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7.30 MB
- 文档页数:46
人工湿地基本参数1、湿地表面积的预计计算公式:As=(Q×(lnCo-lnCe))/(Kt×d×n)其中As为湿地面积(m2)Q为流量(m3/d),假定流量为5000 m3/d。
Co为进水BOD(mg/l),假定进水BOD为200mg/l。
Ce为出水BOD(mg/l),假定出水BOD为20mg/l。
Kt为与温度相关的速率常数,Kt=1.014×(1.06)(T-20),T假定为25,则Kt=1.357。
d为介质床的深度,一般从60-200cm不等,大都取100-150cm,项目取1 20cm。
n为介质的孔隙度,一般从10-40%不等。
表5—1 人工湿地面积计算表孔隙度10%20%30%40%湿地面积(m2)70701 35351 23567 17675可见,填料床孔隙度的大小对人工湿地面积的影响较大。
一般项目预计介质的孔隙度为30%,则人工湿地面积约为23567 m2,其中,水平湿地面积为2016 7m2,垂流式湿地面积为3400 m2,2、水力停留时间计算计算公式:t=v×ε/Q其中t:水力停留时间(d)v:池子的容积(m3),容积为V=23567 m2×1.2m=28202.4 m3,ε:湿地孔隙度,湿地中填料的空隙所占池子容积的比值,需实验测定;本项目按30%计,Q:平均流量(m3/d),假定流量为5000 m3/d。
则:水力停留时间(d)=1.697d=40.7h。
3、水力负荷计算计算公式:HLR=Q/AsQ=5000 m3/d。
As=23567 m2。
则HLR=0.2122m3/ m2.d。
4、水力管道计算计算公式V=πR2×S=Q/tV:流量R:管径S:流速,0.5m/sQ:总流量,Q=5000 m3/d。
t:停留时间,t=1.697d=40.7h。
可以计算出R=0.1474m,可用D30的水利砼管管道,也可以用D30的不锈钢管。
一、湿地面积问题水环境前置条件1、水量为10万吨/天2、设计进水水质为一级A标准。
其中主要污染物指标为:场地分为三段。
上游段(2侧分别宽110m,长620m),中游段(宽50m,长500m )和下游段(宽70m,长1000m )。
估算,总面积231400m 2,约340 亩湿地前置条件1、根据在2010年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要求。
进水水质均满足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进水水质要求。
2*2人工湿地系统汚染物去除效率准阻旣湿地除污单元应该以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为主。
3、 设计日处理能力为10万吨/天,该处人工湿地应为 大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10000 吨/天)。
4、 由于接纳的是城镇污水厂出水,基本工艺流程应为:污水—人工湿地—后处理—排放5、 由于湿地的特殊性,参照表二,湿地并没有专门争对TN 的处理手段,因此 指标中的TN并不计入湿地计算考虑中。
湿地设计参数1、以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为主,南方水力负荷以0.8计算,(长宽比以3 :,水深1.5m , 水力坡度以0.5% ):需要垂直流湿地在125000m 2左右。
第一段(上游段)实际面积为 136400m 2 (205 亩)设置16个垂直流净化区。
面积为150m X50m ,共120000m 2,水深1.5m ,水力停留时间为1.8d 。
设计前后高差在3.5米左右。
由一个调节池统一打到各 个垂直流进化区根据垂直留去除效率,残留主要污染物值为:根据水质要求,已经达到地表四类水标准。
但考虑到秋冬季是低效率较低,出水水质不稳定等情况。
在中游段设置水平潜流功能区。
2、以水平流人工湿地为主,辅助垂直流湿地对其出水进行净化。
第二段实际面积为25000m 2(38亩)。
设置4个并联的水平流净化区块,每个区块内有两个串联的水平流,每个面积为3000m 2(30x100m )。
水深1.5m,水力停留时间为9h。
人工湿地的设计流程一、前期的调研与规划。
咱得先去了解这个湿地要建在哪块儿地儿呢。
就像是给湿地找个合适的家。
得看看这块地儿的地形咋样,是平的呢,还是有坡坡洼洼的。
要是有坡的话,那在设计的时候就得考虑咋利用这个坡度,让水可以自己流得顺顺当当的,就像小河流一样欢快。
还有啊,这块地儿周围的环境也很重要呢。
有没有啥污染源呀,要是旁边有个大工厂天天排脏东西,那可不行,咱得离它远远的。
另外,当地的气候也得搞清楚,是经常下雨呢,还是比较干旱。
如果雨多,那设计的时候排水就得好好考虑;要是干旱,咋给湿地供水就得好好琢磨琢磨。
二、确定湿地的类型。
人工湿地有好几种类型呢,像表面流湿地、潜流湿地啥的。
这就好比是给湿地选个合适的“性格”。
表面流湿地就像那种比较直白的朋友,水就在表面流,看起来就像个小池塘似的,水生植物就在水面上漂漂亮亮地长着。
潜流湿地呢,就比较含蓄啦,水在地下悄悄地流,植物的根就在下面默默地净化水。
那到底选哪个类型呢?这就得根据咱前面调研的结果来啦。
要是想让湿地看起来好看,有那种自然的美感,表面流湿地可能就不错;要是更注重水的净化效果,潜流湿地就很厉害啦。
三、植物的选择。
植物可是湿地的小天使呢。
选植物的时候可得用心。
首先得选那些能在当地长得好的植物,就像咱找对象得找合得来的一样。
比如说芦苇呀,菖蒲呀,这些都是湿地里的常客。
芦苇高高大大的,就像湿地里的卫士,它的根可以在水里吸收好多脏东西,让水变得干净。
菖蒲呢,长得有点像宝剑,绿油油的,可好看了,而且它净化水的本事也不小。
除了考虑净化能力,还得考虑植物之间的搭配。
