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设计基础知识入门资料全
- 格式:ppt
- 大小:12.45 MB
- 文档页数:102
第一部分光学基本知识一、常用名词术语:1. 光: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
能够引起视觉反应的光叫“可见光”,可见光是波长为380-780纳米的电磁波,仅仅是电磁辐射光谱非常小的一部分。
不能引起视觉反应的光为“不可见光”,如红外线、紫外线等,与可见光的差别在于波长:小于380纳米的电磁波为紫外线,如X-射线;大于780纳米的电磁波为红外线,如微波、广播无线电波。
波长单位为纳米(nm),相当于十亿分之一米。
2. 光通量:即光的量,发光体每秒种所发出的可见光量的总和。
光通量是衡量光源输出可见光多少的一个指标,它是视觉响应的计量。
单位为:流明(Lm)。
3. 光效:即发光效率,是电光源将电能转化为光的能力。
发光效率是以其所发出的光通量除以其耗电量所得的比值,其数值越高表示光源的效率越高。
单位为:流明每瓦(lm/w)。
发光效率(lm/w)=流明(lm)÷耗电量(w)4. 发光强度:即光强,发光体在特定方向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射的光通量。
常用I 来表示,单位为:坎德拉(cd)。
5. 照度:光通量和光强主要表征光源或发光体发射光的强弱,而照度则是用来表征被照面上接收光的强弱,即被照面单位面积上接收的光通量的大小称为照度。
常用E来表示,单位为:勒克斯(Lux)或流明平方米(lm/㎡)。
1勒克斯等于1平方米得到1流明光时的照度(Lux = lumin/m2 )。
6. 亮度:光源在某一方向上的单位投影面在单位立体角中反射光的数量,称为光源在某一方向的光亮度。
常用L来表示,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cd/㎡)或坎德拉每平方厘米(cd/㎝2)。
如:在房间内同一位置上,并排放着一个黑色和一个白色的物体,虽然它们的照度一样,但人眼看起来白色物体要亮得多,这说明书了被照物体表面的强度并不能直接表达人眼对它的视觉感受。
因此,引入亮度参数来衡量。
7. 眩光:视野内有亮度极高的物体或强烈的亮度对比,则可以造成视觉不舒适称为眩光。
眩光可以分为视能眩光和不舒适眩光。
照明设计必备知识点归纳照明设计在建筑物内外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个合理的照明设计可以增强空间的舒适度,提升使用者的视觉体验。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照明设计,本文将归纳一些照明设计的必备知识点。
以下将分别介绍光源、光色、照明亮度、照明布局和照明控制。
一、光源光源是照明设计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光源有白炽灯、荧光灯、LED灯等。
每种光源的色温和显色指数不同,因此在选择光源时需要根据照明设计的需求进行合理搭配。
另外,光源的寿命和能耗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光色光色是指光源所发出的光的颜色,通常用色温来描述。
色温是以开尔文(K)为单位来度量光源的颜色。
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不同色温的光源来达到最佳的效果。
例如,对于家居环境来说,暖色调的光源能够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而在办公室或医院等工作场所,冷色调的光源能够提升注意力和清晰度。
三、照明亮度照明亮度是指照明场所所提供的光线强度。
合理的照明亮度可以有效地改善空间的可见性和舒适度。
照明亮度一般用照度来度量,单位为勒克斯(lx)。
不同的场所需要不同照度的照明设计。
例如,办公室需要较高的照度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而餐厅则需要较低的照度以创造出轻松愉悦的用餐氛围。
四、照明布局照明布局是指将不同类型的光源合理地安置在空间中,以达到理想的照明效果。
照明布局通常分为主照明、辅助照明和装饰照明三种类型。
主照明用于提供整体照明,一般采用较亮的光源来照亮整个空间。
辅助照明用于补充主照明,以弥补主照明可能存在的不足。
装饰照明主要用于突出空间的特点和创造氛围,通常采用装饰性较强的灯具。
五、照明控制照明控制是照明设计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照明控制系统,可以调节光源的开关、亮度和光色等参数,进而实现灯光的灵活控制。
照明控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手动控制或自动控制。
自动化照明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环境光线和使用者需求自动调节照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总结照明设计涉及到光源、光色、照明亮度、照明布局和照明控制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照明系统设计基础知识点照明系统设计是建筑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其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室内外照明效果的优劣。
