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卫生的现状与未来-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00.00 KB
- 文档页数:42
职业卫生培训课件PPT•职业卫生概述•工作场所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估•个人防护用品选用与佩戴•工作场所通风与照明设计•职业健康检查与档案管理•职业病诊断与治疗原则•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目录CHAPTER职业卫生概述职业卫生定义与重要性职业卫生定义职业卫生重要性职业卫生法规与标准职业卫生法规职业卫生标准包括工作场所卫生标准、职业病诊断标准等,是评价工作场所卫生状况和诊断职业病的依据。
职业卫生工作内容与任务工作内容包括工作场所卫生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与实施等。
工作任务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
具体包括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职业卫生意识;实施工作场所卫生监测,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危害等。
CHAPTER工作场所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估危害因素分类及来源01020304物理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心理性危害因素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风险评估法030201定量评估法定性评估法综合评估法评估标准CHAPTER个人防护用品选用与佩戴身体防护用品防护服、安全带等,用于保护身体免受化学、物理等因素的伤害。
耳塞、耳罩等,用于降低噪音对听力的损害。
眼部防护用品护目镜、防护面罩等,用于保护眼睛免受飞溅或有害光线伤害。
头部防护用品安全帽、工作帽等,用于保护呼吸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分类及作用个人防护用品选用原则与方法01020304010204个人防护用品佩戴注意事项在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前,应检查其完好性和有效性。
按照正确的佩戴方法和步骤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确保紧密贴合、不易脱落。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个人防护用品的清洁和保养,确保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当个人防护用品出现损坏或失效时,应及时更换新的用品,以保障个人安全。
03CHAPTER工作场所通风与照明设计通风设计原理利用空气流动,将新鲜空气引入工作场所,同时将污浊空气排出。
我国职业卫生的现状与未来1、取得的成绩1)健全职业病防治网自1954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各级劳动卫生与职业病专业机构共204个。
全国从事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已达3万人。
2)健全职业病防治法律,对职业病范围进行修订和职业病诊断标准的研制建国初期:14种法定职业病;1987年修订:共9类102种。
化学中毒51种、尘肺12种物理因素疾病9种、职业性传染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7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科病2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7种。
2002年,10类115种。
化学中毒56种,尘肺13种,职业性放射病11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性肿瘤5种。
已颁布了115种职业病的国家诊断标准3)国有企业常见职业病获得有效控制尘肺是我国危害最大的职业病国有企业积极推行综合防尘措施,使矽肺和煤工尘肺患者的发病平均工龄由1955~1959年的9.54年和16.24年,延长到1986年的26.25年和24.72年;每年报告的新发尘肺病例数也明显下降,由1987年的15540例降至1998年的7986例。
慢性职业中毒由每年2806例降至893例;其他职业病由每年2228例下降至703例。
4)职业病防治被国家列为重要研究课题“七五”开始,尘肺、职业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职业中毒性肝病、职业性肿瘤、职业性哮喘、振动病、混配农药中毒等职业病,被国家列为重大疾病防治项目进行攻关研究。
对一些工业毒物(铅、苯、汞、三硝基甲苯和有机磷)中毒进行普查;职业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尘肺流行病学调查;乡镇企业劳动卫生调查;三资企业劳动卫生调查等。
在职业有害因素的接触-效应、易感性标志物、重点职业病的机制、诊断和防治方面,取得了不少具有理论和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开展高千伏X线摄影及胸部CT检查,提高了尘肺病变的检出率;对千例以上的慢性中毒性肝病进行临床研究,发现血中前白蛋白、甘胆酸、转铁蛋白、吲哚氰绿排泄试验等为较敏感的效应标志物接触性标志物如三硝基甲苯血红蛋白加合物、丙烯酰胺血红蛋白加合物等被发现分别与三硝基甲苯中毒性白内障及丙烯酰胺中毒性神经病的检出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