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煤销—家乡的符号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1
趣话煤炭(一):你知道煤炭有多少个“小名”吗始建于1947年的山西省阳泉市白羊墅煤矿,位于中国目前产煤最多的大型石炭三叠纪煤田——沁水煤田的东北边缘,在阳泉市东南6公里处,距平定县城5公里。
1980年以后,白羊墅煤矿拥有了几辆运煤卡车,车门上写着大大的三个字“白煤矿”,这是白羊墅煤矿的简称。
汽车跑在路上,好多人看了总会不解地问:“煤炭不都是黑的吗,怎么还会有白煤?”1975年的山西省阳泉市白羊墅煤矿(武定国提供)作为白煤子弟,我非常高兴地告诉你:白羊墅煤矿生产煤炭真的就是白煤。
无烟煤:煤炭中的贵族所谓的白煤,不是说煤炭的颜色,而是指它的质地:净若乌金,触之不染,燃之无烟、余烬成灰。
这种煤,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烟煤。
无烟煤,俗称白煤或红煤,是煤化程度最大的煤。
其固定碳含量高(一般在90%以上),挥发分产率低(一般在10%以下),热值高(约8000-8500千卡/公斤)。
无烟煤主要特征是:黑色坚硬,有金属光泽,密度大,硬度大,燃点高,燃烧时不冒烟、无异味,以手摩擦不致染污。
我国目前有六大无烟煤基地:北京门头沟、山西晋城、河南焦作、河南永城、宁夏神华、山西阳泉,其中,山西阳泉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和加工基地。
旧时,北京是一座以燃煤为主的城市,尤其是到了严寒冬季,煤炭的需求量相当大,四九城里街道胡同到处都有煤铺销售煤炭。
北京阜成门原名平则门,是距离门头沟最近的一座城门,故而得“煤门”。
人分阶层,用煤自然也各有档次。
皇帝和王公贵族烧煤,多用质量最佳的宁夏太西煤。
此煤产于宁夏石嘴山市汝箕沟矿区,不仅乌黑晶亮,洁净如玉,燃之无烟无味无嗅,而且灰分低、含硫少,发热也高,在火炉中充分燃烧后基本没有渣滓,全是灰白细腻的粉末,不用铁钎子捅,就全漏到炉坑里了。
富裕人家则烧山西平定的煤炭,就是老北京常说的“白煤”,这种煤易燃禁烧,无烟无嗅,火力猛,火苗冲,但价钱贵点。
一般的旅馆、饭店、炼炉房等,常烧大灶,多爱购买京西北山所产的“红煤”。
忻州的民俗与方言忻州.108忻州的民俗与方言(2013-06-02 17:05:35)转载▼忻州.108忻州的民俗与方言民俗种类忻府区从古自今的民俗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里例举最主要的说明。
1、供奉神祀供奉神祀是忻府区老百姓的一种生活习惯,每到主要节日尤其如此。
这显示出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天地的敬畏之情。
常见的神祀有如下几位:灶王爷老百姓认为是家神,自己的吃饭离不开他,因此也和他最接近,供奉他的此数也比其他神灵要多。
老百姓认为他是腊月二十三晚上离去到天宫,除夕晚上才回来,一走七日。
他上天的目的和活动当然是“上天言好事,回宫见吉祥”。
财神爷老百姓一般都生活不富裕(当然富裕的希望是更富裕),因此希望通过供奉财神爷而得到其庇佑,赚的银钱。
因此他们在逢年过节首当其中的是要供奉财神爷。
在过年的初一、初二凌晨还要专门接财神,举办一个小型的仪式。
对联则一般写着:“天下财源主,人间福禄神”。
天地爷民间认为最高的神,老百姓特别敬畏。
总是设在院中最显要的地方,并书对联“天高悬日月,地厚载山河”。
土地爷农村的必供之神,一般设在一进院门到照壁上。
在照壁上建一个神龛,里面摆上陶制的土地爷。
两侧的对联是: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
马王爷农村过去是为牲畜而写。
对联是:牛如南山虎,马似北海龙。
大仙爷民间认为是主宰个人前程和命运的女神。
有的人家画有神案。
一般在家里清净的地方供奉。
对联是:恭敬神如在,虔诚圣有灵。
供奉牌位一般在过年过节或者举办喜事的日子里,都要供奉牌位。
如在儿女婚嫁时一般摆设牌位,每一牌位代表一种神灵,有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中央勾陈神、东王公、西王母、南朱雀、北元武、左青龙、右白虎、喜神、土神、值年太岁、本命星君及空中过往一切神灵等,其中喜神为婚嫁的主角。
2、扶梁谢土扶梁盖房是忻府区农村老百姓的一件大事。
到房屋立架或打顶这天,亲朋好友蒸上喜桃、带上香烛纸马前来庆贺,现在多带钱或者烟和酒。
扶梁要请先生看好日子。
我的家乡忻州演讲稿子
我的家乡忻州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深爱的家乡——忻州。
