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612.50 KB
- 文档页数:73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1-10章)1.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①产品价格;②生产成本;③生产技术;④生产者预期;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2.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①时间(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②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③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3.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①消费者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③产品价格;④替代品的价格;⑤互补品的价格;⑥预期;7其他因素。
其中,产品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关键的因素。
一般而言,商品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4.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因为商品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化。
需求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的变化导致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5.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6.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公式有点弹性公式和弧弹性公式两种:前者表现的是一点上的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后者表现的是两点之间的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7.需求价格点弹性是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弹性,它等于需求量的无穷小的相对变化对价格的一个无穷小的相对变化的比。
需求价格点弹性表明的只是一点上的弹性,因此只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8.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分为三种情况:①当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时,称为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②当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时,称为需求单一弹性;③当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时,称为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一种商品若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那么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
②商品的重要性,一种商品如果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弹性就小或缺乏弹性。
而一些非必需的高档商品,像贵重首饰、高档服装等,其需求弹性就大。
③商品用途的多少,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多,它的需求弹性就越大,反之就缺乏弹性。
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
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16、保护价格也称支持价格、最低限价17、需求富有弹性商品适合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增加销售收入18、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第一节市场需求第二节市场供给第三节均衡价格第四节弹性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第一节无差异曲线第二节预算约束第三节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第一节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第二节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第三节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第一节市场结构的类型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第三节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第四节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第一节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第二节完全竞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第三节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第一节市场失灵的含义第二节市场失灵的原因第三节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第二节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第三节消费、储蓄和投资第四节总需求和总供给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第一节经济增长第二节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第三节经济发展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第一节价格总水平第二节就业和失业第三节失业和经济增长及价格总水平的相互关系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第二节国际贸易政策第二部分财政第十一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第一节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第二节市场与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第三节财政的基本职能第四节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1第十二章财政支出第一节财政支出及其分类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第三节中国的财政收支矛盾与支出结构优化第四节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第十三章财政收入第一节财政收入的含义与分类第二节税收第三节税负转嫁第四节国债第十四章政府预算第一节政府预算的职能与原则第二节我国政府预算职权划分第三节我国政府预算体系第四节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第五节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的主要内容第十五章财政管理体制第一节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与类型第二节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第三节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第十六章财政政策第一节财政政策功能与目标第二节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第三节财政政策乘数与时滞第四节我国财政政策实践经验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第十七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第一节货币需求第二节货币供给第三节货币均衡第四节通货膨胀第十八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一节中央银行第二节货币政策第十九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第二节金融市场第二十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第一节金融风险第二节金融危机第三节金融监管理论第四节金融监管体制第五节国际金融监管协调第二十一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第一节汇率制度第二节国际储备第三节国际货币体系第四节人民币跨境使用2第四部分统计第二十二章统计与统计数据第一节统计学第二节变量和数据第三节数据的来源第四节统计调查第二十三章描述统计第一节集中趋势的测度值第二节离散程度的测度第三节分布形态的测度第四节变量间的相关分析第二十四章抽样调查第一节抽样调查基本概念第二节几种基本概率抽样方法第三节估计量和样本量第二十五章回归分析第一节回归模型第二节最小二乘法第三节模型的检验和预测第二十六章时间序列分析第一节时间序列及其分类第二节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第三节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第四节平滑预测法第五部分会计第二十七章会计概论第一节会计基本概念第二节会计目标第三节会计要素第四节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第五节会计基本前提第六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七节会计法规第二十八章会计循环第一节会计确认第二节会计计量第三节会计记录第四节会计报告第二十九章会计报表第一节会计报表的概念第二节资产负债表第三节利润表第四节现金流量表第五节会计报表附注第三十章财务报表分析第一