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4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1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设计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源清初级中学梁文威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数学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学生课余时间到各大商场走访调查,了解商场营销手段的具体事例。
二、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实际问题对不等式解集的影响,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2、经历探究建构不等式模型的过程,渗透分类讨论,感知方程与不等式的内涵;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关注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发展思维,体会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材分析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本节内容是《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第二课时,从知识结构来看,它的学习建立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础上,同时也是这一节知识的延续;从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来看,学习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模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通过这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所以这一课时无论从知识性还是思想性来讲,在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用百度网上搜索下载商场营销手法和商品促销相关的视频,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模型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我把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弄清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关键是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不等式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利用课件,视频等,并创建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由此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课的设计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合作交流,互动探究;3、随堂练习,巩固深化;4、课堂小结,发展潜能;5、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材内容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以实际问题为例引出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概念,然后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为进一步讨论不等式的解法,接着讨论了不等式的性质,并运用它们解简单的不等式。
在此基础上,教材从一个选择购物商店问题入手,对列、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作了进一步的讨论,并归纳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异同及应注意的问题。
最后,结合三角形三条边的大小关系,引进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并讨论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2、理解不等式的性质;3、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并会在数轴上表示解集;4、学会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对比和归纳,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在利用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过程中,体会其中蕴涵的化归思想;2、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糸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从而更好地去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2、在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是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课时分配9.1不等式………………………………………………………4课时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3课时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课时9.4课题学习利用不等式分析比赛……………………… 1课时本章小结……………………………………………………… 2课时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目标]1、了解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2、理解不等式的解和解集,能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9.2一元一次不等式》自主提升训练题一.选择题1.不等式4(x﹣1)≤3x﹣2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是()A.0B.1C.2D.32.某汽车厂改进生产工艺后,每天生产的汽车比原来每天生产的汽车多6辆,现在15天的产量就超过了原来20天的产量.若设原来每天最多能生产x辆,则关于x的不等式为()A.15x>20(x+6)B.15(x+6)≥20x C.15x>20(x-6) D.15(x+6)>20x3.某人要完成2.1千米的路程,并要在18分钟内到达,已知他每分钟走90米.若跑步每分钟可跑210米,问这人完成这段路程,至少要跑多少分钟?设要跑x分钟,则列出的不等式为()A.210x+90(18-x)≥2100 B.90x+210(18-x)≤2100C.210x+90(18-x)≥2.1 D.210x+90(18-x)>2.14.为有效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某校计划购买篮球和足球共50个,购买资金不超过3000元.若每个篮球80元,每个足球50元,则篮球最多可购买()A.16个B.17个C.33个D.34个5.关于x的不等式3x﹣a>6有最小整数解x=3,则a的取值范围是()A.0<a≤3B.0≤a<3C.a<3D.a≤36我市某初中举行知识抢答赛,总共50道抢答题,抢答规定:抢答对1题得3分,抢答错1题扣1分,不抢答得0分。
