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区丁沟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43.00 KB
- 文档页数:8
江都区丁沟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江苏省江都区丁沟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2012.11.一、语言文字运用(3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摭.(zhí)拾慰藉.(jiè)遒劲.(jìn)妄自菲.(fěi)薄B.刹.车(shā)菜圃.(pǔ)翘.首(qiào)磕磕绊.(bàn)绊C.震颤.(chàn)褪色.(shǎi)悲怆.(chuàng)引吭.(háng)高歌D.蛰.居(zhé)甄.(zhēn)别巷.(xiàng)道悄.无声息(qiǎ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恣意狼籍平心而论饿莩遍野B.抹煞搭讪至高无尚省吃减用C.啮噬寥廓兴灾乐祸完美无暇D.掂念沉湎立竿见影剑拔驽张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A.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已经激起了中国民众的不满,大家纷纷猜测中国是否会采取更进一步行动来保护本国的权益。
B.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C.中国羽毛球队全体队员不畏强敌,英勇拼搏,铩羽而归....,夺得了汤姆斯杯,完成了赛前的既定任务。
D.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不过,这个悲剧的原因,是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时不能像朋友般地把问题摊出来谈谈造成的。
B.国庆长假期间,为了确保将旅客送达目的地,我市长途汽车运输公司的200多辆汽车、300多名工作人员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C.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感到厌倦、始终不会松劲、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
丁沟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四大题(38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非选择题7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下面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①铁犁牛耕的推广②各国变法的推行③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3、唐代元稹《估客乐》:“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
”诗中反映出当时①商帮的活动范围很广②长安城是重要的商贸城市③市场设置不受地点限制④民族间经济交往频繁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是A、家庭手工业代表了手工业手艺制造水平B、两宋以后民营手工业地位日益提高C、明清时期官营手工业基本实现了市场化D、西方国家倾销工业品制约了传统手工业发展5、杜甫在他的诗中写道:“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你认为诗中描写的应是A、青瓷B、青花瓷C、白瓷D、彩瓷6、钱穆在《国史大纲》写道“秦汉以来,民间交易,惟谷帛与钱,无用银之例。
明起,钞法竟不能复行,而银币代起,亦为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要求B、资本主义萌芽的必然结果C、对外贸易和走私活动的推动D、白银矿藏资源的大量开采7、在纺织、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是在A、商朝B、唐朝C、宋朝D、明朝8、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必修)第I卷(选择题、判断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备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当出自以下哪部典籍?A、《论语》B、《墨经》C、《老子》D、《韩非子》2、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
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A、孔孟之道的影响B、老庄哲学的影响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3、太学,始创于西汉武帝时期,鼎盛于东汉。
其后,经曹魏、西晋,洛阳太学至北朝末衰落,历时六、七百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我国教育史上的奇葩。
下列对太学的兴办描述错误的是A、使用儒家经典为规定教科书B、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C、直接促使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D、可称呼太学生为博士弟子4、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
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B、“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D、“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5、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国济世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6、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
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B、倡导君民共主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D、挑战正统儒学权威7、“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为纪念一位著名词人所作的楹联。
丁沟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媲.美/庇.护孱.头/孱.弱愧怍./诈.骗挣.钱/挣.脱枷锁B.漩.涡/旋.风绯.红/绯.闻哺.育/辅.助未冠./峨冠.博带C.纤.绳/纤.手躯壳./地壳.模.仿/模.样削.面/山如斧削.D.矿藏./宝藏.蔓.延/蔓.菁露.富/露.骨沙砾./众口铄.金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我们中学生应该有远大的志向、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生活观点不同的同学也应该坦诚相待。
B.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他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运、情感和记忆永远与祖国相关。
C.以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包含多种元素的综合体,这种素养不仅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工具,而且还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D.在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的代表们说:在扶贫助教期间,农民们向我们吐露了心声,农民们的话对我们基层干部很有感触。
3.请用简明平实....。
(5分)....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雕匠一段话的深刻含意有两段树根,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神,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猴。
于是两段树根有了不同的命运:一段被人供奉膜拜,一段成了人的玩物。
被雕成猴的树根埋怨雕匠说:“我们同是树根,命运却如此截然不同,都是因为你,我们的命运都是你一手雕刻而成的啊!”“我哪有这等本事,去雕刻别人的命运!”雕匠缓缓说道:“其实,从土里出来的时候,你们一个长得像神,一个长得像猴,我只是按你们的形状略加雕刻而已。
”▲▲4.阅读下面的材料,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话。
(4分)鉴于有些学生在期末试卷上书写潦草,难以辨认,某大学教授给他的两个研究生布置了一项特别的寒假作业——练字。
对此,两人都赞成,但角度不同,各有道理。
一个直截了当地说:▲▲一个打了个比方说:▲▲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
”“只有这个制度,才既能表现广泛的民主,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力;又能集中处理国事,使各级政府能集中地处理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事务,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动。
