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画
- 格式:ppt
- 大小:13.81 MB
- 文档页数:46
装饰画艺术特征与价值意义的研究一、装饰画的概述装饰画起源于战国的帛画艺术,是我国早期的绘画,古代装饰画多见于陶器、青铜、漆器与石刻上,绘有丰富的几何纹样、动物纹样等图案,图案的造型、题材等独具特色,富有艺术感与层次感。
装饰画与素描、油画等绘画有着不同之处,它是随着社会与科学的发展,以及当下人们在精神与审美上的追求,逐渐产生的多元化的绘画呈现方式。
不管是创作题材的选取,还是创作材料的选择,它更注重于装饰性,对于内容的写实程度是次要的,重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与装饰美感的表达。
比如画面的构图、造型、色彩等基本是以夸张、重组等艺术手法呈现,重在通过装饰画愉悦人们的身心。
当今生活中诸多领域都能看见装饰画的影子,以及通过装饰画内容延伸出来的周边产品,这些给人们一种美好和谐、温暖幸福的感觉,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与意义,在当今社会中有着重要地位。
二、装饰画的艺术特征装饰画不仅是一种绘画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艺术语言,包含了抽象语言、具象语言与意象语言等,是大众思想情感的升华,也是创作者的情感寄托与真善美的表达,以及每个时代的审美情趣与精神追求的体现,会因时代、社会的变化而改变风格或是产生新的风格,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满足时代,满足人们的艺术需求,使人赏心悦目。
装饰画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其艺术特征之中,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可以将任何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概念等元素通过简化提炼、变形夸张、抽象扭曲、重复对称等方法进行创作,并结合任何材料,比如颜料、毛线、塑泥等进行创作。
装饰画源于生活,但又回归于生活,它可以是充满秩序与规律的,也可以是打破平衡充满冲击力与节奏感的,所以说装饰画是多元化的,同时也是独具特色的。
(一)装饰画的构图特征对于透视、比例的把握方面,装饰画在构图上比起其他绘画更加的灵活与自由,讲究画面的动与静、对比与统一、平衡与旋律、节奏与变化、对称与发散、秩序与多变等等。
一般来说,将点线面、矩形、圆形、球体或是生活中、自然界中以及想象中的元素整合在一个画面中进行重组,可以是平面构图,也可以是半立体构图。
重彩装饰画名词解释
重彩装饰画是指用矿物质颜料绘制,用矿物质颜料在宣纸、绢、帛等上面所作的画,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
重彩画在中国绘画的早期阶段占有重要地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矿物质颜料具有色彩鲜艳、经久不变、不易褪色等特点,因此重彩画色彩表现力强,能够表现出丰富的色彩层次和质感。
同时,重彩画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常常被用于装饰宫殿、寺庙、屏风等。
在现代,重彩画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被广泛应用于美术创作和装饰设计中。
重彩画注重色彩的表现和装饰效果,强调对形式和构图的处理,同时也注重对传统文化和审美理念的传承和创新。
装饰画作为今天的一种艺术形式早在原始社会就已出现。
如:新石器时期的彩陶、黑陶和印文陶。
奴隶社会的列鼎、编钟、各种青铜器。
战国漆器、秦瓦当、汉铜镜、唐三彩、宋瓷、明锦、清金银器等。
装饰画,是为适应一定的实用目的而产生,大多适用于客观环境与某种客观对象,如装饰墙壁、点缀器皿等,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一套完整的艺术程式和表现手法——装饰性。
装饰性是美术设计形象最为显著的特征。
要形成装饰性的形象,就必须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处理,把大自然中的自然形象,加以抽象、夸张、简化或寓意等,使之成为美术设计所需求的艺术形象。
广义的装饰画泛指属于装饰方面的一切绘画。
狭义的装饰画是指装饰壁画、商业美术中的广告等。
装饰画的特征是:单纯化、平面化、秩序化;装饰画追求的是形式美、单纯美和秩序美。
装饰画在艺术领域中,存在着个体和群体、主观和客观、物质和精神等一系列的对立统一关系,同时还反映时代精神(包括人们的观念、宗教、哲学思想及外来影响)并且以不同的装饰方式丰富着装饰内容,还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装饰画因时代、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水平、民族风尚和审美观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装饰画不仅仅是对日常生活的美化,更是一种创造活动,是一种传达创作的艺术语言,也是体现作者思想感情及艺术风格的手段。
装饰画的题材:人物,动物,风景。
在装饰画发展过程中,以人物为主体,利用人物造型、动态、情节进行构图和色彩搭配而形成的装饰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
古希腊瓶画人物造型写实,显示出强壮之美,在艺术处理上,采取了影绘手法。
人物装饰画的表现形式:人物题材的装饰画打破人体运动的常规和生理结构,省略细部,通过归纳和概括,逐渐形成了比较纯粹的美的形式。
在人物题材的装饰画创作中,要善于运用节奏、对称、均衡、连续、间隔、反复、和谐、对比、重叠、粗细、疏密、变化、统一等的艺术表现形式。
