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三(2)班 禁毒 主题班会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3
*****三年级《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班会教案班主任:***教学目标:1、了解毒品和毒品对生命、对社会的危害。
2、知道吸食毒品和拥有毒品都是违法的行为。
3、憎恶毒品,在面对毒品时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4、培养学生对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能自觉拒绝和远离毒品。
教学重难点:1、知道什么是毒品,认识毒品的危害。
2、知道怎样预防毒品,提高学生抵制毒品的能力。
教学准备:1、师生搜集一些吸食毒品带来危害的事例。
2、相关禁毒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美丽的花。
你喜欢什么花?2、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花。
3、课件播放:满山遍野、艳丽无比的罂粟花师:同学们,看,这花美不美?(生:美)师:知道这是什么花吗?对,它的名字叫罂粟。
有人说罂粟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但就在它美丽的外表下流出的却是罪恶的浆液。
使多少人为之失去了如花的生命。
二、认识毒品:看录相〈鬼一样活着〉:大学女生亲述吸毒经历1、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感人的故事,看了这些辛酸的画面,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学生畅所欲言,请五六个学生说,其他的同学同桌交流)2、师:是呀,毒品实在是太可恨了,它不仅夺取了如花的生命,而且还千千万万个家庭支离破碎,此时在你们眼里这花还美吗?学生:不美了。
老师:此刻在我们的眼里它就是毒花,是毒品,是罪恶之源。
下面就让我们先去认识一下这毒花的真面目吧!3、谈谈你们所知道的毒品。
生:海洛因、吗啡、冰毒、摇头丸……(指名三四个说)4、师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看图片,师介绍)(1)、鸦片:鸦片取自罂粟花落之后结出的果,割开罂粟果,从中流出的白色浆液在空气中氧化分干,就是鸦片,鸦片中有20种生物碱,其中吗啡的含量约10%,长期吸食会使人消瘦,体质下降,免疫力下降,感染各种疾病。
三年级珍爱生命远离主题班会教案第一章:知识讲解1. 引入话题: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的了解。
2. 讲解的定义:是指能够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并且会对人的身体和心理产生损害的各种物质。
3. 介绍的种类:鸦片类、大麻类、兴奋剂、迷幻剂等。
4. 讲解对身体和心理的伤害:会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肝脏、心脏等器官,也会导致心理依赖和行为失控。
第二章:的危害1. 观看危害的图片和视频: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对身体和心理的危害。
2. 讲解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破裂,也会增加犯罪行为。
3. 分享真实案例:分享一些因导致的悲剧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的危害。
第三章:拒绝的技巧1. 讨论拒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拒绝是保护自己和他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
2. 学习拒绝的技巧:教授学生如何拒绝的诱惑,如坚定立场、寻找支持、转移注意力等。
3.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诱惑的场景,并练习拒绝的技巧。
第四章: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1. 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和远离的重要性。
3. 分享健康的小贴士:给学生提供一些健康的小贴士,如保持积极心态、培养兴趣爱好、与正能量的人交往等。
第五章:珍爱生命远离1. 回顾知识:回顾前面讲解的知识,加深学生对的认识。
2. 制作禁毒标语: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条禁毒标语,并分享给大家。
3. 宣誓珍爱生命远离:让学生集体宣誓,承诺珍爱生命,远离。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的认识和拒绝的决心。
2. 收集学生制作的禁毒标语,评估他们的创造力和对主题的理解程度。
3. 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自己行为的影响。
由于篇幅限制,我将为您概括剩余五个章节的内容。
第六章:认识的伪装1. 引入话题:通过故事或事例说明可能伪装成常见物品。
2. 讲解的伪装形式:可能伪装成零食、饮料、日常用品等。
3. 教育学生警惕的伪装: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拒绝伪装的。
三年级珍爱生命远离主题班会教案第一章:引入主题1.1 教师开场: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引入珍爱生命远离的主题。
1.2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珍视,以及对的认识。
第二章:了解2.1 教师讲解:介绍的定义、种类和危害。
2.2 学生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所了解的信息,互相交流。
第三章:的危害3.1 教师讲解:详细讲解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3.2 图片展示:展示危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的危害。
第四章:珍爱生命4.1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教育学生珍惜生命,远离。
4.2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何珍爱生命,远离。
第五章:宣誓活动5.1 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宣誓活动,承诺珍爱生命,远离。
5.2 学生宣誓:学生在全班面前宣誓,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的拒绝。
