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发展与雾霾关系的思考(政治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23.66 KB
- 文档页数:4
雾霾引发的经济损失及治理思考-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是由三种物质组成,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雾霾加重天气污染的核心物质。
如今我们说的颗粒物主要指的是PM2.5,PM2.5 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 2.5微米的颗粒物,可以通过上呼吸道沉降在呼吸系统不同部位,进入肺部发呼吸系统炎症。
PM2.5 来源复杂,包括多种一次来源和化学反应构成的二次来源,导致其化学组分繁多,其中有重金属、多环芳烃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毒性效应的物质,又因PM2.5 粒径小,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一、雾霾引发的经济损失和我国相关研究1. 雾霾引发的经济损失(1)人体健康损失。
雾霾会导致多种疾病发病率提高,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导致率提高。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大气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是常规大气污染物中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污染物,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3 211 个城市的研究表明,2000 年全球室外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引起的早死人数约为79.9 万人,其中亚太地区就有48.7万人。
此外,是导致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
(2)农业损失。
雾霾能阻挡光线,影响光合作用,造成植物生长缓慢,对粮食和其他农作物收成埋下隐患。
(3)建筑损失。
雾霾对建筑的损害主要集中在二氧化硫对建筑材料的腐蚀上。
二氧化硫形成酸雨后,会腐蚀建筑表面,减少使用年限。
(4)生态系统损失。
雾霾致使水、土壤和动植物等生态系统单元受损,还会因污染传递现象产生反应,危害生态系统平衡。
(5)交通损失。
大量的研究表明,颗粒物尤其是以气溶胶形式存在的细颗粒物与能见度的降低密切相关,对城市大气光学性质的影响可达99%,是导致能见度下降的最主要的因素。
能见度的降低直接对公路、航海和航空运输带来极大的影响,严重时会造成航班延误、高速封路及交通事故等后果。
《“雾霾经济”研究》篇一雾霾经济:环境挑战与经济转型的双重视角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雾霾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威胁,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经济、环境、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深刻反思。
近年来,一个新的词汇“雾霾经济”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成为经济学和环境科学交叉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雾霾经济的概念、产生背景及其内在经济规律,以及其对未来的启示和思考。
二、雾霾经济的概念与产生背景雾霾经济,顾名思义,是指在雾霾问题严重的情况下,与雾霾相关的经济活动及其产业链的生成与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其中尤以雾霾问题最为突出。
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围绕雾霾治理、防护、利用等产生的产业链逐渐形成,从而催生了雾霾经济。
三、雾霾经济的内在经济规律1. 治理雾霾的产业链:包括空气质量监测、污染源治理、环保设备制造与销售、绿色能源开发等。
这些产业为治理雾霾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也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2. 防护雾霾的产业链:包括口罩、空气净化器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室内外环境的改善等。
这些产品和服务满足了人们对防护雾霾的需求,形成了新的消费热点。
3. 循环经济与资源再利用:在雾霾治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资源。
通过循环经济和资源再利用的方式,这些废弃物和资源可以转化为新的经济价值。
四、雾霾经济的现状与问题尽管雾霾经济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如过度依赖传统的化石能源,环境污染加剧;在雾霾防护产品的生产中,部分产品存在质量不达标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在发展中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五、对未来的启示与思考1. 推动绿色经济发展:通过发展清洁能源、绿色制造等产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2. 强化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推动雾霾治理技术的进步,提高治理效率和质量。
城市雾霾治理下新型经济发展方式探析论文城市雾霾治理下新型经济发展方式探析论文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推进,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提下,雾霾这个曾经陌生的名词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
影响广、时间长、范围大的雾霾天气对我国城市居民的健康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反思。
由于受到空气流动等方面的自然性原因的影响,雾霾天气在我国很多地区大范围发生,复杂地形因素和风向变化,构成了当今城市严重的雾霾天气现象的重要自然因素。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遵循的粗放型生产方式,资源配置和较不合理的能源结构规划,长期的追求经济效益发展,对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累积,超标的可吸入颗粒污染物得不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仅仅在舆论的压力下提出一些治标不治本的措施,进而城市雾霾现象逐年加重。
表面上看,城市雾霾现象是人类生产活动和自然界的矛盾发展的表现,但是,从深层次讲,是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之间矛盾的必然结果,因此,研究分析经济发展方式对于城市雾霾天气治理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1 经济发展方式对城市雾霾天气的影响经济发展方式是指国家或地区关于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式,按照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分为外延粗放型和内涵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资源的利用效率是不同的。
粗放型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中,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于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基础上。
在社会发展初期阶段,由于资金技术等制约,导致对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不能高效的开采和使用。
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以烟尘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大量污染物。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加上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过度开采,造成全国大中城市的悬浮微粒和烟尘严重超过国家标准。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人们往往选择粗放型的经济发展,过分重视眼前的经济效益,期望迅速积累经济资本,而忽略了快速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忽略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形成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对城市人民的健康安全造成重大损害。
