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管道多相混输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5
海底管道修复技术及我国的发展状况陈晨;陈社鹏;谷风涛【摘要】The classification, cause of damage and repair technology of the submarine pipelines are described. The development goals of the repair technology of the submarine pipelines a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its domestic development status.%阐述了海底管道的分类、损坏原因及修复方法. 针对目前国内海底管道维修技术的现状, 提出了海底管道维修技术的发展目标.【期刊名称】《化工装备技术》【年(卷),期】2015(036)005【总页数】5页(P59-63)【关键词】海底管道;修复;钢套袖;腐蚀;法兰连接器;三通【作者】陈晨;陈社鹏;谷风涛【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国内事业部;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应急抢险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应急抢险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55.80 引言海底管道是海上油气田开发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油、气集输和外输的最主要的方式。
随着世界海洋能源的快速发展,海洋开发也日趋频繁,从1954年Brown&Root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铺设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管道以来,世界各国铺设的海底管道总里程已达十几万公里。
而我国海底油气管道的发展仅有2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海底管道已超过4.0×103km [1]。
从我国海洋石油2015年的远景规划来看,海洋能源的开发将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方向。
1973年我国首次在山东黄岛采用浮游法铺设了3条500 m从系泊装置至岸上的海底输油管道。
自那时至今,我国海底管道大部分已进入了服役中后期,事故频发已经危及海底管道的运行安全。
本文主要从海底管道维抢修技术方面阐述海底管道的失效形式和修复方法。
海底油气输送管道材料开发和应用现状王海涛;池强;李鹤林;杜伟;黄呈帅;张继明【摘要】In this article, it expatiat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submarine pipeline for oil and gas transportation in China domestic and the abroad, and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technical demands for pipeline material. According to submarine pipeline characteristics, it pointed out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low-carbon micro-alloying submarine pipeline, including large deformation resistance, high fatigue performance and high D/t ratio. In terms of the submarine pipeline corrosion, the bimetal-lined pipe with corrosion resistant alloy and nonmetallic flexible pipe is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H2S/CO2 resistance gas field gathering pipeline material. Finally, it put forward the metallic compound pipe and mechanical compound pipe will be optimized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above products. It should improve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capacity of flexible pipe, and strengthen flexible pipe desig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equipment.%阐述了国内外海底油气输送管道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海底油气管道材料的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
水下多相增压技术的最新进展刘永飞;李清平;秦蕊【摘要】通过研究螺旋轴流式增压技术、双螺杆式增压技术、对转轴流式增压技术等水下多相增压技术的技术原理和技术参数,分析了几种水下多相增压技术的特点、发展及应用现状。
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水下多相增压技术目前阶段存在的难点和挑战,包括对气液波动较大工况的适应性、长距离供电技术的制约、水下安装技术的挑战、新技术的可靠性、水深对集成设备的挑战等,为今后在深水油气田开发中应用水下多相增压技术提供借鉴和技术支持。
【期刊名称】《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年(卷),期】2017(004)004【总页数】6页(P205-210)【关键词】水下多相增压;水下多相泵;水下压缩机;水下设备【作者】刘永飞;李清平;秦蕊【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53近年来,随着石油开采从陆上发展到海上,海上油气田开发中的一些问题不断显现,如低压油藏无法自喷开发、油气田开发中后期油藏压力不足、气田含水过高、气田采收率低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上油气田的安全和经济有效的开发,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提高海上油气田特别是深水油气田安全性、进行经济有效开发的方法,于是水下多相增压技术应运而生。
水下多相增压技术涵盖水下增压技术和多相增压技术两项前沿技术。
其中水下增压技术就是将增压设备放置在靠近井口的位置,从而弥补油藏压力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能降低关井压力,提高采收率;多相增压技术就是不通过分离设备对油气水等进行增压,这就需要解决单相泵增压气蚀问题和压缩机增压喘振等问题。