第六章:观看教育视频6.1 教师播放教育视频:选择一部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危害教育视频,让学生观看。
6.2 视频讨论:观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视频中的感受和学到的知识。
第七章:案例分析7.1 教师讲解案例:提供一个或多个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的现实危害。
7.2 学生分析: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后果,引导学生认识到的严重危害。
第八章:互动游戏8.1 游戏设计:设计一个与预防相关的互动游戏,如问答、卡片匹配等。
8.2 学生参与:学生分组进行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对危害的理解。
第九章:家庭支持9.1 教师讲解:强调家庭在预防中的重要作用,教育学生如何与家人沟通关于的问题。
9.2 家庭作业:布置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与家人一起完成,如一起讨论的危害,共同制定防毒计划等。
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教师总结:教师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珍爱生命远离的重要性。
10.2 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班会中的学习收获,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第十一章:角色扮演11.1 角色分配: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的角色,如毒贩、吸毒者、医生等。
禁毒班会课教案(9篇)禁毒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篇一为加强校园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使学生深入了解禁毒常识以及毒品的危害,树立防毒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潜力。
我班组织开展了主题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班会教育活动。
透过禁毒宣传班队教育活动,使学生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坚决做到不与吸毒的人交朋友,真正从行动上拒绝毒品。
认识到只有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才能创造完美的未来。
一、活动目的:1、使同学了解毒品对社会、家庭、个人的危害,从而珍惜宝贵的生命,拒绝毒品远离毒品。
2、激发同学的社会职责感,使每位同学以后对有关毒品的言行等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二、活动准备1、同学查找毒品相关历史资料、毒品危害的资料以及禁毒法的相关资料。
2、负责讲解的同学把收集的资料作成幻灯片展示,全班一齐讨论。
三、活动过程导入:一百多年前,林则徐为什么要进行硝烟运动此刻白色恶魔依然危害着人类,请看下列几组数字: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1991年为14.8万,1996年上升到52万,1999年为68.1万,2000年达86万,2002年底达100万人,2003年已达105万人。
1999年全国涉毒的县(市、区)达2081个,2002年达2148个县市(区)。
据统计,9月底,我市吸毒人员登记在册的有31191名,其中温州市占全省的53%。
而且,吸毒人员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75%。
那么什么是毒品请学生把搜集的资料进行展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__)、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构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让学生看图片)鸦片、吗啡、海洛因、__、摇头丸、可卡因、止咳水、大麻等。
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
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有一位吸毒者这样形容毒品害人的感受,他说:“都说地狱有18层,谁要是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死后就会被打入18层地狱,受尽下油锅、割舌头、挖眼睛、掏心窝等酷刑,永世不得再生。
三年级小学禁毒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健康成长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
二、教学重点:1. 的危害。
2. 如何抵制。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的决心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的危害。
2. 案例分析,以实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的危害。
3. 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的定义和种类。
2. 的危害: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3. 如何抵制:自觉抵制、主动举报、积极宣传。
4. 法律法规:禁毒相关法律法规及法律责任。
5. 互动环节: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对的认识和防范方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张图片,引发学生好奇心,进而导入课题。
2. 讲解:详细讲解的定义、种类和危害。
3. 案例分析:播放一部禁毒短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的危害。
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抵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5. 总结:总结的危害,强调自觉抵制的重要性。
七、教学设计:1. 互动环节: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对的认识和防范方法。
2. 小组活动:分组进行禁毒宣传海报制作,展示成果并进行评选。
