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51单片机制作六位的电子数字钟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5
基于51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钟设计1. 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子时钟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介绍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钟的设计与实现。
51单片机因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编程等特点,在工业控制和教学实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阐述如何利用51单片机的这些特性来设计和实现一个具有基本时间显示、闹钟设定、温度显示等功能的电子钟。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将详细介绍51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为后续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将分析电子钟的功能需求,包括时间显示、闹钟设定、温度显示等,并基于这些需求进行系统设计。
将详细讨论电子钟的硬件设计,包括51单片机的选型、时钟电路、显示电路、温度传感器电路等。
软件设计部分将介绍如何通过编程实现电子钟的各项功能,包括时间管理、闹钟控制、温度读取等。
本文将通过实验验证所设计的电子钟的功能和性能,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电子钟的设计提供一种实用、经济、可靠的方法,同时也为51单片机的应用提供一个新的实践案例。
2. 51单片机概述51单片机,作为一种经典的微控制器,因其高性能、低功耗和易编程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智能仪器和家用电器等领域。
它基于Intel 8051微处理器的架构,具备基本的算术逻辑单元(ALU)、程序计数器(PC)、累加器(ACC)和寄存器组等核心部件。
51单片机的核心是其8位CPU,能够处理8位数据和执行相应的指令集。
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定时器计数器、并行IO口、串行通信口等。
其存储器分为程序存储器(ROM)和数据存储器(RAM)。
程序存储器通常用于存放程序代码,而数据存储器则用于存放运行中的数据和临时变量。
51单片机还包含特殊功能寄存器(SFR),用于控制IO端口、定时器计数器和串行通信等。
51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基于冯诺伊曼体系结构,即程序指令和数据存储在同一块存储器中,通过总线系统进行传输。
标签:DIY基于51单片机的旋转LED数字电子钟(红外线遥控调时)在网上看到不少老外做的各种旋转LED显示屏,非常COOL,我也动手用洞洞板试做了一个类似的显示屏,结果感觉还不错。
于是再接再励继续努力,将作品进一步改进,完善后制成如今这个样子。
由于刚学51单片机,加上制作电路板软件也是从零开始,的确花了我不少的时间和精力。
不过也就是在这艰难的独立制作中,真正学到了不少实在的东西。
本项目的关键是如何解决高速旋转的电路板如何供电,如何调时的问题。
我采用电机电刷的原理,将旋转轴钻空,通过一只插头将电源的从反面引到前面的电路板上,而这个旋转的插头又与固定在背板上的两个铜片接触的。
调时的问题有些困难,一是让电路板在旋转前与PC机相接,由电脑传送调时数据,这虽然可行但不方便。
还有就是用遥控方法,但此方案在调试方面有很大的困难。
显示方式上,我采用平衡式的两排LED,这除了在旋转时能较好的保持平衡外,主要能利用两边交替显示方式,比单排要快一倍。
本装置不仅是一个时钟,它还可以动态显示汉字及图案,这就看如何发挥了。
其具体制作过程如下:一。
旋转电机的制作从制作成本与方便考虑,选用旧电脑用的大软驱上的直流无刷电机,只是对局部进行改造。
就是这种古董软驱软驱上的直流无刷电机拆开后的电机仔细拆开直流电机,将带圆盘的铝轴从中开孔,让它刚好能插入一个插头。
将旋转轴加工成这样装配好以后按拆开时的顺序,反序将轴安装直流电机上。
电机装配完成后用两片铜片做的电刷电刷装好后的侧面图将电路板上较突出的元件改焊在反面,电机的电源接法。
从电路板标注的符号看,“+”为电源正,“G”为电源负,“C”与“M”端分别与电源正相连匀可使电机运转将一张旧唱片按电机座的位置开孔,而定位用的挡光板应根据电路板上感光组件的位置确定。
二。
电路板的制作本制作品用51单片机控制,具体电原理图如下:用Protel 99设计制作了电路板。
最后得到完成的作品。
遥控器用的是松下车载机的,只用了其中的六个键。
1、电子闹钟的硬件系统框架:设计出电子闹钟的基本整体框架。
2、电子闹钟的电源设计:采用交直流供电电源。
电子钟一般采用数码管等显示介质,因而必须以交流供电为主,以直流电源为后备辅助电源。
3、电子闹钟的主机电路设计:主要有1)系统时钟电路设计:对时间要求不是很高,只要能使系统可靠起振并稳定运行就行。
2)系统复位电路设计:本系统采用的是RC复位方式3)按键与按钮电路设计:按键与按钮电路设计中关键要考虑的就是按键的去抖动问题。
本系统采用软件去抖。
考虑到对时和设定闹铃时间操作的使用频率不高,为了精简系统和降低成本,本系统只设置两个按键。
a)SET键,对应系统的不同工作状态,具有3个功能:在复位后的待机状态下,用于启动设定时间参数(对时或定闹);在设定时间参数状态而且不是设定最低位(即分个位)的状态下,用于结束当前位的设定,当前设定位下移;在设定最低位(分个位)的状态下,用于结束本次时间设定。
b)+1键,用于对当前设定位进行加1操作。
4)闹铃声光指示电路设计:本系统采用声音指示,关键元件是蜂鸣器。
4、电子闹钟的显示电路设计:设计一个由LED数码管组成的显示电路,显示采用共阳极数码管,其目的是为了简化限流电路的设计和实现亮度可调的要求。
一功能模、设计指标:1. 显示时、分、秒。
2. 可以24小时制或12小时制。
3. 具有校时功能,可以对小时和分单独校时,对分校时的时候,停止分向小时进位。
校时时钟源可以手动输入或借用电路中的时钟。
4. 具有正点报时功能,正点前10秒开始,蜂鸣器1秒响1秒停地响5次。
5. 为了保证计时准确、稳定,由晶体振荡器提供标准时间的基准信号。
二、设计要求:1. 画出总体设计框图,以说明数字钟由哪些相对独立的块组成,标出各个模块之间互相联系,时钟信号传输路径、方向和频率变化。
