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浦东新区一模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7
黄浦区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5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月上柳梢头,。
(《生查子·元夕》)2.,雪尽马蹄轻。
(《观猎》)3.,梦回吹角连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4.何哉?,。
(《岳阳楼记》)5.,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欲说还休”表现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2分)7.对本词中的“却道天凉好个秋”,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冷空气突然南下,气温跌至冰点,行人个个“却道天凉好个秋”。
B.考试成绩公布,小辛再次名列榜首,兴奋得“却道天凉好个秋”。
C.恒大痛失足协杯冠军,队长郑智接受采访时“却道天凉好个秋”。
D.新年的钟声响起,我们共同回顾四年的时光“却道天凉好个秋”。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7分)醉翁亭记(节选)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也。
8.在文中的空格内填上恰当的内容。
(1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
(3分)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0.太守因何而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守因宾客从而乐。
B.太守因禽鸟乐而乐。
C.太守因人之乐而乐。
D.太守因述以文而乐。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4分)魏公子无忌⒈方.食,有鸠飞入案下,鹞⒉逐而杀之。
公子暮为不食,曰:‚鸠避患归无忌,竟为鹞所得,吾负之。
2014年上海各区县一模汇编·综合运用奉贤区三、综合运用(11分)25.今年年初,一场通过网络发起的旨在倡导节约粮食的“光盘行动”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
下面是对某大学学生“光盘行动”的调查结果:是否了解光盘行动是否会吃完浪费粮食的原因了解43.18% 能全吃完67.09% 饭菜不好吃48.94%听说过52.27% 能吃完一半31.91% 点餐过多吃不完36.17%不了解 4.55% 少吃或完全不吃1% 其他原因14.89%(1)用简要的文字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请你为“光盘行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要求:标语中有“光盘”两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6.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南昌滕王阁景区称,2013年4月29日起,景区启动‚唐风‘诵’韵古阁情‛系列主题活动,为期2个月的活动期间,只要游客能完整背诵王勃的《滕王阁序》,即可免除50元/人的门票。
5月1日至7日,山东曲阜也试行了“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
根据活动规则,凡是能够在10分钟内完整背诵出《论语》中30条语录的游客,可以免费游览孔庙、孔府和孔林景区。
以上活动消息一经媒体报道,立刻受到社会舆论的好评与肯定。
(1)请你说说以上活动受到社会舆论好评与肯定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请你再推荐一处可以采用此种活动形式的著名旅游景点(3分)推荐景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市+景点)推荐古诗文:《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综合运用(11分)25.(1)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了解光盘行动,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浪费粮食,主要原因是饭餐不好吃和点餐过多。
2013-2014学年上海浦东新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复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42分)(一)默写(18分)1.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2.,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高》)4.,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剪梅》)5.子曰:“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6.酿泉为酒,。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第7——8题(4分)四块玉·别情(元)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7.曲中“杨花雪”的意思是(2分)8.下列选项对此曲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A.“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写出了女子与爱人在分别之时,难舍难分,哀婉凄苦之情。
B.“凭阑袖拂杨花雪。
”作者凭栏远眺,凝望爱人远去的背影,伤心欲绝,眼前美景却衬托的是离别的悲情。
C.此曲的结尾,把相思之苦推向高潮。
写出了与爱人别离的伤痛,以及难以见到恋人的绝望。
D.全曲围绕“送别”,在写出女子与爱人别离后的痛苦的同时,也形象地写出了女子不顾山水之隔,要去与恋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9.本文的作者是(朝代)的 (人名)(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2013--2014上海各区一模记叙文汇编(1)宝山区最美人瑞1这样走来柳鸣九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于是比起别人,我便多了一些熟悉与就近景仰的机会。