为了确保照明系统能够满足实际需求,设计师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照明系统设计的几个基础知识点,包括照明度计算、光源选择、照明布局和能源效率。
1. 照明度计算照明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通常用勒克斯(lux)来表示。
照明度计算是照明系统设计的第一步,它需要根据不同空间的使用需求和功能要求来确定。
例如,对于办公室来说,照明度一般在300-500lux之间;而对于图书馆或会议室等需要更高照明度的场所,则需要达到700 lux以上。
同时,还需要考虑自然光的利用和人眼对不同光源的感知。
2. 光源选择选择合适的光源是照明系统设计的关键之一。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光源包括白炽灯、荧光灯、LED灯等。
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色温、色彩还原指数和寿命等特点。
在进行选择时,需要根据照明需求来确定最适合的光源。
例如,白炽灯色温较暖黄,适用于需要温馨氛围的场所,而荧光灯和LED灯则更适合需要较高光亮度和较长寿命的场所。
3. 照明布局照明布局是指根据建筑空间形式和功能需求来确定光源的分布位置。
一般来说,照明布局需要考虑均匀光分布、避免眩光和阴影、提供足够的照度等要素。
布局设计需要从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进行规划。
可以采用集中照明、局部照明、组合照明等方式来达到最佳效果。
4. 能源效率能源效率是现代社会对照明系统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设计师需要优化照明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选用节能型光源,如LED灯,其能效较高,寿命较长。
此外,还可以通过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来实现光线的精确控制和节能调整。
照明系统设计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对于保证照明系统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照明度计算、光源选择、照明布局和能源效率等知识点,设计师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场所的照明需求,提升照明系统的功能和美观性。
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结合建筑空间的具体情况和使用需求,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以达到最佳的照明效果。
照明设计基础知识照明是人们对外界视觉感受的前提,室内照明分为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两大类。
天然采光是通过窗口获取室外光线。
人工照明是指使用器具确保室内的明度。
人工照明又分为明视照明和装饰照明。
在设计照明中,装饰照明表现一定的装饰内容、空间格调和文化内涵。
学习室内照明设计,必须掌握一些点光源、灯具、照明方式、照度标准、照明质量等相关的知识。
一、光源和灯具的分类及命名1.光源的分类室内常用的照明灯具是由白炽灯泡、荧光灯、卤钨灯三种光源以及各样的遮光体组成的。
1)白炽灯是指由通过电流加热达到白炽状态的物体中发出的光源。
2)荧光灯是指由放电产生的紫外线辐射所激发的荧光物质发光的放电灯。
3)卤钨灯是以一定的比率封入碘、溴等卤族元素或其它化合物的充气灯泡。
2.光源型号命名方法各类电光源的命名,一般由三部分组成:1)第一部分为汉语拼音首字字母,表示光源特征和名称。
2)第二、三部分一般由数字组成,表示光源的定额工作电压和定额电功率。
3)如型号为:PZ220—40,代表普通照明灯泡,定额工作电压为220V,定额功率40W。
如型号为:T—40,代表筒灯,定额电压功率40W。
二、室内照明的基本概念1、灯具效率灯具的效率是指在规定条件测得的灯具所发射的光通量值与灯具内的所有光源发出来的常用的光通量的测定值之比值。
白炽灯和日光灯有不同的光效,白炽灯的光效约为10Lm/w,日光灯的光效约为40Lm/w。
2、灯光源的颜色特性1)等光源的颜色作为照明光源,除了要求高的发光效率外,还要求它发出的光具有良好的颜色,光源的颜色有两方面的含义;A、一是指人眼直接观察光源时所看到的颜色,称为光源的色表。
B、二是指光源的照射到物体上所产生的客观效果。
2)光源的显色性人工光源照射到物体上时能确定物体色的可见度的特性,称为这个光源的显色性。
A)如果各色物体受照射的效果和标准光源(黑体或标准昼光)照射时一样,则认为该光源的显色性好(显色指数高);B)反之,如果物体在受照射后颜色失真,则该光源的显色性差(显色指数低)。
