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湖南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预测(五)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2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预测归纳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既包括人的心理和行为,也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但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主。
2、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
3、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4、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他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6、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冯特,意识结构为研究对象,基本的心理元素,研究构成要素。
7、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S-R)公式来表示,这是早期的行为主义,也称为“古典行为主义”。
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被称为“新行为主义”。
8、格式塔式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9、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注重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和动机、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他提出了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模型。
10、认知心理学:1967年,奈赛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特指信息加工心理学。
11、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
强调人的善性自我实现及个性差异。
12、进化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受达尔文关于自然选择进化论的影响。
13、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作出科学的描述(知其然)、解释(知其所以然)、预测(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会出现某种反应)和控制(指导)。
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作出描述,最高目标是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控制。
1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与教育心理学既具有共性,又具有独特性。
15、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知识点一、填空题(有15空,共15分)1、高等教育心理学史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P272、教学反思分为(具体经验阶段)、(观察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和(积极验证阶段)四个环节。
P593、发散思维具有三种基本特性,即(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
P2564、最早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是(形式训练说),它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P1425、研究表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知识点一、填空题(有15空,共15分)1、高等教育心理学史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P272、教学反思分为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和(积极的验证阶段)四个环节。
P593、发散思维具有三种基本特性,即(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
P2564、最早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是(形式训练说),它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P1425、研究表明,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P1996、价值内化的五个水平是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
P2937、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P228、反思包括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三种类型。
P589、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两种类型。
这是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动机分类反思。
P11610、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驱动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驱动力)三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明,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干扰)和(后摄干扰)。
高等教育心理学笔记整理题型:选择15*2’填空10*1’简答40’论述20’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相互关系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研究对象界定:由广义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由狭义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性质:1,学校教育心理学分支学科2,特色强调“高”与“专”:高指高等,高级。
专指专业化和专门化。
3,研究对象是青年中期的大学生4,为实现高效的三大社会职能提供心理学依据。
三大社会职能: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
高等教育在教法上的特殊性表现在:1,教学中教的比重降低。
2,教学上由传授法向指导法转化。
3,校内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五个内容体系: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2,心理研究3,高校德育、自我意识及群体心理等方面的研究4,高校教师心理5,教学心理研究学习意义:(关键词)1,提高高校师资水平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惊喜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历程:标志:桑代克三卷本《教育心理学》1913中国古代:孔子,孟子,荀子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灵魂论》,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裴斯洛齐《论教学方法》《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孩子》,赫尔巴特“意识阈和统觉团”。
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桑代克1913 出版《教育心理学》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不同派系的观点:联结派:情境唤起反应认知派:有目的的对情境的整体理解而产生“顿悟”,学习在于靠主观的组织作用形成“完形”和“认知”联结-认知派: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不是直接的,存在内部的中介环节。
学习是主体对情境的领悟而形成图示或认知结构而实现。
强调学习的外部,也强调内部。
人本主义派:学习观上强调“学习者中心”,重视自我经验、需要、愿望、情感等。
现代信息加工教育心理学派:将认知过程或学习过程看做信息加工的过程:获得、传递、变换、储存和提取。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预测归纳汇总
中公教师考试网为考生整理了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预测归纳汇总,希望有助于各位考生备考。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预测归纳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预测归纳一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预测归纳二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预测归纳三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预测归纳四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预测归纳五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预测归纳六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预测归纳七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预测归纳八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预测归纳九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预测归纳十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预测归纳十一
更多信息关注内蒙古人事考试信息网
文章来自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广义。
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
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4、学习与教学的五要素和三过程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5、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①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②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④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6、⑴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捷克的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心理学题型:填空1*15;名词解释5*4;简答6*5;论述1*20;案例分析1*15第一编一、填空和名词解释美国心理学家XXX,他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
1对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作出突出贡献的是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3教师领导方式的类型: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
4教学风格: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
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即5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研究行为和研究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6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方面。
7教学反思:对于举动的反思;举动中的反思;为举动反思。
8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举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二、简答(一)高等教育心理研究的方法论原则(简答或填空)4教育性原则:研究方法应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原则,能够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绝不能为了获取某些研究材料,而违背教育的原则和规律,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
(二)教学反思过程1具体经验阶段:这一阶段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试图改变这种状况,进入反思。
2观察与分析阶段:借助自述回忆、录音录像等获得观察数据,收集并分析有关经验,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的思想、行为、信念、价值观等。