并以文字对原理作辅助说明。
2. 设计各个功能模块的电路图,加上原理说明。
3. 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在面包上接线验证、调试各个功能模块的电路,在接线验证时设计、选择合适的输入信号和输出方式,在充分电路正确性同时,输入信号和输出方式要便于电路的测试和故障排除。
课程设计任务书摘要数字钟因其小巧,价格低廉,走时精度高,使用方便,功能多,便于集成化而受广大消费的喜爱,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单片机为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数字时钟数字钟,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应用也最广泛。
本次课程设计的时钟就是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配备LED显示模块、时钟模块、等功能模块的数字电子钟。
采用24小时制方式显示时间。
文章主要从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两个大的方面。
硬件电路设计主要包括中央处理模块、时钟模块,显示模块等几部分。
时钟电路采用DS1302芯片,并选用LED显示器。
软件方面用keil C语言来实现。
软硬件配合,达到电子时钟精准的显示。
关键字:单片机,时钟模块,精准目录1绪论 (2)1.1设计概述 (2)1.2技术简述 (2)1.3本课题的背景 (3)1.4本课题的意义 (3)2系统设计 (4)2.1设计目的 (4)2.2设计功能及要求 (4)2.3设计思路 (4)2.4硬件方案 (4)2.4.1时钟芯片的选择 (5)2.4.2显示屏的选择 (5)2.4.3单片机的选择 (5)2.5软件方案 (5)2.6整体方案 (6)2.7元器件清单 (6)3硬件设计 (7)3.1单片机最小系统 (7)3.1.1时钟电路 (7)3.1.2复位电路 (8)3.2时钟电路 (8)3.3电源电路 (9)3.4系统整体电路 (9)3.5系统仿真 (10)3.6硬件制作 (10)4软件设计 (11)4.1程序设计步骤 (11)4.2系统主程序 (11)4.3时钟模块子程序 (12)4.4显示模块子程序 (12)4.5主程序 (13)5联机调试 (14)6总结 (15)7参考文献 (16)1绪论1.1设计概述在单片机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其灵活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的设计,使单片机得到广泛的应用,从小的电子产品,到大的工业控制,单片机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数字电子时钟是基于单片机和DS1302时钟芯片的一种计时工具。
多功能电子数字钟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目录一课程设计题目-------------------------------- 3二电路设计--------------------------------------- 4三程序总体设计思路概述------------------- 5四各模块程序设计及流程图---------------- 6五程序及程序说明见附录------------------- **六课程设计心得及体会---------------------- 11七参考资料--------------------------------------- 12一题目及要求本次单片机课程设计在Proteus软件仿真平台下实现,完成电路设计连接,编程、调试,仿真出实验结果。
具体要如下:用8051单片机设计扩展6位数码管的静态或动态显示电路,再连接几个按键和一个蜂鸣器报警电路,设计出一个多功能电子钟,实现以下功能:(1)走时(能实现时分秒,年月日的计时)(2)显示(分屏切换显示时分秒和年月日,修改时能定位闪烁显示)(3)校时(能用按键修改和校准时钟)(4)定时报警(能定点报时)本次课程设计要求每个学生使用Proteus仿真软件独立设计制作出电路图、完成程序设计和系统仿真调试,验收时能操作演示。
最后验收检查结果,评定成绩分为:(1)完成“走时+显示+秒闪”功能 ----及格(2)完成“校时修改”功能----中等(3)完成“校时修改位闪”----良好(4)完成“定点报警”功能,且使用资源少----优秀二电路设计(电路设计图见附件电路图)(1)采用89C51型号单片机(2)采用8位共阴数码管(3)因为单片机输出高电平时输出的电流不足以驱动数码管,所以在P0口与8位数码管之间加74LS373来驱动数码管(4)P2口与数码管选择位直接加74LS138译码器(5)蜂鸣器接P3.7口。
因为单片机输出高电平时输出的电流不足以驱动蜂鸣器所以蜂鸣器,所以P3.7口与蜂鸣器直接接反相器再接蜂鸣器的一端,蜂鸣器的另一端接5V电源。
基于51单片机的简易电子钟设计一、设计目的现代社会对于时间的要求越来越精确,电子钟成为家庭和办公场所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本设计基于51单片机,旨在实现一个简易的电子钟,可以显示当前的时间,并且能够通过按键进行时间的调整和设置闹钟。
二、设计原理本设计主要涉及到51单片机的IO口、定时器、中断、LCD显示技术等方面知识。
1.时钟模块时钟模块采用定时器0的中断进行时间的累加和更新。
以1秒为一个时间单位,每当定时器0中断发生,就将时间加1,并判断是否需要更新小时、分钟和秒的显示。
同时,根据用户按键的操作,可以调整时间的设定。
2.显示模块显示模块采用16x2字符LCD显示屏,通过51单片机的IO口与LCD连接。
可以显示当前时间和设置的闹钟时间。
初次上电或者重置后,LCD显示时间为00:00:00,通过定时器中断和键盘操作,实现时间的更新和设定闹钟功能。
3.键盘模块键盘模块采用矩阵键盘连接到51单片机的IO口上,用于用户进行时间的调整和设置闹钟。
通过查询键盘的按键状态,根据按键的不同操作,实现时间的调整和闹钟设定功能。
4.中断模块中断模块采用定时器0的中断,用于1秒的定时更新时间。
同时可以添加外部中断用于响应用户按键操作。
三、主要功能和实现步骤1.系统初始化。
2.设置定时器,每1秒产生一次中断。
3.初始化LCD显示屏,显示初始时间00:00:00。
4.查询键盘状态,判断是否有按键按下。
5.如果按键被按下,根据不同按键的功能进行相应的操作:-功能键:设置、调整、确认。
-数字键:根据键入的数字进行时间的调整和闹钟设定。
6.根据定时器的中断,更新时间的显示。
7.判断当前时间是否与闹钟设定时间相同,如果相同,则触发闹钟,进行提示。
