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红楼梦导学案苏教版必修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5
红楼梦导言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苏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红楼梦导言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苏教版高二选修)1《红楼梦》导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课程背景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小说,它以康熙年间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展现了当时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和封建道德的破败,悲剧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因此,《红楼梦》既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写照。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读懂《红楼梦》导言,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进一步认识小说的主题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1. 掌握《红楼梦》导言的主要内容。
2. 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及其历史价值。
3.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学情分析本课程针对高二学生开设,学生的文学素养较为丰富,但普遍缺少对传统文学的了解和学习。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需要针对性地提供适合学生接受的阅读材料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任务型和讨论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既能使学生全面了解《红楼梦》的背景和价值,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导言引领学生走近红楼,对小说展开探究。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导言中所运用的隐喻和修辞手法,深入认识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六、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用板书介绍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红楼梦》能够成为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你们对《红楼梦》有什么了解和印象?(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红楼梦》的期望,比如,“我希望通过学习《红楼梦》,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Step 2:导言解读让学生阅读《红楼梦》导言,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导言中的意象、隐喻和修辞手法。
Step 3:分组讨论对于导言中所提到的“贾樟柯”、“石头记”等内容进行分组讨论,探讨它们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林黛玉进贾府》是从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现实主义古典小说《红楼梦》的第三回中节选的。
节选内容是小说《红楼梦》众多人物的第一次亮相,其间不仅有重要人物的首次亮相,就连故事展开的主要场所贾府也是首次亮相。
如何让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物有次序地、适时地出场,如何展现贾府各处的建筑、装饰,曹雪芹都作了精心的安排和布局。
本课的突破点是对《红楼梦》各种情况的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了解林黛玉将要置身的生活环境。
教读本文的方法主要有比较法、赏析法及探究法。
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展示课文的艺术魅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2.了解本文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见闻,按时间顺序描写环境和介绍人物的方法。
3.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从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求真求美,摒弃虚假的生活。
2.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百态。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人物与众不同的出场艺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及能力,体会文学反映出的社会生活。
四、过程与方法1.带领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欣赏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典型的例句,理解选文中一些词语古今词义的不同,如便宜、态度、形容、可怜等。
3.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学生通过讨论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品读课文精彩选段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调动多种形式与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
4.《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有其丰厚的、深刻的意蕴,借助多媒体,教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研究讨论,各抒己见,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容。
