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污水和污水处理》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245.15 KB
- 文档页数:2
《污水和污水处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2.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重新使用。
过程与方法1.做污水净化实验。
2.简单认识实际污水处理的流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理解水的处理方法,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感受水产生的容易与处理的不易【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透明塑料筐(装污水),大烧杯3+12只、100毫升烧杯1只、演示材料一套、翻页器、垫高凳子、果汁学生准备:托盘一只、烧杯两个、三脚架一个、塑料瓶1只、污水一杯、细沙、大、小纱布各一块、橡皮筋、记录单2张、信封【教学过程】课前谈话:王老师来自水乡绍兴嵊州,我第一次来嘉善,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地方,能向我介绍一下吗?被你这么一说,我很想现在就去哪儿玩那。
谢谢!其实,来之前,我也上网查了查,这一张是哪里的?我呢还带了张我家乡的图片,你看,这2张图片有相似的地方吗?对呀,房子都是依水而建,水呢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虽然咱们的家乡都是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但也要节约用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水有关的的内容。
一、引入:了解污染源及其危害(5分)1.了解污染源(1)今天早晨老师来校时发现同学们在认真地拖地,你看,这拖把一洗,就产生了(),是的,我呢搜集一部分(出示一杯污水)大家来看看。
其实,在生活中会不断地产生污水,想一想,还有哪些活动也会产生呢?(洗涤、排泄物。
T:我们把来自生活的称为“生活污水”,来自工厂里的称为“工业污水”,来自农业方面的称为“农业污水”,(板书:生活工业)还有哪些方面会产生呢?S:工厂(废水油污)。
还有吗?T: 请看,(图片)像这块稻田里的水就含有农药残留物。
我们把来自农业方面的称为“农业污水”(杀虫剂化肥)。
(板书:农业产生污水)2.了解危害(1)(出示三张图片)其实,绝大多数的水污染都是由(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这样的污水会给人类造成危害吗?会有哪些危害呢?S: 会对水里的鱼虾产生影响; 洗澡时会对我们的皮肤产生影响;喝了不洁净的水对人体健康的损害T:是的,有时也会造成住在水边没水喝的局面。
六年级下册科学《污水和污水处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2、用沉淀和过滤的方法把污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做污水沉淀、过滤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充分认识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增加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理解污水的处理过程教学准备:教师收集有关水污染的图片。
简易的过滤装置(纱布和烧杯)、生活污水一杯(既有泥沙,又含有油污、洗涤剂、酸醋的)、自来水一杯。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这炎热的夏天,喝上一杯水解解渴是非常凉爽的事情,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两杯自来水,但这两杯水现在只能望水止渴哦!(谈话启发性趣)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对其中的一杯水做了什么?2、教师往水杯里滴入油、洗涤剂、泥土让学生知道自来水被污染了。
并给“污水”个定义。
3、教师板书“污水。
”二、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1、谈话: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一杯生活污水和一杯自来水。
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以比赛的形式,用已经掌握的观察方法比较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颜色气味沉淀物透明度自来水污水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3、过渡: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受过污染的水进行处理让它变清些呢?教师板书“污水处理”三、讨论验证处理污水中分离杂质的方法。
1、提问:用什么方法把污水中的杂质分离开来。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2、教师介绍“沉淀”、“过滤”的方法,开展分组实验,教师提实验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实验,汇报实验现象。
3、提问:比较净化前后的水,有什么区别?经过沉淀和过滤,原来的污水达到自来水的洁净程度了吗?学生汇报4、教师强调: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
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四、污染源的讨论1、提问: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儿?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
2、观察图片,学生汇报完成网状图。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6污水和污水处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污水和污水处理》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污水的来源、危害以及污水处理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污水和污水处理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他们对污水和污水处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污水处理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他们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污水处理的过程,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污水的来源和危害。
2.让学生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和技术。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污水的来源和危害。
2.污水处理的方法和技术。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来了解污水的来源和危害。
2.使用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和技术。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污水处理的视频资料,用于教学呈现。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用于课堂操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污水的来源和危害。
