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教学设计】《1.2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 格式:doc
- 大小:23.03 KB
- 文档页数:4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教材分析』本课依据课程标准内容目标1.1编写,相应要求是:“引述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教材对应内容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权利与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阐述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当把握的基本原则。
(一)知识目标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能力目标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分析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意识,激发其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难点:(1)把握政治自由和法律的关系;(2)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的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教师点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司法守法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
不是绝对的平均。
活动:王鹏刷朋友圈之四教师:王鹏该如何点评图片中人们对待权利和义务的表现?(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
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对公民的要求: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
既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另一方面,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只有履行义务,才能获得相应权利。
活动:王鹏刷朋友圈之五因地铁建设,王鹏家必须拆迁,他家人想当钉子户,以达到多要补偿的目的。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教学设计学科思想政治授课教师课题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教材人教版必修2《政治生活》1.知识与技能明确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明确公民的政治性义务;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认识自由与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领会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分析、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了解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与义务;通过总结归纳领会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树立负责任的公民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习惯和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政治权利与自由的内容,政治性义务的内容,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难点:理解政治权利与自由、政治性义务对于公民的意义,理解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对于公民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展示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问“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什么?”回顾、思考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引导学生关注宪法的描述,关注“人民”地位的不可撼动;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正是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体现。
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对课题及学习目标进行简单解读阅读内容,体会本节课的内容及重难点通过对学习目标的简单解读,使学生明白学习内容,注意重难点理解“政治权利与自由”的具体1.展示图片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引导学生思考政治生活是以行使政治权利,履行阅读课本,思考问题,找寻答案使学生初步感受政治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内容政治义务为基础的。
2.展示“政治权利与自由”的含义及主要内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谁?1.展示问题“选举班干部是不是在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强调本书中特指“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2.展示题目,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根据含义思考、判断2.理解并识记含义3.理解运用使学生理解掌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相关知识:1.含义2.地位3.拥有权利的条件:国籍、年龄、是否被剥夺政治权利、能力条件谁具有这个权利?3.展示宪法条文:第34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探究判断:请判断下列人物是否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4.理解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5.迁移运用政治自由1.展示政治自由的含义及地位并阐释说明2.合作探究:“政治自由就是人们可以无拘无束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内容,我国公民法定政治性义务和内容。
2、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重要性;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的基本原则;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认识自由与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树立负责任的公民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习惯和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公民政治权利与义务的内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的基本原则教学难点:理解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对于公民的意义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预习本节知识点某市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工作于9月份启动。
选举工作启动前,市人大常委会就“优化代表结构,增加透明度”等问题,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
『问题探究』(1)该地有位中学生小可,非常想参加这次选举,但对选举权不太清楚,也不知选举人大代表需具备哪些条件。
你能告诉他吗?(2)假如你是该市公民,你能就“公正选举问题”发表意见吗?为什么?(3)如果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中出现了贿选、徇私舞弊等现象,你该怎么办?(4)你在针对此次选举发表意见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若有人诋毁我国的选举制度,你该怎么办?(二)讲授新课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点拨权利≠权力。
前者属于法律概念,后者属于政治概念。
两者的区别:第一,权利的主体不是特定的,而权力的主体是特定的;第二,权利的内容比权力的内容广泛;第三,权利可以放弃,权力不能放弃。
2.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点拨:权利、义务≠政治权利、政治义务。
权利与义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是指公民在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与义务。
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1)基本原则(2)主要内容: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参与社会主义⑩民主政治建设;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1.正确理解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2.正确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明确内涵:是指在法律实施上的平等,即在公民守法和国家司法上的平等,而不是在立法上的平等。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1.教学目标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知道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含义。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及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如何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2.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少数学生学习热情低,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3.重点难点重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遵循的基本原则。
难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遵循的基本原则。
4.教学过程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1)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2)具体内容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③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等。