不能全种一种植物呀,那样多单调。
就像咱们穿衣服得搭配着来,有高的植物,有矮的植物,有开花的,有不开花的,这样整个湿地看起来就像一个大花园似的,五颜六色的,多美呀。
四、水力系统的设计。
这个水力系统就像是湿地的血管一样重要。
水咋流进来,咋在湿地里转一圈,然后又咋流出去,都得设计好。
要是水流得太快了,水在湿地里还没来得及被植物和土壤净化就跑出去了,那可不行;要是流得太慢了,水就会变得臭臭的,就像一潭死水似的。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人工湿地是一种以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为目的,通过人工方法构建的湿地系统,可以起到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的作用。
为了确保人工湿地能够有效地发挥其功能,设计与建设人工湿地需要遵循一些规范。
1.湿地选址规范:选择适宜的湿地选址是人工湿地设计的基础。
应根据周边土地利用情况、地形地貌、流域水质、水文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具有一定面积和适宜水质的区域作为湿地选址。
2.湿地设计原则:人工湿地设计应遵循生态修复和水质净化的原则,确保湿地系统能够保持良好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设计中要考虑到湿地面积、湿地类型、流态模式、湿地植被选择等因素,以最佳方式实现湿地功能。
3.水量控制规范:人工湿地设计中要合理控制水量,以满足湿地生态系统的需求。
设计中需要确定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和数量,并根据流量控制要求设置相应的阀门和流速调节设施。
4.湿地植被配置规范:湿地植被是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中应合理选择植被类型和配置。
需要考虑植被的适应性、生长速度、抗污染能力等因素,保证湿地植被能够有效地吸附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
5.湿地建设工艺规范:湿地建设工艺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包括土方工程、石方工程、土工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等。
在施工过程中要保持湿地系统的完整性,防止因施工而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6.湿地管理规范:人工湿地的管理是确保湿地正常运行和发挥功能的关键。
管理规范包括定期巡查、检测水质、排除病害、保护植被等。
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湿地问题。
7.监测与评估规范:人工湿地的长期监测和评估是保证湿地持续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监测内容包括水质、植被、动物等。
评估结果可用于调整湿地管理策略,优化湿地运行效果。
8.环境保护规范:人工湿地设计与建设应符合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
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将湿地建设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9.经费投入和使用规范:人工湿地的设计和建设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管理和维护也需要一定的费用支持。
人工湿地的设计与计算人工湿地是利用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净作用,通过人工方式模拟湿地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净化和改善水体质量的一种生态工程技术。
其设计和计算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湿地类型选择、湿地规划设计、主要构筑物选取、水流计算等。
1.湿地类型选择在设计人工湿地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湿地类型。
常见的湿地类型包括自由水面湿地和人工湿地。
自由水面湿地通常需要一定的土地面积才能建设,适用于处理大量水量。
而人工湿地适合处理小型水体,优点是占地面积小、维护方便。
2.湿地规划设计湿地规划设计包括湿地形状、湿地面积、湿地深度等的确定。
通常情况下,湿地的形状可以选择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湿地面积的确定需要根据入水量和出水量进行估算,确保湿地能够有效处理污水。
湿地深度的确定需要考虑污水的水质要求、湿地底部材料的透水性等因素。
3.主要构筑物选取湿地中的主要构筑物包括入、出水口、挡水坝、植物种植等。
入、出水口的选取需要根据处理水量和水质要求进行合理确定。
挡水坝主要用于控制湿地水位,可以选择建设小堤坝或水闸。
植物种植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美化湿地环境,还能够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运行。
4.水流计算水流计算主要包括湿地进水和出水水量的计算。