小军参加抢答比赛,只抢答了其中的20道题,要使最后得分不少于50分,那么小军至少要答对()A.11题B.15题C.18题D.20题7某班m(m<50)人去科技馆参观,科技馆票价是每人10元,但若购团体票(不低于50张),则可享受八折优惠,班长算了算,购买50张票反而更合算,则m至少为()A.42B.43C.44D.458已知|x−6|+(x−y−m)2=0,且y<0,则m的取值范围是()A.m>-6B.m<-6C.m>6D.m<6,则bx−a<0的解集是()9已知a、b为常数,若ax+b>0的解集为x<15A.x>-5B.x<-5C.x>5D.x<510.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满足3x﹣1<y,则m的取值范围是()A.B.C.D.二.填空题1.在实数范围内规定新运算“△”其规则是:a△b=a+b﹣1,则x△(x﹣2)>3的解集为.2.铁路部门规定旅客免费携带行李箱的长、宽、高之和不超过160cm,某厂家生产符合该规定的行李箱,已知行李箱的高为30cm,长与宽的比为3:2,则该行李箱的长的最大值为cm.3.已知实数x、y满足2x﹣3y=4,并且x≥﹣1,y<2,现有k=x﹣y,则k的取值范围是.4.某商品的进价是200元,标价为300元,商店要求以利润不低于5%的售价打折出售,售货员最低可以打折出售此商品.5某种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起步价8元(即距离不超过3km,都付8元车费),超过3Km以后,每增加1km,加收1.2元(不足1Km按1km计),若某人乘这种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经过的路程是xkm,共付车费14元,那么x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三.解答题1.某种毛巾原零售价每条6元,凡一次性购买两条以上(含两条),商家推出两种优惠销售办法,第一种:“两条按原价,其余按七折优惠”;第二种:“全部按原价的八折优惠”.若想在购买相同数量的情况下,要使第一种办法比第二种办法得到的优惠多,最少要购买毛巾多少条?2.已知关于x的方程x﹣1的解比关于x的方程2[x﹣2(4﹣2a)]=(x+a)的解小2,求a的值.3.已知x,y满足方程组且x+y<0.(1)试用含m的式子表示方程组的解;(2)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3)化简|m+|﹣|2﹣m|.4.阅读求绝对值不等式|x|<3和|x|>3的解集的过程:∵|x|<3,从如图①所示的数轴上看:大于﹣3而小于3的数的绝对值是小于3的,∴|x|<3的解集是﹣3<x<3;∵|x|>3,从如图②所示的数轴上看:小大于﹣3的数和大于3的数的绝对值是大于3的,∴|x|>3的解集是x<﹣3或x>3.解答下面的问题:(1)不等式|x|<a(a>0)的解集为;不等式|x|>a(a>0)的解集为.(2)解不等式:|x﹣5|<3;(3)解不等式:|x﹣3|>5.5.某公交公司有A,B型两种客车,它们的载客量和租金如下表:A B载客量(人/辆)4530租金(元/辆)400280红星中学根据实际情况,计划租用A,B型客车共5辆,同时送七年级师生到基地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设租用A型客车x辆,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用含x的式子填写下表:车辆数(辆)载客量租金(元)A x45x400xB5﹣x(2)若要保证租车费用不超过1900元,求x的最大值;(3)在(2)的条件下,若七年级师生共有195人,写出所有可能的租车方案,并确定最省钱的租车方案。
课题: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进一步熟练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积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分类考虑、讨论问题的能力,感知方程与不等式的内在联系,体会不等式和方程同样都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3.情感目标: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在解决问题时,与其他同学交流,培养互相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数量关系。
关键:突出建模思想,刻画出数量关系,从实际中抽象出数量关系。
注意问题中隐含的不等量关系,列代数式得到不等式,转化为纯数学问题求解。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研究新知这个周末我们要去杜氏旅游渡假村,为此我们要做两个准备:先选择一家旅行社,然后购买一些必需的旅游用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碰到一些问题,看同学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
问题1:中国旅行社的原价是每人100元,可以给我们打7.7折;蓝天旅行社的原价和他们相同,但可以三人免费,并且其他人费用打8折;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要选择哪一家比较省钱?(从生活中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这是一个最优方案的选择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索性,解这类问题,一般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分别计算结果,再比较、择优。
本题通过问题设置,培养学生分析题意的能力,分析题中相关条件,找到不等关系。
让学生充分进行讨论交流,在活动中体会不等式的应用。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求差值比较大小”这一方式,使学生又掌握了一种新的比较两个量之间大小的方式;同时体会到分类考虑问题的思考方式)观察探讨,实际操作选定了旅行社以后,咱们要去购物了,正好商店为了吸引顾客在举行优惠打折活动问题2:甲、乙两商店以同样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甲店累计购买10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在乙店累计购买5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我们选择商店购物才获得更大优惠?分析:这个问题较复杂,从何处入手呢?甲商店优惠方案的起点为购物款达___元后;乙商店优惠方案的起点为购物款过___元后.启发提问:我们是否应分情况考虑?可以怎样分情况呢?(1)如果累计购物不超过50元,则在两店购物花费有区别吗?(2)如果累计购物超过50元,则在哪家商店购物花费小?为什么?关键是对于第二个问题的分类,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研究的问题发表见解,进行探索、合作与交流,涌现出多样化的解题思路.教师及时予以引导、归纳和总结,让学生感知不等式的建模,在活动中体会不等式的实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