2.呈现(10分钟)通过污水处理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污水处理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污水处理的方法和技术。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回答污水和污水处理的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污水的产生,保护环境。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污水处理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仅供参考,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污水和污水处理》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问题驱动法、图片和实例呈现、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力求让学生深入了解污水的来源、危害以及污水处理的方法。
污水和污水处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2、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过程与方法选择合适的材料做简易的污水净化实验, 并理解材料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污水处理过程非常复杂从而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设计污水净化的实验方案。
教学难点:做污水净化实验,理解污水净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作用。
教学准备:收集水污染的资料、准备简易的过滤装置、生活污水一杯、自来水一杯。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出示“水污染”组图,提问:看到这组图片,我们发现这些河道的水都怎么了?(被污染了)2、这些被污染的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了,这样做对吗?3、总结:污水在排放之前应该先经过处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污水和污水处理的问题。
二、污染源的讨论1、同学们通过以上图片的观察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你们认为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里? 如果这些污水被任意的排放会造成什么危害?(ppt出示这两个问题)2、小组讨论,汇报。
3、总结:污染源多,危害多。
污水在排放之前一定要经过净化处理。
三、做污水的净化实验1、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杯生活污水。
桌上还有一杯自来水请同学认真观察着两杯水有什么区别?2、小组观察,汇报。
3、那孩子们你们更喜欢哪一杯水呢?4、你们有什么办法将这杯污水进行净化,让它变得更接近自来水呢?5、小组讨论,汇报预设:沉淀、吸附、过滤、消毒、蒸馏……6、沉淀:沉淀有什么作用?沉淀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呢?7、吸附:活性炭的介绍(如果学生想不到,就提问污水中的颜色和异味该如何处理呢)8、过滤:经过沉淀和吸附处理,污水中还有许多杂质,我们有什么办法进行分离呢?9、今天老师的材料超市里有很多材料,(废水瓶,纱布,棉花,细沙,活性炭)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过滤装置。
请将你们的设计思路用绘图的方法将它画下来。
10、小组完成绘图设计并汇报。
11、根据自己的设计图进行实验,教师巡视。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6.污水和污水处理一、教材简析:教材首先点出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聚焦水污染问题。
三幅图展现了人类活动造成水污染的情景。
造成水污染的可能还有农药、养殖业的废物等。
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水各取一杯生活污水和自来水,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观察方法比较观察。
教科书中插图的污水净化实验——沉淀和过滤,实际上是帮助进一步比较生活污水和自来水。
这两种方法只能分离一部分污水中的杂质,,净化前后的水不同,但净化后的水和自来水还是有较大差别。
教科书介绍,淡水在自来水厂除了沉淀和过滤,还要经过灭菌消毒。
第二部分:污染源的讨论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里?教科书用网状图帮助学生围绕水的污染源展开讨论。
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加深对污染源的认识。
教科书中饮用水取水处标志,提示要特别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饮用水是否洁净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第三部分:污水的处理教科书指出,为了保护水环境,污水应该经过处理,再排放到自然水域中。
教科书的污水处理示意图,形象地展示了污水处理的一般过程。
污水处理的第一步是在沉淀槽,依靠重力的作用,使污水中较大的颗粒沉淀下来。
第二个圆形池是二次沉淀池,在这里将活性污泥和水进一步分离。
然后,在滴流过滤系统中,废水经过沙砾得到过滤。
最后,向水中加入化学药剂——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污水经过处理,一般可以无害地回归环境,还有一些污水经过处理后,还是不能作为饮用水,只能作其他用途。
二、教学背景:在淡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
全世界由于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情况十分严重,目前,有近40%的人口难以喝上洁净的水。
日益严重的污染导致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住在水边没水喝的尴尬局面。
各种各样的污染物通过饮水进入人体,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地表水由于污染而不再适合用于农业灌溉。
污水和污水处理【教学目标】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2、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3、做污水净化实验。
4、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充分认识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感受污水处理的复杂,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做污水净化实验,理解污水净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作用。
【教学准备】透明水槽、脏的抹布、烧杯、塑料瓶、细沙【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各种水污染的图片,学生观看。
设疑:从这些图片中,大家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认识水污染的严重性,引出水污染。
)2.揭示课题:那么水是怎么受到污染的?有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解决?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和探索水污染的几个问题。
(板书课题:污水和污水处理。
)3.设疑:知道什么叫污水?教师演示在水中洗抹布,展现简单的污水产生过程。
师:(出示)老师这里有一些非常干净、透明的自来水,你平常会用它来干什么生:刷牙、洗脸、拖地、洗衣服……师:老师这里有条擦过地的抹布把它放进去洗洗看(教师演示把脏抹布放入污水中洗)师:这里可能面有什么?生:洗衣液、污渍、细菌师:现在的水和刚才的水有什么不同?生:颜色、味道、师:这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污水,还有哪些地方会产生污水?师:【课件展示污水来源】师:想想平时这些污水,都往哪里去了?师: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去看看这样一条河流。