忻州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这里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有着勤劳、热情的忻州人民。
首先,我想和大家介绍一下忻州的自然风光。
忻州境内山川起伏,河流纵横,
景色优美。
特别是五台山,被誉为“中国佛教名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每年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朝拜。
五台山不仅有着悠久的佛教文化,还有着壮丽的自然景观,如万年冰洞、南天门、东岳庙等,令人流连忘返。
其次,忻州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忻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
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代县大同古城是忻州的文化名片之一,这里有着大量的明清古建筑,如代州古城墙、古城门、古街巷等,保存完好,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此外,忻州还有着许多的古寺庙、古建筑、古遗址,如应县木塔、忻州博物馆等,都是历史文化的瑰宝。
最后,我想和大家说说忻州人民。
忻州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
他们勤劳耕作,勇敢拼搏,创造了忻州的美好。
在这里,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家乡,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个美丽的家园。
同时,忻州人民也热情好客,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他们都会竭诚款待客人,让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总而言之,忻州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它拥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
史文化,勤劳热情的人民。
我深爱着这片土地,它是我的家乡,也是我永远的依托。
希望有一天,你也能来到忻州,亲身感受这里的美丽和魅力。
谢谢大家!。
忻州煤销—夫妻和谐话忠孝“我们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工作和家庭都是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我们爱我们的家,更爱我们的燕煤。
”这是燕龛煤业王建军史海芬夫妻最爱说的一句话。
夫妻俩踏实工作、任劳任怨,敬业爱岗表忠心,孝敬老人、悉心持家,家庭和谐传孝心。
“无论天气怎样车都要准时发。
”1982年,18岁的王建军来到燕龛煤业程庄矿,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推煤车。
与同事不同的是,劳累的工作之余,不爱说话的他又抱起了书本,他说:“来了煤矿就要了解煤矿,热爱煤矿。
”1988年,王建军自学了开车,成为运煤车司机。
他踏实肯干,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极强,工作总是冲在第一位。
“建军能靠得住,非常尽心”工会主席这样评价他。
2000年,王建军担任汽车队副队长。
燕龛煤业有18辆通勤车,4辆工程车。
通勤车是车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王建军说:“我们车队负责接送职工,既是煤矿生产的保障线,也是职工和家人团聚的保障线,我们必须努力保证通勤车的发车车次和时间。
”“安全”两字却常挂在他嘴边。
“每辆车载客40-50人,通勤车的行车安全比井下更重要。
”每天早晨6点发车,这是车队铁的纪律,王建军经常嘱咐司机们“无论天气怎样车都要准时发。
”“安全和守时一样重要。
”燕龛矿距离市区30公里,山路崎岖、坡度较大正常车程在50分钟左右,因交通事故或天气变化而堵车是常事。
王建军总是随叫随到,有司机临时请假,他总是默默地代班。
天气情况恶劣时,他经常开着私家车在车队前领路。
2009年11月,阳泉连下几天雪,大雪几乎淹没了膝盖,火车停运了,市内公交车也停运了,学校放假了。
为了保证生产,燕龛煤业坚持天天发车,没有发生一起交通安全事故,这背后是王建军及车队司机们的无数心血。