林黛玉进贾府(4)学习目的:1、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2、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家世、版本。
3、了解《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梗概及在全书中的作用和地位。
4、了解贾府及四大家族主要人物。
学习重点:前五回的作用,画与判词的含义。
一、《红楼梦》的地位、作者、版本及脂砚斋(一)地位《红楼梦》是世界文学名著,是中华民族文学的代表作。
她是世界文学中一颗最灿烂的明珠。
世界文学史上为一个作家专门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只有两个:一个是红学会,一个是莎学会。
可见她的影响之大。
研究《红楼梦》的学会遍布世界各地。
中国有专门的学术杂志《〈红楼梦〉研究》学刊。
中国清朝有谚语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二)《红楼梦》的作者1、曹雪芹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约生于公元1715年左右,卒于1763年左右,出身于一个有文化素养的皇家世仆家庭。
曹家本是汉人,后被努尔哈赤俘虏,曹家就在皇家做包衣。
曹家祖上有战功,高祖曹振彦跟随多尔滚出生入死,是清朝的开国功臣。
到康熙年间,曹家已发迹。
曾祖父曹玺也有战功,官至工部侍郎。
曹玺的妻子是康熙皇帝的乳母,曹玺的儿子曹寅又是康熙皇帝的侍读,《全唐诗》就是由曹寅主持刻印的。
康熙登基以后,委派曹玺为江宁(今南京)织造,专门负责皇家的穿戴。
从曹玺开始,一家三代都做皇家的江宁织造,到曹雪芹的养父曹頫(fù)为止,为皇家充当耳目,被封为一品大官。
曹寅还做过两淮巡盐御史,他两个女儿都被选做王妃。
曹寅又是当时有名的藏书家,诗词曲俱会。
曹雪芹的深厚文学修养与其家庭书香氛围有关。
曹雪芹的生父叫曹顒,曹雪芹未出世时,曹顒已亡,曹雪芹是曹顒的遗腹子。
曹寅只有曹顒一个儿子,曹顒死后,曹寅过继他弟弟曹宣的儿子曹頫为己子,承袭职位,故曹頫成为曹雪芹的养父。
曹家世谱如下————→曹顒(遗腹子)—→雪——→寅——→曹頫(养父)——→芹(远祖)(高祖)——玺曹世选——振彦————→宣——→頫——正——→宜——→颀康熙末年,皇子们争权夺位,最后是四皇子胤祯夺得皇位,即雍正皇帝。
《红楼梦相关知识》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二)贾,史,王,薜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旁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铁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乡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手把花锄出乡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掉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嫩寒锁梦因春冷, 芳气笼人是酒香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麝兰芳霭斜阳院, 杜若香飘明月洲.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第一回有:1.难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2.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3。
石头记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4.中秋贾雨村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5.咏月贾雨村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第二回有:1.棋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第三回有:1.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一.重点字词(词义与现代汉语不太一致的词)1、众人见黛玉……却有—段自然的风流..。
(风流:。
..态度态度:。
)2、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 )3、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
( )4、第三者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 )5、转盼多情,语言..常笑。
( )6、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 )7、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稍。
()8、可怜..辜负好韶光。
( )9、行为偏僻..性乖张。
( )10、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
( )三.课文情节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黛玉进府。
主要写黛玉的心理。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到第4自然段):见贾母与“三春”。
主要写贾母与黛玉祖孙亲情,黛玉的话暗中点出“木石前盟”。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见熙凤。
主要写王熙凤其人及其性格。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到第12自然段):见贾府之富贵。
主要写黛玉所见贾府富贵豪华的环境,黛玉拜见亲人及用饭时的小心谨慎,以及听人们说宝玉。
第五部分(第13、14自然段):宝玉黛玉相见。
主要写宝玉其人及其性格,暗示宝黛奇缘。
第六部分(第15、16自然):安排黛玉房舍和丫鬟。
四、人物形象(一)重点讨论:1、如何理解王熙凤的出场和其衣饰的华美、说话待人的“热情”?(1)出场对比:这些人(贾母外):王熙凤:(2)服饰:(3)对黛玉说的话:(4)动作:(5)外貌:2、本文中贾宝玉表现出怎样的性格特点?试赏析这一人物形象。
3、如何理解《西江月》中对宝玉的评价?4、林黛玉的做事为人有什么特点?从人物肖像神态中你又看出什么?具体表现:(1)答话(2)入坐。
(3)习惯(4)肖像林黛玉形象:(三)小结:作者在塑造人物方面的成功之处,是抓住特点,或虚或实或正或侧,或以环境衬托暗示,或以衣饰精刻细雕,或用比较的方法,或借人物自身的活动,或取个性化的语言来实现人物性格特征,使人物各具情态,各有性格,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用三寸柔毫,达到“鬼斧神工”之效。
