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儿子__十阿哥_胤誐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康熙死后的九龙夺嫡是哪几个皇帝?九子夺嫡全皇子下场及结局本文导读:康熙朝晚期的党派斗争激烈,其中最为激烈就数“九子夺嫡”了,康熙皇帝晚年一直沉痛于九位皇子的夺嫡事件中。
在清代历史上,雍正皇帝继位就被认为是一场阴谋。
那么,他到底是怎么登上皇位的?这始终是一场引人注目而又难以解决的疑案。
“九子夺嫡”是哪九子?康熙一共有24个儿子,最后参与皇位斗争的这9位皇子,最后四阿哥胤禛获胜,继位成为雍正帝。
九子关系图其余夺嫡失败的皇子下场一个比一个惨,那么在九子夺嫡中所有儿子们的下场是什么呢?九子夺嫡中所有儿子们的下场皇长子胤禔:因野心太过暴露,遭康熙终身圈禁爱新觉罗·胤禔,其母为惠妃纳喇氏,排行第五。
因康熙前四子皆早殇,按照封建礼法,所以被列为皇长子。
惠妃不算出名,可是他哥哥纳兰明珠可是个名人,当年就是他力主撤藩灭掉吴三桂的。
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就更是个大大有名的人物了。
胤禔在诸皇子中是比较聪敏能干的,早年也很受康熙的信任。
之后,胤禔仗着自己是皇长子,加上康熙对自己的信任,一心想夺嫡继承大统。
因为胤禔比较痴迷喇嘛教的“魇胜”巫术,所以胤禔企图以喇嘛巴汉格隆的匿术咒死皇太子胤礽。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事情败露,胤禔因魔咒皇太子胤礽,谋夺储君之位,被削去爵位并且终身囚禁。
二皇子胤礽:被两次废黜,第二次遭废黜吼被终身圈禁二皇子胤礽皇太子胤礽,其母为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皇后赫舍里氏在生胤礽时,恰逢吴三桂叛乱,就难产去世了。
而康熙与皇后自幼青梅竹马,康熙认为“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妪爱惜”,被封为太子亲自抚养宫中,对胤礽格外的宠爱。
但是由于教子失当,加上康熙朝后期激烈的党派纷争,致使皇太子胤礽历经两立两废,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雍正朝他死的那一刻,但是印象中雍正给他了一个理密亲王的封号。
因此,这个胤礽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子,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子。
三皇子胤祉:先被派去守康熙景陵,后被关押在石景山,当年就被折磨致死三皇子胤祉三皇子胤祉喜欢舞文弄墨,周围都是些文人。
九王夺嫡“九王夺嫡”是指康熙的九个儿子争夺皇位的事情。
这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锇、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其实,真正要争夺皇位的只有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八和老十四:老九、老十是老八同党,是助老八争位的,他们自己并无野心;老十三是助老四的,他自己也无意争位。
后来,老大因野心太过暴露,遭康熙帝终生圈禁;原太子老二被康熙帝两次废黜,其中第二次废黜后将其终生圈禁并昭告天下,说再不会立他了,也不许任何人再举荐他为太子;老三胤誐看到老大老二的前车之鉴,不敢再搅这塘浑水,主动早早退出了竞争行列。
这样,实际的竞争者只剩下老四、老八和老十四。
最后,老四胤禛胜出,即雍正皇帝是也。
康熙三十七(1698年):封胤褆、胤祉为郡王,封胤禛、胤祺、胤祐、胤禩为贝勒。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十三阿哥胤祥之母章佳氏去世,谥“敏妃”。
康熙四十年(1701年):密贵人生皇十八子胤衸(夭折)。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襄常在高氏生皇十九子胤稷(夭折)。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襄常在生皇二十子胤袆。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十八阿哥胤衸夭折;废太子胤礽;十一月,圈禁皇长子胤褆;胤禩被推举为太子,康熙不允。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复立胤礽为太子。
