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相似三角形4.4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第1课时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一)随堂练习含解析新
- 格式:docx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7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4.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1课时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条件的探索过程,增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进一步体会类比、分类、归纳等思想与方法.2.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3.了解黄金分割.4.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探索过程.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直尺或三角板.四、相关资源《相似三角形引入》视频,《相似的判定AA 》动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微课.五、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根据所学的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你能给相似三角形下个定义吗?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相等,三条边成比例,我们就说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用符号“∽”表示,读作“相似于”.例如,在△ABC 和△A'B'C'中,如果∠A =∠A',∠B =∠B',∠C =∠C',,我们就说△ABC 和△A'B'C'相似,相似比为k ,记作△ABC ∽△A'B'C'.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从而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写法.判定三角形全等,我们并不是验证六个条件,而是利用了几个简便的判定定理,那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我们又能找到哪些简便的方法呢? 设计意图:类比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为我们探索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提供了方向AB BC AC k A'B'B'C'A'C'===性的指导,从而揭示本节课的主题.【探究新知】想一想如果两个三角形只有一个角相等,它们一定相似吗?如果有两个角分别相等呢?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用直尺和圆规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一个角与原来三角形的一个角相等,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及其他的两个角,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是否成比例?其他的两个角是否相等?从而判定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两个角与原来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和其他的一个角,看它们的三边是否成比例?其他的一个角是否相等?从而判定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做一做与同伴合作,两个人分别画△ABC和△A`B`C`,使得∠A和∠A`都等于∠α,∠B 和∠B`都等于∠β,此时∠C与∠C`相等吗?三边的比相等吗?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相等吗?改变∠α和∠β的大小,再试一试。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第1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加以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第三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在这之前,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它是全等三角形的拓广和发展,进一步对相似三角形的本质和定义的全面研究,也是以后学习相似三角形性质、圆中比例线段和三角函教的重要工具,可见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已处于理论型逻辑思维阶段,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能乐于探索,勇于探究。
另外学生在上两节课学习了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掌握了相似三角形判定的预备定理,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为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
三、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与技能目示:理解并掌握“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能运用其方法进行简单推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画图、观察猜想、度量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猜想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及应用。
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的证明过程五、说教法、学法<一>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给予这一新课标理念,以及以上四部分内容,我在课堂中将会使用一下教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 学法: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使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遵循“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应用、提高”的主线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自主获取数学知识。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口诀
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边对应平行,两个三角形相似。
斜边与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叙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