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师:是啊,我们的溪、河、江、海里的水都已经受到严重污染,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不洁净的水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不洁净的水为各种寄生虫、变形虫和细菌提供了温床,由此每年可损害12亿人的健康。
全世界医院一半的住院病人是患由不洁净水引发的各种疾病的患者。
在发展中国家,80%的死亡病例是由水问题导致的。
每8秒钟就有一名儿童因此死亡。
二、污水处理师:污水带来的危害这么大,我们必须对它进行处理。
如果我们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小小的污水处理厂,用什么办法来处理这些污水(教师指着起先产生的污水)?请小组讨论一下生:过滤、沉淀、师:介绍过滤、沉淀装置,准备做实验?生:分小组实验。
教科版科学六下4.6《污水和污水处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污水和污水处理》这一课时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化学与生活”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对生活污水的观察和实验探究,使学生了解污水处理的必要性和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污水的来源、污水处理的方法及其原理、污水处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活中的污水有初步的认识。
他们在五年级学习了水的净化知识,对污水处理有一定的期待和兴趣。
但学生对污水处理的方法和原理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活污水的来源和污水处理的必要性。
2.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及其原理。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活污水的来源、污水处理的方法及其原理。
2.教学难点:污水处理方法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污水样本。
2.准备污水处理的实验器材和药品。
3.制作课件,展示污水处理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污水和污水处理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污水处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生活污水的来源和污水处理的必要性,呈现污水处理的方法及其原理。
通过展示污水处理的图片和视频,使学生对污水处理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污水处理实验,亲身体验污水处理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教师总结污水处理的方法及其原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拓展(10分钟)讨论污水处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学生的关爱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污水处理知识的理解。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6课《污水和污水处理》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污水和污水处理》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单元第二部分“对生活用水的研究”中的内容之一,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在学生了解了人们日常生活对淡水资源巨大需求的情况下,探索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水污染处理的方法,感受净水的来之不易。
教材中的内容主要为三个部分: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污染源的讨论、污水的处理。
【学情分析】由于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他们活泼开朗,喜欢质疑,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储备,这对培养他们的积极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活动有积极的意义。
同时,六年级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知识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际有效的教学活动,提升这些方面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2、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过程与方法做污水净化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充分认识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增加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做污水净化实验,理解污水净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收集有关水污染的图片和资料。
学生准备简易的过滤装置(可乐瓶和细沙制作)、生活污水一杯(生活污水可让孩子们选择既有泥沙,又含有油污或洗涤剂的)、自来水一杯。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同学们,前段时间,我让大家调查了有关我国水资源状况,了解到我国的的淡水资源非常紧缺,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与水有关的问题。
1、出示“可怕的水污染”几组图片,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提问:这些自然界的水里有什么?同学们,看了这几组图片,大家有什么想法吗?(鼓励学生展开讨论)二.认识污染源谈话:既然水污染给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那么什么是污水呢?(板书:污水)水中混入了对人体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导致水不能继续保持原来的使用功能。
《污水和污水处理》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2、污水需要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过程与方法:做污水净化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充分认识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理解污水净化各个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水污染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并做成课件,简易净化装置,自来水、生活污水,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各种水污染的图片,学生观看。
设疑:从这些图片中,大家有什么发现?2、揭示课题:那么水是怎么受到污染的?有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解决?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和探索水污染的几个问题。