8.循环执行步骤4-7,实现连续的时间显示和按键操作。
四、系统总结和改进使用51单片机设计的简易电子钟可以显示当前时间,并且实现时间的调整和闹钟设定功能。
但是由于硬件资源有限,只能实现基本的功能,不能进行其他高级功能的扩展,例如闹铃的音乐播放、温度、湿度的显示等。
2051单片机6位数字钟51单片机作的电子钟程序在很多地方已经有了介绍,对于单片机教程者而言这个程序基本上是一道门槛,掌握了电子钟程序,基本上可以说51单片机就掌握了80%。
常见的电子钟程序由显示部分,计算部分,时钟调整部分构成,这样程序就有了一定的长度和难度。
这里我们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和掌握单片机,我们把时钟调整部分去除,从而够成了这个简单的电子钟程序。
时钟的基本显示原理:时钟开始显示为0时0分0秒,也就是数码管显示000000,然后每秒秒位加1 ,到9后,10秒位加1,秒位回0。
10秒位到5后,即59秒,分钟加1,10秒位回0。
依次类推,时钟最大的显示值为23小时59分59秒。
这里只要确定了1秒的定时时间,其他位均以此为基准往上累加。
开始程序定义了秒,十秒,分,十分,小时,十小时,共6位的寄存器,分别存在30h,31h,32h,33h,34h,35h单元,便于程序以后调用和理解。
电路原理图:为了节省硬件资源,电路部分采用6位共阳极动态扫描数码管,数码管的段位并联接在51单片机的p0口,控制位分别由6个2N5401的PNP三极管作驱动接在单片机的p2.1, p2.2,p2.3,p2.4,p2.5,p2.6口。
从标号star开始把这些位全部清除为0,从而保证了开始时显示时间为0时0分0秒。
然后是程序的计算部分:inc a_bit(秒位),这里用到了一个inc指令,意思是加1,程序运行到这里自动加1。
然后把加1后的数据送acc:mov a,a_bit (秒位),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不断往上加数字不会加爆?所以有了下面的一句话cjne a,#10,stlop; 如果秒位到10那么转到10秒处理程序。
cjne 是比较的意思,比较如果a等于10 就转移到10秒处理程序,实际上也就限定了在这里a的值最大只能为9,同时mov a_bit,#00h,这时a_bit(秒位)被强行清空为0,又开始下一轮的计数。
用51单片机和1602液晶做的数字钟数字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时间显示设备,它能够精确显示当前的时间,并且兼具简约和实用性。
本文将介绍使用51单片机和1602液晶屏幕制作自己的数字钟的方法。
所需材料在开始制作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 51单片机开发板 - 1602液晶屏幕 - 数字时钟芯片RTC(Real-Time Clock) - 面包板和导线 - 电阻和电容 - 编程器和烧录器硬件连接首先,我们需要将51单片机、1602液晶屏幕和RTC芯片连接起来。
根据硬件接口的定义和引脚功能的规定,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连接: - 将51单片机的VCC 引脚连接到1602液晶屏幕的VCC引脚,用于提供电源。
- 将51单片机的GND引脚连接到1602液晶屏幕的GND引脚,用于地线连接。
- 将51单片机的P0口连接到1602液晶屏幕的数据线D0-D7,用于数据传输。
- 将51单片机的P2口连接到1602液晶屏幕的RS引脚,用于选择数据和命令传输。
- 将51单片机的P3口连接到1602液晶屏幕的EN引脚,用于启用LCD。
此外,还需要将RTC芯片连接到51单片机上,以实现时间的准确显示。
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参考RTC芯片的规格说明书。
软件编程完成硬件连接后,我们需要进行软件编程,以便控制51单片机、1602液晶屏幕和RTC芯片的功能。
初始化首先,我们需要对51单片机和1602液晶屏幕进行初始化设置。
这包括设置引脚的功能模式、初始化1602液晶屏幕的显示模式和清空显示区域。
读取时间接下来,我们需要通过RTC芯片来读取当前的时间。
这通常包括读取RTC芯片存储的年、月、日、时、分和秒的数据。
显示时间读取时间后,我们可以将其显示在1602液晶屏幕上。
这可以通过更新特定的LCD显示区域来实现。
我们可以在指定的位置、特定的行和列上显示时间。
更新时间为了实现实时的时间显示,我们需要定期更新显示的时间。
可以使用定时器中断来定期更新时间,并根据需要刷新液晶屏幕上的显示。
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时钟的设计与实现综述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时钟是一种常见的嵌入式系统设计项目。
它通过使用51单片机作为核心处理器,结合外部电路和显示设备,实现了时间的计时和显示功能。
本文将对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时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综述,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
一、硬件设计1.时钟电路时钟电路是电子时钟的核心部分,它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供给单片机进行计时。
常用的时钟电路有晶振电路和RTC电路两种。
晶振电路通过外接晶体振荡器来提供时钟信号,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RTC电路则是通过实时时钟芯片来提供时钟信号,具有较高的时钟精度和长期稳定性。
2.显示电路显示电路用于将时钟系统计算得到的时间信息转换为人们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显示结果。
常用的显示器有数码管、液晶显示屏、LED显示屏等。
显示电路还需要与单片机进行通讯,将计时的结果传输到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3.按键电路按键电路用于实现对电子时钟进行设置和调节的功能。
通过设置按键可以实现修改时间、调节闹钟等功能。
按键电路需要与单片机进行接口连接,通过读取按键的输入信号来实现对时钟的操作。
4.供电电路供电电路为电子时钟提供电源,通常使用直流电源。
供电电路需要满足单片机和其他电路的电源需求,同时还需要考虑电源的稳定性和保护措施等。
二、软件设计1.系统初始化系统初始化主要包括对单片机进行外设初始化、时钟初始化和状态变量初始化等。
