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名词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置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药物:凡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与药品。
药品:一般是指以原料药经过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剂型,可直接应用的成品。
剂型:将原料药加工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处方:是医疗和药剂配置的重要书面文件。
狭义是指医师诊断患者病情后,为其预防和治疗需要而写给药房配发药剂的文件。
广义是凡制备任何一种药剂的书面文件,均可称为处方。
制药卫生:是药品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涉及到药品生产的全过程,在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强化制药卫生管理,落实各项制药卫生措施,是确保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具体要求。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GMP:既《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LP:简称《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简称《药物临床实验管理规范》剂型: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处方:是指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物制剂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包括法定处方和医师处方等。
药品:是指在临床上用于患者的最终产品,主要以剂型的形式上市。
制剂:是指各种剂型中的具体药品。
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在分散在适宜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制剂形态的制剂。
增溶剂:系指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被增溶的物质称为增溶质。
助溶剂:系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潜溶剂:系指能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的混合溶剂。
防腐剂:系指防止药物制剂由于细菌、酶等微生物的污染而产生变质的添加剂。
溶液剂:是指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的液体制剂。
芳香水剂: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
倍散:毒性药中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辅料来制成稀释散(或称倍散),以利临时配方。
处方药(Rx药):凭执业(助理)医师开写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处方;指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制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非处方药(OTC):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药物:一般系指具有药理活性的原料药,包括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等,不能直接用于患者。
药品: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生产的原料药和制剂产品,有国家药品标准。
药物剂型:为了预防、治疗诊断的需要制成不同的形态,起药物制备成适合我们应用的适宜形式。
,简称剂型。
药物制剂:以剂型制成的具体药品称为药物制剂。
增溶:指加入表面活性剂,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形成澄清透明的溶剂。
助溶: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潜溶:当混合溶剂中各种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在于各单纯他溶剂中的溶解度相比会出现极大值,该现象称潜溶,这种溶剂称潜溶剂。
乳剂:指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
絮凝:混悬微粒形成疏松聚集体的过程。
反絮凝: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这一过程。
乳化剂:助悬剂:系指能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
盐析:在溶液中加入大量电解质,由于电解质的强烈水化作用,破坏高分子的水化膜,使高分子凝结而沉淀,这一过程称为盐析。
盐溶:分子在等电点时容易相互吸引聚合或产生沉淀,加入盐离子,可以破坏这些吸引力,使分子分散溶于水中的现象。
有限溶胀:溶胀是指水分子渗入到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间的空隙中,与高分子中的亲水基团发生水化作用而使体积膨胀,结果使高分子空隙间充满了水分子,这一过程称有限溶胀。
药品名词解释药品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和改善疾病或者生理功能的物质或制剂,以及有去除、淡化或者改善疾病症状的物质或制剂。
药品是通过口服、注射、吸入、外用等途径进入人体,发挥作用的物质。
药品的名字通常是根据其成分、功能、用途等特征来命名的,以下是一些常见药品名词的解释:1. 阿司匹林:一种非处方药,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用于缓解轻度疼痛、退热和抗血小板聚集。
2. 抗生素:一类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常见的抗生素有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3. 抗菌药物:广义上指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品,包括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等。
