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 可用非激素维持
- 格式:docx
- 大小:17.42 KB
- 文档页数:3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方法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1. 外用药物:包括激素类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非激素类抗炎药物(如钙调神经肽相关肽类药物)和免疫调节剂(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
2. 内服药物:针对中度到重度的病情,医生可能会开具口服抗组胺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或免疫抑制剂等。
非药物治疗:
1. 保湿:使用保湿霜或乳液,保持皮肤水分,预防干燥和湿疹恶化。
2. 避免刺激物: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涤剂、肥皂、香水等,并尽量选择纯棉衣物和床上用品,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和摩擦。
3. 冷热敷:冷敷可以减轻瘙痒感,热敷则有助于皮肤湿疹的愈合。
4. 应对精神压力:避免情绪波动、压力过大,因为精神压力可能会加重特应性皮炎症状。
此外,对于婴儿或儿童的特应性皮炎,还需要家人做好日常护理,如每天的沐浴、保湿和穿着透气的衣物等。
务必咨询医生,找到适合个人情况的治疗方法。
为什么会得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是怎么回事?一文了解一、特应性皮炎是什么?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也被称为过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它是一种遗传倾向性皮肤疾病,通常在婴儿期或儿童早期发病,但也可能持续到成年。
特应性皮炎的症状包括:①皮肤瘙痒:这是特应性皮炎最常见的症状,患者会感到皮肤非常痒,导致不断搔抓,可能会加重症状和引起感染。
②红斑和炎症:患者皮肤会出现红斑、炎症和肿胀,可能伴随有水疱或渗出。
③干燥和脱屑:受影响的皮肤通常会变得干燥,可能出现脱屑现象。
④可能引发皮肤感染:搔抓导致的皮肤损伤可能会引发细菌或病毒感染。
特应性皮炎的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宠物皮屑等)、食物过敏和气候条件等也可能与该病的发展相关。
特应性皮炎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但可以通过缓解症状和预防复发来控制。
一般的治疗措施包括保持皮肤湿润,避免激发因素,如尽量减少接触过敏原,避免刺激性皮肤护理产品等。
二、为什么会得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发病原因涉及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目前已知的导致特应性皮炎的主要因素:①遗传因素:特应性皮炎在家族中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如果父母或近亲有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那么患者患病的风险会增加。
一些特定的基因变异被认为与特应性皮炎的易感性有关。
②免疫系统异常:特应性皮炎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有关。
患者的免疫系统对一些通常无害的物质(如尘螨、花粉、宠物皮屑等)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导致皮肤发炎和症状。
③皮肤屏障功能缺陷: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肤通常存在屏障功能缺陷,这意味着皮肤无法有效地保持水分和抵御外界有害因素的侵袭,使得皮肤容易受到刺激和感染。
④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空气污染、气候变化、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宠物皮屑等)、食物过敏等可能触发或加剧症状。
特应性皮炎治疗方法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皮肤病,发病原因复杂,且无法根治,但可以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法来控制病情并减轻症状。
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方法主要包括日常皮肤护理、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方面。
1. 日常皮肤护理: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通常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侵害。
因此,日常皮肤护理非常重要。
包括:- 温和清洁:使用低刺激性的皂类或洗液,避免使用漂白剂、香精等化学物质。
- 保持皮肤湿润:经常使用保湿霜或乳液,特别是在洗澡后或洗手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 避免刺激性物质:如有氨基酸洗发水、洗衣液等,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 保持适当室温和湿度:避免室内过热或过干,适当使用加湿器。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特应性皮炎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局部用药和口服药物。
- 局部用药:常用的药物有糠酸莫米松、环磷酸莫米松等外用激素类药物,可用于缓解症状和减轻炎症反应。
使用时应遵医嘱,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以避免因激素滥用而引发一系列副作用。
另外,外用类固醇的断药时需要逐渐减量。
- 口服药物:适用于病情严重或局部治疗无效的特应性皮炎患者。
常用的药物有抗组胺药物、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
