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基础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110.50 KB
- 文档页数:14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基础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1.实践是A.主观的活动,也是客观的活动B.主观活动与客观活动C.客观的活动D.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有动A.蜘蛛结网 B .医生治病C .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D .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3、对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A、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B、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D、实践活动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4、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马克思这一论述的含义是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5、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
”这说明A.人和动物的差别越来越大B.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有目的的活动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D.实践就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6、李时珍读了《本草经集注》后,问他父亲巴豆是否就是一种泻药。
父亲让他亲自试试。
试验结果的确能泻,如果大剂量服用,可以导致严重腹泻。
但是,如果服用巴豆适量,反而能治好慢性腹泻。
这则故事的本意在于说明A.一切要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B.有良好的愿望加上自我牺牲精神,就能成就一番事业C.实践出真知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7、狄德罗认为研究自然有三种方法,通过观察搜集材料,通过思考把材料组合起来,通过实验证实组合的结果。
这蕴涵的哲理是A .认识的范围局限于自然界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8、唐代画家戴嵩曹作《斗牛图》,因其形象生动逼真,技法炉火纯青,一直被视作珍品。
一次此画被一牧童瞧见,牧童大笑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哪有尾竖朝天。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基础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对于哲学表述正确的,哲学是()①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②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生活处处有哲学”是指()A.自古就有哲学B.人人都懂哲学C.生活就是哲学D.哲学就在我们身边3.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果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A.不可知论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4.下列关于世界观认识正确的是()A. 世界观人人都有B. 世界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 世界观都是科学的D. 世界观就是哲学5.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依据()A.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B. 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6.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B.哲学就是具体的科学知识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7.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士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
上述观点()A.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C.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不足之处D.否认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8.英国著名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9.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
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A.有神论与无神论的斗争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10.下列说法中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A.“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11.下列对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世界观体现方法论,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作用于世界观D.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12.目前,专业迷信网站越来越多,网上迷信活动日益猖獗。
哲学生活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近年来,我国出现不少刚建了又拆的败家子工程,其根源在于“拍脑袋”决策,一些领导干部为了自己的政绩或喜好,不调查,不研究,给工作带来重大失误。
这种“拍脑袋”决策属于()A.肯定存在决定思维的唯物主义观点B.否认存在决定思维的唯心主义观点C.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不可知论观点D.肯定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可知论观点解析:选B“不调查,不研究”显然否认了存在决定思维,B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涉及可知与不可知的问题,C、D两项与题意无关。
故选B。
2.(2013·本溪一中月考)《非诚勿扰2》捧红了一首小诗《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下列与这句诗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古今异俗,新故异备B.我在故我思C.理在事先,理生万物D.心外无物解析:选B《见与不见》蕴涵的哲理是唯物主义观点。
我在故我思是唯物主义观点。
古今异俗,新故异备是辩证法思想。
理在事先,理生万物和心外无物是唯心主义观点。
故A、C、D项错误。
本题选B项。
3.《天说》是中国唐代柳宗元的哲学代表作之一。
文章着重批判天能赏罚的唯心主义天命观,阐发天没有意志、是物质实体的观点。
下列选项中,与该观点相一致的是()①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质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③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④宇宙是由元气构成的物质实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B③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①②④都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4.企业若想得到良好发展,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优秀的经营者能够对市场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
从哲学基本问题来看,这是因为()①存在决定思维②思维决定存在③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B企业要想得到良好发展,其经营者的思维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这说明存在决定思维,①正确,②错误;优秀的经营者能够对市场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这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错误,④正确。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09年8月下旬出版的《思想的力量——企业家提升领导力的6堂哲学课》,作者将哲学对生活世界的关切,以鲜活生动和轻松通俗的方式呈现出来,也给那些希望管窥哲学门径的爱好者们搭了一架很好的阶梯。
据此回答1~2题。
1.书中作者之所以重视哲学对生活世界的关切,是因为A.关注生活世界的哲学是科学的哲学B.哲学源于生活,并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2.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
一位著名哲学家揶揄地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
”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
这是因为A.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B.哲学只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C.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3.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吕氏春秋·自知》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C.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4.下列观点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是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②按图索骥③画饼充饥④削足适履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5.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白马非马”、“田忌赛马”、“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
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的智慧( )A.产生于寓言故事 B.产生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C.源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D.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6.哲学就如同阳光,有了哲学,明明亮亮,能视通万里看得远;掌握哲学,穿云破雾,能思接千载想得深。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二课练习题一、选择题1.“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借指天空、宇宙)。
”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 )A.哲学是高高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B.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C.哲学源于人类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哲学能指导人们生活得更美好2.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这说明( )①哲学智慧是当代人智者的专利②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③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哲学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3.下列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生活需要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②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④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右边漫画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哲学为人们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封建迷信是落后文化,我们必须自觉抵制 D.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5.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6.“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7.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基础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1.实践是A.主观的活动,也是客观的活动B.主观活动与客观活动C.客观的活动D.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有动A.蜘蛛结网 B .医生治病C .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D .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3、对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A、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B、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D、实践活动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4、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马克思这一论述的含义是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5、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
