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教育】学员讲义·初中物理 第3讲 质量和密度
- 格式:doc
- 大小:508.29 KB
- 文档页数:6
业副市器成阳光实验学校 质量和密度[中考目标聚焦] [知识络梳理][课前夯实根底]根底知识稳固 1(1)(2)、单位:单位制:主单位 ,常用单位: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 一个苹果约 150一头大象约 6 一只鸡约22、质量的测量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 ,室常用的测量工具 ,也可用 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 计算出物体质量。
3、天平的使用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 ,把游码放在 。
③“调〞:调节天平 使指针指在 ,这时 。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 ,用 向 加减砝码,并调节 ,直到 。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考前须知: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枯燥、清洁。
二、密度4、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探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如下表,〔1〕将上表填完整〔2〕比拟1、2两次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_______〔3〕比拟2、3两次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是_______〔4〕比拟1、4两次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密度的概念〔1〕、义: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单位制:主单位 ,常用单位 。
这两个单位比拟: 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1kg/m 3=10-3g/cm 36、密度的用〔1〕根据密度鉴别物质。
〔2〕根据密度要求选择材料。
质量和密质量义 单位测量工具 密度的测量原理:ρ=m/v 天平的使用和质量的测量量筒的使用:读数时将量筒放在水平 位置,然后正视,视线与筒内液体积测量: (1)V=Sh (2)排水法V 物体=V 排开的水ρm V= Vm ρ= V mρ=〔3〕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
初三物理专题:质量和密度【本讲主要内容】专题:质量和密度1.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
掌握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知道测量质量的工具。
2. 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记住水的密度。
3. 理解为什么要引入密度概念,以及密度概念的表述和密度公式。
4. 掌握密度的计算和单位换算。
5. 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基本方法。
6. 密度的应用、理解密度知识的三个方面的主要应用。
7. 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一些物理特征。
重点、难点:1. 理解密度的概念——物质的一种特性。
2. 掌握密度的计算及应用。
3. 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基本方法。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一. 正确理解质量的概念不同的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往往是不相等的。
我们就用质量这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
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与它的形状、位置、状态等无关,所以我们说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可用天平去测量,用天平称量同一物体,无论是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称,称得的数值都是一样的,因为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发生变化。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
二. 怎样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相互区别、辨认的一种性质。
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
可以用来区别物质。
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力学特性,这一特性表现在:具有相同体积的不同的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或具有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不同,而对于不同种物质来说,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是不同的。
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一定的。
因此,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三. 正确理解密度公式Vm=ρ的物理意义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密度公式为:Vm =ρ 对同一种物质来说,比值Vm是确定不变的。
当物体的体积增大到几倍时,它的质量也就增大到几倍,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Vm保持不变,物质的密度跟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不随物质的质量,体积的改变而变化。
初中物理中的质量和密度的基础知识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初中物理中,质量和密度是最基础的概念之一。
理解这些概念对于学习物理学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应用。
一、质量的概念与单位质量是物体中的物质量大小。
因此,质量取决于物体所包含的物质量大小。
质量的国际标准单位是千克(kg)。
在初中物理中,我们通常使用克(g)作为质量的单位。
质量的测量方法是将物体放在天秤上并测量重量。
因为地球的引力对每个物体的作用力近似相等,所以物体的重量可以用质量来估算。
但重量取决于引力的大小,所以每个星球上的物体具有不同的重量。
质量总是不变的,与引力无关。
二、密度的概念与单位密度是物质级量和体积大小的比率。
它反映了物质的紧密程度。
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但在初中物理中,我们通常使用克每立方厘米(g/cm3)或克每毫升(g/mL)作为密度的单位。
密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密度=质量/体积。
例如,一块质量为50克的铁块,其体积为10立方厘米,则其密度为50克/10立方厘米=5克/立方厘米或5 g/cm3。
密度是每个物质固有的属性。
例如,铁的密度为7.8 g/cm3,而水的密度为1 g/cm3。
这意味着1立方厘米的铁比1立方厘米的水重7.8倍。
因此,密度也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不同的物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密度的不同来区分金属和非金属,或者鉴别真假钞票。
三、应用1.浮力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受的向上的作用力。
浮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密度和液体或气体的密度。
如果物体的密度高于液体中的密度,物体将下沉;如果物体的密度低于液体中的密度,物体将浮起。
例如,在洗澡时,我们可以感受到水的浮力。
当我们在水中放置一个球,它会浮起来。
球的密度低于水的密度,因此它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
2.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原理之一。
它是指在平衡状态下,杠杆两侧受到的扭矩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