封胤祉、胤禛、胤祺为亲王,封胤祐、胤礻我为郡王,封胤禟、胤祹、胤禵为贝子。
康熙五十年(1711年):熙常在陈氏生皇二十一子胤禧,谨常在色赫图氏生皇二十二子胤祜。
胤禛第四子弘历出生。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太子胤礽复废。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静常在石氏生皇二十三子胤祁。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穆常在陈氏生皇二十四子胤袐。
康熙五十六(1717年):康熙嫡母孝惠皇太后去世。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命皇十四子胤褆为抚远大将军,驻节西宁,指挥进藏平叛各路清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驾崩,胤禛即位,是为清世宗,改元雍正。
清朝康熙时期九子夺嫡,为什么最后有人结盟了本文导读:康熙皇帝参与夺嫡的这九个皇子分别是大阿哥胤褆、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然而这九个皇子又形成了五股势力。
第一是以皇长子胤褆为中心的大千岁党,核心人物还有明珠、余国柱、佛伦等要员。
胤褆实际上是康熙皇帝的第五个儿子,但是因为前面四个早夭,所以他就顺理成章的成为皇长子,但因为其母亲是庶妃,所以他并不是嫡长子,但他深得康熙皇帝喜爱,曾三次跟随康熙出征、巡视,立有军功,26岁的时候被封为多罗直郡王,在众皇子中地位仅次于太子。
但是在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被废时提请康熙杀死太子,导致康熙厌恶。
后三阿哥允祉告发允禔用魇术废太子之事,康熙震怒,斥其为“乱臣贼子”,并将其圈禁,直至雍正十二年去世,大千岁党也就随之垮台了。
索额图深陷皇子夺位中夺嫡的第二股势力,便是赫赫有名的太子党。
本来太子胤礽就是名正言顺的储君,但是一来康熙活的时间太久,二来康熙成年的儿子越来越多,这些人都在慢慢的威胁着其地位。
所以太子胤礽就与索额图等大臣纠结了一大批达官要员,以保全其地位、既得利益。
康熙四十七年,已经做太子三十四年的胤礽被废,次年复立,康熙五十一年再度被废,并告祭天地、太庙、社稷,太子党随之瓦解。
第三股是以皇三子胤祉为首的三爷党,主要的支持者是陈梦雷,大多都是学子清流,与胤礽较为亲近,太子再次被废后,胤祉见局势混乱,主动退出竞争。
胤祉自幼酷爱学术,以温文尔雅著称,备受康熙欣赏,康熙四十五年成书《古今图书集成》。
雍正七年,胤祉因怡亲王丧礼上,迟到早散,面无戚容,被雍正夺爵,幽于景山永安亭至死。
雍正第四股力量是以胤禩、胤禟、胤䄉、胤禵为首的八爷党,也是参与人员最多的派系。
太子被废,胤禩开始部署夺嫡,人称“八贤王”,颇得朝野支持。
但是过于张扬,使得康熙皇帝十分厌恶,并夺其贝勒爵位,拘禁起来。
后来又恢复贝勒,但自知已经与帝位无缘,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康熙帝二十四个儿子的最终结局是怎样的导语: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对康熙儿子们之间的争斗乐死不疲,不断的演绎。
皇权的争斗向来充满腥风血雨,有人成功,也必然有人失败。
今天笑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对康熙儿子们之间的争斗乐死不疲,不断的演绎。
皇权的争斗向来充满腥风血雨,有人成功,也必然有人失败。
今天笑谈君就梳理了一下康熙帝儿子们结局。
长子胤褆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
母惠妃纳拉氏。
据传教士白晋说:“皇上特别宠爱这个皇子,这个皇子确实很可爱。
他是个美男子,才华横溢,并具有其他种种美德。
”由于他在皇子中年龄居长,替乃父作事最多。
