那张餐桌应为主桌.其二,是“以右为上”.其三,是“以远为上”.其四,是“临台为上”.在排列每张桌子上的详细位次时,主要有“面门为主”“右高左低”“各桌同向”等三个根本的礼仪惯例.所谓“面门为主”,是指在每张餐桌上,以面对宴会厅正门的正中座位为主位,通常应请主子在此就座.所谓“右高左低”,是指在每张餐桌上,除主位之外,其余座位位次的凹凸,应以面对宴会厅正门时为准,右侧的位次高于左侧的位次.所谓“各桌同向”,那么是指,在举办大型宴会时,其他各桌的主陪之位,均应与主桌主位保持同一方向.在排定宴会的座次之后,应刚好地采纳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向全体应邀赴宴者通告,通告宴会的座次有以下四种常规方法.其一,是在请柬上注明每一位赴宴者所在的桌次.其二,是在宴会厅入口处旁边悬挂宴会桌次示意图.其三,是在现场支配引位员,负责来宾,尤其是贵宾的引导.其四,是在每张餐桌上放置桌次牌以及每一位用餐者的姓名卡,以便大家对号入座.人们在支配宴会时,通常被要求必需遵守“四m原那么”.所谓“四m原那么”指的是打算宴会时,必需对环境、菜单、举止、音乐等四个最重要的环节加以谨慎的打算.支配涉外宴请的用餐环境,主要须要留意四点.第一,环境要幽静.其次,环境要雅致.第三,环境要干净.第四,环境要卫生.以来宾的身份涉外宴请时,须要留意的主要问题,大致上包括宴请的类型、付费的法、点菜的规则、用餐的餐序、就餐的举止、进餐的技巧等.第一,宴请的类型.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其一,是宴会.它是一种最正式、最隆重的宴请,可在早、中、晚举办,并以晚宴档次最高.举办宴会时,要提前发出请柬,届时,不仅宾主要发表讲话,乐队要演奏音乐,就连餐具、酒水、菜肴道数、餐厅陈设、用餐者的装束、侍者的仪态等,都要详尽的规定.一般状况下,宴会分为国宴、正式宴会、便宴、家宴等四种详细形式.其二,是款待会.其三,是工作餐.其次,付费的方法.付费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不必付费.二是定额付费.三是各自付费.须要付小费时,应留意两条.其一,是应当付多少.其二,是应当如何付给.第三,点菜规则.其一,是告知对方,自己完全“客随主便”.其二,尊敬不如从命,但是,只点一道即可.第四,用餐的餐序.须要大家驾驭的正规的餐序主要有:一是西餐正餐的常规菜序.一顿正规的西上正餐,大体上应当依次包括开胃菜、汤、海鲜、主菜、甜品、水果、红茶或咖啡等等几道菜式.二是西餐便餐的常规菜序.一顿正规的西餐便餐,大体上应当依次包括头盆(开胃菜)、汤、主菜和甜品等几道菜式.三是西式自助餐的常规菜序.享用自助餐时,其正规的用餐依次,依次应当为:冷菜、汤、热菜、点心、甜品和水果.四是酒水与菜肴的常规搭配方式.在国外,西式宴会上的主角是酒水.第五,就餐的举止.举止文明、礼貌、标准.就餐举止十忌其一,是在用餐时口中或体内发出巨大的声响.其二,是在用餐时整理自己的衣饰,或是化装、补妆.其三,是在用餐期间吸烟.其四,是一再劝告别人饮酒,甚至起身向别人灌酒.其五,是用自己的餐具为别人夹菜、舀汤或选取其他食物.其六,是乱挑、翻拣菜肴或其他食物.其七,是用餐具对着别人指指引点,或者把餐具相互敲打,搞得铿锵作响.其八,是干脆以手取用不宜用手取用的菜肴或其他食物.其九,是豪无遮掩地当众剔牙.其十,是随口乱吐嘴里的不宜下咽之物.。
涉外工作人员的礼仪一、涉外接待人员的礼仪要求接待外宾应谦虚有礼,朴实大方,不卑不亢,不要过分拘谨,也不要傲慢。
仪容、服饰要整洁,头发、胡须、指甲、鼻毛等应加以修整;衣扣、裤扣裤带要系好,衣袋里不可放过多东西。
衣服应洗净、熨平整,皮鞋要擦亮。
穿西装应系领带,衬衫应塞在裤腰内,袖口不要卷起,内衣裤、衬衣不要露出来。
着装应注意场合,参加正式活动一般应穿深色服装,参加丧葬吊唁活动一般应穿黑色服装,并注意服装颜色的搭配;进入室内应脱大衣、帽子、手套、围巾、雨衣等,存放于衣帽间,但应注意取走重要文件、笔记本、钱等贵重物品;在公开场所不能穿背心、拖鞋。
参加外事活动要严守时间,不能迟到早退,有特殊事情应事先请假。
尊重外宾的生活习惯,不可评头论足,更不可讥笑。
讲究礼节礼貌,注意礼宾次序,不可轻举妄动。