4. 解热镇痛药:用于缓解发热和疼痛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5. 退烧药:一类用于降低体温的药物,常见的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6. 唾液酸酶:一种能够去除口腔中牙菌斑、防止龋齿发生的药物,常见的有葡萄糖酸、二醋酸、己酸等。
7. 活血化瘀药:一类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凝结和消除淤血瘀滞的药物,如鳖甲、蒲公英等。
8. 降压药:一类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可以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管紧张度、减少循环血容量等方式降低血压,常见的有钙离子拮抗剂、ACE抑制剂等。
9. 抗癫痫药:一类用于治疗癫痫发作的药物,可以通过减少神经兴奋性或增加神经抑制性来控制癫痫的发作,常见的有苯巴比妥、卡马西平等。
10. 抗抑郁药:一类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来改善抑郁症状,常见的有SSRI、SNRI等。
药品的名称和分类很多,上述只是其中的几个常见的药品名词,每种药品具体的作用、适应症、副作用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盲目自行使用。
同时,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也非常重要,选择、使用药品时要选择正规的药品和合法渠道。
药物分析1.药物(drug)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
2.药品(medicinal products)由药物经一定的处方和工艺制备而成的制剂产品,是可供临床使用的商品。
3.药物分析(pharmaceutical analysis):利用分析测定手段,发展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药物的质量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控制的科学。
4.中国药典(Chinese pharmacopoeia,ChP):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制、出版,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药品质量标准。
5.鉴别试验(Identification test):根据药物的某些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特性所进行的试验,以判定药物的真伪。
6.一般鉴别试验(General identification test):根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7.专属鉴别试验(Specific identification test):根据药物分子中的特殊基团或官能团特殊反应或典型的有机官能团反应,在一般鉴别试验的基础上,区别同类药物或具有相同化学结构部分的各个药物单体。
8.杂质(Impurities):药物中存在的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9.杂质限量: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10.特殊杂质(Related Substances):在特定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这类杂质随药物的不同而不同。
11.有关物质:药物中可能存在的原料、中间体、降解物、异构体、聚合体、副反应产物和降解产物等。
12.干燥失重(loss on drying):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量,以百分率表示。
13.炽灼残渣(Residue on ignition):有机药物经炭化或挥发性无机药物加热分解后,高温炽灼所产生的非挥发性无机杂质的硫酸盐。
5 药品规格: 规格是根据单位而来,药品的规格表示是有多样性的,通常用含量、容量、浓度、质量(重量)、数量等其中一种方式或几种方式结合来表示这里指的是最小单位的规格. 苯溴马隆片50mg/片, 50mg就是1片的规格,呋塞米注射液20mg/支20mg 就是1支的规格6 药品剂型: 各种原料药物不是粉末,就是液体或半固体,为了治疗需要和方便使用,把原料药制成各种不同性状的制剂在药剂学上称为“剂型”,如打针用的注射剂,口服的片剂、胶囊剂,吸入用的喷雾剂,五官用的滴眼剂、滴鼻剂,外用的软膏剂、乳膏剂(霜剂)、贴膜剂等等。
7 药品剂量:药品每次的使用量.8 药品用法:药品具体的使用,每次的用量,通过什么方式使用,还有服药的时间,是餐前还是餐后,注意事项都是用法.9 给药途径:通过什么方式来使用,如口服,静脉输液,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等.10 常用的频次表拉丁文缩写正确的为小写quaque die (qd)[一天1次]·bis in die(bid)[一天2次]·ter in die (tid)[一天3次]·quater in die (qid)[一天4次]·quaque hora (qh)[每小时1次]·quaque quarta hora(q4h)[每4小时1次]·quaque nocte (qn)[每晚1次]·quaque mane (qm)[每晨1次]·ante meridiem (am)[上午]·post meridiem (pm)[下午]·statim (st)[即刻]·pro re nata (prn)[必要时]·si opus sit (sos)[必要时只用1次]可以写在嘱托里·ante cibum(ac)[饭前(给药)]·post cibum (pc)[饭后(给药)]·hora somni (hs)[临睡时]HIS系统里的药品规格是根据剂量单位来设置的,而剂量单位是药品主要成分的单位,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让医生开药时选择的剂量单位是药品主要成份的单位.如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每瓶100ml: 0.2g ,规格设置成0.2g/支主要成分是乳酸环丙沙星,医生开的剂量是0.2g.由于口服复方药中是含有多种主要成分,所以医生往往是直接开片的,药品规格可以直接设置新诺明片(复方磺胺甲噁唑) 1片/片*200s/瓶但药品的规格表示是有多样性的,通常用含量、容量、浓度、质量(重量)、数量等其中一种方式或几种方式结合来表示,例: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每瓶100ml: 0.2g就是含量与容量的结合,当然了医生可能关注的就是含量,而配置科室关注的可能就是容量了。
药品的概念名词解释
药品是一种用于治疗疾病或症状的药物,通常由化学元素、生物分子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
药品可以通过口服、注射或吸入等方式使用。
药品的定义和分类可以按照不同标准进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法: 1. 按照化学成分分类:药品可以由不同的化学成分组成,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激素类药物等。