2011年冬天,阳泉仅有的一场雪又给车队带来不小的麻烦。
通勤车因路况不好堵在了半路,王建军冒着大雪驱车赶往现场,又是侦查路况,又是指挥交通,又是稳定司机和职工的情绪。
当天下午2点发车的通勤车,晚上9点才到矿区,大部分职工回不家了,安排食宿,又成了王建军的妻子史海芬的任务。
家乡的名片中考作文600字故土的名片里有我们对吃的爱,如火锅,茶,甜品等等。
名片前,是吃的玩的,名片后,却是人与人的温情。
名片很大,有正面,有反面名片,无论哪一面,我们都喜欢。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家乡的名片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家乡的名片中考作文600字1我成认,至少在我的小学时代,是不喜欢那些“依依呀呀〞的腔调的。
完全不理解郭沫假设“听罢南梆又北梆,激昂慷慨不寻常。
〞的心情。
好吧,是自己不懂得欣赏传统,只是飘在那类空想的世界里,证明内涵是怎样消失不见的。
到我上初中之后,告诫自己要做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于是在奶奶的引领下,开始了解我们山西的特色——晋剧。
晋剧,又叫“山路梆子〞,亦称“山西梆子〞,解放后定为晋剧。
它与蒲州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并称有山西四大梆子。
晋剧的流传范围很广,受各地区人民的欣赏。
收到这里,不免有一种自豪感,即便它并不属于自己,却也是一种来自于家乡的骄傲。
晋剧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就已盛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记得在老家的农村里有一个大戏台,小时候过节的时候经常跑去凑热闹。
戏台两边挂着大红灯笼,台上有一些老式的桌椅,台面宽大,却没什么装饰。
记忆中最为清晰的是一场?打金枝?,虽然自己也听不懂唱的是什么,可是演员的装束、动作和唱腔,也引得我兴趣盎然。
小时候嘛,这些新奇的玩意儿,也够我探究兴奋上几天的。
晋剧,即使你不明白它唱的意思,也会为它的表演所折服,正如我的家乡山西一般,也是一个会令人赞不绝口的地方。
晋剧约有四百余个传统节目,以须生、青衣、花脸、汰门的唱功戏为多。
在长期的艺术开展过程中,晋剧保存了蒲州梆子和北路梆子慷慨激昂的艺术特色,而且又具有婉转细腻的风格,善于表现气势雄壮的场面,也能演出幽默活泼的场面。
晋剧中亦有不同的特色,老一代表演家十三宽厚的唱腔;盖天红背宫音的演唱;老三儿生的走台步;说书红高文翰的耍碗特技等。
当我开始了解晋剧的时候,才知道,这些古老的文化的魅力在于可以让人用心去倾听历史,去感悟。
黄土地文化的大观园—忻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综述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
这里,北隔长城揽云朔,南界石岭通太原,西带黄河望陕蒙,东临太行连京冀。
所辖14个县(市、区),总面积25472平方公里,总人口293万。
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紧靠黄河中游东岸的忻州是一方文化厚土。
历史上文人辈出。
金元时期著名诗人元问(忻州人),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河曲人),明清之际的诗文大家傅山(祖籍忻州),清代思想家,诗人徐继畲(五台人)都诞生在这里。
在这块文化沃土上,有大量的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
这里黄河风情文化、雁门边塞文化、五台山佛教文化、忻定原晋商文化等源远流长,构成了一座多元文化并存的神奇画卷。
其中,民间音乐、民间戏曲、民间舞蹈、民间美术及手工技艺、民间体育竞技等民间文化艺术、民俗文化,都有深厚的底蕴,散发着黄土地文化泥土的芳香。
忻州市也是一方文化热土,先后有4个县(市、区)由中央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民歌)之乡”(河曲),“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代县),“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静乐),“中国摔跤之乡”(忻府区),“中国八音之乡”(忻府区)。
一年一度的“五台山佛教文化节”、“中国忻州摔跤节”、“河曲河灯节”已成为重要的区域性的文化盛事。