药物的选择和使用要遵医嘱,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3. 生活方式调整: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因此,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可以对病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包括:- 尽量避免过敏原:对于已经确定过敏原的患者,应避免接触或接触到最小限度。
常见过敏原包括尘螨、花粉、宠物毛发等。
- 注意饮食:避免食用对自身过敏的食物,如海鲜、花生、牛奶等。
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和蛋白质,有助于提高皮肤免疫功能。
- 管理情绪:情绪波动和压力都可能诱发或加重特应性皮炎的症状,因此,患者需要学会积极应对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 锻炼和睡眠:适量的锻炼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功能,保持良好的睡眠也有助于病情的缓解。
总之,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皮肤病,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包括日常皮肤护理、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方面。
特应性皮炎的最佳治疗方法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避免过敏原:首要的治疗方法是尽量避免引发特应性皮炎的过敏原,例如花粉、宠物毛发、尘螨等。
保持室内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非常重要的。
2. 局部治疗:局部使用外用药物以缓解症状和控制皮炎的发作。
常用的外用药物包括抗组织胺药物(如盐酸西替利嗪)、类固醇药物(如氢化可的松)、非类固醇抗炎药物(如氨苯蝶啶)、免疫抑制剂(如酮替芬)、外用钙调素激活剂(如钙离子抑制剂)等。
3. 全身治疗:对于严重的特应性皮炎患者,需要口服药物或注射药物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组织胺药物、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
4. 光疗:特殊的光疗,如紫外线B照射(UVB)和窄谱紫外线B照射(NB-UVB),对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也是有效的选择,可以帮助减轻皮炎症状和抑制免疫反应。
5. 护肤和生活习惯:保持皮肤的良好保湿,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妆品和洗浴用品。
避免潮湿和过热的环境,注意个人卫生,适当锻炼,保持心情舒畅。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建议咨询皮肤科医生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应用管理专家共识2024要点(全文)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遗传易感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皮肤菌群紊乱、免疫失调等因素参与其发病。
近年来,生物制剂及多种小分子药物陆续获批用于治疗AD,为临床提供了更多选择,也给患者的个体化管理带来更多挑战。
为加强临床医生对AD治疗药物的认识,优化治疗方案。
专家组共同制定和发布了《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应用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供皮肤科及其他相关学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使用。
AD 外用药物的应用管理01、TCS根据作用强度不同,TCS 可分为超强效、强效、中效和弱效4 级。
(1)临床应用策略TCS 是目前AD 的一线治疗方法,合理使用可迅速控制病情,减轻炎症和瘙痒,需根据患者年龄、皮损部位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不同剂型和强度的TCS。
皮肤薄嫩部位首选弱效或中效,掌跖首选中效或强效,但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一般超强效和强效TCS 连续使用不超过2~3 周,中效TCS 连续使用不超过4~6 周,皮肤薄嫩部位酌情缩短疗程。
(2)不良反应监测及管理若长期连续应用激素,可能造成的皮肤不良反应包括皮肤萎缩变薄、屏障功能破坏、萎缩纹、玫瑰痤疮、口周皮炎、痤疮、紫癜、多毛症、色素沉着、伤口愈合延迟、皮肤感染加重、接触性皮炎等。
皮肤不良反应大部分可在停药数月后消退,而萎缩纹发生后不可逆转。
02、TCI目前获批用于治疗AD 的TCI 类药物包括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
(1)临床应用策略TCI 的经皮吸收率低于TCS,长期使用安全性良好,不会引起皮肤屏障破坏、萎缩等不良反应,可作为面颈、褶皱部位及乳房、肛门、外生殖器等敏感部位AD 的一线治疗,或用于其他皮肤部位,单独或与TCS序贯使用,也可用于长期主动维持治疗。
不建议1% 吡美莫司乳膏用于黏膜部位或封包治疗。
(2)不良反应监测及管理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用药部位烧灼感,多为轻至中度,持续治疗后皮肤屏障得到改善,通常烧灼感在1 周内逐渐减弱。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避免引发或加重症状的刺激物:如避免暴露在过敏原、刺激性物质、化学物质等环境中,避免热水、冷风等刺激性因素。
2. 局部治疗:应用外用药物,如激素类药膏、非激素类抗炎药膏、抗组胺药等来缓解症状和控制皮损。
3. 光疗:通过使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UVA或UVB)来减轻炎症和瘙痒感。
4. 免疫抑制剂: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甲氨蝶呤等)来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皮炎症状。