”毛泽东的一生写了许多理论著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其中明确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是在()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B.《共产党人发刊词》C.《论联合政府》(1945年) D.《新民主主义论》2.下列关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国内政局的表述,正确的是A.全国各省区均已宣布独立B.清朝皇帝已经决定退位C.革命派掌握了各省的政权D.袁世凯已掌握了清政府的实权3.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B.若干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C.联合国实力得到加强D.人们对和平的向往4.由欧洲煤钢联营到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反映了欧洲各国的合作①由单一经济部门扩展到各经济领域②由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③由区域集团化到经济一体化④由追随美国到要求建立平等伙伴关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三大战役的胜利A、推翻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B、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全部国土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的结束6.均田制实施的前提是()A、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B、北魏孝文帝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C、封建政府手中有大量的无主荒地D、屯田制无法顺应实7.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说法错误的是A、是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又一次爱国运动B、维新思想出现完全不利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C、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D、也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8.《马关条约》中,反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侵略要求的内容是:()A、割让领土B、开放口岸C、开设工厂D、巨额赔款9.《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组歌>》合唱中有句歌词:“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
江苏省江都区丁沟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①文学艺术②汉字③史学典籍④科学技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教育部、国家语委一直主张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水平和汉字书写能力,并在全国举办了一系列活动。
这是基于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汉字书写能力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③汉字具有传递、改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④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
除其蕴涵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A.是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源泉B.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C.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D.比其他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①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③被外来文化所同化④剔除外来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5.“广陵自古繁华地,三月烟花八月涛”。
扬州即将迎来建城2500年的庆典。
近2500年的建城史孕育了灿烂的城市文化,漆器玉器、雕版印刷、淮扬美食、扬州三把刀等传统元素至今还是扬州响亮的城市名片。
材料表明①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文化可以是自然孕育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盛唐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句至今仍为很多人所喜爱。
从《诗经》《离骚》到元曲,中国很多古诗词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
这表明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①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②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③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④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从最早的历史纪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的民族(指土尔扈特人)跨越亚洲无垠的草原东返祖国那样轰动于世界和激动人心的了(英国作家德昆赛著《鞑靼人的反叛》)。
2013年下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B卷)一、选择题1、秦朝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合称“三公”。
其中太尉的职责是A、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B、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C、负责管理全国军务D、负责管理全国司法事务2、“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节。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节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3、下列图片分别是北京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中的虎头、牛首、猴头,历经战乱,曾漂泊海外达140多年。
它们是哪次战争后漂泊海外的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为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的汉代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5、唐朝时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门下、尚书,其中“中书省”负责政令的A、决策B、审议C、执行D、督查6、“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下列哪种选官用官制度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世袭制D、科举制度7、明代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是A、明太祖B、明成祖C、明宣宗D、明宪宗8、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A、军机处的设置B、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C、八股取士的实施D、严酷的文字狱9、古代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代”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公民大会B、五百人会议C、公民陪审法庭D、元老院会议10、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A、《十二铜表法》诞生B、公民法出现C、万民法产生D、《民法大全》编纂11、1875年颁布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的政体形式是A、君主制B、君主立宪制C、联邦制D、共和制12、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但“君主”是实,“立法”是虚。
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最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B、“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C、“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D、“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13、下列不平等条约涉及香港问题的有A、《南京条约》《北京条约》B、《北京条约》《马关条约》C、《南京条约》《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辛丑条约》14、下列文献中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15、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的杰出民族英雄。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两大题(3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下面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西周推行“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宗法制,其根本目的是A. 划分血缘关系的亲疏B.维护和巩固政治联系C.调节贵族之间的矛盾D.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2、“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3、《红楼梦》中贾府长一辈的名字皆“攵”字旁,次一辈的名字为“王(玉)”字旁,最小的一辈是“草”字头,在该书第五十三回有一场宁国府祭宗嗣的情节:“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