节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和内容第二节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第三节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指标3第三十一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第一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和核算特点第二节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第三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第六部分法律第三十二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第一节”调整经济的法律”和”经济法”第二节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第三十三章物权法律制度第一节物权概述第二节所有权第三节用益物权第四节担保物权第三十四章合同法律制度第一节合同概述第二节合同的效力第三节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终止第四节合同的担保和保全第五节合同的转让、变更和解除第六节违约责任第三十五章公司法律制度第一节公司法和公司概述第二节公司的设立于公司法基本制度第三节公司治理结构第四节公司的股份(权)转让和股份公司的股份发行第五节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第三十六章其他法律制度第一节工业产权法律制度第二节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第三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第四节反垄断法律制度第五节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第六节产品质量法律制度4。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默写本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处第一章1.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于核心地位。
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3.我国实。
行的收入分配制度。
4.区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一个关键在于,它通过、、。
等市5.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第二章1.需求的两个构成要素包括:2.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
是。
和3.需求曲线反映的是4.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包间的关系。
括之、、、、、。
5.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是。
6.需求价格弹性是对变7.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包括动的反应程度。
、、、。
8.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经济体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就越小。
9.生产者实行薄利多销策略的前提条件是该产品的10.确定两种商品是否具有替代关系或互补关系的标准。
是。
11.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是12.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包括。
:、。
、生产和成本理第三章论、和1.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式,主要包括2.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
是。
3.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4.生产函数是与。
间的函数关系之。
5.可变成本是指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其中主要包括、以及等。
6.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就在于。
市场结构理论1.市场结构的类型包括第四章、、和。
2.垄断竞争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是3.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
条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的曲线。
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5.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
是。
,斜率为6.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7.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完全垄断企业。
的和完全重合。
8.和完全垄断市场相同的是,垄断竞争市场上不存在。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1.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2.所有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是3.生产者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
是。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39题)1.在构成商品需求的根本要素中,除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外,还应包括()[单选题] *A.消费者的潜在收入B.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正确答案)C.产品的市场价格D.产品的生产成本2.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当生产成本上升时,在坐标图上就表现为这种农产品的()。
[单选题] *A.供给曲线将向左移动(正确答案)B.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动C.需求曲线将向右移动D.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3.(2013年真题)当某种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价格上涨幅度过大时,为保障大多数消费者的基本生活文档,政府采取最高限价进行干预,可能导致的结果是()。
[单选题] *A.政府储备增加B.供给过多C.生产成本上升D.供给短缺(正确答案)4.某商品的价格为2元/件时,销售量为300件;当价格提高到4元/件时,销售量为100件。
按照弧弹性公式计算,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
[单选题] *A.0.40B.0.67C.1.50(正确答案)D.2.005.如果两种商品X和y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是-2,那么可以判断出()。
[单选题] *A.x和y是替代品B.x和y是互补品(正确答案)C.x和y是高档品D.x和y是低价品6.假设消费者收人增加25%,会导致某种商品的需求撗增加10%,则该商品的类型为():[单选题] *A.低档品B.高档品C.劣等品D.必需品(正确答案)7. 某月内,甲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同时下降,引起的甲商品的需求变动量分别为80单位和50单位,则在这类商品价格变动的共同作用下,该月甲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情况是()[单选题] *A.增加30单位B.减少30单位(正确答案)C.增加130单位D.减少130单位8.以下()能够导致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单选题] *A.该商品自身的价格上升B.替代品价格下降C.收入减少D.消费者偏好增强(正确答案)9.以下()能够导致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左平移。
第一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单选题]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是()。
A 按生产要素分配B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 按需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D 按资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单选题]2.在社会生产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A 产品分配关系B 生产资料公有制C 生产中个体间的关系D 生产资料所有制[单选题]3.以下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所有制上,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 在分配上,基本经济制度是指按需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 在经济体制上,基本经济制度是指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经济体制D 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中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单选题]4.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描述正确的是()。
A 私有制为主体B 市场经济体制C 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辅D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多选题]1.经济制度体现在()方面。
