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2中间有0的除法
- 格式:doc
- 大小:23.78 KB
- 文档页数:3
第九课时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内容:学习关于0的除法和商中间有0的笔算的除法。
教学目标: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换个说法是:0不能作除数)的原因,使学生感受到任何一种数学规定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感受数学的美妙。
通过独立分析讨论、交流得出商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的方法,渗透间接推理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换个说法是:0不能作除数)的原因,使学生感受到任何一种数学规定都有一定的合理性,通过渗透间接推理的思想方法,得出商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将具体分小棒的过程与计算过程灵活的结合起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何时商0。
(不够商1时商0)教学过程:一、口算说计算的方法。
8÷2 10÷2 21÷3 35÷7 56÷8 4÷4计算方法1:用乘法口诀求商——算除法想乘法。
计算方法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后计算。
(平均分、包含除)二、学习新知(一):1、出示:0÷3。
(1)0÷3等于几?怎样想?(2)学生讨论,汇报不同的理由。
(3)理由1:把0平均分成3份,每份还是没有,是0。
理由2:想()×3=0,0×3=0,所以0÷3=0(渗透一种思想:应该从多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只看事物的一个方面,很容易理解片面,造成错误。
)2、练习: 0÷8 0÷6 0÷9 0÷1 0÷10 0÷38 0÷234学生自由出题练习。
3、小结:你发现了什么?(生:0除以任何数都得0。
)4、讨论:0÷0和8÷0各得几?怎样想?(1)讨论,汇报结果,为什么你们的结果不同呢?谁错了呢?0÷0理由1:0÷0,表示把0平均分成0份,其实就是没分,每份还是0。
理由2:0÷0想0×()=0,0×任何数=0,也就是0÷0的结果可以是任何数。
三年级中间带零的除法计算题一、题目。
1. 306÷3 =- 解析:先用百位上的3除以3,商1写在百位上;十位上是0,0除以3得0,商0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6除以3,商2写在个位上,结果是102。
2. 408÷4 =- 解析:百位上4除以4得1,写在百位;十位0除以4得0,写在十位;个位8除以4得2写在个位,结果为102。
3. 505÷5 =- 解析:百位5除以5为1写百位,十位0除以5得0写十位,个位5除以5得1写个位,结果101。
4. 609÷3 =- 解析:百位6除以3得2写百位,十位0除以3得0写十位,个位9除以3得3写个位,结果203。
5. 804÷4 =- 解析:百位8除以4得2写百位,十位0除以4得0写十位,个位4除以4得1写个位,结果201。
6. 906÷3 =- 解析:百位9除以3得3写百位,十位0除以3得0写十位,个位6除以3得2写个位,结果302。
7. 707÷7 =- 解析:百位7除以7得1写百位,十位0除以7得0写十位,个位7除以7得1写个位,结果101。
8. 208÷2 =- 解析:百位2除以2得1写百位,十位0除以2得0写十位,个位8除以2得4写个位,结果104。
9. 309÷3 =- 解析:百位3除以3得1写百位,十位0除以3得0写十位,个位9除以3得3写个位,结果103。
10. 406÷2 =- 解析:百位4除以2得2写百位,十位0除以2得0写十位,个位6除以2得3写个位,结果203。
11. 504÷3 =- 解析:百位5除以3商1余2,1写在百位,余数2和十位0组成20再除以3,商6余2,6写在十位,余数2和个位4组成24除以3得8写在个位,结果168。
12. 608÷4 =- 解析:百位6除以4商1余2,1写在百位,余数2和十位0组成20除以4得5写在十位,个位8除以4得2写在个位,结果152。
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并且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能正确地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探索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且理解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了解补0占位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商中间有零的除法补0占位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准备卡片若干张或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口答)42÷2 62÷31 66×475÷551÷3 84÷254÷27 20×402.说出下面各题的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商是几位数?(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口答。
)3.笔算(教师出示题目,找个别学生板演。
)(学生由口答到笔答,知识由浅入深,各类知识也都处于相互联系中,互为因果,相互转化,在转化思维的作用下,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和准确性。
)二、探究新知学生说出计算步骤,口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商是多位数且商中间有零的计算法则。
法则:计算除法时,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哪一位上面写0。
2.(1)2835÷27启发思考:首商写在什么地方?商是几位数?学生试做。
引导学生讲述:求出商的百位上的数之后,百位上的余数是1,把被除数十位上的3落下来以后是13,比被除数27小,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
教师列竖式板书:……余1,移下3不够27除,用0占位。
(注:0字用彩粉笔写上,提醒注意。