2. 按照作用机制分类:药品可以由不同的机制来治疗疾病,如调节细胞信号转导、改善血液循环、抑制炎症等。
3. 按照剂型分类:药品可以通过口服、注射或吸入等方式使用,如丸剂、片剂、胶囊剂、喷雾剂、糖浆剂等。
4. 按照用途分类:药品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疾病或症状,如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疼痛、哮喘、糖尿病等。
5. 按照毒性分类:药品可以分为有毒性药品和无毒性药品,有毒性药品是指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或死亡的药品,无毒性药品则是指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或死亡的药品。
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药品研究和开发的重要目标。
药品的研发和审批需要经过严格的科学和医学研究,以确保其对人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使用药品时,应该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来使用,并遵守药品说明书的指导。
药物化学名词解释1、药物:以预防、诊断、治疗、缓减人的病痛、恢复健康为目的而使用的,有直接或者间接作用于人体的各种物品。
2、天然药物:从自然界中获取的某种药物。
例如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等。
3、有机药物:主要含有有机化合物的药物。
4、无机药物:主要含有无机化合物的药物。
5、生物药物: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等为原料,通过生物技术或生物工艺制备而成的药物。
6、合成药物: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药物。
7、抗生素: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的具有抗病原性或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
8、药物活性:药物对生物体产生作用的性质和能力。
9、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学问。
10、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规律的科学。
11、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学问。
12、稳定性:药物保持其质量不变的能力。
13、安全性:指按具体品种的药物安全性资料和临床药物毒性资料,对具体药品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危险性做出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注意事项。
14、有效性:指在临床上判断一种药物是否有效,主要观察其是否降低了病人的发病率和/或死亡率,使病人的症状减轻,恢复健康。
药物化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药物化学:是一门以化学为基础,研究药物性质、作用机制、结构与活性关系以及药物制备和剂型设计的学科。
2、药效学: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机制,包括药物的作用靶点、作用方式、作用强度及作用时程。
3、药动学: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与药物效应的关系。
4、药物分析:研究药物的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等分析方法,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5、药物设计: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设计新的药物分子,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6、临床药理学: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等,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7、药剂学:研究药物的制备、加工、形态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品的名词解释是药品的名词解释是一种指用于预防、治疗或缓解疾病或症状的物质或产品。
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严格的法规与标准确保了药品的质量与安全性。
药品在医疗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世界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1. 药品分类药品可以按照其来源、用途或药理学作用分类。
根据来源分类可以分为化学合成药物、天然药物和生物制品。
前者是通过化学合成原料制备而来,如抗生素和降压药;后两者采用天然原料或基因重组技术制备,如中药和生物技术药物。
按照用途分类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需在医生的处方下购买,用于治疗严重疾病或需要专业指导的病症;非处方药则可以自行购买,适用于一般病症自我调理。
2. 药品研发与审批药品研发需要通过严格的科学实验与临床试验,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品研发的过程包括发现新的药物化合物、药理学研究、临床试验和注册申请等。
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投入,对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提出了高要求。
药品上市前需要经过国家药品监管机构的审批。
药品审批主要包括药品注册和上市许可。
在注册阶段,需要提交大量的药物化学、药理学、毒理学和临床试验数据,以证明该药物的安全性和效果。
一旦批准注册,药品就可以获得生产和销售许可,进入市场提供给患者使用。
3. 药品安全与监管药品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
各国针对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制定了严格的法规与标准。
药品的生产企业必须依法取得生产许可证,且生产过程需符合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标准,以确保药品质量稳定和安全。