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成比例,并且对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叙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
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叙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
)
4.两三角形三边对应平行,则两三角形相似。
(简叙为:三边对应平行,两个三角形相似。
)
5.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简叙为:斜边与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
6.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为1:1)。
(简叙为:全等三角形相似)。
第二十六讲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4.4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学习目标】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判定方法;2、进一步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其应用,提高运用“类比”思想的自觉性,提高推理能力.【基础知识】一、相似三角形 在和中,如果我们就说与相似,记作∽.k 就是它们的相似比,“∽”读作“相似于”. 要点: (1)书写两个三角形相似时,要注意对应点的位置要一致,即∽,则说明点A 的对应点是A ′,点B 的对应点是B ′,点C 的对应点是C ′; (2)对于相似比,要注意顺序和对应的问题,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那么第一个三角形的一边和第二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第一个三角形和第二个三角形的相似比.当相似比为1时,两个三角形全等. 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一)相似三角形判定的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判定定理(一):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3.判定定理(二):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A B C D E D E A CB要点:此方法要求用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应用时必须注意这个角必需是两边的夹角,否则,判断的结果可能是错误的.4.判定定理(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考点剖析】例1.下列能判定△ABC和△A’B’C’的条件是( )A.AB ACA B A C=''''B.AB ACA B A C=''''且A A'=∠C.AB A BBC A C''=''且B C'∠=∠D.AB ACA B A C=''''且B B'∠=∠【答案】B【解析】A只有两边对就成比例,不能判定相似;B.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C有两对应成比例,但相等的两角一个是夹角,一个却是一边的对角,所以不能判定;D有两边对就成比例,相等的两角一边的对角,所以也不能判定两三角形相似.故选:B.【点睛】利用两边对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判定两三角形相似来判定两三角形相似的关键在于能正确的找到成例的两条线段的夹角.例2.如图,在△ABC与△ADE中,∠BAC=∠D,要使△ABC与△ADE相似,还需满足下列条件中的()A.AC ABAD AE=B.AC BCAD DE=C.AC ABAD DE=D.AC BCAD AE=【答案】C 【解析】解:∵∠BAC=∠D,AC AB AD DE=∴△ABC∽△ADE.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两个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②有两个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其夹角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③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熟记各种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方法是解题关键.例3.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有()①各有一个角是6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②各有一个角是8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③各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④两边成比例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各有一个角是6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都为等边三角形,它们相似,所以①正确;顶角为80度的等腰三角形与底角为80度的等腰三角形不相似,所以②错误;各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都为40度,它们相似,所以③正确;两边成比例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不相似,所以④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综合应用,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是解题关键.例4.在Rt△ABC和Rt△DEF中,∠C=∠F=90°,由下列条件判定△ABC∽△DEF的是()①∠A=55°,∠D=35°;②AC=3,BC=4,DF=6,DE=8;③AC=9,BC=12,DF=6,EF=8;④AB=10,AC=8,EF=9,DE=15.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即可.【解析】解:如图示,在Rt △ABC 和Rt △DEF 中,∠C=∠F=90°,①55A ∠=︒905535B35D ,B D ∴∠=∠C F ∠=∠ABC EDF ∴∆∆∽,故①是不正确的;9=AC ,12BC =,6DF =,8EF =, ∴32ACBC DF EF , C F ∠=∠,ABC DEF ∴∆∆∽, 故③是正确的;10AB =,6BC =,15DE =,9EF =, ∴23ABBC DE EF , C F ∠=∠,ABC DEF ∴∆∆∽;故④是正确的;∵3AC =,4BC =,6DF =,8DE =, ∴12ABBC DF DE ,C F ∠=∠ 有一组角相等两边对应成比例,但该组角不是这两边的夹角,故不相似;故②是错误的;综上所述③④是正确的,正确的有2个,【点睛】此题主要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角对应相等,两组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例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有两边成比例且一对内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②有一对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③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④一条直线截三角形两边所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判定即可;【解析】①必须是夹角,故错误;②有一对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正确;③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正确;④必须是第三边的平行线,故错误;故答案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准确判断是解题的关键.