水下多相增压技术就是将水下增压和多相增压两项前沿技术结合使用,来达到提高采收率、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本文总结分析水下多相增压技术目前阶段存在的难点和挑战,为今后在深水油气田开发中应用水下多相增压技术提供借鉴和技术支持。
从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工程需求的不断增加,水下多相增压技术经历了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早期),重点研究泵内混入空气以后,由于液体浓度降低而导致的冲击可能性以及泵内气蚀、空化现象,研究泵型主要为单相叶片泵;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重点研究冷凝液输送泵中出现的蒸汽,使液体泵变成输送水和水蒸气的两相泵,研究重点是有相变发生的气液两相流泵;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远距离输送未经处理的油气水多相井流的多相混输技术,研制一种能为未经处理的油-气-水多相井流提供动力的多相增压技术。
海底油气输送管线市场发展现状导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石油资源逐渐进入深海开采阶段,海底油气输送管线市场正迎来快速发展。
海底油气输送管线作为实现石油和天然气采集、运输和分配的重要设施,已经成为全球能源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综合分析海底油气输送管线市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市场规模与增长海底油气输送管线市场规模逐年增长,主要受到全球石油和天然气需求的推动。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该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目前,全球已建成的海底油气输送管线总长度超过30万公里,其中主要集中在北海、墨西哥湾和东南亚等地区。
二、市场竞争格局海底油气输送管线市场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主要由少数大型国际公司垄断。
这些公司拥有丰富的技术经验和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全套的海底油气输送管线解决方案,包括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等。
除此之外,一些国家也在积极推动本国企业进入该市场,加强技术研发和合作,提升本国企业在海底油气输送管线市场的竞争力。
三、技术发展趋势海底油气输送管线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未来仍将继续发展。
当前,随着深海油气资源的开采,海底油气输送管线需要具备更高的抗压能力、更长的寿命和更高的安全性。
因此,越来越多的新材料和新技术被引入到海底油气输送管线的设计和建设中,以满足这些要求。
同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使得管线的监测和维护更加方便和高效。
四、市场机遇与挑战海底油气输送管线市场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深海油气勘探开采的发展将推动市场需求的增长。
另一方面,海底油气输送管线具有高成本和高风险等特点,市场竞争激烈,新进入者面临着技术壁垒和资金压力。
此外,环保意识的增强也使得对海底油气输送管线的环境影响要求越来越高。
五、发展趋势展望海底油气输送管线市场未来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首先,随着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技术的发展和深海油气资源的逐渐丰富,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深水油气田海底混输管道冲蚀数值模拟研究随着海洋石油工业的开展, 我国海上油气资源不断被成功开发且向着深水海域稳步进军, 海底管道作为密闭的海洋工程结构物所承担的输送重任也在持续增加。
海底管道系统与陆地管道相比, 系统点多面广, 海底环境较为复杂,检测仪器设备应用不方便,检测难度大本钱较高, 因此在海洋石油行业中,流体携带固体颗粒所引起的冲蚀问题正逐步引起广泛关注。
冲蚀现象十分复杂, 并且有许多参数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冲蚀的严重性,例如流体流量、含砂率、流体性质、流型、固体颗粒性质、管壁材料、管件形状等。
因此需要借助一些工程应用较强的专业软件对其进行模拟研究, 全面分析海底管道的冲蚀规律,预测出整个管道系统中最薄弱位置,这对提高其平安可靠性、系统可操作性及管道完整性管理具有深刻意义。
因此本文针对巴西某深水油气田混输管道系统, 采用ANSYS 16.2 Fluent 软件进行不同工况下的仿真数值模拟, 旨在更清晰地了解管道内流体流动状态及冲蚀规律。
软件模拟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流体流动特性的模拟〔包括湍流模型及多相流模型〕、固体颗粒轨迹的追踪〔离散相模型〕及冲蚀计算。
通过冲蚀云图结果预测冲蚀速率的大小及易发生冲蚀的具体位置, 并对管道系统的运行工况、颗粒特性、管输介质等进行详细的冲蚀影响分析, 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
最后本文还将管道冲蚀数值模拟的结果与目前世界上工程领域运用最广泛的五种冲蚀预测模型在不同流体气液比工况、管道出口压力工况、砂粒质量流量工况、砂粒直径工况下采用自编软件进行比照研究, 为投产后的工程运行及后续深水工程的海底混输管道工艺设计提供技术
支持和理论依据。
我国油气混输技术的发展探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工业之血的石油资源在不断的开采过程中也显得日趋贫匮。
于是,在偏远地区及深海开采油气的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国际科研机构及组织重视。
油气混输技术的发展是近年来的热门技术,本文就近年来油气混输技术的发展作简单的探析。
关键词:油气混输;同步回转;多相计量一、国外混输技术的现状油气混输技术是一种将原油产出物进行混合增压直接输送到联合站的新技术,与传统的采油工艺比较,可以减少油、气分离设备,少建一条输气管线,对于海上油田可以降低平台面积。
油气混输技术的突破,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工程投资,对于实现油田的油气全密闭集输以及延长集输半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能够降低井口回压,增加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工程投入及井下维修工作量减少,方便了生产管理。
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环境状况得到改善。
油气混输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对其研究和应用的步伐不断加快。