红楼梦导言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红楼梦导言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1红楼梦导言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可替代的经典巨著,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它不仅是清代小说的代表作,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之一。
在它的创作过程中,曹雪芹的创作手法、文艺风格、人生观和审美观被充分体现和表现。
本文将以《红楼梦》的导言为蓝本,为大家提供一份导学案,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中国经典巨著。
1. 导读首先,导师们需在课堂上对整个《红楼梦》的导读进行介绍,向学生们阐释这部小说的历史背景、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背景。
让学生们对这部小说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同时要告诉他们《红楼梦》是一部熔汇了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伦理道德和艺术的经典巨著。
2. 解读红楼梦的导言导言是小说冠以门首或引起神秘气氛的文字,也是作品全书的精华和开篇。
在《红楼梦》的导言中,曹雪芹通过“怀古抱今”、“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手法,展现出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和反思,同时阐述了自己的文学观和人生观。
下面就《红楼梦》的导言进行具体解读。
2.1 怀古抱今在导言的开头,曹雪芹通过“维扬柳市”、“半亩方塘”、“洛阳城里看秋水”等词句,呈现出了士族物质文化生活的繁华景象,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相呼应,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汉族文化传统观念。
在此基础上,曹雪芹又以“此时惟有文字是吾等拯救之良策”为切入点,表现出文人墨客在时代变迁中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和价值。
他以文字为载体,为自己和被忘却的先贤代言,倡导文学创作具有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2.2 托物言志在导言的第二节,曹雪芹通过托物抒情,对世事变迁和社会生活表现出自己的批判和反思,并借此阐发自己的价值眼光和思想观念。
首先,曹雪芹以“燕山雪花大如席”、“江河风波只自知”等自然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审美意识。
他认为自然和人生都是奥妙无穷的,而人类只有面对自然和历史,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才能拥有更加深刻的自我认知和人生感悟。
林黛玉进贾府(第一课时)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红楼梦》。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1、了解作者和《红楼梦》。
2、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1. 作者简介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
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他出身于贵族世家,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颙、曹頫祖孙三代四人,相继连任江宁织造达六十年之久。
康熙年代,是曹家的鼎盛时期,康熙六次南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其中四次是在曹寅任内。
雍正继位后,开展了一场凶残的斗争,排除异己,其父曹頫因牵连其间,被抄家,从此衰落,曹雪芹正值由盛而衰的过程,由贵公子降为“寒士”。
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
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只能从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
《红楼梦》共120回,前80 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
到了18世末纪,高鹗(è)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所以说《红楼梦》绝不是一般的文学创作,是曹雪芹饱含血泪写成的。
2.《红楼梦》《红楼梦》原名《石头记》,“红楼”即朱门之意,是豪门贵族的代称,“红楼梦”意为无论多么煊赫的权势,到头来无非是南柯一梦。
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所以有人慨叹道:“开讲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红楼梦》选读教案参考一、导入《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
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
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多少次打动了我们的心,每一次阅读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地牵动着。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走进贾府,走进大观园,走进宝玉,走进黛玉,走进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四篇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弄清众多出场人物。
2.介绍与四篇课文有关的《红楼梦》第31回、32回、33回、34回、48回和第74回故事梗概。
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概括要点《诉肺腑》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经历了初恋、热恋和成熟三个阶段。
黛玉从她孤苦无依的身世与处境和高洁的思想品格出发,执著而强烈地要求宝玉严肃专一的爱情。
她或喜或怒,变尽法子反复试探宝玉的真心,直到史湘云这回远来探亲,黛玉偷听到宝玉的“肺腑”之言,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确认宝玉为“我之知己”,从此他们的爱情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
《宝玉挨打》在封建家庭里,家长责打子弟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足为奇,但贾政此番毒打宝玉,恨不能置他于死地,却显得极不寻常。
