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套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2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家人的爱》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家人的爱》,这篇课文的编写,其时代感、生活性、针对性都很强,它是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我爱我的家》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让学生感受家庭中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懂得父母为培育自己付出了许多的辛劳,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活动目标

情感熏陶:

1. 感受家人不同方式的爱,理解疼是爱,严也是爱.

2. 学习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能力培养:

3. 培养动口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活动重点:

感受家人不同方式的爱

活动难点:

理解严也是爱.

三、学情分析

本课以爱作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生活情景,去感受、体验理解家人对自己成长付出的深切而厚重的爱;学校老师对自己成长付出的无私的爱;社会对少年儿童成长给予的关爱。由于现阶段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只知道受爱,不知道爱人,在家不知道爱父母,在学校不知道爱老师和同学,在社会上不知道爱他人。因此,本课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获得对父母内心世界的理解,让他们从小懂得自己不应当只会接受父母的爱,他人的爱,还应当学会爱父母,爱他人。四、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我将主要采用体验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从学生生活切入,设计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交流与探究中感受、理解家人的爱,激发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五、教学准备

课前,我布置学生准备一张与家人的合影,并提出问题:你觉得父母爱你吗?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

六、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感知爱

新课标指出: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因此一开始,我由故事引入,讲述的是在汶川大地震中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在灾难来临时,一对夫妻用身躯护着他三岁的孩子,把生的希望给了自己的孩子,而夫妻俩双双遇难了。听完后,让学生说出故事中最打动你得是什么?这是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父母爱的力量,爱的伟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感受家人亲情的兴趣。

活动二:体验、感悟爱

首先,课件出示几幅画,这些生动的画面,就是生活情境的再现,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能让学生触景生情,回顾生活中曾经历过的一个个备受父母长辈疼爱的场景。这时,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照片说说自己在家长呵护下健康成长的故事,这样在看、听、说、演的体验过程中,学生逐步加深了对家人那平常、无声的关爱的感受。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等能力。

1. 当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满脑是家庭中那温馨的一幕幕时,我又利用课件再现几个生活画面,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探究:严格要求是爱吗?当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联系实际得出结论:严也是一种爱时,便是感悟了爱的真谛。此时若有同学谈到自己因误会了父母的爱,心情很后悔,我会立即用手机让他与父母联系,当场向他们道歉,化解心中的疙瘩。这样,把现实和情境结合起来,体现课程的开放性。

2. 课件演示小诗:同样的爱

在体验、领悟了家人不同方式的爱之后,我让学生续编或仿编、朗诵这首小诗,学生的情感在自主的创造活动中再次深化。

活动三:表达、升华爱

1. 以歌曲《我的好妈妈》为引子,为他们找到感情表达的突破口。

2. 让学生在<<感恩的心>>的音乐下大胆喊出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的心里话,学生的表达欲望在此得到实现,掀起表达爱的高潮。

3. 趁着孩子们回报亲恩的情绪高涨,我顺势引导学生讨论,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家人的爱呢?使他们懂得回报的方式虽然不同,但爱也是一样的。此时,爱在孩子们热烈的讨论、交流中不断扩张、升华。

活动四:课外拓展,播撒爱

品德课要坚持知、情、意、行统一的原则,为防止课内激情课外抛的现象,我进行了课外活动延伸:

1、利用网络或其它途径查找大人们的节日有哪些,记下日期、名称和来历。

2、如何在节日里表达对家人的爱呢?请你设计一个方案。可以与同学交流,听取同学的意见。

3、在节日里,实施你的方案并记下家人的反应,与大家交流,共享家的温暖。

这三项活动具有连续性,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以切实的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在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并注意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活”的教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2.“读懂爸爸妈妈的心”说课稿

教材内容与分析

•内容: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一单元第二课《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家人的爱;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来自社会的爱。整个单元以爱作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生活情景,去感受、体验、理解家人对自己成长付出的深切而厚重的爱;学校老师对自己成长付出的无私的爱;社会对少年儿童成长给予的关爱。本课教材用父母对自己成长的鼓励和由于对自己的担心而发脾气两个实例,让学生思考父母在夸奖与生气背后所蕴含着的爱,体会拳拳父母心。儿童与父母之间存在的不理解与烦恼,旨在引导学生尝试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父母进行交流,理解父母对自己成长的关心和不同形式的爱。

二、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地处贫困山区,和城市里多数独生子女相反,这里的孩子很少是独生子女,他们百分之八十以上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家庭常年在外打工挣钱,有的几年才回家看孩子一次。

孩子们从小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很多老人的隔代教育对他们过度溺爱,有的孩子只知道受人爱,不知道去爱别人,他们习惯于接受家人付出的爱,从不知父母在外所受的苦,更不思回报父母的情,甚至怨恨自己的父母不回来陪自己。因此,教学中我要以自己所收集的一些场景画面和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有效的活动挖掘儿童对情感的体验,获得对父母内心世界的理解,让他们从小懂得自己不应当只会接受父母的爱,还应当读懂爸爸妈妈的心,学会爱父母,体谅父母。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学习从多角度理解和体谅父母,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盼,懂得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蕴含着对子女深深地爱。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爸爸妈妈分忧,学会体谅父母,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

•3.教学重点:体谅父母,了解父母的喜怒哀乐和愿望。

•4、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根据教科书表格制作的问卷调查表,完成“对班上同学爸爸妈妈的愿望、苦恼、爱好”调查结果。

四、导学过程与方法

(一)、结合课本插图情景演一演导入

用父母对自己成长的鼓励和由于对自己的担心而发脾气两个实例,让学生思考父母在夸奖与生气背后所蕴含着的爱,体会拳拳父母心。1、让孩子们演一演“假如我来做父母”:如果孩子努力学着做了一件事,作为父母会是怎样的心情,会对孩子说什么?如果孩子晚上迟迟没回家,父母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