5. 免疫治疗:采用过敏原免疫疗法,通过逐渐增加对过敏源的耐受性来减轻症状。
6. 口服及局部抗过敏药物: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非酒精类的洛的敏、氯雷他定等,以减轻症状。
7. 干燥处理:保持皮肤干燥,避免过度清洁和频繁洗澡,使用温和的皂液和水洗澡,擦干后立即涂抹护肤产品。
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湿疹反复警惕特应性皮炎作者:任韵清来源:《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2022年第05期案例:果果出生后没多久就开始长湿疹,后来一到秋冬季节,手腕、肘窝、腘窝容易起红色疹子,特别瘙痒。
由于经常搔抓,果果身上常有大片红斑、抓痕,甚至还有渗液、流血。
妈妈心疼不已,不明白湿疹为什么总是反复。
特应性皮炎的特点是剧烈瘙痒和反复的湿疹样损害。
如果孩子皮肤长期反复瘙痒,且皮肤干燥明显,颈后、肘窝、腘窝、手腕、脚踝常常出现红色、褐色斑片,或抓痕、结痂,很可能是特应性皮炎在“作怪”。
特应性皮炎有哪些表现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多形性皮肤炎症,从刚出生的婴儿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都有。
其发病与遗传、环境、感染、免疫异常、皮肤屏障功能下降等有关。
如果孩子或其亲属患有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哮喘,这类孩子患特应性皮炎的可能性更高。
特应性皮炎在儿童中主要表现为面部、四肢的红色斑片,大小不一,形状不定,可有脱屑、结痂,严重时还会有渗液、黄痂。
其次是唇炎,眼周红斑,口周皮肤干燥,口周疼痛且瘙痒,眼周黑眼圈,口水疹,乳头渗水、黄痂,耳朵上下出现裂隙等。
特应性皮炎影响睡眠,宝宝因皮疹、严重瘙痒导致睡眠缺失,从而影响生长发育。
此外,瘙痒会引起宝宝注意力不集中,严重的特应性皮炎可导致皮肤肥厚,皮肤渗液、黄痂,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关于特应性皮炎的10大误区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但存在很多误区,这些误区会导致病情反复。
误区保持皮肤干燥很多家长往往只在早晚给宝宝涂抹面部,认为不需要涂抹全身。
有些家长只在宝宝洗澡后全身涂抹一次乳液。
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
特应性皮炎宝宝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容易出现皮肤干燥问题。
润肤对皮肤屏障的建立非常关键。
特应性皮炎宝宝应该全身润肤,每日至少两次,夏季炎热可使用乳液,秋冬季节建议使用润肤霜等更为滋润的护肤产品。
冬季干燥时可考虑在房间使用加湿器,使房间湿度保持在50%左右。
尽量少洗澡误区长时间洗澡可能会使宝宝瘙痒得到暂时缓解,但之后会因不良刺激和过度清洗造成皮脂丢失,从而破坏皮肤屏障,使症状越来越严重。
特应性皮炎的最佳治疗方法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常见于婴幼儿和青少年,也可能持续到成年。
患者的皮肤会出现红肿、瘙痒、起泡和脱屑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
治疗特应性皮炎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症状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等因素,因此选择最佳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首先,对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局部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患处皮肤的保湿是治疗的重点,可以选择使用含有尿囊素、羟基苯甲酸酯等成分的保湿霜或者乳液,以保持皮肤的湿润。
另外,局部激素类药物也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减轻瘙痒、红肿等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激素类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除了局部治疗,全身治疗也是特应性皮炎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对于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口服抗组胺药物可以有效减轻瘙痒和红肿,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对于伴有细菌感染的患者,抗生素的使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全身治疗中,免疫调节剂和免疫抑制剂也可以作为一种选择,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除了药物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患者还可以尝试光疗治疗。
光疗利用紫外线照射患处皮肤,可以减轻瘙痒、红肿和炎症,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光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但需要注意的是,光疗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对皮肤造成伤害。
除了药物治疗和光疗,特应性皮炎的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护理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是非常重要的,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也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合理的饮食和作息也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有着积极的影响,患者应该避免食用过敏原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总的来说,特应性皮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光疗和日常护理等方面。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避免自行使用药物和治疗方法。