2.公民的政治义务(1)含义: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2)具体内容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的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这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二、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1)内容: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要求:国家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1)关系: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新课标要求:根据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相关规定,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预习要求:我国公民的全部政治生活,就是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监督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所以公民所享有的权利是一样的?我国公民必须先履行义务,然后才能享受权利?任何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可以放弃的?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在任何时候,公民的个人利益都要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知识梳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含义主要内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含义:地位;政治自由内容:地位:监督权含义:(谁监督、监督谁)内容: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3.参与政治生活(即公民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第一,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第二,要求(如何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一致性:矛盾性: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经典例题1.(2008.上海综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民能够通过政府信息公告栏获取相关政务信息,这体现了()A.监督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B.政府保障公民的知情权C.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D.政府必须依法公开全部信息2.(2008.北京文综)今年“两会”期间,网络媒体开通了“我有问题问总理”、“我向总理献一策”等栏目,上百万网民踊跃参与,各种提问和建议多达数万条。
网络民意表达是()①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体现②公民意识增强的重要表现③政府赋予公民提案权的表现④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方式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习题检测1、下列属于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是()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公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③维护国家统一④监督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A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B依法享受经济权利,履行公民的各项义务C依法行使社会生活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D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3、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人教版必修2政治生活《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概述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必修2政治生活中的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政治权利与义务以及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知识。
通过教材,学生将了解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积极参与到政治生活中。
2. 教学目标•理解政治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掌握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和义务;•了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3. 教学内容•政治权利的概念和种类;•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途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政治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帮助学生掌握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和义务;•引导学生了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知识。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政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和途径。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解释政治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途径;•互动讨论法:结合案例和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政治权利的重要性以及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2. 教学手段•PowerPoint:使用幻灯片展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知识点,图示辅助理解;•板书:记录重要的概念、定义和案例,便于学生复习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1. 导入•通过举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政治权利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参与政治生活的好处。
2. 概念讲解•讲解政治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和定义,通过幻灯片展示和课堂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3. 政治权利的种类•介绍政治权利的种类,如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自由等,通过案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各类权利的意义和实践。
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通过案例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知情权、参政权以及遵守法律等。
5. 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途径•介绍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途径,如参加选举、提出建议和参与社会组织等,通过示范和演练,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巧。
《1.1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本框内容是全书的统领。
后面所介绍的知识,比如人民的权利,政府的性质职能,我国的政体,
我国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等都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所以本框很重要。
本框主要介绍了国家的含义、产生、本质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我国人民民主的新特点以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本框共三目:
第一目“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这是本框的情景导入,通过新旧社会不同时代的两次洪灾,不同的抗灾措施,不同的灾后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悟我国国家性质的具体体现,由此导入本框的内容。
第二目“广泛、真实的民主”,是对我国国家性质的具体分析,是对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内容的理论阐释。
新课标要求引述宪法规定,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部分内容具体介绍了国家的本质、根本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我国新型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特点,新型专政的特点。
通过这一框内容的学习,要能够明确我国的国家性质为什么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结合。
这一目内容是本框的核心内容,是学习的重点。
第三目“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主要介绍三点内容:一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二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三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本框的教学重点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的理解;民主的概念;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解;人民民主特点的理解;民主与专政的关系的理解;尊重和保障人权。
2.排除法的运用;逻辑分析法的运用。
3.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辨证统一观点感悟。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点与尊重和保障人权是重点;民主与专政关系的理解是难点。
教师准备:教师同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和整合其他资源,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等渠道搜集生活中与民主监督相关的资料、正反面案例。
当堂达标
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指出:“美国政府的政策经常要受到各类大资本家集团的支配,反映这些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
”这说明国家的本质属性是()
A.利益性
B.阶级性
C.
资产阶级剥削劳动人民的工具D.集团性
2、我国至今已制定了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1000多件。
在我国,公民选举所需经费均由政府开支。
这体现了( )
A.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B.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C.人民民主的社会性
D.人民民主的阶级性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