药品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药品市场。
他们定期对药品进行抽样检测,检查其质量和合规性。
同时,监管机构还会对药品广告、宣传和购买渠道进行监管,以维护公众的权益和健康。
4. 药品的价值与挑战药品的研发和制造是一个复杂而昂贵的过程。
尽管有些药品因其能够治愈或缓解严重疾病而被视为宝贵的人类财富,但药品的研发费用和价格也面临着争议。
名词解释药物: 指可用于诊断、治疗、预防人类和动物疾病以及对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的物质。
按其来源分三类: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药物;生物技术药物药物剂型: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和给药部位等要求而制备的药物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Dosage form)。
药物制剂: 药物剂型的具体药物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Preperations)。
药品:药物经过一定的处方和工艺制备成的制剂产品,是可供临床使用的特殊商品。
药剂学:将原料药制备成药物制剂的一门学科。
药剂学(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具有工艺学性质和临床医疗实践性质。
制剂工艺: 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能诊断、预防、治疗人类和动物疾病需要的制剂产品的过程。
药物剂型与药物制剂是药剂学研究的核心主要研究对象。
临床医疗实践性:药物制剂研究必须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设计药物剂型,设计给药途径,设计制备工艺等,最后设计的制剂产品还需要进行临床试验验证。
药物递送系统(DDS):将必要的药物,在必要的时间内递送必要的部位的新型递送技术。
其目的是提高原料药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
药剂辅料:是用于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释使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
药品中,除活性物质外,其他的物质均称为辅料。
药典(pharmacopoeio):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国家药品标准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注册标准和其他药品标准,其内容包括质量指标、检验方法以及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
取向力:极性分子间的永久偶极产生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分子偶极发生转动,形成异极相对取向,而产生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诱导力: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诱导非极性分子产生诱导偶极,从而产生相互间作用力,成为诱导力。
药品的名词解释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缓解、诊断疾病或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化学物质或制剂。
药品包括药物、药剂和生物制品等。
下面对药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药物:药物是指能够治疗、预防、缓解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药物可以通过口服、鼻咽吸入、皮肤贴敷、注射、静脉输液等途径给予患者。
2. 药剂:药剂是指将药物与辅料配制而成的制剂,以供临床使用。
药剂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等形态,如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注射剂、膏剂等。
3. 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是指以生物学方法生产的药品,主要包括生物制剂、生物制品和生物技术制剂。
生物制品由生物体或其组织、细胞培养、重组DNA技术等方法制备而成。
4. 常规药品:常规药品是指常规医疗诊疗中常用的药品,如消炎药、镇痛药、抗生素、止吐药、退热药等。
这些药品经过广泛应用,剂型和剂量已经得到临床验证。
5. 基础药物:基础药物是指满足公众基本治疗需求、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物。
它们对预防、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传染病、提高公共卫生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6. 中成药:中成药是通过中药制剂工艺制备而成的药品,包含多种药材,并根据中医理论加工成制剂。
中成药常用于中医疗法中,以调理和治疗疾病。
7. 处方药:处方药是指根据医生的处方才可购买的药品,一般用于治疗较为严重、特殊和需要专业诊断的疾病。
8. 非处方药:非处方药是指在没有医生处方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在药店或超市购买的药品。
非处方药主要用于治疗一些轻微症状和常见病。
9. 天然药物:天然药物是指以天然植物、动物、矿物等材料作为药物原料,经过提取、提纯、加工等工艺制备而成的药品。
10. 化学药物:化学药物是指以化学方法合成得到的药物。
化学药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纯度和活性,可以精确调控药物的效果。
总之,药品是医疗领域必不可少的物质,在医疗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个人使用药品时,应严格按照医嘱、包装说明等规范用药,遵循正确的用药原则和剂量,以确保药品的安全和疗效。
药品的定义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和缓解疾病、症状或身体功能不正常的物质,
包括化学合成药物、天然药物、生物制品等。
药品是经过科学研究、开发、生产并具有一定药理活性的物质,可以在人类或动物体内发挥作用,有助于恢复健康或缓解病症。
药品通常由活性成分和辅料组成。
活性成分是药品的有效成分,能够起到治疗
疾病的作用。
辅料则包括稀释剂、增塑剂、溶剂等,用于给药品赋予适当的形态、稳定性和可使用性。
根据用途和性质的不同,药品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需要医师开
具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用于治疗疾病的药品大多属于处方药;非处方药则可以在药店、超市等地方自行购买,用于缓解轻微症状或常见疾病。