例6.下列四个选项中的三角形,与图中的三角形相似的是()A.B.C.D.【答案】B由于已知三角形和选择项的三角形都放在小正方形的网格中,设正方形的边长为1,所以每一个三角形的边长都是可以表示出,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判定选择项.【解析】解: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那么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2,22,10,所以三边之比为1:2:5.A 、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10,32,三边之比为 2:5:3,故本选项错误;B 、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4,25,三边之比为1:2:5,故本选项正确;C 、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3,13,三边之比为2:3:13,故本选项错误;D 、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5,13,4,三边之比为5:13:4,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属于基础题,掌握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一般.例7.如图,点P 是ABC ∆的边AC 上一点,连接BP ,则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PACB ∆∆的是( )A .BC AC BP AB = B .AB AC AP AB= C .ABP C ∠=∠D .APB ABC ∠=∠【答案】A【分析】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①有两组角分别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②有两边的比相等,并且它们的夹角也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逐个进行判断即可.【解析】解:A、由∠A=∠A,BC ACBP AB=,不能判定△ABP∽△ACB,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由∠A=∠A,AB ACAP AB=,能判定△ABP∽△ACB,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由∠A=∠A,∠ABP=∠C,能判定△ABP∽△ACB,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由∠A=∠A,∠APB=∠ABC,能判定△ABP∽△ACB,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能正确运用判定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例8.如图,在△ABC中,AB=AC,AD⊥BC,垂足为D,点E、F分别在AB、AC上,且EF∥BC,交AD于点G,则图中相似的三角形有()A.5对B.6对C.7对D.8对【答案】C【分析】根据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即可解答.【解析】解:图中共有7对相似三角形,理由如下:∵EF∥BC,分别交AB,AC,AD于点E,F,G,∴△AEG∽△ABD,△AGF∽△ADC,△AEF∽△ABC.∵AB=AC且AD⊥BC,∴△AEG≌△AFG,△ABD≌△ACD,则△AEG∽△ACD,△AFG∽△ABD,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平行线判定法: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这是判定三角形相似的一种基本方法.相似的基本图形可分别记为“A”型和“X”型,如图所示在应用时要善于从复杂的图形中抽象出这些基本图形.例9.△ABC和△DEF满足下列条件,其中能使△ABC与△DEF相似的是()A.AB=c,AC=b,BC=a,DE=a,EF=b,DF=cB.AB=1,AC=1.5,BC=2,DE=12,EF=8,DF=1C.AB=3,AC=4,BC=6,DE=12,EF=8,DF=6D.AB=2,AC=3,BC=5,DE=6,EF=3,DF=3【答案】C【解析】A、根据AB=c,BC=a,AC=b,DE=a,EF=b,DF=c,不能推出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即这两个三角形不相似,故本选项错误;B、∵AB=1,AC=1.5,BC=2,DE=12,EF=8,DF=1,∴AB:DF=1,AC:EF=1:6,BC:DE=1:6,∴三组对应边的比不相等,即这两个三角形不相似,故本选项错误;C、∵AB=3,AC=4,BC=6,DE=12,EF=8,DF=6,∴AB:DF=AC:EF=BC:DE=1:2,∴△ABC和△DEF相似,故本选项正确;D、AB=2,AC=3,BC=5,DE=6,EF=3,DF=3,∴AB:DE=3:3,AC:EF=3:3,BC:DF=5:3,∴三组对应边的比不相等,即这两个三角形不相似,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注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之一是:有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例10.如图,M是Rt△ABC的斜边BC上异于B、C的一定点,过M点作直线截△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这样的直线共有A.1条B.2条C.3条D.4条【答案】C【分析】过点M作直线与另一边相交,使所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有一个公共角,只要再作一个直角就可以.【解析】过点D作直线与另一边相交,使所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有一个公共角,只要再作一个直角就可以.因此,∵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过点M作AB的垂线,或作AC的垂线,或作BC的垂线,所得三角形满足题意∴过点M作直线l共有三条.故选C.例11.如图,∠1=∠2,DE∥AC,则图中的相似三角形有()A.2对B.3对C.4对D.5对【答案】C【分析】由∠1=∠2,DE∥AC,利用有两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相似解答即可.【解析】∵DE∥AC,∴△BED∽△BAC,∠EDA=∠DAC,∵∠1=∠2,∴△ADE∽△CAD,∵DE∥AC,∴∠2=∠EDB,∵∠1=∠2,∴∠1=∠EDB,∵∠B=∠B,∴△BDE∽△BAD,∴△ABD∽△CBA,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注意掌握有两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定理的应用,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例12.