举止言行应十分考究。
坐姿要端正,不要跷二郎腿或摇晃双腿,也不要靠在椅背或沙发背上伸直双腿,更不可把脚或腿搭在椅子上,女士坐时不可叉开双腿,站立时不要倚靠墙或柱;在外宾面前,不要修指甲、剔牙齿、掏鼻孔、揩鼻涕、伸懒腰等,打喷嚏、打呵欠就用手巾捂隹嘴、鼻,朝向另一侧,避免发出声音;在外宾面前讲话应文雅,不可争吵或争论,不可在声呼喊,喧哗或大笑。
在公共场所应注意保持环境卫生清洁,不吸烟、不随地吐痰、乱扔杂物。
参加活动前,不吃葱、蒜等带刺激味道的食物。
不私自收授外宾礼品,更不可向外宾暗示、索要礼品。
服务要热情周到。
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应主动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
谈话要实事求是,不要允诺或答应没有把握的事,但已经答应事应说到做到不要打听外宾的隐私,尊重其隐私权。
要注意内外有别,严守国家机密。
二、翻译人员的礼仪在涉外活动中,由于语言障碍,交际双方需要通过翻译来进行交流、沟通。
翻译工作是涉外交往中的重要环节。
翻译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政治素质、文明素养等是涉外服务工作水平的最直接体现。
作为翻译工作人员,一定要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涉外礼仪注意事项及要求涉外礼仪注意事项及要求大全涉外礼仪,是涉外交际礼仪的简称。
即,中国人在对外交际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对外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涉外礼仪注意事项及要求,供大家参考。
涉外礼仪注意事项及要求篇11、信守承诺。
在人际交往中,"言必信,行必果"。
是做人应有的基本教养。
与外国朋友打交道,小到约会的时间,大到生意往来,都要讲信用,守承诺,不随便许愿,失信于人。
这样才能巩固双方的友谊。
2、热情有度。
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一直主张朋友之间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且提倡"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但是在国外,人们普遍主张个性至上,反对以任何形式干涉个性独立,侵犯个人尊严。
对他人过分关心,或是干预过多,则会令对方反感。
所以与外国友人打交道时,既要热情友好,又要以尊重对方的个人尊严与个性独立为限。
3、尊重隐私。
外国人普遍认为,要尊重交往对象的个性独立,维护其个人尊严就要尊重其个人隐私。
即使是家人、亲戚、朋友之间,也必须相互尊重个人隐私。
所以与外国友人相处时,应当自觉回避对对方个人隐私的任何形式的涉及。
不要主动打听外国朋友的年龄、收入、婚恋、家庭、健康、经历、住址、籍贯,以及宗教信仰、政治见解、正在忙什么等等。
4、女士优先。
在国外,尤其是在西方国家的人际交往中,人们讲究女士优先,它要求成年的男子,在社交的场合,要积极主动地以个人的举止言行,去尊重妇女,关心妇女,照顾妇女,保护妇女,并且时时处处努力为妇女排忧解难。
能够这样做的人,会被人视为教养良好。
5、不必过谦。
在外国人来看,做人首先需要自信。
对于个人能力、自我评价,既要实事求是,也要勇于大胆肯定。
不敢承认个人能力,随意进行自我贬低的人,要么事实上的确如此,要么便是虚伪做作,别有用心。
所以在与外国朋友打交道时,千万不要过分谦虚,特别是不要自我贬低,以免被人误会。
涉外礼仪注意事项及要求篇21、外事无小事。
涉外礼仪完整版女性外事礼貌在涉外活动中,女性应保持适度礼节与礼貌,以防男女间某些误解或误会。
对于一般相识的男性,在相见时不宜过于主动热情地行握手礼或拥抱礼,即使须握手,也不宜力握久握。
与对方畅谈时,应适当问及其妻子、孩子,并应谈及自己的男友、丈夫或孩子。
不宜以个人身份向男性赠送礼物,若非送礼不可时,应特别说明礼物是送与对方夫妇的,或是代表自己的单位送与他的。
