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02、读不整合地质图 编制凌河A-B剖面图
- 格式:ppt
- 大小:3.44 MB
- 文档页数:18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地质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任务是阅读不整合地质图,编制凌河地区A-B剖面图,并对地形地质特征进行分析。
二、实习地点与时间实习地点:凌河地区实习时间:2021年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阅读不整合地质图在实习开始阶段,我们首先对不整合地质图进行了仔细阅读,观察了岩层分布、断层、向斜等地质构造。
通过观察发现,该地区岩层总体呈东西走向,地势西高东低。
2. 确定岩层倾向及倾角利用岩层面与同一等高线两交点,我们确定了岩层的走向线。
通过对比两条不等高程走向线,我们确定了岩层的倾向及倾角。
3. 编制A-B剖面图根据地质图上的信息,我们绘制了凌河地区A-B剖面图。
在绘制过程中,我们准确地标注了岩层、断层等地质构造,并详细记录了各地层的高度和倾角。
4. 分析地形地质特征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们对地形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
发现该地区总体地势为西高东低,海拔最高点位于SE方向的团堡山顶峰,高度约为1162米。
地形主要由山地、丘陵和盆地组成。
山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丘陵分布在东北部,盆地位于东南部。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地质学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地质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阅读地质图,如何确定岩层倾向及倾角,如何绘制剖面图,并对地形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实地考察在地质学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才能更直观地了解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从而更好地理解地质学理论。
总之,本次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对我们的专业学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地质学知识,为我国的地质事业做出贡献。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包括习题)实习一读水平岩层地质图、确定岩层产状一、目的要求1、明确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地质图的图式规格2、解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掌握永平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2、学会在地形地质图上用三点法求岩层产状要素二、说明(一)、地质图的概念及图式规格1、地质图地质图:是用一定的符号、色谱和花纹将地壳某部分各种地质体积地质现象(如各种岩层、岩体、地质构造、矿床等的时代、产状、分布和相互关系),按一定比例概括地投影到平面图(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一幅正规的地质图应该有图名、比例尺、图例和责任表(包括编图单位或人员、编图日期及资料来源等)。
图名:表明图幅所在地区和图的类型。
一般采用图区内主要城镇、居民点或主要山岭、河流等命名。
如果比例尺较大、图幅面积小,地名小不为众人所知或同名多,则在地名上要写上所属的省(区)、市或县名。
图名用端正美观的字体书写于图幅上端正中或图内适当位置。
比例尺:又称缩尺,用以表明图幅反映实际地质情况的详细程度。
地质图的比例尺与地形图或地图的比例尺一样,有数字比例尺和线条比例尺。
比例尺一般注于图框外上方图名之下或下方正中位置。
图例:是一张地质图不可缺少的部分。
不同类型的地质图各有所表示的地质现象的图例。
普通地质图的图例是用各种规定的颜色和符号来表明地层、岩体时代和性质。
图例通常是放在图框外的右边或下边,也可放在图框内足够安排图例的空白处。
图例要按一定顺序排列,一般按地层、岩石和构造这样的顺序排列,并在它们前面写上“图例”二字。
地层图例的安排是从上到下由新到老;如放在图的下方,一般是由左向右从新到老排列。
图例都画成大小适当的长方形的格子排成整齐的行列。
在长方格的左边注明地层时代,右边注明主要岩性,方格内着上和注明与地质图上同层位的相同颜色和符号。
已确定时代的喷出岩、变质岩要按其时代排列在地层图例相应位置上。
岩浆岩体图例放在地层图例之后,己确定时代的岩体可按新老排列,时代未定的岩体按酸性到基性顺序排列。
利用地质图编制地质剖面图的步骤和方法(1)选定比例尺地质图上作地质剖面图所采用的比例尺,一般应与地质图相同,而且其水平比例尺与垂直比例尺应一致,才能反映真实的地形和地质情况。
但当地形非常平缓时,为揭示其起伏状态,可适当放大垂直比例尺,此时所作地形剖面与实际相比有所夸大。
(2)选定剖面线位置除特定目的外,一般选择剖面线位置的原则是大体上垂直地层走向,能通全区的主要地层和地质构造,较好地反映该区地质构造特征等。
如长山地质图选择A—B作为剖面线,绘制了图幅下面的剖面图。
(3)作地形剖面①在方格纸上引一水平线(A—B)作横坐标,代表基线(见图1)。
用以控制水平距离,其长度与图面上A—B丈度相等,其方向一般规定左端为北或西、右端为南或东(按看图人的左,右方向)。
②在基线一端或两端引垂线作纵坐标,用以控制地形的高度,按垂直比例尺标注高度,所标高度值范围,应以满足剖面线所经过的最高和最低点的高程为原则,亦可从海平面起算,视具体情况(以图的美观、协调为原则)而定。
③将基线(A—B)与图面上(A—B)平行对准,将A—B与地形等高线的一系列交点,垂直投影到A—B上方相应高程的位置上,从而获得一系列的地形投影点,然后用圆滑曲线,逐点依次连接而成剖面图的地形轮廓线,井在其上方相应位置标拄地物名称(山峰,河流、村庄等),则成为地形剖面图。
(4)投影地质点并画出各地质界面的位置(图2)图1 投影地形点并作地形轮廓线图2 投影地质点并作地质界面先将剖面线(A—B)与各地质界线相交的一系列地质点(如地层界线点、断层点、岩体界线点、不整合接触的界线点等)垂直投影到地形轮廓线上,再利用地质图上的产状在地形轮廓线的下方,画出各地质界面的空间状态。
此时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①所选用产状要素值,应是该地质体(地层或断层)界面最靠近A—B线的值。
②注意倾向在剖面图上的表示方法,因为平面与剖面的方向相同,作图时规定左方为北(或西)、右方为南(或东),当剖面为东西向时,如地质界面的产状向西、北西或南西等方位倾斜,图上均向左斜;当界面向东,北东或南东等方向倾斜时,图上则向右斜。
凌河地质剖面图实习报告姓名:(您的姓名)日期:(实习日期)一、引言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凌河地质剖面的组成、结构及其形成过程。
通过对地质剖面的观察和分析,加深我们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地点本次实习地点位于(具体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名)市(地名)县,地处(地名)盆地中部。
三、实习任务与内容1. 地质剖面观察:在实习地点,我们沿着地质剖面进行观察。
剖面线全长约(具体长度),包括了多个时期的地层、岩石和化石等地质现象。