3、设疑:知道什么叫污水?二、认识污染源1、以生活污水为例(1)出示污水,问:这是一杯厨房用过的水,它是污水吗?为什么说它是污水?还有其他方面吗?为了更好获得证据,大家可以借助这杯自来水比较一下,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一”中。
学生观察,反馈。
(2)集体交流:a、请看这个表格,为什么污水和自来水有这么大的区别?引导学生认识水中含有洗涤剂等杂质,并板书。
b、如果把这些污水大量的排放到自然水域中去,会怎么样?那我们就把这些污水就叫做水的污染源,它所含有的杂质叫做污染物。
2、认识更多的污染源(1)问:这杯污水来源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污染物?除了生活方面,还有哪些方面也会污染水?我们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把它整理一下,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二”,别忘记把你们小组的结论完成。
(出示表格)(2)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汇报,板书:人类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4)教师补充:除了人类活动外,还有自然的原因,比如动物的尸体、泥石流等。
3、过渡(1)设疑:水的污染源有很多,无论哪种原因,水被污染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出示各类水污染后果的图片和资料。
提问:从这三个水污染事件中,大家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认识:污染物会溶解在水里,随水体流向远方,如果进入饮用水源则会危害人类的健康,所以人类在饮用水源设置了一些专门的标志。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2、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过程与方法做污水净化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做污水净化实验,理解污水净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收集有关水污染的图片和资料。
学生准备简易的过滤装置(可乐瓶和细沙制作)、生活污水一杯(生活污水可让孩子们选择既有泥沙,又含有油污或洗涤剂的)、自来水一杯。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出示“水污染”组图,提问:看到这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或问题?学生汇报(老师可在黑板上随汇报板书关键词,使后面的学习更有的放矢。
)二、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1、谈话:课前老师让各组同学准备生活污水和自来水各一杯。
下面,我们就一起以小组为单位,用已经掌握的观察方法比较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2、示图介绍“沉淀”、“过滤”的方法,开展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用自己课前制作的简易过滤装置做净化污水的实验。
3、提问:比较净化前后的水,有什么区别?经过沉淀和过滤,原来的污水达到自来水的洁净程度了吗?学生汇报4、讲述: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
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最后全班汇报,一起完成教材82页的网状图。
学生汇报,完成网状图。
2、小结:那么,如何让我们每天排出的那么多脏水不给水体“添麻烦”呢?建造污水处理厂就是最主要的措施。
四、污水的处理1、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中的污水处理图。
2、提问:污水处理一般要经过哪几道程序?在每一个环节当中,污水得到了怎样的处理?使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思考、汇报。
6.污水和污水处理【教材学情分析】在淡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
全世界由于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情况十分严重,日前,有近40%的人口难以喝上洁净的水。
日益严重的污染导致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住在水边没水喝的尴尬局面。
各种各样的污染物通过饮水进人人体,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地表水因为污染而不再适合用于农业灌溉。
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人们已经认识到,只有切断污水的来源才能真正保证水体的洁净。
那么如何让我们每天排出的那么多脏水不给水体“添麻烦”呢?建造污水处理厂就是最主要的措施。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2、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过程与方法做污水净化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充分认识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增加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做污水净化实验,理解污水净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作用。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汇报交流法等。
【教学准备】教师收集有关水污染的图片和资料。
学生准备简易的过滤装置(可乐瓶和细沙制作)、生活污水一杯(生活污水可让孩子们选择既有泥沙,又含有油污或洗涤剂的)、自来水一杯。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出示“水污染”组图,提问:看到这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或问题?学生汇报(老师可在黑板上随汇报板书关键词,使后面的学习更有的放矢。
)2、小结: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探讨水污染的有关问题。
二、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1、谈话:课前老师让各组同学准备生活污水和自来水各一杯。
下面,我们就一起以小组为单位,用已经掌握的观察方法比较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2、示图介绍“沉淀”、“过滤”的方法,开展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用自己课前制作的简易过滤装置做净化污水的实验。
3、提问:比较净化前后的水,有什么区别?经过沉淀和过滤,原来的污水达到自来水的洁净程度了吗?学生汇报4、讲述: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6《污水和污水处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污水和污水处理》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污水的来源、危害以及污水处理的方法。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污水处理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污水的来源、污水的危害、污水处理的方法以及污水处理的设施。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污水的概念和污水处理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污水处理的设施和污水处理的原理不够清楚。