”这一情景与西周哪一制度有直接关系A.分封制 B.宗法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建立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D.王位世袭制确立5、《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
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6、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其核心是A.皇权至高无上 B.机构职责分明 C.地方权集中央 D.历代王朝沿用7、宋代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8、唐玄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请问它的修建需要中央政府如何运转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9、伴随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皇权专制与相权制约的矛盾③皇位世袭与外戚、宦官干政的矛盾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0、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11、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同盟会革命纲领》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2、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正确表述是A.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B.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C.条约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D.巨额战争赔款使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13、(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丁沟中学高一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7世纪的荷兰通过创办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举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低税政策等,过着富足的生活。
出现这种兴盛局面的重要基础是A.成为“日不落”殖民帝国B.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C.发动对法战争并取得胜利D.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参考答案:D【详解】英国在对外殖民诸多过程中,新航路开辟后的1588年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18世纪中期发动对法战争并取得胜利,成为“日不落”殖民帝国,排除ABC;荷兰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号称“海上马车夫”。
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使荷兰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故选D;2. 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
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A.俄国共产沙皇政府B.俄国共产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布尔什维克沙皇政府D.布尔什维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参考答案:D“1917年11月8日”反映是十月革命的时间,十月革命是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故D正确。
1917年11月8日沙皇政府早已经被推翻,故AC错误。
十月革命时俄国的政是布尔什维克,不是俄国共产,故B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时间和结果,材料看似不易理解,但解题关键就在于时间信息。
3. 据统计,1842年中国常年的进口总值中,棉制品仅占8.4%,1867年上升为21%,到了1885年就以35.7%的优势跃居进口贸易的第一位。
这种状况A.说明中国的传统经济受到了冲击B.表明进口棉制品取代了国内棉制品C.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D.反映了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新时尚参考答案:A材料“据统计,1842年中国常年的进口总值中,棉制品仅占8.4%,1867年上升为21%,到了1885年就以35.7%的优势跃居进口贸易的第一位”并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凭借着《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仅继续在通商口岸大量销售洋布、洋纱,而且不断向中国内地渗透,行销日广,从而极大地排斥和打击了中国土制棉纺织品的生产与销售,必然会加速小农经济解体,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与材料和史实均不相符,故排除;仅凭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中国对外贸易的收支情况,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棉织品在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变化,没有反映人们对西方生活方式的追求,D项错误。
丁沟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四大题(38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非选择题7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下面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①铁犁牛耕的推广②各国变法的推行③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3、唐代元稹《估客乐》:“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
”诗中反映出当时①商帮的活动范围很广②长安城是重要的商贸城市③市场设置不受地点限制④民族间经济交往频繁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是A、家庭手工业代表了手工业手艺制造水平B、两宋以后民营手工业地位日益提高C、明清时期官营手工业基本实现了市场化D、西方国家倾销工业品制约了传统手工业发展5、杜甫在他的诗中写道:“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你认为诗中描写的应是A、青瓷B、青花瓷C、白瓷D、彩瓷6、钱穆在《国史大纲》写道“秦汉以来,民间交易,惟谷帛与钱,无用银之例。
明起,钞法竟不能复行,而银币代起,亦为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要求B、资本主义萌芽的必然结果C、对外贸易和走私活动的推动D、白银矿藏资源的大量开采7、在纺织、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是在A、商朝B、唐朝C、宋朝D、明朝8、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A、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B、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C、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9、据道光《苏州府志》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
该史料用来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②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增多③市民阶层已经有相当数量④雇佣劳动的出现具备可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④10、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徽人在苏州镇抚司衙门之前兴建徽郡会馆,后又在阊门外上塘街建新安会馆。
同治年间,在南显子巷再建安徽会馆。
苏州府属各城镇还有一些徽人的会馆。
据此可知A、清朝时期徽商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商帮B、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商品经济非常发达C、徽商的形成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果D、太平天国运动使徽商为避战乱大量移居苏州11、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这在当时主要表现为A、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兴办工厂B、中国自然经济迅速崩溃C、中国出现近代工业D、外商在华收购原料倾销商品12、“(清末)这个运动是在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因此以坚持清朝政府的政治垄断,……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