通过初始化将各个外设配置为适合电子时钟功能运行的状态,并设置系统初始时间、闹钟时间等。
2.计时功能计时功能是电子时钟的核心功能,通过使用定时器和中断技术来实现。
通过设置一个固定时间间隔的定时器中断,单片机在每次定时器中断时对计时寄存器进行增加,实现时间的累加。
同时可以将计时结果转化为小时、分钟、秒等形式。
3.显示功能显示功能通过将计时结果传输到显示器上,实现时间信息的显示。
通过设置显示器的控制信号,将时间信息依次发送到各个显示单元上,实现数字或字符的显示功能。
一.基于52单片机制作的数字钟1.设计任务⑴时间显示: 上电后,系统自动进入时钟显示,从00:00:00开始计时,此时可以设定当前时间.⑵时间调整:按下k1,k2,k3键可以顺序设置秒、分、时,并在相应数码管上显示设置值,直至6位设置完毕。
2.系统基本方案选择和论证本时钟的设计具体有两种方法。
一是通过单纯的数字电路来实现;二是使用单片机来控制实现。
本次设计选取了较为简单的单片机控制;而选择这一方法后还要进行各个芯片的选择。
以下是我在这次设计中所用的方案。
2.1 芯片的选择方案一:采用AT89C51芯片,其为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该芯片内含有4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只读程序存储器(PEROM)、128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 32位可编程I/O口线、2个16位定时/计数器、6个中断源、可编程串行UART通道及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但是由于AT89C51芯片可擦写的空间不够大,且中断源提供的较小,为防止运行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我们不选用AT89C51。
方案二:采用AT89C52芯片,它除了具备AT89C51的所有功能与部件外,其最大的优势就是AT89C52提供了8K字节可擦写Flash闪速存储器空间、8个中断源、及256*8字节内部存储器(RAM),解决了我们对可反复擦写的Flash闪速存储器空间大小与中断源的不够问题的担心。
2.2显示模块选择方案和论证方案一:采用LCD,电路比较简单,且在软件设计上也相对简单,具有低功耗功能。
价格贵。
方案二:采用LED数码管显示,显示较为清楚。
价格便宜。
所以本方案采用LED数码管显示。
2.3 时钟信号的选择方案和论证直接采用单片机定时计数器提供的秒信号,使用程序实现年、月、日、周、时、分、秒计数。
采用此种方案可减少芯片的使用,节约成本,实现的时间误差较小。
2.4 电路设计最终方案决定综上各方案所述,对此次数字时钟的方案选定为: 采用AT89C52作为主控制系统; 并由其定时计数器提供时钟; LED作为显示电路来实现功能。
51单片机数字钟设计程序51单片机是一种常用的单片机芯片,它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性能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本文将以51单片机数字钟设计程序为主题,介绍如何使用51单片机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数字钟。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数字钟的基本原理。
数字钟主要由时钟芯片、数码管、按键等组成。
时钟芯片负责计时和控制,数码管用于显示时间,按键则用于设置和调整时间。
在设计数字钟的程序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时钟设置:首先,我们需要设置时钟芯片的工作模式。
一般来说,时钟芯片有两种工作模式,分别是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
我们可以通过按键来选择工作模式,并将选择结果保存到相应的寄存器中。
2. 时间显示:接下来,我们需要将时钟芯片中的时间数据通过数码管显示出来。
数码管通常由7段LED组成,每段LED对应一个数字或字符。
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数码管的引脚状态来实现不同数字的显示。
同时,为了使时间显示更加清晰,我们可以在数码管之间加入冒号等分隔符。
3. 时间调整:为了保证时间的准确性,我们需要提供时间调整的功能。
可以通过按键来实现时间的增加和减少,从而调整时钟芯片中的时间数据。
当按键按下时,我们可以检测到相应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时间调整的命令。
4. 闹钟功能:除了显示时间,数字钟还可以具备闹钟功能。
我们可以设置一个闹钟时间,并在达到闹钟时间时触发相应的报警信号。
一般来说,闹钟功能可以通过按键设置,并将设置结果保存在相应的寄存器中。
当时钟芯片中的时间与闹钟时间一致时,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蜂鸣器等外设来发出报警信号。
通过以上的设计,我们可以实现一个简单的数字钟。
当然,如果我们希望数字钟具备更多的功能,比如温湿度显示、定时器等,我们还可以在程序中添加相应的代码来实现。
总结一下,本文以51单片机数字钟设计程序为主题,介绍了数字钟的基本原理以及设计过程。
通过对时钟芯片、数码管、按键等的控制,我们可以实现时间的显示、调整和闹钟功能。
数字钟项目硬件总体设计说明书编制单位:侏罗纪工作室作者发布日期:2011-1-22审核人:批准人:目录1.引言 (1)1.1.编写目的: (1)1.2.背景 (1)1.3.定义 (2)1.4.参考资料 (2)2.总体设计 (3)2.1开发与运行环境 (3)2.2硬件功能描述 (3)2.3硬件结构 (3)3.硬件模块设计 (4)3.1.描述 (4)3.1.1.AT89C51单片机简介 (4)3.1.2. 键盘电路的设计 (5)3.1.3. 段码驱动电路 (5)3.1.4. 显示器的选择 (7)3.1.5. 蜂鸣器驱动电路 (8)3.2.功能 (8)4.嵌入式软件设计 (9)4.1.流程逻辑 (9)4.2.算法 (10)4.2.1. 中断定时器的设置 (26)4.2.2. 闹钟子函数 (27)4.2.1. 计时函数 (28)4.2.2. 键盘扫描函数 (29)4.2.3. 时间和闹钟的设置 (30)5.经验总结 (31)6.附录 (37)1.引言1.1.编写目的:20世纪末,电子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其推动下,现代电子产品几乎渗透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同时也使现代电子产品性能进一步提高,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也越来越快。