下列条件:①∠A=45°,AB=12,AC=15,∠A′=45°,A′B′=16,A′C′=20;②∠A=47°,AB=1.5,AC=2,∠B′=47°,A′B′=2.8,B′C′=2.1;③∠A=47°,AB=2,AC=3,∠B′=47°,A′B′=4,B′C′=6,其中能判定△ABC与△A′B′C′相似的有( )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D【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依次判断即可解答.【解析】①3''''4AB ACA B A C==,∠A=∠A′=45°,根据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相应的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得△ABC∽△A′B′C′;②5''''7AB ACB C A B==,∠A=∠B′=47°,根据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相应的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得△ABC∽△B′C′A′;③1''''2AB ACA B B C==,∠A=∠B′=47°,根据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相应的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得△ABC∽△B′A′C′.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熟知判定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例1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DE∥BC交AB于点E,点F在AB上,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不再添加辅助线及其他字母),使△FCB∽△ADE.【答案】答案不唯一,如CF∥DA【解析】分析:在题中,由平行可知一对角相等,要想相似,再找一对角相等即可,因此可添加一组平行,找同位角相等即可.详解:添加条件:CF∥DA.理由如下:∵CF∥DA,∴∠A=∠CFE.∵DE∥BC,∴∠DEA=∠B,∴△FCB∽△ADE.故答案为:答案不唯一,如CF∥DA.点睛:这是一道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开放性的题,答案不唯一.例14.如图,已知△ABC中,D为边AC上一点,P为边AB上一点,AB=12,AC=8,AD=6,当AP的长度为__时,△ADP和△ABC相似.【答案】4或9.【解析】当△ADP∽△ACB时,需有AP ADAB AC=,∴6128AP=,解得AP=9.当△ADP∽△ABC时,需有AP ADAC AB=,∴6812AP=,解得AP=4.∴当AP的长为4或9时,△ADP和△ABC相似.【过关检测】一、单选题1.如图,AD、BC相交于点O,由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OB与△DOC相似的是()A.AB∥CD B.A D∠=∠C.OA OBOD OC=D.OA ABOD CD=【答案】D【分析】本题中已知∠AOB=∠DOC是对顶角,应用两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即可作出判断.【解析】解:A、由AB∥CD能判定△AOB∽△DO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由∠AOB=∠DOC、∠A=∠D能判定△AOB∽△DO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由OA OBOD OC=、∠AOB=∠DOC能判定△AOB∽△DO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已知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OA ABOD CD=,但其夹角不一定对应相等,不能判定△AOB与△DOC相似,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两个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②有两个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其夹角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③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2.在△ABC中,直线DE分别与AB、AC相交于点D、E,下列条件不能推出△ABC与△ADE相似的是()A.AD AEBD EC=B.∠ADE=∠ACBC.AE﹒AC=AB﹒AD D.AD DE AB BC=【答案】D【分析】由题意可得一组对角相等,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添加条件即可.【解析】解: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由AE﹒AC=AB﹒AD得AD ACAE AB,且∠A=∠A,故可得△ABC与△ADE相似,所以选项C不符合题意;而D不是夹角相等,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4)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3.下列各组图形中,不一定相似的是()A.各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B.各有一个角是9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C.各有一个角是6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D.各有一个角是5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答案】D【分析】根据相似图形的定义,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对各选项分析判断求解.【解析】A、各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100°的角只能是顶角,夹顶角的两边成比例,所以一定相似;B、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锐角都是45°,相等,所以一定相似;C、各有一个角是6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对对应角相等,所以一定相似;D 、各有一个角是5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可能是顶角为50°,也可能底角为50°,所以对应角不一定相等,所以不一定不相似;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图形的判断,严格按照判定定理即可,另外,熟悉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对解题也很关键.4.如图,已知12,∠=∠则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 ADE ∆∆的是( )A .AB BC AD DE = B .AB AC AD AE = C .B ADE ∠=∠ D .C E ∠=∠【答案】A【分析】先根据∠1=∠2得出∠BAC=∠DAE ,再由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判定即可.