征讨葛尔丹时,康熙任命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19岁的胤褆从征,任副将军,参与指挥战事。
还衔命祭华山,管理永定河工程。
26岁,被封为直郡王。
十年后因争储位,谋害太子,被康熙革王爵,监禁,雍正12年卒。
二子胤礽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
因系孝诚仁皇后所生,为嫡长子。
康熙十四年,在他还是个一岁多的婴儿时,就被立为太子。
但在康熙四十九年九月被废;四十八年,复立;五十一年十月,再废,受禁锢;雍正二年卒,追封理亲王,谥号密。
三子胤祉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
母荣妃马佳氏。
胤祉博学多才,成为乃父学术上的得力助手。
康熙征葛尔丹时,胤祉领镶红旗大营。
21岁,被封为诚郡王;次年,降为贝勒;32岁,晋诚亲王。
雍正即皇位,命胤祉守护父亲的景陵。
雍正八年,被夺爵、囚禁。
十年,去世。
四子胤禛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九王夺位清朝历史上康熙九子夺嫡过程与结局
导语:清朝康熙历史上的九子夺嫡事件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九个儿子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原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后来继位的雍正皇帝)
清朝康熙历史上的九子夺嫡事件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九个儿子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原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后来继位的雍正皇帝)、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祯争夺皇位的事件。
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胤礽首次被废太子,引起众位阿哥对太子位置的觊觎。
当时有十二位成年阿哥,真正要争夺皇位的只有老大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雍正皇帝)、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祯,老九、老十助老八争位,是老八同党,他们自己并无野心;老十三助老四,他自己也无意争位;而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十二阿哥胤祹深知皇位轮不到自己,也无此奢望,便安稳地当着亲王。
后来,老大因野心太过暴露,遭康熙帝终生圈禁;原太子老二被康熙帝两次废黜,第二次废黜后将其终生圈禁并昭告天下,说不再立他,也不许任何人再举荐他为太子;老三看到老大老二的前车之鉴,不敢再搅这趟浑水,主动退出。
实际的竞争者只剩老四、老八和老十四。
最后,老四胜出,即雍正皇帝。
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九位阿哥,形成了五大朋党,他们之间展开了夺嫡之争。
大千岁党
“大千岁党”以大阿哥胤禔为首,其亲舅舅大学士明珠是为首党人,其它还有大学士余国柱、户部尚书福伦等党人。
生活常识分享。
康熙的儿子是胤字辈的,在雍正纪位后保留了自己的"胤",而将其他的人改为"允"。
单单十三子胤祥死后雍正将“胤”字还给了他这个终生对他忠心耿耿的弟弟。
康熙的二十四子.分别是:胤禔(yìn shì):康熙第一子,三十七年封直郡王,四十七年革,雍正十二年卒,按贝子例葬胤礽(yìn réng):康熙第二子,十四年立为皇太子,四十六年废,四十八年复立,五十一年复废,雍正二年薨,追封理亲王,谥号密.胤祉(yìn zhǐ):康熙第三子,三十七年封诚郡王,三十八年降贝勒,四十八年晋诚亲王,雍正二年降郡王,八年复封亲王,后革,十年薨,按郡王例葬.胤禛(yìn zhēn):康熙第四子,雍正皇帝胤祺(yìn qí):康熙第五子,三十七年封贝勒,四十八年封恒亲王,雍正十年薨,谥号温.胤祚(yìn zuò):康熙第六子,早夭.胤佑(yìn yòu):康熙第七子,三十九年封贝勒,四十八年封淳郡王,雍正元年晋亲王,八年薨,谥号度.