只有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并且坚持治疗,患者才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达到康复的目的。
简述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正确护理办法特应性皮炎是儿童常见病,由遗传要素和环境促发要素一路引发的,以猛烈瘙痒、皮肤枯燥和皮疹为特征,且重复发生。
特应性皮炎的发生往往和遗传过敏有关,因此患特应性皮炎的孩子,一路会有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的症状。
全世界有5–20%儿童罹患该病,日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发病较高,城市发病率比乡村高,是典型的“城市病”。
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超越230万青少年受到特应性皮炎的困扰,城市学龄前儿童(1~7岁)的患病率为2.78%。
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特应性皮炎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
有数据显现,70%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在5岁前发病。
随着年纪的添加,病况不断减轻,40%的儿童在青春期(12-15岁)症状会消失,部份患者病况可以迁延到成年。
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症状表现和湿疹相似,但病程绵长,难完全治愈。
重复发生和猛烈瘙痒使得儿童留意力不会集、心境烦躁、难以入眠,致使睡觉削减、学习成绩下降,乃至影响交际,不想上学,严峻影响了孩子和家长的身心健康和日子质量。
因此,在活跃医治的一路,家长们了解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正确护理办法十分必要。
首要,找准诱因,才华对症护理1. 遗传要素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原因超级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清楚,遗传要素、环境影响、饮食习气、日子方式、乃至心理要素等均与特应性皮炎的病发有关。
遗传要素科学研究标明,爸爸妈妈亲有宗族过敏病史的,孩子更易患特应性皮炎。
假设爸爸妈妈一方患有特应性皮炎,孩子有60%的机会罹患特应性皮炎;假设爸爸妈妈两边均患有特应性皮炎,孩子的患病概率会添加至80%。
关于遗传过敏性体质的孩子,除特应性皮炎外,往往会随同其他过敏性疾病,数据显现,80%的特应性皮炎患儿会发生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过敏性疾病,这些过敏性疾病常常会随同患儿终身,而且有严峻风险(例如哮喘)。
2. 环境要素环境要素也是致使特应性皮炎患者逐年上升的要素之一。
特应性皮炎临床治疗知识要牢记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是疾病负担排行第一的非致命性皮肤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
特应性皮炎多见于7岁以内的儿童或婴儿,但也可见于青少年、成人甚至老年人,不同的年龄发病部位和表现形式可能不同。
特应性皮炎病因及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该病是在一定遗传背景或环境因素作用下,导致表皮屏障和免疫系统出现异常,皮肤对变应原渗透性增加,从而导致皮肤干燥、瘙痒、结痂、红斑、丘疹等症状。
长期剧烈的瘙痒严重影响了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学习工作效率、正常社交休闲活动,同时瘙痒也可引起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导致睡眠不足或者睡眠困难,甚至长期发作还会导致了焦虑抑郁的情绪障碍甚至自残自杀行为。
特应性皮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特应性皮炎反复发作、瘙痒难耐,但遗传的内因无法改变,因此临床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缓解和控制症状,减少和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目前诊断和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特应性皮炎患者能获得及时、正规的诊治,使特应性皮炎的症状完全消退或者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明显提高。
在进行治疗前,应对特应性皮炎的严重性进行评估分级,根据湿疹面积严重指数、特应性皮炎严重性计分、皮损面积、瘙痒评分等通常将特应性皮炎分为:仅皮肤干燥、轻中度、中重度、严重四个等级,并应按照阶梯治疗原则进行合理的治疗。
一、基础治疗特应性皮炎首先做好基础治疗,包括润肤和避免接触过敏原和诱发因素,其次根据皮损的严重程度采用阶梯式治疗方案。
然而,部分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使用系统性免疫抑制剂治疗后仍无法控制病情。
1、洗浴洗浴可以去除附着在皮肤上的污垢和刺激物。
合适的洗浴频率是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沐浴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以32~37℃的温水为宜。
避免过度清洁皮肤、热水烫洗以及过度用肥皂清洗,沐浴露、洗发露等清洗剂应选择中性、无刺激的。
洗浴后趁水分还没有完全干燥时使用润肤剂,可以提高保湿效果。