雾霾污染、政府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雾霾污染、政府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引言近年来,雾霾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它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以高质量发展经济为目标,然而雾霾污染使这一目标受到了挑战。
本文将探讨雾霾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政府的治理措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影响经济的雾霾污染1. 健康问题雾霾污染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并增加早逝风险。
这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增加了医疗费用负担,也减少了人们的工作效力和生产力,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2. 生活成本增加为应对雾霾污染,人们不得不购买空气净化器、口罩等防护用品,以及更高质量的食品、水源等生活必需品。
这些额外费用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使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进而减少了消费能力和消费潜力。
3. 旅游业受损雾霾污染不仅威胁了中国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给旅游业带来了严重影响。
景区的美景在雾霾天气中变得模糊不清,缺乏吸引力,游客往往选择待在家中或寻找其他旅游目的地。
旅游业的减少给当地经济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那些依赖旅游业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地区。
三、政府治理雾霾污染的举措1. 环境法规强化中国政府意识到雾霾污染所带来的问题和威胁,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法规来治理雾霾污染。
例如,实施了“大气十条”政策,对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等进行了限制,强制企业和个人减少污染物排放。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环境执法力度,对违反环境法规的企业严厉惩罚,形成了一定的震慑效应。
2. 产业转型升级政府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清洁、高效、低污染的方向转型升级。
例如,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煤炭等高污染产业的依赖。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国际合作机制建立雾霾污染问题不仅是中国政府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全球性问题。
《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加快,我国城市雾霾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雾霾天气的成因复杂,治理难度大,需要我们从哲学角度进行深入思考。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成因、治理现状及未来路径,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哲学思考。
二、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成因1. 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
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导致能源消耗量大增,排放的污染物也相应增加,这是雾霾天气的重要成因。
2. 城市规划与布局的不合理城市规划与布局的不合理也是导致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
城市中高楼林立,道路狭窄,绿地面积不足,导致空气流通不畅,污染物难以扩散。
此外,交通拥堵、汽车尾气排放等也是雾霾天气的重要来源。
3.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失衡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是导致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
过度开发、破坏森林、水土流失等都会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进而加剧雾霾天气的发生。
三、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治理现状1. 政策层面的努力政府在治理雾霾天气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如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工业污染治理等。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雾霾天气的发生。
2. 社会各界的参与除了政府的努力,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雾霾天气的治理。
环保组织、志愿者等都在为改善环境质量做出贡献。
此外,公众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四、哲学思考与未来路径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治理雾霾天气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人类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注重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平衡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中,我们要注重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平衡。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雾霾文献综述与经济分析》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雾霾问题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雾霾不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对已有的雾霾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结合经济分析,探讨雾霾的成因、影响及其治理策略。
二、雾霾文献综述1. 雾霾的成因与组成雾霾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建筑扬尘、生活污染等。
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聚集,形成雾霾。
其中,细颗粒物(PM2.5)是雾霾的主要成分之一,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
2. 雾霾的健康影响大量研究表明,雾霾对人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
长期暴露在雾霾环境中,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受到雾霾的危害。
3. 雾霾的环境影响除了对人体的危害,雾霾还会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雾霾会导致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运行;同时,还会对农业、林业等产生负面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三、经济分析1. 雾霾对经济的影响雾霾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交通运输,导致交通拥堵,增加运输成本;二是影响工业生产,导致企业停工停产,造成经济损失;三是影响人们的健康,导致医疗支出增加。
2. 治理雾霾的经济手段为了治理雾霾,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手段,包括税收、补贴、排放权交易等。
这些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四、治理策略与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加大对违法排放的处罚力度。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对污染排放进行实时监测。