从当时的情形来看,似乎是结交伶人和所谓“逼淫母婢”这两件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究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两种思想的矛盾冲突上。
贾政是最高封建统治者的忠实奴才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一心想按封建道德的标准来培养宝玉,希望他走科举的路以博取高官厚禄,维持自己的家声;而宝玉却鄙视功名富贵,厌谈“仕途经济”,对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若干方面表示怀疑乃至否定。
父子间的这种矛盾是无法调和的,而宝玉挨打正是这种矛盾发展到对抗地步的鲜明而集中的表现。
《香菱学诗》香菱本来就爱读诗,也想学着作诗,但苦于无人指点;来到大观园以后,有了黛玉这样的老师,她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诗的境界中了,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作诗。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
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
1、在文章中找出描写林黛玉、贾宝玉的句子。
2、分析塑造林黛玉、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方法。
3、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的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分析塑造林黛玉、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方法。
(重)
2、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
【导学流程】
一、基础感知
识记:
【合作学习】
一、分析林黛玉人物形象
1、林黛玉为什么会“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反映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在文中找出依据。
2、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二、分析贾宝玉人物形象。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红楼梦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和《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2.初读《红楼梦》,能复述《红楼梦》的故事梗概,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3.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预习反馈】:检查相关知识的准备情况1、《红楼梦》的地位《红楼梦》是世界文学名著,是中华民族文学的代表作。
她是世界文学中一颗最灿烂的明珠。
世界文学史上为一个作家专门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只有两个:一个是红学会,一个是莎学会。
可见她的影响之大。
研究《红楼梦》的学会遍布世界各地。
中国有专门的学术杂志《〈红楼梦〉研究》学刊。
中国清朝有谚语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2、高鹗续书的功与过功劳:①将全书写完,使故事、人物有了完整的结果。
②依据原书线索,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
③部分章节和环境描写很精彩。
问题:①安排了贾府“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结局,违背了曹雪芹的创作原意,削弱了《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力量。
②某些方面歪曲、损害了人物形象的和谐统一。
如黛玉支持宝玉雪八股文。
3、当代续书作者当代影响最大的续书是作家张之续写的《红楼梦新补》,共三十回,依据曹雪芹留下来的后三十回提纲续写而成,但在语言、风格、诗词等方面不如高鹗的续写。
4、《红楼梦》的版本(1)抄本系统(脂评本)①甲戌本16回本(乾隆十九年)。
②己卯本41回加两个半回(乾隆二十四年)。
③庚辰本78回(乾隆二十五年,价值最大的版本)。
戚蓼生序本80 回。
研究《红楼梦》以抄本为主。
(2)印本系统①程甲本。
乾隆五十六,程伟元用排版印刷,高鹗补了四十回。
②程乙本。
程伟元第二次排版印刷,高鹗加工润色。
5、脂砚斋脂砚斋是何许人,姓什么?不得而知。
研究者有几十种推断。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曹雪芹的密友,是《红楼梦》的主要评论者。
他的名字和曹雪芹的《红楼梦》连在一起。
研究《红楼梦》酒必须以脂评本为主要依据。
人们把经过脂砚斋评点过的《红楼梦》称为脂评本,全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脂评准确恰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评论家。
6、贾府重要人物简介:1、主人系统:按性别分男女两类①男主人系统,以贾府为中心,牵连四大家族。
贾:源(水)—→代善(代)—→政(文)—→珍(玉)—→蓉(草)沐皇恩承袭书香世家有钱草包衰败之象一代不如一代→假王:腾(月)胜(月)→尽管有飞升之兆,仍不免一死。
→亡史:鼎(神器)→贵重神器也不如狗屎→屎薛:蟠、蝌(虫)→象征薛家公子都是些糊涂虫。
→邪②女主人系统:贾: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按时令季节取名,“原应叹息”之意。
隐喻贾府发展的四个阶段)王:王夫人、王熙凤。
史:史太君(贾母)、史湘云。
薛:薛姨妈(与王夫人是姊妹)、薛宝钗、薛宝琴。
2、半主人系统(妾系统)采用按图制帽、隐语取名。
平儿—瓶儿、秋桐—囚童、宝蟾—包谗香菱(英莲)—香零(应怜)尤二姐—二姐忧……3、奴仆系统①丫环系列:按琴棋书画、自然景物、闺阁饰物、花鸟草木等取名,说明丫环身份的下贱,都是主人玩弄之物。
如:琴棋书画——抱琴、司棋、侍书、入画等。
这些都是侍侯小姐的丫环,表明贾府的女性也不同一般,均是斯文气象。
自然景物——晴雯、麝月、绮霞、茜雪等。
这些都是服侍宝玉的丫环。
贾宝玉是来自大自然的一块顽石,所以丫环之名也应是大自然之物,以便和谐自然。
闺阁饰物——金钏、玉钏、珍珠、琥珀等。
这些都是服侍夫人、太太的丫环,取名都是闺阁中贵重物品,间接说明贾府的豪华奢侈。
花鸟草木——袭人、蕙香、鸳鸯、鹦鹉、紫鹃、雪雁、莺儿等。
这些人有的服侍公子,有的服侍小姐,有的服侍太太。
都是名贵的花鸟草木,用来装点自然和府邸,摇曳生姿。
②男仆系列书童——茗烟、锄药、扫红、墨雨等,这些都是宝玉的书童,取名既带斯文气象,又具有顽劣性。
小厮——引泉、扫花、挑云、伴鹤等。
这些是宝玉的小厮,取名都具有轻佻、浮浪意味,宝玉的性格形成与这些小厮的影响有关。