A 所有制B 收入分配制度C 资源配置的方式D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E 社会管理[多选题]2.社会主义所有制中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方面。
A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B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地位C 国有经济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D 满足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E 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多选题]3.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需要加强推进下列工作()。
A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B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地位C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D 实现共同富裕E 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多选题]4.经济制度体现在()方面。
A 所有制B 收入分配制度C 资源配置的方式D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E 社会管理第二节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单选题]1.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中()。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第二部分财政第十一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第十二章财政支出及其分类第十三章财政收入第十四章税收制度第十五章政府预算第十六章财政管理体制第十七章财政政策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第十八章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二十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第二十一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第二十二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第四部分统计第二十三章统计与数据科学第二十四章描述统计第二十五章抽样调查第二十六章回归分析第二十七章时间序列分析第五部分会计第二十八章会计概论第二十九章会计循环第三十章会计报表第三十一章财务报表分析第三十二章政府会计第六部分法律第三十三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第三十四章物权法律制度第三十五章合同法律制度第三十六章公司法律制度第三十七章其他法律制度其他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我想我能”需求的要素: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
“保过”保护价格(又叫最低限价),超过当前市场价,规定必须高于保护价格进行交易,会导致市场过剩。
“消费收入替代互补”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产品价格、预期、消费者偏好、消费者个人收入、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
“相关技术成本”影响市场供给的因素:产品价格、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生产技术、生产成本。
“时间替代重要用途”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替代品的数量和相似程序、商品重要性、商品用途。
“时间投入生产”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影响需求和供给的主要因素都有“预期”。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都有“时间”。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低收入同方向”低档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化,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替代效应作用大于收入效应,所以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正常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与价格都呈反方向变化)。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市场需求1、市场需求: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需求与通常所说的需要是不同的。
3、构成要素:①购买欲望;②支付能力。
4、市场需求是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5、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①消费者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③产品价格(最重要、最关键):与需求呈反向变动④替代品的价格⑤互补品的价格:与需求呈反向变化(例如:汽油和汽车之间) ⑥预期:预期价格上涨,刺激提前购买6、需求曲线本身价格在曲线上为点的变动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在曲线上为位移变动7、特例: 一般情况:价格与需求为反方向例如:①钻石的价格与需求呈正向,钻石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小 ②低收入阶层,某些普通食品的价格上涨,购买量也增加。
二、市场供给1、市场供给: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2、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3、影响供给的基本因素: 从消费者角度考虑从生产者角度考虑①产品价格:与供给呈同向变化,定价变高,利润就越大,就加大生产量②生产成本:与供给呈反向变化③生产技术④预期:预期价格上升,增加供给⑤相关产品的价格4、市场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市场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5、供给曲线本身价格在曲线上为点的变动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在曲线上为位移变动6、三、均衡价格1、均衡价格: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P0)2、有两种模型:①最高限价分析: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即需求大于供给(用来确定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干预措施②保护价格分析:保护消费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发展,属于政府干预措施即供给大于需求四、弹性1、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①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需求量的相对变动∆Q/价格的相对变动∆P②因需求与价格呈反向变化,所以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始终为负数,采用绝对值。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整理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29分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均衡价格一、需求:购买欲望、支付能力供给:愿意、可能二、影响需求因素:消费者的偏好、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预期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三、影响供给的因素:生产成本、生产技术、产品价格、相关产品的价格、预期四、需求曲线及供给曲线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曲线上点的移动)需求变动: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供给数量变动: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点动供给变动: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曲线的位移五、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最高限价——保护买方利益—市场短缺、黑市高价、生产者变相涨价、配给制保护价格——保护卖方好处—市场过剩、黑市低价、出产者变相降价、收购和储备系统六: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点弹性合用变动较小的场合;弧弹性合用变动较大的场合。