2.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政府应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减少高污染行业的比重。
同时,应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污染排放。
3.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政府应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同时,应鼓励公众参与环保活动,共同保护环境。
《我国城市雾霾天气形成与治理的经济机制探讨》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雾霾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雾霾的形成涉及到复杂的环境、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对人们的健康安全及经济社会发展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本文将对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形成机制进行详细阐述,并就治理雾霾所需的经济机制进行探讨,旨在为推动我国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二、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形成机制1. 自然因素我国大部分地区受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空气流通性较差,导致污染物难以迅速扩散。
此外,气候变化导致的大气稳定性增强,也使得雾霾天气频发。
2. 工业排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企业排放的废气成为雾霾的重要来源。
煤炭等传统能源的燃烧产生大量的粉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这些物质在特定气候条件下易形成雾霾。
3. 交通污染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
机动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在特定气象条件下易形成二次污染物,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三、治理雾霾的经济机制探讨1. 政府引导与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环保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环保领域。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监管力度,对违法排放的企业进行处罚,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
2. 市场调节与激励机制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通过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引导企业减少碳排放;通过实施绿色税收政策,对使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通过发展绿色金融,为环保产业提供融资支持等。
同时,应建立雾霾治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公众参与环保行动,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3. 产业升级与转型产业升级与转型是治理雾霾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污染物排放。
《雾霾文献综述与经济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我国许多地区正面临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尤其是以雾霾现象最为突出。
雾霾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雾霾相关文献,并对雾霾治理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雾霾文献综述(一)雾霾成因与危害雾霾主要由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建筑扬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
其中,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是主要污染源。
雾霾中的有害物质如PM2.5、PM10等,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可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
此外,雾霾还会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交通出行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针对雾霾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在成因方面,学者们从工业排放、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探讨。
在治理方面,学者们提出了多种政策建议和技术手段,如加强工业排放标准、推广清洁能源、提高城市绿化等。
国外在雾霾治理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经验,如欧洲的绿色能源政策、美国的清洁空气法案等。
三、经济分析(一)雾霾对经济的影响雾霾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农业生产,降低农作物产量;二是影响工业生产,增加企业运营成本;三是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增加医疗支出;四是影响交通出行,降低出行效率等。
这些影响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雾霾治理的经济效益雾霾治理虽然需要投入一定的经济成本,但长远来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首先,改善空气质量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降低医疗支出;其次,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促进旅游业等绿色产业的发展;最后,通过技术手段和政策措施推动产业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政策建议与展望针对雾霾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加强工业排放标准,严格控制污染源;二是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三是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增加植被对空气的净化作用;四是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雾霾与经济发展论文摘要:雾霾给公众的健康、工作与生活带来诸多危害,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雾霾治理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本文综合雾霾的成因、现状与危害,以及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认为雾霾治理需要长远规划,并充分利用各种雾霾相关数据,实施有效的治理措施,最终实现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的。
关键词:雾霾危害;雾霾治理;经济发展;大数据;平衡与发展近几年,雾霾现象日益严重和频繁,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给公众健康、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危害,公众对雾霾治理诉求日益高涨。
但是,雾霾治理是一个十分繁杂的工程,而且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处理不当,短期内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研究雾霾治理、经济发展及其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一、雾霾现状分析(一)雾霾及成因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