已结婚或结过婚的女性,应让对方称自己“××太太”。
在欧美的一些饭馆或旅馆里吃饭时,可以让服务员把饭送到自己客房里,也可邀请男朋友或女朋友一同进餐。
到朋友家做客时,不要谈论公务,而应和对方的全家人聊天。
在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男子有时可能公开向女性调情,若遇此种情况,女子可不予答理或顾及,适度的礼貌与礼节,可拒之于“千里之外”。
中东商人饮茶礼在中东地区,商人们在办公或社交场合,总要喝茶或咖啡,但每人以不超过三杯为宜。
当喝完之后,要将杯子转动一下再递与主人。
这种礼节动作,意为“够了,谢谢!”交谊舞会礼节参加交谊舞会时,男士的衣装宜庄重整洁,举止大方;女士的衣装宜明快典雅,不宜浓妆艳抹。
礼仪,进入舞厅时应彬彬有礼,熟人旧友要握手致意或点头问好,陌生人也应以礼相待。
话音宜低,步态宜轻。
邀舞,舞曲响起时,男士应主动走到女士面前,可行半鞠躬礼,并轻声说:“请您跳舞”。
女方要点头表示同意,然后由男方陪同并肩走入舞池。
在正常情况下,女方不应谢绝男士的邀请,若不愿接受邀请,可婉言说“累了”或“身体不适”之类的托辞,并致“对不起”的歉意。
被谢绝的男士,不要再向女方强求,更不要表示不满。
共舞,在共舞过程中,男方对女方应多关照、配合。
双方不要互盯着对方的脸,要始终相待以礼,一曲音乐结束时,男方要点头致意或道谢,也可将女方送归原位。
合十礼合十礼,又称“合掌礼”,原是印度古代的一种礼节,后为各国佛教徒沿用为日常普通礼节。
行礼时,两掌合于胸前,十指并拢,以示虔敬。
涉外活动中行为举止礼仪古人云“立如松”,站的姿态式应该是自然、轻松、优美的。
不论站立时摆何种姿式,只有脚的姿式及角度在变,而身体一定要保持绝对的挺直。
1、标准的站立姿式要求挺胸收腹,两肩平齐,双臂自然下垂。
2、双腿看齐,脚尖张开约60度,或双脚与肩同阔。
站累时,脚可以撤退半步,但上体仍须维持横向,身体战略重点在两腿正中,精神饱满,表情自然。
3、与外宾谈话时,要面向对方站立,保持一定距离,太远或过近都是不礼貌的。
4、俯卧姿势必须正,可以稍伸手,切勿身体碎裂,两腿分离距离过小,或自得墙依靠柱,手扶椅背为低俗与无礼姿态。
5、站着与人交谈时,双手或下垂或叠放下腹部,右手放在左手上。
不可双臂交叉,更不能两手叉腰,或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下意识地作小动作,扣摆弄打火机、香烟盒、玩弄衣带、发辫、咬手指甲等。
但可随谈话内容适当作些手势。
6、穿礼服或旗袍,绝对不要双脚同列,而使两脚之间前后距离5公分,以一只脚为战略重点。
7、向长辈、朋友、同事问候或作介绍时,不论握手或鞠躬,双足应当并立,相距10公分左右,漆盖要挺直。
8、等车或等人,两足的边线可以一前一后,维持45度角。
9、女性站立的正确姿势:最好是一只脚略前,一只脚略后,两腿贴近,双手叠放在下腹部。
坐姿总的建议就是宽敞自然、大方端庄。
在日常国际交往中,对入场和离席都存有一定建议。
入场时,动作必须轻盈平缓,自然淡然。
离席必须重,无法猛地起身,收到响声,起至座必须端庄沉稳。
1、正确的坐姿:上身自然挺直,两臂屈曲放在双漆上,或两手半握放在膝上,手心都要向下。
谈话时,可以侧坐。
侧坐时上体与腿同时向一侧。
要把双膝靠拢,脚跟靠紧。
2、不要存有把玩手指、扎衣角、整理头发等散漫的姿态。
3、两腿的摆法:既不能过于前伸,也不能过于后展,更不能腿脚摇晃。
4、不雅座姿:两膝分离,两脚呈圆形八字形;两脚尖朝内,脚跟朝外;在椅子上前俯后仰,或把腿架在椅子或沙发楼梯上、架在茶几上;两腿交错而挤时,悬空的脚尖无法向上,更无法上下晃动或转动;与人谈话时,勿将上半身往前复以或以手提振着下巴。
涉外礼仪规范涉外礼仪,主要是指我国基层公务员在涉外交往中所应遵守的国际惯例与交际规则。
它的基本内容,主要与维护政府形象、民族形象与国家形象有关。
外事礼仪的基本内容有国际惯例、国格人格与外事纪律等三项,基层公务员对其中任何一项都不宜偏废。
一、依国际惯例参与涉外活动中,有一些基本的国际惯例是基层公务员必须依照遵循的。
基层公务员在涉外活动中遵守国际惯例,不仅是为了体现其自身的良好教养,而且也是为了使自己所参与的涉外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作国际社会的交往通则,国际社会的交际惯例主要有下述几项须由基层公务员所认真掌握。