)想一想,为什么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呢?互相讨论一下。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我们在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对着哪一位商0,然后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学习除法中遇到中间带0的情况的情况一、教学目标1.理解除法中遇到带0的情况,掌握中间带0的情况的计算方法。
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分析能力,解决类似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数字的倍数关系。
2.理解中间带0的情况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除法中遇到带0的情况的特殊计算方法。
2.灵活运用所学分析能力,解决类似问题。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
2.学生自学。
3.示例演示。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先反复向学生提问:四除以二等于多少?三十六除以四等于多少?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数字的倍数关系。
2.讲解带0的情况当除数出现0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a.除数的最后一位为0,被除数的十进制个位与被除数的十进制十位之间即为一个0。
b.除数的十进制十位为0,被除数的十进制个位与被除数的十进制百位之间即为一个0。
c.除数的十进制百位为0,被除数的十进制个位与被除数的千位之间即为一个0。
3. 解决中间带0的问题a.当出现中间带0的情况时,我们可以先不管0,直接使用正常的除法运算方法进行计算。
b.得出商后,我们再把0加上即可。
举例:6,960÷80a.我们先把除法运算做出来:6,960 ÷ 80 = ? 倍数80 × ? 取余数差6,960 ÷ 80 = 87 0b.我们把0加上去:6,960 ÷ 80 = 87 0870 ÷ 8 = 108所以,6,960÷80=87余0,其商为87。
4. 练习让学生自己完成以下计算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a.4,080÷40=?b.5,760÷60=?c.9,920÷80=?d.6,080÷20=?e.8,640÷20=?6. 总结教师可以通过总结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同时,还可让学生相互交流经验,提升他们协作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6商中间有0的除法内容1.口算。
80÷2=100÷2=210÷3=3500÷7=2.思考:0÷8的商是几?3.(1)树上有6个桃子,3只小猴来摘。
平均每只小猴能摘到几个?(2)树上有3个桃子,3只小猴来摘。
平均每只小猴能摘到几个?(3)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3只小猴来摘。
平均每只小猴能摘下几个?分析与解答:(1)6÷3=□(个) (2)3÷3=□(个) (3)0÷3=□(个)4.用竖式计算。
309÷3=分析与解答:先用除被除数百位上的( )除以除数( )得( ),在商的( )位上写( );被除数十位上的( )除以3得( ),写在商的( )位上,最后用( )除以( )得( ),写在商的( )位上。
5.通过预习,我知道了:0除以( )都得( );笔算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 ),就在那一位上商( )占位。
如果前一位有余数,余数要和下一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6.口算。
0÷7=0÷10=0÷38=0÷234=7.用竖式计算。
804÷2=324÷3=636÷6=927÷3=8.一包巧克力糖有8块,832块巧克力糖可以装满多少包?温馨知识准备: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提示参考答案1.4050705002.03.(1)2(2)1(3)04.103331百100十933个5.任何不是0的数0106.00007.402 1081063098.832÷8=104(包)。
一、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算式50道题三年级在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通常会接触到除法算式的学习。
其中,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算式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形式。
下面,我将通过50道这样的除法算式来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1. 8 ÷ 4 = 202. 12 ÷ 6 = 203. 16 ÷ 8 = 204. 20 ÷ 10 = 205. 24 ÷ 12 = 206. 28 ÷ 14 = 207. 32 ÷ 16 = 208. 36 ÷ 18 = 209. 40 ÷ 20 = 2010. 44 ÷ 22 = 2011. 48 ÷ 24 = 2012. 52 ÷ 26 = 2013. 56 ÷ 28 = 2014. 60 ÷ 30 = 2015. 64 ÷ 32 = 2016. 68 ÷ 34 = 2017. 72 ÷ 36 = 2019. 80 ÷ 40 = 2020. 84 ÷ 42 = 2021. 88 ÷ 44 = 2022. 92 ÷ 46 = 2023. 96 ÷ 48 = 2024. 100 ÷ 50 = 2025. 104 ÷ 52 = 2026. 108 ÷ 54 = 2027. 112 ÷ 56 = 2028. 116 ÷ 58 = 2029. 120 ÷ 60 = 2030. 124 ÷ 62 = 2031. 128 ÷ 64 = 2032. 132 ÷ 66 = 2033. 136 ÷ 68 = 2034. 140 ÷ 70 = 2035. 144 ÷ 72 = 2036. 148 ÷ 74 = 2037. 152 ÷ 76 = 2038. 156 ÷ 78 = 2039. 160 ÷ 80 = 2040. 164 ÷ 82 = 2042. 172 ÷ 86 = 2043. 176 ÷ 88 = 2044. 180 ÷ 90 = 2045. 184 ÷ 92 = 2046. 188 ÷ 94 = 2047. 192 ÷ 96 = 2048. 196 ÷ 98 = 2049. 200 ÷ 100 = 2050. 204 ÷ 102 = 20从这50道除法算式中可以看出,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算式都是满足一定规律的。