霾是一种由于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较为被公众所熟知,危害也较大的就是PM2.5(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燃煤排放的烟尘,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以及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等。
在此基础上,如果地面空气相对湿度较大,且大气层比较稳定,通过大气辐射降温,空气极易饱和凝结形成雾霾。
(二)雾霾危害首先,雾霾现象日益严重和频繁,范围也越来越大。
据调查,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区域的城市群每年出现灰霾污染的天数达到100 天以上,PM2.5年均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指导值2-4 倍[1]。
受影响区域包括华北平原、黄淮等多个地区,受影响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受影响人口约6亿人[2]。
其次,严重危害公众健康。
雾霾会造成呼吸、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甚至引发癌症。
再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雾霾会影响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危害个人或公众设施;造成人才流失;久而久之,势必给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动摇外来企业投资信心,损害经济环境以及经济的长久发展。
雾霾污染、政府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雾霾污染、政府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雾霾污染成为中国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
这种不可见的污染物降低了空气质量,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并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这个问题上,政府的治理举措被认为是解决雾霾污染问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探讨雾霾污染、政府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来了解雾霾污染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雾霾污染不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威胁,也对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
首先,雾霾污染限制了人们的户外活动,导致消费减少,进而影响了服务业和零售业的发展。
其次,空气质量下降会影响到人们的工作效率,进而影响到生产力。
雾霾还损害了农作物和植物的生长,对农业产量造成了影响。
此外,雾霾污染也会对旅游业产生负面影响,减少了旅游收入。
雾霾污染使得中国经济遭受不小的损失,因此必须加强治理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府治理在解决雾霾污染问题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
污染企业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同时政府也应该提供激励措施鼓励企业投资环保设施。
政府还应该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力度,促进可持续发展。
其次,政府应该加强科学研究,提升技术水平,推动创新,寻找更加高效和环保的治理方法。
政府还需要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合作,共同应对雾霾污染。
政府的治理措施应该建立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接受舆论和公众监督。
除了政府的治理措施外,我们每个人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对雾霾污染的治理中来。
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提高环境意识,节约能源,减少排放。
此外,我们可以推动公众参与,通过参与环保组织、参与公众议事和环境评议等活动,来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参与度。
我们还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例如鼓励步行、骑行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车,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
总结起来,雾霾污染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政府的治理是解决雾霾污染问题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国城市雾霾天气形成与治理的经济机制探讨》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雾霾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经济、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
因此,对于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进行治理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形成机制,并针对治理的经济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提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雾霾治理策略。
二、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形成机制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气温逆层、静风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使得污染物在空气中积聚,形成雾霾。
2.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其中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生活能源消耗等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积累,形成了雾霾天气。
三、治理雾霾天气的经济机制探讨1. 政策引导与激励机制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和个人减少污染物排放。
例如,实施环保税制,对高污染企业征收较高的税;同时,对环保产业和绿色产业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引导资金流向环保产业。
2. 市场机制与价格调控通过市场机制和价格调控,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染物排放。
例如,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让企业通过购买和出售碳排放权来承担减排责任;同时,提高污染物排放的治理成本,如对高污染企业征收较高的排污费等。
这些措施可以促使企业主动减少污染物排放,从而降低雾霾天气的发生频率。
3. 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是治理雾霾天气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环保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出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和产品。
同时,推动绿色发展,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等低碳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
四、结论治理雾霾天气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激励企业和个人减少污染物排放;企业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加大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力度;个人应从小事做起,如绿色出行、节能降耗等,共同为治理雾霾天气做出贡献。
《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频繁出现雾霾天气,这一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雾霾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还对城市的环境和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成因进行深入剖析,并探讨其治理的有效措施。