照明设计知识点总结一、照明设计的基础知识在进行照明设计之前,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光的基本概念、光源的分类和特点、颜色温度和色彩还原指数等。
光的基本概念包括光的强度、亮度、色温和光照度等概念。
光源的分类有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人工光源又可以分为白炽灯、荧光灯、LED灯等。
颜色温度是指光源辐射出的色光具有的色调,常见的有暖光、冷光和中性光等。
色彩还原指数则是衡量照明设备对物体颜色还原能力的指标。
二、照明设计的原则1. 光线的均匀性:照明设计中需要考虑光线在空间中的均匀分布,避免出现阴影过重或亮度不均的情况。
2. 色彩还原性:照明设计中应尽可能选择具有较高色彩还原指数的光源,确保物体的真实颜色能够被准确还原。
3. 光线的方向性:根据不同的空间需求,采用合适的光源方向,使得光线能够有效照射到需要照亮的区域。
4. 光线的舒适性:照明设计需要考虑光线对人眼的舒适度,避免出现刺眼或不适的情况。
5. 能源的节约性:合理选择节能型的照明设备,通过有效的设计和控制手段,减少能源消耗。
三、不同场景的照明设计要点- 采用柔和光源,避免出现刺眼的情况。
- 注重工作区域的照度,保证员工的工作效率。
- 设置适当的辅助照明,如台灯或落地灯,提供额外的光源。
- 利用自然光,通过合适的窗帘和窗户设计,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采光。
2. 餐厅照明设计:- 营造舒适的用餐氛围,采用柔和的照明。
- 注重就餐区域的照度,确保顾客能够清楚看到食物和环境。
- 使用色彩还原性好的光源,保证食物的色彩能够真实展现。
- 细节照明的设计,如吊灯或装饰灯,为餐厅增添特色。
3. 商业店铺照明设计:- 根据店铺的定位和产品特点进行照明设计,例如豪华感、时尚感等。
- 使用适当的光线色温,营造出符合店铺氛围的照明效果。
- 强调商品的展示效果,通过重点照射或灯光效果设计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 平衡整体照明和局部照明,避免阴暗或亮度过高的情况。
- 根据建筑风格和周围环境进行照明设计,突出建筑物的特点。
照明设计基础知识一、光健康概念电器照明性能及质量的评估是通过人的视觉感知,对居住者产生的生理感受、心理效应来衡量的。
因此,光健康就是从使用者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出发,对光源和照明器做到合理选用,科学布置。
A、满足使用及生理需求1、选用灯具与环境是否合理,如厨房、洗手间2、灯具照度是否满足使用需要3、垂直照明是否足够(对人脸部表情,墙上图画等垂直面的观察)4、节能、环保5、紫外线、红外线对被照物体影响6、频闪对人的影响7、直接眩光与间接眩光对人的影响8、显色性的要求B、心理需求1、色温与环境、季节、物体色彩的搭配对人情绪的影响;2、重点照明与一般照明间关系;3、光与影的是否和谐4、平面照明与立体照明的处理技巧;5、商业照明如何突出重点照明、喧染商业气氛。
6、店内与店外照明的关系7、用光过度、光污染对人影响二、照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A、照明需满足使用及生理需求。
1. 选用灯具与环境是否合理,如厨房要满足清洁的需要、洗手间满足防潮的需要、客厅需要满足美观的需要并与装饰风格和谐。
2. 灯具照度是否满足使用需要物体在一定亮度时才能被人的视觉所观察到,为人眼能快速正确查看物体,需到对物体一定的照度。
中国建筑照明设计标准有对各种场所制定了照明标准,以满足人们在各种环境中对照明的需要。
3. 垂直照明是否足够要观察对人脸部表情,墙上图画等需要足够的垂直照明度4. 节能、环保采用节能性照明产品,节省电能保护环境。
5. 紫外线、红外线对被照物体影响紫外线易损坏塑料、字画等;红外线含有较高热量,对塑料、字画也有6. 频闪对人的影响频闪光是发光时出现一定频率的亮暗交替变化。
电感式日光灯的供电频率为50赫兹,表示发光时每秒亮暗100次,属于低频率的频闪光,会使人眼的调节器官,如睫状肌、瞳孔括约肌等处于紧张的调节状态,导致视觉疲劳,从而加速青少年近视。
如果发光时的供电频率提高到数百赫兹以上,人眼即不会有频闪感觉,也不会造成视力伤害。
照明基础知识照明基础知识目录第一章照明发展历程 (1)第二章光度、色度基本概念及知识................................(2-6)第一节:光的度量及其单位. (4)第二节:光源的色温及显色性 (5)8)第三章光源结构及原理……………………………………….(9-21)第一节:白炽灯与卤钨灯 (10)12)第二节:荧光灯 (12)16)第三节:高强度气体放电灯 (16)21)第四章灯具的性能及制作中的选材...............................(22-34)第一节:灯具的性能. (22)25)第二节:灯具制造中的选材、设计方法及选用…………….…………(25-30)第三节:灯具、照明产品介绍………………………….………………(30-34)第五章商业照明设计基础理论....................................(35-51)第一节:商业建筑和照明. (35)36)第二节:光源的选择和灯具 (36)39)第三节:商业照明的分类和方法…………………….…………………(40-51)第六章照度计算基础……………………………….…..……. (51-55)第一节:室内建筑设施照明照度计算……………….…………………(51-53)第二节:常用灯具光电参数 (54)55)第一章照明发展历程早在1802年英国科学家就揭示了白炽现象,从那时开始直到有了电以后,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第一只白炽灯,开始了人类利用电能照明的新天地。