什么是特应性皮炎?中医如何治疗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AD)又名特应性湿疹、异位性皮炎或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多于婴幼儿时期发病,并迁延至儿童和成人。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四弯风”、“胎疮”等范畴,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医学在治疗特应性皮炎中也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今天让我们跟着文章一起看看吧!特应性皮炎的基本认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炎症,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糜烂、渗出、结痂和皮肤干燥等症状。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多数患者有家族史,常与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同时存在。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治疗方面,主要采用局部外用药物如激素类软膏、非激素类药物(如TCI)、抗生素等,根据病情合理口服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湿、避免刺激、控制过敏原等措施。
中医治疗特应性皮炎主要是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辨证施治,采用中药内服、外用、针灸、艾灸等综合治疗,同时也需要注意饮食调理、情志调节等方面的治疗。
1.症状特应性皮炎的症状包括:1.皮肤瘙痒:特应性皮炎的最主要症状是皮肤瘙痒,瘙痒感常常是剧烈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皮肤干燥: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往往干燥,缺乏油脂,容易出现皮肤龟裂、脱屑等现象。
3.湿疹样皮疹:急性期以鲜红色斑、丘疹、糜烂、渗出为主,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皮损往往干燥、肥厚,或呈苔藓样变。
4、皮肤感染:特应性皮炎患者因皮肤屏障受损往往易合并感染,常常出现患处红肿、疼痛、渗液等症状。
5.其他症状:特应性皮炎患者还可能因剧烈瘙痒导致失眠,出现头痛、疲劳等症状。
2.危害特应性皮炎的危害包括:1.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特应性皮炎的瘙痒感常常是剧烈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影响睡眠。
2. 容易感染: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容易感染,常常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败血症等并发症。
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应用特应性皮炎,又称湿疹或畸形性皮肤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特征是皮肤发痒、红肿、渗液等症状。
此病一般在儿童时期发病较多,但也有成人发病的情况。
针对特应性皮炎这一疾病,临床上有多种治疗方法和应用药物,本文将对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药物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治疗首先需要使用外用药物,如激素类药物、抗组胺药物等。
激素类药物能够迅速控制皮肤炎症,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因此需要医生指导下使用。
抗组胺药物则主要是用于缓解瘙痒感,减轻患者的痛苦。
此外,还可以使用润肤剂来保持皮肤的湿润,减少皮肤干燥引起的不适感。
二、光疗治疗光疗治疗是特应性皮炎的一种重要治疗方式,包括紫外线疗法和光动力疗法。
紫外线疗法主要通过照射患者皮肤,减轻皮肤炎症,提高皮肤的免疫力。
光动力疗法则是利用特殊的光敏剂,通过激活光敏剂来杀死皮肤炎症的细胞,达到治疗的效果。
三、口服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的特应性皮炎患者,还可以考虑口服药物治疗,如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
抗生素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免疫抑制剂则是通过调节患者免疫系统,减少皮肤炎症的发生。
四、中医治疗除了西医治疗方法外,中医治疗在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应用中也有一定效果。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通过中药内服、外用和针灸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气血,达到治疗皮炎的目的。
五、预防措施在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同时,也需要注意预防的工作。
患者应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避免摩擦等刺激,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引发病情加重。
综上所述,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应用涉及多方面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遵医嘱用药,注意预防措施,以达到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的目的。
希望本文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有所帮助。
临床释疑:特应性皮炎如何规范使用激素?特应性皮炎(AD)亦称特应性湿疹,在婴儿期常等同于婴儿湿疹。
这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儿童,亦可累及成人。