时间对人们来说总是那么宝贵,工作的忙碌性和繁杂性容易使人忘记当前的时间。
忘记了要做的事情,当事情不是很重要的时候,这种遗忘无伤大雅。
但是,一旦重要事情,一时的耽误可能酿成大祸。
例如,许多火灾都是由于人们一时忘记了关闭煤气或是忘记充电时间等造成的。
而钟表的数字化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数字钟是通过数字电路实现时,分,秒数字显示的计时装置,广泛用于个人家庭、车站、码头办公室等公共场所,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必需品。
由于数字集成电路的发展和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广泛应用,使得数字钟的精度,远远超过老式钟表,钟表的数字化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大大地扩展了钟表原先的报时功能,诸如定时自动报警、按时自动打铃、时间程序自动控制、定时广播、自动起闭路灯、定时开关烤箱、通断动力设备、甚至各种定时电气的自动启用等。
摘要摘要多功能数字钟的应用非常普遍,由单片机作为数字钟的核心控制器,通过它的时钟信号进行实现计时功能,将其时间数据经单片机输出,利用显示器显示出来。
通过键盘可以进行校时,定时等功能。
本系统利用单片机实现其具有计时,校时等功能的数字时钟,是以单片机STC89C52 为核心元件同时采用数码管同时显示“时,分,秒,星期,年,月,日”的现代计时装置。
显示极具人性化,另外具有校时功能,闹钟功能和节电保护功能。
利用单片机实现的数字时钟具有编程灵活,便于功能的扩充等优点,如在电路板上预留有电源输出,温度传感插座等插座,便于功能扩展。
关键词:STC89C52 单片机 DS12887ABSTRACTABSTRACTMulti-functional digital clock was very common by the MCU as the core controller of the digital clock, the clock signal timing function, time data is output by the microcontroller, the display. Through the keyboard can be school, timing and other functions. This system uses the MCU with the timing, school functions such as digital clock is The microcontroller STC89C52 as the core component at the same time Led also shows "hours, minutes, seconds, week, year, month, day" timing device. Show a very humane, the other school functions, alarm clock function and the power saver function. MCU digital clock with programming flexibility, easy expansion of the function, etc., power output, temperature sensor socket outlet onthe circuit board is reserved for easy extensionsKeyword: STC89C52 MCU DS12887目录i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单片机(S INGLE C HIP M ICROSOFTCOMPUTER,)简介 (1)1.2单片机的发展历程 (1)1.2.151单片机的概况 (4)1.2.2单片机的应用及前景 (5)1.3电子钟 (5)1.3.1电子钟简介 (5)1.3.2电子钟的应用及发展 (6)第二章各个模块的特性及结构 (7)2.18051单片机模块 (7)2.2LED显示模块 (8)2.2.1LED数码管的原理 (8)2.2.2LED数码管驱动方式 (10)2.3电子钟的实现框图 (11)第三章硬件电路设计 (13)3.1复位电路 (13)3.2按键电路 (14)3.3时钟电路 (14)3.4显示控制电路 (15)3.5数码管显示电路 (15)3.6电源电路设计 (16)3.7时钟芯片模块 (16)3.8综合电路的实现 (16)3.9本章小结 (17)第四章系统软件的设计 (19)4.1调时功能 (19)4.2显示功能 (20)ii 目录4.3程序设计 (20)第五章电路仿真 (35)5.1P ROTEUS软件简介 (35)5.1.1Proteus的功能模块 (35)5.1.2Proteus的贡献 (37)5.2电路仿真设计 (38)第六章工作的总结与未来工作的展望 (41)6.1工作总结 (41)6.2未来展望 (41)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2051单片机6位数字钟51单片机作的电子钟程序在很多地方已经有了介绍,对于单片机教程者而言这个程序基本上是一道门槛,掌握了电子钟程序,基本上可以说51单片机就掌握了80%。
常见的电子钟程序由显示部分,计算部分,时钟调整部分构成,这样程序就有了一定的长度和难度。
这里我们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和掌握单片机,我们把时钟调整部分去除,从而够成了这个简单的电子钟程序。
时钟的基本显示原理:时钟开始显示为0时0分0秒,也就是数码管显示000000,然后每秒秒位加1 ,到9后,10秒位加1,秒位回0。
10秒位到5后,即59秒,分钟加1,10秒位回0。
依次类推,时钟最大的显示值为23小时59分59秒。
这里只要确定了1秒的定时时间,其他位均以此为基准往上累加。
开始程序定义了秒,十秒,分,十分,小时,十小时,共6位的寄存器,分别存在30h,31h,32h,33h,34h,35h单元,便于程序以后调用和理解。
电路原理图:为了节省硬件资源,电路部分采用6位共阳极动态扫描数码管,数码管的段位并联接在51单片机的p0口,控制位分别由6个2N5401的PNP三极管作驱动接在单片机的p2.1, p2.2,p2.3,p2.4,p2.5,p2.6口。
从标号star开始把这些位全部清除为0,从而保证了开始时显示时间为0时0分0秒。
然后是程序的计算部分:inc a_bit(秒位),这里用到了一个inc指令,意思是加1,程序运行到这里自动加1。