(一)热情有度基层公务员直接同外国人进行交际应酬时,务必要做到热情有度,即对待对方既要表现得热情友好,又要具体把握好对待对方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
切勿使自己对待对方的热情友好超出了对方所能接受的界限,进而令对方感到不快,甚至为对方平添了麻烦。
把握好的热情有度之中的“度”,具体体现在下列三个不同的侧面。
1.关心有度。
与中国人彼此之间所倡导的“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有别,外国人大都崇尚个性独立,以我为尊,绝对自由。
因此,外国人一般都不希望外人对其过于关心,否则便会视之为碍手碍脚,多管闲事。
外国人所注重的关心有度之中的“度”,实际上就是其个人自由。
一旦对对方的关心有碍其个人自由,即被视为“过度”之举。
2.批评有度。
各国习俗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判断便大相径庭,所以在涉外活动中没有必要对外国人的所作所为加以判断,并当面指出其对错。
只要对方的所作所为不危及人身安全,不触犯法律,不有悖伦理道德,不有辱我方的国格人格,一般均可听其自便。
批评有度,简单地讲,就是不提倡对外国人“犯颜直谏”,亦即对其日常行为“不得纠正”。
3.交往有度。
由其强调个人自由所决定,外国人大都认为“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惯于与交往对象走动过勤、过多。
在涉及钱财之时,尤其讲究划清界限,即便家人、至交也概莫能外。
这便是其所谓交往有度之中的“度”。
(二)尊重隐私尊重隐私,实际是上述“热情有度”的顺理成章的推论。
所谓尊重隐私,主要是提倡在国际交往中主动尊重每一位交往对象的个人隐私,不询问其个人秘密,不打探其不愿公开的私人事宜。
目前,在国际社会里,尊重隐私与否,已被公认为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无个人教养的基本标志。
在涉外交往中,尊重隐私实际上具体表现为人们在交谈中的下述“八不问”。
1.不问收入支出。
收入与支出问题,实际上与个人的能力相关,并事关个人脸面。
交谈时一旦涉及此点,便让交谈之人没有平等与尊严可言。
2.不问年龄大小。
在国际社会里,人们普遍将本人的年龄视“核心机密”,并且讳言年老。
西方的白领丽人们,特别讲究这一点。
3.不问恋爱婚姻。
谈论婚恋问题,在国外不仅被视为无聊,而且还有可能被视为成心令人难堪,或是对交谈对象进行“性骚扰”。
4.不问身体健康。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与健康状况,均为其立足于社会的重要“资本”,所以轻易不会将其实情告之于人。
5.不问家庭住址。
家庭被外国人看作私人领地,故此对外绝不公开。
即便私宅电话的号码,也通常不会对外界公开。
6.不问个人经历。
外国人主张“英雄莫问出处”,反之则往往会被看作居心不良,或少调失教。
7.不问信仰政见。
在国际社会里,国与国、人与人之间都提倡“超意识形态合作”,所以对交往对象的信仰政见不应冒昧地打探。
8.不问所忙何事。
“所忙何事”,在外国人心中绝对属于个人自由。
向其询问此点,肯定会被视为“没话找话”。
(三)信守约定在国际社会里,人们十分重视交往对象的信誉,讲究“言必信,行必果”。
信守约定,就是与此相关的一条重要的国际惯例。
它的含义是:人们在国际交往中,必须严肃而认真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正式承诺,说话必须算数,许诺必须兑现,约会必须如约而至。
在一切与时间有关的约定中,必须一丝不苟。
惟其如此,方能取信于人。
信守约定,对基层公务员而言,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应予重视。
1.慎重许诺。
在涉外交往中,基层公务员对外方人士所作出的所有正式承诺必须量力而行,慎之又慎,切勿信口开河,草率许诺,也不要使承诺大而化之,模棱两可。