湿地进水水量的计算需要考虑污水产生量、污水处理要求等方面,并结合设计流量进行确定。
湿地出水水量的计算需要根据进水水量和湿地入渗量来计算,确保湿地能够满足出水要求。
水流计算还需要考虑水力学原理,例如水力坡度、水体流速等。
总之,人工湿地的设计与计算需要综合考虑湿地类型、规划设计、主要构筑物选择以及水流计算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合理的计算,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地净化和改善水体质量,起到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作用。
人工湿地工程设计方案目录人工湿地工程设计方案 (1)1.1.1.1治理目标 (1)1.1.1.2人工湿地工艺比选 (1)1.1.1.3人工湿地设计 (3)1.1.1.4植物选择 (4)1、配置原则 (4)2、配置分析 (4)3、配置选择 (5)4、种植要求 (5)1.1.1.5工程量统计表 (6)1.1.1.1治理目标本项目人工湿地主要用于处理漷县区域污水处理厂(站)尾水,深度净化水中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使出水达到地表口类标准,本次共建设人工湿地21 座。
选择投资省,工艺简单、运行费用低、管理简便的湿地工艺。
通过工程的实施,改善工程区周边河道水环境质量,同时充分考虑该流域生态恢复及湿地景观效果,利用湿地内不同种类植物的搭配,形成缤纷沼泽、芦苇溪岸、栈桥水畔等湿地小品景观。
1.1.1.2人工湿地工艺比选人工湿地类型按照水流方式不同分为表面流湿地和潜流湿地。
表面流湿地:污水在湿地土壤表面漫流,可在自然湿地基础上构造而成,同自然湿地净化原理最为接近,绝大部分污染物的去除是由长在植物地下茎、杆上的生物膜来完成。
表面流湿地充氧效果好,投资少。
不足之处是这种湿地不能充分利用湿地床及丰富的植物根系,净化负荷相对较低,占地面积较大。
潜流湿地:通过铺设炉渣、沸石、陶粒、砖块、碎石、细砂、土壤等填料层,使污水在湿地地表下渗流,充分利用湿地填料表面及植物根系上生物膜及其他各种作用处理污水,具有较高的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同时由于水在地表下流动,保温性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较小。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水平潜流湿地示意图垂直潜流湿地示意图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工艺与组合对特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同,具有各自的特点,如下表。
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 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率%!-2本项目湿地形式选择,主要从污染物去除效率,占地面积、建设投资、运行原理等多方面考虑,建议采用水平潜流湿地作为本方案的湿地建设工艺。
人工湿地设计方案人工湿地是一种将自然生态系统规模缩小并模拟自然湿地功能的人工建筑物。
它是水环境治理和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设计一个高效的人工湿地系统,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湿地类型选择、湿地植被选择、水体进出口规划、水流控制、氧化还原条件等。
本文将列举一些设计方案的关键要点。
首先,在选择湿地类型时,可以考虑席位湿地、人工湿地或潜流湿地等。
席位湿地主要利用该区域原生植物根系的拦截作用来净化水体,适用于处理水质相对较好、流速相对较小的情况。
人工湿地则是使用人工构建的湿地来模拟自然湿地功能,一般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种类型。
自然湿地通过鼓励湿地植被的生长、运用湿地透水材料等方式,实现水体的净化。
人工湿地则是通过人为构建湿地系统,利用湿地植被和湿地材料,实现水质的净化作用。
潜流湿地主要通过地下流动的水流来处理水体,适用于处理水体较为复杂、水体污染物浓度较高的情况。
其次,在选择湿地植被时,应该优先选择适应水位波动、水质变化能力强的湿地植被。
例如,芦苇、香蒲等常见湿地植被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净化能力。
湿地植被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水中的污染物,降低水中的污染物浓度。
同时,湿地植被的根系也能增加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促进污染物的降解。
此外,在设计水体的进出口规划时,需要合理规划水流的流动路径和进出口的设置。
通常,进水口应该设置在水体污染物较高的区域,出水口应该设置在水体污染物较低的区域。
通过合理规划水流路径,可以使水体在湿地系统中停留的时间延长,从而提高湿地系统对水体的净化效果。
水流控制是人工湿地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湿地系统中,水流速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湿地植被的生长和水质的净化效果。
合理控制水流速度,可以使湿地植被有足够的时间摄取水中的营养物质,并提高其吸附能力。
