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大学岩石学沉积岩4-成岩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4.83 MB
- 文档页数:61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分为内力作用(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地球各层圈相互作用),外力作用(地质体的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第二章矿物1.地壳:指固体地球的最外圈,由岩石组成,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底界为莫霍面。
2.克拉克值:由美国化学家求出的厚16km的地壳内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与总质量的比值,也称为地壳元素丰度。
3.矿物:由地质作用形成,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4.矿物的物理性质: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硬度、节理、断口、密度、磁性。
5.矿物的分类;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卤化物矿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含氧盐矿物。
6.主要造岩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这些矿物在造岩运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7.(辨析题):①对比解理与断口:解理是指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裂成平面(即解理面)的能力。
断口是指矿物受到外力打击后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开裂而形成的的断裂面。
这两者截然相反!②对比晶体与非晶体:晶体是其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非晶体是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不呈规律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③对比显晶质与隐晶质:显晶质指晶粒大小不一,较粗的用肉眼或放大镜就可以看出来。
隐晶质指晶粒细微,通过显微镜才可加以分辨。
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1.岩石:火成岩,沉积岩与变质岩。
2.岩浆作用:指岩浆发育、运动、冷凝固结成为火成岩的作用,包括喷出作用与侵入作用。
3.喷出作用: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固结的作用。
固体(火山灰-----凝灰岩,火山砾、火山渣------火山角砾岩,火山弹,火山块-------集块岩)4.火山喷发方式:(中心式、裂隙式和融透式)或者(宁静式、猛烈式和交替式)5.(填空题)喷出岩类型:按SiO2含量分:<45%超基性岩浆(科马提岩),45%—52%基性岩浆(玄武岩),52%—65%中性岩浆(安山岩),>65%酸性岩浆(流纹岩)。
沉积岩石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沉积岩:沉积岩石学:成岩作用:沉积物沉积后转变为沉积岩直至变质作用以前或者因构造运动重新抬升到地表遭受风化作用以前所发生的一切作用。
风化作用:牛顿流体:重力流:一种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
非牛顿流体:急流:障碍物处激起浪花,一涌而过,只在障碍物附近的水面有所升高,而对稍远的上游水不发生任何影响缓流:在障碍物处发生水面跌落,而障碍物上游水面发生壅高,并延伸到上游相当远处层流:一种平缓的流动,水质点做直线运动,流体上下层之间无质量交换紊流:一种急湍的流动,水质点运动轨迹极不规则,流体上下层之间经常有质量交换碎屑流:一种砾、砂、泥和水相混合的高密度流体,泥和水相混合组成的依靠杂基支撑着砂、砾使之呈悬浮状态搬运,沿着斜坡运动。
颗粒流:由松散的颗粒(砾、砂)所构成的重力流。
由颗粒之间的相互碰撞所产生的支撑应力,保持颗粒呈悬浮状态被搬运。
液化沉积物流:沉积物孔隙中富含水,当孔隙水的压力超过静水压力时,即可产生超孔隙压力,使流体向上流动来支撑颗粒,使之呈悬浮状,即沉积物发生“液化”。
浊流:主要由砂、泥和水充分混合的高密度流体、靠液体的湍流来支撑碎屑颗粒,并使之呈悬浮状态。
30-40%泥+砂;极少的砾。
密度高者达1.5-2g/cm3。
机械分异作用:碎屑物质在沉积的过程中,按粒度、密度、形状等差异发生有序沉积的现象。
胶体溶液:介于粗分散系(悬浮液)和离子分散系(真溶液)间,粒子直径介于1~100nm间,多呈分子状态。
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泼性或溶解度的差异,以及受所处环境pH和Eh的影响,按一定顺序依次从溶液中沉淀出来的现象。
沉积岩的构造:指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排列方式和相互关系流动成因构造: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时,由于介质(如水、空气)的流动,在沉积物内部或表面形成的构造,属流动成因构造。
层理构造:沉积岩岩石性质沿垂向上的变化或差异而产生的层状构造,可通过矿物成分、颜色、粒度、形状、排列或填集方式的突变或渐变显现出来。
《沉积岩成岩作用与成藏》读书报告:白云石化作用的主要机理学院:沉积地质研究院学号:2012010129姓名:刘钟森授课教师:黄思静近年来,中国在海相碳酸盐岩中的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特别是在白云岩储层中发现了若干大型(油)气田,如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四川盆地普光超大型气田等,另外塔里木盆地轮南2塔河大油田中也有部分储层为白云岩。
就世界范围看,高达50%的碳酸盐岩储层是白云岩,北美碳酸盐岩中的油气80%以上储存在白云岩中(Zenger D H等,1980),在前苏联、欧洲西北部和南部、非洲南部和西部、中东及远东地区,也发现了大量白云岩油气储层(Sun S Q等,1995)。
因此,要想在中国300多万平方公里的碳酸盐岩发育地区取得油气勘探的更大突破,对白云岩储层成因及其发育规律的认识成为关键性课题之一。
实际上,白云岩问题早在200多年前就有人对其进行过研究,但目前仍没有查清白云岩的形成条件和机理,对相关的地质模式也存在较多的争议。
在现代沉积环境中几乎见不到原生白云石(岩),实验室也难以在地表温压条件下合成白云石,但古地层中却发育大量白云岩。
因此,要解决白云岩的成因问题,首先要确定大量古地层中的白云岩是原生沉积(淀)的还是次生交代的,进而要弄清白云石不能直接沉淀的机理,还要说明发生次生交代作用的富Mg流体的来源,最终要为富Mg流体如何与先期形成的钙质碳酸盐岩相互作用提供地质与水文地质模型。
上述问题既是白云岩成因研究也是白云岩储层研究所涉及的关键性问题。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目前较为流行的学说或机理进行阐述和讨论。
一、白云石化作用的主要机理(一)原生沉淀作用关于白云岩的成因问题,人们最关心的是在近代碳酸盐沉积物中,是否有真正的原生的白云石,即是否真正有以化学沉淀的方式从水体中直接沉淀出来的白云石。
现在,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在实验室中尚未合成出真正的、化学计量的白云石。