二、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成因1. 经济快速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耗迅速增加。
这导致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其中以煤炭燃烧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哲学角度来看,这体现了人类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忽视和破坏。
2. 城市规划和管理的缺失城市规划和管理的缺失也是导致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
一些城市在规划过程中,缺乏对环境因素的充分考虑,导致城市布局不合理,空气流通不畅。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存在管理不善、执法不严等问题,使得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3. 人们环保意识的淡薄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也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从哲学角度来看,这体现了人类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对公共利益的忽视。
三、治理雾霾天气的哲学思考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治理雾霾天气,首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这需要我们从哲学的高度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起生态文明观念,推动绿色发展。
2. 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是治理雾霾天气的关键措施之一。
我们应该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推动经济向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
同时,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煤炭等污染严重能源的依赖,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
这需要我们从哲学的角度认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人类对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3. 加强城市规划和环境管理加强城市规划和环境管理是预防和治理雾霾天气的必要手段。
《“雾霾经济”研究》篇一雾霾经济研究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雾霾问题逐渐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
雾霾不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也对经济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雾霾经济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
二、雾霾经济的产生原因雾霾经济的产生与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耗、汽车尾气排放、建筑工地扬尘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部分地区过度依赖重工业,导致大量污染物排放,加之城市交通拥堵、绿化不足等问题,使得雾霾问题日益严重。
雾霾经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经济现象。
三、雾霾经济的影响1. 对健康产业的影响:雾霾问题催生了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如空气净化器、防霾口罩等产品的销售量大幅增长。
2. 对旅游产业的影响:雾霾天气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意愿,降低了旅游业的收入。
3. 对能源结构的影响:为了改善空气质量,部分地区开始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
4. 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雾霾问题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居住环境的质量,推动了绿色建筑和生态住宅的发展。
四、雾霾经济的具体表现1. 空气净化器市场:随着雾霾问题的严重,空气净化器市场逐渐兴起,成为家电行业的一个新兴增长点。
2. 防霾口罩市场:防霾口罩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其销售量逐年上升。
3. 绿色能源市场:为了改善空气质量,部分地区开始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推动了绿色能源市场的发展。
4. 环保产业: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催生了环保设备、环保技术等产业的发展。
五、应对雾霾经济的策略1.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减少重工业的比重,发展绿色产业。
2. 加强环保法规: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放的处罚力度。
3. 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4.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5. 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研发更加高效的空气净化技术、环保技术等,为治理雾霾提供技术支持。
《我国城市雾霾天气形成与治理的经济机制探讨》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加快,我国各大城市频发的雾霾天气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忧虑。
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影响到社会的经济活动和持续发展。
本文将针对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治理现状以及相关的经济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二、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雾霾天气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等人为活动排放的大量污染物是雾霾形成的主要来源。
其次,气象条件如静风、逆温等也会影响雾霾的扩散和消散。
此外,城市绿化不足、道路扬尘等因素也会加剧雾霾天气的严重性。
三、城市雾霾治理的现状面对雾霾天气的严重性,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治理。
包括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强工业污染的治理等。
然而,这些措施的实施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政策执行力度不够、企业环保意识不强、技术手段不足等。
四、经济机制在雾霾治理中的作用经济机制在雾霾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通过制定环保法规和政策,引导企业和个人减少污染排放,推动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
其次,通过市场机制,如排污权交易、绿色税收等,引导企业和个人承担环保责任,实现污染减排。
此外,还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污染治理的技术水平和效率,降低治理成本。
五、经济机制的具体实施1. 环保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政府应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对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同时鼓励和支持环保技术创新和企业绿色发展。
2. 市场机制的引入:通过排污权交易、绿色税收等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和个人承担环保责任,实现污染减排。
例如,可以通过对高污染行业征收环保税,将税收用于支持环保项目和技术的研发。