胤禩(yìn sì):康熙第八子,三十七年封贝勒,六十一年晋廉亲王,雍正四年以罪革.胤禟(yìn táng):康熙第九子,四十八年封贝子,雍正三年以罪革.胤礻我(yìn é):康熙第十子,四十八年封敦郡王,雍正二年以罪革乾隆二年封辅国公品级,六年卒,按贝子例葬.胤禌(yìn zī):康熙第十一子,早夭.胤祹(yìn táo):康熙第十二子,四十八年封贝子,六十一年晋嘉郡王,雍正元年降贝子,二年降镇国公,八年封履郡王,十三年晋履亲王,乾隆二十八年薨,以乾隆第四子颙珹为继.胤祥(yìn xiáng),康熙第十三子,六十一年封怡亲王,雍正八年薨,谥号贤,胤禵(yìn tí):康熙第十四子,四十八年封贝子,雍正元年晋郡王,三年降贝子,四年革,乾隆二年封辅国公,十二年晋贝勒,十三年封恂郡王,二十年薨,谥号勤.胤禑(yìn wú):康熙十五子,雍正四年封贝勒,八年晋愉郡王,九年薨,谥号恪.胤禄(yìn lù):康熙第十六子,嗣庄亲王后(即原承泽亲王硕塞后),雍正元年袭庄亲王.乾隆三十二年薨,谥号恪.胤礼(yìn lǐ);康熙第十七子,雍正元年封果郡王,六年晋果亲王,乾隆三年薨,以雍正第六子为嗣,谥号毅.胤衸(yìn jiè):康熙第十八子,早夭.胤禝(yìn jì):康熙第十九子,早夭.胤祎(yìn yī):康熙第二十子,雍正四年封贝子,八年晋贝勒,十二年降辅国公,十三年复封贝勒,二十年卒,谥号简靖.胤禧(yìn xǐ):康熙第二十一子,雍正八年封贝子,,即刻晋贝勒,十三年晋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薨,以乾隆第六子颙瑢为嗣,谥号靖.胤祜(yìn hù):康熙第二十二子,雍正八年封贝子,十二年晋贝勒,乾隆八年卒,谥号恭勤.胤祁(yìn qí):康熙第二十三子,雍正八年封镇国公,十三年晋贝勒,乾隆二十三年降贝子,四十二年降镇国公,四十五年晋贝子,四十七年晋贝勒,四十九年加郡王衔,五十年卒,谥号诚.胤袐(yìn mì)(还有的地方写做——礻必,那就念bì了,没考证过哪个是真的,但倾向于bì):康熙第二十四子,雍正十一年封(言咸)亲王乾隆三十八年薨,谥号恪.。
康熙阿哥姓名扫盲表:皇长子:胤褆(tí),生母惠妃纳喇氏,康熙十一年生,享年63岁;皇次子:胤礽(réng),生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康熙十三年生,享年51岁;皇三子:胤祉(zhǐ),生母荣妃马佳氏,康熙十六年生,享年56岁;皇四子:胤禛(zhēn),生母德妃乌雅氏,康熙十七年生,享年58岁;皇五子:胤祺(qí),生母宜妃郭络罗氏,康熙十八年生,享年54岁;皇六子:胤祚(zuî),生母德妃乌雅氏,康熙十九年生,享年6岁;皇七子:胤佑(yîu),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十九年生,享年51岁;皇八子:胤禩(sì),生母良妃卫氏,康熙二十年生,享年46岁;皇九子:胤禟(táng),生母宜妃郭络罗氏,康熙二十二年生,享年44岁;皇十子:胤礻我(é),生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康熙二十二年生,享年59岁;皇十一子:胤禌(zī),生母宜妃郭络罗氏,康熙二十四年生,享年12岁;皇十二子:胤祹(táo),生母定嫔万琉哈氏,康熙二十四年生,享年79岁;皇十三子:胤祥(需要注音麽= =||),生母敏妃章佳氏,康熙二十五年生,享年45岁;皇十四子:胤祯(禵)(zhēn)(tí),生母德妃乌雅氏,康熙二十七年生,享年68岁;皇十五子:胤禑(wú,也有读xú的),生母密嫔王氏,康熙三十二年生,享年39岁;皇十六子:胤禄(lù),生母密嫔王氏,康熙三十四年生,享年73岁;皇十七子:胤礼(lǐ),生母勤嫔陈氏,康熙三十六年生,享年42岁;皇十八子:胤衸(jiè),生母密嫔王氏,康熙四十年生,享年8岁;皇十九子:胤禝(jì),生母襄嫔高氏,康熙四十一年生,享年3岁;皇二十子:胤祎(yī),生母襄嫔高氏,康熙四十五年生,享年50岁;皇二十一子:胤禧(xǐ),生母熙嫔陈氏,康熙五十年生,享年48岁;皇二十二子:胤祜(hù),生母谨嫔色赫图氏,康熙五十年生,享年33岁;皇二十三子:胤祁(qí),生母静嫔石氏,康熙五十二年生,享年73岁;皇二十四子:胤秘(mì),生母穆嫔陈氏,康熙五十五年生,享年58岁。
【康熙帝多大生35个儿子,他们又活了多久】14岁,长子承瑞,3岁夭亡。
16岁,二子承祜,3岁夭亡了。