然后把加1后的数据送acc:mov a,a_bit (秒位),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不断往上加数字不会加爆?所以有了下面的一句话cjne a,#10,stlop; 如果秒位到10那么转到10秒处理程序。
cjne 是比较的意思,比较如果a等于10 就转移到10秒处理程序,实际上也就限定了在这里a的值最大只能为9,同时mov a_bit,#00h,这时a_bit(秒位)被强行清空为0,又开始下一轮的计数。
数码管显示电子时钟设计一.功能要求1.数字电子时钟最主要是LED数码管显示功能,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显示时间时、分、秒。
2.具有校时功能,可以对时、进行单独校对,使其校正到标准时间。
二.方案论证1.数字时钟方案数字时钟是本设计的最主要的部分。
根据需要,可利用两种方案实现。
方案一:本方案采用Dallas公司的专用时钟芯片DS12887A。
该芯片内部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其芯片精度不大于10ms/年,且具有完备的时钟闹钟功能,因此,可直接对其以用于显示或设置,使得软件编程相对简单。
为保证时钟在电网电压不足或突然掉电等突发情况下仍能正常工作,芯片内部包含锂电池。
当电网电压不足或突然掉电时,系统自动转换到内部锂电池供电系统。
而且即使系统不上电,程序不执行时,锂电池也能保证芯片的正常运行,以备随时提供正确的时间。
方案二:本方案完全用软件实现数字时钟。
原理为:在单片机内部存储器设三个字节分别存放时钟的时、分、秒信息。
利用定时器与软件结合实现1秒定时中断,每产生一次中断,存储器内相应的秒值加1;若秒值达到60,则将其清零,并将相应的分字节值加1;若分值达到60,则清零分字节,并将时字节值加1;若时值达到24,则将十字节清零。
该方案具有硬件电路简单的特点。
但由于每次执行程序时,定时器都要重新赋初值,所以该时钟精度不高。
而且,由于是软件实现,当单片机不上电,程序不执行时,时钟将不工作。
基于硬件电路的考虑,本设计采用方案二完成数字时钟的功能。
2.数码管显示方案方案一:静态显示。
所谓静态显示,就是当显示器显示某一字符时,相应的发光二极管恒定的导通或截止。
该方式每一位都需要一个8 位输出口控制。
静态显示时较小的电流能获得较高的亮度,且字符不闪烁。
但当所显示的位数较多时,静态显示所需的I/O口太多,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方案二:动态显示。
所谓动态显示就是一位一位的轮流点亮各个位,对于显示器的每一位来说,每隔一段时间点亮一次。
#include <reg51.h>#include <intrins.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宏定义#define uint unsigned intuchar sec,min,hour,sec50,jishu,dtp2; //sec、min、hour、为显示单元,sec50为60秒计数单元,jishu为扫描数码管计数单元uchar sec1,min1,hour1; //时间中介单元uchar nzmin,nzhour,nzjishu=0,dispjishu=0; //闹钟分、时定义uchar data nzbit=0; //闹钟标志位,闹钟默认为开启uchar data dispbit=0; //显示标志位,默认显示当前时间uchar data disp[8]; //秒、分、时个位与十位存放数组及‘—’uchar code table[]={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 //数字0-9sbit KEYmin=P3^2; //分加1按钮sbit KEYhour=P3^3; //时加1按钮sbit LABA=P1^0; //闹钟输出I/O口sbit NZdisplay=P3^4; //闹钟显示按钮,按住不放显示闹钟时间,放开则显示当前时间sbit KEYnzmin=P3^5; //闹钟分加1按钮sbit KEYnzhour=P3^6; //闹钟时加1按钮sbit KEYoff=P3^7; //关闭闹钟按钮,按第一次为关闭,第二次为开启void display(); //显示函数声明void keyscan(); //按键扫描函数声明void naozhong(); //闹钟判别函数声明void keynz(); //闹钟按键函数声明void main(){sec=0; //时间初始化为00—00—00min=0;hour=0;sec1=0; //显示单元初始化为00—00—00min1=0;hour1=0;nzmin=01; //闹钟初始时间为01:01nzhour=01;jishu=0;dtp2=0xfe;P0=0xff;TMOD=0x11; //设T0、T1为模式1IE=0x8a;TH0=0xb8; //T0定时20msTL0=0x0;TH1=0xfc; //T1定时1msTL1=0x66;TR0=1;TR1=1;while(1){display(); //调用显示子程序keyscan(); //调用按键子程序keynz(); //调用闹钟按键子程序}}void t0int() interrupt 1 //T0定时中断程序{TH0=0xb8;TL0=0x0;sec50++;if(sec50==50) //对20ms计数50次即1s{sec50=0; //清秒计数器,为下次做准备naozhong(); //调用闹钟判别子程序sec1++; //秒加1}if(sec1==60) //对秒计数60次即1min{sec1=0;min1++; //分加1}if(min1==60) //对分计数60次即1hour{min1=0;hour1++; //时加1}if(hour1==24){hour1=0;}if(dispbit==0) //判断显示标志位是否为0,为0显示当前时间{sec=sec1;min=min1;hour=hour1;}else //显示标志位为1,显示闹钟时间{min=nzmin; //将闹钟时间给显示单元hour=nzhour;}}void t1int() interrupt 3 //T1中断程序{TH1=0xfc;TL1=0x66;P2=0xff; //关闭所有数码管P2=dtp2;dtp2=_crol_(dtp2,1);P0=disp[jishu];jishu++;if(jishu==8) //扫描完8位数码管清0,重新从第一位开始扫描{jishu=0;}}void delay(uint x) //延时函数uchar i;while(x--){for(i=0;i<120;i++);}}void