3. 课后作业:布置一篇关于危害的作文,让学生深入思考。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小组活动: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如合作、创新等。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作文质量,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等。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的危害和抵制方法。
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
十、教学拓展:1. 邀请禁毒民警或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
2. 组织学生参观禁毒教育基地。
3. 开展禁毒主题班会,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危害。
禁毒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三年级(2)班一、班会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它有什么危害,教育他们怎样自觉防范,远离毒品,塑造美好人生。
二、班会内容设计1.什么是毒品?常见的和最主要的毒品有哪些?毒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
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鸦片、吗啡、海洛因、摇头丸、可卡因、大麻。
2.毒品的危害是什么?(1)毒品毁人毁健康。
(2)毒品令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4.防毒的五种措施(1)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
(2)金蝉脱壳法----根据不同情况找借口委婉拒绝。
(3)主动出击法----立刻提出反建议。
(4)秘密报案法----寻找机会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者秘密拨打110报警,民警叔叔会迅速给予你帮助。
5.介绍有关禁毒的法律法规6.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为什么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7.教师总结: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
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安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如今,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它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
中小学生从小要有防范毒品的意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塑造美好人生!三、了解毒品,认清危害(一)什么是毒品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 认识毒品常见的毒品有: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摇头丸、止咳水,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容易感染疾病,服用过量,还会导致夭折。
. (三)认清毒品的危害1、毒品会毁人健康,一些中小学生,对毒品的危害一无所知,通过一些“有经验”的人的介绍对毒品产生好奇心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吸食毒品,从而走上不归路。
远离毒品珍惜生命三(2)班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毒品有哪些危害,提高拒毒防毒的意识。
2.让小学生树立自觉防范意识,远离毒品。
3.培养学生扫除毒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对毒品的认识不在于其种类或分类,关键在于要让学生认识到毒品的“瘾癖”性,毒品使人成瘾,所形成的精神麻醉与精神依赖,毒品的最可怕所在。
了解戒毒的艰辛。
帮助学生分析染上毒瘾的心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课件出示)缭绕山间的云雾向初升的太阳徐徐爬升,漫山雪白、淡紫、嫣红的花朵摇曳在亚热带的熏风中,奔放而妖冶,一股微甜苦香的气息迷漫在空气里。
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放映图片,师配音介绍)生:美? 师:刚才同学们对这成片成片美艳的花赞叹不已,可是它却被人们称为——“罪恶之花”(课件)。
说起它的学名,你一定不会陌生——充满诱惑却饱含毒汁,可以令人致命的罂粟花。
我们班会课的主题是: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
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朋友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有些同学(特别是中小学的)可能不以为然,认为与我无关。
然而,近几年来,毒品已经进入我们小学生中间,并且趁上升趋势。
为了更好增强防御能力,我们就要了解毒品以及毒品的危害。
2、你们知道什么是毒品吗?(学生分小组说一说,派代表上台汇报)3、你们知道毒品都有哪些危害吗?请同学互相说一说。
(1)毒品毁人毁健康。
①毒品能摧毁人的消化功能。
②毒品能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③毒品能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
④毒品能传染性病和爱滋病。
(2)毒品令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①毒品能令人丧失工作能力。
②毒品能给家庭带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4、教师总结。
了解毒品,认识毒品对人的危害是我们远离毒品迈出的第一步,同学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生命,像爱护生命一样捍卫祖国的未来。
三年级珍爱生命远离主题班会教案第一章:认识1.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的种类和外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1.2 讲解的定义:是指能够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对人体产生依赖性的药物。
1.3 分析的危害: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对心理健康的危害,以及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1.4 案例分享:分享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的危害性。