药品的使用应该遵循医嘱,在正确的剂量和频率下使用,避免滥用或误用药物。
同时,要注意药品的贮存条件,确保药品在保存期限内保持有效性,避免因药品失效造成不良影响。
总的来说,药品是一种具有药理作用的物质,用于治疗疾病、缓解症状或保健
作用。
良好的药品是通过科学研究证明安全有效的,正确合理地使用药品可以帮助人们维持健康和治疗疾病。
精神药品名词解释
精神药品是指用于治疗和缓解各种精神疾病的药物。
精神药品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精神医学和神经科学等领域,可以分为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催眠药物和镇静药物等。
抗精神病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药物。
它们通过改善患者大脑中的化学物质的平衡,来缓解症状。
常见的抗精神病药物包括氯丙嗪、奥氮平和氯硝西泮等。
抗抑郁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其他情感障碍。
它们通过调节患者神经递质的水平,来改善情绪和情感不稳定的症状。
常见的抗抑郁药物有氟西汀、帕罗西汀和舍曲林等。
抗焦虑药物被用于治疗焦虑症和其他焦虑相关疾病。
它们通过减少患者大脑中的应激反应,来缓解焦虑和紧张的症状。
常见的抗焦虑药物包括阿普唑仑、劳拉西泮和盐酸氟马西尼等。
催眠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失眠和其他睡眠障碍。
它们通过调整患者大脑中的睡眠-觉醒过程,来促进睡眠质量和恢复正常的睡
眠模式。
常见的催眠药物有三唑仑、硫喷妥钠和麦角乙二胺等。
镇静药物主要用于缓解紧张、焦虑和兴奋状态。
它们通过抑制患者大脑中的活动,来产生镇静和放松的效果。
常见的镇静药物包括地西泮、氯硝必利和氯硝西泮等。
总体而言,精神药物是一种重要的治疗精神疾病的手段,可用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精神药物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用药,以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
药学名词解释整理版
1. 药学 (Pharmacy)
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制备、性质、使用和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与影响的科学领域。
2. 药物 (Medicine)
药物是指用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或产品。
药物可以是化学制剂、天然物质或生物制品。
3. 药理学 (Pharmacology)
药理学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对生物体的影响。
4. 药代动力学 (ics)
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剂量与时间关系的影响。
5. 药剂学 (Pharmaceutics)
药剂学研究药物的制备、配方、稳定性和药物在给药系统中的释放。
6. 药效学 (Pharmacodynamics)
药效学研究药物如何影响生物体以及药物的作用机制。
7. 药用植物学 (___)
药用植物学研究天然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并将其应用于药物治疗中。
8. 药物相互作用 (Drug n)
药物相互作用指同时或连续使用两种或更多药物时,其中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的药效或药代动力学产生影响。
9. 药品管理 (Pharmaceutical Management)
药品管理包括药品生产、流通、质量控制、合理使用和药物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10. 药理毒理学 (Pharmacotoxicology)
药理毒理学研究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毒性效应以及药物引起的毒理学反应机制。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药学名词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
药品定义名词解释
药品,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及缓解疾病的物质,包括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药材、中药饮片等。
药品根据其用途和成分可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其中常见的包括西药、中药和生物制品。
西药
西药是指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通过化学合成或半合成的方式制备而成
的药品。
西药包括化学合成的化学药品和半合成的药品,主要通过对特定疾病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和优化,开发出能够治疗疾病的药品。
中药
中药是指从天然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中提取、提炼制备而成的药品。
中药具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根据其来源和疗效可以分为草药、动物药、矿物药等不同种类,常用于中医临床治疗。
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是指以生物技术手段生产的药品,包括基因工程药品、重组蛋白药、
单克隆抗体药物等。
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复杂,需要严格的监管和控制,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特异性,常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和特殊疾病,如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
综上所述,药品是预防、诊断、治疗及缓解疾病的物质,包括西药、中药和生
物制品等不同种类。
不同种类的药品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应范围,合理使用药品是保障患者健康的重要保障。
名词解释药品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和改善人体健康状况的物质或制剂。
药品通常由药物以及配制剂和辅助物质组成,根据其用途和特性可分为多种不同类型。
首先,药品可以根据其用途分为预防药品和治疗药品。
预防药品是用于预防疾病发生的药品,例如疫苗和口服避孕药等。