按“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对她这样的旧时代过来的海归大家,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
和其夫君锺书先生的不拘小节、有时穿着背心短裤就见客不同,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
至于冬天,季康先生常披一件裘皮大衣,很是高雅气派。
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每次在公共场合露面,都对面部做了不同程度的上妆,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京,是极罕见的。
不过,季康先生的妆容几乎不着痕迹,似有似无。
③在公众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
在学习会以及其他重要的场合中,季康先生极少发言、表态,实在不得不讲几句的时候,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
多年后看到她以“点烦”原则(即把用词精简到不可能再精简的程度)翻译《堂吉诃德》,才发现,这不仅是真正发自内心地尊重人,而且真正做到了会尊重人。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
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
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
“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
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
要知道,不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
更多像我们这样的“小人物”,也在苦等“落实政策”,精神备受煎熬。
2014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B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42分)(一)默写(18分)1.山河破碎风飘絮,。
(过零丁洋》)2.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 , 山岛竦峙。
(《观沧海》)4.,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楼》)5.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爱莲说》)6.稍近,益狎,。
(《黔之驴》)(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观沧海望岳曹操杜甫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临”与“凌”的意思完全相同。
B.沧海、树木、星汉均属于“造化”。
C.两首诗的观景都是由近观到远望。
D.都描绘了秋天大自然的壮美景象。
8.两首诗都借雄伟景象表现了诗人的。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上文选自《》,本书由西汉的(人名)编订而成。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邹忌是一个敢于在朝廷直谏的大臣。
杨浦区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014年1月[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一)默写(18分)1.昨夜江边春水生,。
(《观书有感》)2.。
可怜白发生!(《破阵子》)3.道狭草木长,。
(《归园田居》)4.,无言谁会凭阑意。
(《蝶恋花》)5.一狼洞其中,。
(《狼》)6.,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二)阅读古诗词,完成7——8题(4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对比是本首词一大特色,如内容上“”和“”、“”和“”构成对比。
(2分)8.下面关于本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
B.词中的“愁”,有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
C.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
D.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9.选文作者是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
(2分)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3分)A.选文中作者回顾了先帝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三件往事:不以其卑鄙、三顾茅庐和临崩寄大事。
2014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有答案)上海市杨浦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014年1月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5分)①风俗是什么呢?它既不是纯粹的物质,又不是纯粹精神,它是物质与精神之间的一种中介。
风俗就是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模式。
由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做“风”,由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做“俗”。
②每个人从娘胎出世,从哇哇啼哭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接受着这个世界的各种风俗文化的影响。
每个人都是作为生物的人和作为文化的人的统一体。
人的文化生命基因,是由以风俗为核心的第二生命系统构建的。
这种与有形物质的生物生命相异的独特的生命元素虽然是无形的,却融化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并不经意地流露在人们的言行中。
不同种族的风俗构成人类不同种群、种群区别异类的根本标志,成为,成为,成为。