第二章:的诱惑2.1 讨论的诱惑:为什么会对人们产生诱惑,学生可能面临的风险。
2.2 讲解的伪装:可能伪装成食品、饮料、玩具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警惕。
2.3 分析的危害: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危害,以及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2.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如何拒绝的经验和方法。
第三章:珍爱生命,远离3.1 强调珍爱生命的重要性: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生命,远离。
3.2 讲解如何远离:如何拒绝的诱惑,如何与说不。
3.3 制作宣传海报:学生分组制作宣传海报,展示珍爱生命,远离的主题。
3.4 分享环节:学生分享自己的海报,并解释海报中的寓意和信息。
第四章: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4.1 强调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抵抗的诱惑。
4.3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经验。
第五章:承诺和签名5.1 强调承诺的重要性:承诺是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重要方式。
5.2 学生进行承诺:学生在承诺书上签名,承诺自己珍爱生命,远离。
第六章:认识的成分和作用机理6.1 介绍的化学成分:解释的主要成分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6.2 讲解的作用机理:阐述如何影响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
6.3 分析成瘾的原因:探讨为什么容易让人上瘾及其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6.4 观看相关教育视频:播放教育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的成分和作用机理。
第七章:的心理依赖7.1 讨论的心理依赖:解释如何影响个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7.2 分析依赖的形成过程:探讨从尝试到形成依赖的过程。
7.3 分享的心理依赖案例:讲述一些因心理依赖而导致的负面案例。
禁毒法主题班会教案(精选3篇)禁毒法主题班会教案篇一:远离毒品珍爱生命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了解什么是毒品、它有什么危害。
3、通过小故事,教育和引导小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远离毒品,塑造美好人生。
1、小朋友们知道什么是毒品吗?不知道也没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毒品,它有哪些危害。
板书:(毒品)2、看了毒品这两个字后,你有什么想法吗?毒品是我国的习惯性讲法,这里指的毒品,不包括砒霜、敌敌畏、氰化物等可直接致人于死亡的剧毒药品,是特指出于非医疗目的而反复连续使用能够产生依赖性(即成瘾性)的药品。
而国际上习惯称之为麻醉品、精神药品的滥用。
*从上面这段话中,你们感觉毒品是一个怎样的东西?2、毒品的种类: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3、毒品的危害成瘾性——吸毒成瘾者,对毒品产生生理和心理上依赖,从此沉溺而不能自拔。
摧残性——毒品专家告诉我们:吸毒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是一种“生命透支”。
吸毒严重损害人的脑、心、肺、肝、胃、肾等器官,抑制各种内分泌,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
破坏性——吸毒者为了支付昂贵的毒品费用,将家产卖光,导致家庭四分五裂,妻离子散。
诱发犯罪——吸毒普遍导致心理变态、道德沦丧、自私冷漠,人性泯灭,为了能购买毒品,吸毒者不惜一切手段铤而走险、盗窃、杀人、贩毒,无恶不作,严重危害社会安宁。
传染疾病——吸毒者传染疾病的途径主要是共用注射器和卖淫。
吸毒者体弱抵抗力差,静脉注射消毒不严,传播的除细菌性内膜炎、急性肾炎、病毒性肝炎、一般的性病外,最可怕的是艾滋病。
有一个初三年级的学生,为考个好高中,每天学习、复习到很晚,感觉很疲劳。
这时,有人拿来一点“白粉”,告诉他:“吸了这个就能精神百倍。
”孩子信以为真就吸了。
结果,没有几天便染上了毒瘾,不仅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身体也全跨了,最后他没有走进理想的中学,而是进了戒毒所。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三年级(2)
禁毒主题班会教教案
授课人:孟飞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图片的故事,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
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毒品,吸毒的危害,提高抵制毒品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资料,教师借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吗?(6月26日)
二、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毒品吗?毒品都有哪些呢?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回答)
2、讲解:(让学生看图片)毒品的品种很多,一般我们知道的有吗啡、杜冷丁、海洛因、大麻、可卡因、冰毒、摇头丸、白粉;它的来源也很广,既有天然生长的植物,又有从天然植物中加工提炼的化学药物以及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品。
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
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3、讨论:(观看图片)由美丽的罂粟花到可怕的“毒品”的演变过程。
教师:看了这些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学生发言)
总结:罂粟花漂亮吗?可是,有谁会想到这么漂亮的花朵会变成吃人的毒品。
-----外表的美丽,并不代表内心的善良,我们要让自己的外表和内心一样美丽。
三、结合图片介绍毒品的危害。
1、教师:可能有的同学已经了解了毒品的危害了,那么我们来观看一些图片来进一步了解吸食毒品给自身、家人、社会带来的危害。
那么毒品有那些危害呢?