【解析】解:∵∠1=∠2,∴∠BAC=∠DAE . A. AB BC ADDE =,∠B 与∠D 的大小无法判定,∴无法判定△ABC ∽△ADE ,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 AB AC AD AE=,∴△ABC ∽△ADE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 B ADE ∠=∠∴△ABC ∽△ADE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 C E ∠=∠∴△ABC ∽△ADE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熟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有两边成比例且一对内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②有一对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③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④一条直线截三角形两边所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判定即可;【解析】①必须是夹角,故错误;②有一对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正确;③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正确;④必须是第三边的平行线,故错误;故答案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准确判断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ADE=∠ACD=∠ABC,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A.1对B.2对C.3对D.4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DE=∠ACD=∠ABC,∴DE∥BC,∴△ADE∽△ABC,∵DE∥BC,∴∠EDC=∠DCB,∵∠ACD=∠ABC,∴△EDC∽△DCB,同理:∠ACD=∠ABC,∠A=∠A,∴△ABC∽△ACD,∵△ADE∽△ABC,△ABC∽△ACD,∴△ADE∽△ACD,∴共4对,故选D.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平行线的判定.∆∆的是()7.如图,下列选项中不能判定ACD ABCA.2=⋅B.2AC AD AB=⋅BC BD ABC .ACD B ∠=∠D .ADC ACB ∠=∠【答案】B【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逐个判断即可.【解析】解:A 、∵AC 2=AD•AB , ∴AC AB AD AC =, ∵∠A=∠A ,∴△ACD ∽△ABC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BC 2=BD•AB , ∴BC AB BD BC=, ∵∠B=∠B ,∴△BCD ∽△ABC ,不能推出△ACD ∽△ABC ,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 、∵∠A=∠A ,∠ACD=∠B ,∴△ACD ∽△ABC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 、∵∠A=∠A ,∠ADC=∠ACB ,∴△ACD ∽△ABC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熟记并理解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 8.在△ABC 中,D 为AB 上一点,过点D 作一条直线截△ABC ,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这样的直线可以作( )A .2条B .3条C .4条D .5条【答案】C【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析,即可做出判断.【解析】满足条件的直线有4条,如图所示:如图1,过D 作DE ∥AC ,则有△BDE ∽△BAC ;如图2,过D 作DE ∥BC ,则有△ADE ∽△ABC ;如图3,过D 作∠AED=∠B ,又∠A=∠A ,则有△ADE ∽△ACB ;如图4,过D 作∠BED=∠A ,又∠B=∠B ,则有△BED ∽△BAC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答的关键是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理解与灵活运用.9.在Rt △ABC 和Rt △DEF 中,∠C=∠F=90°,由下列条件判定△ABC ∽△DEF 的是( )①∠A=55°,∠D=35°;②AC=3,BC=4,DF=6,DE=8;③AC=9,BC=12,DF=6,EF=8;④AB=10,AC=8,EF=9,DE=15.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即可.【解析】解:如图示,在Rt △ABC 和Rt △DEF 中,∠C=∠F=90°,①55A ∠=︒905535B35D ,B D ∴∠=∠C F ∠=∠ABC EDF ∴∆∆∽,故①是不正确的;9=AC ,12BC =,6DF =,8EF =, ∴32ACBC DF EF , C F ∠=∠,ABC DEF ∴∆∆∽, 故③是正确的;10AB =,6BC =,15DE =,9EF =, ∴23ABBC DE EF , C F ∠=∠,ABC DEF ∴∆∆∽;故④是正确的;∵3AC =,4BC =,6DF =,8DE =, ∴12ABBC DF DE ,C F ∠=∠ 有一组角相等两边对应成比例,但该组角不是这两边的夹角,故不相似;故②是错误的;综上所述③④是正确的,正确的有2个,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角对应相等,两组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10.如图,在正三角形ABC 中,点D 、E 分别在AC 、AB 上,且13AD AC =,AE=BE ,则有( )A .△AED ∽△BEDB .△AED ∽△CBDC .△AED ∽△ABDD .△BAD ∽△BCD【答案】B【分析】 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即根据已知中正三角形ABC 中,D 、E 分别在AC 、AB 上,13AD AC =,AE=BE ,我们可以分别得到:△AED 、△BCD 为锐角三角形,△BED 、△ABD 为钝角三角形,然后根据锐角三角形不可能与钝角三角形相似排除错误答案,得到正确答案.【解析】由已知中正三角形ABC 中,D 、E 分别在AC 、AB 上,13AD AC =,AE=BE , 易判断出:△AED 为一个锐角三角形,△BED 为一个钝角三角形,故A 错误;△ABD 也是一个钝角三角形,故C 也错误;但△BCD 为一个锐角三角形,故D 也错误;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题关键在于可以直接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大小不同,形状相同,排除错误答案,得到正确结论.11.