③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的风俗与信仰,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呈现出独异鲜明的时代特色。
它在完全动态的演变过程中,不断地被程式化,又在不断地被整合。
对于这个特征,民俗文化学称之为“模式整合”。
在分析具体的风俗与信仰事象时,我们常常会意识到许多风俗和信仰现象有多重复合和循环的感觉。
例如,每年的岁时节令,周而复始,大年初一过春节,正月十五闹元宵,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一种循环模式。
再如,民众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精神信仰、心理态势、思想意识和民间惯习等文化特质;从一个民族和一个地区人群的社会生活的饮食起居、精神信仰和娱乐社交来看,陈陈相因,年年相袭,好像也有一个“无形的手”在操纵和调节着,其程式和礼仪几乎也是一个模子套出来的。
这就有必要对风俗与信仰背后的文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④从纵向来分析,这种模式的形成,往往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才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规范。
以在民间影响极大的岁时节日而言,当今的许多传统节日,与上古先民的原始巫术活动、图腾崇拜、国家庆典以及农业生产劳动的生产过程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浦东新区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初三英语(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本卷有...7.大题,共....94..小题。
试题均采用连续编号,所有答案务..................必按照规定在答题纸上完成,做在试卷上不给分.....................。
Part 1 Listening (第一部分 听力)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听力理解):(共30分)A. Listen and choose the right picture. (根据你听到的内容,选出相应的图片) (6分)A B C DE F GH1. 2. 3. 4. 5. 6.B. Listen to the dialogue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ear. (根据你听到的对话和问题,选出最恰当的答案) (8分) 7. A) Japan.B) France.C) Canada.D) China.8. A) With cream in it.B) With sugar in it.C) With cream and sugar in it.D) With nothing in it. 9. A) In a post office. B) In a restaurant. C) In a hospital. D) In a library. 10. A) Ten.B) Twenty.C) Thirty.D) Forty.11. A) John. B) The man himself.C) The man‟s mother. D) A travel service.12. A) He attended a lecture. B) He was too busy.C) He had a bad cold. D) He didn‟t want to attend the party.13. A) On Monday. B) On Friday. C) On Saturday. D) On Sunday.14. A) She can get on the net for free. B) She can buy a new laptop.C) She can get a cup of coffee for free. D) She can provide free Wi-Fi.C. 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tell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符合你听到的短文内容,符合的用“T”表示,不符合的用“F”表示) (6分)15. In China, people eat noodles only with soup.16. Some noodles are called glass noodles because they are thin enoughto see through.17. It‟s difficult for western visitors to eat noodles withchopsticks in China.18. People use a fork and a knife to eat noodles in Thailand.19. People in Italy usually eat spaghetti with meat or tomato sauce.20. Peopl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eat noodles in various ways.D. 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听短文,完成下列内容。
浦东新区 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150 分钟达成,满分 150 分)考生注意:1.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大将自己的姓名等有关信息及准考据号填写清楚。
2.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及作文一定所有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卷题号一一对应,不可以错位。
一阅读(80 分)(一)阅读下文,达成 1- 6题。
( 17 分)少些”精神贵族“,多些贵族精神①此刻已经不是宣传“尊贵者最愚笨”的年月了。
看看我们的“街道”,到处在标榜着“尊贵一族”;路边,“贵族”、“富豪”、“帝王”等招牌各种各样;店内,“豪华”、“名贵”、“贵族魄力”等广告词俯拾皆是;贵族学校、贵族俱乐部之类的词语在街谈巷议之间陪伴着敬羡的眼光⋯⋯而我们的学界,也早已不是那种“打垮贵族”的法国大革命歌颂不已的时代。
在“守旧”代替“革命”而成为美德象征的今日,大雅之堂上的文化伟人自然是诗礼豪门、贵族以后,甚至乡儒新修《村志》,也不忘注明此村系出贵胄,“实属世家大族,殊感荣耀”(见某县新出之《上柏石村志》、《南湖村志》等)②但是,在此刻尽是“尊贵一族”的“街道”上,究竟能有几个真实的贵族呢?这样讲,其实不是说我们今日还不够富饶,还没有到 xuàn()富的夸贵之时——只管这是大真话。