2.严守约定。
在国际社会中,信用就是形象,信用就是生命。
既然“中国人历来说话都是算数的”,那么基层公务员在涉外交往中就一定要努力恪守约定,兑现承诺,如约而行。
(四)女士优先女士优先,是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里所通行的交际惯例之一。
它是指在一切社会场合里,每一名有教养的成年男子都要积极主动地用实际行动去表示自己对妇女的尊敬之意,并应想方设法在具体行动上为妇女排忧解难。
外国人普遍认为,一名男子如果不对“女士优先”身体力行,便是没有教养的粗汉莽夫。
只有在某些东方国家里,“女士优先”才行不通。
在社交场合,“女士优先”主要应在下列方面得以表现。
1.尊重妇女。
与妇女交谈时,一律要使用尊称。
涉及具体内容时,谈话亦不应令在场的妇女难堪。
排定礼仪序列时,应将妇女列在男子之前。
2.照顾妇女。
在一切社交活动中,男子均应细心地照顾妇女:就座时,应请其选择上座;用餐时,应优先考虑其口味。
3.关心妇女。
外出之际,男子要为女士携带重物。
出入房间时,男子要为女士开门、关门。
在女士面前,任何时候都不允许男子吸烟。
4.保护妇女。
在一切艰难、危险的条件下,男子均应竭尽其全力保护妇女。
通过危险路段时,男子应走在前列。
在马路上行走时,男子则应行走于外侧。
任何危险之事,男子均应主动承担。
二、重国格人格基层公务员在参与涉外活动时,必须讲究自尊自爱,刻意维护自己的国格人格。
惟其如此,才能做到不辱使命,才能受到外方人士真正的尊重。
在涉外活动中维护自己的国格人格,主要要求基层公务员注意下列两点。
(一)维护形象参与涉外活动时,每一位基层公务员都必须特别关注其自身形象维护的问题。
这是因为每一位基层公务员的个人形象,实际上既是我国政府形象与公务员队伍形象的代表,又同时有可能被外国人视为中华民族形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形象的代表。
特别应予指出的是,基层公务员参与涉外交往时应高度重视自己所留给外方人士的第一印象。
因为第一印象的好坏直接与我方人员的形象相关,而且其一旦形成便往往难于改变。
在涉外活动中维护形象的过程中,基层公务员尤其需要注意兼顾下列两点。
1.维护自身形象。
基层公务员在涉外活动中维护形象,首先要从维护好其自身形象着手。
其一,仪表堂堂,落落大方。
在涉外场合,基层公务员务必要注意修饰仪表,检点举止,使自己形象上乘,风度翩翩,无愧于炎黄子孙的称号。
其二,廉洁奉公,训练有素。
与外国人交往应酬时,基层公务员应得体地表现出自己良好的业务素养与高尚的职业道德,为人正直,为政清廉。
其三,恪尽职守,遵法守纪。
在公务性活动中,基层公务员一定要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遵法守纪,并且对自己要求从严,一丝不苟。
2.维护政府形象。
作为我国政府的组成人员,基层公务员有责任、有义务自觉地在涉外交往中维护我国政府的形象。
其一,不得非议政府的方针政策。
维护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乃是我国广大基层公务员的天职。
若是与此背道而驰,是绝对不许可的。
其二,不得对政府工作消极怠工。
基层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积极、主动、负责,而且必须提高办事效率,讲究工作实效。
不允许对政府工作虚与委蛇,消极以对。
其三,不得与政府行为直接抵触。
对政府工作若有意见、建议,允许基层公务员向上级反映,并保留个人意见,但同时要求其行动上必须与政府保持一致,而绝不允许其自行其事,甚至在行动上与政府行为相抵触,相对立。
(二)不卑不亢基层公务员在涉外交往中,应当有意识地表现得从容不迫,堂堂正正,既充满自信,讲究自尊,又善待他人,尊重对方。
准确地讲,就是要求广大基层公务员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应表现得不卑不亢。
所谓不卑不亢,实际上就是要注意表现自然,待人真诚,既不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狂妄自大,嚣张放肆。