17岁,三子承庆,次年便死。
18岁,四子赛音察浑,3岁夭亡。
21岁,七子长华,刚出生就夭折了。
22岁,八子长生,2岁亡。
22岁,九子万黼,4岁死。
26岁,十二子胤禶,次年死。
30岁,二十子胤䄔,次年死。
38岁,二十四子胤禨,活了五天就夭亡了。
60岁,三十五子胤禐,刚出生便夭亡。
以上未序齿,下列还有三位夭亡的,共计14位早殇早亡的。
正式序齿的,也就是列入宗籍,排了辈份大小的,一共24位。
19岁,老大胤禔,本序第五,62岁死。
21岁,老二胤礽,本序第六,皇太子,母亲是皇后赫舍里氏。
24岁,老三胤祉,本序第十,55岁死。
25岁,老四雍正皇帝胤禛,本序第十一,享年57岁。
26岁,老五胤祺,本序第十二,享年53岁。
27岁,老六胤祚,本序第十四,5岁亡。
27岁,老七胤祐,本序第十五,享年50岁。
28岁,老八胤禩,本序第十六,45岁死。
30岁,老九胤禟,本序第十七,享年43岁。
30岁,老十胤䄉,本序第十八,享年58岁。
32岁,老十一胤禌,本序第十九,年11岁死。
32岁,老十二胤祹,本序第二十一,享年78岁。
33岁,老十三胤祥,本序第二十二,他是雍正夺嫡的坚定支持者,年44岁病死。
35岁,老十四胤禵,本序第二十三,年67病逝。
40岁,老十五胤禑,本序第二十五,年39岁死。
42岁,老十六胤禄,本序第二十六,73岁病逝。
44岁,老十七胤礼,本序第二十七,42岁亡。
(甄嬛传里的果郡王就是他)48岁,老十八胤祄,本序二十八,8岁夭亡。
49岁,老十九胤禝,本序二十九,3岁夭亡。
53岁,第二十子胤祎,本序三十,年49岁病逝。
58岁,第二十一子胤禧,本序三十一,年47岁病逝。
58岁,第二十二子胤祜,本序三十二,年31岁病逝。
60岁,第二十三子胤祁,本序三十三,年72岁病逝。
这位皇子,比康熙的孙子乾隆还小两岁。
63岁,第二十四子胤祕,本序三十四,比乾隆小4岁,享年57岁。
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1.爱新觉罗胤禔备注:康熙长子康熙十一年生母为惠妃纳喇氏嫡夫人伊尔根觉罗氏尚书科尔坤之女;继夫人张佳氏总兵官张浩尚之女;妾吴雅氏郎中巴奇纳之女妾关氏麻色之女;妾钱氏不祥妾阮氏雅图之女;妾郭氏郭永之女;妾晋氏达色之女;妾范氏二格之女;妾王氏王忠之女;妾高氏高登科之女第二女郡主,康熙二十八年己巳七月初二日寅时生,母为嫡夫人伊尔根觉罗氏克尔欢之女,嫁李氏李淑鳌;第三女县君,康熙三十年辛未三月十一日丑时生,母为嫡夫人伊尔根觉罗氏克尔欢之女,嫁喀凯氏喇布坦;第四女县君,康熙三十一年壬申七月二十一日未时生,母为嫡夫人伊尔根觉罗氏克尔欢之女,嫁孙氏孙承恩;第一子弘昱,康熙三十五年丙子九月三十日丑时生,母嫡夫人伊尔根觉罗氏嫡妻赫舍里氏,尚书赫呢之女。
无嗣。
第五女县君,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十月二十八日卯时生,母为媵妾吴雅氏务达哈之女;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塞楞纳穆扎尔;第二子奉恩镇国公弘方,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八月十二日申时生,母妾王氏嫡妻辉和氏,副都统伯济之女;侧室孙氏,监生孙国弼之女;妾伊尔根觉罗氏,三等侍卫八十三之女;妾孙氏,孙正之女;妾江氏,江瑞之女;另室所居妾杜氏,四品典卫杜世甘之女;妾侯氏,侯什备之女;妾孙氏,孙昭之女;另室所居妾江氏,江祜之女;妾孙氏,孙国英之女。
第六子二等侍卫弘晗,康熙四十八年己丑十一月初十日戌时生,母妾钱氏嫡妻喀尔罗特氏,员外郎达克屯之女。
第七子三等侍卫弘勺,康熙四十八年己丑十二月十二日酉时生,母妾阮氏嫡妻甘佳氏,按察例甘国桂之女;妾江氏,江九儿之女;妾周氏,周承恩之女。
第七女,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一月二十六日酉时生,母为媵妾晁氏;雍正十二年甲寅九月,嫁敖汉博尔济吉特氏台吉拉锡;第八女县君,康熙五十一年壬辰十二月二十二日申时生,母为继夫人张氏;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罗卜藏敦多卜;第九女县君,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四月十九日亥时生,母为媵妾郭氏;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吉尔第;第十女县君,康熙五十六年丁酉七月初八日卯时生,母为媵妾郭氏,嫁敖汉博尔济吉特氏汪扎尔;第十二子奉恩将军永晌,康熙五十七年戊戌二月十九日亥时生,母妾高氏,嫡妻宁古塔氏,按察使多纶之女;妾崔氏,崔巴格之女;妾崔氏,德贵之女;妾贾黑子之女;妾良氏,良广泰之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皇位之争的过程和结局导语:八爷党以八阿哥胤禩为首,还包括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禵(与四皇子同母。