问题在于什么是“贵族”?“贵族”在古希腊语中是“最优异的”一词的派生词,意为圣人、大德。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把贵族定义为道德崇高、情味文雅和(最后才是)富饶尊贵的人;而对那些富饶尊贵但道德低下者,古希腊人其实不称之为贵族。
而是称之为“寡头”。
③贵族是尊贵的——由于他们是好运者,他们没有遇到社会不公正的损害。
贵族确实是尊贵的——由于他们心系不幸者,他们抗议并纠正社会不公。
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看- 1 -来,贵族与寡头之别就在于:前者保护社会正义,尔后者只谋一己私利。
④社会不公的受害者要求公正,这是不奇异的。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5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月上柳梢头,。
(《生查子·元夕》)2.,决眦入归鸟。
(《望岳》)3.,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4.一鼓作气,,三而竭(《曹刿论战》)5.,盖以诱敌。
(《狼》)(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对诗中“悦”和“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悦服空灵 B.悦耳空明C.愉悦空明 D.愉悦空灵7.诗人借禅院幽深静穆的环境氛围,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8.上文的作者是(朝代)的作家(人名)(2分)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10.下列对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过早成才,后劲不足。
B. 过于骄傲,江郎才尽。
C. 乡人追捧,金钱利诱。
D. 父不使学,止步不前。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永州之氓①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②湘水,中济③,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2014年上海浦东新区一模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当年万里觅封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诉衷情》)2.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3._____________________,雪尽马蹄轻。
(《观猎》)4.______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5.日星隐曜,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6.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的两首小令,完成第7—8题。
(4分)天净沙·秋天净沙·秋思白朴马致远孤村落日残霞,枯藤老树昏鸦,轻烟老树寒鸦,小桥流水人家,一点飞鸿影下。
古道西风瘦马。
青山绿水,夕阳西下,白草红叶黄花。
断肠人在天涯。
7.《天净沙·秋》中“__________”和《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表明两首小令写的都是黄昏之景。
(2分)8.选出下列正确的一项是______(2分)A.两首小令是同一曲牌,所以韵脚相同。
B.两首小令都描写的萧瑟荒凉的秋景。
C.两首小令写景都由远及近、实虚结合。
D.两首小令都抒发了游子思归的情怀。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
(8分)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9.选文出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人名)。
(2分)10.翻译文中画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迄无佳文”,原因是读书不深入。
B.写孔子、苏轼读书的事例,表明圣贤要有所成就也必须勤奋苦读。
C.作者反对“过目成诵”和“无所不诵”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D.作者认为《史记》中最值得“反复诵观”的只有《项羽本纪》(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
(12分)郭子仪初与李光弼①俱.为安思顺牙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
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④妻子。
‛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⑤,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郭子仪初、李光弼: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
②牙将:副将。
③不相能:互相看不起。
④贷:宽恕。
⑤节度使:古代官名,总揽数州军事。
12.解释文中加点词。
(4分)(1)俱.为安思顺牙将__________(2)非公不能定.__________13.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3分)A.接着(郭子仪)流着泪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
B.接着(郭子仪)流着鼻涕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
C.接着(郭子仪)流着泪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
D.接着(郭子仪)流着鼻涕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
14.李光弼向郭子仪“跪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5.从郭子仪对待李光弼的态度来看,郭子仪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分)二、现代文(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