display() //显示子程序{disp[7]=table[sec%10]; //秒个位显示disp[6]=table[sec/10]; //秒十位显示disp[4]=table[min%10]; //分个位显示disp[3]=table[min/10]; //分十位显示disp[1]=table[hour%10]; //时个位显示disp[0]=table[hour/10]; //时十位显示disp[2]=0xbf; //显示‘_’disp[5]=0xbf;}void keyscan() //按键子程序{delay(20); //延时消抖if(KEYmin==0)//时间分加1按钮{min1++; //时间分加1if(min1==60){min1=0;hour1++; //分加到60对时加1}if(hour1==24){hour1=0;}while(!KEYmin); //等待按键放开}delay(20); //延时消抖if(KEYhour==0) //时间时加1按钮{hour1++; //时间时加1if(hour1==24){hour1=0;}while(!KEYhour); //等待按键放开}void naozhong() //闹钟判断{if(nzbit==0) //判断闹钟标志位,0为开启闹钟判断,1为关闭闹钟{if(min1==nzmin) //闹钟与时间分的判别if(hour1==nzhour) //闹钟与时间时的判别LABA=0; //时间分、时与闹钟分、时相等就打开蜂鸣器}elseLABA=1;}void keynz() //闹钟加、减及闹钟关闭、开启按键处理子程序{delay(20); //延时消抖if(KEYnzmin==0) //判别闹钟分加1按键{nzmin++; //闹钟分加1if(nzmin==60){nzmin=0;nzhour++; //闹钟分加到60对闹钟时加1if(nzhour==24)nzhour=0;}while(!KEYnzmin); //等待按键放开}delay(20); //延时消抖if(KEYnzhour==0) //判别闹钟时加1按键{nzhour++; //闹钟时加1if(nzhour==24)nzhour=0;while(!KEYnzhour); //等待按键放开}if(KEYoff==0)//判断关闭闹钟按键是否按下{delay(20); // 延时消抖nzjishu++;if(nzjishu==1) //判断是否为第一次按下{nzbit=1; //第一次按下关闭闹钟if(nzjishu==2) //判断是否为第二次按下{nzjishu=0; //第二次按下清计数单元nzbit=0; // 第二次按下开启闹钟判别}while(!KEYoff); //等待按键放开}if(NZdisplay==0) //判别显示切换闹钟按键是否按下{dispjishu++;if(dispjishu==1) //第一次按下显示闹钟时间{dispbit=1; //第一次按下,把标志位置1,显示切换为闹钟时间}if(dispjishu==2) //第二次按下显示为当前时间{dispjishu=0; //清零,重新计数dispbit=0; //第二次按下清零显示标志位,显示切换为当前时间}while(!NZdisplay); //等待按键放开}}。
AT89C51单片机电子时钟设计目录1 电子时钟 (4)1.1 电子时钟简介 (4)1.2 电子时钟的基本特点 (4)1.3 电子时钟的原理 (4)2 单片机识的相关知识 (4)2.1单片机简介 (4)2.2 单片机的特点 (5)2.3 AT89C51单片机介绍 (5)3 设计方案的选择 (7)3.1计时方案 (7)3.2 显示方案 (7)3.3 数码管显示工作原理 (8)3.4 键盘电路设计 (9)3.5 主控模块AT89C51 (9)4 系统软件设计 (9)附录 (12)摘要:单片机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以其极高的性能价格比,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单片机体积小、重量轻、抗干扰能力强、环境要求不高、价格低廉、可靠性高、灵活性好、开发较为容易。
由于具有上述优点,单片机已广泛地应用在工业自动化控制、自动检测、智能仪器仪表、家用电器、电力电子、机电一体化设备等各个方面,而51单片机是各单片机中最为典型和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这次设计通过对它的学习、应用,以AT89C51芯片为核心,辅以必要的电路,设计了一个简易的电子时钟,它由4.5V直流电源供电,通过数码管能够准确显示时间,调整时间,从而到达学习、设计、开发软、硬件的能力。
关键词:单片机;电子时钟;AT89C511 电子时钟1.1 电子时钟简介本设计采用AT89C51单片机,以汇编语言为程序设计的基础,设计一个用六位数码管显示时、分、秒的时钟。
现代的电子时钟是基于单片机的一种计时工具,采用延时程序产生一定的时间中断,用于一秒的定义,通过计数方式进行满六十秒分钟进一,满六十分小时进一,满二十四小时小时清零,从而达到计时的功能,是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
1.2 电子时钟的基本特点现在高精度的计时工具大多数都使用了石英晶体振荡器,由于电子钟、石英钟、石英表都采用了石英技术,因此走时精度高,稳定性好,使用方便,不需要经常调试,数字式电子钟用集成电路计时时,译码代替机械式传动,用LED显示器代替指针显示进而显示时间,减小了计时误差,这种表具有时、分、秒显示时间的功能,还可以进行时和分的校对,片选的灵活性好。
利用51单片机制作六位的电子数字钟
关键字:电子钟,数字钟,51单片机
摘要:对于学习单片机而言这个程序是一道门槛,掌握了电子钟程序,基本上51单片机就掌握了80%。
常见的电子钟程序由显示部分,计算部分,时钟调整部分构成,这样程序就有了一定的长度和难度。
时钟的基本显示原理:时钟开始显示为0时0分0秒,也就是数码管显示000000,然后每秒秒位加1 ,到9后,10秒位加1,秒位回0。
10秒位到5后,即59秒,分钟加1,10秒位回0。
依次类推,时钟最大的显示值为23小时59分59秒。
这里只要确定了1秒的定时时间,其他位均以此为基准往上累加。
开始程序定义了秒,十秒,分,十分,小时,十小时,共6位的寄存器,分别存在30h,31h,32h,33h,34h,35h单元,便于程序以后调用和理解。
电路原理图:
为了节省硬件资源,电路部分采用6位共阳极动态扫描数码管,数码管的段位并联接在51单片机的p0口,控制位分别由6个2N5401的PNP三极管作驱动接在单片机的p2.1,p2.2,p2.3,p2.4,p2.5,p2.6口。
从标号star开始把这些位全部清除为0,从而保证了开始时显示时间为0时0分0秒。
然后是程序的计算部分:inc a_bit(秒位),这里用到了一个inc指令,意思是加1,程序运行到这里自动加1。
然后把加1后的数据送acc:mov a,a_bit (秒位),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不断往上加数字不会加爆?