在皇位斗争中偏向八皇子,为四皇子所恨)以及侍卫鄂伦八爷党以八阿哥胤禩为首,还包括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禵(与四皇子同母。
在皇位斗争中偏向八皇子,为四皇子所恨)以及侍卫鄂伦岱、内大臣阿灵阿等人,是所有朋党之中势力最强的一支。
胤禩,清朝圣祖仁皇帝康熙第八子,生于1681年3月29日(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末时,卒于1726年10月5日(雍正四年九月初八日),享年45岁。
胤禩因生母良妃卫氏原系辛者库罪籍,因此并非子凭母贵,出生便被送到惠妃纳兰氏处抚养。
低微的出身、温和的性格让他在小时候受尽兄弟嘲笑、看低。
然而其天资聪颖,德才兼备,17岁便被封为贝勒,在朝中、江南一带都有极好的声望。
据闻胤禩自幼聪慧,且甚晓世故,从小养成了亲切随和的待人之风,他“乐善好施”,人称“八贤王”。
康熙帝之兄裕亲王福全(卒于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生前也曾在康熙面前赞扬胤禩不务矜夸,聪明能干,品行端正,宜为储君。
胤禩第一次废太子之时,诸多对储君之位有所觊觎的各党开始活跃,八爷党搞的最激烈。
二阿哥胤礽虽然忤逆乖张,却是从小就带在身边亲自抚养的,父子之情尚未了结,因此康熙心里是希望众大臣复立二阿哥胤礽为太子。
当时康熙问朝中百官,这个储君之位谁来当最好,他便立谁。
谁知百官大部都举荐了八阿哥,这引起康熙极度不满。
康熙生平最痛恨结党营私,并且当时他尚算壮年,看着朝中百官及八爷党的势力日益膨胀,心中大为不满。
他曾说:“二阿哥悖逆,屡失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康熙的十阿哥胤誐的生母是谁?温僖贵妃简介导语:康熙的十阿哥胤誐的生母是谁?爱新觉罗胤誐(1683 -1741),康熙第十子,他的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太师果毅公遏必隆之女,孝昭仁皇康熙的十阿哥胤誐的生母是谁?爱新觉罗·胤誐(1683 -1741),康熙第十子,他的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太师果毅公遏必隆之女,孝昭仁皇后的妹妹。
温僖贵妃简介温僖贵妃(?——1694),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
太师果毅公遏必隆之女,孝昭仁皇后之妹,家世显赫。
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册为贵妃,当时的佟贵妃则被晋封为皇贵妃。
二十二年,生皇十子胤礻我,二十四年,生皇十一女,未满一岁殇。
卒于康熙三十三年甲戌十一月初三日,谥曰温僖贵妃;三十四年九月初八日葬入清东陵景陵妃园寝。
温僖贵妃,是康熙初年四大辅政之一——遏必隆的小女儿。
康熙初年,四大辅政之首是索尼,在孝庄的斡旋之下,此人明确的站在皇帝一边。
但索尼年老多病,鳌拜还未除他就已经死了。
但是索尼极忠,他用尽自己在军政两方面的势力,为康熙剪除鳌拜做好了充分的布局,才死的。
所以他的孙女赫舍里氏是康熙的嫡妻。
辅政之二就是鳌拜。
鳌拜也有一女,但康熙不要她,反而找借口将她许配给了鳌拜的死敌苏克萨哈的儿子。
辅政之三就是遏必隆。
——钮祜禄氏遏必隆。
此人圆滑,鳌拜康熙谁都不得罪,两边不表态。
为了稳住他,他的大女儿也入宫,但只能做妃子。
辅政之四就是正白旗的苏克萨哈。
靠铲除多尔衮坐上正白旗旗主的叶赫那拉氏苏克萨哈。
传说慈禧的直系先祖就是此人。
但他一早就被生活常识分享。
古代最惨烈的帝位之争,九子夺嫡远比你想的惨烈本文导读: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