人物题材装饰画的变形方法:1、影绘法:也称黑影平涂法,是通过最大限度地简化局部与省略细节来表现形象外轮廓的一种方法。
一、装饰画的概念及演变1.1装饰画定义要学习装饰画必须了解装饰的含义。
“装饰”一词包含多方面的范畴,装饰和装饰美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特有的审美文化,装饰出自人类爱美的欲望。
装饰的本质就是“美化”,但从本质到现象还需要若干“中介”加以限定。
一切艺术皆源自装饰,装饰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
它并不强调很高的艺术性,但非常讲究与环境的和美化效果的特殊类型效果。
所以,装饰画也就是对一切具有装饰性的绘画而言,因此,不论是国画、油画、水粉画、版画、漆画、镶嵌画等,甚至是单色的线条和块面,只要按照形式规律而不单是按自然规律作画,并具有一定装饰效果,都可被看作装饰画。
1.2装饰画历史演变装饰画艺术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旧石器时代一直持续到欧洲文艺复兴,而后来美术家与工匠的分离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解放、社会观念的发展日益变为现实。
装饰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开始被人们所承认。
法国装饰派艺术同德国包豪斯倡导的新功能主义,恰恰说明了工业也是工艺。
现代主义设计不能否定装饰,如同它注重几何形态而排斥了具有生命的有机形态,就使得其设计失去了表现人类情感和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失去了本可以给几何形注入情感的一种方式。
从包豪斯学院首任院长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的宣言中,我们可以得到证明:包豪斯的早期比后期更注重手工艺。
艺术家和手工艺人之间没有本质区别。
但是,手艺娴熟对于每一个艺术家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这正是富有创造力的想象源泉之所在。
我们今日的设计应重新看待装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战国的青铜器、汉代的漆画装饰、秦汉画像砖、唐代的唐三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美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包含着无数艺人工艺装饰创作活动的盛衰史。
二、装饰画的分类和特点2.1 装饰画的种类(1)运用工艺材料和手段绘制而成的。
如刺绣,壁挂等,又称“工艺绘画”;(2)运用绘画材料和工具绘制而成的,如壁画、广告等;(3)运用现代电脑技术设计而成的,又称“电脑绘画”。
《装饰画》教案教案:《装饰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7课《装饰画》。
课程主要介绍装饰画的概念、特点和创作方法。
学生将通过学习装饰画的基本技巧,运用夸张、变形、简化等手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装饰画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装饰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装饰画的基本创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装饰画的基本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夸张、变形、简化等手法进行创作,以及如何评价学生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装饰画作品示例、绘画工具。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装饰画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装饰画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装饰画的基本创作方法,包括夸张、变形、简化等手法,并示范创作过程。
3. 实践: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所学创作方法,选择题材进行装饰画创作。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装饰画的概念、特点、创作方法和评价标准。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个性和创意的装饰画作品。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手法,完成一幅装饰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创作装饰画,参加校内外美术比赛,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拓宽视野,激发创作灵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补充(1)装饰画的概念:装饰画是一种具有装饰性、观赏性和艺术性的绘画形式,它强调形式美和装饰效果,不受现实生活的限制,注重色彩、线条、形状等因素的运用。
(3)创作方法:创作装饰画时,可以运用夸张、变形、简化等手法,对客观事物进行艺术处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