杂役——焦大、赖二、鲍二、来兴、来旺等。
4、其他人名、地名、物名含义甄士隐——真事隐去。
贾雨村——假语村言。
霍起——“祸起”萧墙。
封肃——风俗。
秦可卿——情可亲。
秦钟——情种。
大荒山——虚幻的境界,寓“荒唐”之意。
无稽崖——“无稽”是无稽之谈,无可查考之意。
青梗峰——寓“情根”之意。
千红一窟——“窟”者,“哭”也。
万艳同杯——“杯”者,“悲”也。
【课堂探究】阅读名著探究以下问题。
1、思考曹雪芹的身世和他创作《红楼梦》有什么关系?2.《红楼梦》的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3、《红楼梦》的语言值得称道。
试从书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两段细细品味。
4、《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怎么出现的?一般认为高鹗补续的《红楼梦》后40回,描写了贾宝玉应试中举和贾府的“家道复初”等,并不完全符合曹雪芹的原意。
如果由你来补续,你会怎样安排小说的结局?【当堂检测】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有别字的一组是:()A.繁华旧梦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挥霍B.颇以为憾准情酌理补遗订讹淘汰C.锦衣纨袴饫甘餍肥假语村言敷衍D.惊人之笔扭捏做作锁细杂乱忏诲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A.《红楼梦》是曹雪芹在穷愁潦倒中写的一部自叙传性质的小说。
B.《红楼梦》是曹雪芹历经数十年,集腋成裘,辛苦创作而成。
C.从前研究《红楼梦》的人总是拐弯抹角地去看书中塑造的人物。
D.《红楼梦》的好多技巧是后来人不曾好好儿发扬光大的。
3.对茅盾在文中的观点概括有误的一项是:()A.《红楼梦》是曹雪芹做的,所谓石头与空空道人等名目都是曹雪芹假托的缘起。
B.续作《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人是高鹗,程伟元所说的鼓担上得了十数卷,是一种托词。
C.《红楼梦》为政治小说,有民族主义的排满思想;文中的贾宝玉影射康熙朝宰相明珠的儿子纳兰成德。
D.曹雪芹造出通灵宝玉和灵芝草的神话,是为掩饰他对婚姻不自由的礼教的攻击。
4.对《红楼梦》一书评说有误的一项是:()A.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
B.《红楼梦》的初名叫《石头记》,它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时,就受到人们的喜爱。
《红楼梦》问世以后,人们争相阅读它,谈论它。
同时,《红楼梦》也受到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的推崇,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的教材。
除此外,《红楼梦》还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后来被称之为红学。
C.《红楼梦》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五光十色的荣国府。
这是一个由少数主子和数百奴仆所组成的贵族大家庭。
这些贵族家庭成员每天想的就是如何享乐。
就在这个贵族家庭中,曹雪芹塑造出贾宝玉、林黛玉具有光彩的男女主人公,以及众多的少女形象。
D.曹雪芹是塑造人物的高手,在《红楼梦》中,共出现四百五十多个人物,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
另外,由于曹雪芹对诗词、金石、书画、医学、建筑、烹调、印染等各门学问都十分精通,所以在描写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都真实而细腻。
二、能力提升①《红楼梦》以前,中国没有自叙传性质的小说,这话,前面已经说过了。
《水浒》,自然也是一部伟大的杰作,但是《水浒》这书,是同一题材下的许多民间故事,经过了一二百年的长时间的发展,然后形成了的。
《水浒》,严格说来,不是个人的著作。
《红楼梦》是不同的。
它是个人著作,是作者的生活经验,是一位作家有意地应用了写实主义的作品。
所以从中国小说发达的过程上看来,《红楼梦》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可惜乾隆初年《红楼梦》出世以后,虽然那时的文人惊赏它的新奇,传抄不已,虽然有不少人续作,然而没有一个人依了《红楼梦》的写实的精神来描写当时的世态。
所以《红楼梦》本身所开始的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新阶段,不幸也就及身而终了。
②其次,《红楼梦》是写男女私情的。
《红楼梦》以前,描写男女私情的小说已经很多了,可是大都把男人作为主体,女子作为附属;写女子的窈窕温柔无非衬托出男子的艳福不浅罢了。
把女子作为独立的个人来描写,也是《红楼梦》创始的。
贾宝玉和许多才子佳人小说里的主人公不同的地方,就在贾宝玉不是什么风流教主、护花使者,而是同受旧礼教压迫的可怜人儿。
《红楼梦》中那些女子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作者观察得的客观的人物,而不是其他才子佳人小说里那些作者想象中的美人儿。
这一点,也是曹雪芹所开始的新阶段,但后来人并没能够继续发展。
③《红楼梦》是没有扭捏做作的。
全书只写些饮食男女之事,并没有惊人的大事,但同类性质的书往往扭捏做作出许多惊人之笔,希望刺激读者的感情,结果反令人肉麻。
《红楼梦》并不卖弄这样的小巧。
它每回书的结尾处只是平淡地收住,并没留下一个闷葫芦引诱读者去看它的下一回书。
但是读者却总要往下看,不能中止。
《红楼梦》每一回书中间也没有整齐的结构。
它只是一段一段的饮食男女细事,但是愈琐细愈零碎,我们所得的印象却愈深,就好像置身在琐细杂乱的贾府生活中。
整齐的结构自然是好的,不过硬做出来的整齐的结构每每使人读后感到不自然,觉得是在看小说,觉得不真。
1.选段中认为《红楼梦》在艺术上的几个创造是什么?2.《红楼梦》和以前的许多才子佳人小说的不同点是什么?3.作者认为《红楼梦》的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4.找出对选文的分析有错误的选项。
()A.《水浒》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红楼梦》是个人著作。
B.《红楼梦》的倡导的写实的精神并没有得到当时文人的弘扬。
C.红楼梦》是写男女私情的。
《红楼梦》以前的才子佳人小说也是描写男女私情的,所以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
D.《红楼梦》善于描写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写的都是作者观察得到的客观的人物。
E.《红楼梦》每回书的结尾处都要留下一个闷葫芦引诱读者去看它的下一回书,因此读者总要往下看,不能中止。
5.你读了《红楼梦》以后,你觉得它还有哪些艺术上的成就,请你举出一点分析一下。
【归纳总结】【问题拓展】茅盾认为《红楼梦》的中心思想是写婚姻不自由的痛苦,你赞成他的观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