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
康熙的大儿子叫胤褆,为惠妃纳兰氏所生。
惠妃不算出名,可是他哥哥纳兰明珠可是个名人,当年就是他力主撤藩灭掉吴三桂的。
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就更是个大大有名的人物了。
不过这个大阿哥,可没有他舅舅以及表哥/表弟那么机灵。
虽然早年比较得宠,在康熙平定葛尔丹的时候立下过赫赫战功,但是本人却可以说有些愚蠢。
后一向不被康熙喜欢,自知无望,向康熙提议八阿哥胤禩,理由是“术士张明德尝相胤禩必大贵”,胤禩小时候被大阿哥的母亲惠妃抚养,故大阿哥对他感情较好。
他迷信喇嘛,为了当上皇帝,竟然想到了用魇镇的方法来谋害当时的皇太子--他的亲兄弟胤礽。
康熙一废太子的时候,他甚至说出了要替父拭子的话,以为不立嫡则立长,他就可以当太子,让康熙极为寒心。
最后被他的三弟胤祉揭发了魇镇的事情,终其一生被囚禁。
康熙的二儿子,废太子胤礽(réng)。
康熙的第一任皇后,索尼孙女赫舍里所生。
赫里舍产子的时候,恰逢吴三桂叛乱,皇后因为受了惊吓,难产而死。
而康熙与皇后自幼青梅竹马,感情很是深厚。
所以在胤礽两岁的时候,一改满人不立太子的习俗,效法汉人前朝。
立嫡长子为太子。
这个胤礽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子,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子。
然而虽然康熙皇帝效法前朝,前朝中皇太子是不可以干涉政权的,而满人的习俗却是皇子预政。
这样一来,时间久了,皇太子不甘心手中的权利,皇帝害怕被夺权,二人矛盾日益激化。
而朝中的大臣也形成各个党派,互相倾轧。
再有其他的阿哥们也长大了,他们自然也不甘心。
这个时候的皇太子,因为康熙从小的宠溺,养成了暴戾的性格,飞扬跋扈,奢侈骄横。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康熙名字的由来他儿子们的名字都有什么意思?导语: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全名爱新觉罗玄烨。
很多人肯定都或多或少知道,这位不世明君有哪些功绩。
可能也觉得这位皇帝的名字有那么一点好听,至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全名爱新觉罗·玄烨。
很多人肯定都或多或少知道,这位不世明君有哪些功绩。
可能也觉得这位皇帝的名字有那么一点好听,至少比他弟弟福全读起来霸气得多,那么为什么顺治帝要给自己的皇三子取名玄烨呢?玄烨这个名字又有什么含义呢?很多人听到玄烨的“玄”字,第一反应多半是玄妙。
正如老庄所说“玄之又玄,重妙之门”。
实际上大家可能都猜错了,康熙的这个玄字是和当时一种重要现象挂钩的。
那就是西学东进,许多西方的传教士来到东方传教,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到东方,大大开阔了国人眼界。
在顺治帝时期,就有这么一位传教士,来到大清,带来了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这个人就是汤若望。
这个外国人在顺治帝时期所占的分量绝对不清,他被孝庄皇太后,尊为义父,顺治帝更是亲切的称他为“玛法”,在满语里“玛法”的意思即为爷爷。
另外他还是中国钦天监第一个洋监正,他官居一品,三代荣受皇封,并且可以世袭。
这个人对顺治帝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在顺治帝人生的前一大半都是信仰天主教的,在死前两三年才开始转信佛教。
在康熙出生的前后几年,顺治帝经常使用“玄”这个字。
顺治皇帝为汤若望御撰《天主堂碑记》一文,并赐“通玄佳境”堂额,赐予汤若望“通玄教师”之封号。
所以玄烨的这个玄字不是指中国古代哲思的玄妙的玄字,而是指从西方传来的包括天文、历法、机械以及天主教信仰在内的、为顺治皇帝深深服膺的一套学说。
在这个期间,顺治帝是很重视“玄”这个字的,甚至将自己儿子的名字也冠上了这个字。
生活常识分享。
爱新觉罗·胤誐爱新觉罗·胤誐
温僖贵妃,钮钻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太师果毅公遏必隆之女,孝昭仁皇后的妹妹。