澳大利亚南部考龙泻湖中的原生白云石是在水很咸、PH值很高、植物很茂盛的条件下形成的。
沉积岩成岩作用
沉积岩成岩作用是指沉积岩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受到热力学、化学和物理变化的作用,而变成了新的岩石。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压实、排泄和变质。
在压实阶段,重力作用使得沉积岩中的颗粒之间产生了更紧密的组合,使得岩石变得更加紧密和致密。
在这个过程中,水分也被从岩石中挤出。
在排泄阶段,岩石中的水分和气体被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排出。
这个过程会使得沉积物产生更大的压力,并且使得颗粒之间的接触面增加,形成更加致密的岩石。
在变质阶段,沉积岩暴露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经历了化学和物理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岩石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发生了改变,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岩石种类。
比如,石灰岩可以变成大理岩,页岩可以变成片岩。
总的来说,沉积岩成岩作用是一种复杂的地质过程,它会改变沉积岩的成分和结构,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
这个过程对于研究地球历史和资源勘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沉积岩岩石学》课程笔记第一章:沉积岩岩石学概念1.1 沉积岩的定义和特征沉积岩是由母岩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破碎、搬运、沉积并经过长时间的压实和胶结作用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具有以下特征:- 成分: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粘土矿物等碎屑物质组成,也可含有有机质、碳酸盐等自生矿物。
- 结构:沉积岩具有独特的结构,如层理、波痕、泥裂等,反映了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
- 构造:沉积岩的构造多样,包括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等,是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重要标志。
- 成岩作用: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压实、胶结、重结晶等成岩作用,影响了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1.2 沉积岩的分类根据沉积岩的组成和形成过程,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碎屑岩:由母岩破碎、搬运、沉积形成的岩石,如砂岩、砾岩等。
- 泥质岩:由细粒沉积物经长时间沉积、压实形成的岩石,如泥岩、页岩等。
- 化学岩:由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
- 生物岩:由生物残骸沉积形成的岩石,如礁灰岩、贝壳灰岩等。
1.3 沉积岩在地质历史中的重要性沉积岩在地质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层划分: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和化石,是地质年代划分和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
- 资源矿产:许多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如煤、石油、天然气)都赋存于沉积岩中。
- 环境记录:沉积岩记录了地球历史上的古气候、古地理、生物演化等信息,对了解地球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 工程地质:沉积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影响工程建设和地基处理,对工程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4 沉积岩研究方法研究沉积岩的方法主要包括:- 宏观观察:通过野外考察、露头观测等手段,研究沉积岩的宏观特征,如颜色、层理、构造等。
- 显微镜观察: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仪器,观察沉积岩的微观特征,如矿物成分、结构、成岩作用等。
- 地球化学分析:通过对沉积岩样品进行元素和同位素分析,研究其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和成岩过程。
《成岩作用与沉积岩》教案成岩作用与沉积岩第一节成岩作用成岩作用——自然界的各种松散沉积物变为坚固岩石的作用。
影响成岩作用的因素主要有:1.内因方面:沉积物的原始成分和结构。
2.压力、温度、水和水溶液中的物质成分以及微生物和有机物。
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固脱水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微生物及有机质的作用。
一、压固脱水作用压固脱水作用——在上覆沉积物形成的静压力作用下,使松散沉积物紧密结合失去水分的作用。
压固脱水作用的强度与压力大小及作用时间的长短成正比,常可形成某些特征性产物:1.形成新的矿物:蛋白质->玉髓,石膏->硬石膏。
2.在泥质沉积物中产生页理构造,在碳酸盐沉积物中形成缝合线。
3.形成矿物晶体假象,如石盐假晶。
压固脱水作用是泥质沉积物成岩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二、胶结作用胶结作用——指胶结物质把碎层沉积物粘结起来变为坚固岩石的作用。
常见的胶结作用主要是碎屑沉积物的成岩作用。
三、重结晶作用重结晶作用——沉积物中的矿物成分因压溶和固体扩散等作用,使物质中的质点重新排列组合的作用。
能够使小的颗粒变成大的品粒,也可使外晶质沉积物变为晶质体。
如:蛋白石(非晶质)−−−→−压固脱水玉髓(隐晶质)−−→−重晶质石英(显晶质)在碳酸盐沉积物中,重结晶作用最为普通。
四、微生物及有机质的作用原生沉积物中一般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有喜氧的、有厌氧的,因而常改变溶液的酸碱度和氧化还原环境,使溶液中某些物质沉淀或结晶形成岩石。
第二节 沉积岩的特征沉积岩——是由于沉积物在一定的埋藏条件下,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所形成的层状岩石。
一、沉积岩中的矿物组成沉积岩的常见矿物有石英、白云母、粘土矿物、钾长石、钠长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硬石膏、赤铁矿、褐铁矿、玉髓、蛋白石等。
其中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白云母也是岩浆岩的常见矿物,因而它们是岩浆岩与沉积岩共有的矿物。
此外,岩浆岩中常见的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中性及基性斜长石在沉积岩中很少出现,而岩浆岩中一般难以出现甚至不能存在的方解石、白云石、粘土矿物、石膏、硬石膏等在沉积岩中相当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