基层公务员只有在涉外交往中表现得不卑不亢,才有可能使我方的国格人格真正得以维护。
具体而言,基层公务员在涉外交往中所须做到的不卑不亢,应主要表现为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1.尊重自己。
在涉外交往中,基层公务员首先要以实际行动来尊重自己。
即应以自尊、自爱、自信与自尊为基础,在外国人面前表现得豁达开朗,乐观坦诚,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理直气壮,气宇轩昂。
既要谨慎,但又不拘谨;既要主动,但又不盲动;既要自我约束,但又不手足无措,畏首畏尾。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自立、自强,努力以本人的实际行动在外国人面前充分地展现“中华民族站立起来了”的精神风貌。
2.尊重他人。
基层公务员在涉外交往中坚持自尊的同时,必须注意尊重他人,即尊重一切平等待我的外国友人。
从本质上来说,尊重他人,实际上就是在尊重自己。
不尊重他人,往往便难以真正做到尊重自己。
在涉外交往中,尊重外国友人主要应当表现为以礼待人,平等待人,友善待人,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虚心学习对方的一切长处。
要反对傲慢自大,盛气凌人,自以为是,目空一切,唯我独尊。
三、守外事纪律参与涉外交往时,基层公务员一定要遵守有关的外事纪律。
所谓外事纪律,主要是指我国涉外活动的参加者所必须遵守的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基本要求。
我国基层公务员所须遵守的外事纪律,具体又分为政治纪律与业务纪律。
(一)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我国基层公务员所须遵守的外事纪律的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内容。
在涉外活动中,基层公务员在纪律上不仅要对自己从严要求,而且一定要讲政治,时时处处不忘政治。
1.忠于祖国。
基层公务员参与涉外活动时,一定要自觉做到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对祖国赤胆忠心,为维护国家利益与民族尊严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
不讲不利于祖国与人民的话,不做不利于祖国与人民的事,永远对祖国与人民一心不二。
这是对基层公务员最为起码的要求。
2.站稳立场。
在涉外交往中,基层公务员必须坚持原则,站稳政治立场,警惕境外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图谋,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与生活方式的侵蚀,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保守秘密。
基层公务员在涉外交往中,必须坚持内外有别,防止无所禁忌,内事外扬。
具体而言,就是要在思想上具有敌情观念与保密观念,在行动上严格执行国家与地方的一切保密法规,严格保守国家秘密,不泄露任何内部的情况。
4.服从组织。
身为国家的公职人员,基层公务员在涉外活动中必须加强自己的组织观念,服从组织,依靠组织,在个人的思想上、行动上与组织保持一致。
在一切重大的涉外问题上,必须服从组织的统一口径,不准自作主张,另搞一套。
(二)业务纪律在业务性交往中,参与涉外活动的基层公务员也不得为所欲为,而是应当遵守相关的业务纪律。
不遵守业务纪律,或者忽视在涉外交往中遵守业务纪律的必要性,往往会直接导致基层公务员的涉外业务交往的质量大打折扣。
1.协同对外。
各国的正式对外交往均强调以大局为重,因此均实行高度集中。
在此体制下,参与涉外交往的基层公务员应顾全大局,自觉服从国家、政府的全局利益,处处与其他同事协调配合,协同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