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册为贵妃,二十二年生皇十于胤誐
胤誐又称允誐。
康熙第十子,于康熙四十八年十月封为敦郡王,五十七年命办理正黄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
因与胤禟、胤禵支持皇八子胤禩争夺皇太子之位,康熙帝很反感。
雍正元年,雍正帝命他遣送泽卜遵丹巴、胡图克图灵龛还喀尔喀,胤俄托病不行,奉差擅回。
后来他在疏文中连写“雍正新君”字样,被雍正帝发觉,斥为不敬,被夺爵,禁锢在京师,直至乾隆二年才被释放,封为辅国公。
乾隆六年卒,以固山贝子品级入葬。
敦郡王府
该府是世袭递降郡王府,位于西城区什刹海南官房胡同西口路北。
据《啸亭续录》记载“贝子允誐宅在关防口”,《京师坊巷志稿》南、北官房条下记载“官房,或作关防
兄弟排行(按出生顺序)
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长生
爱新觉罗·万黼
爱新觉罗·胤禶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祐,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封为贝子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誐,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祁,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字
[编辑本段]家眷子女
嫡福晋阿巴亥博尔济吉特氏,乌尔锦噶喇普郡王之女;
{什么称呼?)赫舍里氏,佐领常海之女;
妾郭络罗氏,员外郎永保之女;妾王氏,护军校灵保之女。
第一子未有名,康熙四十年辛巳八月初十日酉时生,母妾郭络罗氏,员外郎永保之女;本月十六日辰时卒。
第二子弘旭,康熙四十一年壬午十一月十九日午时生,母妾郭络罗氏,员外郎永保之女;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二月初四日子时卒,年七岁。
第三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十二月二十六日丑时生,母妾郭络罗氏,员外郎永保之女;康熙四十八年乙丑六月二十三日未时卒,年七岁。
第一女,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八月十四日酉时生,母为媵妾郭络罗氏永保之女;雍正十二年甲寅十一月,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头等台吉拉里达;女乾隆八年癸亥六月十二日卒,年三十八岁。
第四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月十三日子时生,母妾王氏,护军校灵保之女;本月十九日亥时卒。
第二女,康熙四十六年丁亥五月十二日戌时生,母为媵妾王氏凌保之女;女雍正五年丁未三月四日辰时卒,年二十一岁。
第五子弘暄,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五月初一日午时生,母嫡夫人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乌尔锦喇普郡王之女;雍正十三年乙卯正月十九日卒,年二十八岁。
妾马氏,护军校玛岱之女。
一子:第一子告退域守尉永荣。
第六子弘参,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一月二十三日酉时生,母妾郭络罗氏,员外郎永保之女;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八月二十一日未时卒,年六十二岁。
嫡妻迟佳氏,迟维俊之女;妾李氏,护军校四格之女;妾马氏,护军校马岱之女;妾周氏,周郁奇之女;
妾周氏,周玉兴之女。
三子:长子永钰,次子永道,三子永浓。
第三女,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二月五日子时生,母为媵妾王氏凌保之女,与第二女同母;女康熙五十八年己亥五月卒,年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