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3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平遥县净化中学马发文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平遥县净化中学马发文学习目标:1、简述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了解“汪辜会谈”、“九二共识”的内容。
2、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原因、重大意义。
3、运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对祖国统一充满信心,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使命感。
学习重点:(1)党和政府确定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2)祖国大陆与台湾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学习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一)填空:1、早在20世纪_______年代中期,党和政府就确立了争取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_________以后,党和政府又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2、改革开放后不久,在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3、_______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____________。
4、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当前,海峡两岸经济上初步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
5、___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_________措施。
6、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__,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_。
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7、______年,上述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第二年(______年),两会在新加坡举行____(道涵)____(振甫)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2)培养并锻炼学生以下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讨“一国两制”的含义、港澳回归的意义及原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宝岛台湾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情况,了解台湾的重要性及台湾问题的由来,激发学生对这方宝地的热爱与珍重。
(2)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下收集的资料,介绍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也对统一前景充满信心。
(2)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难点】重点:党和政府确定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这一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来化难为易。
首先,教师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其次,引导学生从教科书和课外资料中多渠道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得出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政策方针,并与教师精当的讲解相结合。
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采取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使学生在讨论中形成共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党和政府与时俱进地制订出的对台方针,这一方针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世界发展潮流。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创设情景【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伴随着台海坚冰的融化,我们步入了两岸关系的和解之春,今天让我们借着这缕暖风,也来探讨这一热门话题──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党和政府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其中包括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江泽民的八项主张等;了解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史,认清历史发展的趋势,包括“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这一史实,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我党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通过学习使学生认清少数台独分子欲把台湾从祖国分离出去的图谋,他们的图谋是不得人心的,最终会失败的,从而树立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教学难点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的正确理解教学思路及方法打破教材的编排结构,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系统地学习两岸关系的发展历史及前景:1、大陆对台湾的态度(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2、台湾对大陆的态度;3、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4、和平统一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5、台湾问题的前景及我们的责任。
由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自学,互相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在电视剧《康熙王朝》第25集中康熙曾让明珠说一下台湾问题的本末,明珠是这样说的:“台湾虽是弹丸之岛,却与大陆千古一脉,非但不可弃,就是想弃也弃不掉。
为什么呢?因为台湾岛居民大都是闽、粤、浙三省的移民,不少人家儿子在台湾,爹却在大陆,哥哥在台湾,弟弟在大陆,两岸世代婚嫁不绝,来往不断,同文同种,衣食无二,台湾和大陆可以说是打断了骨头连着筋呀。
”下面老师也想让大家说一下台湾问题的本末。
学生可能会从两个方面去答:一个是回答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个是回答到台湾问题的由来(两次回归,三次分离)。
教师要给予引导和肯定。
由此,学生可体会到台湾与大陆千古一脉、血浓于水的关系。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目标: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江泽民的八项主张;“汪辜会谈”以及“九二共识”;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从课本中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到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也对统一前景充满信心;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了解祖国大陆和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香港和澳门是我国主权问题,分别于哪一年回到祖国怀抱?(1997、7、1、/1999、12、20)采取的是什么政策?(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还有一个地方是中国的政权问题,这个地区就是台湾。
打开课本,这节课我们一同学习《海峡两岸的交往》。
2、组织学生交流古代的两岸关系、近代的台湾历史变迁。
学生回忆七年级所学知识,试着说明台湾地区的称谓、人员往来、行政管辖等情况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通过台湾在历史上所遭受的侵略及收复台湾的史实,证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
由此引出台湾问题的由来。
1949年蒋介石败走台湾后,把台湾作为国民党“反攻大陆、复兴党国”的基地。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阻止祖国大陆解放台湾,美国政府插手干预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的长期紧张对峙局势。
20世纪80年代至今,台湾分裂势力利用国际反华势力蓄意制造分裂,鼓吹“一中一台”,企图分裂国家,使得两岸统一的进程困难重重。
教师就此点拨台湾问题是蒋介石发动内战与大陆政治上长期对立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是外交问题。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目标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几代领导人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九二共识”及“汪辜会谈”;提出的八项主X;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②培养并锻炼学生以下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结合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证明某某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激发爱党情感;通过归纳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实际,联系港澳回归,认识到统一是大势所趋,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祖国大陆与某某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教学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课前准备土的史料和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并在课堂上作简介。
2.教师课前准备:收集诗朗诵《乡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播放《乡愁》播放朗读诗歌,师问:诗人在作品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和愿望?他们的愿望已经实现了吗?没有实现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对,表达了诗人渴盼回归祖国怀抱的情感。
教师请同学们细细品味“祖国的宝岛”一词,它包含哪些含义?(一是说这是中国的领土,二是说这是一方宝地。
) 可是,作为中国的领土,两岸的人民却不能自由往来,甚至处于长期的隔绝,长期骨肉分离的状态,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样的隔绝状态是什么时候被打破的?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了解某某与大陆的关系。
(二)展示课件,温故知新:师问:1.为什么说某某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2.某某问题的由来?说起某某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某某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那么大家能不能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验证这句话?(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同时展示课件“同根源”)并请同学们齐读同根源。
13课时《海峡两岸的交往》【课程标准】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状况。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简述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了解“汪辜会谈”、“九二共识”的内容。
2、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原因、重大意义。
3、运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对祖国统一充满信心,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使命感。
学习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学习难点:一国两制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阅读读材第65、66页,回答下列问题:(1)、找出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2)、说出“一国两制”的含义,并用史实说明其重大意义。
2、阅读教材第66页前两段和67页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两岸是怎样一步步交往的。
(2)、两岸授权交往的团体是()、()(3)今天民进党搞台独违背了两岸达成的哪一共识?()并说出这一共识的内容。
(4)找出什么是“汪辜会谈”,会谈有什么意义。
3、思考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二、互动提高: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1. 20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海峡两岸在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蓬勃发展。
海峡两岸经济上、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三、问题大盘点: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交流作答,请同学们相互排忧解难)3、老师的问题:思维比拼A你怎样认识两岸统一这个问题?B组织学生根据64页“动脑筋”讨论回答: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C请你说说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重要表现。
13课时《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程标准】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状况。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简述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了解“汪辜会谈”、“九二共识”的内容。
2、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原因、重大意义。
3、运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对祖国统一充满信心,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使命感。
学习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学习难点:一国两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阅读读材第65、66页,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
(2)、说出“一国两制”的含义,并用史实说明其重大意义。
2、阅读教材第66页前两段和67页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两岸是怎样一步步交往的。
(2)、两岸授权交往的团体是()、()
(3)今天民进党搞台独违背了两岸达成的哪一共识?()并说出这一共识的内容。
(4)找出什么是“汪辜会谈”,会谈有什么意义。
3、思考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
二、互动提高: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1. 20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海峡两岸在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蓬勃发展。
海峡两岸经济上、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三、问题大盘点: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交流作答,请同学们相互排忧解难)
3、老师的问题:思维比拼
A你怎样认识两岸统一这个问题?
B组织学生根据64页“动脑筋”讨论回答: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C请你说说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重要表现。
四、拓展延伸:近年来,台湾民进党搞“台独”,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图谋能不能得逞,并描绘一下两岸关系的前景。
五、巩固归纳:简述你本节课学过的知识。
六、能力训练:
1.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目前指导我国解决这一“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A.战争解决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D.“三不政策”
2.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然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这一观点表明
A.“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B.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D.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原则
3.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是在
A.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后 B.“九二共识”后
C.“汪辜会谈”后 D.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后
4.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是
A.民间交往 B.两岸“三通”C.台湾分裂势力 D.日本对台湾的支持。