2. 地质现象记录:对剖面上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地层界线、岩性特征、化石种类和分布等。
3. 地质分析:结合所学的地质学理论知识,对剖面中的地质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和演化过程。
4. 实习报告撰写:根据实习观察和记录的结果,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四、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步骤:1. 准备工作:首先对实习地点进行简要了解,并准备相关的地质工具和记录本。
2. 实地考察:沿着地质剖面进行徒步考察,同时观察并记录地质现象。
3. 问题讨论:在实习过程中,遇到不明确的地质现象或问题时,及时向老师请教并进行讨论。
4. 总结归纳:在实习结束后,对观察和记录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的实习报告。
五、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获得了以下收获和体会:1. 地质知识增长:通过对不同地层、岩石和化石等地质现象的学习和认识,我们对地质学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实际操作能力提升:通过实地考察和操作,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在实习过程中,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探讨问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4. 对未来的展望: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1. 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地区的考察时间相对紧张,导致无法全面细致地观察和分析地质现象。
实习四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地质图并作剖面图(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实习四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地质图并作剖面图实习四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地质图并作剖面图一、预习内容实习指导书上相关内容;倾斜岩层的产状要素;地层的接触关系;“V”字形法则;地质图的组成要素。
二、实习要求1.认识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关系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学会用“V”字形法则分析倾斜岩层的产状;2.学习在发育倾斜岩层的地形地质图上编绘图切地质剖面图的方法。
三、实习内容1.分析倾斜岩层在地形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V”字形法则倾斜岩层在大比例尺地形地质图上表现出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呈不同交截关系,在山脊和沟谷处弯曲成“V”字形,而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所谓的“V”字形法则,有三条内容:(1)相反--相同:如果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则在地形地质图上,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且岩层界线的弯曲幅度小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幅度。
(2)相同>相反:如果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则在地形地质图上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3)相同<相同:如果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则在地形地质图上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且地质界线的弯曲幅度大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幅度。
2.认识不整合接触关系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根据地质图上出露的地层时代、层序可以确定不整合类型。
(1)如在图区内在两个不同时代的地层之间存在地层缺失,即两地层时代层序不连续,而两地层产状一致,界线基本平行,则为平行不整合;(2)如两地层产状不平行,较新地层的底面界线截过不同时代的较老地层界线,则为角度不整合。
3.绘制倾斜岩层地质剖面图(1)选择剖面线位置:尽量垂直于区内地层、构造的走向,切过图区主要地层和构造;(2)绘地形剖面:竖直比例尺一般与水平比例尺保持一致;基线标高一般比剖面所过最低等高线再低1~2个间距;把地质图上剖面线与地形等高线各交点一一投影到相应高程的水平线上(或剖面标高位置),按实际地形用平滑曲线连接相邻点即得地形剖面。
825构造地质学考试内容范围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及地质工程专业类学生的一门专业课。
其研究对象是地质力对地壳或岩石圈的作用所引起的形变及形变组合,如岩层、褶皱、断层、节理等构造形态及组合规律。
要求应掌握构造地质学较坚实的地质基础理论知识和较系统的构造地质学专门知识;应掌握必要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方法和实践实验技能;具备较熟练运用地质图的能力和读图作图的基本技能,通过读地质图和作图,研究它们的产状,形态、性质及组合规律,学会剖面组合标绘方法,建立各类构造变形的空间三维概念。
学会综合分析某一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及构造形成、发展与演化规律。
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现状和动向。
涉及理论课程考试章节(参照徐开礼教材章节)的主要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原生构造、地层接触关系、第三章应力-应变分析、第四章褶皱类型和主要特征、第五章节理类型和特征、第六章断裂类型和主要特征、识别标志、运动方向判定、第七章面理线理类型特征;了解岩浆岩流面流线构造、变质岩构造置换、叠加构造的概念。
涉及实验实习的部分是实习1、3、5、10(参照其附本实习指导书),其中实习1地质图读图,要分析凌河地形地质图,判断水平岩层的分布范围和图中水平岩层的厚度;实习3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地质图并作剖面图,会作岩层地质剖面,绘制凌河地形地质图中A-B地质剖面图;实习5 读褶皱地质图,学会从地质图上认识褶皱、分析褶皱形态、产状、组合特征及形成时代。
分析暮云岭地区地质图;实习10 即分析褶皱、断层地区地质图并作剖面图,分析金山镇地质图,并用文字简述构造发展史;编制地质剖面图。
实现梦想的创业之路2009-1-19 光明日报记者:丰捷2008年末,一场名为《始于大学的理想职业之路》的讲座在中国各大高校展开巡讲。
主讲人叫张锐,来自万学教育集团。
这个正在教育培训领域创造奇迹的年轻人,正在通过讲座将自己在大学期间培养职业能力的方法以及在创业过程中解决的困难一一传授给校园里的大学生们,帮助他们在毕业后快速成长,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