2、学生发言,小组讨论并总结:
(1)毒品会摧毁健康,它能摧毁人的消化功能、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还会患上传染性病及“爱滋病”。
(2)毒品令吸毒者丧失工作能力,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给家人带
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进而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吸毒是一种可耻的违法行为,也是一种自杀行为。
吸毒者大多是面色蜡黄,身体消瘦,嘴唇焦黑,神色漠然。
而当毒瘾发作时的狼狈相,更让人目不忍睹。
吸毒者的堕落和自毁是说不尽的,它不仅害己,而且害自己的家庭,害自己的国家。
四、给学生读有关吸毒者的故事,并分析材料,使学生受到教育。
1、出示材料和问题:
材料1:张某,19岁,身高1.80 m,初中毕业后在家乡从事农业劳动。
吸毒前该人体健如牛,100 kg的粮食扛起来就走,乡亲们都叫他“铁牛”。
铁牛不仅自家的农田收拾得好,而且经常帮助孤寡老人干活,深受村民的喜爱。
一天,一位多年不见的同学来找他。
久别相逢,铁牛高兴地吸了同学的3支“进口香烟”。
此后他日夜思念这“进口香烟”,这同学也一次次地把香烟送来。
后来同学告诉他,你吸的是海洛因,此时的铁牛已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开始购买和吸食毒品。
两年后,铁牛终因吸毒而被捕。
当公安人员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卷曲着骨瘦如柴的身体,感慨道:“毒这东西,谁沾上谁就脱不了身。
”
分析讨论:
①张某是怎样染上毒瘾的呢?
②后来,他明知吸的是毒品,为什么还“不顾一切”地购买和吸食?
③在短短的两年中,他的身体为什么从“体健如牛”到“骨瘦如柴”?
④“只吸烟不吸毒,不会有什么危害。
”这句话对吗?
材料2:有1名年轻的医生,接触了很多吸毒者,对他们既憎恨又不解,他认为:凡事都能戒断,戒不成是因为没有毅力。
他要以身试毒,为他人作出“榜样”。
没想到,他吸食毒品后,同样戒断不了,成了海洛因的俘虏。
最后,他自杀了,留下一句话:“别学我!”
分析讨论:
①“别学我!”我们从着这句话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②试着说一说为什么吸毒成瘾后很难戒断?会有哪些戒断反应?
③你认为只吸食毒品一二次会成瘾吗?
④这位年轻的医生自杀的原因。
(提示:从社会舆论、他的心理和生理、吸毒的后果等角度去分析。
)
材料3:某社区的吴某,他明明知道自己居住的楼群中有几个吸毒者,却视而不见。
他说:“我开始以为这不关我的事,我管它干嘛!”但过了一段时间,他痛苦地发现,自己的上中学的儿子已成了毒品的俘虏。
分析讨论:
①别人吸毒,真的不关我们的事吗?
②如果发现有人吸毒、贩毒,你怎么办?
③我们在交友、选择活动场所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青少年容易成为吸毒、贩毒者的目标?
2、学生小组讨论,发表见解。
五、如何预防“毒品”?
教师:当有人向你提供毒品的时候,你该怎么做?(学生发言)
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老师为你们的发言进行了总结,概括出一下五个方法:(1)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
(2)金蝉脱壳法----根据不同情况找借口委婉拒绝。
(3)主动出击法----立刻提出反建议。
(4)秘密报案法----寻找机会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者秘密拨打110报警,民警叔叔会迅速给予你帮助。
(5)及时告知师长法----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六、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毒品对家庭、社会的危害。
所以,我们要拒绝毒品,保护自己远离毒品,如果你遇到了有不法的毒品交易,一定要向告诉大人或报警,不能置之不理,因为禁毒、防毒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让我们从小做起,“珍爱生命,远离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