”这说明A.人和动物的差别越来越大B.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有目的的活动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D.实践就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6、李时珍读了《本草经集注》后,问他父亲巴豆是否就是一种泻药。
父亲让他亲自试试。
试验结果的确能泻,如果大剂量服用,可以导致严重腹泻。
但是,如果服用巴豆适量,反而能治好慢性腹泻。
这则故事的本意在于说明A.一切要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B.有良好的愿望加上自我牺牲精神,就能成就一番事业C.实践出真知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7、狄德罗认为研究自然有三种方法,通过观察搜集材料,通过思考把材料组合起来,通过实验证实组合的结果。
这蕴涵的哲理是A .认识的范围局限于自然界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8、唐代画家戴嵩曹作《斗牛图》,因其形象生动逼真,技法炉火纯青,一直被视作珍品。
一次此画被一牧童瞧见,牧童大笑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哪有尾竖朝天。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基础知识过关题一、判断题(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第一组: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4.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5.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7.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8.凡是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9.凡是唯心主义都认为人意识决定物质。
10.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1——10 BBBAA BABBB)第二组:11.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1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13.客观存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1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15. 运动是相对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无条件的。
16.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向前向上的变化。
17.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形而上学,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唯心主义。
18.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19.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
20.规律是客观的,是永恒不变的。
21.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是大脑。
22.意识是主观存在的客观映像。
23.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24.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25.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26.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27.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28.实践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9.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30.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
31.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3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11——20 BABAB BBAAB 21——32 BBBAB ABABB BA)第三组:3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生活与哲学》练习(四)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领导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三观”思想。
之所以要强调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因为它①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②是具体科学的总和③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是科学的科学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是①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②生活与哲学的关系问题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④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3.我国的许多典故包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下列成语中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A.掩耳盗铃 B.望梅止渴 C.画饼充饥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4.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
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A.甲观点正确,乙观点错 B.甲观点错,乙观点正确C.两人观点都正确 D.两人观点都错5.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不断燃烧永不熄灭的火,上升为气,下沉为水和土。
中国古代思想家与“五行说”相联系,用阴阳二气来解释世界上各种事物发生、发展、变动的原因。
上述两种观点A.前者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B.都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C.都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都坚持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二者都A.没有看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B.认为物质是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C.没有看到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没有认识到物质是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7.2011年7月,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直径300米的小行星,它与地球有着相同的公转轨道,并始终在地球前方“打转”。
这一发现再次印证了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③人类社会是物质的④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8.“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的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C.城市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D.物质是运动的载体9.“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高二政治文科基础15一、选择题(涂1-20题)1.“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这说明 ( )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D、哲学就是辩证法2.哲学的本义是指 ( )A.智慧 B、聪明的人 C真理 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这句话主要是强调 ( )A、马克思是研究哲学的哲学家B、哲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C、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不懂哲学的人就不能进步4.哲学 ( )A、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B、就是世界观C、都是正确的D、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5.下列有关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D、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6.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7.具体知识不包括 ( )A、自然科学知识 C、思维科学知识B、社会科学知识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8.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9.下列对哲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0.“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
”其意思是说()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是世界观,各门具体科学是方法论11.而对有限资源与无限开发的矛盾,奥运正在寻求确定新的价值取向,《奥林匹克宪章》称,奥运会是一种“生活的哲学”。
生活与哲学基础练习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
“嫦娥奔月”,这个千古流传的神话,正在成为中国航天的现实。
据此回答1、2题。
1.“嫦娥奔月”的美好神话A.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B.它的内容不是客观存在C.它来源于文学家的创作灵感D.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2.从中国“嫦娥奔月”的美好神话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再到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升空,人类探索月球的步子越走越远。
“人类探索月球的步子越走越远”,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能指导人们正确的改造世界B.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C.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D.人类对太空的认识是无限的3.回望过去的十年,香港和内地并肩携手,共同经受了亚洲金融风暴、非典、禽流感的考验,共同粉碎了“香港之死”的预言,共同让唱衰香港的人哑然。
这说明A.事物间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构成事物的成份结构有序、合理,能使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规律是客观的,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4.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彼时的“真”不能代替此时的“真”,彼事的“实”不能代替此事的“实”。