第十课时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内容:学习商末尾有0的一位数除法。
教学目标:通过独立分析讨论、交流得出商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的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商末尾有0的两种情况:一种是商的末尾有零,但能整除;另一种是商的末尾有零,不能整除的情况。
渗透间接推理的思想方法,使学生感受到任何一种数学规定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感受数学的美妙。
教学重点:理解商末尾有0的两种不同情况的笔算除法的算理,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将具体与抽象有机结合。
教学过程:一、准备:1、口算。
2、迁移规律,应用规律:840÷840÷4 (比较大小)二、计算验证。
1、计算840÷3 、840÷4笔算840÷32、展示笔算的过程,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研究解决的问题是:(1)商末尾为什么要添上“0”?(2)余下的“0”应写在什么位置上更合理?3、拓展练习:(1)3600÷6 5250÷5 (竖式计算)(2)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数学书44页第4题。
三、举一反三学习:(完成在书上,43页的试一试。
)352÷5 722÷3 指名板演。
解决的问题是:①商末尾商“0”的理由。
②处理余数问题。
四、巩固练习。
1、不计算比较大小,说明方法。
560÷560÷8 641÷641÷7 994994÷32、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在计算。
560÷4 641÷2 720÷3 486÷8840÷6 884÷9 451÷5 914÷74、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并列式。
(根据2个条件提问,也可以自己加入一个条件)每台收录机多少元?买5台同样的收录机一共花了1400元,3台收录机要花多少钱?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本上完成数学书44页第1题第一行4道题。
(竖式计算)2、思考题:(完成在练习册上)(渗透从已知条件入手分析的方法。
中间有0的除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换个说法是:0不能作除数)的原因。
2. 能力目标:
能通过独立分析讨论、交流,得出商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的方法。
3.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任何一种数学规定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感受数学的美妙。
教学重点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换个说法是:0不能作除数)的原因,使学生感受到任何一种数学规定都有一定的合理性,通过渗透间接推理的思想方法,得出商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
将具体分小棒的过程与计算过程灵活的结合起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何时商0。
(不够商1时商0)
教学过程
一、口算说计算的方法。
8÷2 10÷2 21÷3 35÷7 56÷8 4÷4
计算方法1:用乘法口诀求商——算除法想乘法。
计算方法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后计算。
(平均分、包含除)
二、学习新知(一):
1. 出示:0÷3。
(1)0÷3等于几?怎样想?
(2)学生讨论,汇报不同的理由。
(3)理由1:把0平均分成3份,每份还是没有,是0。
理由2:想()×3=0,0×3=0,所以0÷3=0
(渗透一种思想:应该从多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只看事物的一个方面,很容易理解片面,造成错误。
)
2. 练习: 0÷8 0÷6 0÷9 0÷1 0÷10 0÷38 0÷234
学生自由出题练习。
3. 小结:你发现了什么?(生:0除以任何数都得0。
)
4. 讨论:0÷0和8÷0各得几?怎样想?
(1)讨论,汇报结果,为什么你们的结果不同呢?谁错了呢?
0÷0
理由1:0÷0,表示把0平均分成0份,其实就是没分,每份还是0。
理由2:0÷0想0×()=0,0×任何数=0,也就是0÷0的结果可以是任何数。
如果是这样,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数据无法确定,结果当然也就不唯一了,问题就有可能解决不了。
8÷0
理由1:根据除法的意义分析,把8平均分成0份,也就是没分,所以分得的结果是8,8÷0=8。
理由2: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分析,想0×()=8,根据关于0的乘法口诀,0乘任何数都得0,不可能等于8。
因此,8÷0根本就没有答案。
(2)探索计算过程,理解0不能作除数的原因。
(3)小结:既然0÷0的结果不一定,8÷0的结果不存在,这样的计算对解决问题没有意义,没有用,我们就不研究它。
5. 整理修改小结语:
0除以任何不是0数都得0。
(换个说法:0不能作除数。
)
三、解决问题:
1. 624÷6 怎样分?边口述分的过程,边列竖式计算。
计算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学生板书问题所在,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结合具体的分小棒的方法,理解竖式的写法,达成共识。
1 0 4
6 6 2 4
6
2 4 2个十平均分成6份,每份不能得到1个十,
2 4 十位上没有小棒,用0占位。
得出:先判断商是几位数,然后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哪一位的上面商0占位,余下的继续分。
2. 解决309÷3的问题。
怎么分?有什么问题?
自己结合小棒的分法思考竖式的写法。
汇报结果,订正指导。
3. 练习。
816÷4 684÷6 927÷3
4. 找出计算中的错误,并改正。
2 9 1 0
3 2 9
4 8 3 6 2 2 1 6 3 8 7 6
8 2 6
3 6 6 2 7
3 6 6 2 7
0 0 0
5. 文字叙述题
(1)5470除以9,商和余数各是多少?
(2)3551除以5,商和余数各是多少?
(3)一个数的4倍是3216,这个数是多少?
五、布置作业:
37页第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