3. 科技创新的推动: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研发污染治理的新技术、新设备,提高污染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同时,通过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促进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形成。
六、结论城市雾霾天气的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申论范文治理雾霾(3)范文三:政府主导解决雾霾难题“山青,水秀,天明”是中国的曾经,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的山疮痍遍身,中国的水乌黑恶臭,尤其是中国的天,雾蒙蒙的一片,犹如一口大锅罩在整个城市上空。
北京,一百五十多天雾霾,天津、河北、沈阳同样污染严重,而这只是中国众多城市中的一部分。
中国的雾霾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解决雾霾问题已迫在眉睫。
中国的雾霾之所以严重,根本原因在于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
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数量庞大的化石能源所支撑起来的,且工业过于集中,废气处理技术又不到位,导致了大量的废气排放且无法有效处理。
与此同时,庞大且迅速增长的汽车保有量也“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无论是维持几天的APEC蓝,还是早晚高峰狂飙的空气污染指数,都在告诉我们汽车是解决雾霾问题必须考虑的重中之重。
当然,雾霾的产生还有城镇化带来的能源消耗过高等的原因,要想持续、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解决雾霾问题,而政府应承担主要的责任。
逐步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改变过分依赖化石能源格局,从根源上减少废气来源。
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化石能源堆积起来的竭泽而渔。
中国有丰富的化石能源,这也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支持,甚至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与此同时到来的是严重的雾霾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让中国的经济长久发展,就必须推动中国的经济机构转型,当然,这个转型并不是一步到位的,我们需要把过分依赖耗能工业转向使用清洁能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从而是废气从源头上减少。
源头上限制汽车所有数量,改变过分依赖汽车代步,从生活中减少废气排放。
清晨、夜晚,犹如大雾般的透明度,让众多上班族不得不戴上口罩,在迷雾中困难的呼吸。
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中国公众沦为了雾霾的奴隶。
政府应起到宏观把控的作用,引导人们有正确的用车观念,同时对汽车数量进行严格把控,限制汽车购买资格和数量等,使我国汽车数量保持在可控范围内,减少雾霾来源。
中国的未来是每个中国人的未来,在肺癌发病率飙升,儿童老人面临呼吸道类疾病困扰的今天,雾霾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需要作为华夏子孙的我们共同面对的。
《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其治理的哲学思考》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雾霾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面对这一严峻问题,本文将从哲学角度出发,深入探讨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其治理策略。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1. 环境因素城市雾霾天气的形成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因素。
此外,气候变化也是导致雾霾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环流发生变化,使得雾霾天气频繁出现。
2. 人文因素除了环境因素外,人文因素也是导致雾霾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
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不够,过度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导致了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
此外,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不力,也是导致雾霾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
三、治理雾霾天气的哲学思考面对城市雾霾天气频发的现象,我们应该从哲学角度出发,思考治理雾霾的路径和方法。
首先,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环境问题,制定科学的治理策略。
最后,我们要注重人的主体性作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四、治理雾霾的具体措施1. 加强政策引导和法律保障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法律保障,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加大对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
同时,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2. 推动绿色发展推动绿色发展是治理雾霾的重要途径。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和绿色产业发展,减少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3.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是治理雾霾的基础。
要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4. 科技手段的应用科技手段的应用也是治理雾霾的重要途径。
《“雾霾经济”研究》篇一雾霾经济的研究:环境、经济与治理的协同视角摘要:本文从环境、经济及社会治理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雾霾现象背后的经济逻辑,旨在分析雾霾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及其潜在治理措施。
通过对雾霾经济的现象描述、原因剖析及策略思考,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雾霾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雾霾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还对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本文所称的“雾霾经济”,并非指以雾霾为直接经济产物的产业,而是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因环境污染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现象及其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二、雾霾经济的概念及其现象描述雾霾经济,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与雾霾现象相伴而生的经济活动及其影响。
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高污染产业扩张、能源结构不合理、交通运输拥堵等问题导致大量污染物排放,形成雾霾天气。
同时,这一现象也催生了相关产业链的兴起,如空气净化器销售、口罩产业扩张等。
此外,政府为治理雾霾所投入的环保资金也构成了雾霾经济的一部分。
三、雾霾经济的原因剖析(一)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占比较大,清洁能源和绿色产业比重不足。
(二)能源结构问题:化石能源占比过高,清洁能源转换速度缓慢。
(三)环境治理滞后:环保法规执行不力,企业环保意识薄弱。
(四)市场需求驱动:公众对清洁空气的需求刺激了相关产品的市场扩张。
四、雾霾经济的社会经济影响(一)健康成本增加:因雾霾导致的医疗费用增加,公众健康水平下降。
(二)产业调整压力:倒逼高污染产业升级改造,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使经济增长方式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转变。