下列条件,能使ABC 和111A B C △相似的是( )A .1111112.5,2,3;3,4,6AB BC AC A B BC AC ======B .11111192,3,4;3,6,2AB BC AC A B B C AC ====== C .11111110,8;6,5AB BC AC A B BC AC =====D .1111111,5,3;15,23,6AB BC AC A B BC AC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解析】解:A 、11112.55213642AB BC A B B C ==≠==,不能使ABC ∆和△111A B C 相似,错误; B 、11111123242933632AB BC AC A B AC B C =======,能使ABC ∆和△111A B C 相似,正确; C 、111110568853565AB BC A B B C ==≠==,不能使ABC ∆和△111A B C 相似,错误; D 、11111656623AB BC A C B C ==≠=,不能使ABC ∆和△111A B C 相似,错误;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识别三角形相似,除了要掌握定义外,还要注意正确找出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0,4),B (2,0),点C 在第一象限,若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 相似(不包括全等),则点C 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如图①,∠OAB =∠1BAC ,∠AOB =∠1ABC 时,△AOB ∽△1ABC .如图②,AO ∥BC ,BA ⊥2AC ,则∠2ABC =∠OAB ,故△AOB ∽△2BAC ;如图③,3AC ∥OB ,∠ABC 3=90︒,则∠ABO =∠CAB ,故△AOB ∽△3C BA ;如图④,∠AOB =∠4BAC =90︒,∠ABO =∠4ABC ,则△AOB ∽△4C AB .故选D .二、填空题13.如图,在△ABC 中,DE ∥BC ,则DE BC=______.【答案】=AB AD AE AC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ADE=∠B ,∠AED=∠C ,利用“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证得△ADE ∽△ABC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析】∵DE ∥BC ,∴∠ADE=∠B ,∠AED=∠C , ∴△ADE ∽△ABC , ∴=AB AD AE AC, 故答案为:=AB AD AE A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的关键. 14.如图,在△ABC 中,DE ∥BC ,13ADBD ,则△ABC ∽______,其相似比为______.【答案】△ADE41【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判定相似三角形即可;【解析】∵DE ∥BC ,∴ABCADE , ∵13AD BD , ∴1A 4AD B =, ∴4A 1=AB D ;故答案是△ADE和4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准确分析是解题的关键.15.点D在ABC的边AB上,且2AC AD AB=⋅,则ABC ACD,理由是_______.【答案】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分析】先依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得.【解析】依题意,画图如下:2AC AD AB=⋅,即AB AC AC AD=,又A A∠=∠,ABC ACD~∴(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故答案为: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16.如图,添上条件________,则ABC ADE∽.【答案】∠ABC=∠ADE(答案不唯一)【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添加即可.【解析】添上∠ABC=∠ADE条件,则△ABC∽△ACD.理由:∵∠ABC=∠ADE ,∠A=∠A ,∴△ABC ∽△ACD .故答案为∠ACD=∠B (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相似;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键.17.如图,∠DAB=∠CAE ,请补充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使△ABC ∽△ADE .【答案】解:∠D=∠B 或∠AED=∠C .【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再补充一个相等的角即可.【解析】解:∵∠DAB=∠CAE∴∠DAE=∠BAC∴当∠D=∠B 或∠AED=∠C 或AD :AB=AE :AC 或AD•AC=AB•AE 时两三角形相似.故答案为∠D=∠B (答案不唯一).18.在ABC 和A B C '''中,若B B '∠=∠,6AB =,8BC =,4B C ''=,则当A B ''=________时,ABCA B C '''.【答案】3【分析】 在ABC 和A B C '''中,已知了B B '∠=∠,要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利用定理“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得到AB BC A B B C '''=',即可求出A B ''的值. 【解析】由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若要使ABC A B C ''',已知'B B ∠=∠,只要::AB BC A B B C ''''=即可,解得3A 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利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两三角形相似方法为图形补充条件,紧扣定理构成比例式是解题的关键.19.如图,E 是□ABCD 的边BA 延长线上的一点,CE 交AD 于点F ,图中______对相似三角形.【答案】3【分析】由□ABCD 可得//AB CD ,//AD BC ,再由平行线性质推导而证明△AFE ∽△CFD ∽△BCE ,从而完成求解.【解析】∵□ABCD∴//AB CD ,//AD BC∴E DCF ∠=∠,EAF EBC ∠=∠∵AFE CFD ∠=∠∴AEF DCF ∽∵EAF EBC ∠=∠,AEF BEC ∠=∠∴AFE BCE ∠=∠∴△CFD ∽△BCE∴△AFE ∽△CFD ∽△BCE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求解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得到答案.20.如图,在矩形ABCD 中,6AB =,12AD =,点E 在边AD 上,8AE =,点F 在边DC 上,则当EF =________时,ABE △与DEF 相似.【答案】5或203 【分析】 若要ABE △与DEF 相似,则需要对应直角边成比例,代入数值计算即可.【解析】由题意,知ABE △与DEF 都是直角三角形,所以当AB BE DE EF =或AE BE DE EF=时,ABE △与DEF 相似, 由6AB =,8AE =,12AD =,得10BE =,4DE =,∴6104EF =或8104EF=, ∴EF =5或203. 故答案为: 5或203. 【点睛】ABE △与DEF 相似和ABE DEF △△∽是有区别的,前者没有明确两个三角形的对应关系,后者已给出了对应关系,因此前者要分类讨论.21.如图所示,在正方形网格上有6个斜三角形,①△ABC ,②△BCD ,③△BDE ,④△BFG ,⑤△FGH ,⑥△EFK ,在②~⑥中,与三角形①相似的有____(填序号)【答案】③④⑤【分析】两三角形三条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据此即可解答.