忻州市的民间文化艺术、民俗文化,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于2006年有五项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些项目是:⑴、戏曲《北路梆子》(忻州市)⑵、戏曲《繁峙秧歌戏》(繁峙县)⑶、戏曲《二人台》(河曲县)⑷、民间音乐《五台山佛乐》(五台县)⑸、民间音乐《河曲民歌》(河曲县)有6个类别,13个项目入选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这些项目是:民间音乐:《河曲民歌》(河曲)、《五台山佛乐》(五台县)、《晋北鼓吹》(忻府区、五台县);民间舞蹈:《代县峨口挠阁》(代县)、《凤秧歌》(原平市);地方戏曲:《北路梆子》(忻州市)、《繁峙秧歌戏》(繁峙县)、《神池道情戏》(神池)、《二人台》(河曲);民间美术:《定襄面塑》(定襄);杂技与竞技:《忻州挠羊赛》(忻州市);民俗类:《河曲河灯节》(河曲)。
我家乡的特产作文•相关推荐我家乡的特产作文(精选20篇)导语: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我家乡的特产作文(精选20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我家乡的特产作文篇1我家乡的特产——苹果我的家乡在甘肃省正宁县,哪里出产苹果。
每年四月份苹果花就开了,漫山遍野白茫茫的,像雪的海洋。
等到九十月份的时候,苹果就成熟了,像一个个红红的小灯笼挂在树上。
这时的苹果又大又圆,吃起来味道特别甜。
这时你来我的家乡,热情好客的老乡,准会摘下最大最甜的苹果让你吃个够。
每当这时,商贩们就来到了这里收购苹果。
他们在果园里走家串户的挑选着优良苹果。
然后,他们把苹果分选为等级,装箱运走,运到城里的加工厂,制成各种副食品,供人们品尝,而且它具有很高的营养和医用价值,还具有消食和开胃的用途。
它给我家乡的人们每年都带来一笔不菲的收入。
这就是我家乡的特产——苹果。
我家乡的特产作文篇2我的家乡在新疆阿克苏,我爱家乡的苹果。
细雨如丝,一棵棵苹果树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苹果树的叶子是圆形的,像一块饼子,非常好看。
立夏过后,苹果树上挂满了果实。
苹果圆圆的,像孩子的脸,上下有两个凹进去的地方,上面凹进去的地方有一个把,在加上一对绿叶,显得非常漂亮。
秋天来了,苹果熟了,苹果有三种颜色:绿色、红色和红黄色。
我最喜欢红色的苹果,因为它是最甜的。
当你轻轻咬一口它时,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
苹果脆脆的,伴随着一股甜甜的味道流入心田,顿时感到美味可口。
我爱家乡的苹果!我家乡的特产作文篇3我的家乡在山西省东部的阳泉市,这里四面环山,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家乡物产丰富,有煤炭、硫磺、铝矾土、核桃……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那酸甜可口的苹果。
苹果看起来圆圆的,皮是红色的,好像一个红红的小灯笼,又像一个西红柿。
摸着感觉很光滑,放在灯光下,还会发光呢!闻起来有非常淡的清香味,先吃一口试试,又香又脆,好吃极了,咬一口满嘴都是甜甜的汁,让人感到舒畅极了,吃完一口还想再吃一口。
美丽家乡社会实践报告美丽家乡社会实践报告(精选13篇)辛苦的社会实践已经告一段落了,想必你学习了很多新技巧,该好好总结一下过去这段时间的社会实践了!可是实践报告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美丽家乡社会实践报告(精选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丽家乡社会实践报告120XX年1月底,我在自己的县里——XX区,进行了一次关于本市的社会实践。
对于一直在外上学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XX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中北部,是古时兵家必争之地。
我印象中的XX,固然有“晋北锁钥”之称,可是发展却极其落后,单从破旧的街道与脏乱的秩序上就可见一斑,就说“晋北锁钥”这个牌子的悬挂地——北城门楼吧,虽然我很少从这里路过,可印象中店商小贩横七竖八,本就街狭路窄的小巷更显拥堵不堪,垃圾遍地污水横行,简直如入鲍鱼之肆;可是这次回来,街上的情形却大有改观,翻天覆地来说亦不为过。
首先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