3重新概括阶段: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反思旧思想,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政策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4积极的验证阶段:检验上阶段所构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界定教育心理学:广义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狭义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是研究在高等学校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学科。
(了解)★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认识)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特色是强调“高”与“专”高指“高等”和“高级”;专指“专业化”和“专门化”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了解)4.高等教育心理学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提供心理学依据(1)高校的三大职能: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2)高等教育在教法上的特殊性表现在:①教学中教的比重逐渐降低,学的比重逐渐增加;②教学上由传授法向指导法转化,学习法由再现式向探求式转化;③校内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五个方面)(掌握)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实质是解决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问题。
包括含义界定、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高等教育与心理学及教育心理学的关系等。
2.高等学校学习心理研究。
3.高校德育、自我意识及群体心理等方面的研究4.高校教师心理研究5.高校教学心理研究四、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相互关系(了解)★1.高等教育学:(1)本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2)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3)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高等教育心理学:(1)定义: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3)充分反映了高等教育的本质。
2.学习高校教育心理学,对于高校教师至少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在教育实践中如何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1)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2)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2015年湖南省教资考试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提要(二)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对于认知过程的相关知识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以及中学生的特点重点掌握。
对于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比如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学习策略等应重点掌握,并能运用相关的理论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第一节认知过程高频考点提要:1.感觉;2.知觉;3.注意;4.记忆;5.思维;6.想象。
第二节学习动机高频考点提要:1.学习动机的含义;2.学习动机的构成;3.学习动机的功能;4.学习动机的理论;5.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三节学习迁移高频考点提要:1.学习迁移的概念;2.学习迁移的分类;3.学习动机的理论;4.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第四节学习策略高频考点提要:1.学习策略的概念;2.学习策略的特征;3.学习策略的分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第五节学习理论高频考点提要: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2.认知学习理论:苛勒的完型一顿悟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中学生发展心理的相关知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应重点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掌握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结构,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
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概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理论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与教育的要素,学习与教育的过程两大方面。
学习与教学要素:1、学生(是主体。
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2、教师(是关键);3、教学内容(是传递信息的主要部分);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5、教学环境(是接触社会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是核心内容)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2、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状况: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捷克——夸美纽斯(遵循自然的思想,按照人的本性组织教育和学习)瑞士——裴斯泰洛奇(《论教育学》“教育要心里化“)俄国——卡普杰列夫(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为明代书)美国——桑代克(从动物身上做实验,从此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产生)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前苏联——维果斯基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廖世承——《教育心理学》3.走向成熟的教育心理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此后人主义思潮掀起。
奥苏伯尔——用认知的观点来研究学生的学习。
4.教育学的完善(20世纪80年代至今)布鲁纳总结:心理学的研究表现在四个方面:①主动性研究;②反思性研究,前苏联的教育之父乌申斯基;③合作性研究;④社会文化研究补充:研究的各种方法和原则:观察法(最基本的方法)、实验法(用的范围广,成就最大)、个案法(从出生到现在的研究)、调查法、测量法(从标准化的试题来了解心理)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道德性原则。
湖南高等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题目以及参考答案--仅供参考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1.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BA.巴甫洛夫B.桑代克C.布鲁纳D.奥苏泊尔2.注意属于个体心理构成中---------方面的表现。
BA心理动力 B心理过程 C心理状态 D心理特征3.下列哪种方法属于调查研究法 BA观察法 B谈话法 C个案法 D测量法4.研究大学生心理特点时,应考虑年级差异,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影响的诸要素。
这是强调要遵循原则。
BA.客观性B.发展性C.系统性D.教育性4.首先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 AA.裴斯泰洛齐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桑代克5.教育心理学是研究---------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DA德育与智育 B知识与技能C动机与迁移 D学习与教学6.在正常教学班级开展教材教学实验研究,这是采用 A 的研究方法A自然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 个案法第三章高校学生的学习心理概述1.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BA运动员吃兴奋剂提高了成绩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C入芝兰之室久而闻不知其香 D个体青春期的变声2. 在下列常用的教育管理方式中属于负强化的是 CA忽视 B惩罚 C警告 D表扬3. “杀鸡给猴看”产生的是——强化效应。
CA 外在B 自我C 替代D 内在4.“对做好一份工作的奖励就是这份工作已做好了”,这种说法中隐含了下列哪类强化, BA 外在B 自我C 替代 D消极5.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惩罚 A 强化。
A不是 B属于正 C属于负 D属于消极6.某生上课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上时,就不大可能被提问,于是他就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行为。
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该生曾受到过 A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塑造7.在商业促销活动时,一些商家常常把幸运的获奖者放在他们的宣传中,想以此引起人们的A替代性学习 B建构学习 C试误学习 D顿悟学习 A8.当一个不守纪律的学生表现出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时,教师撤销对他的处罚,这属于A消退 B正强化 C负强化 D惩罚 C9.下列属于桑代克通过研究动物学习提出的学习律的是 DA强化律 B反馈律 C惩罚律 D效果律10.学生李亦看到同学在体育课不遵守纪律,随便离开操场而没有遇到麻烦,于是他也参与进去。
2015湖南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
点预测(五)
湖南教师资格网整理了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常见考点,仅供考生参考。
1、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2、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作用和外部动机作用。
内部动机作用是指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学习活动或学习者自身,不需要施加外力的影响。
外部动机作用是指在学习活动或学习者以外的客观因素的激发下而产生的学习动力,它是由外部的一些刺激人为地影响学生而产生的一种学习动力。
3、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了学习效率和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容易的任务,学习效率随着动机作用的增强而提高,增加任务的难度,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低。
中等强度的动机学习效率最高。
4、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学习动机的多样性;学习动机的发展性;学习动机的间接性;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5、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
它是人类特有的动机。
6、“成就动机”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默里所提出的“成就需要”。
他为了测量人格与需要,制定了主题统觉测验(TAT)。
7、阿特金森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两种: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为;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表现为想方设法逃脱成就活动,避免预料到的失败结果。
他认为追求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由三种因素决定:动机;期望;诱因。
8、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把众多的原因按特性划分为三个维度: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维度。
9、对未来成功和失败的期望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先前成败结果归隐的稳定性,原因的稳定性归因会影响成败期望的继续,这就是“期望原理”。
10、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更多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及备考资料见:湖南教师资格网
(/html/js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