【解析】解: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ABC的各边长分别为1②△BCD的各边长分别为1③△BDE的各边长分别为2、△ABC各边长的2倍);④△BFG的各边长分别为5(为△ABC⑤△FGH的各边长分别为2(为△ABC⑥△EFK的各边长分别为3根据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得到与三角形①相似的是③④⑤.故答案为③④⑤.【点睛】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掌握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是解题的关键.22.定义:我们知道,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这个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如果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但不全等,我们就把这条对角线叫做这个四边形的相似对角线,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BD是它的相似对角线,∠ABC=70°,BD平分∠ABC,那么∠ADC=____________度【答案】145【分析】先画出示意图,由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可知,在△ABD和△DBC中,已知∠ABD=∠CBD,所以需另一组对应角相等,若∠A=∠C,则△ABD与△DBC全等不符合题意,所以必定有∠A=∠BDC,再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列式求解.【解析】解: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已知∠ABD=∠CBD,△ABD与△DBC相似,但不全等,∴∠A=∠BDC,∠ADB=∠C.又∠A+∠ABC+∠C+∠ADC=360°,∴2∠ADB+2∠BDC+∠ABC=360°,∴∠ADB+∠BDC=145°,即∠ADC=145°.【点睛】对于新定义问题,读懂题意是关键.三、解答题23.如图,BD、AC相交于点P,连接BC、AD,且∠1=∠2,求证:△ADP∽△BCP.【答案】见解析【分析】根据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得解.【解析】证明:∵∠1=∠2,∠DPA=∠CPB,∴△ADP∽△BCP.【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各种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2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CD上的一点,F是BC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F,BE的延长线交DF于点G,求证:△BGF∽△DCF.【答案】见解析.【分析】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DC=BC ,∠DCB =∠DCF =90°,由CE=CF 可得出△DCF ≌△ECB ,故∠CDF=∠CBE ,再根据∠F 为公共角即可得出结论.【解析】∵正方形ABCD∴∠DCB=∠DCF=90︒,DC=BC∵CE=CF∴△DCF ≌△ECB∴∠CDF =∠CBE∵∠CDF +∠F=90︒∴∠CBE +∠F=90︒∴∠BGF=90︒=∠DCF∴△BGF ∽△DCF【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熟知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如图,∠C=90°,AC=CD=DE=BE ,试找出图中的一对相似三角形,并加以证明.【答案】△ADE ∽△BDA【分析】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得2CD ,进而有2ED AD AD BD ==,又∠ADB=∠ADB ,利用“两组边对应成比例及其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证得△ADE ∽△BDA .【解析】∵∠C=90°,AC=CD=DE=BE ,∴2CD ,BD=2CD , ∴2ED AD AD BD ==, ∵∠ADB=∠ADB ,。
4.4__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__
第1课时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一)
1.如图4-4-1,AB ∥CD ,AC 与BD 相交于点O ,则下列比例式中,正确的是( C ) A.AB CD =OA AC B.OA OC =OB
BD
C.AB CD =OB OD
D.BD AC =
OB
OC
【解析】 ∵AB ∥CD ,∴∠A =∠C ,∠B =∠D ,∴△AOB ∽△COD ,∴AB CD =OB OD
.故选C.
图4-4-1 图4-4-2
2.如图4-4-2,已知AB ∥CD ,AD 与BC 相交于点P ,AB =4,CD =7,AD =10,则AP 的长为( A ) A.4011 B.407 C.7011 D.704
【解析】 ∵AB ∥CD ,∴∠A =∠D ,∠B =∠C ,
∴△ABP ∽△DCP ,∴AB DC =AP DP ,即47=AP 10-AP
,
∴AP =40
11
.故选A.
3.[2016·盐城]如图4-4-3,点F 在▱ABCD 的边AB 上,射线CF 交DA 的延长线于点E ,在不添加辅助线的情况下,与△AEF 相似的三角形有( C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解析】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AB ∥DC ,
∴△AEF ∽△BCF ,△AEF ∽△DEC , ∴与△AEF 相似的三角形有2个.故选C.
图4-4-3 图4-4-4
4.如图4-4-4,在▱ABCD 中,E 是边AD 的中点,EC 交对角线BD 于点F ,则EF ∶FC =( D ) A .3∶2 B .3∶1 C .1∶1
D .1∶2
【解析】 ∵AD ∥BC ,
∴∠CED =∠ECB ,∠BDE =∠DBC , ∴△DEF ∽△BCF , ∴DE BC =EF
CF
.
∵E 是边AD 的中点, ∴AE =DE =12AD =1
2
BC ,
∴EF FC =1
2
.故选D. 5.[2016·安徽]如图4-4-5,在△ABC 中,AD 是中线,BC =8,∠B =∠DAC ,则线段AC 的长为( B )
图4-4-5
A .4
B .4 2
C .6
D .4 3
【解析】 ∵BC =8,∴CD =4,
在△CBA 和△CAD 中,∠B =∠DAC ,∠C =∠C , ∴△CBA ∽△CAD ,∴AC BC =DC AC
,
∴AC 2
=DC ·BC =4×8=32,∴AC =±42, ∵AC >0,∴AC =4 2.故选B.
6.[2016·丹东模拟]如图4-4-6,CD 是Rt △ABC 的斜边AB 上的高线,图中与△ADC 相似的三角形为__△ACB 或△CDB __(填一个即可).
图4-4-6图4-4-7
7.[2016·娄底]如图4-4-7,已知∠A =∠D ,要使△ABC ∽△DEF ,还需添加一个条件,你添加的条件是__AB ∥DE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__(只需写一个条件,不添加辅助线和字母).
【解析】 ∵∠A =∠D ,
∴当∠B =∠DEF 时,△ABC ∽△DEF , ∵当AB ∥DE 时,∠B =∠DEF , ∴添加AB ∥DE 时,△ABC ∽△DEF .
8.如图4-4-8,在△ABC 中,AB =2,AC =4,将△ABC 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 ′B ′C ,使CB ′∥AB ,分别延长AB ,CA ′相交于点D ,则线段BD 的长为__6__.