XX区从前年起就下大力整治老城区建设,包括北城楼在内的几个老城区皆修缮一新,街道被扩宽,沿街的商铺民宅皆以滴水飞檐修葺,道路两旁装上古色古香的路灯,走在街上还真有点“梦回唐汉”的感觉,三年未见,我竟还真有点不认识了,关键是与之毗邻的地标性建筑北城门楼广场也修建起来,水池喷泉有模有样,亭台座椅一应俱全,广场正前方还置放了一块二人摔跤的石像雕塑——忻州自古就有摔跤之乡的美誉,石像两侧的空地上,几位建筑工人正紧张有序的扎花绑灯——春节快要到了,看来这城楼还要热闹一番呢。
其次便是忻州的重头戏,也是近几年忻州变化最为显著的地方——忻州市7451重点工程了。
2012 年,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忻州市中心城区“七路、四桥、五馆、一院”重点工程建设,简称“7451”工程。
“七路”即中心城区规划区域新建七条主干道,形成四横、三纵干道网。
四横:云中河北路(云北街)、云中河南路(云南街)、北环街、城北街;三纵:芦芽山路、傅山路、云中山北路,另外还有和平街西拓及元遗山路北拓;“四桥”,即在新修的路上架设四座风格各异、独具特色的桥,包括芦芽山路桥,傅山路桥,云中山路桥、七一路桥;“五馆一院”,则是为了全面提高城市文化魅力而打造的“艺术馆、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和歌舞剧院”。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忻州,一个很有韵味的城市。
忻州古称“秀容”,素有“晋北锁钥”之称,为山西省省辖市。
地处山西省北中部,北邻大同、朔州、呼和浩特,南毗太原、吕梁、阳泉,西隔黄河与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相望,东倚太行山与河北石家庄、保定接壤。
忻州是旅游热区,拥有佛教圣地五台山,“九塞尊崇第一关”的雁门关等著名景点;拥有“摔跤之乡”、“中国八音之乡”等美誉
忻州的历史也是十分深厚的。
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匈奴,兵困平城(今大同),突围时大军南辙,到忻口方摆脱追兵。
高祖破愁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忻州地区春秋时大部分属晋地,战国属赵,秦汉属太原、雁门、太平等郡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北倚长城与大同、朔州为邻,西隔黄河与陕西、内蒙相望,东临太行与河北接壤,南屏石岭关与太原、阳泉、吕梁毗连,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
忻州山岳纵横,地貌多样。
山区、高原约占全市面积的87%,川地占13%。
南、西、北三面环山。
南有系舟山、阴山,属太行山支脉,主要山峰有柳林尖山、小五台、官帽山、平安山、马头山等。
这是我的家乡一个很美得地方。
忻州煤销—家乡的符号
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家乡就在哪里。
下楼梯,出楼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又一次置身于这熟悉的都市,却恍惚间,不知自己究竟身在何处。
经过一夜的沉睡,街道两旁各地的小吃店相继掌灯,开门营业了,一股股饭菜香扑鼻而来。
这边是西安羊肉泡馍、桂林米粉、兰州拉面,那边是大同刀削面、晋东南发面馒头,这边是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柳林的红枣……一家家商店也盛装开业了,透过明亮的橱窗,你看见了Kappa、Disney、特步、双星、阿迪达斯……一瞬间,你仿佛游遍了东京、首尔与巴黎,伦敦、纽约与开罗,你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
一辆辆轿车从你身旁呼啸而过,白的奔驰,黑的比亚迪,手动档的宝马,自动档的劳斯莱斯……你越发恍惚了,迷茫了,无助了,谁能告诉你那辆挂着以晋J打头的牌号的车到底会行进在哪个城市的夜?
突然,手机铃声响起,是妈妈叫你回家吃饭了。
放下电话,你豁然开朗,你终于找到了答案。
爬过高高低低多少座山,趟过深深浅浅多少条河,穿过大大小小多少个城市,再规划统一、布局一致的农村城市化、城市规模化,你都能从中清楚地分辨出哪儿是家乡所在。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家乡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