所以有了下面的一句话cjne a,#10,stlop; 如果秒位到10那么转到10秒处理程序。
cjne是比较的意思,比较如果a等于10 就转移到10秒处理程序,实际上也就限定了在这里a的值最大只能为9,同时mov a_bit,#00h,这时a_bit(秒位)被强行清空为0,又开始下一轮的计数。
秒位处理完了到下面10秒的处理程序:inc b_bit,把10秒位b_bit加1,由于程序开始对各位的寄存器已经清0,这时10秒位就变成1 ,然后同样送到累加器ACC:mov a,b_bit 现在开始新一轮的10秒位计数cjne a,#6,stlop 如果10秒到了6那么到分位处理程序。
也就限定了10秒位最多显示5。
下面的部分分位,十分位,小时位,十小时位的计算方法与上面的类似,应当不难领会。
计算部分完成后,最终要把结果送到数码管显示,这一部分电路上采用最简洁的并联型动态扫描接法。
其
基本原理是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在6个数码管上依次送需要显示的数字,然后依次打开各个数码管,并不断循环,如果速度足够快,我们看到就是一串连续的数字,而不是各个独立的数字。
但是必须注意,实际上单片机是逐个往各个数码管送数据的。
明白了这个原理,我们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程序。
首先看秒位的显示程序:dplop: mov a,a_bit 把秒位(a_bit)送到寄存器A。
MOVC A,@A+DPTR 根据取到的值到指定的地址取数,意思是假如此时a_bit(秒位)的值是2,那么到数据表的第三个位置去取数,取到的值则是0a2h。
这里或者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是第2个位置呢?没错,因为开始程序就已经把各个位清0,第一次运行时显示的是0,第二次运行显示1,第3次运行则为2。
而mov p0,a (送出个位的7段代码)硬件上数码管的段位接在P0口。
0A2H也就是数码管显示2的代码了。
这时,数码管还没有显示。
由于他们是并联的,我们必须指定哪一个数码管亮。
clr p2.6把P2.6端口打开也就是秒位,此时秒位的数码管亮了。
亮了以后,是不是不管他了呢?当然不是,还要指定他亮多长的时间。
假定是1毫秒,后面就有了acall d1ms(调用1毫秒时间);完成后再关闭这个数码管:setb p2.6。
程序进行到这里,然后继续扫描10秒位b_bit,过程也是先查表,取数,送显示,开十秒位数码管,延时1毫秒,关闭显示。
下面的部分分位,十分位,小时位,十小时位的显示方法与上面的相同。
大家自行领会。
可能大家会问程序漏了一个地方没有讲,r0,r1寄存器在这里器什么作用?这里还是要从动态扫描讲起。
我们是以1秒位为基准的,但是整个显示部分每秒钟轮流扫描一次,显然就不能达到要求。
视觉暂留特性告诉我们,至少每秒显示30次以上人眼睛才不会有闪烁感,所以我们在这里把显示程序的首位段使用了r0,r1作扫描次数的计数器,分别送4,和250,相乘得1000,然后再显示程序的尾段加上以下代码djnz
r1,dplop 100次没完循环djnz r0,dpl1 4个100次没完循环,这样总共显示1000次,人眼就不会感觉到显示闪烁的问题了。
程序的最后是1毫秒的延时子程序和7段数码管各划的数字排列表,如果走时的时间不准,可以适当调整1毫秒的延时子程序的数值,直到准确。
程序的扩展1:改动计算部分cjne a,#6,stlop全部改为cjne a,#10,stlop,那么就变成了一个6位的计数器。
所有位都是从0到9依次显示。
程序的扩展2:改动的计数器不能受外界的控制,因此没有实际意义。
那么可已通过一个按键来进行控制,每按一次按键数字加一,那么可以在程序的计算部分增加几行判断按键的代码:
stlop: acall display 调用显示
jb p3.2,stlop 监测键盘,如果p3.2按下那么执行显示
we: acall display 显示保持!
acall d1ms 延时1ms避免键盘误动作
jnb p3.2,we 如果p3.2还没有放开继续延时
那么就可以通过按键来实现计数显示的功能了,由p3.2端口作控制,每按键一次程序加1。
完整的程序清单:
org 00h
a_bit equ 30h 秒寄存器
b_bit equ 31h 10秒寄存器
c_bit equ 32h 分寄存器
d_bit equ 33h 10分寄存器
e_bit equ 34h 小时寄存器
f_bit equ 35h 10小时集存器
org 0000h
ajmp star
org 0030h
star:
mov a,#00h 把各个位全部清0
mov a_bit,a
mov b_bit,a
mov c_bit,a
mov d_bit,a
mov e_bit,a
mov f_bit,a
stlop: acall display 程序的计算部分
inc a_bit 秒位加1
mov a,a_bit 送a
cjne a,#10,stlop;如果秒到10那么转到10秒处理mov a_bit,#00h 秒位清0
inc b_bit 10秒位加1
mov a,b_bit 送a
cjne a,#6,stlop 如果10秒到了6那么到分处理mov b_bit,#00h 10秒位清0
inc c_bit
mov a,c_bit
cjne a,#10,stlop
mov c_bit,#00h
inc d_bit
mov a,d_bit
cjne a,#6,stlop
mov d_bit,#00h
inc e_bit
mov a,e_bit
cjne a,#10,stlop
mov e_bit,#00h
inc f_bit
mov a,f_bit
cjne a,#3,stlop
mov f_bit,#00h
ajmp stlop 重新开始计算
display: 显示子程序
mov dptr,#numtab 指定查表启始地址
mov r0,#4
dpl1: mov r1,#250 显示1000次
dplop: mov a,a_bit 取秒位的值
MOVC A,@A+DPTR 查秒位数的7段代码
mov p0,a 送出到P0口显示
clr p2.6 开个位显示
acall d1ms 显示1ms
setb p2.6 关闭显示
mov a,b_bit 取10秒位的值
MOVC A,@A+DPTR 查10秒位的7段代码
mov p0,a 送出10秒位到P0口显示
clr p2.5 开10秒位显示
acall d1ms 显示1ms
setb p2.5
mov a,c_bit 取分位
MOVC A,@A+DPTR
mov p0,a
clr p2.4
acall d1ms
setb p2.4
mov a,d_bit 取10分位
MOVC A,@A+DPTR
mov p0,a
clr p2.3
acall d1ms
setb p2.3
mov a,e_bit 取小时位
MOVC A,@A+DPTR
mov p0,a
clr p2.2
acall d1ms
setb p2.2
mov a,f_bit 取10小时位
MOVC A,@A+DPTR
mov p0,a
clr p2.1
acall d1ms
setb p2.1
djnz r1,dplop 100次没完循环
djnz r0,dpl1 4个100次没完循环
ret
D1MS: MOV R7,#20 1MS延时(按12MHZ算) DJNZ R7,$
RET
;7段数码管各划的数字排列表
numtab: db 28h,7eh,0a2h,62h,74h,61h,21h,7ah,20h,60h
;0 1 2 3 4 5 6 7 8 9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