(21分)帕瓦罗蒂的“椅子观”陈鲁民①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去世了,人们纷纷在怀念他,怀念他那响遏行云的歌声,也怀念他不懈奋斗的一生,我不由地想起了他的‚椅子观‛。
②帕瓦罗蒂生前在回顾自己走过的成功之路时说:‚当我还是一个孩子时,我兴趣广泛,有很多爱好和目标……父亲告诫我说:‘孩子,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就会掉到两把椅子之间的地上。
在人生道路上,你应该选定一把椅子。
’③‚经过反复考虑,我选择了唱歌。
于是,经过七年的不懈学习,终于第一次登台演出。
又用了七年,才得以进入大都会歌剧院。
而第三个七年结束时,我终于成了歌唱家。
要问我成功的诀窍,那就是一句话:请你选定一把椅子。
‛④‚选定一把椅子‛,就是要专心致志干好一件事。
⑤森林里有一种鼯鼠,能飞但飞不远,能爬树却爬不快,能挖洞只是挖不深,看着是一身本事,却都不大管用,很容易成为食肉动物的口中餐,吃亏就在于没把一门技术学精。
同样道理,贪心的猎人要追向五个方向跑的兔子,也只能是一无所获。
所以老百姓说‚行行通不如一行精‛‚一招鲜,吃遍天‛等。
一个人业余爱好尽可广泛些,但干事业则一定要集中精力,心无旁骛,‚选定一把椅子‛,然后聚精会神干下去,做到‚术业有专攻‛。
⑥古往今来,凡有大成就大建树者,无不如此。
李时珍选定的是采集中药治病救人的‚椅子‛,莱特兄弟选定的是造飞机这把‚椅子‛,巴尔扎克选定的是写小说这把‚椅子‛,他们都成功了。
尽管一开始他们并不被人看好,尽管他们付出的代价也很大,可世界上哪有不付出代价就轻易成功的好事呢?⑦当然,‚选定一把椅子‛,有个关键因素,就是‚椅子‛一定要选准选对。
放眼望去,满世界都是‚椅子‛,花花绿绿,琳琅满目,但哪一把更适合你,却要认真思量,精心挑选。
譬如帕瓦罗蒂,他从小就声带好、音域宽、乐感强,父亲和老师都认为他是唱歌的料,因而朝着这条路走下来,就比较容易成功。
一旦选定‚椅子‛,就应该坚定不移地为坐稳坐好这把‚椅子‛而努力奋斗,像帕瓦罗蒂那样,用一个又一个七年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才有了《我的太阳》那样绕梁三日的金石之音。
⑧人生苦短,应当心无二用。
当我们在欣赏帕瓦罗蒂留下的穿云裂石的美妙歌声时,也请记住他宝贵的人生经验——‚选定一把椅子‛。
16.下列句中的引号与第①段画线句中引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_(3分)A.所以俗语有“行行通不如一行精”、“一招鲜,吃遍天”等。
B.有个关键因素,就是“椅子”一定要选准选对。
C.巴尔扎克选定的是写小说这把“椅子”。
D.才有了《我的太阳》那样绕梁三日的“金石之音”。
17.阅读第⑤⑥段,回答问题:(1)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第⑥段画线句使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18.帕瓦罗蒂的“椅子观”具体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19.下列选项中适合作文本文论据的一项是___________(3分)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0.第⑦段主要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上文的论述在思路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
(27分)甘为春泥护春花陈漱渝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鲁迅①每每读起这以为深长的句子,我都按捺不住地想到他——鲁迅,这位一直激励着我们年轻一代向前走的中国文豪。
②1925年的一个北京夏夜,鲁迅端着高脚煤油灯,将五位青年迎进了一间伸手可触房顶的‚灰棚‛——他的卧室兼工作室。
鲁迅亲切地招呼青年们坐下,又拿出一些糖果和小花生款待他们,然后就从一般书店不肯印行青年人的译作引入话题。
鲁迅说,他留学日本,经常通过东京神田区的丸善书店购买德文书刊。
这家书店起初规模很小,全是几个大学生慢慢经营起来的。
青年们感到鲁迅的话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与启示,便想尝试着自办一个出版社,去印自己的译作。
他们似乎看到了一个渺茫的希望,平日少有笑影的脸上不禁漾出了笑容。
但是要自印书刊,首先要解决经费问题,估计大约有六百元成本。
六百元,对于这些不名一文的青年当然不是一个小数目。
想到这里,刚才还兴致勃勃的青年们不觉又泛起愁来。
鲁迅好像看出他们的心思。
他表示,青年们没人各筹五十元就行了,其余费用可全部由他垫付。
青年们不无遗憾地说,‚像这种经营规模,一年也不过能出五六本书罢了。
‛鲁迅笑着反驳道:‚十年以后,岂不也就很可观了吗?‛就这样,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实地劳作,不尚叫嚣‛的青年文艺社团——未名社就这样诞生了。
③鲁迅对未名社成员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
社里有一位叫李霁野的,他译完《往星中》后,鲁迅不仅为之校订译稿,而且托画家陶元庆设计这本书的封面。
鲁迅还亲自拟了一篇六七百字的内容说明,供陶元庆绘图参考。
当李霁野因为没有学费而打算卖掉《黑人假面》的译稿时,鲁迅立即借给他一百元,让他将译稿留在未名社出版。
鲁迅还源源不断地为未名社的刊物供稿,帮助它迅速打开局面。
对于未名社出版物的印刷装帧、代销委售等细事,鲁迅也一一注意,亲自指点。
当青年人对鲁迅的帮助深为感激时,鲁迅恳切而幽默地说,他并非‚从井救人‛的仁人,对他的帮助不要不安于心。
善于感激当然是一种美德,但如果老记挂这些小事情,就容易给感情以束缚,是自己不能高飞远走。
④1932年秋天,有一位上海英商汽车公司的售票员在牛毛雨中来到内山书店。
忽然,北面书架上一本书脊印着‚鲁迅译‛三个字的《毁灭》映入了他的眼帘。
他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了这本书,爱不释手地摩挲着。
当他看到封底表明的售价是‚一元四角‛时,不仅有些发窘了。
因为他的口袋里总共只剩下一块多钱了,这是他跟另一位同住的失业工友几天的饭费。
这时,从书店柜台旁边走出一位身穿牙黄羽纱长衫的老人。
老人的头发一根根抖擞地直竖着,浓黑的胡须排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这位工人忽然记起在一本杂志上刊登的鲁迅访问记,意识到眼前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就是《毁灭》的译者鲁迅先生,砰砰直跳的心好似要蹦出胸口。
鲁迅看出这位售票员的心思,有从书架上取另一本定价一元八角的书——苏联的小说《铁流》,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慈祥地对他说:‚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