点弹性:分母是原需求量和原价格弧弹性:分母是平均需求量和平均价格影响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Ed>1高弹性、Ed<1低弹性、Ed=1单一弹性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需求交叉弹性系数:>0替代品;<0互补品;=0无关商品需求收入弹性:>1高档品;<1必需品;<0低档品供给价格弹性:时间(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替代品第二章消耗者行动分析一、经济人假设: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效用可加减——边际效用分析序数效用论——偏好次序效用不可加减——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二、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完备性、可传递性、偏好于多而不是少三、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征:越远偏好程度越高、不能相交、凸向原点,斜率为负无差异曲线——消耗者偏好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四、预算约束线:预算线的斜率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5、消耗者效用最大化:消耗者均衡的前提前提:偏好稳定;收入稳定;价格稳定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耗曲线推导出来。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第一部分经济学一、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掌握)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例题·单选题】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
A.愿意购买的数量B.能够购买的数量C.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D.实际购买的数量[01]『正确答案』C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对需求的影响(1)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消费者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消费者收入一般指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一般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变动将引起需求同方向变动(3)产品价格一般而言,产品自身价格和需求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4)替代品的价格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化。
(5)互补品的价格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6)预期(7)其他因素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例1·单选题】消费者收入一般是指社会的人均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A.呈同方向变化B.呈反方向变化C.不相关D.完全等价[02]『正确答案』A【例2·多选题】(2010年)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A.消费者偏好B.互补品价格C.消费者的收入D.预期E.生产成本[03]『正确答案』ABCD【例3·单选题】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
A.商品品种B.国家政策C.商品本身的价格D.消费者偏好[04]『正确答案』C【例4·多选题】关于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产品本身价格和需求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B.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C.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将提前购买D.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随之降低E.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05]『正确答案』ABDE【例5·单选题】(2009年)某月内,甲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同时上升,引起的甲商品的需求变动量分别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这类商品价格变动的共同作用下,该月甲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情况是()。
2023中级经济师讲义第一章经济学基础知识1.1 经济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在稀缺资源下如何做出选择以满足无限需求的社会科学。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人、家庭、企业和国家等经济主体,以及市场、价格、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等经济现象和问题。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经过了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等阶段,不断丰富和完善了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1.2 基本经济概念与分析模型在经济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是我们理解和分析经济问题的基础,如机会成本、边际效益、供需关系等。
同时,经济学家们还构建了一系列的分析模型,如供求模型、收益成本模型等,用于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和问题。
1.3 经济体系及其分类经济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包括市场经济体系、计划经济体系、混合经济体系等。
市场经济体系以市场为导向,由市场力量决定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计划经济体系由政府集中决策和计划组织经济活动;混合经济体系则结合了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2.1 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和结构进行系统测算和统计的方法。
常用的核算方法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收入核算,用于反映经济的总体规模和分配状况。
2.2 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长期持续增加的过程,经济波动则是指经济总量在短期内出现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3 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失业是指劳动力供大于求,导致一部分劳动力无法得到就业的状态。
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对经济稳定和社会福利产生重要影响。
第三章微观经济学3.1 市场供求与均衡市场供求是指商品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是指卖方愿意以一定价格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是指购买者愿意以一定价格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1-4章练习题附答案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单项选择题1.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
A.成正方向变化B.成反方向变化C.不相关D.完全等价【答案】B【解析】一般而言,产品自身价格和需求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
2.需求量的变动是指()A.由于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引起的需求的变动B.由于消费者偏好的变动引起的需求的变动C.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D.需求曲线的移动【答案】C【解析】选项ABD都是关于需求变动的描述。
需求量的变动,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需求量的变动是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是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3.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价格上升,供给增长,价格下降,供给减少,这种变动表现为()。
A.供给曲线发生位移B.需求曲线发生位移C.供给沿供给曲线变动D.需求沿需求曲线变动【答案】C【解析】价格上升,供给增长,价格下降,供给减少,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沿供给曲线变动。
4.已知某一时期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D=50-5P,供给函数为S=-10+5P,则均衡价格为()。
A.4B.5C.6D.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是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的价格,所以令50-5P=-10+5P,解除P=6。
5.在我国,保护价格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
A.平衡措施B.干预措施C.紧急措施D.引导措施【答案】B【解析】在我国,保护价格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6.最高限价的目标是()。
A.保护消费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B.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C.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D.保护生产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最高限价的目标。
最高限价的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7.以下对最高限价和保护价格分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