在这之后,GE、PHILIPS等国际知名大公司垄断了照明技术,一直到现在,光源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这几家大公司之中,之后的许多新光源产品也都出自他们手中。
自从1879年托马斯. 爱迪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实用型白炽灯泡以来,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电光源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回顾历史,我们看到:1931年成功研制高压汞灯;1936年荧光灯问世,引入了荧光灯;1949年白炽灯采用了柔白涂层技术;1958年引入了卤钨灯;1962年发明了高压钠灯;1974年引入了节能型荧光灯;1975年引入了冷光杯,之后引入了小功率金卤灯;1987年引入了40W节能灯,之后引入高效节能灯;1994年发明了无极荧光灯;直至目前发展起来的将电直接转化为光的发光二极管(LED),已作为公共场所的显示器,正在获得广泛使用。
照明设计入门知识第一节基本概念一、常用术语光线和辐射光是电磁波辐射到人的眼睛,经视觉神经转换为光线,即能被肉眼看见的那部分光谱。
这类射线的波长范围在360~830nm之间,仅仅是电磁辐射光谱非常小的一部分。
光通量Ф流明LM 光源发射并被人的眼睛接受能量的总和即为光通量。
光强I 坎德cd 光的强度,可见光在某一特定方向角内所放射的强度。
照度 E 勒克斯Lux 照度是光通量与被照面积之间的比例系数。
1Lux 即指1Lm的光通量平均分布在面积1㎡的平面上的明亮度。
色温K 开尔文(k)当光源所发出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的颜色相同时,“黑体”的温度就称为该光源的色温。
“黑体”的温度越高,光谱中蓝色的成分则越多,而红色的成分则越少。
例如:白炽灯的光色是暖色,其色温表示为2700K,而日光色荧光灯的色温表示方法则是6000K。
色温以绝对温度K来表示,色温值越高,表示冷感越强,色温越低暖感越强,越柔和,通常大部分光源设计集中在2700K~4300K及5800K~6700K两个色温位置。
光色光色实际上就是色温,大致分为三大类:暖色<3300K、中间色3300K~5000K、日光色>5000K,由于光线中光谱组成有差别,因此即使光色相同,光的显色性也可能不同。
显色性原则上,人造光线应与自然光线相同,使人肉眼能正确辨别事物的颜色。
当然,这要根据照明的位置和目的而定。
光源对于物体颜色呈现的程度称为显色性。
通常叫做“显色指数”(Ra)灯具效率灯具效率(也叫光输出系数)是衡量灯具利用能量效率的重要标准,它是灯具输出的光通量与灯具内光源输出的光通量之间的比例。
光源效率光源效率(Lm/W)也就是每一瓦电力所发出的光量,其数值越高表示光源的效率愈高,所以对于使用时间较长的场所,如办公室走廊、走道、隧道等,效率通常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亮度光源在某一方向上的单位投影面在单位立体角中反射光的数量,称为光源在某一方向的光亮度,符号为L,L=di/ds单位为cd/㎡(坎德拉每平方米)。
照明基础知识照明设计一、前言电光源自19世纪80年代发明以来,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电光源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配合各种光源的使用,产生了造型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灯具,为照明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
今天的人工照明己不是单一的灯光,而是多种电器照明媒体与环境装饰紧密结合,形成了一门电气装饰综合艺术。
近年来,装饰与艺术照明在建筑中的美化作用与日俱增,灯光不仅为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视觉条件,体现出一定的风格,增加建筑艺术的美感,使环境空间更加符合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理平衡。
现代建筑物不仅注重室内空间的构成要素,更为重视的是电气对室内空间环境的美学效果及由此对人们所产生的心理效应。
因此一切居住、娱乐、社交场所的照明设计的首要任务是艺术主题和视觉的舒适性,电光源的迅速发展,使现代设计不但能提供良好的光照条件,而且在此基础上可利用光的表现力对室内空间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共同创造现代生活的文明。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们在不同的时期,由于生活习惯、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差异,人们对照明的要求是不同的,产生了不同的照明设计风格和手法。