”材料所述的这一运动A、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C、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D、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3、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A、中外合资B、承包经营(承包责任制)C、私有化D、公私合营14、据统计,“九一八事变时,外国人投资有42.8%集中于上海”;七七事变前,外国人的银行业投资有79.2%集中于上海,进出口和商业有80%,工业有67.1%。
”造成以上变化原因是A、东部沿海受外国经济渗透最早B、国民政府忙于内战忽视建设C、内地民族工业力量薄弱D、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华战争16、1953年,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向中央提出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公私关系问题》报告。
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利用和限制工业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我们改造资本主义工业使它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要形式”。
当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为了A、扶持资本主义的发展B、利用市场实现经济运行C、建立计划经济的模式D、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17、1915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所创的三喜牌香烟大受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
由此,引起了英美公司的忌妒,说南洋公司的商标影射冒牌,将对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提出诉讼。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自知势力不敌,逐将“三喜”牌改为“喜鹊”牌,并将原因公之于众,舆论哗然,咸抱不平。
结果“喜鹊”牌香烟的销路反而更好。
从上述文字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不包括:A、民族工业力量相对弱小B、外国资本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C、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D、政府的保护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18、阅读“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工厂检查所调查的全国工业分布表”,对该表内容解读有误的是省市上海南京青岛北平天津汉口山西陕西云南工厂数(个)5418 25 321 31 92 69 27 2 16 省市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湖南江西河南威海卫工厂数(个)206 53 42 37 28 39 3 24 2A、我国近代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B、中西部的近代工业有了一定的基础C、官僚资本主义急剧膨胀D、因东三省被日本控制而未统计在内19、右图是一张1956年的股票,这张股票的发行有利于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确立20、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
造成这种变化主要原因A、企业融入大量外资 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21、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口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92%、100%和97%。
2005年,这些比重分别为1.2%、5.9%和2.7%。
有人认为这一变化与1992年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有关。
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年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C、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D、确立了浦东开发的战略部署22、2012年1月深圳特区报头版重新刊发20年前该报刊发过的并产生了巨大影响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这篇通讯的主要篇幅最有可能是在介绍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展开B、邓小平南方谈话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D、中美建交20周年23、观察右图,在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以后,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①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②“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③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D、①②④24、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
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1912—1920年13.4%1921—1926年-4.5%1927—1936年8.7%1937—1945年-2.45%A、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B、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C、十年内战对民族工业造成极大破坏D、抗战期间民族企业被日本整体吞并25、右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部分情况,该图反映了A、“一五时期”我国的工业发展非常缓慢B、“二五时期”我国的农业比重明显上升C、中共八大路线的贯彻使工业比重明显上升D、计划经济的实行导致服务业比重基本稳定26、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
其中“离土不离乡”为我国农民致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它是指: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C、发展乡镇企业D、进城打工27、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
”材料中放映的历史事件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南方谈话”C、“文革”期间的全面整顿D、中共十五大28、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
……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初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29、“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
报刊对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影响包括①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②开阔了民众的视野③大大降低中国文盲的人数④进步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0、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变化。
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离别》:“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二、判断题(共5题,每题2分,正确写“A”,错误写“B”)3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经济的基本模式(基本形态),“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的经济政策。
32、宋代陆游在《城市醉归》和《湖山》中留有这样的诗句:“小市雨余寻酒去,野桥日落策驴归”、“城边小市聚.烟水淡秋容”。
这反映出宋代“市”没有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3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4、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
35、中山装是在吸收中外服饰特点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受到国人的喜爱。
第II卷(非选择题30分)三、材料分析题(共2题,每题10分)3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