(四)政府财政压力:环保投入增加,对政府财政形成一定压力。
五、雾霾经济的治理策略思考(一)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高污染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产业。
(二)改善能源结构: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
《我国城市雾霾天气形成与治理的经济机制探讨》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日益严重,给人民的生活质量、健康安全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以及从经济机制的角度出发,探讨雾霾治理的有效路径。
二、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1. 能源结构问题: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2. 机动车尾气排放: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污染。
3. 城市规划问题:部分城市规划不够科学,过于密集的建筑布局,导致风力减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4. 其他因素:如工业生产、生活垃圾等也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原因。
三、经济机制在雾霾治理中的应用面对雾霾天气带来的挑战,经济机制在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从几个方面探讨经济机制在雾霾治理中的应用。
1. 税收政策:通过实施环保税、资源税等税收政策,提高污染成本,引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
同时,对清洁能源、环保产业等给予税收优惠,鼓励绿色发展。
2. 价格机制:通过调整能源价格,如提高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价格,降低其使用成本,引导消费者转向清洁能源。
同时,对高污染的工业产品征收排污费,用经济手段促使企业减少污染排放。
3. 市场机制:通过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环保产业投资基金等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雾霾治理。
同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研发清洁能源、环保技术等,推动绿色发展。
4. 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鼓励发展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发展。
5. 区域合作:加强区域间的环保合作,共同应对雾霾天气。
通过建立区域性的环保合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技术交流、经验借鉴等,提高雾霾治理的效率。
四、结论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经济机制在雾霾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税收政策、价格机制、市场机制、产业政策以及区域合作等手段,可以有效推动雾霾治理工作。
关于经济发展与雾霾关系的思考——以上海地区为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201620)摘要:霾给公众的健康、工作与生活带来诸多危害,也正在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地区的经济发展。
影响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雾霾治理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但凡事总有其两面性,人们在认识到雾霾对人们产生危害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雾霾对上海地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本文综合雾霾的成因、现状与危害,以及当前上海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充分利用北京地区雾霾相关数据,分析雾霾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双面性,实施有效的治理措施,最终实现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的。
关键字:雾霾;上海;经济;阻碍;机遇Abstract:Haze brings a lot of harm to health, work and life of the public, is also seriously affected and restrict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Affe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our country. Therefore, haze governance is particularly urgent and important. But everything has its two sides, people i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haze to people to produce harm at the same time also should be aware of the opportunities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The haze of the orig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harm, and the Shanghai area economic development, make full use of haze in Beijing related data, haze of Shanghai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analys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measures, and ultimately achieve the dual purpose of haze govern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Haze; Shanghai; economy; obstacles; opportunities1 引言近几年,雾霾[1]现象日益严重和频繁,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给公众健康、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危害,公众对雾霾治理诉求日益高涨。
尤其是作为中国魔都的上海[2]在连续不断的雾霾影响下,不仅给在沪工作生活的人们造成了严重的生理影响。
同时上海作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雾霾对上海地区经济的影响可谓是各方面的,比如旅游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3];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角度还是从其他方面来看,雾霾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之前的预期,从而演变成了一个更加复杂和重要的课题。
因此,雾霾治理是一个十分繁杂的工程。
而且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处理不当,短期内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研究雾霾治理、经济发展及其关系,具有重大意义[4]。
另一方面,由于雾霾的出现,说明了我们在防止环境污染方面做的还不够成熟[5],为我国地区的环保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和就业渠道。
本文以上海地区为例,结合上海城市发展现状及污染物演变现状对雾霾成因及对经济发展的双面作用做出了详细的分析,探讨了雾霾与上海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可使上海经济实现平稳持续发展的方法和建议。
2 上海经济发展状况上海,简称“沪”或“申”,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地处长江入海口,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6]。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会展和航运中心之一。
2014年上海GDP总量[7]居中国城市第一,亚洲第二。
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个良好的滨江滨海国际性港口。