同时,水流速度的大小也影响着水体的悬浮物沉降速度,对于湿地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氧化还原条件也是人工湿地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工湿地系统设计人工湿地是一种模仿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人工系统,通过适当设置投料流速和流程,利用湿地水体、底质及植物和微生物的共生作用来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
常见的人工湿地系统包括人工湿地池和水生植被湿地系统等。
人工湿地设计的关键是考虑到水质和水量的处理需求以及湿地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下面将就人工湿地系统的设计分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人工湿地底材选择人工湿地底材选择是设计中的关键一环。
底材要求对水体有良好的透水性和附着性,常见的底材有砂砾、粘土、炭等。
砂砾底材透水性好,可以使水体通过并且加强去除污染物的效果;粘土底材可以用来修复水体中的缺氧环境,从而改善水体质量。
二、人工湿地水质处理方式人工湿地工程水质处理方式分为水平流、竖流和湿地滞流等几种方式。
水平流是通过湿地中的植物和底材层对水体进行净化;竖流则是通过人工湿地中设置的填料层来进行水质处理;湿地滞流主要依赖于水体从而进行水质处理。
三、植物选择植物是人工湿地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能起到净化水质、修复湿地环境和提供生态的作用。
在选择植物时应考虑其对污染物的吸附、吸收和降解能力,同时也要考虑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四、湿地系统的布局和面积人工湿地系统的布局应根据不同的水体质量和水量需求进行设计,同时也要考虑到人工湿地系统中的自净效应,尽量保证水质从高污染到低污染的流向。
湿地面积的大小与水量和水质的关系密切相关,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五、湿地系统的运维管理综上所述,人工湿地系统设计主要涵盖底材选择、水质处理方式、植物选择、湿地系统的布局和面积、湿地系统的运维管理等方面。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高效、可持续的人工湿地系统,提供清洁的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人工湿地是指通过人工手段模拟湿地生态系统的水体处理系统,它可以有效地净化废水、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为了确保人工湿地的设计和建设质量,提高其运行效果,制定了一系列的设计规范。
一、工程规模和布置1. 人工湿地的规模应根据处理废水的水量、水质及需求来确定,同时兼顾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2. 人工湿地应与周边环境结合,并合理利用已有的地形地貌,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轻微土地利用。
二、水质要求和设计要点1. 人工湿地处理的废水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水质标准。
2. 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应考虑水质的净化程度,达到应有的标准要求。
3. 设计要根据所处理的废水类型、水质特征和水量确定湿地单元的数量和大小。
三、湿地系统的布局和构造1. 人工湿地的系统布局应分别设计主处理区和辅助处理区,有机地组合起各种湿地单元,充分发挥不同湿地单元的功能。
2. 构造要考虑湿地水位管理的动态变化,兼顾稳定运行和管理便捷性。
3. 构造物的材料应选用耐久性好、抗腐蚀性强的材料,以确保运行的安全可靠。
四、植物选择和配置1. 湿地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其对废水的净化效果、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生命活动能力等因素。
2. 植物配置要根据湿地的特性来确定,保证植物分布的均匀性和适应性。
五、运行与管理1. 人工湿地的运行应有一定的管理措施和规范,定期进行水质和植物生长的监测。
2. 必要时进行清淤、修剪和其他维护工作,确保湿地系统的正常运行。
3. 运行期间要定期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环境保护和安全要求1. 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应重视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2. 施工和运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设施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
3. 年鉴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相关的土地利用规划及法规要求。