治疗药品则是用于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例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和抗癌药等。
其次,药品还可以按照其成分性质分为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
化学药品指的是由合成化学物质制成的药品,例如维生素、抗生素和抗癌药等。
生物药品则是由生物材料制成的药品,例如基因工程药物、蛋白质药物和疫苗等。
另外,药品也可以按照其使用方式分为内服药品和外用药品。
内服药品是指通过口服或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内部,例如片剂、胶囊剂和注射剂等。
外用药品则是指直接涂抹或喷洒在身体表面以起到治疗作用的药品,例如贴剂、喷雾剂和乳膏等。
此外,药品也可以按照其剂型分为固体药品、液体药品和半固体药品等。
固体药品包括片剂、胶囊剂和颗粒剂等。
液体药品包括口服液、注射液和外用液等。
半固体药品则包括膏剂、凝胶剂和栓剂等。
最后,药品还可以根据其销售方式分为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非处方药指的是无需医生处方即可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例如感冒药、止痛药和皮肤药等。
处方药则是需医生开具处方后方可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例如抗生素、抗癌药和精神类药物等。
总而言之,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和改善人体健康状况的物质或制剂。
根据其用途、成分性质、使用方式、剂型和销售方式等不同特点,药品可以被划分为多个不同类型。
药品在医学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人类健康的维护和疾病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名词解释
什么是假药
1、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同
2、以非药品冒充药品的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假药论处:
1、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禁止使用的
2、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依照本法必
须检验而未经检验销售的
3、变质的
4、被污染的
5、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
料及生产的
6、所表明的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什么是劣药
药品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
1、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2、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
3、超过有效期的;
4、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
5、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
6、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什么是药品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地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什么是处方药
指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
什么是非处方药
指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根据药品的安全性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大类
什么是新药品,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的
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按照新药管理
基本药物
就是那些能够满足大部分人们卫生保健需求的药物
仿制药品
指仿制国家已批准正式生产、并收载于国家药品标准的品种药品标准
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出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药品有效期
药品有效期指在一定贮藏条件下,能够保证药品质量合格的期限
中药
指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止疾病的药物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指列入麻醉药品目录、精神药品目录的药品和其他物质依据精神药品对人体的依赖性和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将其分为
一类精神药品和二类精神药品
医疗毒性药品
是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
质量管理体系
是指一切涉及药品经营质量的书面标准和实施过程中的记录结果组成的,贯穿药品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连贯有序的系列文件
质量方针
是指由企业最高管理者制定并发布的质量宗旨和方向,是实施和改进质量体系的推动力
首营企业
是指购进药品是与本企业首次发生药品供需关系的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
首营品种
指本企业向某一药品生产企业首次购进的药品(含新规格、新剂型、新包装、新品种等)
药品运输
是指药品借助于运输载体(即运输工具),实现药品从购销公司至本公司转移的工作。
运输的原则
及时、准确、安全、经济、
药品质量事故
指药品经营过程中,因药品质量问题而导致的危及人体健康或导致企业经济损失的情况,分两级:重大质量事故、一般质量事故。
药品不良反应
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
1、导致死亡或威胁生命的
2、导致持续性或明显的残疾或技能不全的
3、导致先天异常或分娩缺陷的
可疑药品不良反应指怀疑而未确定药品的不良反应
药品批准文字的格式
国药准字H(Z、S、J)+4位年号+4位顺序号,其中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药、S代表生物制品、J代表进口药品分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