上海也是中国大陆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在地。
上海与江苏、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经济如此发达的一个魔都,自然在生态方面做的没那么好。
3 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和发展的根源面对当今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人们己经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生态危机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于是人们积极采取措施来弥补自己对自然的种种破坏,但这种弥补只是针对自然的表层现象,要想真正的解决问题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束手无策。
因此,我们应该追溯其深层原因—观念的危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化危为安[8]。
第一,自然观的缺失。
首先,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人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提高了对自然的认识,原始混沌的自然观发生了改变。
在西方,人们朴素直观的去理解自然,试图用经验到的事物去解释自然界的构成及其变化,同时人们还认识到人与自然物是同源同质的,人有灵性,自然也有灵性,所以人与自然是有机统一的,这就是当时流行的有机论自然观。
在中国,这种有机自然观也被称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就追求“天人相通”的宗教仪式,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哲人也不断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
如孟子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个体;老子主张天、地、人都统一于“道”;庄子进一步继续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反对扼杀事物的自然属性,认为人与自然并列同在,自然与人合而为一[9]。
总之,在古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直观的、思辨的、整体性的,但由于·人的实践能力与理性能力的发展尚未达到把自然界作为实践与认识对象加以研究的阶段,所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也只能停留在直观、思辨、整体性的层面。
正如恩格斯所说:“在希腊人那里—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进步到对自然界进行肢解、分析—自然界还被当作整体、从总体上来进行观察。
然后,西方中世纪开始形成另一个自然观—神学自然观,这主要是欧洲基督教的自然观,它打破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以宗教神学的立场来解释人与自然的关系。
宗教神学自然观认为自然万物都是上帝创造出来的,自然界万物的运动过程是由上帝安排的,它不仅否定了人的主体地位,而且也否定了自然的独立性,完全掩盖了人与自然的真实联系。
在西方文艺复兴之后,一种新的自然观应运而生。
文艺复兴运动把人从宗教神学的奴役束缚中解放出来,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被置于新的历史背景之中。
随着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和对待自然界。
培根发出了“知识就是力量[10]”、“驾驭自然,作自然的主人”的宣言,推崇人可以通过掌握知识主宰世界,强调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笛卡儿和牛顿也分别建立了人与自然相对立的机械论自然观。
在他们的机械论自然观看来,世界只是一部永不停滞的运转机器,它由许多实体组装而成,是纯客观的、无生命的,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并任人随意控制和操纵的。
这样,人们就把自然界分解为许多部分,分门别类地、孤立地去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同时把自己作为自然的主人,把自然当作索取、利用、改造的对象,忽视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和自然界的普遍联系性[11]。
第二,文化观的支配。
科学文化的支配与人文文化的缺失,使人类丧失了自己的人文精神,变得心灵空虚、麻木不仁,完全陷入了机械、世俗、实用、唯利可图的思维。
这种唯科学主义的文化加剧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并且使人们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熟视无睹,这一切无不迫切需要人文文化的复归。
第三,实践观的失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大力发展我们的经济,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4 上海经济发展与雾霾的关系4.1雾霾对上海经济发展的阻碍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
霾是一种由于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较为被公众所熟知,危害也较大的就是PM2.5(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燃煤排放的烟尘,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以及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等。
在此基础上,如果地面空气相对湿度较大,且大气层比较稳定,通过大气辐射降温,空气极易饱和凝结形成雾霾。
首先,雾霾现象日益严重和频繁,范围也越来越大。
据调查,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区域的城市群每年出现灰霾污染的天数达到100天以上。
受影响区域包括华北平原、黄淮等多个地区,受影响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
受影响人口约6亿人121。
其次,严重危害公众健康。
雾霾会造成呼吸、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甚至引发癌症。
再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雾霾会影响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危害个人或公众设施;造成人才流失;久而久之,势必给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动摇外来企业投资信心,损害经济环境以及经济的长久发展。
据调研,2010年上海因PM2.5污染分别造成早死人数为2980人。
占当年死亡总人数的比例为1.6%,经济损失为23.7亿元。
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雾霾治理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对于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遵循短期求平衡、长期求发展的原则。
短期内求平衡首先是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要么用于治理雾霾。
要么用于发展经济。
其次,某些治理措施需要把握力度。
如汽车尾气治理力度过激,势必会减少汽车销量,影响经济增长。
再如短时间内急剧降低燃煤量,但替代能源不能及时跟进的话,势必影响公众生活质量和工业生产。
最后,雾霾治理各项子任务也需要分轻重缓急。
形成雾霾的因素很多,如燃煤、交通扬尘等,相对燃煤,交通扬尘对雾霾的“贡献”要小得多,短期内治理燃煤比治理交通扬尘成效更大。
雾霾,成因于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盐、硝酸盐和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颗粒。
当大气中湿度较大时,这些颗粒物吸附凝聚水汽形成雾;而空气中相对湿度较低时,悬浮于空中的这些颗粒物就形成霾。
各种颗粒物的来源大致为来自沙漠化地区远距离输送的沙尘,燃煤排放的烟尘,机动车尾气,以及本地裸露地表造成的扬尘。
其中,来自西北、蒙古和中亚的沙尘起因于我国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难以根除,我国广大的黄土高原便是几千万年来的降尘所赐。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们对沙尘暴引起的扬尘不会有太好的对策;但强化自然保护、重视绿化、加强对土建工程的管理,可以显著减少本地的扬尘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远程输送的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