以上是人工湿地设计规范的基本要点,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保证人工湿地的设计和建设质量,提高其运行效果,实现废水净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同时,人工湿地设计规范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不同地区和水体的处理需求。
人工湿地的设计流程一、前期调研。
咱得先去了解一下这块地儿的基本情况呢。
比如说,这个地方的地形是咋样的,是平平整整的呢,还是有高有低的小坡坡呀。
要是地形复杂,那在设计的时候就得费点心思啦,可不能让水流得乱七八糟的。
还有呀,得看看当地的气候,是那种经常下雨湿漉漉的,还是干巴巴很少降水的呢。
如果雨多,那咱排水得做好;要是雨少,可能得考虑怎么节水。
土壤的情况也不能马虎,是肥沃的黑土,还是比较贫瘠的沙土地呀,这对湿地植物的生长可有影响啦。
另外呢,周围有没有污染源,像工厂啊,垃圾堆放点之类的,要是有,得想办法避免这些污染源对咱们人工湿地的破坏。
二、确定湿地类型。
人工湿地有好几种类型呢,像表面流湿地、潜流湿地这些。
表面流湿地就像是小池塘一样,水在表面流动,植物的根在水下,这种湿地看起来就比较自然,有那种野生的美感。
潜流湿地呢,水是在地下的基质里流动的,表面可能看不到太多的水,但是它处理污水的效果有时候会更好。
那咱们得根据前期调研的结果来确定用哪种类型的湿地。
如果这块地儿空间比较大,而且主要是想营造一个生态景观,表面流湿地可能就挺合适的。
要是周围有污水需要处理,而且对处理效果要求比较高,潜流湿地或许就是更好的选择。
三、设计湿地规模。
湿地的规模可不能随便定呀。
得考虑有多少水要处理呢,如果是处理一个小村庄的污水,那和处理一个大城市的污水,湿地的大小肯定不一样。
还要看看这块地儿能给咱们多少空间来做湿地,要是地儿小,咱就得想办法在有限的空间里达到最好的效果。
就像咱们住房子一样,小房子就得合理规划空间,湿地也是这个理儿。
而且呢,湿地规模还和咱想要达到的水质目标有关。
如果想让水变得特别特别干净,那可能就得把湿地设计得大一点,给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净化水。
四、选择植物。
这植物的选择可太有趣啦。
咱得选那些适应本地环境的植物,就像人到了一个新地方,得适应环境才能活得好,植物也是一样的。
比如说芦苇,这可是湿地里的常客,它长得高高的,根在水里能吸收好多脏东西,而且它还特别坚强,风吹雨打都不怕。
土木工程中的人工湿地设计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的人造湿地系统,可以用来处理和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提供景观效益。
在土木工程领域,人工湿地设计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涉及到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土木工程中人工湿地设计的原理、设计要点以及实施效果等内容。
一、人工湿地设计的原理人工湿地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水文、生物和物理化学过程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植物吸收和转化:湿地植物的根系能够吸收水中的养分和污染物,通过植物的作用,将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1.2 微生物降解:湿地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它们能够降解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养分。
微生物通过吸附、吸附、氧化等过程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1.3 湿地滞留时间:水在湿地中停留的时间较长,这使得湿地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
在滞留时间的作用下,污染物通过沉降、吸附等方式从水体中去除。
1.4 湿地结构:湿地的设计结构也是其净化水质的关键。
不同的湿地结构,如水平流、垂直流、浸滤等,都能影响湿地的净化效果。
二、人工湿地设计的要点2.1 选择合适的湿地类型:根据需要处理的水质和空间条件,选择合适的湿地类型。
常见的湿地类型包括自由水面流湿地、浸渗湿地、人工湖泊等。
不同的湿地类型适用于不同的水体处理和环境要求。
2.2 设计适宜的湿地面积:人工湿地的面积要根据处理量、水体质量和土地利用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面积过小会导致处理效果不佳,面积过大则浪费资源。
2.3 选择合适的湿地植物:湿地植物是人工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湿地植物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有所差异。
在人工湿地设计中,要根据水体的污染物类型和浓度选择适宜的湿地植物。
2.4 设计合理的水流模式:水流模式是人工湿地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水流过快会影响湿地的净化效果,而水流过慢则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合理的水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