此外,学生可能对污水处理的实际操作过程感兴趣,希望能够亲身体验。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污水的来源、危害以及污水处理的方法和设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学习污水处理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污水处理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污水的来源、危害以及污水处理的方法和设施。
2.难点:污水处理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说明污水的来源和危害。
2.准备污水处理的设施模型或视频,用于讲解污水处理的方法和设施。
3.准备实验材料,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污水处理的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污水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污水的来源和危害。
提问:你们知道污水是怎么产生的吗?污水对环境和人类有什么危害?2.呈现(10分钟)展示污水处理的设施模型或视频,讲解污水处理的方法和设施。
提问:你们知道污水处理是怎么进行的吗?这些设施和方法有什么作用?3.操练(15分钟)让学生亲身体验污水处理的过程。
可以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或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污水处理实验,让他们了解污水处理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提问:你们知道污水处理的重要性了吗?你们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做到环保?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减少污水的产生和危害,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措施。
污水和污水处理【教学目标】经历污染源及其危害的讨论、污水净化模拟实验、实际污水处理的了解等学习活动期望有效达成:能根据已有经验和现有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知道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它会产生巨大危害,污水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切实感受污水处理的复杂,增强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的责任和意识。
【教学重点】分析污染物的危害,感受污水处理的复杂,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感受污水处理的不易。
【教学准备】250ml烧杯每组4个、沙子若干、过滤杯每组1个、大透明水桶一个、脏拖把2个、课件【教学过程】一、污染源及其危害(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了解生活污水的产生。
通过交流讨论及课件辅助,了解造成水污染的各种污染源,了解水污染的危害,明确处理污水的目的,从而激发处理污水的兴趣。
)1.教师演示在水中洗拖把,展现简单的污水产生过程。
2.学生交流家中可能产生的生活污水,引导分析其中的污染物。
3.交流讨论平时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及污水的去向。
4.简单了解其他污染源及污染物。
5.观察图片、交流,认识水污染造成的危害,认识到污水处理的重要性。
二、污水处理(学生经历处理生活污水和了解实际污水处理的过程,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维加工,感受污水处理的不易。
)1.讨论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
2.分组进行生活污水净化模拟实验。
3.展示小组污水净化处理结果,比较其和原有污水的不同。
4.通过观看录像了解实际污水处理过程。
5.学生谈自己对污水处理的认识和感受。
三.提升与铺垫1.讨论如何减少水污染,节约水资源。
2.联系周围水环境,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考察、调查,为后一课活动进行铺垫。
--------------------------------------------------每日名言励志名言: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这句话出自杰克·霍吉的《习惯的力量》。
奥维德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
科学《污水和污水处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污水的定义和组成成分。
2. 了解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和目的。
3. 熟悉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污水的组成成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和原理。
三、教学难点1. 掌握不同污水处理方法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
2.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污水处理厂的工作场景和处理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知识讲解1. 污水的定义和组成成分污水是指被废弃的、用过的或掺杂杂质的水,包括家庭、工业、农业等领域产生的废水。
污水主要由有机物、无机物、悬浮物、微生物等组成。
2. 污水对环境的影响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华、缺氧等问题,危害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3. 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和目的污水处理是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污水处理的目的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降低污水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达到排放标准或回用标准,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4. 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1) 机械处理:通过格栅、沉砂池等物理装置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
(2) 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的吸附、降解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3) 化学处理:采用化学反应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4) 高级处理:采用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等技术进一步提高水质。
三、实例分析以某市污水处理厂为例,结合实际情况,介绍该厂的污水处理流程和设备,强调各个处理阶段的作用和效果。
四、案例探究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具体的污水处理方法,并分析其适用场景、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
五、拓展延伸结合近期的新闻报道,讨论与污水处理相关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六、课堂练习布置一些选择题和应用题,检测学生对污水和污水处理知识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