所以照明设计同时要考虑上述情况,再结合当时的光源、灯具以及使用环境等因素考虑。
二、光1、光的知识光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的,光源是能被人们的眼睛所感受到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380nm-780nm(nm:纳米,长度单位1nm=10-9m),长于 780nm的为红外线、无线电等,短于380nm的为紫外线、X射线、宇宙射线等。
可见光部分又分为解成红光、黄光、橙光、绿光、青光、蓝光、紫光等七种基本单色光。
光和其它所有的电磁辐射一样,在真空中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沿直线传播。
当光通过某种物质时如水或空气,其传播速度会减慢。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在媒质中的速度比值称为该媒质的折射率,在折射率不同的两种媒质的界面上,入射光线产生折射与发射现象。
最完整的照明设计基础知识照明设计是指通过合理布置光源,达到满足人们在不同环境下照明需求的一种艺术和科学。
下面是最完整的照明设计基础知识。
一、光源光源是照明设计的基础,常见的光源有白炽灯、荧光灯、LED等。
白炽灯是一种传统光源,色温高,适合用于营造温馨的氛围;荧光灯色温较低,适合用于提供光工作环境;LED灯具具有节能、寿命长等特点,是现代照明的主流。
二、照明原则1.明确照明需求:根据不同场所的使用需求,确定所需的照明水平和照明色温等参数。
2.均匀照明:保证照明场所的各个区域能够均匀光线照射,避免产生阴影和刺眼现象。
3.人眼适应性:根据不同环境的使用需求,采用不同的照明方式,使人眼适应光线变化。
4.节能环保:选择高效能的光源和照明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
三、照明设计流程1.收集信息:了解场地的建筑结构、功能需求、装修风格等信息。
2.照明计算:根据场地大小、高度、使用需求等因素,计算照明的光功率、光照度、均匀度等参数。
3.设计方案:根据照明计算结果,确定合适的照明方案,包括灯具的布置、灯具的选择等。
4.施工工艺:确定灯具的安装位置、灯具的固定方式等施工方案。
5.试灯调试:安装完毕后,进行试灯调试,调整照明设备的位置和角度,使之达到最佳照明效果。
6.完善保养:定期进行照明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照明参数1.光功率:指光源单位时间内释放的光能量,常用单位为瓦特(W)。
2. 光照度:指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光通量,常用单位为勒克斯(lux)。
3.色温:指光源发出的光线的颜色,以绝对温度(K)表示,常见的有暖白、自然白和冷白等。
4. 显色指数:反映光源照射物体的颜色还原程度,常用指数为CRI (Color Rendering Index)。
五、照明效果1.总体照明:提供整个区域的基本照明,使人能够清晰地看到周围环境。
2.局部照明:照亮特定的场所或物体,突出主体,强调空间层次。
第一章光学和照明大体知识一、光的大体概念光是一种电磁辐射,可见光是电磁辐射的一部份,电磁辐射包括微波、红外、可见光、紫外辐射、x射线和γ射线。
在这些电磁辐射中,只有可见光波段是肉眼可见的。
可见光波段包括波长380-780纳米(1纳米=10-9米)的电磁波段。
不同的波长给人眼造成不同的颜色感觉,从红、橙、黄、绿、蓝、靛(即蓝紫)到紫。
图1为可见光的颜色和波长散布图,图2表示的是可见光在整个电磁波段中所占的范围。
图1 可见光的颜色和波长散布在可见范围之内,眼睛的灵敏度随波长的转变而强烈转变。
例如,在专门好的照明条件下(明视觉),眼睛对550nm波长的光(黄光)的灵敏程度是红光或蓝光的20倍。
在低照明水平下(暗视觉)灵敏度的峰值下降为50nm,接近于光谱的蓝光一端。
所有工作照明和办公照明的设计都要考虑上述因素,为了更好地做好固定照明的咨询工作,第一要了解光学气宇的几个大体量。
图2 可见光在整个电磁波段中所占的范围二、光学气宇的几个大体量1.光通量Φ(luminous flux)依照辐射对标准光度观看者的作用导出的光气宇。
换句话说,光源每秒钟发出的光的总量。
单位:流明lumen,lm。
光通量表示的是光源发光的能力,类似于抽水机的流量,抽水机的流量越大,表示抽水机的抽水能力越强。
一样,光通量越大,表示光源发光能力越强。
2.光效(光源的发光效能)(luminous efficacy of a source)某一光源发出的光通量与其消耗功率的比值。
单位:流明/瓦,lm/w。
光效说明光源发光的效率,也确实是说,每提供1瓦电功率,能产生多少流明的光。
这是一个与节能有关的指标,光效越高的光源越节能。
3.发光光强(Iv, I)(luminous intensity)光源在某一特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辐射的光通量,称为光源在该方向上的发光强度,简称光强。
用符号I表示,单位坎德拉,cd光强表示的是光源(点光源)有多亮,是光源本身的特点,与观看者离光源的距离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