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①

  • 格式:docx
  • 大小:39.95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mportance forAki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绪论

以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以土地类型、质量、数量、空间分布和供求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土地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土地利用和保护、土地整治与管理及其发展变化的一门科学。

研究土地资源的形成和演变规律有、分类与分布特征、数量和质量评价,以及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和管理等问题的一门综合学科。

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构成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指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

①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

②土地资源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①土地资源学理论基础研究(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性研究;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以及土地资

源的形成很演化规律研究)

②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③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研究)

④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

⑤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⑥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①系统分析法

②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

③现代信息技术应用(RS、GIS、GPS)

④社会经济分析法

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土地资源气候特征分析

地球表面直接产生水、热交换的大气层的各种统计状态(如积温、降水等)和物理过程(如升温、蒸发、焚风等)。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

由太阳发射的电磁短波辐射,是地球表面土地生态系统中一切过程的能量基础。

太阳直接辐射47%,散射辐射53%

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纬度、海拔高度、云量、地球的公转自转

太阳辐射包括:紫外线及其以下的短波波段、紫外以上的可见光、红外波段(以可见光部分为主,占50%)

对土地特征而言,主要表现为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和光照质量

光照强度——

正常人的眼睛对0.4-0.7um可见光的平均感觉程度,其单位是1x(勒克斯),也可以用日照时数表示。

强光照有利于植物的生殖生长,如棉花谷类需要强光照;弱光照有利于植物的营养生长,如茶叶、竹需要弱光照条件。

光照长度——

一个地区日出至日没之间可能日照的时数

光照质量——

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等部分的比例。与纬度海拔高度、大气干燥度及季节有关。

纬度较高的干旱地区,由于光照质量优于低纬度湿润地区,故适宜于农业垦殖的海拔高度通常高于南方地区。

衡量热量特征的指标较多,但与土地利用及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适宜性评价关系密切的指标主要有温度、积温和无霜期。

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0摄氏度为农耕期;大于等于5摄氏度喜凉植物生长期;大于等于10摄氏度活跃生长期,大于等于15摄氏度喜温作物安全生长期。

积温——

日平均气温的积累值,农业生产活动中常用的积温指标大于等于10摄氏度积温,即一年内活动温度的总和。

无霜期——

每年的终霜期和初霜期之间的无霜期的天数。

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地形与降水

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分析

海拔高度——

①是划分地貌形态类型的重要指标

②影响水热条件再分布

③影响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对农业生产上的作物布局以及耕作制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④海拔高度对人类活动的限制方面,由于海拔高度的上升,自然环境恶化的可能性增大,热泪活动必然减少。

⑤坡度

⑥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表的侵蚀程度和农田基本建设、灌溉条件、机耕条件(8度 17度)等方面

⑦对于建设用地而言,地势平坦,排水性良好,工程土方量少,则可节省开发投资

地貌类型——

平原一般来说,海拔低,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有利于发展农垦、机耕和灌溉,成为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基地。(山前平原、冲积平原、湖积平原、滨海平原)

坡度因素——

①坡度直接决定了土地资源的质量等级和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而且也与水土流失的潜在危险性密切相关

②山区土地资源的垂直分布规律,要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和山地立体生态经济系统

③水的问题,一般山地丘陵区或多或少的都存在这缺水的问题,要根据当地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合理安排土地利

用方式和开发治理的途径

④坡向也是影响山区土地资源特征及其利用的因素之一,坡向直接影响光、热、水条件的布局差异,影响作物的

生长和分布。

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主要体现在地表的岩性及矿物的组成以及风母质的性状等方面。

土地资源的主体土壤资源是由岩石、矿物的风化经过成土过程发育而成

岩石、矿物及其风化物的性状对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另外,还会影响地下水的储藏条件及水质而制约土地资源的利用。

土地资源的水文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存在于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的水分

地表水资源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影响——

①地表径流的流水作用对地貌类型的形成有显著影响

②地表水的丰缺状况月农业的灌溉用水以及干旱、洪涝灾害关系密切

③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导致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④地表水资源状况对城镇建设用地的选址与布局等有显著影响

分类——

包气带水(上层滞水、土壤水)、潜水、层间水

按含水性质分——

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石灰岩地层中)、冻土区地下水

补给——

降水补给,河流补给;排泄:水平排泄(矿化度不会增高)、垂直排泄(蒸发消耗,矿化度增高)

地下水矿化度——

地下水中含有各种化学成分的总量,常用1L水中含有的可溶性盐的克数表示,空间分布规律与地表水一致。

由于某些地区地理和地质的原因导致部分化学元素在土体、风化壳、潜水、甚至深层地下水中富集或欠缺的现象,从而影响该地区的生物生长和人类健康,一致影响到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

土壤剖面——

A(淋溶层)B(淀积层)C(母质层)

土层厚度——

农作物最佳耕层厚度大于20-25CM

土壤质地——

不同的土壤质地反映了土壤的透水、通气、保水、保肥和供肥以及耕作性能,壤土是较为理想的土壤质地类型。土壤有机质——

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强土壤的促肥供肥性能、反映了土壤的养分状况。

可溶性盐类——

可溶性盐总量>0.3%开始影响作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而影响生长达到0.5%对作物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达0.7%作物会严重减产,大于等于1%成为作物难以生长的盐化土壤

土壤pH——

壤溶液的酸碱度

土壤石灰质——

一方面,反映土壤的pH,另一方面,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程度,如石灰质含量较高时,与磷酸根结合为磷酸钙,易使磷肥失效,石灰质含量15%以上,则容易使土壤剖面的某一层次胶结而形成坚硬的结核或硬盘式根系穿插困难,称之为“障碍层”。

土壤肥力——

是反映土壤肥沃性的综合指标,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有机质、各种养分含量和组合关系等。

土壤适宜性——

是指土壤的各种性状对所选择的作物生长需求的沐足程度。是反映了土壤的自然属性对土地生产力的综合影响程度,以及存在的土壤限制因素及其限制程度。

土壤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不同地区土壤地域性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