其中蕴涵的哲理是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B.事物运动的方式是永恒不变的C.真与假或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可捉摸的5.最近,中共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发布征集建议的原则:办实事项目应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项目应具有代表性、全局性、可行性,并在2008年内一般可以完成。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①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②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④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A.①④B.③④C.①②D.②③6.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D.是否承认人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7.公元2007年10月,有着50多年历史的中国航天事业翻开新的一页: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载着中国首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探测器,奔向月球。
2月6日,“嫦娥一号”拍摄的月球全景图首次通过春节联欢晚会向全世界公布。
材料说明了A.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B.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C.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联系8.2008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2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在全面做好抗灾救灾各项工作的同时,当务之急是要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
做好这三方面工作,关系抗灾救灾斗争全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制定周密方案,加强组织协调,集中优势力量,克服一切困难,全力以赴抓紧抓实。
材料说明了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已经变化B.民生问题作为次要矛盾制约着主要矛盾的解决C.解决交通供电和民生问题是解决抗灾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D.抗灾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9.胡锦涛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这体现了A.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B.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C.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D.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10.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这位科技界巨擘,历经艰难于1955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
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材料说明了A.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提高个人素质B.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C.岗位越平凡,越能实现人生价值D.树立崇高的理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因素11.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特(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
这首诗体现的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12.我国古代“文彦博数豆”的故事,说的是文彦博小时候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
长大后,文彦博成了宋朝的一代名相。
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B.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要重视量的积累D.要自觉改造客观世界13.韩非认为,“古今异俗,新故异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因此,统治者应该“因时变法”,“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董仲舒则认为,“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因此,“大纲人伦、道理、政治、教化、习俗、文义”应当“尽如故”。
上述两者观点体现了A.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B.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C.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14.2006年9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
它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客观地讲,首份绿色GDP核算报告,只是阶段性的、初步的、探索性的成果,在技术层面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下一阶段,有关部门将对试点工作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核算方法,规范资料来源,减少人为的估算成分。
这表明A.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人的认识是由现象到认识本质的过程C.任何人的认识都是无限的D.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们能够把认识不断向前推移15.人民网载文强调,在科学发展观的旗帜下,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建立科学发展的价值评价体系,教育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之所以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这是因为A.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看法和根本观点B.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C.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1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17.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A.矛盾分析法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1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
”这是因为A.上层建筑的变化推动着社会的进步B.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生产力发展C.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D.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19.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D.当人们用一定的世界观观察处理问题时,世界观也就有了方法论的意义20.中小学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年龄段形成的美与丑、是与非、荣与辱的观念,对人的一生都至关重要。
这是因为A.价值观能促进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B.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C.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事物的不同发展方向D.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决定作用21.“当然,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极其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这里讲的“有限范围内”是指A.物质能否为意识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是否相互作用C.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D.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22.2008年1-5月,广东省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
解放思想就是A.一切按规律办事B.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C.使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D.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23.2007年10月27日新浪网友发表言论说:“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的,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
”以下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①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②属于不可知论③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④是形而上学观点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4.毋庸讳言,“中国制造”中确实有个别害群之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制假售假的现象。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表示,尽管中国商品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符合美国的安全要求,中国政府仍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乃至万分之一的不合格产品问题。
这样做是因为A.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B.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性质C.矛盾的特殊性将向普遍性转化D.两点论与重点论可以相互转化25.每年5月,英格兰海威考姆勃郡都会举行一次传统而独特的“市长议员称体重”典礼仪式。
这给我们的启示在于民众的满意度是衡量官员政绩的重要标准。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A.我国的党员干部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的世界观总是正确的26.对个人直接投资海外证券市场进行试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世界是普遍联系的C.矛盾是世界发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27.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如果问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要对这一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是不可能的,应当给出确定的条件。
这一观点体现以下道理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④联系是客观的A.②③B.①②C.①③D.③④28.当前国际市场原油和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仍在上涨,国内价格上涨的压力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出现少数企业串通涨价、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现象;有的企业故意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推动物价上涨。
从哲学上看,这些企业A.立足于局部,损害了整体B.只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不承担社会责任C.没有认识到事物自身是有矛盾的D.没有认识到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29.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A.社会主义存在的体现B.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C.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任务D.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30.近8年我国开征利息税以来利息税在促进居民消费方面效果不明显,还可能引起银行实际存款利率下降。
于是国务院决定自2007年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现行的20%调减为5%。
这体现的哲理是A.世界就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D.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31.党中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认真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