AD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其发病机制由多种易感基因、宿主环境、感染因子、皮肤屏障功能缺陷和免疫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调控。
由于病情反复且有明显瘙痒,疾病负担重,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标准、规范治疗是有效管理疾病的重点。
在此结合国际研究进展,重点讨论AD患者外用糖皮质激素的规范使用。
患者年龄:儿童通常不需要强效-超强效药物,应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尤卓尔)软膏这样的中弱效激素药物。
受累区域:面部、颈部和皮肤皱褶建议尽量选择弱效激素,或至少初始治疗选择此类药物,必要时可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代替。
疾病严重程度:轻度患者,建议选择弱效糖皮质激素每日1~2次,同时联用保湿剂;中度患者,建议使用中至强效糖皮质激素;急性发作患者,可外用强效或超强效糖皮质激素(主要针对2岁以上人群),控制后改为较弱效制剂直至皮损消退。
激素的赋形剂:软膏是理论上最有效的剂型,因为封包性和耐受性良好。
然而,青少年往往不喜欢油腻的感觉,如果确实如此,白天可尽量避免使用软膏制剂,改用乳膏等剂型。
以指尖单位指导药膏用量:以5mm直径喷嘴管为例,挤出成人食指末端指节长度的药膏,含量约0.5g,即为1个FTU。
主动维持治疗可减少AD患者对外用糖皮质激素的总需求量,总体安全性更高。
一项系统回顾表明,恰当的维持治疗几乎无风险。
一般来说,丁酸氢化可的松(尤卓尔)软膏等中弱效外用糖皮质激素对中重度AD儿童安全有效(弱效激素更是如此)。
儿童患者应避免长期使用强效外用糖皮质激素。
特应性皮炎作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疾病负担重,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规范的治疗尤其迫切,这需要患者、家属及医生三方更新错误认知,了解规范、科学、全面的疾病管理措施。
特应性皮炎可用非激素维持
*导读:同时,由于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比较干燥,日常一定要注意润肤,降低皮肤的敏感性,减轻皮肤瘙痒,减少湿疹和皮炎的复发几率,润肤产品尽量选择简单的。
……
目前,我国约有超过230万的青少年受到特应性皮炎的困扰。
其中,包括气候、食物、空气中的花粉,还有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是可能造成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的主要原因。
此病通常初发于婴儿期,部分患者病情延至成年。
特应性皮炎(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湿疹性皮肤病,也称遗传过敏性皮炎湿疹或异位性皮炎,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常伴有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病因尚不明确,病程长、治疗难。
医学研究表明,特应性皮炎多发于过敏性体质的婴幼儿及青少年,部位遍及脸、颈、手肘、膝窝、四肢背侧等,患部会出现红疹、皮肤变厚、粗糙等症状。
由于特应性皮炎(湿疹)会反复发作,对于患者来讲,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病情牵延不愈、反复发作。
患者常因奇痒难耐而瘙抓皮肤,不仅影响美观,更对生活、工作、睡眠、乃至情绪都有很大影响。
目前没有根治特应性皮炎的办法,传统方式治疗特应性皮炎通常采用激素类外用药物,但长期使用会有许多不良反应。
可引起口周皮炎、青春痘、面部多毛、皮肤萎缩、毛囊炎等,还可由于激素停用后的反跳现象使病情加重,出现特应性红皮症。
此外,若
全身大面积使用,激素可被皮肤吸收,出现与口服激素一样的全身性副反应,如:脸圆、肚子大、腿细、全身浮肿,甚至造成全身抵抗力下降,罹患肺结核及其它疾病。
普特彼(他克莫司软膏)是一种能够抑制局部皮肤免疫反应的药品,是最近五十年来第一个非激素治疗特应性皮炎(湿疹)外用药膏,称"局部免疫调节剂"。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朱学骏介绍说:“他克莫司软膏可以降低类固醇外用药物所产生的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副作用,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抗炎作用;属于非激素类药物,可长期使用,减少症状复发率,适合特应性皮炎患者间歇性长期使用,减低特应性皮炎复发的概率。
同时,含有0.03%的他克莫司软膏也适用于对传统治疗无效的2岁及以上的患者,尤其是面部、颈部和其他皮肤柔嫩部位都可使用。
”同时,芬兰赫尔辛基皮肤疾病医院Sakari Reitamo教授研究结果证实,超过十二个月的研究中,在特应性皮炎治疗、预防复发方面,普特彼与传统激素类外用药物相比,每周两次使用普特彼维持治疗方案,可显著减少疾病复发次数,延长患者疾病复发时间;与传统治疗方案相比,维持治疗方案不增加用药量,从而不会增加治疗费用。
朱学骏教授也认为,相较于欧美国家患者,我国患者相对缺乏疾病管理概念,往往不注重疾病预防,造成反复发作、反复治疗。
若能借鉴欧美患者普遍采用的一周二次维持治疗方案,则可有效降低特应性皮炎的复发频率及再次复发的严重程度,减少后续免
疫系统、呼吸系统疾病。
朱教授指出,维持治疗方案可为儿童患者带来长期利益、长期影响,因此,对儿童患者犹为重要。
由于特应性皮炎容易复发,并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日常护理非常重要。
朱学骏教授建议,家里尽量不要养宠物,猫、狗掉下来的皮毛吸进去也可能是过敏源;不能种花,防止花粉过敏;家里不要用地毯,地毯很容易感染螨虫;蟑螂是一个很重要的导致过敏原因;尽量不穿化纤类衣物;穿衣不能太少;洗澡后要使用润肤剂;平时注意观察哪些食物可能加重病情,尽量避免。
同时,由于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比较干燥,日常一定要注意润肤,降低皮肤的敏感性,减轻皮肤瘙痒,减少湿疹和皮炎的复发几率,润肤产品尽量选择简单的。
相信通过细心的护理和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以很好的控制特应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