目前,已经从试验阶段迈向工业化应用与完善阶段,其中的两项关键技术已经付诸实施:第一项是长距离管道混输技术。
第二项是海底混输增压技术。
二、我国油气混输技术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在油气混输技术也有较大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在长庆油田研究与应用的同步回转油气混输泵的研究成功,代表了我国油气混输方面的先进技术。
长庆油田使用的同步回转油气混输泵,采用了独创的气缸与转子之间机械同步运动的机理,具有泵和压缩机的双重功能,大幅度降低了由于运动副之间相对运动造成的机械磨损,实现了连续进、排油气,且泵的进排气压力与系统压力自平衡。
具有结构简单、惯性力小、可靠性高、适应性强、工作范围宽、抗泥沙能力强等特点。
同步回转混输泵在长庆油田投入运行以来,经历了夏天和冬天,特别是在气温已经下降到-17℃以下,井下的油气比和压力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同步回转混输泵仍能正常工作。
长庆油田各井场伴生气和原油的压力不同,油气比也不相同,各井场到联合站的距离不同,造成了混输泵的排出压力也不相同,但是各井场的同步回转混输泵运转均很平稳。
深海油气开发中的海底管道液体运输挑战随着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深海油气开发已经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
然而,要将深海油气从井口运送到陆地,涉及到海底管道液体运输,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深海油气开发中海底管道液体运输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深海油气开发的海底管道液体运输面临的首要挑战是水压。
随着深度的增加,水压也随之增加,从而增大了海底管道的设计风险。
在深海油气开发中,海底管道的承受能力必须能够应对水压的巨大压力,以及可能产生的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
因此,设计和建造强大、耐用的管道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们使用了高强度和高耐压的材料,如高强度钢和特殊合金。
此外,为了应对自然灾害,他们还在管道上安装了压力释放和防护系统,以确保管道的稳定性和安全。
第二个挑战是海底管道液体运输中的腐蚀。
深海环境中存在着高盐度、高温度和高压力等极端条件,这些因素都会加速管道的腐蚀。
腐蚀不仅会减少管道的寿命,还会导致管道泄漏和事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们开发了各种抗腐蚀涂层和材料,包括聚合物涂层、陶瓷涂层和防腐蚀合金等。
此外,定期的检测和维护也是不可或缺的,以确保管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除了水压和腐蚀,海底管道液体运输还面临着海底地形的挑战。
深海地形复杂多变,可能存在峡谷、海山和沉积物等障碍物。
这些障碍物可能会对管道的敷设和维护造成困难,并增加管道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们使用了基于激光和声波的技术,如多波束测深仪和声纳测量仪等,来精确测量海底地形,并进行管道的规划和敷设。
此外,还采用了柔性和可伸缩的管道设计,以适应地形的变化和移动。
另一个挑战是深海油气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海底管道液体运输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如海洋污染和生物灭绝。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深海油气开发必须遵守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
在设计和建造阶段,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2024年海底管道运输市场发展现状引言海底管道运输是一种高效、可靠且环保的能源运输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油气、水等领域。
本文将对海底管道运输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主要应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海底管道运输市场在过去几十年中蓬勃发展,其市场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全球海底管道运输市场规模在2019年达到了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到XX亿美元。
这主要得益于海底管道运输的诸多优势,如运输效率高、安全可靠、环保等。
主要应用领域油气运输油气运输是海底管道运输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全球范围内,许多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地都位于陆地之下的海洋盆地中,而海底管道运输正是将这些油气资源从产地输送到消费地的重要方式之一。
海底管道运输不仅可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水运输除了油气运输,海底管道还广泛应用于水资源的运输。
尤其是在海水淡化和水资源调度等方面,海底管道运输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建设海底管道,可以将海水淡化厂产生的淡水输送到附近的干旱地区,满足当地的用水需求。
此外,海底管道还可用于调度水资源,调节不同地区的水资源供应。
发展趋势科技进步驱动市场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海底管道运输市场正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新材料的应用、智能化技术的推动以及远程监控技术的成熟,使得海底管道运输的效率和可靠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未来,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海底管道运输将进一步智能化、自动化。
能源结构转型助推市场增长全球能源结构正朝着清洁、可再生能源转型,这也将助推海底管道运输市场的增长。
传统的油气运输仍然是海底管道运输的主要应用领域,但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包括风能、潮汐能等在内的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对海底管道运输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
区域合作促进市场合作海底管道运输是一个具有较高投资门槛和技术壁垒的行业,往往需要跨国合作才能实现。
随着区域合作的加强,不同国家之间在海底管道运输领域的合作将增加,这将有助于推动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