图4-4-8
【解析】 ∵将△ABC 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 ′B ′C , ∴AC =A ′C =4,AB =A ′B ′=2,∠A =∠CA ′B ′. ∵CB ′∥AB ,∴∠B ′CA ′=∠D , ∴△CAD ∽△B ′A ′C , ∴
CA B ′A ′=AD A ′C ,即42=AD
4
,解得AD =8, ∴BD =AD -AB =8-2=6.
9.如图4-4-9,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若DE ∥BC ,AD =3,AB =5,求DE BC
的值.
图4-4-9
解:∵DE ∥BC ,∴∠ADE =∠B ,∠AED =∠C ,则△ADE ∽△ABC ,∴DE BC =AD AB =3
5
.
10.如图4-4-10,在△ABC 与△ADE 中,∠C =∠E ,∠1=∠2.
图4-4-10
(1)证明:△ABC ∽△ADE ;
(2)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使△ABC ≌△ADE .你补充的条件为__AB =AD (答案不唯一)__. 解:(1)证明:∵∠1=∠2, ∴∠1+∠DAC =∠2+∠DAC , ∴∠BAC =∠DAE .∵∠C =∠E , ∴△ABC ∽△ADE .
11.[2017·株洲]如图4-4-11,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EF 的斜边EF 上,EF 与BC 相交于点G ,连结CF .求证: (1)△DAE ≌△DCF ; (2)△ABG ∽△CFG .
图4-4-11 第11题答图
证明:(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ED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DC =∠EDF =90°,AD =CD ,DE =DF , ∴∠ADE +∠ADF =∠ADF +∠CDF , ∴∠ADE =∠CDF ,
在△DAE 和△DCF 中,⎩⎪⎨⎪
⎧DE =DF ,∠ADE =∠CDF ,DA =DC ,
∴△DAE ≌△DCF (SAS );
(2)如答图,延长BA,交ED于点M,
∵△ADE≌△CDF,
∴∠EAD=∠FCD,
即∠EAM+∠MAD=∠BCD+∠BCF,
∵∠MAD=∠BCD=90°,
∴∠EAM=∠BCF,
∵∠EAM=∠BAG,
∴∠BAG=∠BCF,
∵∠AGB=∠CGF,
∴△ABG∽△CFG.
12.已知:如图4-4-12,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DE∥BC,过A,D,C 三点的圆交DE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FCE∽△ABC.
图4-4-12
证明:∵DE∥BC,
∴∠FDA=∠B.
∵∠FCE=∠FDA,
∴∠FCE=∠B,
又∵∠A=∠F,
∴△FCE∽△ABC.
13.如图4-4-13,AB是⊙O的直径,BE⊥CD于点E.
求证:AB·BE=BC·BD.
图4-4-13 第13题答图
证明:如答图,连结AD.
∵AB是⊙O的直径,
∴∠ADB=90°.
又∵BE⊥CD,
∴∠ADB=∠CEB.
又∵∠A=∠C,
∴△CBE∽△ABD,
∴
AB
BC
=
BD
BE
,
∴AB·BE=BC·BD.
14.如图4-4-14,在▱ABCD中,过点A作AE⊥BC,垂足为E,连结DE,F为线段DE上一点,且∠AFE=∠B.
(1)求证:△ADF∽△DEC;
(2)若AB=8,AD=63,AF=43,求AE的长.
图4-4-14
解:(1)证明:∵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B∥CD,AD∥BC,
∴∠C+∠B=180°,∠ADF=∠DEC.
又∵∠AFD+∠AFE=180°,∠AFE=∠B,
∴∠AFD=∠C,∴△ADF∽△DEC;
(2)∵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CD=AB=8.∵△ADF∽△DEC,
∴
AD
DE
=
AF
DC
,∴DE=
AD·CD
AF
=
63×8
43
=12.
在Rt △ADE 中,由勾股定理,得
AE =DE 2-AD 2=122-(63)2=6.
15.[2017·杭州]如图4-4-15,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AC ,AB 上,AG ⊥BC 于点G ,AF ⊥DE 于点F ,∠EAF =∠GAC .
图4-4-15
(1)求证:△ADE ∽△ABC ; (2)若AD =3,AB =5,求AF AG
的值. 解: (1)证明:∵AG ⊥BC ,AF ⊥DE , ∴∠AFE =∠AGC =90°, ∵∠EAF =∠GAC ,∴∠AED =∠C , ∵∠EAD =∠BAC ,∴△ADE ∽△ABC ; (2)由(1)可知△ADE ∽△ABC ,
∴AD AB =AE AC =35
. 由(1)可知∠AFE =∠AGC =90°, ∵∠EAF =∠GAC ,∴△EAF ∽△CAG ,
∴AF AG =AE AC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